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电子政府的支撑技术

合集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4.11.26•【文号】国办发〔2014〕66号•【施行日期】2014.11.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推动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科学、可持续发展,逐步建立与政府履职相适应的电子政务体系,有效服务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政府治理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现状经过多年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各级政府平稳运转和高效履职不可或缺的手段。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电子政务正在由业务办公的支撑工具,逐步成为促进重大改革措施贯彻实施、支撑重大问题决策研判、推动重点工作督查落实、提高服务人民群众水平的有效抓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创新手段。

但是,电子政务工作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尚未形成,各类政务网络不能有效联通,信息孤岛大量存在,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滞后,造成了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是应用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特别是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支撑作用较弱,对科学决策的支持水平有限,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较低,与领导同志的期望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保障措施不够健全。

绩效评估开展不到位,国产软硬件和新技术的应用不足、创新发展不够,人才队伍现状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二、目标和原则(一)主要目标。

利用5年左右时间,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全面建成;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开放水平大幅提升;服务政府决策和管理的信息化能力明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网上运行全面普及;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

填空题1、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三个方面:服务职能、管理职能、保障职能。

2、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3个方面: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

3、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指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

4、出于希望加强和客户的接触、丰富并完善客户相关资料、为客户提供互动交流的接口等需要,客户关系管理技术(CRM)便应运而生。

5、“政府上网”是我国40余个国家部委的信息中心于1999年发起的推动政府信息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6、1993年,我国开始启动金桥、金税、金卡工程即“三金工程”。

7、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来看,电子政务的市场化和资金筹措大致可以分为5种模式,即伙伴关系、外协外包、政企整合、发行债券与广告筹资。

8、在西方发达国家,钢铁、纺织、汽车、煤等传统工业已被称为“夕阳产业”,因为它们产生大量废料和污染,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低。

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这些工业将逐渐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工业,即所谓的“朝阳产业”。

9、1993年9月,美国政府率先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信息高速公路”。

10、政府业务网上办理,能够提供24小时跨地区、跨部门的多项同时服务。

11、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把回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列为一项专门的任务。

12、2001年8月,为了更好地领导全国信息化工作,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亲作领导小组组长的新一届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13、2001年10月,由国务院领导,科技部牵头的“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作”通过专家论证。

14、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我国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成都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

成都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

成都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项目管理,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要求,推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和省电子政务相关管理规定,结合我市电子政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电子政务项目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和社会企业联合建设、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或需要政府运行维护的,用于支撑政务部门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各类信息化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市本级财政性资金的新建、续建、运行维护、购买服务的电子政务项目。

第四条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当以国家、省、市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建设有关规划为主要依据,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大力推进跨区域、跨部门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应用集成和业务协同,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对提高决策水平、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和应急指挥能力的作用。

严格控制分散、独立、封闭的单一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条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政务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电子政务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需求审核、技术方案审查、建设运维全过程备案和绩效评估管理工作。

发改部门负责依法进行招投标的电子政务项目审批工作,信息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招投标活动监督管理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电子政务项目资金安排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

审计部门负责电子政务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是指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办,区(市)县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由区(市)县政府确定。

第六条承担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部门和单位(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组织项目的设计、建设、验收和运行维护工作。

电子政务项目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当与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第七条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办建立和管理全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立项、技术方案审查、实施及验收、运行维护等阶段在项目管理系统上实行全口径备案。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一)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

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应专门组织项目需求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送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提出咨询意见,作为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参考。

