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导论教程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 导论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引论一、教学目的本章讲授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总体概括西方经济学基本内容,了解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它企图解决什么问题,并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应持怎样的态度去研究西方经济学。

使学生不仅对西方经济学有梗概了解,而且能够确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西方经济学整个学习过程中。

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的特性,分析方法的特性。

三、教学难点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的分析理解四﹑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五、教学安排本章安排2个学时六﹑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分析中展开教学,特别针对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立的、认为政治经济学无现实意义等模糊认识,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两方面属性入手,引申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讲授分析。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讲授,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由此导致两大理论体系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立或互补)?从西方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了解中如何体会认识和研究经济现象的思维方式应发生的变化?这一章从整体上概括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方法及为什么研究西方经济学?如何研究西方经济学等。

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它研究经济活动的什么内容?企图解决什么问题?所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什么特点?同时要明确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在学习和研究中应持怎样的态度(或者说应确立怎样的指导思想)。

(二)授课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总结起来至少包括三种领域的文献: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总结。

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

强调:完整的研究体系而非一个具体操作方法。

特点: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

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

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技术分析较上一类少,经济理论成分较上一类多些。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讨论4:
“他盘算的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像 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到一支看不见 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 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 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 有效地促进社会效益”。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国家的宏观 经济政策。在各种媒体上,国家的各项经 济方针与政策是我们经常能够接触到的东 西,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了解与把 握这些政策。
1.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人们在面临稀缺性时, 如何作出选择的一门社会科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的研 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主要包括单个家庭或 消费者、单个企业以及单个市场。
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what );如何生产(how);为谁生产(who)。
有利于培养经济学思维,像经济学家一样 思考。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一 些新的视角和好的方法,同时其严谨的逻 辑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能有一个较好的训 练。
有利于正确认识与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经济 学问题。经济学包含很多理论内容,我们 也习惯于将其理解为一门理论经济学。理 论是抽象的,体现于现实生活中,它又会 变得十分具体,并且具有非常充分的应用 性。
2021/4/21
7
1.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立足 于宏观层面,分析与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总 体的经济行为及其运行规律。它往往与国民收 入、物价、就业、经济增长、经济波动等问题 联系在一起 。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 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于1936年出版的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奠定基础。

西方经济学第1章导论

西方经济学第1章导论

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依据,提出 了必须依靠政府采取调节经济的措施(一只看 得见的手),才能消除失业和生产过剩的政策 主张。其具体办法是:在有效需求不足时,运 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 弥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
返回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二)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用生产可能线来解释,就是把生产可能线内的生产 组合点推到生产可能线之上。资源利用要研究三个问题:
1、一国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一国的各 种生产要素如果出现闲置和浪费,主要原因是 什么? 2、货币或储蓄的购买力是否发生了变化? 3、一个国家生产物品的能力是否在持续增长?
五、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 终选择,来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 将来生产各种商品,以求人类无限欲望的最 大满足的社会科学。 从经济学的定义可以看出,其逻辑起点是 资源的稀缺,而其逻辑的终点是欲望的最大 满足,也就是人的福利最大化。
(1)不同生产方案的机会成本 (2)处于生产可能线上的任何一个组合点都是现有资源 可以支撑的产量组合。 (3)处于生产可能线内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出现了资源闲置。 (4)生产可能线外的任何一点的产量组合都是 既定资源无法支撑的。
四、选择的内容: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一)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用生产可能线来解释就是应在生 产可能线的哪一点来进行生产。如前所述,A、 B、C、D、E、F的生产组合点都是可以的, 那么到底是在哪一点来组织生产?这就是资 源配置问题,也就是把经济资源分别组合到 哪些部门、企业中去,来生产不同的产品。 具体地说,资源配置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选择问题,可归纳为: (1)生产什么产品或劳务;

