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芹电视剧研究
妇女在电视剧中担当责任的探讨
占据整个 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
的广泛关注。女性现实生活题材电视剧的 剥削 、反对 妇女不平 的地位 ,投身到革
1 反 映各 行 各业 女性 题 材 的 电视 播出,帮助妇女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 ,在 命 的浪潮 中去 ,为 中国人 民的解 放 事 . 剧 ,有女性公 安局 长的 《 任长 霞 》、女 新中国崇尚真 、善 、美的社会中,维护和 业 、为 中国妇女 的解放运动 ,奉 献了 自 己一生 的血 汗 ,成为 中华 民族 的 巾帼英 法官 《乡村女法 官 》、女律师 《 政佳 谐的家庭、维护和谐的社会。 律 人 》、女检察 官 《 女检察官手 记 》、女 3 .反 映 近代 题 材 的 电视 剧 《秋 雄 ,成为新一代 中华妇女学习 的榜样 。 特警 《 女特警 》、女探长 《 案组 雷霆 瑾 》、 《 庆龄和她 的姊妹们 》、 《 要 中国电视剧 经历 了3 多年的改革 、 0 宋 邓 出击 》、女 医生 《 一个医生 的故事 》、 颖 超 和她 的妈 妈 》 、 《 间正道 是 沧 发展 、繁荣 ,中 国妇女在 电视剧行 业里 人
视听天地
镑 | 琶ARC
妇 女在 电视剧 花 》到 《 从 苦 红岩 》,从 《 张小五的春天 》到 《 生队的故事 》等电视剧 的重新翻拍 和热播 ,人们通过 电 卫
视剧 看到 旧时代 中国妇女的 生活现状 、看到老一代 的女 革命 家为 中国民族 独立和人 民解放奋 斗牺牲 的伟 大精神 、看到今天现 实生活 中中国妇女 的幸福生活 ,研 究中国妇女在 电视剧 中担 当的责任 ,拍摄 出更 多更好的精品 电视剧 ,需要 中国妇女的继续
努 力 ,为 中国电视剧 的繁 荣发展做 出贡献 。
【 关键 词 】 妇女 ;电视剧 ; 责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结合具体栏目浅析电视媒体的营销策略2、媒体泛娱乐化之观众审美需求3、电视剧创作与市场策划4、电视节目策划的创作灵魂5、韩流风靡论6、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与栏目的个性化7、广告传媒与市场营销8、假日电视的竞争策略9、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理念10、论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敏感11、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三贴近”的结合12、生活类节目的娱乐化与娱乐类节目的生活化13、论现代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14、论抓住蒙太奇心理基础发挥蒙太奇效果15、差异性竞争——电视娱乐节目的突破口16、市场经济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17、以《》为例,论电视散文中的赋比兴18、如何把握电视真人秀的道德底线19、记录创作的虚与实20、谈话节目中如何体现“热点”和“卖点”21、看“超女”到“快男”的得与失22、试论纪录片创作结构形式23、试论纪录片中音乐的运用24、试论纪录片中同期声的运用25、试论纪录片中情境的运用26、试论纪录片中视听手段的综合运用27、试论纪录片中长镜头的运用28、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与非真实29、纪录片栏目化的思考与未来发展30、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细节的运用31、电视节目编排中的文化因素32、电视节目编排中的受众研究33、浅谈国内的真人秀节目34、论电视(广播)频道的设置与构建35、浅谈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36、浅析《》(作品名)中的声音艺术37、以《》为例,浅析国内医疗保健栏目现状和出路38、从《》看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39、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突出自办节目特色40、地方卫视(或地方电视台)的品牌战略41、地方台如何搞好深度报道42、略论电视的社会责任43、硝烟中的现代媒体44、记录片故事化的不同手段45、旅游节目的定位问题——质疑当前旅游节目“人文化”包装46、电视节目的品牌战略47、从《同一首歌》看电视营销时代的晚会48、解析信息资讯节目的受众倾向49、论体育类谈话节目之体育明星专访50、由凤凰卫视的经验电视媒体品牌的塑造51、谈中学生节目的现状与发展52、益智类节目的元素分析53、益智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54、电视栏目包装策略初探55、为天气预报节目把脉56、传统媒体的整合传播策略——从《中国歌曲排行榜》的媒体整合说起57、浅析探索类纪录片对娱乐元素的应用及影响58、从电视电影的传播特性看中国电影频道的竞争策略59、论如何提高谈话类节目的质量60、电视谈话节目嘉宾选择61、频道节目编排浅论62、