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实施策略

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实施策略
1.5 电子政务规划过程
2.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内容 5)评估与改进分析 评估与改进分析既是对电子政务前期发展提供绩效评估和改进优化的依据,也为其后续发展明确方向和目标。 所以,评估标准要尽量科学合理,有比较强的操作性,改进措施也要切实可行,不能敷衍了事、草率马虎。
1.6 电子政务规划与电子治理
1.4 电子政务规划的国际经验
3、Scale Fast “快速扩展”,是指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在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以比较快的速度和比较高的效率推进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Scale Fast”要求在规划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分清轻重缓急,又要能做到思路清晰,能够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扩展应用,不能因为某一个环节出现困难或障碍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停滞。
美国电子政务战略规划 2、指导方针 ◆以公民为中心,不是以官僚体制为中心; ◆以结果为导向; ◆以市场为基础,积极推进创新。
1.7 国际、国内电子政务规划举例
美国电子政务战略规划 3、战略 美国过去的电子政务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限制了政府部门运作效率和效力的提高,同时也限制了其对公民服务的能力。布什政府决定把美国的电子政务从“以信息技术为中心”转变为“以公民为中心”。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方面的战略: ◆方便公民与联邦政府实现互动; ◆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改善其绩效; ◆改善政府对公民的反馈能力。
1.5 电子政务规划过程
2.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内容 1)背景分析 2)目标和任务分析 3)实施方案分析 4)实施保障分析 5)评估与改进分析
1.5 电子政务规划过程
2.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内容 1)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主要是对本地区、本部门实施电子政务的外部、内部背景做出全面细致的分析,以进一步认清形势,分清现状,提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 (1)国际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 (2)本地区、本部门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所面临的 挑战; (3)公众对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需求等。

《电子政务》形考(含答案)

《电子政务》形考(含答案)

《电子政务》形考(含答案)第一部分分章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 D )A金桥工程 B金关工程 C金卡工程 D三金工程2、()标志着电子政务在中国正式起步。

( D )A三金工程 B网络技术的应用 C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 D政府上网工程3、电子政务产生的时间:( D )A 20世纪80年代初B 20世纪80年代中期C 20世纪80年代末期D 20世纪90年代二、多选题:1、电子政务的特点是:( ABCD )A以信息技术为工具 B以政府数据为中心C以业务应用为动力 D以便民服务为目的。

2、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有:( ABCD )A起步阶段 B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C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 D网上处理事务阶段三、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其内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之后通过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食物按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社会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2、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老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

3、电子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基础设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时代的方式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它是一种政府服务体系。

四、简答题:1、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有哪些?①行政人员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完成以前治理、体能无法完成的工作;②可以缩减甚至取消中间层次,见胡政府运作环节和程序,降低成本;③可以扩大政府政策的影响;④可以防止信息垄断,保证下级政府或组织跟好的执行上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⑤为人民提供便利,密切政府与公众的联系;⑥可以减少企业行为的盲目性,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服务的窗口。

五、论述题:试从国内外公共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

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要有全面、连贯的战略
信息、服务及处理措施作为结果被电子政府输出,市民、商业、政府机关为其消费者,因特及其它技术则是 其发布机制,法律、规章、流程是它的神经系统,而将这一切联结在一起的则是策略。整个系统还应该具备不断 完善的法律和政策、配套的电信设施、数据和技术标准、使用和共享信息时应遵循的规则及机制,以及许多其它 要素。广泛而一致的电子政府战略会将一个州或城市作为单一企业来对待。强调原则、标准及基础设施,而这一 切则保证了所有机构工作步调一致。策略必须保证所有需要政府服务的人们能够如愿与政府接触,而不论他们的 年龄、收入情况、语言或能否访问因特。此外还需要确保所有机构及其全部私有的、非营利的合作伙伴全面使用 或发布电子政府应用系统。
职责
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政府仅仅是在因特上提供政府服务而已。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它缩 小了电子政府的职能。因为它既忽略了政府广泛的非直接的服务,也没有意识到除因特之外,还应用了其他大量 重要技术;其次,它将电子政府的实质过分简单化,给人一个假象——一个设计优美、面向用户的页就是政府的 全部。这样就忽略了在人力、工具、政策及流程上的巨大投入,忽略了其背后电子政府内部自身所做的大量工作。 电子政府工作的概念应该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撑政府运作、管理市民并提供各项政府服务。这里只是简单概括, 其实际含义远不止于此。
它包括以下四个重要方面体现了政府自身职能:
E-服务
它以电子形式发布政府信息、计划及服务,常常通过 (但绝不是全部)因特来实现。
E-民主
它采用电子通讯手段帮助市民参与公共决策过程。
核心需求
奥巴尼大学政府技术中心通过有关学术研究,并结合与纽约州等许多政府部门合作的实践经验,指出电子政 府需要有以下五点核心需求:

电子政务整理考题

电子政务整理考题

1. 狭义的电子政务和广义的电子政务1)狭义的电子政务专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事务管理和服务的活动。

