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90年代初期的经济泡沫破裂的情况 失去的十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严重萧条,日本舆论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剖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诸多因素,随后对日本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给予了分析及评价,并指出了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日本经济政策,探究其对我国经济腾飞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衰退因素启示引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探寻其长期低迷的原因。
1992至2001年的10年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6%左右。
2001年,日本经济再度出现0.6%的负增长。
做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方面足因为日本身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它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日本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经济问题。
随着日本经济的复兴与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地位的变化,造成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
日本与欧美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尖锐,日本的产品出口更加困难。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贸易的限制措施,要求日本“自主”限制出口,并采取反烦销、使日元升值等措施,以减少日本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
特别是在1985年9月22日,美、英、法、西德和日本5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达成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如脱经之马,一发而不可收。
1985年,原来1美元兑换263日元,当年即降到200日元以下,1986年又降到152日元,1987年更进一步降到121日元。
两年间日元升值1倍以上。
这一状况给日本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困难,有的不得不宣布破产,使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下降。
一、衰退因素探究像自然界一切事物一样,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企业生产能力过剩。
日本经济受挫的教训是什么?——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件的分析
日本经济受挫的教训是什么?——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件的分析Ⅰ. 问题状况的整理在日本,19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其语气好像中国人谈"文革十年",悔恨与无奈兼而有之。
由于泡沫现象从1991年起开始破灭,各大银行均陷入不良资产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国内实体经济也从此一蹶不振,至今日本似乎已经失去了称雄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梦想,也失去了"日本经营模式"优越性的神话,甚至还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恢复元气的自信。
尽管日本国民总生产(GNP)或国民总收入(GNI)在这段时期内仍然维持在大约3兆7000亿至5兆美圆的规模(比较:中国为1兆多美圆,XX为10兆美圆),占世界经济份额的13-18%(比较:中国占6%,XX占30%),并且每年产生600-1000亿美圆的贸易顺差,在2000年对外纯资产达到1兆美圆以上 1,但是,根据《读卖新闻》最近进行的舆论调查,62%的成年人和75%的青少年还是对日本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2。
泡沫的破灭导致了长期萧条。
但是,在此之前,日本的经济曾经出现过持续四十年高速成长的奇迹。
许多学者曾经认为,这样伟大的成就不能仅仅归功于技术水平、企业的效率以及国际经济的环境,与国家权力结构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傅高义和约翰逊都强调"准政治性制度"、"独特的组织力、政策以及计划"乃至社会制度对于日本辉煌时代的重要性 3。
青木昌彦更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日美制度模式的比较分析方面 4。
然而,如果说经济的成功与某种制度存在着因果关系,那么,在遭受惨败之后就很容易会出现对有关制度条件的重新认识、反思甚至否定。
实际上,把泡沫现象导致的经济失败理解为日本制度模式失败的大有人在,与此相应,彻底改造产业结构和国家权力结构也的确成为1993年以来日本社会的基调。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日本的制度模式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评价,这种矛盾甚至反映在同一研究者身上,表现为结论的前后不相吻合 5。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十年日本失去十年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
以下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程: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
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
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
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
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
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
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38915日元87钱,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
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日元,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万4000日元左右。
日本因地产泡沫失落十年的启示
其次,日本政府当时的工作重心是摆脱由于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衰退、促进内需、稳定物价以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认为中长期制约日本经济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不足、能源缺乏、储蓄率下降等问题,根本没有将房地产泡沫这一新生的关键因素考虑在内。因此当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时,政府只注重它与其它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完全忽视了房地产泡沫对整个经济、特别是金融体系的危害性。
第二,人们相信利率不变,企业从银行贷款非常容易。
