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的反思(精)

合集下载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一、问题描述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 缺乏有效的课程设计:目前,许多学校在进行校本研修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目标导向性。

课程设计过于零散,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步骤,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实施中欠缺持续性:由于时间安排和资源限制等原因,许多校本研修活动都只是临时性的安排。

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推动,无法形成有效的培训体系。

3. 教师参与积极度不高:部分教师对于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的积极性较低,缺乏主动投入的意识和行动力。

这可能与部分教师对现有研修内容兴趣较低以及时间压力等因素有关。

4. 欠缺反馈和评估机制: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无法及时了解教师学习成果和需求,也难以确定研修效果。

二、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来优化校本研修的实施效果。

1. 设计精准而系统的课程:在进行校本研修前,应充分调研教师的需求和学校发展方向,并与专业机构、高校等合作设计符合具体目标的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内容结构和操作步骤。

同时,建议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线部分提供预习材料和在线互动平台,为实地学习打下基础。

2. 建立长期规划和持续推动机制:校本研修应该纳入学校年度计划中,并建立起长期规划和持续推动机制。

通过建立专门的教师发展部门或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

同时,在教师发展考核中适当引入对参与校本研修情况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度。

3. 提升教师参与积极性:鼓励教师通过课程设置、形式多样化等方式参与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带薪休假或者其他福利激励措施,以提高教师参与主动性。

4. 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在校本研修完成后,应该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

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分析小岛学校校本教研的问题及对策小岛学校在进行校本教研时,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一、存在的问题1.教研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不足,缺乏研究意识和积极性。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存在反差,缺乏自主参与的意识和热情。

2.师资流动性大小岛学校地处海岛,教师工作、生活基本在岛上,长期分离于家人。

他们在关爱小岛留守儿童的同时,自己的孩子也成了留守儿童。

一旦岛龄到了,他们就不得不调离岛外。

这种流动性大的情况使得学校缺少教研的“领头雁”,导致校本教研力不从心。

二、应对策略1.完善机制,调动教师校本教研积极性针对小岛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智慧,营造相互关爱、合作、切磋和交流的氛围,培养崇尚反思、研究、实践和研究的文化,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2.创造宽松、和谐、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分析小岛学校的现状和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介绍教师成长的典型经验,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与激励机制,以及校长自身的研究、积累和提高,去感染教师,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3.整合资源,充实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审时度势,充分考虑师资的配备和学校资源的整合,培养和使用骨干教师。

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和成才创造有利条件,防止优秀骨干教师流失。

一是提高激励措施,对骨干教师确定一定的职责,授予相应的荣誉,享受一定的待遇,给予一定的优先(外出研究优先、聘任职务优先、评优奖励优先)。

二是用真情、真心关心驻岛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是增加责任感,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职务,授予一定的权力,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示范作用。

4.专家引领,提高小岛学校的校本教研质量构建三级教研网络,搭建教研平台。

一是借助进修校教研室,组成第一级校本教研团队,解决校本教研疑难杂症,引导教师少走弯路。

第二级是依托___教研片,借助实小的资源起示范、培训、辐射作用。

校本教研的问题反思

校本教研的问题反思

校本教研的问题反思校本教研是一种以学校为基础,教师为主体,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合作研究,探索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教研形式。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下面对校本教研的问题进行反思。

首先,校本教研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参与度不高。

由于繁忙的工作任务和压力,有些教师可能缺乏动力和时间去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这导致了教师群体整体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研的效果和成果。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和领导重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提供相应的时间和资源支持,同时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其次,校本教研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研究主题和内容选择不合理。

有时候,学校可能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将教研的重点放在了狭隘的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训练上,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深层次和全面性。

这种偏狭的研究主题和内容选择限制了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和领导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将校本教研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

另外,校本教研中的问题还包括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对于教师来说,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对于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导致了校本教研的效果和成果不如预期。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和领导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学习和掌握研究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组织、分析和解读数据的能力。

此外,校本教研中还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不足。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产生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往往很难被广泛传播和应用。

