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去的十年

合集下载

日本失去的十年简述

日本失去的十年简述

对日本“失去的十年”进行简介,并评述日本央行当时的货币政策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英文:The lost decade)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

一般多指此时期。

以下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程: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

(投机与保值恰好相反,投机不是避免外汇风险,而是接受或利用外汇风险。

投机不是要尽量减少损失,而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

汇率不断变动恰好为投机者追求利润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

投机者既可以利用软货币投机,也可以利用硬货币投机。

)日本经济摆脱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后,开始快速回升,生产和需求十分旺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

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

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当初,日本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地对房地产市场现状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估,纷纷给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

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

日本经济从此埋下了十多年还未能了结的祸根。

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

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

关于日本90年代初期的经济泡沫破裂的情况 失去的十年

关于日本90年代初期的经济泡沫破裂的情况 失去的十年
3、工业生产与效益下降
日本工业生产十年来总体呈下滑趋势。作为制造业大国,日本制造业生产不及十年前的水平,2000年比1990年下降了4.5%,矿业下降了4.8%;企业效益也不理想,2001年第二季度制造业销售下降1.6%,盈利下降了21.2%;利润形势恶化也波及到了大型企业。在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强企业中,日本企业不但数目在减少,利润也很低,营业收益率仅1%左右,其中1998年还为净亏损,不仅低于亚洲2%左右的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美国185家企业6%的水平。
2001年顺差进一步减少,今年上半年顺差总额不足去年的30%。据财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到今年8月,日本贸易顺差连续14个月减少,当月贸易顺差减少了47.2%。
6、失业率逐年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气和雇佣制度的改变,日本私营部门就业人数不断减少,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人数由1997年的6557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6455万人,净减少102万人。去年就业人数进一步减少。失业率则从90年代初的2.2%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4.9%和2001年8月份的5%。目前,失业人数已达338万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204万人,增长了1.5倍。据估计,政府减少不良债权可能还将增加100万失业人口。这样,两年后失业率估计将达6.5%以上。
5、出口形势严峻
日本出口形势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1992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仅2.3%。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1998、1999年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3%和6.1%,虽然受东亚经济形势好转的影响,2000年出口比上年有所增长,但受世界经济再次减速的影响,日本今年出口形势急剧恶化,1�8月出口下降20%以上,成为日本经济再次步入萧条的重要原因。贸易顺差自1999年以来连续下滑,1999和2000年分别减少了1.7兆日元和1.6兆日元。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企业获得的国内,海外投资趋势 图
泡沫经济前后,日本各大银行对主要行业贷款额的 推移
资本市场获得投资在增加,生产领域获得投资却在减少
日本股票,土地价格变化
房地产价 格变化


产 价
年 股
格票
均 狂
, 土
跌地


1990
日本 1990 年贴现率变 化
股泡 票沫 与经 土济 跌地崩 的溃 价后 格日 狂本
(%)
世世 :1998 世 1999 年为财政年度数字,其余为自然年数字。 1998 和 1999 财年政府支出增长数字为公共消费开支增长速度数
字。
资料来源 : 日本经济企划厅 : 《国民经济计算》 (1998 、 2000 年 ) 。
返回
总览 GDP
返回
Part 3 经济萧条对 2000 年后的影 响
M2+CD(10亿日元)
M2+CD(10亿日元)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世世 20 世世 90 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
居民消费 住宅投资 设备投资 库存投资 政府支出 净出口
4.4 4.8 10.9 -27.0 3.2 -5.5
2.5 -8.5 6.3 56.8 2.8 123.2
2.1 -6.5 -5.6 -58.1 7.5 39.5
1.2 2.4 -10.2 -37.3 8.4 8.4
1.9 8.5 -5.3 -128.5 3.1 -12.5

解读日本“失去的十年”:日本 20 世纪 90 年代危机对本轮经济复苏的启示

解读日本“失去的十年”:日本 20 世纪 90 年代危机对本轮经济复苏的启示

解读日本“失去的十年”:日本20世纪90年代危机对本轮经济复苏的启示2010-10-25摘要:现在是否能确保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二十年前一场与本次危机极其相似的终结了日本经济增长奇迹的危机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本文探讨了两次危机的相似点并归纳了其对当前全球经济前景及经济政策的潜在影响。