借款方不考虑一旦利率提高了还不起利息该如何办,而贷款方也忘记了升息的风险,只是一味地贷款给房地产公司,并天真地认为如果这些企业暂时资金出现紧张时只需将手里的房地产项目卖掉就可以解决问题。
当时的日本,企业借银行的钱、或者银行贷款给企业是相当容易的事情。并且企业一般贷款购置房地产之后又将该资产向银行作抵押,从而又可以轻松的再次贷到款,整个银行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就这样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大。英国《金融时报》驻日本记者站泰特主任曾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如下的描述:“1980年代的泡沫期间,日本人的贷款数目已经翻倍,产生了额外的260万亿日元的信用。这些新贷款中,绝大多数发给了不动产公司,或者给了准备从事不动产投资的个人和非制造企业。事实上,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有银行贷款中的25%直接地流向了不动产和建筑部门,同时,人们相信另外的55%也间接地与土地有关。”
当时整个日本房地产业需求旺盛,投机盛行,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然而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从1990年开始至今,日本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造成银行大量不良资产。2003年3月,日本七家大型银行共核销了大约5.6万亿坏账,日经指数也跌入历史最低位的8000点内。
浅析日本泡沫经济
浅析日本泡沫经济摘要:二战后开始发展的日本经济实际上存在重重隐患。
1985年的“广场协议”促使日元升值,随后日本政府错误的使用过度扩张的经济政策,由于缺乏有效投资机会,过剩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直至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持。
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对日本经济与金融市场造成极大损害,其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政府对凯恩斯主义的不当使用。
因此,我们应以史为鉴,在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来指导经济发展时,要结合具体问题制定政策。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凯恩斯主义一,前期发展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系收到了严重冲击,而此时,凯恩斯主义问世,并被逐渐引入日本,并在日本陷入“昭和四十年萧条”后,得到了真正的实施,政府开始实施稳定化政策。
根据消费公式C=C+mpc(Y-T),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和自主消费相关,因此,政府通过减税和降息促进公共投资,有效地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增强了居民的消费意识。
此外,日本还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
首先,银行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这一政策虽有弊端,但由于人为控制利率,逐渐导致利率体系失去弹性,加之企业长期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经济发展缓慢选择倾向于变得僵化。
然而,它仍然给日本带来了更大的好处,因为高储蓄率降低了政府的负担,低实际利率降低了企业的机会成本,从而鼓励了企业投资。
第二,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将其保持在一定水平可以保证CPI的稳定并有效防止通货膨胀。
在这些稳定政策的帮助下,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并发展。
二,泡沫形成1987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33万亿,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日本的经济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1,1940年发展起来的以国家管控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符合美国的凯恩斯主义)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80年代之后,以IT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需要市场化,为了适应这种趋势,美国经济政策从凯恩斯主义转变为以市场为主的哈耶克自由主义,然而日本却并未做出改变。
解读日本“失去的十年”:日本 20 世纪 90 年代危机对本轮经济复苏的启示
解读日本“失去的十年”:日本20世纪90年代危机对本轮经济复苏的启示2010-10-25摘要:现在是否能确保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二十年前一场与本次危机极其相似的终结了日本经济增长奇迹的危机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本文探讨了两次危机的相似点并归纳了其对当前全球经济前景及经济政策的潜在影响。
日本的经历给人们四大经验教训。
第一,“绿芽”(green shoots)不能确保经济复苏,这意味着需要对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
第二,金融脆弱性会使经济容易受到不利冲击的影响,为了经济持久复苏这一问题应该得以解决。
第三,精准对位的宏观经济刺激计划能促进本次调整,但附带的成本将越来越高。
最后,尽管难以判断政策支持措施退出的最佳时机,但是目前明确的中期规划可能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本,失去的十年,金融危机,大萧条,绿芽,退出一、引言1.在经济连续两季度呈自由落体下滑态势之后,最近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为我们提供了对经济前景持审慎乐观的理由。
随着亚洲经济的大幅反弹以及其他地区经济保持稳定或出现温和复苏,世界经济似乎正在缓慢地恢复活力。
尽管压力仍然存在,但2008年秋天全球金融市场迷漫的恐慌情绪也已显著减退。
经济复苏“绿芽”正以不同的形式和强度在世界各地涌现,从而点燃了“大萧条”结束在即的希望。
2. 但世界经济是否已到了真正的拐点,支持性政策是否应该在不久的将来被逆转?积极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对金融业史无前例的干预以及与全球库存周期相联的再库存(restocking)都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除了以上暂时性的推动力之外,基于各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健康程度、私营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以及各国对外部需求与融资的相对依赖,各经济体复苏的持久性与形态很可能各不相同。
展望未来,每个国家的决策者将需要判断复苏步伐的稳固程度,该判断主要基于私人需求是否足以充分取代慷慨的政府支持。
3.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什么?为了有助于评估当前的经济前景,本文回顾了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业危机(有时将其称为“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出口大幅提升,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其中主要是对美国的顺差。
80年代之后,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美国认为是日元低估造成日本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
在美国的压力下,1985年,五国集团(G5)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