2)广义的电子政务泛指各类行政机关,将活动的主体范围扩大到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甚至一些社会团体等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2. 从政府的角度定义1)电子政务是以因特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工作移植到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中的一种工作方式——强调了技术手段,没有涉及到管理模式、体制.2)2)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强调的是网络化的虚拟政府3. 电子政务开创者及很多大型企业对电子政务的定义1)美国:电子政务是政府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以Web为基础的因特网技术)更有效地为市民、企业、政府职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强调的是服务.2)联想公司: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强调的是支撑技术和工作职能.4. 新定义:电子政务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现代数字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网上实现,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打破时间、空间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是手段,政务是目的.5.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1传统政务的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式的层级模式,电子政务是扁平化的网络结构2电子政务借助网络手段,打破地区、部门限制,实现了政府信息的低成本共享3电子政务以服务理念为政府行为的准则,使政府由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4电子政务改变了以往通过书面审核的传统工作方式,政府可以通过网络行使职能与权力5电子政务管理模式下,政府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其素质需要不断提高6电子政务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电子政务工程初设方案

电子政务工程初设方案

电子政务工程初设方案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治理的必然趋势。

电子政务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政务信息资源为支撑,以全程电子化为目标,通过网络等通信技术,提供各种涉政务的服务和应用,实现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交互和业务应用的电子化。

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市民便利程度,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现代化治理水平的提高。

因此,本项电子政务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政府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调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前期调研和分析在制定电子政务工程初设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

通过对市民对政府服务的需求、行政机构的管理需求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以此为依据,初步制定了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同时,我们还对政府现有的信息化设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以明确现有设施的状况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了依据。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还对电子政务工程的发展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以明确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通过前期调研和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电子政务工程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意义,也清醒地认识到其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三、工程建设目标基于前期调研和分析的结果,我们初步确定了本次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提高政府管理效率通过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实现政府各级机构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政府内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优化政务服务结合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便民利民的政务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和信息查询渠道。

3. 促进政府公开透明通过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加强政府各项工作的公开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满意度。

4. 促进政务信息共享通过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为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5号令)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5号令)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一)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

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整理)电子政务课后习题集

(整理)电子政务课后习题集

电子政务课后习题集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1.1 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国家信息化范畴的是( B )。

A.政府信息化 B.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C.国民经济信息D.社会信息化2.实施电子政务对促进政府工作方式i改变有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 C )。

A.实现业务流和信息流的高度重合B.有助于测定行政效率C.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D.打破了决策的暗箱操作,提高决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决策程序的规范性3.传统政府的政务处理程序是( B )。

A.并行作业B.串行作业C.协同并行D.以上都不是4.电子政务正确的含义是( D )。

A.公文流转,无纸办公B,办公自动化OAC.政府上网D.运用现代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5,信息化领域中,G2G的对象是( A )。

A.政府B.企业C.公务员D.公众6.我国真正的信息工程起步于( C )。

A.1990年B.1991年C.1993年D.1994年1.2 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广义电子政务的是( ABCD )。

A.电子党务B. 电子司法C.电子人大级D.电子政协2.有关电子政务的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B.电子政务就是政府电子政府C.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D.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3.有关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两者的主体是相同的B.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C.两者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D.电子政务不需要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4.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包括( ABCD )。

A G2EB G2GC G2CD G2B5 下列属于“三金工程”的是( ACD )。

A “金桥工程”B “金审工程”C “金关工程”D “金卡工程”6 下列国家中,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入相当成熟的发展期的是( BD )。

A 中国B 美国C 澳大利亚D 日本7.由国务院牵头发展的国家经济信息主干系统要实现的“三化”建设是指(ABC )。

2020春电子政务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2020春电子政务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电子政务2020春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课程考核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的学生。

二、考核基本要求本课程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电子政务》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选修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课程。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该专业的公共政策概论、政府经济学等课程都是它的基础课程,与管理相关的课程都与本课程密切相关。

本课程考核说明依据文字教材赵国俊编写的《电子政务教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3版。

