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的反思(精)
新课程改革下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推进信息化教学与教研的深度融合是推进校本教研的重要 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应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与教研 的深度融合,利用网络平台、数字化资源等技术手段,优 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 和发展机会。
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总结词
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是推进校本教研的 重要途径。
03
CATALOGUE
新课程改革对校本教研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背景
新课程改革是在我国教育领域内全面推进的一项重要改革,其背景主要包括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 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等时代背景下的新挑战。
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对校本教研的要求
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 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 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注重学
生的全面发展。
改革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 、合作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能力。
加强课程建设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加强课程建 设,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课 程体系,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
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1 存在 的 问题
1 1 认 识 定 位不 够 准确 .
在农村地区 , 许多学校 和教师不能对校本教研
给予准确的认识和定位 , 甚至有些领导错误地认为 ,
搞教研会影响教学 , 尤其会影响考试成绩 , 把教研工
2 对策及建议
作与提高教学质量当作一组矛盾。大多数教师认为 2 1 厘清认识 。 . 完善校本教研价值体系 教育科研高深莫测 , 那是教育专家 、 教研员及个别骨 校本教研价值体系的厘定和完善是激活教师 的 干教师 的事 , 自己不会做 也无须做。还有部分教师 教研意识 、 形成正确教研观念 的基础。教 育行政主 认为教师是教育理念的实践者 和执行者, 提高学生 管部门要积极搜集一些省内外 中小学校关于校本教 的学业成绩才是教师的本份 , 搞科研顶多是教师的 研促进诸如学校发展 、 教师专业发展 、 学生发展 以及 “ 副业” 搞不搞科研无关大局。 , 一直 以来 , 由于认识 落实课程改革 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优秀案 上的偏差致使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只顾埋头教书 例 , 使各农村中小学认识到: 学校的发展只能在学校 的生活 , 缺乏对现代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研究 , 客观 中进行 , 要靠学校的 自我觉醒、 我努力、 自 自我提升 , 上影响了农村地 区教师专业发展。 从而使各级学校领导及教师对校本教研 的认识上升 12 教研机制缺乏创新 . 到“ 是一种承载学校发展 、 教师发展 、 学生发展 的有 当前大多数学校仍沿用传统的教研组织形式和 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的高度, l 以保证校本教研工作
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校本教研工作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研工作中,存在认识偏差、专业引领薄弱、评价缺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教研制度,培养学校的研究文化,促进教师之间的真诚合作是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
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校对校本教研的内涵、理念、特征、课题价值的理解研究不够,从而缺乏对校本教研的领导力,缺乏对教师的指导,缺乏教研的氛围,造成校本教研工作缺乏时效性。因此,研究校本教研工作的存在问题,找出校本教研的对策,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校认识存在偏差
对校本教研产生偏差的原因有:(1)领导对教研室工作不重视。教研员工作没有正确定位,安排评比、检查、考评等,如工作任务繁杂,专门研究教研的时间少,对中小学校的教学情况了解不深入,从而教研员在校本教研的指引不到位。(2)校长及中层领导对教研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校本教研仅是听一听,评一评课的问题。一些校长认为校本教研是课题的研究,是学校装横门面的旗帜,追求课题的级别、数量,而不顾学校课题是否符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学校是否有承担能力。
2.专业引领力量虚弱
专业的引领是顺利开展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参与研究的人员不完全局限于大学教师。本校,还必须依靠校外专业研究力量,专业教研人员主要包括各级教研员、教育专家、学者。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引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中小学教师可以从专业研究人员中获得直接的指导。若缺少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的教研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但在实际的教研活动中,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很少获得这方面的资源,区市级的教研员人手不足,他们平时任务繁重,经常忙于对学校的评估、检查、考评等工作,教研室工作变得“行政化”,行政工作占了教学研究时间。教学研究工作常常流于形式。从大中城市来的专家学者,缺少对农村中小学情况的了解,其经验介绍和学术报告很难切合农村实际。
目前我的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概要
