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失去的十年

合集下载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良时金融事业部:杨小强 文章摘要:时间主要股市表现第一次 90至92年道琼斯:经历二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1987年8月至10月,指数由最高的2722点跌至最低的1616点,跌幅38.98%。

第二次:1990年8月至10月,指数由2934.65下探到2365.1,跌幅17.4%。

日经:持续时间较长,跌幅较大从1990年开年的最高的38915点跌至1992年8月18日的14309点,跌幅63.23%。

此后日经长期维持在22000与14000之间走箱体运动,直到1997年第二次 97年6月至98年底恒生指数:从1997年8月的最高16820点,到1998年8月6544点,下跌过程维持一年,跌幅达到61.1%。

日经指数:从1997年6月的20879点至1998年10月的12788点,跌幅38.75%。

第三次 2000至2002年道琼斯指数:从2000年1月的11749.9跌倒2002年10月的7197点,跌幅达到38.74%。

日经指数2000年4月从最高20327点开始,到2002年6月的7604点,跌幅62.59%恒生指数在2000年3月摸高18397点后,4月出现大跌,到03年4月份最低到达8338点,跌幅54.68%进入1990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

下面就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一次、1990年到1992年经济衰退此期间发生了冷战后的第一次战争——海湾战争。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海湾战争发生在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美国的表现:本次美国经济走向危机的历程应该从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算起。

断臂的维纳斯—微软中国在1999

断臂的维纳斯—微软中国在1999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断臂的维纳斯——微软中国在1999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是世界最大软件制造厂商,而其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则是世界首富。

微软的神奇经历使得他们一直是渴望成功的企业和人士崇拜的偶像。

但是进入1999年以来,微软在中国却遇到了麻烦,由于在维纳斯计划、解决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等问题上的失误,频频受到中国各界的抨击,几乎成了“过街老鼠”,微软在中国的经营也几乎陷入了绝境。

祸起“维纳斯”1999年3月10日,国内计算机业、家电业的众多巨头云集深圳,出席“维纳斯计划”新闻发布会。

会上,微软老板比尔·盖茨与其主要合作伙伴——台湾宏基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四通津滨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及北京裕兴公司的老板们,一起推出了以“电视上网”为诉求点的“维纳斯计划”。

微软公司称,该计划是由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开发的基于Windows CE的预装软件平台。

预装有这一软件平台的硬件产品将于当年下半年面市,它集教育、娱乐、上网浏览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计算机技术与家电产品相融合的产物。

“维纳斯计划”中的其他技术供应商AMD、C-Cube、ESS、联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和菲利浦公司消费电子产品事业部也在现场展示了他们为“维纳斯计划”开发的相关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中国日益普及,中国上网人数至1998年底已达210万,增长率高达213%。

同时,据《中国家用电脑市场调查报告》显示,1997年我国2.45%的城市家庭拥有家用电脑,总拥有量为153.1万台。

但与全球一亿的上网人数及美国55%的家用电脑普及率相比,中国要真正实现网上生活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家用电脑的价格仍无法为大多数老百姓承受;另一个是电脑对多数中国人来讲仍然是一种操作复杂、不易使用的高科技产品。

消失的九大操作系统

消失的九大操作系统

消失的操作系统1:MS-DOS操作系统上市时间:1981年开发商:微软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是Windows创造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Windows让微软创造了难以企及的市值纪录,那很少有人知道实际上MS-DOS才是微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不过MS-DOS并不是微软的杰作,它属于一名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名叫蒂姆·帕特森的程序员,其用了四年时间编写出了86-DOS操作系统,而微软在1981年以五万美元的代价向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购得本产品的全部版权,并将它更名为MS-DOS。

2:AmigaOS操作系统上市时间:1985年开发商:Commodore在今天我们说游戏电脑、高分辨率等关键词可谓再正常不过了,然而有多少人知道第一款对游戏进行专门设计的彩屏电脑出现在什么时候?没错,其就是在1985年上市的Commodore Business Machines。

3:OS/2操作系统上市时间:1987年开发商:IBM、微软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Wintel联盟成功地取代了IBM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但可能很多不知道,微软和IBM 也曾经是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

4::Arthur操作系统上市时间:1987年开发商:Acorn Computers很多人对Acorn电脑公司肯定不甚了解,但如果编辑告诉您大名鼎鼎的ARM曾经是Acorn的一个部门,您会不会对这家公司肃然起敬。

Acorn电脑公司成立于1978年,总部位于英格兰剑桥地区,其对于80年代初期PC产业的贡献不亚于今天的苹果。

5:BeOS操作系统上市时间:1991年开发商:Be公司从这款系统的命名和整个公司的命名风格来看,其或多或少有些许苹果的影子,然而实际上,Be公司正是由在苹果担任过主管的Gassee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年创立的。

6:XTS-400操作系统上市时间:1992年开发商:BAEBAE是全称是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其在1999年和马可尼电子系统公司合并为BAE系统公司,合并后其是世界最大的军品公司之一,整个公司拥有一流的系统提供能力,而XTS-400则是BAE公司在合并前推出的操作系统。

微软历史上的五个艰难阶段

微软历史上的五个艰难阶段

一路走来,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年满25周岁了,期间微软历经了很多的低迷时刻。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微软Windows 在过去25年中历经的最为艰难的5个阶段:一、微软承认其在反垄断审判中伪造Windows证词1999年,微软被美国司法部起诉,称其各种行为违反了美国的反垄断竞争法。