了解:指对相应的知识点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

理解: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相应知识点有完整、深刻的理解。

掌握:指在领会的基础上,对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能够准确的记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部分各章考核知识点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要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理解: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的实质了解: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第二章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理解:中国电子政务的效益了解:中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第三章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特征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了解:电子政务促进或引发的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第四章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了解: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政府管理的挑战第五章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公务处理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政府业务处理与管理活动的电子化、政府通用管理活动的电子化理解:政府通用事务处理的电子化——办公自动化了解:政府专用公务处理系统与通用公务处理系统的集成第六章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电子化公共服务种类的划分理解: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目前我国政府为公众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了解: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概述第七章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和电子政务的关系理解: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了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第八章电子政务安全管理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实施理解: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了解: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第九章电子政务法制建设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进展理解:电子政务法制概述、国际电子政务法制建设概况了解: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第十章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政府流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步骤理解:政府流程优化的方法技巧了解:政府管理常用流程图的绘制第十一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出发点与体系框架理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实施了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平台第十二章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考核内容及要求:掌握:电子政务的管理基础、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基础理解: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了解:电子政务的法律政策基础第三部分综合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的影响()A.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目标的影响B.电子政务削弱以致取消了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分界C.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政府决策者的“有限理性”D.创立全新的行政方法和行政措施答案解析: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包括1.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目标的影响。

电子政务概论

电子政务概论

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第一节 1.电子政务已被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确立为“信息高速公路”五大应用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之首。

2.电子政务建设,就是政府为适应这种社会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而采取的主动措施。

3.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长期战略分三步:1、第一步是实现跨部门的连接,集成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第二步是明确各个部门的目标和使命,通过推行四项电子政务计划,使公民能够理解和接收电子政务,最终目标是提供规范统一的政府服务;第三步是改变政府的运作程序,用一年半或两年时间完成主要的建设任务。

4.电子政务既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工具。

5.电子政务的作用;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②加强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消除官僚主义③增加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实现开放式政府④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带动社会信息化⑤精简“文山会海”,节约行政开支⑥促进政府廉政建设,强化社会监督⑦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众的参与⑧提高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选拔和任用优秀人才6.电子政务集体社会效益主要体现:①促进政府机构改革②辅助政府更合理、更全面地计划决策③协助政府更及时地宏观监控与更合理地宏观调整④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公务员作用⑤提高政府服务水平⑥提高社会信息化的发展7.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使电子政务的市场进一步扩大,从需求方面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市场已有初始阶段逐步向高速发展阶段跨越8.电子政务和传统政务也存在着区别:①政府存在的形态不同②办公手段不同③行政业务流程不同④服务方式不同⑤与公众沟通的方式不同第二节 1.电子政务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等多个多个学科相融合的产物2. 电子政务就是指政府运用电子化手段和现代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优化重组,进行持续不断的改善和革新,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3. 电子政务的特点①电子政务是以改革政务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②电子政务是以互联网络为运行环境③电子政务核心是在信息资源支撑下的科学管理④电子政务必须有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体系支撑⑤电子政务是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为行为主体⑥电子政务将实现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公众对政府的新要求4.电子政府一词,通常被理解为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的实体政府机构的网上“虚拟政府”,通过网络,政府得以为公众提供打破时空界限部门界限的高效服务。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摘要:以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和安全体系为基础,以政务需求为导向,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和数据库结构,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简单易用的一体化办公平台。

第一章前言1.1建设背景和依据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政府各部门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已经非常普及,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深入应用,政务需求越来越清晰化,办公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内部及部门间协作的智能化要求更加旺盛,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的推广和深层次应用受到重视各级机关的普遍重视。

政务内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

政府电子政务内网(以下简称“政务内网”)是以政府系统各级、各部门行政领导、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为服务对象,具有办公事务处理、辅助决策、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等网上办公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

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是政务内网开展软件建设和推进应用的软件支撑平台,平台建设后可将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主要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统一的用户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统一的权限划分和角色配置服务,统一的电子公章、数字签名、版式文件服务、统一的工作流程配置引擎和全站搜索服务。

为公文办理、信息传输、会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种政务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实现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同应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网上办公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信息化整体水平。

最终构筑统一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建立统一的政务内网信息门户。

建设必需的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实现“政务资源数字化、内部办公协同化、信息交流网络化”。