- 1 -目前我县的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目前我县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中小学教学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些问题不解决,实现新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突出表现在小学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待加强,中高考的优秀率亟待提高,各项活动和有关教学制度亟待真正落实。具体又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部分学校没有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工作的重心存在“漂移”现象。教学工作不够规范,教学管理不够到位,教学措施不够得力。个别领导对教学工作没能靠前指挥,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很少见到领导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记录;不能深入课堂,听课节数达不到要求,甚至有的学校行政拿不出听课记录本。
二是有的学校教学管理较为粗放,在管理过程中不去思考、不找问题、不去研究、不去创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学校,管理工作没有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致使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之中。比如有的学校只要求教师备课,不检查所备的教案是否有用;只要求教室里是否有人,不检查教师在教室里干什么;只要求作业批改,不检查批改是否到位,甚至出现了批改错误也不知道;只要求每次考试之后进行分析,不检查每次考试之后分析的过程和效果等等。这说明我们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到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上来。正是部分学校领导这种没有真正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意识,才造成了课内损失课外补,考试科目损失非考试科目补的现象,最终只有回归到原始的、自以为很管用的“时间+汗水”的老办法来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是很多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的学校和教师不能真正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不能和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部分教师对新形势下的新理念领悟不透,运用不活,整体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同新课改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好多学校还存在“抄黑板”、“满堂灌”“复习课简单对答案”等低效课,课改呼声较高,但推行力度不大。
学校教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报告
汇报人:XX 2024-02-05
目录
• 引言 • 学校教研工作现状分析 • 教研工作组织体系构建 • 教研管理制度建设与实施 • 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策略 • 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报告目的和背景
目的
本报告旨在阐述学校教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提高教研活动 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强调教师的师德师风和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和榜样。
教师培训与发展规划
岗前培训与在职研修
开展系统的岗前培训和在职研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 力。
学术交流与访学计划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访学计划,拓宽视野,提升学术水平。
职业发展路径设计
为教师设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
1 2
教学质量与科研成果考核
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和科研成果评价体 系,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
绩效奖励与荣誉称号授予
设立绩效奖励和荣誉称号授予制度,激励教师积 极投身教学和科研工作。
3
职业发展支持计划
为表现优秀的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支持计划,如资 助出版学术著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
Fra Baidu bibliotek
06
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 建设
谈共生型学科教研(备课)组建设——对现行校本教研制度的反思与重建
了创 建 共 生 型 学 科 教 研 ( 课 ) 的 主 张 。 备 组 “ 生 ”. 生 物 学 本 义 是 指 不 同 类 的 生 物 生 共 其 活 在 一 起 , 成 相 互 有 利 的 关 系 。 以 “ 同 地 生 结 共
活 动 , 往 徒 有 形 式 , 至 是 为 了装 装 门 面 , 单 往 甚 简
生 ” ?从 教 育 之 存 在 形 态 看 , 以 理 解 为 “ 同 呢 可 共 生 活 ” 从 教 育 之 终 极 关 怀 看 。 以 理 解 为 “ 助 : 可 互
变 成 教 研 活 动 的 附 庸 。 比如 现 实 中 的 磨 课 让 很 多
老 师 发 “ ” 究 其 原 因是 磨 课 的 庸 俗 、 俗 , 后 怵 , 世 最
关 键词 : 本教研制 度 ; 思 与重建 ; 生型学科教 研组 校 反 共
中图分 类号 : 7 文献标 志码 : G4 A 文 章 编 号 : 6 3 9 9 2 1 )4 0 1 - 3 1 7 — 0 4( 0 1- — 0 8 0 o
学 科 教 研 ( 课 ) 是 学 校 校 本 教 研 活 动 中 备 组 最 基 层 的组 织 单 位 , 是 学 校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的 具 也
江系 衩 哥 吨
重 、 解 , 深 对相 互依 存 问题 的认 识 , 而 实现 了 加 从
导 的 同伴 互 助 听课 是 一 种 横 向 的 同 事互 助指 导 的听课 活动 . 旨在 促 进 教 师 围绕 听 课 中 发 现 的 某
中小学校本研修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16
智库
ZHIKU 大家谈湖北教育·2021-06
一、中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一)校本研修工学矛盾突出
问卷调查中,62.49%的教师把影响校本研修有效开展的因素归结为“教师教学负担重,有心无力”。在访谈中,当问到教师校本研修面临的最大问题时,教师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工学矛盾。例如:
A 教师:“为参加校本研修,我经常要找其他老师调课,疲惫不堪。但学校问我们是否愿意把校本研修放在周末或寒暑假时,我和其他老师又不愿意。多数老师的校本研修之路被繁重的教学任务阻拦,他们大都感到学习任务重,时间安排不合理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困扰。”
B 教师:“我很想参加校本研修提升自我,可工作量太大,我既是班主任,同时任大队辅导员,又是主课教师、教研组长,还要辅导孩子学习。我很难再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老师对于校本研修的需求与学校教学任务重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二)校本研修形式主义凸显