当时,美国司法部称,微软利用垄断力量去阻碍IE浏览器与其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对此,微软辩解称IE 浏览器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很难将其从Windows操作系统中卸载,因此微软别无选择,只有将IE 浏览器保留在Windows PC的桌面上。

为了使得这个说法更加具有说服力,微软还在法庭中作出了试验示范,展示了将IE浏览器自Windows中移除将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性和速度下降。

不过,一个星期后,有证据表明美国互联网用户能够很轻松地在其Windows桌面中安装网景浏览器。

这就充分表明,微软在其反垄断审判中是伪造了Windows的证词。

二、Windows ME如果说微软在1999年是因为反垄断审判而发展得不顺利的话,那么2000年对于微软来讲就是更加糟糕的一年。

2000年9月份,微软对外发布了Windows ME操作系统,但是这却立即引来了很多用户的唾骂。

Windows ME运行缓慢,安装问题繁多,并且还具备很多的硬件和软件不兼容问题。

至今,仍然有很多用户认为,Windows ME的发行是以营销为目的的,因为不到一年之后,微软就对外发行了Windows XP。

三、Windows Vista许多用户认为,Windows Vista是微软发行的一款最为糟糕的操作系统,它具备很多的硬件和软件不兼容问题,并且不能够在旧的硬件中运行。

此外,Windows Vista的用户界面应用程序所占用的计算机资源也非常之大。

四、Windows Vista诉讼2008年2月份,微软因为误导消费者购买标有“Windows Vista Capable”标志的垃圾PC机而遭到起诉。

没有人全知晓寻找九大消失的操作系统

没有人全知晓寻找九大消失的操作系统

没有人全知晓寻找九大消失的操作系统1 消失操作系统之MS-DOS 有一句颇为调侃的话叫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如果将这句话放到PC 行业中,Wintel 联盟显然是这句话最好的执行者,两者的强强联手统治了PC 市场近20 年,对于如今的大众群体来说,鲜有机会能够选到与Wintel 完全不沾边的产品,就算你是忠实的果粉,其内部也是配置了英特尔酷睿系列处理器。

虽然苹果近两年在PC市场捷报频传,但Mac OS相比于Windows 系统来说依然属于小众群体,后者占据了90% 的市场。

当然,俗话说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历史上曾经有众多OS (操作系统)向Windows发起过挑战,或者是推出时间要更早,但如今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只有通过回味才能知晓它们当年的辉煌。

消失操作系统之MS-DOS 上市时间:1981 年开发商:微软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是Windows创造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Windows 让微软创造了难以企及的市值纪录,那很少有人知道实际上MS-DOS 才是微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不过MS-DOS 并不是微软的杰作,它属于一名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名叫蒂姆•帕特森的程序员,其用了四年时间编写出了86-DOS 操作系统,而微软在1981 年以五万美元的代价向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购得本产品的全部版权,并将它更名为MS-DOS 。

MS-DOS 1.0 在1981 年上市,微软与IBM 合作,在IBM 销售的PC 上安装DOS 进行捆绑发售,支持16k 内存及160k 的 5 寸软盘。

在硬件昂贵,软件并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时代,比尔•盖茨作为微软的核心人物,相当有远见的抓住了这次绝佳的机会。

奠定了未来微软在系统市场的霸主地位。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由于微软看到了Windows 带来的曙光,以至于MS-DOS 在2000 年推出了最后一个版本后宣布放弃这个给其带来第一桶金的操作系统。

2 消失操作系统之AmigaOS 消失操作系统之AmigaOS 上市时间:1985 年开发商:Commodore在今天我们说游戏电脑、高分辨率等关键词可谓再正常不过了,然而有多少人知道第一款对游戏进行专门设计的彩屏电脑出现在什么时候?没错,其就是在1985 年上市的Commodore Business Machines 。

微软典型事件

微软典型事件

事件一:断臂的维纳斯——微软中国在1999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 个月。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是世界最大软件制造厂商,而其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则是世界首富。

微软的神奇经历使得他们一直是渴望成功的企业和人士崇拜的偶像。

但是进入1999 年以来,微软在中国却遇到了麻烦,由于在维纳斯计划、解决盗版、Windows 操作系统等问题上的失误,频频受到中国各界的抨击,几乎成了“过街老鼠”,微软在中国的经营也几乎陷入了绝境。

祸起“维纳斯”1999 年3 月10 日,国内计算机业、家电业的众多巨头云集深圳,出席“维纳斯计划”新闻发布会。

会上,微软老板比尔·盖茨与其主要合作伙伴——台湾宏基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四通津滨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及北京裕兴公司的老板们,一起推出了以“电视上网”为诉求点的“维纳斯计划”。

微软公司称,该计划是由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开发的基于Windows CE 的预装软件平台。

预装有这一软件平台的硬件产品将于当年下半年面市,它集教育、娱乐、上网浏览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计算机技术与家电产品相融合的产物。

“维纳斯计划”中的其他技术供应商AMD、C-Cube、ESS、联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和菲利浦公司消费电子产品事业部也在现场展示了他们为“维纳斯计划”开发的相关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中国日益普及,中国上网人数至1998 年底已达210 万,增长率高达213%。

同时,据《中国家用电脑市场调查报告》显示,1997 年我国2.45%的城市家庭拥有家用电脑,总拥有量为153.1 万台。

但与全球一亿的上网人数及美国55%的家用电脑普及率相比,中国要真正实现网上生活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家用电脑的价格仍无法为大多数老百姓承受;另一个是电脑对多数中国人来讲仍然是一种操作复杂、不易使用的高科技产品。