1.2建设内容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协同办公平台,支持业务开发的公共平台;(2)内部门户:应用集成和内容集成;(3)通用办公:政务管理、公文管理等功能的通用行政办公系统;(4)统一工作流管理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为办公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提供服务;(5)数据集成平台:建立一个可覆盖全业务的数据中心,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数据同步,数据交换。

电子政务复习思考题(最终版本)

电子政务复习思考题(最终版本)

《电子政务》(徐晓林杨锐)复习思考题第1章信息社会的政府管理创新一、单选题1、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C)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A.计算机技术B.通信技术C.信息技术D.网络技术2、在组织结构上, 政府再造主张建立一个无缝隙的(B)组织结构。

A.金字塔式B.扁平式C.分权式D.科层制3、“数字鸿沟”又称为(B)。

A.电脑鸿沟B.信息鸿沟C.网络鸿沟D.资源鸿沟4、电子政务在(A)中得以孕育和发展,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与行政改革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A.政府再造运动B.新公共管理改革C.信息技术D.政府改革5、新公共管理改革核心思想是把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D)和公共服务之中。

A.政府部门B.行政部门C.管理部门D.公共部门二、多选题1、信息技术是以提供信息为主要目标的信息系统的技术层面,包括(ABCD)和其他设备。

A.硬件B.数据库C.软件D.网络E.管理制度2、信息化的特征可归纳为(ACDE)。

A.综合性B.复杂性C.竞争性D.渗透性E.开放性3、以“新公共管理”为基本取向的政府改革常常被人们描述为一场政府追求(ACD)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

A.经济B.绩效C.效率D.效能E.公平4、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统一标准是(BCD)的基础。

A.协调一致B.互联互通C.信息共享D.业务协同E.业务同步5、我国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指的是(ACD)。

A.金桥工程B.金网工程C.金关工程D.金卡工程E.金税工程6、新公共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英国、美国、(AC),并逐步扩展到西方各国乃至全世界。

A.澳大利亚B.日本C.新西兰D.新加坡E.法国7、“政府再造”的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政府再造,建立一个(ABC)政府。

A.高效率的B.对公众负责任的C.更有回应性的D.服务性的E.更节省开支的8、在变革方式上,“政府再造”主张对政府流程进行(AB)设计。

A.根本性的B.彻底的C.稳定的D.渐进的E.优化的9、哈默和钱皮在《再造企业》一书中所描述的再造的要点包括(ABCD)。

海南省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管理办法

海南省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管理办法

海南省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我省电子政务实现集约、高效、安全发展和电子政务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充分发挥省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以下简称云中心)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云中心是基于云计算架构来实现计算及存储资源松耦合的新型数据中心。

主要包括符合国家电子信息系统机房B级及以上建设规范的基础环境、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和电子政务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

第三条云平台仅支持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应用,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进行安全管理。

云平台的使用单位为全省各级政务部门及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

第四条云平台包括云基础设施及其所支撑的服务软件的集合,按“企业建设和运维,政府按需统一购买服务”的模式建设运营。

云中心投入运营后,原则上省级各部门不再新建独立的机房和数据中心,采用购买服务方式统一采购云中心服务器、存储、网络设施、安全及系统支撑软件等资源,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由省级各部门依托云平台自行建设,现有非涉密的信息化系统应逐步迁移到云平台。

省级各部门不得单独对外购买云服务。

第五条云平台基础设施及其配套的服务软件等资产产权归属云服务提供机构,业务应用系统及其所产生数据等资产产权归属云平台使用单位。

第六条服务合同终止时,云服务提供机构必须在确保所有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将云平台上的业务应用系统及所产生数据等资产移交云中心管理机构和使用单位,不得保留副本。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七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是云中心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云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对云中心的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管、指导;负责修订和发布《海南省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服务质量规范》、《海南省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服务收费参考指南》。

第八条省党政信息中心是云中心的管理机构,负责云中心的日常运行管理、资源调度和分配,做好云中心机房基础环境、云平台外部网络等的管理工作,对云中心的运行和云服务提供机构进行监管、考核,确保服务质量,做好云中心服务费用的测算、审核、汇总工作。