其后,由于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日本遭遇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并于90年代初破灭,此后日本进入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
图一:日本经济增速的超级L型一、80年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格局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日本经济的封闭性、管制性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极大批判。
日本在70年代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改革,但是进程缓慢。
80年代之后,日本出于自身需要和国际压力的考虑,经济改革、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日本政治经济面临三个重大的战略调整。
一是政治国际化。
日本政府一直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行动,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其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理想。
1983年,曾根康弘提出了日本的“大国思维战”战略,并把对美关系作为这一战略的基石。
二是金融、经济自由化、国际化。
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放弃了战后一直延续的封闭和管制,逐步放宽了利率限制,修订了外汇与外贸管理法,开放了日本金融市场,并积极拓展日本银行海外业务。
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推进了日本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务开放、资本流动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等进程。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日高,日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压力渐升。
日本政府也认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简言之,80年代中期,日本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一是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二是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三是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变。
日本失落的十年
• 对经济中的“泡沫”问题估计不足,给经济 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 零利率政策作为应急性措施,对付经济危 机或通货紧缩,短期内零利率政策还是有 效的。长期来看,会产生负面作用。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摇摆不定,导致其频频 失误。
日 本 失 落 的 十 年
日本“失落的十年”
• • • • • 时代背景 泡沫的产生 泡沫的破灭 货币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到90 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根据不同的 经济目标,这段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 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 时期。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 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这次经济浪潮 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 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长 达十年之久的大萧条时期。
• 1997金融危机,日本经济严重萧条。 • 1997年下半年以来,日本银行通过对政府债 券和三月期票据的回购活动急剧增加了对 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增长率由原来的负值上 升到1998年第一季度的400%左右。
挤出效应 1999年2月,将银行同业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 率诱导目标值设定为0.15%,同年3月,继续下 调至0.04%(零利率)。
90年代的货币政策:91-93
• 1991年7月1日, 公定贴现率6%下调到5.5%。 不久之后,日本银行又把公定贴现率进一步 下调到5%和4.5%。 • 1992年底,3.25%。 • 1993年2月,2.5%。
• 1993年,经济有复苏的迹象,但是势头疲 软。 • 主要表现:厂房和设备投资出现正增长。 • 从1993年7月到1995年4月这一段时间内,日 本银行维持了1.75%的公定贴现率。
•股市 •房地产
美日对比
失去的十年含政治
“失去的十年”——详解日本90年代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导语:经历了二战的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陷入崩溃状态,国名经济出现了2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但是,战后由于冷战、美苏争霸的原因,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经济不但摆脱困境,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增长。
到1968,年,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战后日本的经济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1.1946—1955 经济恢复阶段2.1956—1973 告诉发展阶段3.1973—1985 低速增长阶段ppt现实具体实例4.1986—1990 泡沫经济时代5.1990—2000 停滞和缓慢恢复阶段今天,我们法语系10级3班全体同学将为大家仔细分析一下造成这“失去的十年”的根本原因。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原因,这三个方面分别是经济、政治和文化。
首先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探索一下日本90年代危机的原因。
经济政策:一.日本长期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外扩张,对内保护,以“贸易王国”为核心的新重商主义。
政府主导型经济特征:政府与企业联系密切。
企业对于政府的依赖性较大,过多依赖政府财政补贴,竞争力下降;政府干预经济的特征比较明显。
政府侧重企业的利益,最大限度占有市场份额和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强调集体成功和长期利益。
政府对企业决策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诱导,依靠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客观间接有效的调控,过于干预资源配置,抑制了企业的自主性发挥,形成官营事业庞大而民间企业力量薄弱的格局,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政府长时期的“过度”管理使问题被掩盖,危机在积聚,终于引发长时间的经济低迷。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日本的经济长期倚靠“出口导向”,这种模式是典型的投入驱动增长型模式,短期内虽可以实现“赶超战略”,但却难掩其致命缺点——生产率低下。
