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名丑刘斌昆

合集下载

250的来历

250的来历
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据考证,大致有以下几个可能的来源,,.....
一、源于战国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金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
其他说法:
“二百五”到底是什么含义?
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计量单位除了“两”以外,还有“封”,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一封银子等于五百两 ,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如同“马大哈”源于马三立的相声《买猴》,俗语“二百五”的“根儿”恐怕也要从文艺作品中去寻。在稍早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发表于1903年-1905年)第八十三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制作了由张石川执导的电影短片《二百五白相城隍庙》。丁楚鹤出演主角“二百五”,这个第一次走进上海的农民,由于不懂规矩,傻气四溢,闹剧不断,被演得惟妙惟肖,给人印象极深,此后“二百五”不胫而走,流行各地。1924年,陈独秀在《收回教育权》一文中言及“二百五”。1949年,上海大同电影公司又摄制了电影《二百五小传》,描写一位正直憨厚、爱打抱不平的评戏艺人,其绰号“二百五”。此后,“二百五”的“名气”更大,几乎传遍全国。

二人转唱词

二人转唱词

二人转唱词《浔阳楼》(1)转载于徐云鹏上传[胡胡腔]旦宝雕弯弓上满弦,丑英雄豪杰有家园。

旦家住水泊郓城县,丑离城十里宋家湾。

[二板胡胡腔]旦姓宋名江外号及时雨,丑兄弟排行是老三。

旦庄稼买卖他不做,丑衙门口里当房先。

旦因舍棺收下阎婆惜,丑这女人水性杨花行不端,旦花重金为她置下乌龙院,丑绫罗绸缎任她穿。

旦这妓女暗中私交张文远,丑天长日久把宋江嫌。

[压巴生]旦这一日宋江无事在大街走,丑遇见刘唐下梁山。

旦交给他百两纹银一封信,丑宋三爷装在招文袋里边。

[河南坠子]打发刘唐回山去,夜晚和婆惜一处眠。

早起拉下招文袋,阎妓女借此要挟要告官。

宋三爷一怒杀死阎婆惜,旦老鸨儿怀抱人头去喊冤。

将宋江抓到衙门去,先打板子后押监。

单等八月中秋后,菜市口上被刀餐。

正赶上正宫国母生太子,免死罪将他发配江州关。

委派差官人两个,丑朱仝雷横二解官。

朱仝公文背背后,雷横行李扛在肩。

[锯大缸]三人走出衙门口,来了六房和三班。

抬来酒肉和饭菜,给三爷饯行到这边。

[武嗨嗨]旦宋江向大家道过谢,兄弟们后会有期等来年。

五月十三起得解,赶上六月三伏好热天。

宋三爷出了满身汗,丑朱全雷横便开言。

给三哥卸去刑具开了锁,咱们行走多方便。

旦宋江摆手说不妥,别忘我官司重大人命牵连。

要是三哥我跑掉,人命官司你们怎担?丑二人连说不要紧,跑了三哥我二人担。

旦宋江一听哈哈笑,还是我老宋交人宽。

丑给三哥卸去刑具开了锁,三人顺路奔阳关。

走上一二两两二三,三三见九十多天。

晓行夜宿来得快,这一日来到江州关。

旦宋江刚要把城进,丑朱全雷横开了言。

三哥呀上了刑具锁上锁,进城去好见江州父母官。

旦果真是人犯王法身无主,违犯刑法谁敢担。

宋江戴上三大件,稀哩哗啦进了关。

三人进城抬头看,江州城里热闹真非凡。

只见那五六岁儿童骑烈马,七八岁花姐抱婴孩。

五六岁儿童怎能骑烈马?两腿夹着一根青秫秸。

高声叫众人闪闪闪,别碰着少爷马脑袋。

丑七八岁花姐怎能把婴孩抱?从屋中抱出一个枕头来,走一步,拍一拍,娘的肉来娘的乖。

江南名丑刘斌昆

江南名丑刘斌昆

江南名丑刘斌昆文/鲍世远记得解放前,上海戏曲舞台又出轰动一时的戏叫《大劈棺》,取材明清传奇《蝴蝶梦》,说的是庄周诈死,试探其妻是否贞节的故事。

先是筱翠花(于连泉),后由童芷苓主演。

可是戏里的配角,是由刘斌昆饰演的纸扎人“二百五”,这是他创造的一个特异舞台形象,深受观众喜爱,甚至出现“二百五”上场,全场笑声四起、争看纸扎人而喧宾夺主的现象。

从此这出戏常演常受欢迎,“二百五”成了上海滩上的一句方言。

从那时起,我记住了刘斌昆这位演员的名字。

上海解放后,《大劈棺》不演了。

1950年陈毅同志说起:“刘斌昆的‘二百五’,我在解放区就听说了。

”他很想看看这出戏。

后来,在文艺会堂内部由刘斌昆当场演了这场戏和《活捉三郎》给陈毅同志看。

从此以后,我因工作关系,同刘斌昆有了接触,了解增多。

他不是只能演“二百五”,而是好学不倦,博采众长,熔徽、汉、昆、梆于一炉,功底深厚,能戏甚多。

《九锡宫》中的程咬金、《活捉三郎》中的张文远、《双下山》中的小和尚、《疯僧扫秦》中的疯僧、《金玉奴》中的金松、《群英会》中的蒋干、《审头刺汤》中的汤勤、《打渔杀家》中的教师爷、《四进士》中的刘二混等都有特色。