日本的经历给人们四大经验教训。

第一,“绿芽”(green shoots)不能确保经济复苏,这意味着需要对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

第二,金融脆弱性会使经济容易受到不利冲击的影响,为了经济持久复苏这一问题应该得以解决。

第三,精准对位的宏观经济刺激计划能促进本次调整,但附带的成本将越来越高。

最后,尽管难以判断政策支持措施退出的最佳时机,但是目前明确的中期规划可能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本,失去的十年,金融危机,大萧条,绿芽,退出一、引言1.在经济连续两季度呈自由落体下滑态势之后,最近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为我们提供了对经济前景持审慎乐观的理由。

随着亚洲经济的大幅反弹以及其他地区经济保持稳定或出现温和复苏,世界经济似乎正在缓慢地恢复活力。

尽管压力仍然存在,但2008年秋天全球金融市场迷漫的恐慌情绪也已显著减退。

经济复苏“绿芽”正以不同的形式和强度在世界各地涌现,从而点燃了“大萧条”结束在即的希望。

2. 但世界经济是否已到了真正的拐点,支持性政策是否应该在不久的将来被逆转?积极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对金融业史无前例的干预以及与全球库存周期相联的再库存(restocking)都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除了以上暂时性的推动力之外,基于各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健康程度、私营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以及各国对外部需求与融资的相对依赖,各经济体复苏的持久性与形态很可能各不相同。

展望未来,每个国家的决策者将需要判断复苏步伐的稳固程度,该判断主要基于私人需求是否足以充分取代慷慨的政府支持。

3.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什么?为了有助于评估当前的经济前景,本文回顾了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业危机(有时将其称为“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出口大幅提升,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其中主要是对美国的顺差。

80年代之后,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美国认为是日元低估造成日本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

在美国的压力下,1985年,五国集团(G5)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

其后,由于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日本遭遇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并于90年代初破灭,此后日本进入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

图一:日本经济增速的超级L型一、80年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格局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日本经济的封闭性、管制性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极大批判。

日本在70年代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改革,但是进程缓慢。

80年代之后,日本出于自身需要和国际压力的考虑,经济改革、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日本政治经济面临三个重大的战略调整。

一是政治国际化。

日本政府一直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行动,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其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理想。

1983年,曾根康弘提出了日本的“大国思维战”战略,并把对美关系作为这一战略的基石。

二是金融、经济自由化、国际化。

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放弃了战后一直延续的封闭和管制,逐步放宽了利率限制,修订了外汇与外贸管理法,开放了日本金融市场,并积极拓展日本银行海外业务。

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推进了日本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务开放、资本流动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等进程。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日高,日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压力渐升。

日本政府也认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简言之,80年代中期,日本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一是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二是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三是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变。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民主化改革,在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冷战格局对日本的有利条件实施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制订和平宪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等,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导致了全面经济萧条,其持续时间之久,下降幅度之大,为战后之最,使日本经济发展步入极为艰难的阶段。

为此,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对本国经济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一、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与以往经济危机相比,其发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点。

(一)经济增长持续低靡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靡,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

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

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二)企业大量倒闭,负债规模空前,失业率攀升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

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

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

• 有一则故事足以让人体会到日本人的 疯狂,一栋报价4亿多美元的美国大楼 谈好要卖给日本人,只等付钱交割时, 日本人忽然拿出了新的合同书,上面 写的价格却变成了6.1亿美元,这让美 国人莫名其妙。日方人员解释说: “老板昨天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 历史上单栋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 元。我们愿意无偿追加2亿美元,就是 想要打破这个纪录。”
日本“失去的十年”
泡沫的形成
•“广场协议”
•阴谋?
广场协议
•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 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 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 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 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 率有秩序地贬值,因协议在广场饭店 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 议”。
泡沫破灭
•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 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很大程度 上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 迅速破灭。
• 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 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 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仅东京都 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
• 1、 资产价格缩水 • 股票价格从1990年起,开始下跌,到1992 年8月,已从38915的峰值跌至15000以下, 跌幅超过62%。98年跌破13000,1999在 130万亿日元的财政金融刺激下,才有所回 升,但也未能达到前期峰值的一半。 • 2、房地产价格下降,长期衰退的主要原因 • 从1992年开始,到2004年,经历了连续14 年的下降,这是明治维新以来的空前纪录。

