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自我总结】道德与法治是一档早间档栏目剧,于2012年1月14日开播,1月21日,改播普法栏目剧,每期节目播两个故事,12月1日,扩版到130分钟,每期播三个故事,成为播放时间最长的一档电视栏目剧。
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1《道德与法治》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应当加强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改变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新课改也在不断地深入。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让这些知识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那么,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的今天,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设计有效的活动,引发学生在体验中感受。
而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
创设符合教材主题,充满生活化的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活跃学习思维,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的材料越鲜明、越具体、越贴近学习者“经验”,体验的过程就越快捷、越深刻。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如在学习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的第一课时,书中设计以走迷宫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我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明明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明明就邀请丽丽和静静到家中一起玩,他们玩了一会儿,明明就拿起剪刀想要做手工,这时候问问明明这样做对吗?因为图中明明用的剪刀是安全剪刀,这样不容易伤害自己和别人,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行为是对的。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四 、根 据 不 同情 境 设 计 不 同 的教 学方 法
观察活动 的敏感期 ,他们会越来越多 的观察到细节和变化 ,因此 《 品 德 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 课要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 导学 生对生活的观察 ,帮助学生 养成 良好 的对生 活观察 的学 习 习惯 。
此 ,在 小 学 思 想 品德 课 教 学 中越来 越 多 地 被 采 用 。运 用 这 一 方 法 要 根 据教 学 的需 要 和 师 生 的 特 点 选 择 情 境 类 型 ,如 画 面 再 现 、音 乐 渲 染 、
生活的落差。因此 ,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 、全面地观察 、带着 思考 的观察是 良好的对生活观察习惯 的重要方 面。在课 堂教学 中,教 师要 注意通过交流 ,不 断丰富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 。 二、给学生讲 有趣生动的故事 ,调 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爱听生动有 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 ,讲述生动有趣 的故事 ,寓 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 的哲理于具体形象 的故 事之中 ,使 学生明理悟 道受到启发教育。运用故事讲解 的方法必须 紧紧围绕教学 目标 ,紧扣
一
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 堂教 学中 ,在教学 内容的选择 、方法的运用、问题 的设计上都要重视 和激发 学生的创新 思维。当学生 的思维被道德情境激活 时,要让学生充分发 表 自己的见 解 ,发挥 自己的内在的创新潜能 ,拓宽认识 和思路 。老师切忌按 自己 备课 的固定思路去引导学生 ,应诱导他们从 多种 角度看 问题 ,同时注 意接纳 不同的价值观 ,把握好价值取 向的多元化 尺度。让学生学会灵
顼 代 教 胄
浅 谈 小 学 思 想 品 德 课 的教 学 方 法
德育论文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学校对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动,相辅相成,对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准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为增强班级德育工作,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实行安全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及“小学生十不准”对学生实行安全,纪律,法制,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使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明确教师职责,发挥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启蒙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的终生。
正,虽令不行”。
实践证明,以身作则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的一条规律。
教师能做到这个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身教重于言教”应该成为人民教师的座右铭。
二、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个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能够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活动中,如学校展开的“六项竞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
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合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能够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摘要】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本文从抓情感体验,促道德内化,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身心素质;面向社会,增强现代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三个方面探讨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目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中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课程改革,根据笔者多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1.抓情感体验,促道德内化,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
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
这种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联系。
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的情感体验。
经过多次证明这种体验、认识是正确的,才能将其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那么,通过哪些教学手段来达到内化的目的呢?1.1 换位体验。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爱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例如,教学《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时,可在讲述一个左脚瘫痪的残疾人在街上行走受到一些人嘲笑、戏弄的现象后,让学生换位体验那个残疾人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残疾人走路不方便,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
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残疾人。
又如在教学《拾金不昧》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丢失东西和别人将失物交给自己时的心情。
由心情沉重到心情欢快,两种情感体验,内化了自己的认识,认识到拾金不昧会给失主、给社会带来好处,所以要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一《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生活》摘要: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只有让我们的教育向生活回归,学生才能不但将所学知识记住,同时还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
关键词:小学思品;生活化;知识应用;品格塑造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将我们的课堂与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是否接受。
这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完全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
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的知识性学科教育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完全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之上的,课程内容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和事例,甚至是一些道理和理论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因此这个独到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只有加强我们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称之为教育,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指明了小学思品教学的方向,那就是向实际生活靠拢,让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地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
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摄取最终是用来使用的,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挂在嘴边说说,尤其是思想品德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思想品德的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保持道德的操守,而不是仅仅知道思品教育的理论知识。
1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内容选取要贴近生活实际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这不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特质所要求,同时也是满足小学生的特殊要求,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是很高,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高,这就要以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为桥梁来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创新必要性论文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从目前的小学课程设置来讲,思想品德课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使小学思想品德课取得积极效果,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这不但满足了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要求,也符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同时提出了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点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分析通过对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研究发现,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学生主动参与的民主讨论法民主讨论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挥民主讨论的积极作用。