西方经济学导论

西方经济学导论
时代背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激化
特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分立
凯恩斯《通论》及其意义: 需求分析 宏观经济学 国家干预
2
3
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凯恩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次综合 萨缪尔森,托宾,索罗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新自由主义对凯恩斯理论的批评 现代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 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西方国家的实践:里根与撒切尔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崛起
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复杂性科学思路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四、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当前的西方主流经济学
西方主流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特点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基础
出发点
假设
结论
一、西方经济学方法论 (二)基本假设: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3. 均衡假设 均衡来自物理学——一个物体多方受力,反向受力相等时会处于静止不动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经济事物在影响它的各种外力处于平衡时而出现的状态:静止不变,各种相关经济变量也不再变化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均衡实现的内在机制——涉事各方的利益在他人行为不变时已经最大,因此不愿意单方面改变行为 均衡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析问题的落脚点
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 数学表达非常规范和精确, 数学表达非常简练 其借助数学技术进行逻辑推演,易于避免出现逻辑上或技术上的错误。 理论或模型的数学化可以充分地利用经济变量的数值特征,利用统计学技术进行经验实证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 常见的数学建模方式 寻求均衡解 寻求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值 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相关性 后此谬误
经济实验:实验经济学
2020/6/1
17
简要总结:
个人决策原理: 人们面临得失交换。 某物的成本是为此而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2020/6/1
18
简要总结:
经济相互作用的原理: 贸易能使人人受益。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式。 政府有时可以改进市场结果。
2020/6/1
15
第四节 经济学分析方法
d.实证分析方法: 观察与测量; 假设; 建立模型;
✓ 实例模型 ✓ 数学模型 ✓ 为什么数学化在经济学中大行其道?
检验模型。
2020/6/1
16
第四节 经济学分析方法
e.分解因果关系 “其他条件相同”:一种常用的科学分析
方法; 自然实验 统计调查
讨论:姚明是否应该上大学。
2020/6/1
5
1.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经济学家如 何看企业
经济利润
收益
隐含成本 显性成本
经济成 本或机 会成本
会计师如 何看企业
会计利润
收益
显性成本
2020/6/1
图1.1 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的区别
6
1.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额外增加一单位投入 所带来的成本与受益。
从“看不见的手”到“看得见的手”。
2020/6/1
9
1.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他盘算的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 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到一支 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 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 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 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效益”。

第一讲《西方经济学》导论

第一讲《西方经济学》导论

五是中西方对名称的不同理解: 在中国,政治经济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则是指西方国家居 主流地位的理论经济学; 在西方国家,我们所说的政治经济学通称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们所说的西方经济学 则通称为经济学。
(二)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 中国目前高等院校的理论经济学课程主要有两门: 即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经济学的学科目录: 理论经济学(为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主要有: 1、政治经济学;2、经济思想史;3、经济史;4、 西方经济学;5、世界经济;6、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 而应用经济学(为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主要有: 1、国民经济学;2、区域经济学;3、财政学(含: 税收学);4、金融学(含:保险学);5、产业经 济学;6、国际贸易学;7、劳动经济学;8、统计 学;9、数量经济学;10、国防经济学。
马歇尔的 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虽然书名用“经济 学”,而不再用“政治经济学”,但是书中 仍然有“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提法。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与此类似,萨缪尔森 《经济学》书名也用 萨缪尔森的 经济学》 萨缪尔森 “经济学”而不用“政治经济学”,然而书 中也有“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提法。 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 由此可见,马歇尔和萨缪尔森都是把“政治
将“政治经济学”改称为“经济学”的主要推动者 主要推动者 是马歇尔 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1890 1890)一书中, 经济学原理》 1890 马歇尔 开篇可见“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几个字。 此书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绪论开头第一句话为“政治 政治 经济学或经济学” 经济学或经济学 。 从马歇尔以后,一般没有人用“政治经济学”这一 名词了。 在现代,除我国 日本 我国和日本 我国 日本仍沿用“政治经济学”称谓 外,其余一般均将释为“经济学”(当然 当然,在20C60 当然 20C60 年代以来,“政治经济学”一词再度复兴于西方)。

西方经济学导论XX3上传

西方经济学导论XX3上传
西方经济学导论XX3上 传
2024年2月4日星期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 导论
一 经济学概述 二 经济组织的三个经济问题 三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 经济学简史 五 经济学分支

一 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几个定义 ☆保罗 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
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 间进行分配《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是研究我们社会中的家庭、厂商、政 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恶化决定社 会资源的使用方式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务中过活、活动 和思考的人们的学问。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 务方面最有力、最坚决地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经 济学原理》

经济学的四本教科书
• 1848年,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 1890年,艾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 1948年,保萨萨缪尔森《经济学》 • 1993年,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约翰·穆勒
19世纪中叶英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他的 理论体系被视为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 次大综合。

马斯洛:人类欲望(需求)层次

2 效率
• 效率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用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
• 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 • 所以,要提高效率,避免无效率和低效率。

二 经济组织的三个经济问题
(一)经济中的三个问题 • 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生产军用品还是民用品,衣服还是食物?
• 如何生产?