这可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分享平台和机制,也可能是由于教师个人的局限性和固化的思维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和领导加强对于研究成果传播和应用的重视,建立有效的分享机制和平台,并引导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总之,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反思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反思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反思引言校本研修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校本研修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几点反思和改进的建议,以期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

一、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在许多学校中,校本研修往往只是由少数几位教师参与,而大部分教师却对此漠不关心。

这种情况的存在,影响了校本研修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教师本身应该具备主动参与的意识,而学校则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

二、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校本研修往往以零散的形式出现,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有些学校只注重短期的培训课程,而忽视了长期的教师专业发展。

这种片面性的做法限制了校本研修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更好地进行校本研修,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包括学习计划、研修课程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教师能够系统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缺乏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校本研修往往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教师在研修过程中,不仅应该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师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实践教学机会,让教师将所学知识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四、缺乏反馈和评估机制在很多校本研修活动中,缺乏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难以了解研修效果和教师的实际需求。

只有通过反馈和评估,学校才能得知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修内容。

因此,建立起科学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对于校本研修而言至关重要。

反思与改进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校本研修。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全员的意识培养,让教师意识到校本研修对个人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需要制定长期的研修计划,确保教师能够持续地参与研修活动。

此外,学校还应该在研修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供实践机会,让教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最后,学校应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和研修效果,为研修内容的调整提供依据。

校本教研的问题反思

校本教研的问题反思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教师基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通过集体研究和交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解决。

以下是校本教研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校本教研往往是基于教师个人经验和教学实践,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容易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

2. 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校本教研需要学校领导和教研组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但实际情况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校本教研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3. 缺乏专业支持和指导。

校本教研需要专业的支持和指导,但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往往缺乏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导致校本教研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4. 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校本教研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但实际情况中,往往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导致校本教研的实施效果难以衡量和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反思和解决:
1. 加强校本教研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建立科学的教研规划和教研流程,确保校本教研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 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组织和管理,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组织和管理机制,确保校本教研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管理性。

3. 加强专业支持和指导,建立专业的教研支持和指导机制,确保校本教研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 加强评价和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确保校本教研的实施效果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反馈,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效果。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一、引言在教育领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然而,在实施中,校本研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组织与管理许多学校在推行校本研修过程中,缺乏对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以及参与人员等方面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

这导致一些研讨会或培训课程缺乏系统性、连贯性,无法形成良好的知识积累与传承。

2. 培训资源不足部分地区或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时遇到资源不足的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资金投入少等困扰了教师们参与高质量研修活动的机会。

同时,相对专业、复杂的教育技术设备也没有得到充分运用,限制了校本研修的可行性和效果。

3. 参与度不高一些教师对于校本研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意愿。

他们可能觉得时间紧迫、工作繁忙,无法抽出时间去参加这些培训或会议。

另外,部分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内容过于理论化,无法直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4. 缺乏系统性和个体化的支持由于时间和资源等限制,目前许多校本研修只能提供泛泛而谈的指导,缺少具体指导和反馈机制。

教师在参加完培训后往往无法得到持续的支持和个体化指导,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影响了其专业发展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1. 加强组织与管理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校本研修组织与管理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及职责。

通过制定详尽的活动计划、推进会议记录等方式,确保校本研修的内容能够持续性、系统性地进行。

同时,注重积累和传承知识,避免散漫式的培训模式。

2. 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力度,并提供相应丰富多样的培训资源。

学校应建立与各界合作共享资源的机制,如高校专家指导、企业合作等,共同推动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进行。

3. 激发教师参与热情提升教师对校本研修的重要性认识是关键。

校本教研现状及问题

校本教研现状及问题

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及问题
于昌明邮箱:yuchangming@ 1.缺乏专业引领。

学校在引导教师对校本教研核心精神的理解上,仍存在不少误区,以研究教材教法为主,而不是“基于学校”自己的问题真正的校本教研成分很少。

学校教学领导业务水平参次不齐,相当一部分专业素养不够,引领不到位,听评课教师或领导不能对被听课的教师提出专业性的问题,致使评课不够深入。

2.计划性不强。

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校本教研缺乏长效机制,不能立足长远,教研内容不系统,不能针对本校教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研培计划,步伐略显凌乱,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甚至先组织实施后补计划的现象。