2、利用学生天性的故事讲解法小学生普遍都喜欢听故事,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将课堂传授变成故事讲解,既实现了课堂内容的传授,又吸引了学生。
3、利用课程内容的情景设计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内容中,利用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景设计,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目前情景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也有重要应用。
4、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分析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事件和事例。
目前普遍的教学方法均为对这些典型事件和事例进行深入剖析,从这些事件和事例中吸取经验。
5、注重联系实际的现实演绎法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均采用了现实演绎法,有效的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6、增加课程与社会联系的社会调查法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归根到底是一门社会实践课,因此,社会调查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社会调查法之一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论文
浅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摘要: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问题对策引言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具备的优势。
一、转变观念,引起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以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因此,学校应将思想品德课放在与语文和数学等课程同等的教学地位,应选择有责任心、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专职思想品德课教师,而不应该把它当作一门副科,更不应该让没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师。
二、提高个人能力,增强人格魅力“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所在,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力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从他们的幼小心灵看来,老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他们把老师看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但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在思想道德和言行举止上没有起到榜样作用,他们对老师的厌恶和反感也是显而易见的。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此,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坚信,对自己宣传的人物崇敬,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影响学生,以自身做人之本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引言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人格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意识。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践和体验品德教育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2. 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品德教育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名人对话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名人角色,通过对话的方式探讨道德伦理问题。
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加深对品德教育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观察与讨论教学法观察与讨论教学法是一种以观察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或故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道德问题,并进行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诚信的场景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观察与讨论,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品德问题,加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并培养判断和表达能力。
4. 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景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情景中体验与品德有关的行为和态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做出正确选择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中感受到正义、友善和诚实等品德的重要性。
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品德教育,增强对品德准则的理解和感受。
浅议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基本方法的应用
使学生如临春风 , 如沐时雨 。 这样富有情感 色彩的语言和 丰富 兴奋状态 , 极大 的调动了学 习兴趣 。 学生满怀 着被 激起的求知 的体态 语言 , 就 会激发学生情感 上的涟漪 , 唤醒学生 真情 。
【 关键词 】 小学 思想品德
教学 方法
小学思想 品德 课学 习 , 可 以加 强对 学生 的思 想品德教 育 , 的情感因素 , 如学习建立文明、 健康、 科学的生活方式这一内 这 也是社会科 学常识教育 的必修 内容 。在 新的时期 我们将 怎 容时 , 教 师应挖 掘 出勤 俭节 约 、 树 立正 确消费观 等情感 目标 , 样使小学 思想品德课 的教 学效果得到提 高 ,怎样使 小学生 的 教学 中教 师可 让学生谈谈 自己的消费观 ,以及通过讨 论明确 思想 品德 素质 得到提高 ,这是摆在小 学教 育工作 者面临 的重 勤俭 节 约是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美德 是 由我 国 的基 本 国情决 定
要 以实 际行动 向洪 战辉 学习 ; 其次 , “ 情 动于衷而溢 于言” 。语 放大 了 , 再 让学生在 “ 滴答 ” 声 中比 比谁 写的字最多 , 做的数学 言是传递知识、 表达情感、 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 有感染力的 口算 题最 多等 , 使学 生 的有 意注 意更加稳 定 、 集中, 使他 们感
给学生, 使学生进入角色, 达到“ 教材、 教师 、 学生” 三情共振。 活思品课堂教 学 , 提 高学 习效益 。 布鲁纳说过 : “ 学 习的最好刺
例如 , 前几 年 , 我在《 钱 江晚报 》 上 阅读 了洪战辉携妹求 学的故 激 乃是兴趣 。” 兴趣是求 知的先导 , 是直接推 动学生学 习的一 事, 继后又观 看了《 焦点访谈 》 中洪 战辉 震撼心灵 的故事 , 被 洪 种 内部动力 。没有 兴趣 , 学习会成为枯燥乏 味的负担 , 学生 主 战辉 的事迹深深感 动了 , 在 阅读 、 观看过程 中流下了真情 的泪 体参 与的活动将是 勉强的 。 因此 , 在思 品课堂教学 中适 时巧 用
思想品德课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课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有人提出教师不仅应当是—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一个学生思想的塑造者。
教学中,不能将育人的德育工作被教书的任务冲淡了,应把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与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坚持德育为首,培养真正智与德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一、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他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
”生活世界是人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为人生奠定了基础,生活世界构成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各种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耳濡目染的得到体悟,践行道德认识,确立道德信仰。
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世界中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首先,学生在校的时间要比在家的时间长,与师生交往的时间自然也比较多,受心理困扰,有的学生乐于交往,有的不愿意交往,有的不会交往,还有的害怕交往。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学习礼仪行为,学说礼貌用语,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际,遇事该怎么办,指导学生主动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安慰别人,团结友爱,共享欢乐。
其次,开展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传统的“灌输”、“说教”型的德育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是赤裸裸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
自我教育就是让学生用道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
自我教育,立足于学生自己认知、自己领悟、自己体验、自己抉择、自己践行,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其内在的道德需要,体现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
在道德实践中,学生可以开展讨论,轮流值日等形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但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中不能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尊重、理解、爱护学生的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言行、学识、境界、风范去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理解、体验、选择和行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6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6篇第一篇:品德教育扎根在小学英语课堂一、营造良好德育环境,耳濡目染熏陶学生心灵良好的德育环境绝非仅仅是外在的物质之美,更需要内涵之美,具体体现在教学环境美,师生交流中流露出的情感美等。
如学习氛围、生活气氛的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处,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使他们感受心灵的熏陶。
