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公开课)
《娜塔莎》教学设计备课人:王建军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对娜塔莎的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过程与方法1. 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 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课前准备:1.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下发给学生):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2.《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下发给学生):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埃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仑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娜塔莎》教案二
《娜塔莎》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娜塔莎》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
3.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娜塔莎性格形成的心理轨迹。
2.小说深层主题的挖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娜塔莎》小说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PPT。
2.学生准备:预习《娜塔莎》小说,了解基本情节。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娜塔莎》的作者、背景及小说的基本情节。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疑问。
2.阅读与分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小说,引导学生关注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现。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娜塔莎的性格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娜塔莎的性格特点,那么她的性格是如何影响小说情节发展的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分析小说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娜塔莎的经历中,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如果你是娜塔莎,你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小说的主题思想,那么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出有益的人生启示。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启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实践活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小说《娜塔莎》,写一篇关于人生启示的短文。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六、课后作业1.阅读小说《娜塔莎》,深入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2.结合小说,写一篇关于人生启示的短文。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娜塔莎》这部作品。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1.2 适用对象1.3 教学材料《娜塔莎》原著或相关选段教学课件或黑板参考资料或评论文章第二章:作品背景介绍2.1 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2.2 作品背景《娜塔莎》是《战争与和平》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以其活泼、天真、热情的性格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2.3 作品主题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个体在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命运。
第三章:阅读欣赏指导3.1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通过阅读,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以及她的内心世界。
3.2 分析作品中的情节和冲突分析作品中的主要情节,以及娜塔莎在这些情节中的表现和成长。
3.3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涉及的人性、道德、爱情等主题,以及这些主题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第四章:课堂活动设计4.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扮演娜塔莎或其他角色,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4.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娜塔莎的短文,可以是描述她的性格、分析她在作品中的作用,或是对她的命运进行思考。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娜塔莎》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
5.2 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战争与和平》全本或其他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以加深对俄国文学的了解。
5.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娜塔莎》的读后感,可以是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启示。
第六章:深入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6.1 比较分析将娜塔莎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进行比较,分析她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6.2 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对娜塔莎心理活动的描写,探讨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教案:《娜塔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教材中的一个章节,主要内容是介绍俄国著名舞蹈家娜塔莎·杜金娜的生平事迹和她的代表作《天鹅湖》。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娜塔莎的成长历程,欣赏她的舞蹈艺术,并从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娜塔莎·杜金娜的生平事迹,知道她是著名的俄国舞蹈家。
2. 欣赏《天鹅湖》这部舞剧,感受舞蹈的美。
3. 通过对娜塔莎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娜塔莎的生平事迹,欣赏《天鹅湖》舞剧。
难点: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天鹅湖》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美。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舞蹈的认知和感受。
2. 教材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娜塔莎的生平事迹。
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天鹅湖》这部舞剧的剧情和舞蹈动作,让学生深入理解舞蹈的艺术魅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舞蹈片段,进行模仿和表演。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娜塔莎的生平事迹和《天鹅湖》舞剧的特点。
6.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娜塔莎或《天鹅湖》舞剧的观后感。