3.教研活动形式与目标、内容的脱离。

有的学校过于追求形式,不考虑本校实际,追求时尚,别人做的我不做,别人不做的我突破,使得教研活动出现表面热闹、实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4.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及其制度创建已进入全面探索阶段,相关制度建设已经起步。

但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教师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教师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5. 教师负担过重,典型教师更是任务叠加,负担过重,校本教研不能持续推进。

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一、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育体系中,校本研修作为一种专业发展和学习的重要形式,起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作用。

然而,目前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其有效性和效果的提高。

1.1 教师参与度不高在校本研修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时间、工作负荷以及参与动力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教师对于参与研修活动缺乏积极性。

这导致了大部分研讨会和工作坊的人数相对较少,影响了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1.2 研修内容缺乏针对性有时候,校本研修活动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真正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没有详细考虑到不同学科、年级和地域等差异因素,在培训内容上缺乏个性化定制,造成部分教师对于培训效果感到失望。

1.3 缺乏持续跟踪评估机制除了组织研修活动,学校通常很少设立专门机构或岗位负责跟踪和评估校本研修的效果。

因此,缺乏在研修结束后对教师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反馈的环节,也无法了解到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1.4 缺乏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校本研修往往只停留在校内层面,鲜有与其他学校或区域间的交流合作。

这导致了资源共享的不足,限制了教师们在专业发展上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讨论和交流,则使得创新思维不够多样化。

二、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和有效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

2.1 提高教师参与度首先,在开展校本研修之前应该进行需求调研,充分了解教师们对于专业发展的期望和需求,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其次,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教师培养计划等方式提高教师参与研修活动的积极性。

还可以鼓励教师在研修后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激发其他教师的兴趣和参与意愿。

2.2 个性化定制培训内容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类教师的需要,应在安排培训活动前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学科、年级和地域等因素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差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定制。

同时,还可以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以便让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校本教研的问题反思

校本教研的问题反思

校本教研的问题反思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础,由教师自主选择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一种模式。

它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施校本教研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

首先,校本教研课题选择不合理。

有些教师在选择校本教研课题时,往往过于倾向于个人兴趣或研究方便,而忽视了学生实际需求和学校发展方向。

这导致了校本教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性不强,无法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应当在选择校本教研课题时,要结合学校教学改革需要和学生实际需求,选择能够产生实际效益的课题,为学校和学生带来更大的教学改进。

其次,校本教研存在着研究方法不科学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进行校本教研时,往往只是根据自身经验和感觉进行教学改进,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这样的校本教研结果往往不能经受实践的检验,无法提供有力的证据来支持教学改革。

因此,教师应当在校本教研中,注重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从而确保校本教研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另外,校本教研中缺乏合作共享的机制。

有些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往往只关注个人成果,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精神。

这样就难以形成集体智慧,无法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教学问题。

因此,教师应当在校本教研中,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和分享教学经验,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此外,校本教研评价机制不完善也是一个问题。

有些学校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论文发表数量和教研档案的备案情况,忽视了教研成果的真实应用效果。

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追求形式,而忽视实质,影响了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学校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评价机制,注重评价教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教师提供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的反馈,让教研工作更有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反思。

我们应当在校本教研中注重校本教研课题的选择,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合作共享的机制建立和评价机制的完善,从而推动校本教研的发展和教学的提升。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反思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反思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反思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校本研修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校本研修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第一部分:参与度不高1.缺乏积极主动性许多教师对于校本研修缺乏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校本研修内容无法满足自己个体化需求,或缺少对校本研修质量的认可。

2.时间压力和工作负担教师通常面临着工作时间安排紧张和课堂准备任务繁重的压力。

加上校本研修需要占用大量时间,这使得很多教师无法主动投入其中,从而导致参与度不高。

解决方案:- 提供针对性培训:针对教师在校本研修方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项目,增加教师的兴趣和参与度。