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要通过语言、表情不断给学生创设德育渗透的情境,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的思想。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子,不失时机渗透品德教育在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尤为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方面的素材可谓蕴含在各个单元。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这些德育因子,将其适当放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以良好心灵的升华。
如,学习动物这个单元的时候,如:dog,cat等,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类对动物不友好,一方面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物种逐渐减少,同时,也是在毁坏我们共同的家园,既培养了学生爱护我们共同家园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关爱世间万物,呵护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渗透德育,不留痕迹滋养学生品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瞄准时机,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收到润物无声、不留痕迹的效果。
否则,生硬的灌输、牵强附会的生拉硬扯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
四、组织丰富多彩活动,春风化雨塑造学生心灵德育教育,重在感化熏陶,一味地说教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遭致学生思想上的反感。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巧于设计,精于谋划,通过一些学生情感上乐于接受的活动,让学生内化为思想上的认识。
如通过课余的单词拼读、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总之,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恰当的方法,将德育渗透与英语教学巧妙融合起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长此以往,美好的品德必然犹如雨露,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成长为自信、健康、向上的合格人才。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价值追求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目的。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社会现状提出了新的教学策略,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动机,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普及,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要通过生活化的策略进一步优化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法律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探索、求知的过程中逐渐从内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实现思维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意义对小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其目的在于树立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树立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更好地确保小学生德育、智育能力的双重发展。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实地体验提高德育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而在情境中开展模仿活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内容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使学生懂得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打牢基础。
同时,这种情境化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从而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理论与实践的转换,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
(一)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当前,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接触到的多元文化、思想逐步增多,一些不当的语言、过激的行为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最终导致部分不良心理倾向的青少年发生犯罪行为。
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可以为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意识,达到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学校教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极为重要。
要让小学生将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在加强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的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
实践证明,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
一、精彩导入,贴近生活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国情教育,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去了解他们的需要。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
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学开放,参与体验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
我看了,我知道了。
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小学思品课教学应冲破“封闭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
以思品课内容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科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法论文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合时代要求的政治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
一、以自学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越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越要给学生充分时间去独立学习,做到学生懂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与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老师不讲。
重要的问题老师有意不讲清楚,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搞清楚。
课上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暴露问题后,教师点拨释疑,学生再练习,当堂完成作业。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控制讲课时间,力求“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其自己学习,养成主动寻求知识、获得技能的能力。
例如:我在讲“党的基本路线”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找出本课的知识及问题。
学生认真看书并圈点勾划,然后教师找学生回答。
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归纳问题:(1)、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是什么?(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3)、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5)、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6)、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7)、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8)、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此时学生在书上认真做标记,自己查漏补缺,而后教师针对以下内容进行精讲,即“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上尝试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以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主体,在时间安排上一定要充分。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论文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
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
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
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
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
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学的任务。
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天天接触思想性强的课文,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学的任务。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更是责无旁贷。
而且,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天天接触思想性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小学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和品格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记叙文,这些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塑造具体形象,反映高尚的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教材语言形象的感染作用,重在潜移默化,而不是干巴巴的理性说教。
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过:“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感知课文的形象,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材中描写的形象,有的是人物形象,有的是景物形象。
教学刻划人物形象的课文,教师要紧紧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思考人物在“做什么”“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通过想象把人物的具体形象浮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对于描绘景物为主的课文。