垄断地位瓦解的例子

垄断地位瓦解的例子

垄断地位瓦解的例子
1. Microsoft的垄断地位瓦解,在20世纪90年代,
Microsoft是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者,其Windows操作系
统几乎垄断了全球个人电脑市场。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的
竞争对手和技术创新出现,如苹果的Mac OS和谷歌的Chrome OS等,逐渐削弱了Microsoft的垄断地位。

2. AT&T的垄断地位瓦解,在20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垄断了美国的电话服务市场。

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
政府监管的干预,AT&T被分拆成许多独立的公司,打破了其垄断地位,促进了更多竞争和创新。

3. Standard Oil的垄断地位瓦解,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Standard Oil是美国石油行业的垄断者,控制了石油产业的各个环节。

然而,政府的反垄断行动和法律诉讼最终导致了Standard Oil
的分拆,打破了其垄断地位,促进了更多的竞争。

4. IBM的垄断地位瓦解,在上世纪80年代,IBM是计算机硬件
和软件市场的主导者,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

然而,随着个人电脑
的普及和其他竞争对手的崛起,IBM的垄断地位逐渐被削弱,市场
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这些例子表明,垄断地位并非永恒不变的。

随着技术进步、竞争对手的出现、政府监管的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垄断企业的地位可以被瓦解。

这种瓦解有助于促进市场竞争,激发创新,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和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迷失的微软

迷失的微软

第 二次则轮 到了乔布移动 的梦
导着浏览 器市场 。随着 浏览器市场 中成 去 的系统的兼容 ,使得其 在创新上束手 Soe tr 的模式 并不 算新 ,2 G时代 的s 已 P
8O l中国经济 信息 3 42 1 — /。 2

作系统也会慢慢瓜分这一市场。而且随着 很难相信 ,他 们还会 冲上舞 台中央 。
再超越竞争对手 ,但是在互联 网时代这
云计算的普及和网络服务的兴起 ,操作系
微 软 最 大 的挑 战在 于 ,在 移动 互 个模式太慢 ,要 追赶遥遥在前 的苹 果和
统的地位未来将不断下降。谷歌一直以来 联 网整个 产业 的商业模式上 ,不具有核 谷歌谈何容易。
l e s。 i n e c
击 ,对Wi o s n w操作系统的地位会带来很 史包 袱。前微软 中国终身 荣誉总裁唐骏 去 电子 商务 之 外 的互 联 网模 式 都在 采 d
I 浏 览 器也 是 微 软 重要 的 一项 业 创新 的基 因 。微软 的每一 次创新 ,都要 E 务 ,曾经一度 以9 %以上 的市 场份额主 兼顾 原有产品的利益 ,要 考虑能否与过 0 员 的逐 步增 加 以及 欧 盟 反垄 断 组 织 的 束脚 。
中年 困惑 P oe h n 阵营 。消息 一经 发布 ,即刻被来 主 导 权 。
Widw  ̄ no s
系统和O i 办公套件一 自全世界人 民的 口水淹没 。其 中 ,最为 fe c
另一方面 ,微软 的产 品也 没有 考虑
直是微软主要收 ^来源。在操作系统上 , 、
尖刻 和广 为流传的评论是 :两 只火鸡生 到消费者 的体验 和感受来和苹果谷 歌竞
都在推广这样—个概念 :通过网络传输应 心竞争力 。在另一个热点领域 云计算上

微软“失落的十年”

微软“失落的十年”

微软“失落的十年”曾两次获得乔治·波尔卡新闻奖(George Polk Award)的美国知名记者、最近刚刚担任《名利场》特约编辑的库尔特·艾肯沃尔德(Kurt Eichenwald)日前撰文,对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极尽嘲讽,将微软“失落的十年”归咎于鲍尔默“极为愚蠢”的领导才能。

以下为文章内容:曾几何时,微软统治着科技产业;诚然,微软曾经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但是自2000年以来,随着苹果、谷歌和Facebook的崛起,微软在每个新涉足的领域均以失败收场:电子书、音乐、搜索、社交网络等等。

艾肯沃尔德在与微软前任和现任高管交谈后发现,他们把矛头都指向了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接班人鲍尔默。

伴随着莫扎特名曲的优雅节奏,史蒂夫·鲍尔默步入了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酒店的宴会厅。

当年满55岁的微软首席执行官热情的拥抱《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主持人瑞恩·西克雷斯特(Ryan Seacrest)时,鲍尔默身后20英尺高的屏幕墙开始闪烁着他的名字。

在刚举行的2012年国际电子消费展中,西克雷斯特主持了鲍尔默的主题演讲活动。

该次消费者于今年1月份在拉斯维加斯举行,超过15万技术人员和企业高管涌入了这座城市,来参观最新的技术和科技产品。

参会者从一个展厅走向另外一个展厅,急匆匆的希望抢先获得最新的试用产品,丝毫不在乎在会场出现的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和饶舌歌手埃勒·库尔(LL Cool)。