- 合理安排时间: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时间和校本研修时间,减轻教师的课堂负担,增加他们参与校本研修的意愿。

三、第二部分:内容设计不够科学1.缺乏实践性一些校本研修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环节。

这使得教师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影响到专业发展效果。

2.循规蹈矩某些校本研修内容过于固定而缺乏灵活性。

这样一来,教师可能感到单调和枯燥,难以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

解决方案:- 强调实践环节:在校本研修设计中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引导教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促进能力提升。

- 提供选择性内容:为教师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校本研修项目,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四、第三部分:评价体系不完善1.缺乏有效反馈机制目前的校本研修评价过程中,很少有及时、具体的反馈给教师。

这使得教师无法准确了解自己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不足,难以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2.评价结果单一化当前的评价体系通常只关注校本研修是否参与,并忽视了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综合评估。

这导致了一些教师对于校本研修持有怀疑态度,并丧失了积极参与的动力。

2024年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024年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四、功利化色彩浓厚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解决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可时下一些学校开展的所谓“校本教研”却背离了这一目的。提到校本教研,有些学校就忙于搞课题申请、立项,而且以为课题越大、级别越高越好,根本不考虑课题对学校是否有利。
校本教研存在的上述种种现象,阻碍了校本教研的健康开展,也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此,应当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斧正校本教研的航向,促使其健康成长。具体措施如下:
(二)要立足于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要义。远离了这一要义,校本教研也就毫无价值而不复存在了。
总之,校本教研要以广大教师为主体,以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选用适合本校情况的课题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要有运用价值。这样的研究才是名副其实的校本教研,才能推动新课改,才能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形式传统单一
不外乎超出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和听课评课式两种模式,担纲者大都是教研员或学校教研组长,多数听课教师只是记录授课过程的“旁观者”。评课时,听课教师或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或默不作声。整个教研教程,正如浙江绍兴的教研员何灿华老师所言:“就是只对一堂课或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研讨,评课也只局限于对教学行为的评价上,虽能解决教学中一些零碎的问题,但没能追溯到内隐的教学理念。”
(一)真正确立教师教研的主体地位。从教师本身的角度看,教师要在目前各校开展的校本教研中成为研究主体,首先必须有自我发展的愿望,树立自主研究意识,消除对专家和教研员的依赖心理,把搞好校本教研看作是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科研素养。校本教研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具有一个善于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反思教育教学经历、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的头脑。反之,一个不具备最基本的教育科研素养的教师,即使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和校本教研主体意识,也不可能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体。

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进步。

一、问题1: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校本研修往往在开展之初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许多学校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形式上的任务履行,而忽略了其最初设立的意义。

解决对策:首先,应该制定一个清晰明确、可操作性较强的校本研修目标,并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

其次,在确定主题之后,选择合适的内容来达到目标。

最后,在实施过程中,利用创新性、开放性方式激发教师参与积极性。

二、问题2: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公校本研修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然而在许多学校中,资源不足成为影响校本研修质量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分配不公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一些学校无法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开展研修活动。

解决对策:首先,学校应该充分意识到校本研修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进步所带来的价值,并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源支持力度,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够平等享有相关资源。

同时,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问题3:参与度不高校本研修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着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们忽视了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由于繁忙的工作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其中。

解决对策:首先,在推进校本研修时应倡导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并明确强调其对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也需要给予教师一定的时间空间,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研修活动中。

四、问题4:评价体系不完善校本研修在评价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为评价指标单一、结果往往以形式化考核为主,而忽视了校本研修的内在意义和效果。

解决对策: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多维度和多层次的评估因素。

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反思

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反思

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反思校本教研符合国内外课程教学改革大潮的紧迫需求,是建国半个多世纪来学校发展成功举措的升华。

校本研修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孤立,提供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寻找新知识与新经验来改进自身的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机会,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

校本教研关注的是教师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意在构建新型的教研制度,形成民主、开放的教研氛围。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重在推动工作。