校本研修以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其研究过程应该始终以教师为中心。问卷调查发现:42.51%的教师认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研修目标”,61.1%的教师认为是“布置任务多,深入探究少”,55.33%的教师认为是“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际脱节”。具体表现在:一些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表现为只提倡不落实、只布置不调研、只图表面不求实效、只讲数据不讲质量、只看形式不看内容等。一些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时,往往先制定粗浅的校本研修计划,根据这些计划给教研组布置教研任务,教研组长再给教师布置教研任务。这种依靠行政指令开展的校本研修偏离了校本研修的正确轨道,违背了校本研修的初衷,影响了校本研修的成效。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有的问题及对策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种融学习、教学、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它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改革的持续推动,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改善,将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当前,农村小学在展开校本研修中,存有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持续完善校本教研的工作机制。
一、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有的问题
1、教研意识不强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不过因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理解不足,研究的意识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在实际的工作中,容易出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反差,甚至教学行为的出轨现象。“课改春风吹大地,上课就来做游戏”,“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园”。如果有心去访问一下,就会发现被逼参加教研的教师不在少数。作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长,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曾煞费苦心制订了各种教研制度,组织了各项教研活动,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而教师却并不积极参与。没办法,只好与考核挂钩,逼着老师参加,但又往往会发现,上交的案例、反思有很多是抄的,检查的学习笔记是考核前夜赶的……,教师缺乏自主参与的意识和热情是校本教研面临的最大困难。
2、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小学教师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这些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为年龄大,学历低,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又没有经过严格的正规训练,少数教师很难适合新课改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扩容,很多农村优秀骨干教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式地流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地区,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失衡。因为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小学缺少了教研的“领头雁”,从而造成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力不从心,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校本教研简析
校本教研简析
校本教研简析
“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
(一)“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其中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学校中: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二)“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式
“校本教研”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它区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
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事物的因果关系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自然物的精确观察和测量等定量、实证方法来获取对于自然界的客观知识;而行动研究更强调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研究具有情境性、非线性、多元生存性,是在行动中不断改善行为的过程。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
(三)“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教研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 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冯 扬 闫传锋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 到公众的 重视 ,立 足于学校与 课堂实际 的校本教研 适应我国目 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应运而生 。本文从校本教研的内涵与意义入手 ,分析当前校 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与中小学教师的专 业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惑 ,从而探求有效的策略措施 ,以期实现新课程背 景下校本教研的蓬勃开展 。