成都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

成都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

成都市电⼦政务项⽬管理办法成都市电⼦政务项⽬管理办法第⼀章总则第⼀条为进⼀步规范电⼦政务项⽬管理,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要求,推动电⼦政务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利⽤,提⾼财政资⾦使⽤效益,根据国家和省电⼦政务相关管理规定,结合我市电⼦政务⼯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条本办法所称的电⼦政务项⽬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和社会企业联合建设、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或需要政府运⾏维护的,⽤于⽀撑政务部门履⾏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各类信息化项⽬。

第三条本办法适⽤于使⽤市本级财政性资⾦的新建、续建、运⾏维护、购买服务的电⼦政务项⽬。

第四条电⼦政务项⽬建设应当以国家、省、市电⼦政务及信息化建设有关规划为主要依据,充分利⽤现有基础设施资源,⼤⼒推进跨区域、跨部门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应⽤集成和业务协同,充分发挥电⼦政务对提⾼决策⽔平、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和应急指挥能⼒的作⽤。

严格控制分散、独⽴、封闭的单⼀部门电⼦政务项⽬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切实提⾼资⾦使⽤效益。

第五条市⼤数据产业发展和政务云建设⼯作推进领导⼩组负责全市电⼦政务项⽬管理的领导和协调⼯作。

电⼦政务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电⼦政务项⽬的建设需求审核、技术⽅案审查、建设运维全过程备案和绩效评估管理⼯作。

发改部门负责依法进⾏招投标的电⼦政务项⽬审批⼯作,信息化⾏业主管部门负责招投标活动监督管理⼯作。

财政部门负责电⼦政务项⽬资⾦安排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作。

审计部门负责电⼦政务项⽬资⾦使⽤的监督管理⼯作。

市级电⼦政务主管部门是指市⼤数据和电⼦政务办,区(市)县电⼦政务主管部门由区(市)县政府确定。

第六条承担电⼦政务项⽬建设的部门和单位(以下简称:项⽬建设单位)负责组织项⽬的设计、建设、验收和运⾏维护⼯作。

电⼦政务项⽬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当与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

第七条市⼤数据和电⼦政务办建⽴和管理全市电⼦政务项⽬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项⽬管理系统)。

智慧政务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支撑平台建设方案智慧政务支撑平台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覆盖政务各个领域、贯穿整个管理流程、满足政府和公民需求的电子政务平台。

它不仅是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核心,也是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本文将从平台架构、功能模块、技术支撑三个方面提出智慧政务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1.平台架构智慧政务支撑平台应该是开放式、模块化、安全可靠的。

具体来讲,平台架构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统一标准:采用开放协议、统一数据标准,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体系,实现系统内数据互通。

(2)模块化设计:拆分政务业务,将政务部门涉及的所有业务按照模块化设计,各模块之间互相独立,可以按需求自由组合,满足不同部门的需求。

(3)安全可靠:设置高安全要求,为系统提供多种安全措施,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平台运行可靠。

2.功能模块智慧政务支撑平台应该打通政府部门、企业和公民间的交流渠道,提供多种方式的政务办事服务。

平台应该基于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技术,为用户提供以下主要功能模块:(1)政务服务门户: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上门服务、网上服务、自助服务等,包括在线预约办事、在线咨询、在线支付、在线申报等。

(2)政策法规系统:支持政府部门实现各类法律、法规、政策在线咨询和在线发布。

(3)数据共享平台:集成各相关部门共享的政务数据,实现政务数据的真正开放共享,为数据使用方提供更广泛的数据资源。

(4)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各政务部门信息数据,提供人民群众、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机构等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交流平台。

(5)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基于大数据,为政府部门提供效率、精准性、预测性三方面的分析支持,帮助政府部门进行科学的决策制定。

3.技术支撑智慧政务支撑平台建设需要多项技术支撑。

其中,安全、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撑尤为关键。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技术支撑:(1)云计算技术:为政府部门提供更优质、高效、安全的计算资源,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宽带网络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宽带网络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宽带网络与电子政务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宽带网络的普及与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宽带网络作为一种高速、稳定并且大容量的网络接入方式,它对于电子政务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宽带网络与电子政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互相促进与发展。

一、宽带网络为电子政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电子政务提供了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现如今,政府机构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信息共享和实时互动,而这些与庞大的数据量和要求高速传输需求有关。