刘斌昆,从他7岁登上舞台,漫长的七十多年艺术人生,从一个娃娃生到成为南派丑角代表人物,我觉得有几件事是值得一提的。

刘斌昆的丑角表演艺术,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灵活化用基本功,主张用“俊”的手段现“丑”,并从生活中和各种艺术形式中吸收借鉴,富于创造性,自成风格。

这与他一生中共拜师学艺的老师有十位之多分不开的。

他9岁从童紫红学京剧丑角,这是他的启蒙老师。

14岁拜徽班名丑赵桐顺学艺,并随师演出。

苦熬了三四年,赵桐顺发现刘斌昆学艺志诚,这才尽心传授。

赵桐顺教戏先教人,说:“会做人才会唱戏。

”赵老师又说:“做人要谦虚,要诚意待人。

你学了玩艺要用心想,刻苦练。

台下要恭敬,即使成了角儿,也要对别人谦虚,要知恩报德。

”赵老师还传授给刘斌昆许多四功五法口诀,丑行二十四手基本功等绝活儿。

二百五的来历

二百五的来历

二百五的来历二百五的来历(一):原先,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齐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

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二百五的来历(二):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但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

到了晚年,老秀才最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于是喜得贵子,晚年膝下添得双丁。

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

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和乐融融。

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回答道:“写是写了,但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二百五的来历(三):来源于战国故事。

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

之后,他最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

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

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

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

”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百五的来历(四):智商IQIQ的意思其实就是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其最高指数为250。

在140以上者接近极高才能(国外常把这种人称为“天才”),120~140者为很高才能,110~120为高才能,90~110为正常才能,80~90为次正常才能,70~80为临界正常才能,60~70为轻度智力孱弱,50~60为深度智力孱弱,25~60为亚白痴,25以下者为白痴。

“北有哈宝山,南有王宝山”——回忆父亲王宝山

“北有哈宝山,南有王宝山”——回忆父亲王宝山
儿 》。
世 纪的 上海 京 剧院 ,但退 休后 也 并 未离 开京 剧艺 术 舞台 ,18 年 99 l月2 日至l9 年 1 日,又应邀 2 9 9 0 月3 参加 “ 海人 民大 舞 台 ”建 立8 上 0 周 年纪 念京 剧 专场 演 出。作为 一
5 5 月1 H,现代 京剧 《 色风暴 》 红
婚后 父 亲不 仅将 自 己的演 艺生 涯
推 向了 高潮 ,而且 把 自 己的 爱 , 倾注 到了 家庭 和他 的儿 孙们 的身
时 隔一 年 ,父 亲 又在 上 海 元 旦 京 剧 晚 会 上 与 李 炳 淑 、夏 慧
华、 张达发 、许锦根 , 演出了折 子
断地揣 摩 和分 析 ,以及通 过 深 在舞 台上 成 功塑 造 了
“ 七 大罢 工 ”运动 的主 要领 导 二 者林 祥谦这一 角色 。 l6 年 2 9 1 月2 日 ,由 上 海 京 4 剧 院一 团童芷 苓 、王宝 山 、张南
台”。 作为 京 剧舞 台 上 的硬 里 子二 路老 生演 员 ,父 亲 先后 曾与 许多 著名 京剧 艺 术表演 家 合作 过 , 如 周信 芳 、俞 振 飞 、童 芝 苓 、李玉
不 衰 ,成 为在 当 时 中国文 艺舞 台 剧 目。这 是 他们 在 文革 之 后 ,首
上的一件盛世 。
众多珍贵的戏曲影像资料。 17 年 1 1 9 9 月2 日,5 岁 的父亲 4
与上 海京 剧~ 团在 上 海 “ 人民剧
云 、童 祥苓 主演 、根 据郭 沫 若 同 名话剧 改编 的 大型 历史 剧 《 则 武 年 代初 上 演之 后大 获成 功 , 演 连
场”演出了著名京剧 《 金玉奴 》。
戏《 望江 亭 》 选场 、 《 铡美案 》和

[京剧]公历1931年12月5日金素琴全本《铡判官》

[京剧]公历1931年12月5日金素琴全本《铡判官》

[京剧]公历1931年12月5日金素琴全本《铡判官》公历1921年(民国20年)12月6日星期六农历辛未年十月廿六金素琴于上海三星舞台日戏参演全本《铡判官》1931年12月5日《申报》广告,三星舞台日戏大轴《全本铡判官》,其中有有一位金素琴,她便是抗战期间首先在上海演出“ 改良平剧” 的爱国艺人,也是一位长期演出于上海,闻名南北的京剧坤伶。