答案:略。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六、板书设计娜塔莎生平事迹成长历程舞蹈成就《天鹅湖》舞剧特点剧情介绍舞蹈动作艺术魅力七、作业设计观后感作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介绍娜塔莎的生平事迹和《天鹅湖》舞剧,让学生了解了舞蹈艺术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娜塔莎导学案(1)上课讲义
娜塔莎导学案(1)娜塔莎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家庭,但他受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一生始终不渝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
19世纪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探背景]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小说以四大家族的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
战争与和平简介: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娜塔莎》精编教案
《娜塔莎》教案教学参考0909 1242《娜塔莎》教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建议:1、运用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第一部分少女娜塔莎思想感情分析、确定第二部分有关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典型内容,第二课时完成对娜塔莎内心世界的分析和对娜塔莎形象的理解。
2、可采取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实现教学目标。
3、课后或课前观看《战争与和平》(导演:King.Vidor)。
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中点了解第二卷第三部和第五部内容。
2、教室准备好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3、学生阅读课文,写出课文内容概况。
4、词语积累。
宅邸dǐ花翎líng勋绶shîu砰pēng然搽chá香粉耽搁迸bâng流皱襞bì从cïng容怯qiâ场袒tǎn露怜悯mǐn饶恕撩liāo一下茶(寮)liáo同(僚)liáo (潦)liǎo草(燎)liáo原惊惶撩liáo拨(缭)liáo乱(镣)liào铐撩liào(撂)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介绍及有关背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娜塔莎》中的重要词语、概念和文学手法。
2. 通过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3. 领会《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娜塔莎》,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关系。
2. 词语解析:对《娜塔莎》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人物分析: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4. 创意写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讲解课文《娜塔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第3-4课时: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第5-6课时: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第7-8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进行主题探讨。
5. 第9-10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6. 第11-12课时: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7. 第13-14课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8. 第15课时:进行教学评估,总结教学成果。
娜塔莎完整教案
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2、概括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结局:清兵卫放弃葫芦。
(弃葫芦)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爱葫芦)发展:清兵卫发现并买到独特葫芦。
(买葫芦)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砸葫芦)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卖葫芦)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新寄托)把握情节中的细节3、文中有哪些典型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清兵卫制作葫芦错把秃脑袋当成了葫芦呆看葫芦收拾葫芦看过所有的葫芦清兵卫沉默了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连哭也没哭一声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哆嗦着嘴唇,在屋里缩成一团心里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只是脸色铁青,不敢做声总结细节描写的作用: 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正是这些简练传神的神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塑造了清兵卫这个鲜明生动而又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痴迷葫芦,个性独特,有着非凡的鉴赏力、创造力、审美力。
2.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情节不可缺少细节,细节是情节的生动展示。
情节可组成小说的骨架,细节则是小说的血肉,正如一个人,有血有肉才能活起来,否则只是骷髅一具。
3.凸显主题。
情节之摇摆4、教员发现了清兵卫的小动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如何处理这件事,转而写教员的爱好? 明确:作者这样写,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被“吊”了一“吊”,是运用了“摇摆”的处理方式,使得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
5、什么是摇摆?明确: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是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6、说说作者安排了哪几次摇摆?摇摆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本课中情节的摇摆:(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2)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
娜塔莎教案
7《娜塔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并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式2、讨论法与朗读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帮助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从语言、心理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是理解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圆形人物”娜塔莎的复杂个性。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单元知识介绍(参见书本P59—62,结合已学课文《素芭》)1、刻画人物的方法方法: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及概括介绍;侧面描写包括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二是贴着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揣摩人物的心理:常见手段是内心独白,还有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
4、揣摩人物的语言与行动:语言也是一种行为;言行是内心世界的流露。