1987年,日本三菱土地公司以14亿美元, 购买了纽约曼哈顿闹市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 公大楼,成为拥有洛克菲勒中心80%股份的控 股公司。当时,洛克菲勒中心被视为美国的象 征,美国媒体将这一收购行为称为日本人“买 走了美国人的灵魂”。 1991年,东京亿万富翁横井英树又以4000 万美元,将被视为纽约心脏的帝国大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 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 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 和平占领美国!”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

广场协议与日本“失去的十年”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出口大幅提升,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其中主要是对美国的顺差。

80年代之后,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美国认为是日元低估造成日本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

在美国的压力下,1985年,五国集团(G5)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

其后,由于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日本遭遇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并于90年代初破灭,此后日本进入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

本文主要探讨日元升值与日本长期萧条的关系。

供参阅。

一、80年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格局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日本经济的封闭性、管制性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极大批判。

日本在70年代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改革,但是进程缓慢。

80年代之后,日本出于自身需要和国际压力的考虑,经济改革、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日本政治经济面临三个重大的战略调整。

一是政治国际化。

日本政府一直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行动,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其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理想。

1983年,曾根康弘提出了日本的“大国思维战”战略,并把对美关系作为这一战略的基石。

二是金融、经济自由化、国际化。

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放弃了战后一直延续的封闭和管制,逐步放宽了利率限制,修订了外汇与外贸管理法,开放了日本金融市场,并积极拓展日本银行海外业务。

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推进了日本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务开放、资本流动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等进程。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日高,日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压力渐升。

日本政府也认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日本失落的十年

日本失落的十年

1999 年 IT 泡 沫 与 2002 年外需的加强使日本 景气有所恢复 ,但是 , 在 2008 年 美 国 雷 曼 金 融危机的严重打击下 , 日本经济再度走向难 以 逆 转 的 低 谷 …… 人 们无可奈何地把从 1991 年 开 始 , 并 持 续 至今的不景气现象, 称为“失落的二十 年”。
战后新设住宅动工户数的推移
该时期我们看到了日本“土地神话”的最大化膨胀也看到了膨胀过度的“神话”悲 惨地破灭。 在经历了,工业用地热(1960)、列岛改造热(1970)、泡沫经济三次急速增长 后,随着泡沫破灭,地价也开始反转下跌。 由于市中心地价过高,房地产兴起度假地开发热,开发重点向郊外转移。该时期开 发的度假产品有多样化(温泉、高尔夫、游乐园、农园等)和高端化(高级住宅中 设有24小时高级健身房、温泉、酒吧等服务设施)的特点,品质提升明显。
同时,该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二手房市场和住宅改造(包括 抗震强度加固工程)事业。由于日本住宅都是精装房,而 二手房的改造可以随业主自己的喜好进行,受到大家的喜 爱。因此,在商品房市场,住宅改造成为了新的潮流。
一.经济衰退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房地产的变化特征
三.住宅市场的变化 四.小结
三.住宅市场的变化特征
房地产信 托投资
三.住宅市场的变化特征
租赁住宅
租赁住宅的所有者可以分为:民间(企业和个人)和公共组织(地方政 府、住宅供给公社、都市再生机构)。可以分为专用租赁住宅(新建、 中古)、转用租赁住宅。 日本特有的集合住宅的称谓,主要指规模较大品质较好,结构为钢筋混 凝土结构(RC或SRC结构)。在泡沫经济时期,该类豪宅出现了带温泉式、 带24小时健身房式、带酒吧式、带高尔夫练习场式…… 户建住宅即独栋式小住宅。可分为:订购式和分让式两种。 订购式是客户自己拥有土地,找相应的住宅公司设计建设。 分让式则是,开发商将土地与建筑一起以成品的形式进行贩卖的方式。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经济危机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造成日本严重的经济衰退,5000亿的银行坏账,数不胜数的企业倒闭,日本人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失业率和自杀率屡创新高,曾经的日不落暗淡了……什么造成日本这么严重经济崩溃,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强大到可怕程度,日本疯狂地购买欧美企业资产。