金素琴(1913~2003),女,原姓郎, 杭州旗人。

由于父亲是八旗弟子,又当过清朝驻防杭州的武官。

辛亥鼎革后,金父成了革命的对象,而举家从杭州逃亡至嘉兴。

1913年金素琴便出生在嘉兴。

民国成立后,优待清室,父亲带着出生不久的金素琴及全家又回到了杭州。

不久后,金素琴的妹妹静宜(即原上海京剧院名演员金素雯)出生。

此时,金氏夫妇携一子二女,一家五口住在杭州一间小屋内。

由于父亲不事生产,全家依靠典卖借贷,过着捉襟见肘,贫困饥寒的日子。

金素琴六岁时就徜徉街头。

她每天都要从一家演京剧的,名叫风舞台的剧场经过,时常被那里传出来的锣鼓管弦之声所吸引。

天长日久,她终于混进戏园去偷着看蹭戏了。

风舞台是髦儿戏班,清一色女演员,主角是李秀英和张文艳。

她们都是当时挣大包银的红角儿。

尤其是张文艳,当时被称为“ 文艳亲王”,红遍江南。

于是在金素琴幼小心灵中,就滋长了去当一个红角儿的向往之心。

有一天,她鼓足勇气向母亲倾吐了自己的心愿。

母亲也认为这是一条出路。

但封建顽固的父亲却说:“ 咱们人穷志不穷!八旗子弟的姑娘,怎能去当戏子!”反而把她痛骂了一顿。

正所谓人各有志,父亲的打骂丝毫没有动摇金素琴唱戏的决心,她依然照常出入戏园,终于被李秀英发现。

李看她聪明伶俐又长得秀丽,就收留了她。

谁知好事多磨, 在一个中秋节日之际,母亲给金素琴送来了两个鲜肉月饼。

正在她高兴地在吃月饼时,被身为回教徒的李秀英发现,大为震怒,把金素琴扫地出门。

她只好哭哭啼啼又回到家中。

这件事被一位艺名万盏灯的老艺人李俊卿知道后,便向金素琴父母表示,愿意收她为徒。

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4月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宇宙何处觅知音①1977年,“旅行者”探测器的升空,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探索太阳系外的字宙文明的开始。

在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主持下,“旅行者”搭载了两张镀金唱片,里头储存了地球想传递给宇宙的星际信息:118张描绘地球文明的照片、近90分钟世界各地的音乐、一部关于进化历史的音频。

这两张特殊的“星际唱片”承载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②对有过“郑和下西洋”历史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走出闭关锁国、探索世界的想法,也许并不陌生。

但令国人更好奇的,或许是这张“星际唱片”里头的“中国元素”。

在照片部分,两种“中国形象”受到关注,一是“中国人的晚宴”,一是“中国的长城”,凸显了中国的“日常”和“奇迹”。

最后,是重中之重的音乐部分。

“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中国古琴曲《流水》,是唱片中单曲片段时长最长的音乐。

它与唱片中最后一首音乐——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的第五乐章“短歌”,代表了地球想让宇宙聆听的人类音乐。

古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暗合了人类摆脱孤独、追求知己的期望。

更重要的是,一曲《流水》,如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面对奔流的江河或者任何自然界的奇观,人们会由衷地敬畏许许多多人类无法了解的奥秘”。

③面对浩瀚无垠的未知宇宙,人类自然会心生“敬畏”,有时难免会萌生对星际探索的犹疑和抗拒。

实际上,正如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所传达出的悲伤与希望共存的复杂感受一样,人类对星际探索尤其是主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莫衷一是。

南戏五大传奇

南戏五大传奇

南戏五大传奇维普资讯 ////0>.一 ? ? 至 ?? 聂前丽一屙凰值寄●豢一树供镐夫妻重团。

南戏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荆钗记》、《白兔记》、《拜《荆钗记》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月亭记》、《杀狗记》和《琵琶记》等被称它通过王十朋和钱玉莲的爱情故事.为南戏五大传奇这些戏大多根据民抨击了为富不仁.为官不正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对封建间传说改编成舞台戏.它们的内容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不满与控诉它歌颂了钱玉莲家庭、婚姻伦理观。

现简单介绍于下: 和王十朋坚贞不渝的爱情:对封建买卖婚姻作了有力的讽刺.谴责了嫌贫《荆钗记》爱富的势利思想但作品中又宣扬了《荆钗记》是南戏四大剧本之一。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的封建相传为元代人柯丹邱所作到明代初伦理道德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年又有朱权的昆山腔传奇改本剧情命论思想这表明了封建社会作者思大意为:在宋朝熙宁年间,温州才子王想的局限性十朋和钱玉莲订婚约.以荆钗为聘礼. 剧本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形象取得结婚以后,两人感情很好。

为了求取功了一定成就王十朋是一个出身贫寒名,婚后半年,王十朋进京赶考,得中的知识分子。

但他做了官以后,仍然坚状元.简放饶州佥判.因为拒绝做万俟守“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丞相的女婿,被改调潮阳。