但是这个夜晚,威尼斯人酒店的Palazzo宴会厅充斥着不安的气氛,因为鲍尔默将在这里发表主题演讲。

在此前的17届国际消费电子展当中,微软首席执行官在其中的14次发表过主题演讲。

其中,盖茨参与了前11次,鲍尔默则参与了随后的3次。

就在几周之前,微软曾宣布这将是公司首席执行官最后一次在国际消费电子展发表主题演讲。

史蒂夫·鲍尔默

史蒂夫·鲍尔默

管理理念
• 鲍尔默摸着自己光亮的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 头,自豪地说,“经营微软,真的需要我每天24 小时启用8个大脑。” • 八个大脑,这是他最喜欢挂在嘴上的。他说, “我们处在新工业时代。这是经济大变革时代。 这个时代不仅仅是高科技创新时代,更是管理时 代。管理时代的领导人至少需要有八个大脑。首 先,战略;也就是使命。二、管理模式和管理体 制,也就是公司宪法;三、用人之道;四、吸盘 大法;五、“铁蓖”,市场营销最集中的管理手 段;六、覆盖全球;七、新突破;八、新使命。
优秀的理念,耐心,远见,人才
管理精神:“互信、互利、平等、独立”
用人之道:勤奋,数学逻辑能力强,高情商, 高智商,团队精神
管理风格,就是——激情
• “我是天生激情派。我认为,激情对开辟企业 是一种非常需要的素质,不仅仅是 ‘我自己有激 情,我的管理是让我周围的人都有激情’。激情 不是瞬间的一个状态,而是一种文化。” • 鲍尔默对微软的贡献和影响是无人能匹敌的。 如果说盖茨是微软的技术领袖,那鲍尔默无疑就 是精神领袖;盖茨是大脑,那他就是心脏。他对 工作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 精力,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了员工。他依然是 当初那个在哈佛大学的足球场上鼓舞士气的啦啦 队队长,他有能力让全场的人热血沸腾,能让微 软的员工在开拓市场时更加团结,更加投入。
鲍尔默是谈心高手
• 鲍尔默有一个专用的24小时畅通的800免费电 话线,供员工同他联络,而且他也真的亲自接听 这些电话。公司员工有什么烦恼,都愿意和他交 流,这个免费的800电话,被员工亲切地称为 “谈心800”。 • 鲍尔默是谈心高手,他能说出1000名公司高 级管理人员的名字和职务,熟知公司3000名经理 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表现授奖。鲍尔默还善于 采取非正式方法与员工沟通。

【致XP退役】WindowsXP之十年大事件回顾

【致XP退役】WindowsXP之十年大事件回顾

【致XP退役】WindowsXP之十年大事件回顾最成功的系统—Windows XP发布比尔-盖茨在纽约时代广场前亲自“推销”Windows XP2001年10月25日,在盛大的发布会上,微软CEO比尔·盖茨通过回顾了在Windows 95发布会上的卡词表现后,露出了自嘲的笑容。

随即大屏幕上显示出运行于DOS环境之下的系统界面,比尔·盖茨通过键盘输入了“EXIT”,最终DOS环境界面分崩离析。

随之亮起的,正是我们的主角——Windows XP。

这样的一个小片段也正浓缩着XP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在历史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终结上一个时代的同时,也推动桌面操作系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更强的稳定性、安全性、交互性,也因此微机开始逐渐进入了更多的生活场景:学习、工作、娱乐、生活。

最无奈的妥协—微软反垄断判决早在1994年,微软就有先见之明的开发了IE的互联网浏览器。

当然这个时候的IE还不足以与网景公司的Navigator一较高下,但攀着桌面操作系统这棵大树好乘凉。

于是,微软就这样通过“不懈努力”将原本外界一致看好的网景公司拖垮了。

显然此时已经引起了美国司法部的注意。

于是微软也深陷反垄断调查的泥沼之中,但早期的胜利显然没有让它收敛,反倒是通过更多的捆绑,又将媒体播放器方面的Realplayer的公司挤下马。

因而在后来,关于微软反垄断的调查已经不仅限于美国,在欧盟、韩国、日本等地也都开启了针对此的调查诉讼。

在Windows XP推出之后,系统里仍然是绑定了IE浏览器及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

所幸与微软交好的共和党在美国大选获胜,最终在当年11月,微软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妥协。

2002年美国联邦法院批准了和解协议,微软面对的是至少为期5年的惩罚性措施。

最光荣的失败—Windows Mobile2003发布搭载Windows Mobile的Pocket PC现在移动互联网布局毫无疑问成为了各大科技公司战略性的目标,而微软处于后发受制于人的境地。

“不务正业”的微软

“不务正业”的微软

@ Xb x3 0 o 6
微 软第二代 家用视频游戏主机 上市时间 : 0 5 2 0 年 使 用I BM的 CPU。
◎ Zu e n 微 软推出的媒体 播放器 上市 时间 . 0 6年 20 以 Fe s aeCPU为主 re c l
故技 重施丢市场
硬件领 域的开拓 出师不利 , 微 软 赖 以起 家 的软件 却 又遭 遇 了 强
劲的对手, 这就 是苹果和谷歌 。 基 本上 , 软 曾经 的 杀 手 锏 微 之 一就是 球 员 ( 用程 序 ) 定裁 判 应 绑
( 作系 统 ) 操 的优 势立 场 。 过去 , 这一武 器
曾经 屡 战屡胜 。 微软 让 E cl Wid w 声 气 相通 , xe 与 no s 仅仅一年 时 间就 将竞 争对 手L ts 出 市场 。 ou踢 之后 又复 制了 同样 的方
交椅 , 但每年 十亿美 元 的蒸发 式挥 霍也 实在惊 人 。 比尔・ 茨 盖
软地 位 的象征 。 大概 没有 哪个用 户会不知道 微 软 的大名 , 当 它 的软 件 已经在你 的电脑 中深深 扎 根 。 然而 , 软似 乎并不 微 满足于 做单纯 的软件 商。
说 :“ 第一代就 像一局 游戏 , 如果 你 玩得好 , 那么 到最后 他会
的关系。
然而 , 在利益 面前, 曾经的 同盟也 会各怀 心机 。 在9 年代 中期, 早 0 比尔・ 就 曾经 成功迫使 英特 尔停止了 ̄ _ n o s 盖茨 Widw 领域 的软件开发 。 而后 , 软选 择了更 多地 扶植 其他 芯片厂商 , 微 来分散 英 特尔对 自身的牵 制力, 而这 些厂 商在 本钱 和决心上 , 是无 却 法 与英特尔相 提并论 的。 也许, 作者实力 的削弱, 合 也影响了微软推 出的硬件产 品在 市场上 的竞争力。