主动精神 ,把教学研究和教 师的日常 教学实 践和在 职学习 培训 融为一体 , 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三 、校本教研的现状分析 1. 教师的主体精神 、研究能力 、合作行为彰 显不足 。在校 本教研中 ,教 师最重要 、最合适的研究方式就是自我反思 , 也就是说 ,教师 借助于先进的 教育理论 ,审视自身的实践及 其背后 隐含的 信念和 理论 ,积 极探 索和解决 实践中 的问题 , 从而提 升自己 实践的 合理性 , 提升 自己的 专业发 展水平 。 但在实际工作中 ,教师往往依赖于“专家指 导 ”和“骨干教师 示范 ”,把自己 专业成长的希望寄托在专家 、骨干身上 ,忽视 自己的学习研 究 ; 教研内容也 往往是共同探讨教研组提出 的问题 , 而非教 师主动 探求自 己教育 、教学中 存在的实际问题 ;教师的反思常常只是针对自 己教学工作中 的问题进行了 浅层次的回顾与思考 ,而不是 在某种 困惑和 疑难问 题的驱 动下 , 为了消除 困惑和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行动研究 ,“校 本教研 ”只 是学校一 部分人在“作 秀 ”。同时 ,教师的科研知识及科研能力还不尽完善 ,这势 必影响课题研究 的选题 、进度 、研究结果的信度 与效 度 , 推广 的范围 与转化 速度 , 甚至消磨 教师持续开展校本教研的信心与 意志 。在 目前教师“自主研究 ”的信心和 能力不足的情况下 ,“合作研究 ”是最好 的研究方式 。然而 ,教 师积极参与 发言的情况其实是很少见的 , 在集体 说课 、评 课活动 中能够 真诚 指出别人 不足的也是凤毛麟角 ,相互交 流 、合作 意识的 欠缺必 将影响 校本 教研的深 入开展 。因此 ,如何在校本教研的理念下 ,激发 教师主体精神 、提 升教师的 研究能力 、提高教师群体互动的实效 、营造百度文库 好的教师文化 , 成为校本教研 制度建设的关键 。 2. 校本教研内容 、形式 单一 、封闭 。现行 教研活 动的主 要内 容仍以集 体备课 、听课 、说课 、讨论疑难 问题 为主 ,解 决的是 表面的 、浅层 次的问题 , 学校在引导教师对校本教研 核心精 神的理解 上 ,差 距还很 大 ,研 究的问题 以教材教法为主 ,而不是“基于学 校 ”自己的 问题 ; 学校 过于重 视骨干教师 的培养与其作用的发挥 ,在激 发全体 教师的 活力方 面做得 还不够 ; 多数教 师不能在研讨中畅所欲言 ,在 营造民 主宽松 教研氛 围 、形成 合作 开放的校 园文化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 ,学校作为学习型组织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 3. 校本教研的专业扶持有待加强 。在当前 ,教研员“自上而下 ”组织教 研的形式 ,已显现出许多不足 : 其检 查工作 的身份 , 已不被 许多 教师认可 , 他们很少直接接触一线教学 , 对教师 的指导 脱离实 际 ,不少 教研 员只是依 托课题对学校进行指导 ,对学 校的实 际问题 没有直 接关注 和关心 ; 具有专 家身份的骨干教师 ,主要是通过上示范课和“对应帮带 ”的 形式参与学校教 研 ,指导其他教师 ,而在帮助教 师解 决个体的 问题 上 ,认可 度仍显 不足 ;现 实中 ,高校专家对教研的参 与程 度和范围 还未 达到教 师们的 期待 。因此 , 从制度和机制上为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 合构建更通畅 的渠道 ,是需要 进一步解决的现实问题 。 4. 校本教研保障机制尚待改进 。校本教研的 有效推进 ,需 要一系列相 应保障机制的建设 ,主管领导的重视 、教研机 制的规范与完 善、相应的督促 检查制度 、时间经费资料的支 持 、研 修机会的 创造 ……都将 是校 本教研深 入开展的必要保证 。然而 , 现实的 状况却 并不 乐观 。中高 考的指 挥棒 ,在 极大程度上导向着学校的聚 焦点 ; 教 师超负 荷的教 学任务 及升学 压力 ,直 接挤占了教学研究的时间 ;经 费 、技 术、设备 准备的 不足 ,也 制约 了教师研 究的深入进行 ……校本教研制 度在 重重现实 困顿 面前 ,举 步维艰 , 这些问
学校教研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学校教研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摘要】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学校教研共同体建设还存
在外源性动力不足和内生性动力不足等问题。优化学校教研共同体建设,要建立
扁平式的学校教研结构,优化教研共同体教研活动方式,构建以学科为主的教研
共同体。
【关键词】学校;教师;教研共同体
当前,教师教学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关
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大力推
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学习、研究和交流。学校要进一步完善
教研工作机制,建立服务学校的专业支持网络。教学研究是教师本应该有的专业
权力,也是教师专业自主的重要体现,是教师从被研究者到研究者的一次转变。
强化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构建教师教学研究保障机制,使教师将日常的教学工
作和教学研究、个人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专业生活方式,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但是名目过多的研究活动也往往成为教师工作
的一种压力,甚至是负担。实践中,由于教师和校长等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多是基
于行政的要求下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使得不少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尽如
人意。为了增强教研的有效性,分析学校教研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
建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对教学研究共同体的理解
当前,学界和一线教育工作人员普遍认识到教师的工作和成长并不是与世隔绝,也不应该是单兵作战。教师可以通过建构学习共同体,同行间相互协作、经
验共享,在相互交往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专业的成长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校本研修总结反思(10篇)
校本研修总结反思(10篇)
校本研修总结反思篇1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曙光学校坚持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李海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20____年4月根据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文件精神,制定了《曙光学校教师专业能力训练与培养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
二、加强理论学习,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们对先进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手段不断丰富,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创为课程研究小组由全体拓展课老师组成,致力于完善学校课程结构,探索开发新课程,注重在学习交流和课程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达到有为。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校本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老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为提高当前校本教研的目的效益和研究水平,更好地解决课改给教师自身带来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校本教研成为新课程发展的向导,促进每位教师把对教学的研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建全校本教研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全面推进课改,推进校本教研。