王十朋到任忘”的信念.他不受权豪势要的逼迫和饶州时,即托“承局”送信回家.接取家利诱.是一个具有正义感与反抗精神眷,一同赴任。

再说温州五马坊大门楼的人物.是一个有骨气的知识分子然阔少孙汝权,因爱慕钱玉莲的美貌.企而,在他身上有着浓厚的封建意识.有图占为己有.就设计请“承局”到酒店不少地方变成了封建道德的传声筒吃酒,并自己偷改了王十朋的家信.说钱玉莲不为富贵钱财所引诱.她反对王十朋已经入赘相府,叫玉莲改嫁同买卖婚姻,反对豪强的凌辱.不听信谣时又勾通玉莲的姑母张氏.强迫玉莲言,忠于爱情,最后被逼投江她这种嫁给孙汝权.玉莲被迫无奈.投江自追求真正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愿望.是尽,却被钱安抚救起,并收为义女,带可贵的。

《聊斋志异》中的江南书生群像

《聊斋志异》中的江南书生群像

《聊斋志异》中的江南书生群像《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以民间传说、奇闻异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作品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江南书生群像更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江南书生在《聊斋志异》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有的是正直豪杰,有的是痴迷爱情,有的是沉迷功名,而他们的故事也为整个作品增添了各种色彩和情感。

本文将通过对《聊斋志异》中江南书生群像的分析,探讨他们的形象特点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

《聊斋志异》中的江南书生形象多种多样,有的是真性情、仗义疏财,有的秉持着浪漫的爱情观念,还有的沉迷功名利禄。

其中最鲜明的代表人物当属《聊斋志异》中的男主人公柳生、顾武。

柳生,原是柳岩庐好友,却因为一桩曲意的恩怨,竟然万箭穿心,送了小命。

因为他心怀正义,义气满怀。

而顾武是一个有情之人,为爱情付出了一切,最终为情所困,被千年狐狸玩弄于股掌之间。

在这些形象中,江南书生群像普遍具有细腻情感,追求爱情和正义,也可能因此而陷入困境。

在《聊斋志异》中,江南书生群像的形象既有正直豪杰,又有深情款款的浪漫情怀。

这样的书生形象,既凸显了传统文人的风骨与文化品质,又表现出了他们对情感的纯真与执着。

柳生身为江南书生,虽然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依然保持积极正直的性格和行为。

他的形象在作品中起到了延展性格的作用,也为其他人物的塑造提供了有力的对比。

对爱情的执着更是江南书生形象的一大特点,例如《聊斋志异》中有不少情节是书生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的事情。

这些形象的设置为作品增添了不少动人之处,同时也让读者对这些书生人物产生了更深刻的关注和共鸣。

江南书生形象也常常被塑造得执迷不悟、沉溺于功名利禄。

在《聊斋志异》中不乏这样的形象,他们为了功名利禄,舍弃了情感和道德,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聊斋志异》中有一位名叫李生的书生,他为了博得功名,不惜拜师求法,终于学得了一手另类的技能。

他沉溺于这一技能,最终酿成了悲剧。

这样的书生形象提醒了读者名利之间的博弈,道德与现实之间的选择,让人深思。

谈海派京剧的几个问题

谈海派京剧的几个问题

谈海派京剧的几个问题作者:沈鸿鑫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20年第04期编者按:去年,本文作者曾以《梨园盛景—海派戏剧》为题,在上海图书馆举行讲座,向大家细细讲述了海派京剧的前世今生,对有关海派京剧的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听众踊跃,反响强烈。

文汇报、上观新闻、东方网、搜狐网、网易新闻、新浪新闻、上海热线、澎湃新闻、喜马拉雅网等多家媒体作了详细报道或音频转播。

读者和网友们纷纷表示:“长知识了,原来京剧的名称是来自南方上海人取的”,“使我们看到了京剧来到上海后有了梦幻般的旅程”他们还对海派京剧大师周信芳、盖叫天的艺术赞不绝口,对海派京剧与京派京剧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以及海派京剧的发展现状等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海派京剧是海派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的一个文化品牌。

这篇文章我想就海派京剧的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海派京剧的肇始—京剧传入上海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它起源、形成于北京。

1790年起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受到北京观众的热捧,逐渐称雄于京华剧坛,于是京剧开始了孕育期。

稍后,湖北的汉戏班进京,徽汉逐渐合流,经过多年的交融、综合、嬗变,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左右一个新的剧种—京剧诞生了。

京剧形成后,逐步向全国各地辐射,开始是天津、河北、东北、山东,后来也传到了南方。

传入上海的时间是清同治六年(1867)。

上海新建的仿京式茶园满庭芳和丹桂茶园分别邀请天津和北京的三庆班、四喜班的铜骡子、夏奎章、熊金桂、冯三喜、疤瘌王等一批名角南来公演。

他们上演的戏目有来自徽班、汉班、秦腔等一些传统戏,也有新排的连台本戏和灯彩戏。

新的戏园,新的角儿,新的戏目,新的曲调,引起了沪上观众的浓厚兴趣。

“沪人初见,趋之若狂”,1一下子风靡了全城。

袁祖志的《续沪北竹枝词》写道:“自有京班百不如,昆徽杂剧概删除。

门前招贴人争看,十本新排《五彩舆》”。

2可见其盛况之一斑。

从此,京剧与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一种艺术流传到另一个地方,往往会受到当地地域和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发生某种变化或变异。