失意微软

失意微软

失意微软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 2014年第6期文| NEW ECONOMY 唐婷制表| 陈乐曾经的IT 巨头,如今处境尴尬的“失意者”微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错过了太多的机会,并不断被它的追随者超越。

鲍尔默被看作微软失败的主要因素,随着他的离开和新CEO 的上任,微软希望能够迎来一次重塑自己的机会。

新帅登场2014 年2 月4 日,对微软来说显得不同寻常。

上午9 点,西雅图总部的办公楼里已经挤满了近千名员工,他们将在此见证微软新任CEO 的诞生。

一位名叫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的印度工程师,从沸腾的人群中走向演讲台,微软公司38 年历史上第3 任CEO 由此正式登场。

这也意味着历时近五个月的新掌门选拔终于告一段落。

然而,不论是外界还是微软内部员工,大多对这一结果感到意外。

从萨提亚·纳德拉的履历中不难看出,尽管这名曾负责云计算业务的老将已在微软埋头苦干了22年,但和微软此前的CEO 或者其他的竞争者相比,他显得过于低调,甚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

自去年8 月史蒂夫·鲍尔默宣布将在一年内退休之后,他的接任者名单一度被外界传得火热。

这份名单上,包括微软商业开发执行副总裁、前Skype 主席托尼·贝茨、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前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史蒂芬·埃洛普等热门人选。

在这些人的光环下,名不见经传的纳德拉不免让人产生怀疑,他真的能够胜任吗?事实上,在微软工作的22 年里,纳德拉曾负责过多个重要项目,如Bing(必应)搜索引擎、微软云应用平台商用计划、Xbox Live 和其他大型云服务等等。

在过去供职微软云计算部门的几年里,他还创造了十分漂亮的业绩。

2011 年纳德拉接手业务时部门收入16.6 亿美元,2012 年6 月收益涨至20.3 亿美元。

当然,只有这些并不足以解释他最后能够从一堆优秀候选人中胜出的原因。

但如果有比尔·盖茨的支持,事情将变得完全不一样。

微软为何会衰落

微软为何会衰落

微软为何衰落:落后绩效制度视Windows为上帝Microsoft are fading: backward performance system depending on the Windows for god不讲情理、残酷严历的绩效管理制度,成为微软过去十年中一步步走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Do not speak sense, cruel stric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become a Microsoft in th e past ten years go step by step,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decline.三方面看微软帝国的衰落Three aspects to see Microsoft empire declined1微软高管层曾制定了名为“员工大排名”(stack ranking)的绩效管理制度。

导致员工之间明争暗斗,而不是微软与其他公司争抢市场。

”Microsoft executives layer was established, called "staff ranking" (stack rank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Lead to staff infighting between, instead of Microsoft and other companies to win market. "2错过电子阅读Miss electronic reading微软的一个技术团队早在1998年就开发了一款电子阅读器原型产品,但当技术团队把方案提交给盖茨时,立刻被他否决了,他认为这不符合微软的传统A Microsoft technical team as early as in 1998 developed a new electronic reader prototype products, but when technical team to plan submitted to gates, was immediately he killed, he thought that this does not fit in with Microsoft's traditional3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微软的产品不具备用AIM发布状态更新功能。

操作系统兴衰史总结

操作系统兴衰史总结

操作系统兴衰史总结
1980年下半年,西雅图的一个阴云密布的上午,一家名为微软(Microsoft)的小公司的年轻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与蓝色巨人IBM 安排了一场会面,这场会面将决定未来几十年消费计算机行业的命运。

比尔·盖茨走进一个房间,里面坐满了IBM的律师们,他们都穿着剪裁完美的西装。

而盖茨的西装皱巴巴的,很不合身。

但没关系,他来这里不是为了赢一场时装比赛。

在这一日,他们签署了一份合同,IBM将一次性以约8万美元的价格为即将生产的PC购买微软MS-DOS操作系统的永久使用权。

同时IBM还有权使用微软的BASIC 编程语言、该公司的所有其它编程语言以及它开发的一些新的应用程序。

对盖茨来说,精明的做法应该是坚持要一份提成,这样他的公司就可以从IBM销售的每台个人电脑赚取一点利润。

但盖茨的做法何止精明,他太聪明了。

作为对其放弃MS-DOS(现在应该称为IBM PC-DOS)永久使用权的交换,盖茨坚持保留将MS-DOS出售给其他公司的权利。

律师们互相看了看,笑了。

其他公司?他们会是谁呢?IBM是唯一一家生产个人电脑的公司,而且当时的个人电脑要么带有自己的内置操作系统,要么是使用数字研究公司(Digital Research)授权的CP/M操作系统,后者已经成为了当时确立的标准。

错过移动革命的微软

错过移动革命的微软

错过移动革命的微软在全球商业史上,IE浏览器是一个传奇,但它缔造传奇的过程却颇具争议。

IE是景导航者(Netscape Navigator)的浏览器而诞生的。

网景自1994年面世起,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占据了全球浏览器市场70%以上的份额。