5、“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前者性格复杂矛盾而有张力,后者单一类型化。
6、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古典小说中人物蕴含着人类的普遍人性,但却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性格鲜明的人;现代小说中的人物趋于类型化,是一群人乃至人类的缩影。
一、预习感知1、通读全篇2、积累词语3、在草稿纸上理清节选部分故事梗概和场景变换4、初步找出能体现人物特征的典型语句。
二、课文导入1、由“世界上最美的坟墓”图片导入2、“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者的哪部作品呢?——[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3、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他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三、介绍作家作品(学生参照《优化方案》)1、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可简略介绍其身世)2、《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见教师用书,投影展示)五、布置作业1、完成《优化方案》智能训练语言运用题。
《娜塔莎》公开课教案
《娜塔莎》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娜塔莎》是一部描绘俄国社会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娜塔莎的成长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风貌。
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娜塔莎》,使学生深入了解俄国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娜塔莎》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1.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人文素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阅读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强调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作品背景分析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解读《娜塔莎》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主要人物详细分析娜塔莎、安德烈、皮埃尔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代表性。
3.2 人物关系探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如爱情、亲情、友情等,分析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第四章:情节梳理4.1 小说结构梳理小说的整体结构,分析其章节安排、时间线索和空间转换。
4.2 重要情节挑选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如娜塔莎与安德烈的相遇、战争场面等,进行详细解读。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主题概述总结《娜塔莎》的主要主题,如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爱情与友情、成长与成熟等。
5.2 主题深度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主题,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等来阐述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叙述手法分析《娜塔莎》中的叙述手法,如插叙、倒叙等,探讨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6.2 描写手法研究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解读其对主题和人物塑造的贡献。
第七章:文化与历史背景7.1 俄国文化特点介绍19世纪末俄国文化特点,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1《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学英语教育更多地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而课文教学作为唯一、直接和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英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课内对单元中的文本进行精读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篇的结构特点及语言运用要求。
谈及中学英语的核心技能之一,阅读理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的重点工作、也是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热点问题。
本课为新课标高一下册的第5单元,主要是就小说《娜塔莎》的第一章节进行精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本讲教学目标为:完整的读懂课文,进一步理解文中的人物、地点和时间背景,学会合理运用所掌握的单词、词组和知识点阐释文中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课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英语下册,第五单元的《娜塔莎》第一章。
2.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人物、地点及时间背景。
(2) 掌握关键单词、词组和知识点在句子中的应用。
(3)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角色及描述。
(2)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不常见单词及词组。
三、教学设计1.预习环节学生看过课文后,在课堂上简要介绍娜塔莎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让学生使用阅读技巧(Skimming & Scanning)快速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2.输入环节教师用PPT或书上模型进行范读,特别是那些较难读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关键词,如"Pangoborn"、"Mikhail Fetyukovitch"等。
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这些词在文章中的意义,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全文。
3.表达环节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尽力在限定时间内讲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娜塔莎》这本小说,了解和欣赏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2 适用对象1.3 教学材料《娜塔莎》小说原文或译本。
笔记本和笔。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小说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娜塔莎》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作品特点。
介绍小说背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2.2 小说情节概要简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角色,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3 文本解读分章节进行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4 写作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说人物、情节或主题的写作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帮助他们理解小说中的难点和重点。
3.2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3 讨论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课程安排根据具体学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阅读和讨论时间。