SONY耗巨资34亿美元购买“美国的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松下斥资61亿美元购买环球电影公司;三菱重工出资8.5亿美元“美利坚标志”之称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

日本国内充斥着乐观,对未来无限的幻想的情绪之中,日本人对股票、债券、房地产投机变态的痴迷,日本股票已经连续25年持续上扬,似乎日本的股市是永远上涨的神话,但是神话毕竟是神话,很快日本人就会为自己的疯狂投机付出惨重的代价……熟悉经济理论的人都明白,市场经济生来注定是跳不出经济周期的范围,只不过经济周期的年限不同,他是一定要经历波峰,波谷的。

可惜,人类是贪婪的动物,在股票、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有谁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呢,体会到了投机带来的无限的刺激和幻象,必定会有人要承受资本泡沫破灭造成的损失,这是必然规律。

日本人不切实际的追求财富带来的盈利快感是直接造成20世纪90年代初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不当和滞后的调整机制也难逃其责,日本国内的银行和金融市场鼓励投机氛围、发放低息贷款、贷款的审核不力等给日本严重的经济危机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当利率从持续多年的2%调整到3.25%,当时日本央行行长是主张刺破泡沫的强硬派,又把利率调高到4.25%,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当时许多大经济炒家纷纷抛售股票,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都疯狂的抛售股票,日本股市大跌,股市的跌势又造成了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市值严重萎缩,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强烈要求债务人企业和投机者个人增加保证金或是还清贷款,债务人只能把股票和房地产当作抵押物,抵押物又大幅度的贬值,许多中小型银行都相继破产,企业融资形式受到严重威胁,很多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日本经济似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场经济危机对日本国内带来最大的危害就是日本金融业几乎崩溃,一场经济危机领日本沉睡了20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从汇率角度的简单介绍

日本失去的十年--从汇率角度的简单介绍

⽇本失去的⼗年--从汇率⾓度的简单介绍⽇本失去的⼗年——从汇率⾓度的简单介绍失去的10年(⽇⽂:失われた10年、英⽂:The lost decade)指的是⼀个国家或地区陷⼊长期的经济不景⽓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

⽇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

当然,现在也有⼈说⽇本失去的不是⼗年,⽽是⼆⼗年。

关于⽇本失去的⼗年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都认可的,那就是⽇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和⽇元的升值。

关于⽇本的泡沫经济,就简单说⼀点,本⽂重要的是探讨⽇元升值的原因及其对⽇本经济的影响。

⼆战结束后,⽇本的经济⼀落千丈,⽽当时为了发展经济,⽇本国内基本达成了⼀个共识:扩⼤出⼝,尤其是对美国的出⼝。

⽽扩⼤出⼝的当务之急就是稳定汇率。

经过美国占领当局和⽇本⽅⾯的反复研究,终于决定⾃1949年4⽉25⽇开始,实⾏1美元等于360⽇元的固定汇率政策,这个固定汇率⼀直保持了22年,⼀直到1971年12⽉才正式改变。

连续保持22年之久的360⽇元=1美元的固定汇率,极⼤地促进了⽇本经济的发展,使得⽇本企业能够在20多年的时期内,不必理会汇率的变化,⽽将全部注意⼒集中在提⾼劳动⽣产率、提⾼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扩⼤产品出⼝等⽅⾯,为⽇本经济发展⽴下了汗马功劳。

不可否认,持续、稳定的汇率⽔平,对保证⽇本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扩⼤⽇本产品的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

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本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第⼆⼤经济强国。

随着⽇本经济实⼒的增强,对美出⼝的增加,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使得长期以来⼀直扶植⽇本发展的美国,开始对咄咄逼⼈的⽇本产品出⼝产⽣越来越⼤的不满。