为此,比尔·盖茨聚集了微软的一众工程师,在“抄小路”买下Spyglass Mosaic源代码的基础上,在几个月时间里推出了初代IE浏览器,并宣布将IE浏览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免费提供给用户。

浏览器大战的形势陡然改变,网景节节败退,被迫在1998年5月向法院发起了针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

微软因为不正当的捆绑行为而背负了欺凌者、垄断者的骂名,但它终究如愿主宰了浏览器市场。

到2003年,IE浏览器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95%。

可以說,在全球商业史上,第一个搞“二选一”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不是2010年“3Q大战”中的腾讯,也不是这几年的淘宝,而是1996年的微软。

缺少对手的微软放慢了对IE浏览器进行改良和升级的脚步。

IE的诸多漏洞和微软的迟缓动作给竞争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IE6诞生后的十年内,Mozilla火狐、谷歌Chrome、苹果Safari等诸多强劲的竞争对手接踵而至。

2012年,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首次被Chrome超越。

2015年,IE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跌破20%。

到今天微软宣布要终止IE浏览器服务的时候,它的市场份额只剩下不到2%。

这是不是意味着微软的末日到了?还真不是如此。

微软的市值在过去的两年里翻了一番多,达到近2万亿美元,位居全球公司市值前三。

微软凭什么?微软选择了“刷新自己”。

刷新是指在不完全抛弃旧东西的基础上,把新东西刷出来。

这是微软正在做的事——没有与过去完全决裂,但力求在新的页面上有所突破。

微软所谓的“刷新战略”并不是开发一个比Chrome更先进的浏览器,而是进行重大的战略转移,把微软的战略核心转移到新的战场上,那就是对云计算、混合现实、量子计算等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微软史上十件痛心之事

微软史上十件痛心之事

微软史上十件痛心之事windowsXP发布会10、WindowsXP发布会2001年9月11日恐怖组织袭击美国纽约,这场震惊全球的“9.11事件”也成了微软心中的一个痛,微软原定于10月在纽约高调举办的WindowsXP发布会被迫改为了一个简单的聚会。

低迷股价9、二十一世纪的低迷股价在1999年12月份时微软的股价还达到了每股58美元的佳绩,但是一年后,它就降到了每股21美元左右,而且从那之后就一直在那个水平徘徊,这让业界怀疑微软是否还是已经可持续增长的企业,是否还有能力应对苹果和Google 的挑战。

youtube8、错失YouTube在Google以16亿美元收购YouTube六个月之前,微软曾有机会以5亿美元收购YouTube,但是微软错过了这个大好机会。

开发Linux7、LinusTorvalds开发LinuxLinux创始人LinusTorvalds在1991年开发出了Linux内核,从而打开了开源软件的新篇章,这让微软的销售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反微软组织的力量也大大增强了,欧洲的开源软件巨头们也总是通过欧盟给微软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包括反垄断调查。

苹果MacOSX来势汹汹6、苹果MacOSX来势汹汹2001年苹果推出了MacOSX和iPod,首家零售店开始营业,这三件事让苹果品牌名声大噪,并且在操作系统和媒体播放器行业逐渐兴盛起来。

WindowsVista5、WindowsVistaWindowsVista很早就开始了研发,但是微软到最后放弃了很多之前承诺的功能,而且在发布之后出现了大量硬件、软件不兼容的问题,这给微软Windows品牌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Google经营体制4、Google经营体制Google的成功并不仅因为它先进的搜索引擎算法,更多的得益于其在线广告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且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模式演示了如何通过网络获得真实的利润。

Google 平台和Windows颇为相似,API、开发者团队和第三方的支持,对于微软来说情况很不妙,因为Google并不仅仅是一个搜索引擎。

微软历史上16大失败软硬件产品

微软历史上16大失败软硬件产品

是微软推出的即时消息软件,可以与亲人、朋友进行文字聊天、语音对话等即时交流,还可以通过此软件来查看联系人是否联机等。

近年来,市场份额持续走低,跌至4.95%。

在去年巨资收购Skype后,微软于今年11月份正式宣布,Skype将取代MSN业务。

3、移动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1996年-2010年10月):该操作系统的设计初衷是尽量接近于桌面版本的Windows,微软按照电脑操作系统的模式来设计WM,以便能使得WM与电脑操作系统一模一样。

新继任者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出现后,Windows Mobile系列正式退出手机系统市场。

2010年10月,微软宣布终止对WM的所有技术支持。

4、.NET (2000年)2000年,微软推出这一服务软件的目的是为信息、用户、系统、各种设备提供无缝连接的一组软件产品或服务。

但不久,全世界都发觉这个定义操作起来太不现实。

微软自己也一度承认其对 .NET 的定义和使用给用户带来了困惑,后来“.NET”就不在 Windows 2003 Server 和其它一些服务器产品中使用了。

5、Windows ME(2000年)这或许是微软迄今为止最失败的Windows版本,在推出后不久,就出现了一大堆安装和兼容方面的问题。

随着Windows XP于2001年上市,Windows ME很快就销声匿迹。

当然,WindowsMillennium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该产品最先具有的系统恢复功能随后应用在Windows XP中。

6、“Hailstorm”(2001年)这是微软当时推出的一类全新平台,包括一套基于XML的网络服务以及为其提供支持的服务架构。

微软通过HailStorm连接微软服务的移动电话、PC、手持机等各类设备提供信息、购物、存款、娱乐以及其他一些服务,而HailStorm则需要微软的Passport来鉴别用户的权限。