校本教研制度应该是学校教学研修活动的规范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通俗地说:校本教研制度=规范+规则+创新。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校本教研制度的编制是有一定的规范或规则的,即结合学校研修的实际,按照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的本质规律;另一方面,编制的过程又是制度的创新过程,即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校本研修中实施创新的方法或原则,进而形成制度。

近年来,很多地区、很多学校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对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推进课程改革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但从我们调研和对面上情况的了解来看,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时,还需要注意和把握其中的若干关系,不要陷入其中的误区。

1.经验提炼与制度文本制度是“由有限理性和具有反思能力的个体构成的社会的长期经验的产物”。

校本研修制度以规范性的文件形式,系统地总结和固化了人们长期以来在研修活动和相关方面所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教研活动中的先进经验。

这些规范性文件所建制的监督制度规范,对于保障教研活动的有效展开,防范、抑止以至杜绝研修中的消极因素,当会生发有效且久远的功用。

校本教研制度是对实践中研修活动经验的提炼、升华,有“概要”与“信息浓缩”的特征,以简略形式传递着相关信息。

从经验到制度文本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要体现一定的客观规律,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有科学价值,要克服随意性。

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

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

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

2023年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但是随着制度建设的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从问题出发,探讨并提出对策,希望能够为校本教研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师教研参与度不足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核心是教师参与度的提高,但是实际上,很多教师对于校本教研的态度并不积极,甚至还存在抵触情绪。

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教学和管理所占据,无法抽出时间来参与教研活动。

此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水平存在差异,对于教研的参与度和质量也会存在影响。

对策:(1)加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强化其与教学的联系及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同时,提供一些接触性的机会,例如组织座谈会等,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

(2)建立制度,加强教师教研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建立课题研究、教育研究等教研团队,营造出一种“鼓励参与、欢迎探讨”的氛围。

对于参与教研的教师,校方可以加强表彰和奖励,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

二、校本教研内容不够实际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很多课题研究或者研讨活动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的内容。

这既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也无法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对策:(1)注重实际操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性。

学校可以通过实践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加课题研究的实际操作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并且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2)推广成功案例,增加教师的学习动力。

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推广一些成功教学案例,让教师可以参考和借鉴,并从中得到启发,提高教学能力。

三、教研成果缺乏及其应用随着校本教研的推广,更多的教师也开始投身于研究中,针对教学问题提出了许多好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些教研成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甚至存在被束之高阁的现象。

对策:(1)规范教研成果的评估和应用。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校本研修被广泛认为是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教育实践中的反思和探索,教师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校本研修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着重探讨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1. 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很多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且没有相关政策支持。

因此,许多教师仅仅是通过零散的会议、工作坊等形式进行交流,缺乏深入系统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合作。

2. 资源不足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以及其他资源支持,很多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用于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有时候,即使有了资源,学校领导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援。

3. 缺乏持续性和连续性校本研修常常变成一次性的活动,缺乏持续性和连续性。

很多学校仅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开展相关研修,而忽视了教师长期的专业发展需求。

这种片面的安排无法满足教师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成长需求。

4. 缺乏反思与评估机制在许多情况下,校本研修缺乏对参与教师进行反思和跟进评估的机制。

没有有效地衡量、总结和借鉴教师们所得到的经验和知识,从而限制了校本研修活动的效果。

三、解决校本研修问题的对策1. 建立规范化运行机制学校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并明确校本研修的目标、计划、内容、时间等方面。

这有助于提高活动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确保教师能够深入参与并获得实质收益。

2. 加大资源投入学校管理者应当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并合理分配资源用于开展校本研修。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库,为教师们提供更多便利。

3. 建立长期机制校本研修应当成为学校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学校其他规划相结合,建立持续性和连续性机制。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岗位或小组负责校本研修的设计、组织和跟进,确保研修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强化反思与评估学校应当建立系统化的反思与评估机制,对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后的效果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估。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在教育领域中,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校本研修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1. 教师参与度不高校本研修需要教师主动参与和投入精力,但当前很多教师对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并不高。

部分原因是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等客观因素所导致,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对校本研修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2. 研修内容单一化有些学校在进行校本研修时,可能只关注个别学科或特定教学方法的培训,导致研修内容单一化。

