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牧区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的状况及对女童教育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引言少数民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并保障了各个民族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然而,尽管政府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在少数民族地区仍存在着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和边远农村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限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供给不足、阳光照明及空气流通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环境。
此外,在缺乏饮水、电力以及网络覆盖等基本生活条件下进行学习也是一大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资金投入,在改善交通、供水、电力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同时,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使各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师资力量不足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
许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工作,导致一些偏远地区无法聘请到高质量的教师。
此外,语言和文化差异也给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招聘政策,在派驻或补助方面提供更多激励措施以吸引优秀教育人才前往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学工作,并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在跨语言和跨文化方面进行指导,提高他们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环境下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文化传承不匹配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文化差异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课程设置与本土文化传承不匹配的问题。
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要素,导致孩子们无法真正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身份。
以建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课程为重点,可以加大对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及语言学习的支持力度,并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文化身份认同感。
同时,制定改进教材规范性文件,引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角度完善相关指南与政策。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加大了投入,改善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条件,并且推行了民族团结教育政策。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少数民族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少数民族聚集区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较弱,这导致了他们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匮乏。
与此同时,在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却集中分布,加剧了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这种不平等分配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与其他地区相比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困难。
2. 教材内容缺乏多元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联合共和国,拥有56个少数民族。
然而,在传统教材中缺乏涉及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历史、语言和生活方式的内容。
这也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正式教育时无法得到充分尊重和了解,加剧了他们的文化认同困境。
缺乏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培训体系相对薄弱,师资力量普遍较弱。
一方面,由于地理、经济等原因,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教师;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原因或者思想观念的限制,只靠当地少数民族居民担任教职岗位,也存在着质量和数量上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中得到专业、全面而有效的指导很困难。
二、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1. 语言环境与课堂沟通问题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以汉语为主流,在少数民族地区如藏区、维吾尔自治区等使用本土语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且合理;然而目前却普遍采用汉语进行授课。
这样导致了在授课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理解障碍,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为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本土语言的培训力度,同时建立多元语言环境。
2. 缺乏文化与历史传承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但教材中却很少探讨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变迁。
这让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较弱,缺乏对自身历史和传统的深入了解。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加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
1. 教育资源不足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和边远的牧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学校设施陈旧,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落后,这些都制约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
这些地区缺乏适合的教育培训机构,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意识相对落后,也给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阻碍。
2. 家庭教育缺失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经常缺失。
父母长年不在身旁,很多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甚至在学业上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完备。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扶持力度,对这一特殊群体实施特殊政策。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保护,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2.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机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完善教育体系,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父母在家务农的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和指导,帮助父母正确引导孩子,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四、结语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解决该问题依然面临诸多难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希望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能够携手合作,共同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做出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不落后,留守儿童不落单的目标。
牧区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牧区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蒙古族是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有一部分蒙古族人选择生活在牧区。
牧区是一个优美的地方,生态环境极其优美,享誉国内外,但牧区教育发展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途径,而孩子家庭教育的质量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牧区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牧区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家庭教育知识许多牧民家长,特别是年长的牧民家长,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家庭教育知识,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从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出发,这些经验和想法并非总是正确的,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二)家庭环境贫困许多牧区家庭都非常贫困,生活水平低下,甚至无法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如饮用水、床铺等。
这种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家庭教育忽视孩子的体验许多牧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格,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体验和兴趣。