这一平台推出后立即引起业界轰动,并引发有关垄断和隐私保护的担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软失去的十年作者:库尔特·艾肯沃尔德来源:《商界评论》2012年第10期曾几何时,微软是科技产业的代名词。

但是自2000年以来,随着苹果、谷歌和Facebook 的崛起,微软在每个新涉足的领域均以失败收场:电子书、音乐、搜索、社交网络,无一幸免。

在刚举行的2012年国际电子消费展中,鲍尔默展示了搭载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不过在展示中出现了非常尴尬的场面:当鲍尔默演示语音发送文本短信功能时竟然出现小故障,导致未能成功。

随后,一位微软员工匆匆地更换了一部手机,各大媒体对此的反应非常忧郁。

正如一位知名人士在博文中写的那样:“微软在最后一届展示会中,竟然开了这么一个残酷的玩笑。

”微软曾经是一家南富有远见的青年才俊引领的创新公司,但是随着公司不断的茁壮发展,官僚作风开始在微软内部滋生。

微软还有着极其怪异的企业文化,公司高管因为扼杀可能威胁到已建立起来的业务的构想,会得到公司的表彰。

从新千年开始,微软的门厅就已不再是光着脚、身着夏威夷衬衫的程序员们彻夜不眠地为了一个共同且辉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地方。

相反,微软厚重的企业墙内的生活变得一成不变而且残酷。

势力割据已经悄然形成,掌控内部政治逐渐成为了微软员工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微软的员工不是因为正确行事,而是因为确信同事失败而得到奖励。

也正是这样,微软在一系列无休止的内部斗争中被损耗。

微软的偏爱事实上,微软可能失去十年发展时间的迹象早已显现出来。

1998年时,微软电子书原型机已经开发完成,该产品有望用10年的时间达到数十亿美元的产值。

但是当该产品的开发团队把它呈递给盖茨时,盖茨却做出了否定的意见。

一位曾经介入该项目的程序员回忆说:“盖茨并不喜欢该电子书的用户界面,因为它与Windows的用户界面并不一样。

”不过微软当时的电子书开发团队认为,Windows对电子书而言完全不合适。

电子书本就应当以图书为中心,整个屏幕只有一本书,把漂浮的Windows图标植入到电子书当中,只会影响到用户的阅读体验。

当初开发电子书阅读器的团队,便被取消了向盖茨直接汇报产品的资格,并被编入Office 软件的开发团队当中。

如此一来,这个本来富有创意的技术开发团队,被迫抛弃各种创意,并转为主要向高管汇报软件的盈利和亏损情况。

该技术开发团队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斯通说:“我们当时的整体计划已向前规划了三到四年,我们必须在1999年推出产品。

然而后来我们却无法专注于开发对于消费者很有影响力的技术,而是突然被改变了工作内容,并被要求去重点思考产品盈利问题。

”一位微软Office部门前主管则透露,微软电子书阅读器项目之所以被否,并不仅仅是微软担心其盈利前景问题,关键还在于触摸屏。

这位主管说:“Office最初是为键盘而设计,而非针对触控笔和手指。

在微软技术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人偏见。

”多名微软高管认为,微软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这两大产品过于偏爱,这种偏爱渗透到了整个微软,这也导致微软在面临新竞争对手的挑战时,无法做出快速的回应。

一位软件工程师表示:“哪怕是你想要编写的任何一个程序,都必须围绕着Windows或者现有产品。

这令人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与你的产品没有关系,完全是因为你必须通过脑力活动来想方设法地让这一框架奏效。

就是这一点,让你开发产品的速度减缓了下来。

”但是这并不是微软粉碎创新的真正原因,更大的问题在于到了2001年,微软的企业文化已经走向了自我毁灭。

泡沫的破灭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微软员工都通过股票期权获得了公司一定的股份。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有的微软员工都希望公司股价一直能够上涨。

在微软任职16年的营销经理埃德·麦卡希尔表示:“当时微软员工非常渴望利用每一个机会来增加公司的营收。

在每一次参与的会议中,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结果,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动作越快,微软的股价就会上涨得越快,他们的个人财富也将会越多。

”随着微软的扩张,许多公司高管让新员工处理工作,他们则整日游手好闲,等待着下一次兑现期权时间的到来。

微软的新员工则嘲笑这种行为为“休息和套现”。

直到1999年12月30日,网络股泡沫破灭,微软股价开始下滑。

16天之后,比尔·盖茨把微软首席执行官的衣钵交付给了鲍尔默。

保罗·艾伦回忆说:“当盖茨在2000年1月宣布出任公司首席软件架构师史蒂夫·鲍尔默将接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时,我对此感到非常震惊。

虽然鲍尔默长期以来一直担任盖茨的顶级幕僚,但上世纪90年代的公司发展状况,会让你认为鲍尔默一定不会成为首席执行官。

我敢说盖茨认为鲍尔默是一位非常睿智的高管,但他的才华主要来自于商业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

也就是说,鲍尔默不是‘产品大师’。

”一位拥有着交易、财务和产品营销背景的商人,取代了一位软件和技术天才,成为了微软新任首席执行官。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中,微软股价下跌了一半以上,微软员工中出现了严重的财富分化问题。