吸引外资较弱也导致产业空洞化,又由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紧缩和需求不足也对日本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日本失去的十年简述
对日本“失去的十年”进行简介,并评述日本央行当时的货币政策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英文:The lost decade)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
一般多指此时期。
以下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程: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
(投机与保值恰好相反,投机不是避免外汇风险,而是接受或利用外汇风险。
投机不是要尽量减少损失,而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
汇率不断变动恰好为投机者追求利润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
投机者既可以利用软货币投机,也可以利用硬货币投机。
)日本经济摆脱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后,开始快速回升,生产和需求十分旺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
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
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当初,日本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地对房地产市场现状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估,纷纷给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
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
日本经济从此埋下了十多年还未能了结的祸根。
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
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
文学角度对日本泡沫经济下人性的扭曲反思及启示
文学角度对日本泡沫经济下人性的扭曲反思及启示摘要:20世纪80年代对于日本经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猛,不仅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同时在198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80年代后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高涨,经济泡沫涌现并急剧膨胀,并在90年代初期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整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丧失了十年的发展。
而时至今日,日本经济都未能完全从当年泡沫经济的阴影中走出来。
如今中国经济持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股价、房价的飞涨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发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日本的泡沫经济。
诸多相似之处,使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担忧。
分析泡沫经济,特别是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形成的原因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对于防范、抑制、消除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增长;中国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一、泡沫经济的概念所谓泡沫经济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涨落,而是由过度投机而导致的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先暴涨后骤跌的现象。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
最后的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纵观历史上几次著名的泡沫经济事件,发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日本泡沫经济最具代表性,给日本社会经济造成的后果也最为惨重。
经过战后短短二十几年的飞速发展,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但破灭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泡沫经济,使日本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劳动力过剩、设备过剩、不良债权的困扰、个人消费的停滞、金融危机和银行破产、政府公共事业的投资减少以及巨额的财政赤字,在战后的日本经济史上都是空前的,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关于日本“泡沫”破灭的若干反思
关于日本“泡沫”破灭的若干反思摘要: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严重的泡沫。
9O 年代初,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 经济增长停滞, 并出现长达10 年左右的停滞, 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研究日本泡沫经济产生背景, 对我国保护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经济泡沫经济改革中国经济目录1.引言 (1)2.日本泡沫的形成及破灭 (2)3.日本泡沫的反思 (3)4.日本泡沫破灭关于我国的思考 (3)5.结论 (4)6.参考文献 (4)引言:20 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 年代初,一场酝酿已久的经济泡沫袭击了当时世界第二位经济大国的日本。
随着泡沫的破裂,日本陷入了“失去的十年”(The Lost Decade)。
在这十年中,日本总共损失了1500兆日元的资产(相当于日本整整3年的GDP总额)。
“1993 年,日本人用了22年的时间,终于使人均GDP 从世界第18位,达到了世界第一;但到现在,又经过了14年时间,日本的人均GDP 从第一回到了第18。
”2007年,东京电视台著名的经济评论家莫邦富充满无奈地说。
2、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及破裂二战后,日本在“贸易立国”的口号下实施“外需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战略获得巨大的成功,国力大增。
1985年,日本的名义GDP为321兆日元,对外纯资产总额达到1298亿元,超过英国居世界首位。
美国评论家比尔艾莫特指出,日本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巨人。
随着日本的贸易顺差的迅速增大,日本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频频遭受来自欧美各国的反倾销。
在此同时,日元的升值压力逐步增大,又进而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
1985年9月,西方五国财政长官达成“广场协议”,日元开始升值。
日元的升值并没有减缓贸易顺差的增加,美国意识到逼迫日元升值并不能改变贸易失衡的局面,于是强烈要求日本降低利率,扩大内需。
迫于压力,日本政府开始推行扩张性的财政与金融政策。
财政方面,不断增发国债及增加预算,以加大对公共设施、房地产的投资力度:金融方面,利率自由化与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并进,加速金融自由化的步伐。
日本失去的十年--从汇率角度的简单介绍