宽带网络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其高速的带宽能够快速、稳定地传输信息,实现政府机构之间的高效联系与协同工作。

与传统的窄带网络相比,宽带网络大幅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和质量,使政务信息能够快速流动起来。

二、宽带网络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宽带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传统的行政服务需要人员到政府机构现场办理,势必造成时间、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而有了宽带网络,政府机构可以通过网络提供各种在线服务,例如在线申请、在线支付和在线查询等,使得群众能够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

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为政府机构节省了大量资源,也提高了服务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三、电子政务为宽带网络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通过电子政务推广的过程中,宽带网络发现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政府内部的协同办公、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在线交互和服务提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宽带网络的应用与发展。

电子政务的推广使得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对宽带网络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网络的质量和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宽带网络及其相关的技术和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中。

四、宽带网络与电子政务的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宽带网络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电子政务提供了前提和支持,而电子政务的普及与推广又进一步促进了宽带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二)工作流技术
现行的工作流软件都是建立在四种基本的技 术元素之上,即流程逻辑、组织机构、工作处 理对象和自动化。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三)标准化
工作流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并得到重视的同时 ,人们就认识到了“标准化”在其中的重要性 ,有关工作流的标准开发和推广,基本是与“ 工作流”的开发和推广同步进行的。目前在这 方面的权威性机构是“工作流管理联盟( WfMC,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Intranet是指基于TCP/IP协议的企业内部网络,它通过 防火墙等安全机制与Internet建立连接。
Internet 办公室 1 防火墙 办公室 2 办公室 3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Intranet技术
Intranet具有如下优点: 1.在网络安全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控制措施, 克服了Internet安全保密方面的不足 2.Intranet的信息传输速度一般比Internet要快得 多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
二、计算机软件 (一)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为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提高工 作效率,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而编制的计算 机通用程序,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 序、服务性程序、管理性程序等。 1.操作系统 2.语言处理程序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
二、计算机软件 (二)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在计算机系统软件支持下 开发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软件,如:工程 设计程序、文字处理软件、自动控制程序、 企业管理软件、数据检索程序、科学计算程 序等。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四、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技术是办公自动化及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协同 办公功能实现的核心技术。
(一)工作流定义
工作流是一组人员为完成某一项业务所进行 的所有工作与工作转交(交互)过程。工作流自 动化(WFA)属于软件分类中的“群组软件”范 畴,而“群组软件”是指那些能够满足一群人共 同工作的软件。工作流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重要 部分。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二)全文数据库
全文数据库的主要特点是: 1.包含信息的原始性 2.信息检索的彻底性 3.所有检索语言的自然性 4.数据相对稳定性 5.检索结果的准确性 6.数据结构的非结构性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三)Web数据库技术
网上数据的不断激增,对网上信息的应用需求也不 断提高,原有的对文本文件的链接浏览和关键词检索 已无法满足一些复杂的应用需求。近年来,大量的研 究致力于将数据库技术应用于网上数据的管理和查询 ,使查询可以在更细粒度上进行,并集成多个数据源 的数据。但是,将传统数据库技术直接应用于网上数 据的最大困难在于,网上数据缺乏统一的、固定的模 式,数据往往是不规则且经常变动的。因此,半结构 化数据模型应运而生,其无模式及自描述的特点适宜 于描述网上数据。事实上,日益普及的XML数据就是 一种自描述的半结构化数据,它的出现推动了WWW 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数据交换和数字化图书 馆等多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
输出设备
计算机技术
⑴显示器。显示器是微机系统中主要的输出设 备,它把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以字符或图像的形 式显示在屏幕上,供人们浏览。 ⑵打印机。打印机是微机系统中主要的硬拷贝 设备,它可以把数据以字符或图像的方式打印 到纸张上,作为长期的信息资料。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
二、计算机软件 软件是指计算机上所运行的程序和相关数据 的总称,软件可以看作是计算机系统运行的 知识资源。 (一)系统软件 (二)应用软件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