黄石口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杨建国
副组长:刘陆华
成员:陈进王兴兰南灵芝陈肖赵刘藏
2、按年级学科和综合学科成立学科校本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组长:学科教研组长(语文、数学、综合实践)。
成员:全体教师。
二、确立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组织教师认真《意见》,确立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的校本教研意识。明确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三、调整和改进学校教学研究机制系统。
1、建立自上而下的教学研究机制:
学校教研研究小组积极组织并指导开展工作,根据学校教学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开展以教研组为主的校本教研研究活动,促进教师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做到有阶段性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教研、成效五落实),总结和评价(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
2、建立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机制:
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由教研组提出年级学科校本教研创新思路(研究主题、方向、措施、计划)全员积极的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0篇)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0篇)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报告【篇1】
x月__日,向全市各小学展示了一次“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校本教研活动。整个活动按照定标——调标——试标——测标——论标五个步骤循序展开。这样的主体教研,把论标老师的目光聚焦在“是否有效教学目标”上,把观课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景。此次活动,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发。
一、抓住“教学目标”这一统领要素,实现了“教”的改进
此次活动中心抓住了“教学目标”这一统领要素。在教学前,我们的教研团队根据前测结果,微调并确立了教学目标,使目标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过程性,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中,教师以目标为导向,明确了课堂该“教什么”,课后,团队的教师又进行后测,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样的校本教研已从“关注怎么教”到关注“教什么”,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二、紧扣“教学目标”这一关键要素,实现了“研”的改进
我们团队观照教学目标,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了后测,这样“教”的有效性马上凸显出来。于是,我们教研的关注点很自然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因此,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来分析反思教师的“教”,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就有了依据。这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具有很好的实效性。
三、强化“教学目标”这一核心要素,明确了“行”的方向
此次教研活动实现了课堂转型,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第一版块“定标”为例,在定标之前,教研团队已经分工合作,进行了教材分析、前测分析,并初定目标。根据前测分析的结果,我们团队又进入了第二版块——“调
学校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5篇
学校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5篇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问题及措施(一)
一、学校教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i.教研活动虽安排有序,却无针对性。一是活动过程“格式化”。教研组活动大多是“上传下达开开会”。二是听课评课“机械化”。专题研讨的内容单一。三是研究内容“陈旧化” O四是集体备课“走
捷径”。原本每个教师要把所有的课都备写出来,现在却是“分工合作”。
2.教研活动过程轰轰烈烈,却无实效性。一是教研风气不正,教师的认识不足。不能真正围绕课堂本身找出优缺点,共同研讨存在的问题。二是方式太过死板,限制了老师的主动性。三是教师积极性不高,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参加。
3.教研活动结果资料丰盈,却无创新性。一是教研缺乏深度。对教研专题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缺乏深入交流和深度探究,研讨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浅尝辄止。二是教研资料没有价值。
4、理论指导缺乏。
领导、教师工作教学任务重,理论学习时间不足,理论充电和理性思考的时空不够,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不能将教育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去深刻认识与深入研究,学校教研只是在常规教学上的低水平层次的重复。
5、研究主题不定。
学校没有从办学思想、发展方向、学校特色上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热点、重点、疑难点确定明确教研主题和课题。而且没有远程规划和近期计划,故而导致教科研工作只凭教师兴趣爱好确定,各自为政, 或因教师个人申报职称原因,或因学校申报的需要临时凑合。
6、实效性不强。
与教学实践结合欠密切,教科研带有功利性色彩。重结果、轻过程;重两头、轻中间;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探讨;重升学研究,轻课堂教学研究;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探索。教师的研究多,学生研究的少。沿袭模仿的多,改革创新的少。
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为加快教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形成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我们对照区教体局的相关要求,对我校教育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工作如实进行了自查,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法办学
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家长对开展章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 识不到位,认为那只是文字资料,没有得到充分认真的思想态度上的高度重视.