教学时,要紧紧抓住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想象出一幅幅具体生动的图画,并适当采用挂图、幻灯、录音、录相等辅助手段,在学生眼前展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启发他们自然地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通用6篇)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通用6篇)第1篇: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
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成为学校的新课题。
下面就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法进行探究。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要注意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催化剂。
自主学习理论也强调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地学习。
然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多地带有直觉性、形象性。
因此教师依据教材具体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独具匠心地创设情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点燃其求知欲望,激发其兴趣,将其带入一种好奇、渴盼而急不可耐的境界。
道德与法治课多以图为主、图文并茂。
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声像画像相配,创建与教学内容吻合的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加深道德观念的认识。
还可创编相适应的故事、诗歌课本剧,组织学生去诵读、吟唱、去表演,通过学生亲临其境的投入从中获得道德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创设悬念,巧设启发提问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促其主动参与,还可采用游戏法,如猜谜语、表演小品等活动创设情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道德认识水平,获得情感体验,使其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自学课文,探求新知,获得情感体验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其间师生双方可以平等、和谐、自由地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而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进行自主性活动是自主学习理论要求的,发挥学生能动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学生学习的权利。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重要课程,发挥着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与行为的基础作用。
可是对于思想品德课程许多部分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小学生感到很枯燥。
那么,就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家庭教育;教师引导;培养兴趣;教学方法对于小学品德课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课程,使孩子们认识到更为深层次的东西,进而更好地提升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教育孩子,这点尤其在小学阶段更为重要。
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开始,要从具体事件出发,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进而促进小学开展这门课程,这是建设精神文明的要求。
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要成立思想品德的课程由老师进行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意义所谓思想品德,其实就是要告诉小学生到底什么是“思想品德”,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思想以及拥有怎样的品德。
特别是小学这个时段的教育,更要以养成教学与感情教学为主,向以理性教学为主的转变,更要注重思想能力培养与思维方式的运用。
老师应用有效教育方法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进而去启发他们不断思考,促使小学生对社会进步的了解建立于理性之上,使小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并让他们充满信心。
此外,在选教材这方面,我们还要更加充分地考虑到时代特点,不但要注重其新奇性、典型性、认知性、情感性,而且要求有可发掘的意义,要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教育方法上要比较活泼,风格也可以多样性。
二、课本与实际之间的结合老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计划地与实际进行渗透。
让小学生深切地了解到什么是优良的品德,时时感受到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
为此,老师应该更好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更好地运用。
三、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感情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方向,并将其视为首要的、突出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关键词】教学方法政治学科教学效果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学生才会拥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在课堂上真正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学得开心;老师出会有众多的学生参与和配合,教得舒心。
1.动脑“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抽象、概括。
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
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2.开口“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
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教材知识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
3.动手“多做”笔者通过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生们能自觉做到课前自己预习,课堂互相督促笔记,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适当练习。
笔者经常根据教材,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思想课的教学,本身实践性很强,气息浓。
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只有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存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
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
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
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练习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小学融合思政教育论文
小学融合思政教育论文任何一门学科都应承载育人的责任,数学学科也是如此。
数学不仅能让儿童启迪心智、激发智慧,还能涵育素养与精神。
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应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在常态化教学中,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一、在教学目标中找出“思政点”。
课程思政首先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方法的建构、数学思想的渗透,还要将学科育人的思政元素落实在目标的达成中。
二、在数学教学中巧妙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补充这些知识。
比如,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一《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生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这样的教育,可以生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憧憬美好未来,同时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热情自觉地投入到数学的知识中去。
有了这样的热情和干劲,学生就会努力克服困难,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三、深挖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例题和习题中内容丰富多彩,但它不像语文科教材那样显而易见,往往是以隐蔽、潜在的形式出现。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要吃透教材,努力挖掘,找到教学过程中育人的切入点,把学科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六年级教材中有关储蓄方面的知识,不但要使学生学会百分数的,算知识,同时要使学生从小学会养成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习惯。
在学习解答有关税率方面的习题时,要向学生宣传有关纳税方面的政策和知识,使学生从小懂得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长大了从商能积极主动纳税。
当这种意识渗透到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就能促进其良好的行为培养。
四、要结合教学全过程,适时渗透思政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语文,没有一个固定的思想教育点,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政素材.,教师在教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
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
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
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
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
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
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
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
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
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
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
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
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开展实践知行结合
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
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
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
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四、换位体验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
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
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