⽇美经济摩擦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

从纺织品开始波及到钢铁、家⽤电器、电信产品、汽车及其零部件、半导体、农产品等⼏乎所有重化⼯业品。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要求⽇本在多个领域⾃动限制出⼝。

日本为什么会陷入失去的十年

日本为什么会陷入失去的十年

日本为什么会陷入失去的十年2011年06月23日07:31来源:价值中国网作者:蔡成平日本如同东方的一颗彗星,其兴也骤,其衰也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日本盛极一时之际,著名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参选自民党总裁惜败不久,便联合索尼集团总裁盛田昭夫,公开呼吁日本可以说“不”、“日本模式”必将为世界效法。

话音刚落,日本便陷入“失去的十年”,让人唏嘘不已。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十年九相”的政治乱局让日本依然找不到路在何方。

2010年,石原慎太郎无奈地说:“日本现在就像一只被阉割掉的狗,对谁都无害。

”在此次地震爆发之前的2007年和2008年,经济衰退了4%和3%。

日本地震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就提出,地震对经济的影响也只占GDP的1%,其损失远远比不上日本经济衰退的损失。

“日本在经济问题上会越来越衰退,最终会衰退成退出一流国家,进入二流国家的状态。

”若说中国是冉冉升起的朝阳,那么日本恐怕更像是日薄西山的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而近期席卷日本的“坂本龙马热”,恐怕也正反映了黄昏之下,日本国民呼唤坂上之云再次升起的真实心态。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日两国的实力消长岂不正是如此。

1949年的日本GDP不到中国的50%,而1970年代中国却不足日本的12%,2010年中日GDP再次历史性逆转。

虽然,这一逆转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现实意义,数字上的高下并不能掩盖全部的事实。

如今,在这种混乱不堪的情况下,日本又遭遇了这场大地震,其经济会更加失去方向。

但从现实角度而言,日本仍是中国最值得借鉴的历史明镜。

日本的教训究竟是什么?以日本为镜,可以正衣冠、知得失。

债务危机与建设狂奔2009年日本政权交替后,民主党在经济领域提出要从“钢筋混凝土”转向“以人为本”。

这样的理念貌似理所当然,却是日本付出惨痛代价后得来的,日本昔日兴起的源泉,恰是今日衰退的原因。

评论家们喜欢揶揄日本是“土建国家”。

以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大阪世博会为标志,日本从1950年代开始全心致力于公共建设,每年40%以上的财政预算都投入到了公共建设,有些建设在早期无疑是有利的,但逐渐陷入了失控的建设狂奔。

日本房地产泡沫启示

日本房地产泡沫启示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日本因房地产泡沫失落十年对我们的启示_南京职场论坛_西祠胡同/b656544/d4*******.htm1985 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

为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美元贬值(大量增发美元)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

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银行的积蓄进行投机。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

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

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

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

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个人纷纷破产,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

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

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

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静观当前中国房地产持续升温,常常使人想起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的那场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那场泡沫如果以代表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广场协议”签署年的1985年开始为起点,到泡沫巅峰的1991年为止,全国6大城市的商业地价短短5~6年的时间里竟上升了3倍多!当时整个日本房地产业需求旺盛,投机盛行,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然而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从1990年开始至今,日本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造成银行大量不良资产。

日本泡沫经济——失去的十年

日本泡沫经济——失去的十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1、日本泡沫经济的危害
在于扭曲资源配置,导致实业荒废而金融、房地产等部门 畸形增长,以及泡沫破灭之后十年中收拾残局付出的巨大 成本,而且在于恶化收入分配格局,不仅损害经济可持续 增长前景,而且放大社会不公,破坏社会凝聚力,形成社 会不稳定因素。
股票大跌 房地产开始大跌 企业倒闭 银行坏账大量增加(恶性循环)
对比中国经济现状和日本泡沫经济
• 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
相同点 ; 过渡依赖出口,双顺差带来巨额外汇 房地产价格和股票指数快速上涨 货币大幅升值而且仍面临升值压力 高增长,低通胀,宽货币的基本面状况 不同点; 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中国资产市场泡沫程度有限,短、中期内股价、房价暴跌 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审慎、稳健、前瞻的宏观调控有助于经济发展 中国商业银行高度关注股市、房地产市场业务风险 中日海外拓展的环境、姿态和战略不同
• • • •
扩大内需 企业裁员、规模缩小 银行归为国有,剥离不良资产 进军海外市场
结论
目前中国只是出现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现象,与日 本过剩性泡沫经济不同,中国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和调整空间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而且中国会吸取 历史的经验教训,探寻自己的发展道路。
the end,thanks evenyone
日本泡沫经济过程
• 1985年“广场协议”揭开日元急速升值序 幕。出口严重受阻,为摆脱“高日元萧条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 刺激经济发展。1987年秋天的“黑色星期 一”导致欧美国家股票市场出现暴跌,并很 快影响到实体经济,为克服这一事件对日 本经济的消极影响,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大 了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