这样的教育可能会剥夺孩子生活的乐趣,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四)文化差异牧区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非常大。
许多家长和孩子,尤其是从远离城市的牧区来的家庭,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这使得家庭教育的传统方式难以有效地传递到孩子身上。
二、改进牧区学生家庭教育的措施(一)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应该积极推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的工作,向广大牧民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并对有需要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提高家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二)改进家庭环境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和农村之间能够接近但并不等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
牧民家庭的贫困状况是阻碍孩子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致力于改善牧民家庭的经济状况,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关注孩子的体验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体验和兴趣,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和探索体验,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有益的生长环境。
新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新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考[摘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制约,新疆教育面临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与经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发展新疆教育事业的关键是树立教育是事关全局基础性的产业的观念;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转变少数民族教育观念;走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要适应的道路。
[关键词]新疆教育教育观念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
没有教育的大发展,就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不会有新疆自治区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
教育发展是摆脱落后的必要条件,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疆教育的现状1.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回顾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多语种、多宗教并存的边疆民族自治地区。
全区有47个民族成份,1700多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61.42%。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疆教育十分落后,据统计资料表明,1949年全疆仅有1所规模很小的高等学校,新疆学院,学生379人,教师36人;有中等专业学校11所,学生1975人,教师134人;中学9所,学生2925人,教师172人;小学1335所,学生197850人,教师7705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19.8%,社会文盲率则高达90%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全疆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已基本形成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出发点,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普通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体系框架,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模式。
全疆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926所,在校学生440.1万人,专任教师25.5万人。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中,少数民族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尽管政府对少数民族教育进行了积极的促进和支持,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较于汉族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优质学校和教师集中在发达省市,而偏远地区则面临师资力量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
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享受良好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现象。
2. 文化传承面临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面临消失的危机。
传统语言、习俗和节日等正逐渐被现代文化所替代。
缺乏对本土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自身身份认同产生困惑。
3. 少数语种辅助教学不足由于广大少数民族学生以本民族语言为母语,在学习语言为汉族普通话的过程中常遇到困难。
学校在这方面缺乏专业的教学力量和资源,影响了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沟通能力。
二、对策提议为解决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来促进教育发展。
1. 加大投入,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教师派遣机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水平。
通过引导优秀教师到偏远地区任教、修建更多功能齐全的学校,并注重加强科研、培训等方面支持,以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与汉族地区相当的教育资源。
2.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学校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授,包括语言、历史、音乐、舞蹈等方面。
可以开设特色课程,组织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并且给予相关老师适当奖励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同时,国家可以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制作。
3. 加强少数语种教学与翻译服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提供丰富的汉语普及教育资源,并为学习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
此外,也可以鼓励学校引入双语教学模式,以保护并发展本土语言。
同时,建立专门的翻译中心或机构,提供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服务,加强沟通交流。
家庭教育论文:探析少数民族家庭教育
探析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一、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现状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与其他地区的其他民族家庭教育相比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把法治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当中,就这一点与内地相比有更大的困难。
(一)新疆的地理因素造成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法制教育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顺利开展新疆地处祖国西北,经济发展远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尤其在偏远的牧区,经济发展更为缓慢,部分群众未能脱贫,物质生活水平低下,给少数民族家庭的法制教育带来了巨大阻力。
(二)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汇聚之地,多种语言文字的使用给家庭法制工作带来巨大阻碍全疆各地分散居住着多个民族,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在汉族聚居的地区普法教育用一种语言文字即可,而在新疆至少要用两种语言文字,多则要用五、六种文字的普法教材,才能满足家庭法制教育的需求。
若把法律教材译制成多民族语言文字,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本不发达的新疆来说,无疑是举步维艰。
农牧民常年处于流动状态,使得法制教育难于组织领导。
(三)新疆的居民大部分生活在农牧区,在家庭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是重点中的难点,却始终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对孩子的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不少刑事案件中反映出家长法盲常常伴随着无知、伴随着文盲。
据一项对5350名青少年刑事犯罪分子调查表明,母亲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2.9%,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4.5%。
家庭是少年儿童生活成长的“摇篮”,如果这个“摇篮”有破缺,便容易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使其滑入违法犯罪之列。
从一定意义上讲,在新疆没有广大农牧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就不可能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
新疆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制社会。
(四)近年来习惯上,在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中,家长都没有重视法制教育多数少数民族家长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去理解,认为那是学校的事情,或者把法制教育认为不是必备的知识,没有把它当作一门重要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去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那是法制部门的事情,跟我有什么相干。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问题及对策研究新疆地处中国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数量较多的地区之一。