第五章: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写作和讨论,进行综合评估。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学实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在每节课前,为学生提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或讨论主题,以激发他们的思考。
6.2 课堂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制作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6.3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作业,巩固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七章:学生反馈与互动7.1 学生反馈在每节课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7.2 师生互动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积极回应学生的疑问和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1《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教师,我负责教授本学期的文艺批评课程。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文艺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艺审美能力。
而《娜塔莎》是我们本学期必修的文学课程之一。
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对《娜塔莎》主要人物性格分析的引导,让学生们对这个文艺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第二节课中,我将继续以文学分析的角度,分析小说主要情节的发展和对应的文学手法,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1. 了解小说主要情节的发展,并且掌握小说过程中的冲突和高潮的构造。
2. 学习文学分析的方法,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构造和手法。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步骤1. 热身:引导学生回顾小说前五个章节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反思。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们回顾和加深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角色的理解。
2. 引入:通过阅读小说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主要情节的发展以及小说中的冲突。
通过引导学生的文学分析,加深对主人公娜塔莎被选为“二十日俱乐部”皇太后的舞会的理解。
3. 主体: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了解小说中冲突的构建和高潮的设置。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 了解小说中的冲突和高潮小说中的情节一般都包括冲突,一个好的冲突是故事的推动力。
在《娜塔莎》的第六章到第十章中,主人公娜塔莎意外被选为“二十日俱乐部”皇太后的舞会的主角,这个情节就是小说中的冲突点之一。
同时,小说的高潮则发生在娜塔莎在舞会上的举动中,而这个高潮点的设置主要依赖于文学手法的运用。
- 探讨文学手法的构造通过分析这个情节的构建,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情节设计和构造手法,并加深了解这些手法与情节构造之间的联系。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节设计的艺术感知:对于一个好的情节设计,通过情节的构造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构成,能清晰地引导读者的思想方向,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娜塔莎完整教案
《娜塔莎》教案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与能力:一、了解托尔斯泰简况,掌握他的代表作;二、了解课文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分析娜塔莎形象;探究课文的主题思想;三、探究课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四、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一、查阅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简况,掌握他的代表作;二、阅读课文,讨论、探究,把握娜塔莎形象,探究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娜塔莎的恋爱经历,感悟人生要相信感情,但不轻信骗子。
教学重点:分析娜塔莎形象。
教学难点:把握娜塔莎复杂的人物个性。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三、检查预习:请学生复述课文情节。
明确:复述抓住各部分重点即可。
第一部分侧重于对娜塔莎兴奋、激动和焦急心情的描述,第二部分侧重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相遇的情节的描述,第三部分侧重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娜塔莎教案(图文版)
1娜塔莎——[俄]列夫·托尔斯泰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作者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1805年,拿破仑征服欧洲后,法俄爆发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走上前线,期望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来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埃尔,是某伯爵私生子,由于继承伯爵全部遗产,一跃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11月,安德来所属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当他突然抬头看见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觉得过去的野心,名誉及心目中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埃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为保护自己的名誉,在决斗中将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
从此,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
1812年,俄法再度交战,安德来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俄军节节败退,莫斯科即将陷于敌手。
罗斯托夫家派马车运送伤兵,娜塔莎发现将死的安德来,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徒劳,安德来仍逃不过死亡之神。
彼埃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
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亡。
教学设计7:第6课 娜塔莎
娜塔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把握娜塔莎的人物形象特点。
3.从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及言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4.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的感性认知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点评式鉴赏、分角色朗读法,教师布置思考题,学生探讨,鉴赏小说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1.从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从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200部世界名著展评》评价说:即使我们一生中拒绝任何小说,也不能不读《战争与和平》。