日本失去的十年——从汇率角度的简单介绍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英文:The lost decade)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
当然,现在也有人说日本失去的不是十年,而是二十年。
关于日本失去的十年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和日元的升值。
关于日本的泡沫经济,就简单说一点,本文重要的是探讨日元升值的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一落千丈,而当时为了发展经济,日本国内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扩大出口,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
而扩大出口的当务之急就是稳定汇率。
经过美国占领当局和日本方面的反复研究,终于决定自1949年4月25日开始,实行1美元等于360日元的固定汇率政策,这个固定汇率一直保持了22年,一直到1971年12月才正式改变。
连续保持22年之久的360日元=1美元的固定汇率,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在20多年的时期内,不必理会汇率的变化,而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为日本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可否认,持续、稳定的汇率水平,对保证日本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扩大日本产品的出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对美出口的增加,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使得长期以来一直扶植日本发展的美国,开始对咄咄逼人的日本产品出口产生越来越大的不满。
日美经济摩擦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大。
从纺织品开始波及到钢铁、家用电器、电信产品、汽车及其零部件、半导体、农产品等几乎所有重化工业品。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要求日本在多个领域自动限制出口。
然而,自动出口限制并没有明显改善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
日本经济十年沉沦的反思
日本经济十年沉沦的反思简介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和停滞阶段。
这十年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失业率飙升,通缩风险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本文将对日本经济十年沉沦的原因进行反思,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原因分析金融泡沫破裂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和股市价格经历了一波高速上涨,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泡沫。
然而,泡沫破裂后,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陷入了巨大的债务危机,导致了银行系统的崩溃。
日本政府为了防止金融系统的崩溃,采取了各种措施,如低利率政策和财政刺激计划。
然而,这些政策未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加剧了日本经济的深度问题。
结构性问题日本经济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也是经济沉滞的重要原因。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老龄化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导致劳动力市场供应短缺。
老年人口增加,劳动力减少,使得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低下。
此外,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也给日本的财政状况带来了压力。
2. 缺乏创新日本曾经是全球科技和创新的领先者之一,但是近年来,日本的创新能力明显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的大企业文化以及保守的商业环境。
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使得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3. 严格的劳动市场法规日本的劳动市场法规相对严格,使得企业在雇佣和解雇员工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
这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也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金融政策的问题日本政府在应对经济低迷时的金融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低利率政策虽然有助于刺激经济活动,但过度依赖低利率也会导致资金过度流入资产市场,进一步加剧资产价格泡沫。
此外,政府长期实行的财政刺激计划虽然能够提高短期消费和投资需求,但也导致了巨额债务累积,加剧了财政状况的不稳定性。
解决方案结构性改革针对日本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措施。
首先,应该推动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劳动力市场。
日本“失去的十年”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作者: 王焱侠[1]
作者机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
出版物刊名: 日本研究
页码: 96-9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金融危机;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
摘要: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及其后危机处理的经历再次引人注目。
1990年日本的资产泡沫崩溃后,股市和经济陷入长期低迷,90年代因此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基于这一历史,一些人认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可能会持续10年或更长时间。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由于此次各国政府出手快、国际协调有力,当前的金融危机肯定会比90年代日本的危机更快得到解决。
上述观点孰是孰非?本文就日本90年代的经验教训,做一浅析。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1990年1月,日本股市结束了长达5年的牛市,开始了崩盘,这次股市崩盘成为日本经济多米诺骨牌倒塌的开始,接踵而至的是房地产的崩盘和长达二十年的经济衰退,直到现在,日本仍然未能完全从这次崩盘中恢复过来。
无数的人流离失所,生育率严重下降,直到现在很多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仍然不得不在外打工补贴家用。
那么日本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和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日本二战战败之后,接受了美国的单独占有,美国一开始还将日本作为自己的敌对国,但紧接着的美苏冷战的开始让美国重新布局国际战略。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在亚洲的势力,将日本作为自己在亚洲的桥头堡和代理人,对日本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援助。