由于历史、地理、民族等多种原因,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问题上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提升他们的学业水平和学习体验。
一、学业问题分析1. 学习压力大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寄予压力,期望他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由于新疆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气候寒冷等问题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语言障碍在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汉语的差异较大,在学习中容易出现语言障碍,尤其是在学习汉语文化和文学等课程时更为明显。
这也增加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上的难度。
3. 文化差异新疆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可能由于文化冲突而出现学习困难。
以上这些因素都给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体验。
二、对策建议1. 完善教育资源政府应该加大对新疆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设施。
也要多派遣优质的教育人才到新疆地区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2. 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可以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3. 加强语言教育针对学生语言障碍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汉语教学,提供更多的汉语课程和辅导。
也可以加强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语。
4. 文化融合教育学校应该开设一些关于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课程,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增强文化自信心。
也要开展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活动,促进文化融合。
5.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状况和成长情况。
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分析
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分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管理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管理必须更加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以确保他们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相应的管理服务。
本文将针对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新疆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各类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的比例较高。
高校教育管理需要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 语言和文化差异大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和文化与汉族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
他们的母语不是普通话,这会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高校教育管理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提供相应的教学和生活支持。
3. 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新疆地区的教育资源并不像发达地区那样充裕。
一些地区的高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给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带来一定的难题。
4.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可能面临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身份认同、文化冲突、适应新环境等。
高校教育管理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
二、问题分析1. 缺乏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服务目前,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还比较普遍,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
大多数高校的教育管理服务都是以汉族学生为主要对象设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三、发展方向1. 完善教育管理服务高校需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完善教育管理服务,提供更多的针对性支持和帮助。
可以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或部门,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确保他们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2. 加强语言和文化支持高校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和文化支持,例如提供母语教学、文化交流活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高校需要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短缺、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一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往往缺乏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这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落后以及教师配备不足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经费,改善学校设施,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
其次,师资短缺也是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普遍素质较低,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合格的教师。
这种情况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另外,应该鼓励优秀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执教,以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
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差异,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无法适应主流教育体系,导致辍学率居高不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尊重和欣赏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保持文化自信,并提供相应的辅导和支持。
最后,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环境与标准汉语有较大差异,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语言障碍。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语言支持和培训机构,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语言辅导和培训,并且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标准汉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短缺、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尊重文化差异和提供语言支持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不仅反映了教育公平的程度,也牵动着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体的命运。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1.资源分配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大部分资源被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落后,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条件不佳。
2.教育质量低下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以及受经济水平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教育内容与现代化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都较为薄弱。
3.辍学率较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普及程度相对较低,辍学率普遍较高。
部分少数民族群体存在着传统观念上的偏见,认为女性教育不重要,男孩子可以辍学从事农牧业等传统行业。
此外,由于贫困和交通条件等原因,很多孩子被迫辍学。
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的问题1.教育投入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
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2.文化差异与教育内容不合理在教育内容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文化和宗教信仰,与主流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前,对于如何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宗教需求,以及如何与国家课程标准相结合,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3.教师队伍建设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得到加强。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划能力,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和参与。