揭秘历史上丑艺人为何与名妓一样受人追捧

揭秘历史上丑艺人为何与名妓一样受人追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历史上丑艺人为何与名妓一样受人追捧导语:现在人喜欢整容,认为只有模样漂亮,才能让人有好感。

其实这话并不尽然,明朝有位说书艺人,名叫柳敬亭,不仅书说得好,而且是着名军事领袖...现在人喜欢整容,认为只有模样漂亮,才能让人有好感。

其实这话并不尽然,明朝有位说书艺人,名叫柳敬亭,不仅书说得好,而且是着名军事领袖左良玉的座上客,当时人把他和名妓王月生一样追捧,可见那时人对柳敬亭的仰慕。

那柳敬亭早年本是不良少年,因为犯法,遭人通缉,浪迹江湖。

变姓柳,改名逢春,号敬亭,因“面多麻,人皆以柳麻子呼之”(沈龙翔《柳敬亭传》)。

崇祯十三年,到左良玉军中说书,常住武昌,并帮办军务。

因为当时军人对于三国很是酷爱,里面有好多用兵打仗的故事。

郭嘉诸葛亮算无遗策,让人知道谋略家的价值。

清兵入关后,替左良玉出使南京和南明王朝权臣马士英、阮大铖疏通关系,南明称他为“柳将军”。

清顺治二年,左良玉死,马士英、阮大铖谋捕柳敬亭。

柳出逃苏州,重理旧业。

以后在扬州、南京、清江浦、常熟等地说了十年书。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柳敬亭经此国家巨变,居然艺术日趋精湛。

张岱记载他说《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称:“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

”说明他在表演时,对原文有很大发挥,形成自己的特色。

同时,他以说表细腻见长,改原作内容,从说书艺术的特点出发,有增有删。

张岱说他“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增饰)截(删削)干净,并不唠叨”。

在语言运用上,他不满足于平说,而是以轻重缓急制造气氛,以形象化的手法写人、状物。

阎尔梅说他“始也叙事略平常,继而摇曳加低昂”。

“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张岱《陶庵梦忆·柳敬亭说生活常识分享。

郑岩:江南名丑刘斌昆先生

郑岩:江南名丑刘斌昆先生

郑岩:江南名丑刘斌昆先生郑岩当年我在中国戏校就读时就知道上海名丑刘斌昆的大名了。

起因是在课堂上老师教了我们一套“丑角基本功”—包括“蹲功”、“半蹲功”、“矮子功”,各种脚步及各种水袖和手、眼、身、法、步的动作,并且告诉我们,这是刘斌昆老师创造设计的一套丑行功法。

我们每逢“身段课”必练,是打基础的好项目课。

因此,我便想有朝见到刘老,定要求得深教。

后又得知刘老昆曲丑戏功力极好,《下山》《活捉》《扫秦》等皆拿手。

直到1962年,我求教刘老的夙愿才得以偿。

周信芳、刘斌昆《清风亭》那年刘老随周信芳先生进京公演,初见刘老印象极佳,慈祥、热情、亲切,让我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我述说了自己一直在练他设计的基本功,多年来祈望向他求教的愿望……刘老问:“要学什么?”我答“《下山》。

”刘老想了想说:“来吧!”刘老的允诺让我喜出望外。

那年刘老正是花甲之年,但却像五十岁的人那样精力旺盛。

老先生素有热衷传艺育人的美誉。

我用了十余天的时间,每天中午从剧院(北池子大街)赶到不太远的崇内旅馆,而刘老每天上下午都需排练、政治学习……为了教我,他牺牲了午休,在楼道里觅一块小地方,一丝不苟地教我《下山》(由于曲子我都会唱,故节约了时间)。

刘老的《下山》别开生面,与众不同,让我开眼界,长见识。

他的身段、动作、神态、四肢、脚下……极具功力,尤其突出“蛤蟆造型”(该剧是昆丑“五毒戏”中以模仿蛤蟆造型为特点的吃功剧目),用一个“绵”字形容刘老在全剧中的动作特征是准确的。

这出传统戏被刘老演来与当今表演理论是契合的。

全剧于唱、念、舞、做中把小和尚思凡的内心世界一步步深入展现、深化。

在反复出现思凡的念头时,他想压抑却又压抑不住,激烈的内心争斗最终达到高潮,下决心弃庙出逃,“下山”还俗。

整个过程运用成套曲牌和舞蹈语汇身段动作,载歌载舞,呈献给观众。

而最具艺术个性的是,全部身段巧妙活泼,以丑角的喜剧特征设计的肢体动作幽默谐趣又传神,非常特殊。

“半蹲”、“矮子”,水袖小而妙的动作规则配合神态,演出来真是妙极了!如此好戏,我决心坚持长年磨练,不仅练了身段、功力,更增强了内在的表演素质。

江南第一名丑刘斌昆

江南第一名丑刘斌昆

出版物刊名: 上海戏剧
页码: 42-42页
主题词: 江南 娃娃生 走南闯北 《群英会》 教师爷 数来宝 尤三姐 法门寺 程砚秋 汉宣帝
摘要: 活了八十八个春秋,八十一个春秋是在舞台上度过的七岁随父登台唱娃娃生:九岁拜童紫红为师学丑角少年无畏,走南闯北,自号小客串,小幼童,自必大……一边演戏,一边学戏,遇有名师,就登门求教,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什么剧种徽班名丑赵桐顺是他的师父,京剧名家克秀山也是他的师父,还有大名鼎鼎的郭春山、肖长华以及昆曲名家徐凌云、汉剧名丑大和尚都是他的师父。