(二)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研究经济学的价值判断难问题,对一种经济主张 做出‘好’‘坏’的判断。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第一部分内容体系框架第二部分内容提要1.稀缺性与选择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资源,无论其绝对量是多少,总是一个有限的量,这就是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迫使人们做出选择,即在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如何把具有竞争性用途的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中去,以便生产出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各种物品和劳务。

这就是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2.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是指社会或个人在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因此,只要资源是稀缺的,并且只要人们对于稀缺资源的使用进行选择,就必然会产生机会成本。

假定把所有让会资源都用来生产两种物品,在给定技术不变和社会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该社会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物品的组合所形成的轨迹,经济学称之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者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失业、低效率、资源浪费等使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愿望的一门学科。

一般认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其中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问题。

4.经济制度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一是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二是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的制度;三是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厂商与家庭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由于分析的焦点是“相对价格”的决定及影响,因此又称为价格理论。

01第一讲 西方经济学 导论(11级)

01第一讲 西方经济学 导论(11级)

不同制度下的大学生别样生活



学费优惠 加拿大:本国学生六分之一,国际学生全额 助学贷款和还款(加拿大为例) 助学贷款申请条件——公民或永久居民、学生身 份 还款从毕业后半年开始,九年内还清 个人难以改变的现实(制度环境)
12
11:52
文 明 水 平
某代人对文明的贡献
创新:为文明加 高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清除已有的错误观念

郎咸平:凡是你能想到的都是错的 冲破意识形态的樊篱 状态标准:多阅读多思考,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经济学问题 无意识关注的重要价值 学会标准:必须经过自己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关注现实:了解生活其中的真实的经济与社会状况 小窍门:随时记录所思所想,写笔记或写博客

“曼昆的东西让你觉得,学经济学原来也是一 种享受”——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曼昆 《经济学原理》的译者)
11:52 7
[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著.《经济学》.萧琛 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08,第18版
P
A Samuelson , W D Nordhaus. Economics . 18th edition , McGraw-Hill Companies , Inc. 2005。
11:52 25

萨缪尔森《经济学》(17版)开篇引用的一句话: 骑士的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 家和计算机天才的时代。 萨缪尔森:经济学讨论的是我们身边真实的生活。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的一条最重要的理由是:在你的 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你都要碰到无情的经 济学真理


萨缪尔森:“学习经济学并非要你成为天才,但如 果你不学经济学,命运很可能与你格格不入”
11:52 4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2024鲜版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2024鲜版
11
03
宏观经济学概述
2024/3/28
12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 场价值总和。
2024/3/28
国民收入(NI)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 有居民通过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所 获得的收入总和。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推动国际合作等 措施,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5
06
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实践中的应用
2024/3/28
26
价格改革与市场化进程推进
01
价格双轨制的逐步取消
通过逐步减少政府定价范围,实现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运行。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区 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促进成员国之间 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发展。
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除了欧盟外,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 经合组织等也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盟的成功经验
欧盟作为最成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 织之一,通过实现货币统一、建立共 同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 繁荣和发展。
2024/3/28
23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影响
2024/3/28
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如吸引外资、 扩大出口等,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如国际竞争压力、经 济波动等。
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 发展中国家需要积极适应全球化趋势,通过改革国内经济 体制、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措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西方经济学导论教学课件(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导论教学课件(完整版)

国际技术转让与创新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
分析国际技术转让的方式、影响因素和对 技术创新的作用。
研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的实践和发展趋势。
2024/1/28
20
05
当代西方经济学新进展
2024/1/28
21
新古典综合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2024/1/28
新古典综合学派
该学派主张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进行综合,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提 倡政府采取适当的干预政策以实现经济稳定。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萨缪尔森、索洛 等。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代表人物有弗里德曼、哈耶克等,强调 市场自由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5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01
02
意义
方法
有助于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指导经济政策制定和实践,提高个人 和企业的经济决策能力。
2024/1/28
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证研究、数学建模等。同时,要注重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掌握基本分析工具和方法。
2024/1/28
汇率决定与汇率制度
探讨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制度的类型及选 择。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影响和金融危机 的防范与治理。
19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
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对 东道国和母国的影响。
探讨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组织结构和管 理模式。
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2024/1/28
8
消费者行为理论
01 0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 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 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导论