日本泡沫经济

日本泡沫经济

一提起泡沫经济,我们就会想到日本经历的近十年的泡沫经济。

泡沫时期被日本人称为“失去的十年”,可见在日本人心中泡沫经济所占的地位。

在泡沫形成的初期,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是举世瞩目的,但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经济便跌入低谷,直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

而其中的房地产泡沫对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启示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日本大藏省实行了对不动产融资的总量控制措施。

所谓总量控制措施实际上是对不动产融资增长速度的一种直接管制,以此达到将不动产余额控制在一定水平上的目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将其每季度不动产余额,控制在总贷款余额的增长率以下。

同时,日本银行通过"窗口指导",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将当年第四季度的新增贷款减少30%;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日本银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也于1989年的12%下降到1990年的7.4%,再跌至1991年的2.3%。

货币政策的突然收缩,挑破泡沫,这是日本银行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

从某种意义上讲,1991年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与日本银行突然收紧银根造成日本经济的"硬着陆"有很大关系。

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股价上。

1989年末,日经指数达到高峰后,1990年开始下降,至U1990年4月便由38915日元降至28000日元。

1992年8月跌至14309日元,比1989年下降了63%。

凯恩斯“推绳子”效应警示世界面临日本式的失落十年

凯恩斯“推绳子”效应警示世界面临日本式的失落十年

凯恩斯“推绳⼦”效应警⽰世界⾯临⽇本式的失落⼗年-----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的⽂章:⽇本“失去的⼗年”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就在⼀年前,这似乎还是个可笑的问题。

有识之⼠普遍认为:美国、英国和其它负债累累的西⽅经济体不可能遭遇⽇本那样的困境。

⽽现在,问题变成了这些国家能否像⽇本那样妥善应对。

欢迎来到资产负债表收缩的时代。

正如我先前所讲过的,对⽇本问题的最佳分析来⾃于野村综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的辜朝明(Richard Koo)*。

他最重要的观点是:资产负债状况⼗分重要。

这⼀观点很简单,被传统经济学所忽视。

⾯对破产的威胁,过度借贷者会难以偿还债务。

同样是资产价格的下降,在举债购买的情况下所造成的破坏性,要⽐没什么债务的情况下严重得多。

辜朝明认为,上世纪90年代⽇本私⼈⽀出和借贷规模的缩减,很⼤程度上应归咎于借款⼈的状况,⽽⾮银⾏的状况。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话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低利率就如同“推绳⼦”(pushing on a string,推绳⼦,泛指货币政策效应的不对称性,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效果明显,但是对于通货紧缩却效果不彰——译者注)——⽽当时⽇本的利率多年处于低得不能再低的⽔平。

债务⼈还是继续偿还贷款。

那么,这种观点能在多⼤程度上加深我们对于当前所处困境的认识呢?答案是帮助很⼤。

⾸先,拿当前这场衰退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深度萧条做⽐较,完全是受到了误导。

在1981年,美国的私⼈债务相当于GDP的123%;⽽截⾄2008年第三季度,这⼀⽐例已达到290%。

在1981年,家庭债务相当于GDP的48%;到了2007年,则相当于GDP的100%。

在1980年,美联储的⼲预利率为19%⾄20%;如今这⼀利率已接近于零。

上世纪80年代初,利率下调时,借贷规模激增(见图表)。

⽽现在引发借贷扩张的机会⼏近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十年日本失去十年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