_京剧交响_等陶艺作品为世博添彩_杜坤强

_京剧交响_等陶艺作品为世博添彩_杜坤强

宜兴日报/2010年/3月/26日/第002版
综合
“京剧交响”等陶艺作品为世博添彩
杜坤强黄萍萍
本报讯日前,由我市陶艺家蒋国兴设计制作的大型陶艺壁挂“京剧交响”、陶瓷板画“万象缤纷”在上海世博村落成,其独特的陶瓷艺术魅力令上海世博局工作人员赞不绝口。

作为世博村一号大厅的陶艺壁挂,“京剧交响”由640片色彩斑斓的陶瓷组成,计26平方米。

该作品中间是翠绿色的虚化了的京剧脸谱,从中心辐射开来,大片红绿色块交相辉映。

京剧脸谱在作品的四周又演化成抽象的脸谱元素,蓝、绿、黄、灰、橙、褐等多种颜色交织,如流动的音乐。

整件作品用独特的陶瓷语言、现代的表现手法,与壁挂前的钢琴互动,演绎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魅力。

以京剧中“生、旦、净、丑”为内容的“万象缤纷”陶瓷板画,布置在世博村一些重要活动场所的电梯间内。

它们分别是京剧《汉刘邦》中由著名艺术家周信芳表演的生角形象,京剧《贵妃醉酒》中由梅兰芳表演的旦角形象,京剧《将相和》中由袁世海表演的净角形象,京剧《群英会》中由刘斌昆表演的丑角形象。

陶艺家蒋国兴多年来积极探索陶瓷壁挂艺术,曾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成功制作大型陶艺壁挂,用14万件颜色各异的陶片,演绎了陶瓷艺术的恢宏气势、绚丽多彩。

2009年3月,他接受制作上海世博村“京剧交响”、“缤纷万象”陶艺作品的任务后,立即组织一班陶艺工作者精心设计制作,反复试验,并将宜兴紫砂的造型、均陶的窑变、彩陶的装饰等综合运用,取得了成功。

第1页共1页。

是配角 也是主角——略谈京剧《金玉奴》中金松的表演

是配角 也是主角——略谈京剧《金玉奴》中金松的表演

是配角也是主角——略谈京剧《金玉奴》中金松的表演刘斌昆;罗义俊
【期刊名称】《上海戏剧》
【年(卷),期】1981(000)002
【摘要】<正> 《金玉奴》这个戏,过去叫《鸿鸾禧》,又叫《棒打薄情郎》。

一九五○年,曹慕髡改编为《豆汁记》,一九五九年,荀慧生先生又加以改编,定名为《金玉奴》。

这个戏,我还在唱娃娃生时,就看过。

打倒清朝皇帝的第二年,我十岁,在上海丹桂第一台,看周五宝的金松,演金玉奴的是冯子和。

周五宝是我的三姨夫,他是从他父亲周来泉那儿传下来的。

周来泉号称“活金松”。

后来,我到徽班专学丑角戏时,二杆、金松、都学。

从徽班出来,一到南京下关花园饭店戏院,就演出此戏,我演二杆,演金松的是郭庆丰。

继在镇江搭班,还是演二杆,演金松的是小玉楼。

一九二八年,在老天蟾舞台和王芸芳(演金玉奴)、彭春珊(演莫稽)同台演出,始演金松。

此后,凡搭班演出此戏,直到今
【总页数】5页(P22-25)
【作者】刘斌昆;罗义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
【相关文献】
1.配角其实也是“主角” [J], 乔叶;
2.略谈京剧演员的表演素质与培养 [J], 安馨;
3.略谈京剧演员的表演素质与培养 [J], 安馨
4.配角也精彩——扮演京剧《宇宙锋》哑奴的一点体会 [J], 杨少君;
5.《金玉奴》表演初探——学演金玉奴的一点体会 [J], 郭艳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名丑刘斌昆
作者:鲍世远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7年第03期
记得解放前,上海戏曲舞台又出轰动一时的戏叫《大劈棺》,取材明清传奇《蝴蝶梦》,说的是庄周诈死,试探其妻是否贞节的故事。