与此同时,教育机构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也不够密切,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影响了孩子的教育效果。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少数民族教育是中国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水平提升,缩小与汉族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人口分布及资源不均的问题1. 人口分布不均:我国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非常片断,有些地区甚至没有少数民族聚集社区。
这导致了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得到同等良好的教育资源。
2. 资源不均衡:在富裕地区,由于更多的财政投入和发展优势,其学校设备、师资力量以及课程设置都较为完善;而贫困地区则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扶持。
对策:a. 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建立跨地区协作机制,通过多方合作共享优质师资和教材资源。
b.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财政补贴和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
三、语言文化传承问题1. 语言障碍:少数民族学生通常以自己的母语为主要交流工具,但由于汉族语言普及程度较高,导致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沟通困难。
2. 文化冲突:部分学校的教材和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忽视了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从而造成对自身文化认同感不足。
对策:a. 母语教学推广: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开设以本民族语言为主的教育资源投入,提供更多适应当地少数民族特点和需求的课程。
b. 多元文化融合:调整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对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四、就业机会相对不足问题1. 地域限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或就业机会缺乏,一些少数民族毕业生往往只能选择留在家乡就业,面临较为有限的发展机会。
2. 就业歧视:在就业市场上,少数民族面临着一些潜在的就业歧视现象,公司不公正地对待或偏向于汉族求职者。
对策:a. 优惠政策:制定针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多元化创业和就业。
b. 就业扶持计划:推出更加全面和精准的就业扶持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职业指导服务。
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分析
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众多高校中,特别是在新疆地区的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新疆地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
本文将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分析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教育管理现状1. 少数民族学生数量较大在新疆地区的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较大,其中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背景,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
但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中的人数还是相对较大的,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和关心他们的教育问题。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高校中,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是均衡的,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
在一些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改进现有的教育管理体系。
3. 教育管理模式不够科学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在一些高校中,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模式还不够科学化和个性化,往往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容易造成一些问题。
需要高校管理者和相关专家共同努力,探索出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针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高校管理者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和投入,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还可以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措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学生。
2. 探索个性化教育管理模式针对教育管理模式的问题,高校管理者可以探索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和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简陋,教育设备落后。
与此同时,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2. 文化差异影响教育效果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着语言障碍、文化认同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教育中的表现相对较差。
缺乏文化多元性的教育模式也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缺乏教育投入相对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足。
这导致了教育设施的不完善,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学质量的下降。
缺乏足够的教育投入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二、对策研究1.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增加学校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师资力量。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育质量,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2. 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在教育中应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推动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保留和发扬自己的文化特色,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
3. 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模式。
通过与发达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 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进行科学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也要注重对教育政策的监督与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新疆牧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疆牧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疆是我国六大牧区之一,牧区经济区域约占全疆总面积的60%,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居全国第三位。
牧区自然条件复杂,各类灾害频繁,有的牧区是地震频发区、雪灾多发区、洪水泛滥区。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牧区兴办教育困难较多,牧区教育成为新疆教育工作的难点。
一、新疆牧区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牧区中小学师资问题。
1.牧区学校师资紧缺,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教师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虽然通过面向社会招聘教师、补充教师考试、特岗教师考试、选派优秀教师下乡支教等方式招收了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牧区教师队伍,但由于牧区条件差,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活艰苦,待遇低,就医、子女就业困难等多种原因,使一部分教师辞职或调离,甚至一些从内地高校招聘的大学生还没有到学校,中途便匆忙离去。
而留守在牧区的教师,也难以在牧区长期任教,导致牧区学校师资结构性缺编,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的教师以及电教管理员、理化实验室的实验员十分短缺,直接影响了牧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牧区教师队伍素质偏低,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高,进修机会少,培训任务相当艰巨。
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70多所中小学的2489名教师中,每年能参加自治区、地区级培训的只有近40人,平均1所学校不到1人,能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
此外,新疆地域辽阔,从牧区到乌鲁木齐和内地城市的路途遥远,交通费用高。
牧区中小学教师到乌鲁木齐市和内地培训的往返交通费、途中住宿费等开支由学校支付,牧区中小学校因经费紧缺负担不了这些费用。
3.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比例偏低,一部分双语教师无法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
不少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反映,“刚从大学毕业的汉族学生,因不能听、说少数民族语言,到少数民族中小学任双语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
少数民族学生因语言环境、汉语基础差等原因,有60%-70%的学生听不懂用汉语讲的课,需要安排少数民族教师辅导”。
教育论文: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一、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1.语言不通。
在雷波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他们与外面世界的沟通甚少,而小学生的教育大都由自己本村镇较有名望的长者完成,而这些教育者大都是沿用祖辈传给的知识,由于居住的60%都是彝族,他们大都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长此以往他们与外面世界的交流也就越走越远,导致现今的教师在进入这些民族聚居地时出现了一个最大的教育问题-语言不通。