(PPT展示)托尔斯泰这个被誉为“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在其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主人公形象,如此感染着我们,震撼着我们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娜塔莎》(PPT展示),探究外国小说欣赏之人物话题。
二、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吗?请快速浏览课文,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要素概括小说各个部分的情节内容。
生:1.舞会前的准备。
2.舞会上的幸福。
3.为了爱的争吵。
(PPT展示)三、探究人物形象师:三个情节紧紧围绕娜塔莎这一人物展开。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
沈从文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时曾说:贴着人物写。
“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PPT展示)。
请同学们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文章三个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和讨论,并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娜塔莎。
讨论要求:①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进行点评式鉴赏:第一大组:重点抓住第一部分中娜塔莎的语言、行动描写进行点评。
《娜塔莎》优秀教学设计
2018《娜塔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3、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研讨式。
教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探讨问题,鉴赏小说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课前预习1、学生利用手中资料和学案提示了解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2、了解《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梗概。
重点熟悉第二卷第三部和第五部的内容。
3、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学案认真学习思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言语行动和心理描写并试着鉴赏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结束小说单元的学习,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已经学习了不少小说。
那么,你们能不能给小说下个定义?或者就简单介绍一下小说这种文学样式。
(学生互动,教师引导提示: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就一般小说来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
如此看来鉴赏小说的一个关键就是鉴赏小说里的人物形象。
二、方法引导1、根据我们阅读小说的经验,小说中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通常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明确)明确: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一般有环境衬托法、人物对比法等。
2、我们熟悉了小说里塑造人物常用的手法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明确:分析人物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体悟人物思想感情,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女性形象——娜塔莎的魅力吧。
三、探究小说《娜塔莎》(一)、阅读《娜塔莎》,迅速把握课文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娜塔莎教案
一、认识托尔斯泰
1、托尔斯泰的创作:见幻灯。
掌握代表作品
2、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3、与索非亚的婚姻:1862年34岁的托与18岁的索结婚,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48年的“至死方休的搏斗”。
“他们相爱又互相憎恨,不能分开又无法共处。
”生育了13个孩子。
1910年,82岁高龄的托离家出走了,后来病死在一个小车站里。
弥留之际,托的妻子带了许多摄影记者前来,为的是让公众见证直道生命的最后一刻,托的夫人依然守候在丈夫身边。
但她被丈夫及子女拒之门外。
幻灯补充:
明确:男女因为对方的优点而相爱,但婚姻让他们需要与对方的缺点共度一生。
伟大的人也有人性的弱点。
这个弱点在婚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但这个弱点一点也不妨碍他在全人类面前依然是个伟大的人。
二、单元话题:人物
本单元的欣赏重点是人物。
有关人物形象的知识我们一点也不陌生:
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是《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个女性角色。
这本小说篇幅巨大,情节复杂,这里不做讲述,我们主要根据节选部分来解读这个人物:娜塔莎。
节选三个场景:舞会前的准备——舞会——娜塔莎的背叛
三、赏析
第一部分:语言、动作描写
1.请你用若干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热情、兴奋、快乐、焦急、冲动。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泼热情对即将到来的舞会十分憧憬的少女。
第二部分:人物形象慢慢丰满起来了,看了这一部分,你喜欢这个姑娘吗?为什么,从哪些描写中看出来。
神态、外貌、心理描写
神态:“要哭”“失望”“焦急”——没人邀请,希望受关注
一位妙龄少女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特别是异性肯定的心情没有得到实现。
这既是人之常情,也反映出娜塔莎特有的少女情怀。
问:小说本来可以直接写娜塔莎“几乎要哭”的失望之情,为什么还要用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正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而且将她的舞姿描绘得非常美丽?
明:作者将笔墨放在正在跳舞的伯爵夫人身上,越是写出她的舞姿曼妙诱人,越是反映出娜塔莎的焦急不安。
少女渴望关注,争强好胜,希望在别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美丽的心态一览无遗
“明朗、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天真,
“我等你好久了”——不懂掩饰,更不会欲擒故纵的把戏,直率,心无城府。
问:文中有一段将娜塔莎与爱伦进行比较的文字,我们读一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出怎样一个娜塔莎呢?
明:在这段文字中我们能读出一位清纯的少女,没有浮华之气
外貌:又瘦又不好看——所以更希望受人肯定。
一个还没长开的少女。
三个女性形象:
伯爵夫人:高贵优雅的贵妇
艾伦:性感尤物,男人的梦中情人
娜塔莎:渴盼关注、天真单纯、心无城府的小女孩。
第三部分:语言、神态
问:读了这部分,你还喜欢她吗?她的性格在哪些地方得到体现?
明:1.语言:如“她的脸是安静的、温顺的、幸福的”“‘三天,’娜塔莎说。
‘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
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
’”“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
”“索尼亚,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但我没有他便不能生活!”等
2.情绪变化:沉浸在恋爱中的幸福——急于与人分享的喜悦——不被理解时的恼怒——受到阻扰时的愤怒和决绝。
问:你认为此时的娜塔莎所表现出来的是真挚的爱情吗?那么又如何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她对安德莱的爱情呢
明确:此时娜塔莎的情感是真挚的。
但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别人的谎言之上的,这种痕迹在前面舞会上娜塔莎的言行和心理就已经有了体现——热情而冲动,带有一点虚荣。
课文第二部分她对安德莱的爱情应该也是真诚的,然而这种爱情是建立在一位少女朦胧渴望爱情的基础上的。
所以,纯真的小女孩有青春的美好,也有致命的弱点。
这部分里娜塔莎表现出什么致命弱点?盲目、执拗、冲动,容易受骗
引入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概念。
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