先是筱翠花(于连泉),后由童芷苓主演。

可是戏里的配角,是由刘斌昆饰演的纸扎人“二百五”,这是他创造的一个特异舞台形象,深受观众喜爱,甚至出现“二百五”上场,全场笑声四起、争看纸扎人而喧宾夺主的现象。

从此这出戏常演常受欢迎,“二百五”成了上海滩上的一句方言。

从那时起,我记住了刘斌昆这位演员的名字。

上海解放后,《大劈棺》不演了。

1950年陈毅同志说起:“刘斌昆的‘二百五’,我在解放区就听说了。

”他很想看看这出戏。

后来,在文艺会堂内部由刘斌昆当场演了这场戏和《活捉三郎》给陈毅同志看。

从此以后,我因工作关系,同刘斌昆有了接触,了解增多。

他不是只能演“二百五”,而是好学不倦,博采众长,熔徽、汉、昆、梆于一炉,功底深厚,能戏甚多。

《九锡宫》中的程咬金、《活捉三郎》中的张文远、《双下山》中的小和尚、《疯僧扫秦》中的疯僧、《金玉奴》中的金松、《群英会》中的蒋干、《审头刺汤》中的汤勤、《打渔杀家》中的教师爷、《四进士》中的刘二混等都有特色。

刘斌昆,从他7岁登上舞台,漫长的七十多年艺术人生,从一个娃娃生到成为南派丑角代表人物,我觉得有几件事是值得一提的。

刘斌昆的丑角表演艺术,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灵活化用基本功,主张用“俊”的手段现“丑”,并从生活中和各种艺术形式中吸收借鉴,富于创造性,自成风格。

这与他一生中共拜师学艺的老师有十位之多分不开的。

他9岁从童紫红学京剧丑角,这是他的启蒙老师。

14岁拜徽班名丑赵桐顺学艺,并随师演出。

苦熬了三四年,赵桐顺发现刘斌昆学艺志诚,这才尽心传授。

赵桐顺教戏先教人,说:“会做人才会唱戏。

”赵老师又说:“做人要谦虚,要诚意待人。

你学了玩艺要用心想,刻苦练。

台下要恭敬,即使成了角儿,也要对别人谦虚,要知恩报德。

”赵老师还传授给刘斌昆许多四功五法口诀,丑行二十四手基本功等绝活儿。

赵老师的悉心传授,给刘斌昆的丑角艺术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刘斌昆的老师还有任长海、郭春山、萧长华、陆寿卿(昆曲)等,其第十位老师是汉剧名角、艺名大和尚的李春森先生。

刘斌昆有半年时间跟随大和尚学艺,大和尚每次演出,刘斌昆都细心琢磨,认真学艺,学会了不少丑角戏,其中《活捉三郎》《审陶大》《疯僧扫秦》等戏受过大和尚的教益。

刘斌昆还拜过两位名票友为师,一位是昆丑名家徐凌云,另一位是京剧丑角孙履安。

刘斌昆说,他们是名票友,比一般的内行还要懂得多,值得向他们学习讨教。

刘斌昆多方拜师,好学不倦,虚心求教的学艺精神,使他领悟:丑而不俗,丑中求美,重在表现各类丑角的性格特征,而不图人物的脸谱化,拒绝低级趣味与恶俗形象。

所以,他在舞台上展现各类人物形象,百态杂呈,生龙活虎;但是在生活上,坚守谦虚平和,真诚待人,做一位厚道诚信之人,绝无油嘴滑舌、口是心非那种油腔滑调的市井庸人的习气。

这是刘斌昆艺术人生中第一件事。

刘斌昆艺术人生中第二件值得提到的是,他同周信芳同台演出时间最长,在一起谈艺说戏、切磋艺事的时间最多。

刘斌昆9岁从童紫红学丑戏时,曾随周信芳演出。

周信芳见刘斌昆机灵聪明,十分喜爱,给他取了个艺名叫小幼童。

这是他们认识的开始。

以后,刘斌昆就辗转拜师学艺多年,直到1932年,参加周信芳主持的“移风社”,与周信芳长期同台演出。

1932年淞沪战争后,“移风社”是由周信芳在上海组织的京剧演出团体,周信芳任社长,主要成员有周五宝、刘斌昆、王芸芳、王兰芳、张世恩等。

成立社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上海社会中苟且偷安、妥协投降的风气,主张多演爱国剧目,伸张正气,编演了《满清三百年》《明末遗恨》等。

“移风社”不久即北上,经天津、北京、青岛、南京、汉口及东北诸大城市。

历时两年多的巡演,刘斌昆一直随周信芳合作演出,刘斌昆亲切地称周信芳为信芳哥,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八一三”事变后,京剧界爱国艺人成立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歌剧部,周信芳任主任,同时周信芳重组“移风社”,充实阵容,除刘斌昆、王兰芳等外,袁美云、王熙春、刘韵芳、高百岁、赵晓岚、金素雯等参加,1937年10月28日在卡尔登戏院演出,头三天剧目有《追韩信》《四进士》《玉堂春》《打严嵩》《鸿鸾禧》等。

刘斌昆和周信芳在北上演出中,每当演完戏吃宵夜的时候,他们总是坐在一起聊天“挑刺摘毛”,就是互相挑不足的地方,成了他们相互学习改进提高的一种有益活动。

他们谈到《追韩信》,刘斌昆说:“萧何唱的那段‘听说韩信他去了,不由萧何心内焦,头上整整乌纱帽,身上撩起滚龙袍’,这后面两句是废话,你穿的不是滚龙袍,是便服,戴的是便帽,不是乌纱帽,你这样唱不合理。