2.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辍学率高。
在雷波这样一个民族乡镇,父母80%都是农民,知识水平低,对于孩子的学习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
导致学生在学校出现打架、说脏话、随地丢垃圾等不良习惯,而自己又没有好的教育方法,而这样的学生在学校老师教育起来吃力,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成了“问题生,学困生”。
而这样的学生数量在雷波县的民族乡镇一直居高不下,久而久之学生的辍学率也随之升高。
3.交通不便,资金、教学设施缺乏。
都说一个地方是否富有先进,要看這个地方的交通是否便利。
现今的发达城市都交织着各种立交柏油马路,也正是这些通畅的马路为城市带来了知识和财富。
对比之小,当城市已经车水马龙时我工作的乡村有些仍不通路。
由于地处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滞后,教学所需的硬件、软件设施设备缺失,教学条件亟须改善,教学资金的需求量随之增大。
交通不便,教学设施不足,教师上课显得更加吃力,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原本语言交流困难的山区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4.条件艰苦,老师流失量大。
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教师引进也就成了一个大困难,要能够留住老师更是难上加难。
通常情况下任教老师任教一至三年后这些外地老师就会陆续离开,因为他们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环境。
师资的不停流失,不停引进,教师更替的速度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针对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师生互相学习语言,创造有利的语言学习环境。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问题及对策研究新疆地处西北边疆,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学生在这片土地上面临着一系列的学业问题。
由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学业问题及对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本文将从学业问题的现状入手,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学业问题的现状1.学业成绩不佳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不佳是学业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
在学科成绩上,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家庭、社会、学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一般较差。
特别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上,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普遍低于汉族学生。
2.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原因,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常常不够透彻。
在进行实际运用时,会出现很多困难,影响到学习效果。
3.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文化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原因,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动力上通常不如汉族学生那么强。
很多学生缺少对知识和学习的热情,缺乏踏实的学习态度,这也是学业问题的一个主要表现。
二、学业问题的原因1.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少数民族学业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多方面差异,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认知障碍。
2.教育资源不足在一些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条件差,教育教学水平有限,这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3.教师素质不高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素质相对较低。
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特殊困难了解不足,导致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三、对策建议1.加强语言培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差异,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语言培训。
采用普通话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善教育资源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设施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1. 教育机会不平等在现代社会,尽管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状况,但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的问题。
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体居住在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导致了他们面临更少的教育机会。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学校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都对少数民族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形成阻碍。
2.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依然以汉字为主要授课语言,并没有给予尊重和保护其他种族特有的文化与语言。
由此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正式教育时遇到了许多障碍,他们需要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并且可能面临仅用汉语教学而不能理解的问题。
3. 教育质量不高尽管我国实现了教育普及目标,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一方面,由于资金和资源的不足以及师资力量的短缺,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与新型课程融合的困难、学生兴趣培养不够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等原因也加重了教育质量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困境在接受主流教育时,少数民族群体常常面临着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的困境。
他们需要在中文语境下学习和表达自己,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民族特色。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并解决这个问题,在提供良好的多元文化环境和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上下功夫,让他们既能够成为中国社会中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公民,也能保有自己民族特点与自豪感。
2.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实用技能和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面临就业困难或者仅从事低技能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改善现有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的融合,为他们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机会。
3. 缺乏专门的教师培训与支持目前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缺乏鼓励和支持教师前往那些边远贫困地区任教的政策。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自理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自理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近年来,新疆地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越来越多。
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在自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自理能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疆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民族文化背景,对当地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自理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这些学生往往需要独立完成课外活动和生活照料。
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学生,他们可能缺乏相应的生活技能和经验,导致自理能力较差。
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一些家庭条件的限制,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导致他们在自理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一些家庭对于文化传统和习俗的坚守,可能会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形成一定的压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生活技能培训。
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例如自己搭建和维护日常使用的设备,解决一些常见的生活问题等等。
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些独立生活的场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心理辅导。
一些学生可能在面对新的环境和要求时会感到压力和困惑,从而影响他们的自理能力发展。