这样会使得整体参与度进一步降低,并且无法满足教师全面发展的需求。

3. 缺乏有效评估体系目前,在许多学校中,并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来评价校本研修的效果。

这就使得我们难以准确地判断每次研修活动的实际效果,并且也无法及时调整和改进研修方案。

二、对策探讨为了解决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可行的对策来提高教师研修效果和满意度。

1. 提高教师参与度(1)增加研修时间的弹性。

允许教师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调整参与研修的具体时间,减少教师在工作上的额外压力。

(2)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校领导可以通过表彰先进个人、组织分享经验等形式,激发教师对于校本研修的兴趣与积极性。

(3)鼓励创新探索。

给予教师更多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使他们在校本研修中能够真正贴近实际需求,提供有效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2. 丰富研修内容(1)开展多样化培训形式。

可以通过专题演讲、座谈交流、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校本研修活动,使教师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教育问题。

(2)强化学科交叉和综合素养培养。

校本研修应该关注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

(3)拓宽外部资源渠道。

与其他学校或相关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引入外部专家或资源来丰富校本研修内容。

3. 建立有效评估体系(1)制定科学准确的评估标准。

明确评估指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方法,以便测量每次校本研修活动的效果。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校本研修的效果和效益。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对策来改进校本研修,以确保其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问题分析1. 参与度低首先,我们发现在很多校本研修活动中,参与度较低。

有些老师觉得参加研修是浪费时间,认为他们已经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一些老师由于工作压力大或其他原因无法全程参加。

这导致了研修活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 资源有限其次,校本研修所需的资源有限。

许多学校面临着经费不足、设施欠缺等问题。

这导致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培训环境和条件。

此外,师资力量也是一个限制因素,在某些学科的校本研修中,可能缺乏专业教师来分享经验和知识。

3. 缺乏实效性另外,一些校本研修活动缺乏实效性。

有些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缺少实践操作。

这给教师们带来了困扰,因为他们需要能够直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

4. 缺少评估与反馈机制最后,校本研修缺少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这使得我们无法准确了解教师对培训活动的满意度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三、对策分析1. 激发参与兴趣为了提高参与度,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增加对参加研修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在选择研修内容时要求紧贴教师的实际需求,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教学设计。

此外,还可以设置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将校本研修作为一项评价教师绩效的指标之一。

2. 加强资源投入针对资源有限的问题,学校可以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校本研修活动。

同时,可以拓宽资源渠道,与其他学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共享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

此外,通过鼓励教师自主参与研修活动和分享经验,进一步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3. 强化实践操作为了增加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操作。

可以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教师在现实场景中进行课堂设计和教学模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的反思王洁校本教研符合国内外课程教学改革大潮的紧迫需求,是建国半个多世纪来学校发展成功举措的升华。

校本研修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孤立, 提供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 彼此支持, 寻找新知识与新经验来改进自身的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机会,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

校本教研关注的是教师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意在构建新型的教研制度, 形成民主、开放的教研氛围。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重在推动工作。

校本教研制度应该是学校教学研修活动的规范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 通俗地说:校本教研制度 =规范 +规则 +创新。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校本教研制度的编制是有一定的规范或规则的, 即结合学校研修的实际, 按照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的本质规律; 另一方面, 编制的过程又是制度的创新过程, 即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原理, 在校本研修中实施创新的方法或原则, 进而形成制度。

近年来,很多地区、很多学校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 对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 推进课程改革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但从我们调研和对面上情况的了解来看,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时,还需要注意和把握其中的若干关系,不要陷入其中的误区。

1.经验提炼与制度文本制度是“由有限理性和具有反思能力的个体构成的社会的长期经验的产物”。

校本研修制度以规范性的文件形式, 系统地总结和固化了人们长期以来在研修活动和相关方面所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教研活动中的先进经验。