输入设备 ⑴键盘。键盘是人们用来向微机录入数据的主要 设备,它把人们的按键动作转换成二进制编码传 送到微机内部进行处理 ⑵鼠标器。鼠标器是一种图形输入设备,它把它 的移动轨迹通过二进制编码传送给主机。 ⑶扫描仪。这是一种图像输入设备,它可以把静 止的图片、像片等输入到微机中。 ⑷麦克风和摄像头:它们分别可以把声音和视频 图像输入到微机中,是多媒体系统常用的输入设 备,在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所处理的信息量 的激增,使得单个计算机应用和原始的数据交换 方式已难以满足人们对信息量和处理速度的需求 ,于是人们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起来, 产生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 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 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借助网络软件(网络协议和 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和信息交 换的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有:硬件资源共享、软 件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是指网络用户 能够利用网络上其他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包括软 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就是 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二) 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BS,Data Base System)一般指引进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数据库系统至少应包括数据、硬件、软件和用户 等四个组成部分 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介于用户或数据 库应用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类数据管理软件 。 3.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应用系统是用户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领域的 实际问题而开发的数据库软件系统。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1.中继器 2.网桥 3.路由器 4.网关
(一) 网络 互联 设备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TCP/IP协议
1.网络接口层:在TCP/IP参考模型中没有详细定义 这一层的内容,仅指出必须采用某种协议连接到 网络上,并能够传输网络分组。 2.网际互联层:主要功能是负责在互联网上传输数 据分组。 3.传输层:主要功能是负责端到端的对等实体之间 的通信。 4.应用层:这一层是TCP/IP模型的最高层,包含了 OSI模型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功能。
行政学院 3
第一节
一、计算机硬件 二、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技术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
一、计算机硬件 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是 计算机运行的物质基础。计算机的硬件 主要包括主机和外部设备。
第一节
(一)主机
主机是计算机 的核心,它承 担数据运算、 逻辑控制和信 息存储等主要 工作
计算机技术
1.微处理器 2.主机板 3.内存 4.显示卡和其他扩展卡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 据 库 管 理 员 ( 用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 数据库 图 7.5 数据库系统 硬件
DBA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二、多媒体文档管理技术 (一)多媒体文档数据库
多媒体文档数据库又称全息数据库,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全息是全部信息的简称,表示非结构化数据库能 存储各种信息 第二,它有物理学的“全息技术”的全息含义,表示可 以处理全方位信息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Internet技术 二、Intranet技术与Extranet技术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Internet技术
骨干网
区域骨干网
区域骨干网
用户接入网
用户接入网
用户接入网
用户接入网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Internet技术 (一)网络互联设备 (二)TCP/IP协议 (三)IP地址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一、数据库技术 二、多媒体文档管理技术 三、中间件技术 四、工作流技术
五、办公软件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一、数据库技术
(一)数据库的概念
1.数据:数据(Data)是事物的描述信息在计算机 内部的表示是数据库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或数据 之间的联系。 3.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是利用计算机存储和 管理的具有一定数据组织结构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 4.关系数据库:二维表用于描述一个关系,对应于 某个关系模型的所有关系的集合,叫做关系数据 库。
第七章 电子政府的支撑技术
制作人:王 静
本章重点问题
本章从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电子政务 应用、电子政务服务、电子政务集成、 电子政务智能管理以及电子政务安全保 障等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同侧面全面介绍 电子政府的支撑技术。
电子政府的各项支撑技术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第四节 电子政务服务技术 第五节 电子政务集成技术 第六节 电子政务智能管理技术 第七节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
保留地址
2
3
4
8
16
24
31
网络标识(7位) 0 1 1 1 网络标识(14位) 0 1 1
主机标识(24位) 主机标识(16位)
主机标识(8位)
网络标识(21位) 0 1 多目地址(28位) 0 保留地址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Intranet技术与Extranet技术 (一)Intranet技术
第三节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
(二)中间件分类
1.数据库中间件(DM,Database Middleware) 2.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3.面向消息中间件(MOM,Message Oriented Middleware) 4.基于对象请求代理(ORB,Object Request Broker) 5.事务处理中间件(TPM,Transaction Processing Monitor)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TCP/IP参考模型
应用层 SMTP TELNE FTP DNS SMTP
传输层
TCP
UDP ICMP IGMP
网际互连层 ARP 网络接口层 Ethernet
IP
FDDI
X.25
ATM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