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开展适当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这些学生调整心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家庭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在自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改变。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可以提供给这些学生更好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提高自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牧区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的状况及对女童教育的影响
作者:黄国庆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5年第05期
摘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内地19个省市对新疆的大力支援,新疆广大农牧区的基础教育投资不断加大,教育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办学条件也有所提升。
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新疆农牧区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的现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不重视女童的教育。
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疆农牧区 ; 少数民族家庭教育 ; 女童教育 ; 影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内地19个省市对新疆的大力支援,教育民生工程的推进和教育援疆的全面展开,双语教育、内高班、内职班、区内初中班、内地高校“协作计划”等教育惠民政策不断深入推进,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三大重要教育基地,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人的全面成长。
系统、正规的教育无疑是帮助新疆农牧区少数民族女童认识和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
通过全面的教育能使女童更加自信和自强,使她们能积极乐观地面对家庭,面对人生,参与社会。
民族教育历来就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女童文化教育水平,不仅能帮助她们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机会,而且能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促进民族繁荣发展。
一、农牧区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明显滞后
(一)社会文化因素
1.民族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1)落后文化的束缚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农牧区女性的地位很低,女性差不多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伊斯兰教的教规规定:社会是男权主宰的,男人的权利要大得多。
在农牧区,男女结婚是按照伊斯兰教的教规举行仪式,结婚、离婚由男人说了算。
现在,随着社会进步,这种现状得到改善,但是这种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些男性。
近年来,一些宗教极端思想极力推崇这种封建极端思想。
(2)轻视女性的传统思想的阻碍
少数民族的传统思想是以男性为主,女性要服从男性。
男性养家糊口,女性照顾孩子、做饭、做家务,是传统的角色分工。
现代教育强调男女平等,但在现实中,南疆和田、阿克苏地区、喀什、阿图什地区,轻视女性的思想仍然比较严重。
2.传统的封建生育观念影响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家长
农牧区少数民族家长认为生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女孩养大是别人家的,所以女孩得不到重视,家长认为女孩只要读到小学毕业就行了,学那么多知识没有用武之地。
3.女性缺乏独立意识
受社会民族文化观念和家庭教育观念的长期内化的影响,新疆农牧区少数民族的女性缺乏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自信心和独立能力较弱,性格柔弱,依附性强,认为自己的全部责任和重心是家庭,将自己全部奉献给家庭就是自己的命运。
在个人的教育、生存问题上往往听从父辈的安排,自己很少拿主意。
4.宗教观念的影响
新疆农牧区的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宗教文化是民族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很多家长认为女童到了10岁,就不应该抛头露面,反对孩子接受学校教育。
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应该像中东地区那样,把男女生分到不同性别的学校学习。
(二)教育的自身因素
1.家庭教育的薄弱
现代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文化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受历史传统和经济文化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新疆广大农牧区的家庭中,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既不能给予子女良好的家庭教育,又不能意识到良好的教育对女童、对家庭、对社会的价值。
这就使得女童的学习起点低,学习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
2.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
新疆农牧区学校的少数民族教师主要来自本地,当地的民族文化思想和宗教观念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一些女孩想读书的愿望和行为得不到教师的支持,对女童的期望值很低。
这种不正确的教师观,对女童是一种歧视,极大地降低了她们学习的愿望和动机。
(三)经济因素的影响
新疆广大农牧区经济条件差,收入有限,导致少数民族家庭中女童受教育的机会减少,同时很多家长认为在封闭落后的地区女童不需要接受太多的教育,只要接受简单的家庭教育,会洗衣、做饭、带孩子就可以了。
这样还可以成为家庭里的重要劳动力,为家庭减轻负担。
家长错误地认为,女童不上学对家庭来说不仅没有任何的损失,反而能带来经济收益。
(四)少数民族家长汉语水平有限
近年来,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程的开展,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即使有的家长比较支持孩子学习汉语,但孩子缺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这是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新疆农牧区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对女童教育影响的对策
新疆农牧区少数民族家庭对女童教育的影响来自文化、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应立足于新疆农牧区少数民族的区情和现实状况,变革思想观念,尊重民族文化,在国家、地方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的同时,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区自身文化资源和优势。
(一)学校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农牧区少数民族家长综合素质
家庭教育观念决定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所以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庭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儿童观、亲子观、评价观等科学的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科学、系统地教育好孩子。
学校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掌握理性、关爱、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完善文化环境
家长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使孩子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由成长。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家庭中的一切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父母如果沉溺于宗教,遵守老旧的封建陋习,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现代思想和观念呢?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让自己的品质、言行给孩子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顽强拼搏、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三)提高新疆农牧区少数民族教师素质
家庭教育应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它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道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夸美纽斯曾
说:“假如你不把良好的种子撒在地上,它只会生出罪恶的莠草。
”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正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教师是农牧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因素和动力,近年来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人数越来越多,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素质。
(四)拓展女孩接受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第一,学校应当突破单一、封闭的传统办学模式,确定适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模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举办女子学校或者女子班,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女童接受教育;第二,让新疆农牧区少数民族家长认识到女童接受教育的好处。
农村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家长、学校的共同关注,努力创建优良的家教环境,切实提高家长的素质,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育人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闻戈,强海燕.新疆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的调查报告[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3,(43).
※2013年度新疆教育学院院级课题《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影响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JJY201303。
(作者单位:新疆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