西方经济学导论

西方经济学导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方经济学导论的第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原理——边际效用理论和机会成本理论,以及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使学生理解边际效用理论和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

3. 使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边际效用理论和机会成本理论、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边际效用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边际效用理论和机会成本理论,通过例题和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

3.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 边际效用理论4. 机会成本理论5.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和机会成本理论分析一个消费决策问题。

3. 列举几个实例,说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案:1.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在有限资源下进行选择的科学。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2. 消费决策问题可以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和机会成本理论进行分析。

例如,一个学生面临选择看电影还是复习功课的决策,他应该根据边际效用和机会成本来做出选择。

3.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私有制、自由竞争、价格机制、产权制度等。

实例可以包括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等。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的数量是多少?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二、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的基本问题
2.如何生产 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
发电? 3.为谁生产 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 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 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的问题。
1.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简明表达,它用抽象的方法极其简单 地描述现实经济社会的情况。
2.边际分析
所谓边际分析,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 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
(1)边际的经济含义。所谓边际(margin),就是边缘、额外、 追加之意。
(2)边际的数学含义。从数学的角度看,所谓边际就是某一连
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并分析比较新 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量的基础上,考察研究不同时点上 诸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以及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实证分析工具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3)在学习、研究西方经济学时,还应该看到中国和西方在国 情上的重大差异之处。
上一页 返 回
本章知识小结
经济学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它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 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经济学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对这些 问题既可以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也可以用规范的方法进 行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实证分析方法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
如果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gw), , 企业家会减少投资,使两者一致,经济将累积性 收缩,产生失业。
四、经济中长期波动的原因
自然增长率: 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 到的最大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gw>gn), 经济出现长期停滞趋势;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gw<gn), 经济出现长期繁荣趋势。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gw=gn), 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g= s / c
式中:g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g= ΔY / Y; s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 s = S / Y c为一个国家的资本-产量比,C = I/△Y。 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率必须等于储蓄率与资本-产出比之比。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 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11.4 零经济增长理论
这一观点的根据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因素: 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 能源消耗,其共同的特点在于它们的增长都是 指数增长,即按照一定的百分比递增。 用P代表某增长因素基期的数量,r为每一期的 增长率,A为第n年的数量,则指数增长的计算 方法为:
A=P(1+r)n
他把这些因素分为七类: 就业人口和年龄性别构成;工人工时数;就业 人员教育年限;资本存量的大小;资源配置; 规模经济;知识的进步。
11.4 零经济增长理论
一、增长极限论
基本观点: 假定世界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没有 重要的变化,那么由于世界粮食的短缺、资源 的耗竭和污染的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 力将会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
11.3 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导论

《西方经济学》导论

个量与总量 局部与一般 静态与动态 经济模型 理性人假定
返回 课间休息 结束放映
例1.均衡价格模型
Qd表示商品的需求量 Qs表示商品的供给量 P表示商品的价格
例2.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Qd=12-2P
Qs=-4+2P
Qd=Qs
P=4,
Qd=Qs=4
个量与总量 局部与一般 静态与动态 经济模型 理性人假定
个量与总量 局部与一般 静态与动态 经济模型 理性人假定
返回 课间休息 结束放映
个量与总量 局部与一般 静态与动态 经济模型 理性人假定
返回 课间休息 结束放映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对象上以资源利用和 资源配置相区别,在方法上则以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 相区别。总量分析称为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个量分析 称为微观经济分析方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经济学的演变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功用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经济学的演变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功用
第四章 第五章
经济学的产生 机会成本 经济体制 宏观与微观 实证与规范
返回 课间休息 结束放映
表1-1 生产可能性表
可能性 A B C D E F
X 0
经济学的产生 机会成本 经济体制 宏观与微观 实证与规范
返回 课间休息 结束放映
美国经济学家里普赛和斯泰纳在他们所 编的《经济学》中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的 问题,除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三个问题外,还要研究一国的资源是充分利 用了,还是有一些被闲置,从而造成了浪 费?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不变的,还是由 于通货膨胀而下降了?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 能力是一直在增长呢,还是仍然没变?他们 认为前三个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后三 个问题则属宏观经济学范畴。由此他们给经 济学下了一个定义:按广泛的定义而言,经 济学涉及一个社会使用它的资源并把生产成 果分配给社会的个人与集团的方式;生产和 分配一直在发生变动的方式;经济体制的效 率。