2.依法治校机制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还不够,检查、反馈、整改等工作中存在缺失。
解决方案:
1.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章程内容,坚持将责任与作风并重,以制度促规范,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
2.坚持制度的落实,经常性、阶段性总结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健全和完善一些不成熟的制度。
二.民主监督与社会参与
存在问题:
1.教代会与校务公开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公开轻整改的问题。
2.家长思想意识不够,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及早出晚归等工作原因,导致校务委员会制度,家长参与度不高。
3.小学学生心智尚未完全发育,依旧保存爱玩的天性。这样就使得多数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不
能发挥自主性。
解决方案:
1.创新教职工代表参与日常民主管理的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2.加大社会力量参与管理的力度,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民主化建设。
3.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学校管理发挥少先队及和中队的作用,将事情包干到个人,班级成立各班级管理小组,并进行优秀中队和班集体评选活动,激励学生让其由被别人管理的角色变成我要管理好自己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的反思
王洁
校本教研符合国内外课程教学改革大潮的紧迫需求,是建国半个多世纪来学校发展成功举措的升华。校本研修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孤立, 提供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 彼此支持, 寻找新知识与新经验来改进自身的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机会,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
校本教研关注的是教师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意在构建新型的教研制度, 形成民主、开放的教研氛围。“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重在推动工作。
校本教研制度应该是学校教学研修活动的规范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 通俗地说:校本教研制度 =规范 +规则 +创新。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校本教研制度的编制是有一定的规范或规则的, 即结合学校研修的实际, 按照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的本质规律; 另一方面, 编制的过程又是制度的创新过程, 即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原理, 在校本研修中实施创新的方法或原则, 进而形成制度。
近年来,很多地区、很多学校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 对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 推进课程改革都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从我们调研和对面上情况的了解来看,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时,还需要注意和把握其中的若干关系,不要陷入其中的误区。
1.经验提炼与制度文本
制度是“由有限理性和具有反思能力的个体构成的社会的长期经验的产物”。校本研修制度以规范性的文件形式, 系统地总结和固化了人们长期以来在研修活动和相关方面所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教研活动中的先进经验。这些规范性文件所建制的监督制度规范, 对于保障教研
活动的有效展开, 防范、抑制以至杜绝研修中的消极因素, 当会生发有效且久远的功用。
校本教研制度是对实践中研修活动经验的提炼、升华,有“概要”与“信息浓缩”的特征,以简略形式传递着相关信息。从经验到制度文本的形成过程, 是一个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要体现一定的客观规律, 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有科学价值,要克服随意性。在实践中,我们要切忌“抓入篮子即是菜”,将所有的经验都变为文本化的制度。
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以一种自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 并反过来又被他们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实际决策不断再生产出来”。以校本教研制度来说, 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学校和教师会不断寻求一种有活力的新策略,替代旧策略,于是便会引发“制度危机”。当然,有活力的新决策、新制度并不是以随机的方式进行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在不断的选择中不断演进和更新的。
2.制度的多样性与制度间的相互关联