这些规范性文件所建制的监督制度规范, 对于保障教研活动的有效展开, 防范、抑制以至杜绝研修中的消极因素, 当会生发有效且久远的功用。

校本教研制度是对实践中研修活动经验的提炼、升华,有“概要”与“信息浓缩”的特征,以简略形式传递着相关信息。

从经验到制度文本的形成过程, 是一个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要体现一定的客观规律, 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有科学价值,要克服随意性。

在实践中,我们要切忌“抓入篮子即是菜”,将所有的经验都变为文本化的制度。

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以一种自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 并反过来又被他们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实际决策不断再生产出来”。

以校本教研制度来说, 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学校和教师会不断寻求一种有活力的新策略,替代旧策略,于是便会引发“制度危机”。

当然,有活力的新决策、新制度并不是以随机的方式进行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在不断的选择中不断演进和更新的。

2.制度的多样性与制度间的相互关联为保障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展开的制度是多样的,但富有活力的制度安排应该是整体的、统筹安排的,各种制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相互支持的。

这意味着“只有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制度才是富有生命力和可维系的, 否则, 精心设计的制度很可能是高度不稳定的”。

实践中, 我们要谨防“勤于出台各种制度, 而疏于考量制度的有机整合与统筹”。

实例: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实行教研员选聘制度,打破教研员终身制,努力将教研员队伍打造成为教学业务的精英团队; 之后出台政策, 将全体教研员聘为政府督学, 赋予了教研员对教学的评价指导权, 切实增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控保障力度;同时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成立“潍坊教师教学成果评价鉴定中心”,具体负责对全市中小学优秀教学成果的评价鉴定等等。

仔细揣摩的话,立即发现这一系列制度的制定或者说出台绝不是随意的, 恰恰体现了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 制度与制度之间相互嵌套, 有着极强的内在一致, 因为所有具体制度都指向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 并主要依靠教研员的专业支持提升地区的教学质量。

3.制度的制定与制度的执行实例:上海北郊学校拥有非常完备的校内规章制度, 六年来形成了 39万字的制度文本,并由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些规章,书名定为《三本手册管学校》。

校长在校内成立专门的执法监督机构, 专注于文本制定的执行力, 但一年来, 校长感觉收效并不明显。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仔细分析其中的缘由,很值得我们在教研制度建设时引以为鉴。

首先, “制度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却忽略了权利与义务间的均衡。

换言之, 当我们要求老师履行某些义务时, 应先赋予他们以相应的权力。

很难想象, 教师的各项权益都没有得到保障, 居然会自动积极地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

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要充分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惟有如此, 才能焕发起教师参与研修,主动发展的热情。

研修制度不能只是向教师提要求, 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教师在行使权力时, 自觉地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 因为这是提升制度执行力的要素之一。

其次, “制度通常采取自发秩序的形式,如习俗、惯例、文化信念或来自自发秩序的规则, 如规范、自我实施合同和道德律”。

我们将这种类型的制度称为自主性制度; “作为另外一种可能性, 制度化也可能是精心设计的”。

具体到校本教研制度, 前者源于学校实践, 是对研修活动有效经验或做法的归纳和提升, 并将之文件化成为制度,是自下而上、草根型的;后者则是自上而下的,可能是为实现理想状态的, 但极可能产生的效果是使教师望而生畏, 无所适从。

实践中, 我们并不排斥自上而下的制度, 只是在制度文本制定时, 值得我们掂量的是, 这些制度中,有多少是尊重了教师成长的规律,遵循了地区、学校的传统,又有多少是领导一厢情愿或拍脑袋定下来的。

制度的制定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互动, 要多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尽力提高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度, 这无疑是重要的环节。

第三,教研制度中是否有足够的“关联性”制度保证诸多“本体性制度” 的启动与落实。

本体性制度是关乎校本教研本身的, 而关联性制度是保障和支撑本体性制度落实的,是本体性制度的条件、支持和保障。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地区和学校出台了很多教研制度, 很充分很详尽, 但却束之高阁, 仔细分析原因, 发现这些制度中缺乏关联性制度支撑,结果是使得执行、评估、奖惩都落空。