2003年前后,微软决定通过不再向员工提供股票期权来削减支出。

这一做法完全激怒了公司员工,因为这意味着老员工已经拥有了百万美元的财富,而新员工只能获得工资。

更加糟糕的是,员工想要成为富翁就必须通过提拔升迁来实现。

一位微软前高管表示:“员工当时意识到,他们将无法成为富翁。

微软把员工推向了提拔升迁的独木桥,而不是把他们变为公司利益的贡献者。

”官僚主义的形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官僚主义开始在微软逐渐形成。

更多的微软员工寻求获得管理岗位,而更多的管理者意味着要召开更多的会议,更多的会议导致了更多的备忘录,所有的这一切也导致微软创新能力的大幅降低。

就像是电子书一样,主要产品的开发机遇就这样悄悄流失了。

微软产品经理马克·特科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00年左右他曾负责一项涉及数个部门的项目开发工作。

在项目开始之初,建筑工地上正动工建造一栋12层高的大楼。

为了能够让项目顺利完成,特科尔开始与不同的产品经理举行谈判,然后是与他们的上级以及上级的上级。

特科尔说:“如果不是在这个问题上浪费太多的时间,我们应当最多需要6个星期便能够完成产品开发工作。

”直到有一天,当特科尔组织另外一场内部小型会议时,他突然发现,那栋建设中的大楼已经完工了,而自己的项目还没有完成。

他当时就指着那栋大楼说:“当我们开始这个项目时,那栋大楼还不存在。

这太令人难以置信。

”不过有些时候,微软的官僚问题来自于一个简单的事实:上世纪80年代的“大牛们”如今已成为了微软高管,他们并不了解计算机用户这一迅速增长的阶层。

举例来说,1997年AOL 推出了名为AIM的即时通信软件。

两年之后,微软也推出了名为MSN Messenger的即时通信软件。

2003年,一位从事微软MSN Messenger即时通信软件开发的年轻开发者曾注意到,一些大学生已在AOL的AIM即时通信服务上面发布了状态更新信息,而微软MSN Messenger却缺乏相应功能。

当这位年轻开发者向其上司提出MSN Messenger缺乏短信功能的意见后,其上司并没有当回事,并表示自己不理解为何年轻人没事时老喜欢在即时通信软件中打上几个字。

员工大排名到了2002年,官僚主义的滋生物——残忍的企业政治开始在微软逐渐抬头。

接受采访的微软现任和前任高管纷纷表示,因为员工需要击败同事才能够得到提拔、奖金或是生存下来,微软的企业文化已经开始完全走样。

微软高管层曾制定了名为“员工大排名”的绩效管理制度。

该规定的大致操作模式是:每个业务部门都必须按照一定比率将员工工作表现划分不同等级:优、良、中、差。

也正是这种“残酷”的绩效管理制度,让微软的技术创新能力继续下降。

在接触到的微软在任和前员工中,他们都表示,员工大排名已成为导致人心涣散的最主要因素。

大量员工因此选择了从微软离职。

一位微软前软件开发人员也表示:“如果你是10人团队中的一员,你上班第一天就知道,即使该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表现良好,总会有2人得优评,7人得中评,1人得差评。

这就导致员工之间明争暗斗,而不是与其他公司争抢市场。

”假设微软把科技产业的一些巨头们编入同一个小组,其中包括了苹果已故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甲骨文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和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等人。

按照微软的“员工大排名”,他们中间只有1人会得到优评,还有1人会得到差评。

更为糟糕的是,微软的“员工大排名”每6个月进行一次。

微软普通员工和他们的上级都需要参加排名,这也让他们更加地关注短期表现,而不是通过长期的努力来进行创新。

一位微软高管表示,员工需要牢牢记得想要获得更高排名,不仅要给自己的老板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还要给其他团队的负责人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也就意味着,微软员工需要尽可能地与各个不同的项目团队负责人搬弄是非,浪费时间。

微软前软件工程师布赖恩-科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每一次的排名中,我都被告知在我的职业发展中,政治游戏一直非常重要。

”最终,微软的“员工大排名”系统削弱了微软的创新能力。

情况确实如此,对微软的高管层来说,公司内部出现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麻烦。

微软在科技产业依然拥有一些最优秀的人才。

该公司拥有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在高管选定项目之后,有能力向该项目投入大笔的资金。

苹果怎么能够避开微软的陷阱?答案并不难于寻找。

现任和前任微软管理者均表示,每年他们都尝试着向公司高管解释微软为何在与苹果、谷歌和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在创新质量上苦苦支撑。

通过每半年对员工的调查,信息被传递给了公司高管。

但是一次又一次微软高管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因为“员工大排名”这一绩效管理制度的病发症,微软旗下的各个部门没有协同共事。

不过微软对此没有任何的反应。

苹果的后来居上当苹果推出iPhone手机时,鲍尔默在2007年曾嘲笑着说:“iPhone没有机会在市场中获得很多市场份额。

”他在同一年还表示,“iPo d的确是热门品牌,但苹果不是。

”在苹果2010年推出iPad平板电脑时,鲍尔默更是对这款产品嗤之以鼻。

但是从那时至今,iPad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5500万部。

鲍尔默对谷歌的预测同样也不靠谱。

法庭文件显示,鲍尔默在2005年曾经公开表示:“谷歌算不上是一家真正的公司,它就是一个烂摊子。

”因为竞争对手均展示出了某种程度的成功,鲍尔默不断犯下的错误,也让微软的技术专家们开始抱怨他们的这位几乎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首席执行官。

作为微软的首席执行官,鲍尔默声称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让微软“扮酷”,而是利润。

换句话说,微软首先考虑的是通过销售自有的新技术赚钱。

但是这基于一个事实:微软靠着钱获得了市场领先优势,因为这家公司总是比任何一家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