以下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程: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

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

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

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

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

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

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38915日元87钱,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

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日元,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万4000日元左右。

大量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

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日本失去的十年对国内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一.“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自其破灭后,日本就陷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萧条之中。

“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经营陷入窘境;使金融机构背负巨额不良债权;使股票市场一蹶不振,日元大幅度贬值,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内经济的而严重衰退,其具体表现为:1.消费需求一蹶不振民间消费需求占日本国内总支出接近六成,是影响甚至决定日本经济运行和发展状况的最重要因素。

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消费需求始终处于低迷状态,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在1986~1990年的5年中,日本民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曾高达3.55%,到1991~1995年的5年中已下降为1.58%,1996~2000年的5年中更是下降至1.48%,其中在1997年和2000年度还分别出现了1.2%和0.2%的负增长。

2.通货紧缩日趋严重日本的通货紧缩主要表现为物价水平全面、持续地下跌。

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里,综合批发物价指数有8个年份呈下跌态势,1999年和2000年,不仅综合批发物价指数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3%和0.1%,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分别比上年下跌了0.3%和0.7%。

另外,物价下跌涉及的商品范围也极其广泛。

3.失业率居高不下由于日本投资计划的下调,给就业形势带来严重影响。

1990年日本的完全失业人数和完全失业率分别仅为134万人和2.1%。

到1997年11月完全失业人数和完全失业率分别为228万和0.1%。

4.不良债权堆积如山据统计,从1992年度到2000年3月,日本金融系统累计处理不良债权达67.9万亿日元,其中1995年、1997年和1998年每个年度处理的不良债权都超过13万亿日元。

但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似乎越处理越多,尽管日本12家大银行力图通过多种途径来处理坏账,但新增坏账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它们清理坏账的速度。

日本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界的声誉一落千丈,巨额的不良债权成为困扰日本金融与经济运行的一大毒瘤。

5.国家财政债台高筑为刺激经济景气回升,10年间日本政府先后10余次推出以增发国债、增加公共事业费支出为主要内容的的财政政策。

受此影响,日本的国债尤其是赤字国债发行额迅速扩大,财政对国债的依赖程度急剧提高。

1998年年度日本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过10%。

这次经济衰退,使日本确立的成为21世纪“金融大国”和“投资大国”的战略目标受到很大影响。

1990—2000年间,日本经济增长缓慢,在经济史上被成为“失去的十年”。

二.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其经济波动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日本在“泡沫经济”的尴尬阶段,美国的汽车工业由于缺少日本这样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美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为美国带来了逐渐攀升的就业率,同时,美国在世界上的垄断地位也日渐巩固。

内企的发展驱动力减小为外企在日本的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外国企业在日本发展犹如春草渐生,国企与外企的激烈竞争,又造成物价的上涨,货币贬值,进口减少。

日本泡沫经济带给我们的启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留下了许多教训,日本国内及国外的学者都进行过许多的研究。

1.日本国民受到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虽然,由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了衰退,日本国内的就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但是,日本国民从股市、楼市中直接受损则要小一些。

从房地产市场上看,为了复苏经济,日本银行在泡沫破灭后,长期实行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的政策,这对于在泡沫时期购买了房地产的居民而言无疑是“福音”。

另外,从股票市场上来看,因为日本股票市场上的投资主体是银行、企业,个人只占到很少的一个比例,在1989 年股市高峰时期,个人在股市上所占的比例也不过是13.9%,这使得居民在股市泡沫破灭时能够幸免。

当然,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银行所存在的巨大风险。

2.日本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相对有效的尽管泡沫的出现日本政府、货币当局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它们同样难辞其咎。

但是,从日本政府主动挤破泡沫的过程可以看出,日本的宏观调控体系是有效的。

日本银行连续在1989 年5 月31 日、10 月11 日、12 月25 日三次加息后,股票市场过热的情形得到了控制,而在日本银行后两次加息(1990 年3 月20 日、8 月30日)的同时,日本股票市场几乎是同时达到低点的。