4.制度的规范与制度创新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

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

作为校本教研制度来说,应该努力使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呈良性关系, 也就是说规范性的因素是创新的产物, 现行的教研制度里规范性的因素是前期校本教研制度创新的目标, 同时又是下一轮创新的基础。

只有这样, 教研活动才能在规范实施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校本教研活动有效进行的作用。

实例:“开放课堂,老师间相互听课”似乎很普通.但要真正做好,做到位, 并不容易。

青浦一中的“听课评课”制度有严格的规范, 但在制度的制定中, 却创造性地用了这样几个步骤:① “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

学校创设条件让老师们外出听课学习。

外出前,校长要求教师既看别人的课堂,又要思考别人课堂中的亮点。

学习回来后,每位教师写成书面体会。

② “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

学校再次组织全校教师外出学习、观摩。

出发前,校长要求明确要带着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去听。

回来后,先把学到的东西用于自己的教学中, 实践两周后, 结合学习和实践, 每人写成书面体会。

③ “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审视自己的课堂, 老师们的教学视野开阔了, 心态逐渐开放了, 对课堂开放这一形式不再排斥。

课堂打开了,怎样进一步地确保开放的质效 ?学校接下来的工作是:以听课质量为抓手, 在课堂开放从活动化走向制度化中, 实现由形式走向内涵的转换。

5.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有学者将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种类型,并指出:“制度是由非正式约束 (道德约束、禁忌、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等和正式的法规 (宪法、法令,产权等组成。

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 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校本教研活动中,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具有同等重要的力量,两者共同构成了学校的教研文化。

相比于正式的教研制度来说, 非正式制度不一定像正式制度那样要借助一定的实施机构和实施细则, 而是依靠行动者的自我约束发挥作用的,是自我实施的,因此所需的时间更为漫长,但它却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

因为非正式研修制度集中体现了教师对于创建制度与遵守制度的态度、价值观和认同等等, 是研修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实践中, 我们不仅要关注以文本形式出现的正式制度, 而且要关注非正式的教研制度, 因为制度文本不是我们追寻的目标,新教研文化的形成光大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

6.普适性与校本特色实例:求知小学是所百年老校,在课程改革深化推进的过程中,校长室将着力点放在了对管理评价机制的变革上,即采用“协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评价机制”。

这种评价的出发点是:人人参与评价;人人协同别人参与评价。

以一次教研活动为例。

按语文组轮流,主持计划,第一次备课考评的负责人是汤老师。

在接受了任务之后, 汤老师仔细地制定了评价方案, 并邀请组内其他三位老师协同她共同完成此项任务。

四人评价小组, 制定了每位语文教师备课情况评价的指标, 每项指标之下的细目. 并赋予一定的分值。

在语文大组的活动中, 汤老师结合课改理念对每位教师的备课评价作了详细的反馈, 并且将四人小组精心选出的组内老师优秀备课的实例, 和全组老师做了分享和交流。

最后, 语文大组长点评此次教研活动, 教师们也通过由教导处制定的评价量表对汤老师组织的这次教研活动进行高中物理新课程远程研修专题十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拓展阅读材料评价,同时汤老师根据老师们的反馈意见修改评价方案,最后由教导处存档,为以后其他老师开展此项活动做个基础。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绝非是思想游戏,它必定会通过具体的现实制度来加以体现。

一方面,校本教研制度具有普适性,因为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是有规律的,因为迎接课程改革的挑战是我们共同的行动;另一方面,导源于不同学校的教师具有主动求知精神和智慧发展的不同诉求,校本教研制度应该是有本地区、本学校不同的特色。

上面例子中,求知小学的制度是适合他们一所百年老学校的特点的。

但是教师发展、教学研修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换言之,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地区和学校会各有特色,其有效的指标难有恒定和普遍适用的标准,而实施校本研修活动的具体实践,更没有统一模式。

还以上面的实例为例,从现在来看,求知小学的“协同评价”很有成效,但明眼的读者一定也会感觉到背后潜伏着的危机,比如说如何使教师有持续的上进心,比如说在工资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教师之间保持善意的竞争,比如说如何让评价工作不增加教师的压力等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