为保障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展开的制度是多样的,但富有活力的制度安排应该是整体的、统筹安排的,各种制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相互支持的。这意味着“只有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制度才是富有生命力和可维系的, 否则, 精心设计的制度很可能是高度不稳定的”。实践中, 我们要谨防“勤于出台各种制度, 而疏于考量制度的有机整合与统筹”。
实例: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实行教研员选聘制度,打破教研员终身制,努力将教研员队伍打造成为教学业务的精英团队; 之后出台政策, 将全体教研员聘为政府督学, 赋予了教研员对教学的评价指导权, 切实增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控保障力度;同时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成立“潍坊教师教学成果评价鉴定中心”,具体负责对全市中小学优秀教学成果的评价鉴定等等。
仔细揣摩的话,立即发现这一系列制度的制定或者说出台绝不是随意的, 恰恰体现了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 制度与制度之间相互嵌套, 有着极强的内在一致, 因为所有具体制度都指向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 并主要依靠教研员的专业支持提升地区的教学质量。
3.制度的制定与制度的执行
实例:上海北郊学校拥有非常完备的校内规章制度, 六年来形成了 39万字的制度文本,并由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些规章,书名定为《三本手册管学校》。校长在校内成立专门的执法监督机构, 专注于文本制定的执行力, 但一年来, 校长感觉收效并不明显。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仔细分析其中的缘由,很值得我们在教研制度建设时引以为鉴。首先, “制度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却忽略了权利与义务间的均衡。换言之, 当我们要求老师履行某些义务时, 应先赋予他们以相应的权力。很难想象, 教师的各项权益都没有得到保障, 居然会自动积极地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要充分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惟有如此, 才能焕发起教师参与研修,主动发展的热情。研修制度不能只是向教师提要求, 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教师在行使权力时, 自觉地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 因为这是提升制度执行力的要素之一。
其次, “制度通常采取自发秩序的形式,如习俗、惯例、文化信念或来自自发秩序的规则, 如规范、自我实施合同和道德律”。我们将这种类型的制度称为自主性制度; “作为另外一种可能性, 制度化也可能是精心设计的”。具体到校本教研制度, 前者源于学校实践, 是对研修活动有效经验或做法的归纳和提升, 并将之文件化成为制度,是自下而上、草根型的;后者则是自上而下的,可能是为实现理想状态的, 但极可能产生的效果是使教师望而生畏, 无所适从。实践中, 我们并不排斥自上而下的制度, 只是在制度文本制定时, 值得我们掂量的是, 这些制度中,有多少是尊重了教师成长的规律,遵循了地区、学校的传统,又有多少是领导一厢情愿或拍脑袋定下来的。制度的制定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互动, 要多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尽力提高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度, 这无疑是重要的环节。
第三,教研制度中是否有足够的“关联性”制度保证诸多“本体性制度” 的启动与落实。本体性制度是关乎校本教研本身的, 而关联性制度是保障和支撑本体性制度落实的,是本体性制度的条件、支持和保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
地区和学校出台了很多教研制度, 很充分很详尽, 但却束之高阁, 仔细分析原因, 发现这些制度中缺乏关联性制度支撑,结果是使得执行、评估、奖惩都落空。
4.制度的规范与制度创新
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
作为校本教研制度来说,应该努力使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呈良性关系, 也就是说规范性的因素是创新的产物, 现行的教研制度里规范性的因素是前期校本教研制度创新的目标, 同时又是下一轮创新的基础。只有这样, 教研活动才能在规范实施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校本教研活动有效进行的作用。
实例:“开放课堂,老师间相互听课”似乎很普通.但要真正做好,做到位, 并不容易。青浦一中的“听课评课”制度有严格的规范, 但在制度的制定中, 却创造性地用了这样几个步骤:
① “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学校创设条件让老师们外出听课学习。外出前,校长要求教师既看别人的课堂,又要思考别人课堂中的亮点。学习回来后,每位教师写成书面体会。
② “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学校再次组织全校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出发前,校长要求明确要带着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去听。回来后,先把学到的东西用于自己的教学中, 实践两周后, 结合学习和实践, 每人写成书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