美国不仅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款,更在60年代的朝鲜战争时期,从日本订购了大量的军事订单,帮助日本利用军工迅速完成工业化升级。
现在的三菱、丰田等企业公司,都是在朝鲜战争时期通过生产武器完成的崛起,后来才在此基础上向汽车领域进行了转变。
也许是二战时期,核武器给日本留下的心理阴影太大,日本政府对科技发展十分重视。
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60年代初开始,到7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从美国大量购买新兴技术专利,花重金挖科技人才。
由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态度,大量人员、技术、资本都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促成了日本60-80年代的工业化大发展。
日本由于二战损失了大量人口,为了鼓励生育,将女性结婚年龄降至13岁,并在一段时间内规定一家要生育五个孩子。
而且日本在7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
为经济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日本在1968年,二战之后仅仅用了23年,就成为了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在日本经济腾飞的过程中,银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资源调配作用。
日本政府先是规定了固定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同时不允许银行之间相互竞争,确保了银行的利润和居民对银行的信心,继而提高了居民储蓄率,为工业发展做好了资金来源的储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工业生产十年来总体呈下滑趋势。作为制造业大国,日本制造业生产不及十年前的水平,2000年比1990年下降了4.5%,矿业下降了4.8%;企业效益也不理想,2001年第二季度制造业销售下降1.6%,盈利下降了21.2%;利润形势恶化也波及到了大型企业。在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强企业中,日本企业不但数目在减少,利润也很低,营业收益率仅1%左右,其中1998年还为净亏损,不仅低于亚洲2%左右的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美国185家企业6%的水平。
2001年顺差进一步减少,今年上半年顺差总额不足去年的30%。据财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到今年8月,日本贸易顺差连续14个月减少,当月贸易顺差减少了47.2%。
6、失业率逐年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气和雇佣制度的改变,日本私营部门就业人数不断减少,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人数由1997年的6557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6455万人,净减少102万人。去年就业人数进一步减少。失业率则从90年代初的2.2%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4.9%和2001年8月份的5%。目前,失业人数已达338万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204万人,增长了1.5倍。据估计,政府减少不良债权可能还将增加100万失业人口。这样,两年后失业率估计将达6.5%以上。
5、出口形势严峻
日本出口形势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1992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仅2.3%。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1998、1999年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3%和6.1%,虽然受东亚经济形势好转的影响,2000年出口比上年有所增长,但受世界经济再次减速的影响,日本今年出口形势急剧恶化,1�8月出口下降20%以上,成为日本经济再次步入萧条的重要原因。贸易顺差自1999年以来连续下滑,1999和2000年分别减少了1.7兆日元和1.6兆日元。
由于经济不景气,日本物价九十年代一直平稳,1992--2001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仅上涨了2.9%,年均上涨率只有0.3%。1999年后,日本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1999、2000年消费物价均下降了0.5%,2001年上半年又下降了0.5%。GDP平减指数(汇总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综合物价指数)下降更多,2000年与1992年相比下降了3.7个百分点,1998-2000年连续3年都在下降。
4、内需萎缩不振
日本内需对GDP的贡献率,1997以来的4年里都是负数。设备投资曾经是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90年代以来企业设备投资持续不振,1992-1995年连续三年下降,1996、1997年有所增长,但1998、1999年又分别下降了5.2%和1%,2000年略有反弹,2001年一、二季度又分别下降了0.9%和2.8%;政府公共投资也在缩减,1994年以来有5年下降,其中1999和2000年分别下降了0.7%和6.1%,2001年第二季度下降了4.1%。民间消费增长迟缓,1997年以来分别增长-1.2%、1.3%、1.5%和0%,2001年上半年也只增长了0.5%。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当前日本困难重重,陷入严重的衰退和通货紧缩。这次经济衰退与第一、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相比,明显深重得多。一是从经济速度看,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经济只是在1974年下滑了0.5%,1975-1977年间保持了4%左右的速度;第二次石油危机时经济每年都保持了正增长,增速最低的1983年也有2.5%。而这次衰退伴随着多年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二是从物价看,第一次石油危机时伴随着3年左右的通货膨胀,随即形势好转,第二次石油危机时物价指标基本正常,而这次经济不景气伴随着十年的物价低迷,近两年又发生了较重的通货紧缩。三是前两次经济不景气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而这次经济衰退主要是内部原因造成的,甚至涉及到整个经济模式的变革。四是这次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两次石油危机。因此可以说,目前日本经济陷入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面经济衰退。
日本的九十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进入新世纪后,日本经济不仅不见起色,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
1、经济增长持续低迷
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经济进入持续衰退期。1992年度日本经济增长0.4%,1993年度增长0.5%,1994年度增长0.6%;1995年度和1996年度分别增长3%和3.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出现短暂恢复;1997年度负增长0.1%;1998年度日本经济负增长1.9%。
1999年度,日本GDP比上年增长0.5%,基本实现政府预测的0.6%的增长目标,经济出现大幅改善迹象。从季度统计来看,99年4-6月日本GDP比上季度增长1.0%;7-9月下降1.0%;10-12月下降1.6%,2000年1-3月增长2.4%,4-6月增长1.0%。
2、通货紧缩逐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