此后,日本银行利息率维持不变时,股票较为平稳(图5)。

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日本的利息率仍然是非常有效而有力的调控工具。

这当然不只是利息率的问题,而是日本金融体系整体上较为完善,才为日本利率工具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平台。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的基准利率制度与中国的利率制度有很大的区别。

当然,日本泡沫经济留下的,更多是教训,这里所要涉及的主要不是政策层面的,而是关系到一个健康经济体的方方面面:1.资产价格长期脱离宏观经济基本面的风险日本泡沫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日本资产价格长期脱离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结果。

纵观各国泡沫形成阶段的情况,资产价格脱离基本面的现象普遍出现在泡沫之前。

在1956 年到1973 年间,日本的土地价格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实际GDP 增长速度,常年维持在实际GDP 增长速度的2—3 倍之间,1961 年,日本的实际GDP 增长为11.9%,同年的地价增长竟然达到42.5%,当年地价增长速度是实际GDP 增长速度的 3.6 倍。

其他年份虽然程度小一些,但地价增长远远大于实际GDP 增长的趋势长期维持。

2.稳健的银行体系是健康经济体的关键换句话说,银行体系基本上是经济系统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以日本泡沫经济为例,日本的银行体系承担了泡沫破灭的风险,而日本银行和日本政府最终成为泡沫破灭的“买单人”,可以说,日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特别惨痛的。

为了详细解读当时的情况,我们将涉及到一些非常具体的操作层面:第一,日本的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大放绿灯。

因为土地价格不断上涨,房地产行业一片繁荣之中,商业银行经常是根据地价予以开发商100%的贷款,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土地抵押可能非常容易地获得土地。

第二,日本的商业银行大量持有公司的股票。

日本公司之间交叉持股有着历史源,在二战之前,日本就有财阀体系(Zaibatsu),日本战败后,美国强行将日本国内大的制造业分割、解体(因为许多都为二战时期日本军事行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许多大的财阀也被分解成若干小的公司。

拆分后,很多公司之前都属于同一财阀,在资产上还存在着许多联系,因此形成了日本特色的交叉持股。

但是,二战以后,日本政府有规定,不允许企业持有别的公司股份超过5%。

日本的商业银行持股上市公司,与这一历史渊源也有关系。

在前面曾经提到过,个人并不是日本股票市场上的投资主体,日本股市上的股票有60%~70%都为金融机构所持有,因为存在5%的上限规定,所以往往一家银行持有若干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虽然每个公司的股票都不足5%,但是银行所持有的股票有时甚至达到了银行资产的40%之多。

日本的商业银行当然非常清楚股票市场存在的风险,所以往往调高股票的风险准备,同时将部分股市上的收益纳入“未分红利润”中。

即使这样,也抵挡不住股市和楼市泡沫破灭的双重冲击,一方面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收不回来,另一方面,手中的股票迅速缩水,在两项因素的同时夹击下,使日本商业银行本来就很严重的坏账问题雪上加霜。

这是日本经济步入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直到近年,日本的商业银行才从坏账的压力中逐渐缓过来第三,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最终为坏账买单。

由于日本商业银行的坏账大量存在,日本政府不得不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注资,在1989 年后,日本政府新发国债量迅速蹿升,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大量发行国债的结果是,日本把宏观调控中的财政工具使用殆尽,使得日本在经济衰退时期继续使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变得非常狭小,而不得不转向货币政策,并将利率这一政策工具用到几乎极限。

3.全面的监控体系至关重要日本的银行体系,无论从其规范程度,还是从透明度上看,都是比较好的,常规的监控体系也能正常发挥作用。

但是,日本的教训表明,在泡沫经济时期,仍然需要大力监控银行体系的暗箱行为,其中最需要监控的就是“间接贷款”。

所谓“间接贷款”,是指企业以非房地产、证券项目名义贷出的款,转而投向房地产和证券市场。

对于这一类贷款,银行体系的风险保障措施往往与实际存在的风险相差甚远,也就是说,贷款实际上是用在了风险较高的房地产、证券项目上,而银行却把它作为常规项目来进行风险控制,难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