西方经济学导论教学课件(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导论教学课件(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导论教学课件(完整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西方经济学导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方法论和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人类如何在有限资源下进行选择的科学。

2.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源配置、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3.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市场出清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4.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

5.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方法论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方法论和主要内容。

2. 教学重点: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方法论和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西方经济学导论》、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经济现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方法论和主要内容,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西方经济学知识进行解释。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和看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2.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4.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5.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阐述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 请列举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其意义。

3. 请简述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及其应用。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第八章国民收入决定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第八章国民收入决定

5 13000
12240 0.64 0.94
6 14000
12830 0.59 0.92
7 15000
13360 0.53 0.89
2)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C。根据定义有: APC = C / Y
APC既可以小于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小于收入 总量(产生储蓄);
总需求不变时,
短期总供给增加或减少 引起国民收入同向变动 引起价格水平反向变动
AS2
P AD AS0
结论: 增加总供给
P2 P0
AS1
P1
不但可以增加国民 收入, 还可以降低价格水平。
Y2Y0Y1 Y
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比较
抑制总需求 P↓,Y ↓
P AS
AD1 AD0
P0 P1
刺激总供给 P↓,Y ↑
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 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 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 等,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 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们的收 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
3)消费函数公式
以C代表消费,以Y代表收入: C= C(Y)
P AD
P0 P1
AS0 AS1
Y1 Y0 Y
Y0Y1
Y
本章小结
消费、储蓄和投资(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投资函数) 总需求曲线(财富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
应) 总供给曲线(长期、短期)
AD-AS模型(AD与A曲线变动对均衡的影
响)
Y0 Y1
Y
乘数理论
1)均衡收入为 Y=(1000+I)/(1-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的毛皮生意
• 由于火器的改良和运用,人们开始大量地猎杀 毛皮动物以猎取毛皮,于是引起这类动物数量 的急剧下降,在市场动物毛皮的供给减少。同 时裘皮大衣和围脖等成了妇女们的时髦服装, 需求又在上升。这一切都造成了毛皮价格的飞 涨,而毛皮价格的飞涨又促使皮货公司更加积 极地捕杀毛皮动物,从而导致毛皮动物的进一 步减少,有一些物种终于灭绝了。后来人们意 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流行时尚也时过 境迁,这种情况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供给函数 Q S = f (P, C, T, Pr)
如果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商品本身的价格对该商品 的关系,则供给函数为:Qs=f(p)
二 、 供 给 表 与 供 给 曲 线
供给定理:供 给量与价格呈 同方向变动。 P,Q ; P,Q 。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价格 P元
1)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 动。
D S
E
P
均 衡 价 格 的 决 定 Q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Q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均衡价格变动的原因: 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即需求的变动或供给的变动
三、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的影响
• 需求变动的影响
D2 (1)如果供给不变 需求增加: 均衡价格上升, 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 均衡价格下降, 均衡数量减少 P P2 P1 P3 E3 E1 D3
D1
E2
S
0
Q3 Q 1
Q2
Q
洛阳纸贵
• 西晋文学家左思,钦慕汉朝赋作家班固、 张衡的成就,但对他们的名作《两都赋》 与《二京赋》又有点不服气,于是花了十 年工夫写了一篇《三都赋》。人们都惊叹 它不亚于班、张之作,一时竞相传抄,蔚 为盛事。但是由于其时纸张产量较小,纸 张供应不上,纸价飞涨。
供给变动的影响
2)需求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收入
变化) 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减少,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
P
D3 D1 P0 D2
求减少。 收入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 求增加。
0
Q3 Q1 Q2
Q
•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1)前者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 后者由收入等变动引起
支持价格
•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 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当价格被限定在高于均衡价格水平时, 对于供给者而言, 高价格意味着高利润,生产者就会从中得到更 多的好处,并且相应地供给量也增加了。从而 起到鼓励生产的作用。 对于消费者而言, 高价格意味着高支出,从而迫使消费者减少该 商品的消费,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
S
P2 b a Q1 Q2 量 Q斤
P1 0
2) 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 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P
成本上升,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减少。 成本下降,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S3 S1
S2
P0
0
Q3 Q1 Q2
Q
•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
2)前者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后者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供给
一、供给函数
供给的概念: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个 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
供给的含义: 1.生产者愿意提供出售
2.生产者有提供出售的能力 供给的类别: 1.单个厂商供给 2.市场供给
决定商品供给的因素
商品自身的价格 生产成本 生产技术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P
D E
S
P0 ---- 均衡价格 Q0---- 均衡数量
P0 F P1 G
P1 ---- 限制价格 P1< P0 Q1 ---- 供给量 Q2 ---- 需求量 Q2 > Q1 Q1Q2---- 供给不足政 府采用各种形式配给 制,如配给券
弊端:不利于刺激生产
0
Q1
Q0
Q2 Q
应用:战争或自然灾害时期
Q
3、单位需求弹性
P ed =1
需求量变动的幅度=价格变动
5 4 3 2 1
A
B
Q=f(P)
的幅度
Q
0 10 20 80/3 40 50
4、需求缺乏弹性
• 0 < ed < 1 P
5 4 3 2 1
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 Q = f ( P ) 的幅度
A
B
需求曲线比较陡峭
Q
0 10 20 30 40 50
二 、 需 求 表 和 需 求 曲 线
需求定理: 需求量与价格 呈反方向变动。 P,Q; P,Q。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 商 品 本 身 的 价 格 变化, 引 起 需 求 曲 线 上 点的移动。
价格
P元
P0 P1 0 a
b 需求量 Q0 Q1 Q斤
1)前者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 后者由生产技术等变动引起
2)前者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后者为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问 题
A.以下各项哪些能放在一起?
a。需求变动 b.需求量变动 c,自身价格变动 d.沿需求曲线点的移动 e,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f.收入变动
B用“右”或“左”填空:
磁带价格的上涨将引起CD的需求曲线向________移; CD唱机价格的上涨将引起CD的需求曲线向________移。
计算时应取绝对值 Q 进行计算。 P
例:

商品价格下降将导致需求增加
如果企业需求曲线
上,当p=1时,Q=100; 当p=0.8时,Q=150。 求价格从1元到0.8元 之间的弹性
• 如果牛奶价格从2元增加到2.2元,引起需 求量从100份下降到85份,求需求的价格 弹性?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10%(0.02除以2.00)。 数量变动的百分比:-15%(-15除以100)。 Ed =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15%/10%=1.50
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
1、需求完全有弹性
P
5 4 3 2 1
ed =∞
Q=f(P) 当价格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 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曲线
0 10 20 30 40 50
Q
2、需求完全无弹性

P
5 4 3 2 1
ed =0
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 求量都不变动 需求曲线与纵轴平行
Q=f(P)
0 10 20 30 40 50
2.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需求的类别:1.个人需求 2.市场需求
决定商品需求的因素
商品自身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 消费者的偏好
相关商品(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
需求函数 Q d = f (P,y,pre,Pr)
P8
如果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商品本身的价格对该商品的关系,则
需求函数为:Qd=f(p)
5、需求富有弹性

ed >1 P
5 4 3 2 1 0 10 20
A B
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 的幅度 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Q=f(P)
30 35
40
Q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 即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一般说来,消费者对生 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所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 例如,粮食、蔬菜。相反,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强度小,所 以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例如,高档音乐会;奥运会开幕式 (2008年8月8日20:00-23:59国家体育场 200-5000元) 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如果一种商品有许多替代品,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就富有弹性。 相反,如果一种商品的替代品很少,则该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例子:独此一家的特效膏药;情有独衷的歌星签名
数量的减少就意味着该市 中的一些家庭要么住到别 处去,要么与别人合住。
假设最高租金为 380美元,而不 是360美元。如 果假定供给曲线 和需求曲线是线 性的,请计算公 寓的短缺数量。
问题:两条需求曲线为什么不同?
P
价格的变动会 引起需求量的 变动,但需求 量对价格变动 的反应程度是 不同的。
D Q
(The Equilibrium Price)
第三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经济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
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 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给 与需求的数量。
P
8 7 6 5 4 3 2 1
8
一、需求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
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 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 需求量的变动率 Q Q P P 价格的变动率 = Q . P Q P
(1)
ed =
(1) 一般情况下,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故
ed应为负值,但习惯上一律记为正值。因此,在
--转引自萨谬尔森:《经济学》
Demand,Supply & Equilibrium Price
一、需求理论(消费者行为) 二、供给理论(生产者行为)
第二章 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三、均衡价格(市场)
四、弹性理论
第一节
一、需求函数
需求
需求的概念: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 一个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 数量。 1.消费者愿意购买 需求的含义:
C判断正误,并解释:
计算机工人工资的提高将引起计算机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