”周信芳说:“是啊,这是老词儿,是要改。

”刘又说:“你唱的‘此番韩信追得到,同心协力扶汉朝,此番若是追不到,万里江山一旦抛’也不对,刘邦还没有建立汉朝,怎么扶?扶字要改建字。

”周说:“建字好,你这一字值千金。


刘斌昆和周信芳,一个是坦诚相告、推心置腹;一个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他们是舞台上的好搭档,艺术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兄弟。

刘斌昆不仅是一位丑角名家,他还是出色的老旦演员,为观众所公认。

这是我要讲述的第三件事。

1932年,刘斌昆跟“移风社”北上演出时,在济南演《六国封相》中的苏秦之母,这是一个对儿子前倨后恭的老太太。

刘斌昆刚演这个角色,就想办法去塑造她,竭力做到不让她跟别的角色雷同。

有一天,刘斌昆在大街上看见一位老太太,半大脚、驼背,拿一小拐棍,走起路来挺精神。

他想,这位老太太气质倒跟苏母适合,就盯着她,看她的举止行动,她走到趵突泉,他也一直追到趵突泉,细心观察、模仿,然后用到戏里去。

这出戏后来到北京演出,他的苏母受到观众赞赏。

《清风亭》是周信芳和刘斌昆合演的麒派代表剧目之一,珠联璧合,脍炙人口,是我最欣赏的一出好戏。

周信芳饰演打草鞋老人张元秀,刘斌昆扮演磨豆腐老妇人,是一对相依为命、孤苦伶仃的老夫妻。

他们多年来边演边改,边改边新,相互默契帮衬,使这出戏成了他们的拿手戏。

他们提出这对夫妻的三次出场,应当要有三个不同样,表现出三个不同的层次。

刘斌昆领会,这对老夫妻第一回出场,大约六十岁,是出门去看灯,他们的身体还比较健朗,像两棵还没有黄叶枯枝的苍松。

第二回出场,他们领养的孩子张继保十三岁了,而老夫妻已都七十三岁,身子骨不像看灯时那样硬朗。

赶子以后,因为思子而终日愁苦,老人生病了。

到了第三层次,张继保中状元回来,老两口已经八十多岁,风烛残年,老态龙钟。

三个层次不同,角色的表现也应有所不同。

刘斌昆饰演的贺氏,第一层次出门看灯,因为身体健朗,贺氏应当跟张元秀一样高。

到了第二层次,体态变化,心情愁苦,贺氏身材比张元秀矮二寸。

到了望子时,老妇人比她老伴矮半头还多一点,又要存腿,还不能撅屁股,尤其是一对老夫妻望子子不归黯然回去,贺氏一再回头远望,似见孩子归来,最后凄凉悲苦下场时,贺氏一步三回首,这揪心的三回首,催人泪下,引起无限的联想。

还应当提到刘斌昆演《龙凤呈祥》中的吴国太的往事。

有一年,上海伶界联合会在共舞台义演《龙凤呈祥》,梅兰芳的孙尚香、林树森的刘备、周信芳的乔玄、盖叫天的赵云、刘斌昆的吴国太。

不巧开演那天,梅兰芳患重感冒,嗓子哑得有点唱不出来,可是那天是义务戏只好坚持着唱。

演到“别宫”一场,主要是梅先生和刘斌昆的戏,刘斌昆平平稳稳地保着梅先生唱了下来,顺利地演完。

梅先生事后对人说:“刘先生是个好把式,我重感冒实在难受,因为是义务戏不能不演,刘先生保着我唱,他不像别人坑我。

”刘斌昆听了后说:“我是遵照老师教导‘会做人才会演戏’的道理去做。


我还觉得刘斌昆在《打渔杀家》中扮演教师爷的表演值得赞赏与肯定。

他刻画的教师爷,不是一个简单的草包式人物,更不是一个脸谱化的打手。

他经过思考,掌握三个层次。

这个人物一出场,有的演员这样念:“好吃好喝又好搅,听说打架我先跑。

”他不同意这样念,这个人物一出场,就先把自己暴露了,那么下面还有什么可看?他是这样念:“拳打南山豹,脚踢北海蛟。

”先要夸张教师爷的威风架子,是仗着主人声威奉命到萧恩家讨渔税来了,一幅打人的架势咄咄逼人。

第二个层次,来到萧恩家叫门,教师爷还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样子。

可萧恩不动声色,冷静应对,教师爷得意忘形,不自量力,让萧恩一点穴,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教师爷的原先那股气势已经减去了一大半。

强弩之末还想逞强,到第三层次,跟萧恩一交手,教师爷的原形毕露,丑态百出,原先那个气壮如牛的教师爷,最后成了一触即破的纸老虎。

刘斌昆认为教师爷虽然是个配角,但是,只要恰当掌握人物性格,加以层次分明地表现,照样会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