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人物纪录片进入电视栏目后的新特点63、浅论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叙事元素64、浅议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65、论受众在电视媒介中的主体心理和行为66、试论MTV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艺术审美与文化消费67、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综合性节目样式68、浅谈纪录片的主观精神69、关于谈话节目的品牌塑造70、浅论名人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角色71、论谈话节目品牌的成功建立72、浅谈纪录片中的搬演手法73、浅析“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74、从谈话节目看编导意识75、论中国音乐电视的民族性76、音乐电视的画面叙事策略77、电视节目的经营意识78、论益智竞技类节目的定位与发展79、试论音乐电视画面细节的力量80、从《生活空间》到《实话实说》——试论电视媒体中受众角色的变迁81、小议综艺晚会的走向82、对当前大陆娱乐类节目“克隆”现象的考察与推断83、对女性谈话节目类节目的思考84、试论电视益智娱乐节目与“本土化”85、以节目为例分析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特点(比如访谈类节目《新闻会客厅》和《实话实说》等)86、以节目为例看娱乐新闻节目的发展走向(如湖南卫视的《娱乐无极限》,福建东南的《娱乐乐翻天》,北京的《娱乐现场等)87、以节目为例看名牌栏目品牌的经营(如《开心词典》、《实话实说》等)88、电视频道专业化问题(央视经济频道、新闻频道各自的专业性体现在何处,该如何运作)89、春节联欢晚会的得失分析及走向预测90、法制类新闻节目的模式创新(如《今日说法》、《法制进行时》等千篇一律)91、突发性新闻事件现场直播的快速反应92、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真实性93、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的策划94、益智类游戏节目,还能走多远?(《开心词典》、《非常6+1》等)95、网络广播节目形态之我见96、电台交通调频的运营模式97、中国电视(广播)频道专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98、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困境与突围99、电视(广播)新闻受众需求分析与满足100、解读纪实类电视节目中的“真实再现”101、电视新闻(纪录片、专题片等)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及如何与画面组合)102、对外电视报道编辑方针研究103、论地方电视(广播)台早间(晚间、午间)新闻节目的定位104、全球化趋势下的电视制度改革研究105、DV现象研究:(平民化、传播的自由、批判、手段的革新等角度)106、电视谈话节目研究(策划、编辑手段、文化、受众等角度)107、电视新闻的传播观念108、分析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特点(受众心理)109、对民间电视制作公司的分析(走向的预测、节目制作的特点等)110、电视(广播)节目对现场(音响、背景声)的运用111、电视与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特点(可选取不同时段、类型,或两者的比较)112、试论广播文艺编导的修养113、试论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人际交流艺术114、试论视听思维与听觉形象营造115、试论当代广播技术手段的发展116、浅谈广角镜头的功用117、浅谈电视画面的造型艺术118、浅谈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119、浅谈摄像造型艺术的表现方法120、电视娱乐节目现状的深层原因分析121、"手机电影"与当前媒介文化122、电视气象节目"美女播报"的现象成因分析123、电视文艺节目中"游戏"与"搏彩"124、电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和细节意识125、"超级女生"现象与中国电视传播理念126、民生电视节目中记者的法律权限127、电视"节庆活动"模式探索128、电视技术的发展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及对策129、栏目剧创作的元素思考130、浅论电视专题片中的音乐音响131、《变形记》节目的人文社会性分析132、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思考与对策研究133、浅谈广播电视广告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34、解说词与文艺编导的成败135、论电视栏目的创意与策划136、论电视短片(专题记录)的制作二、电影方向导演与影片研究137、中国早期电影研究138、第六代电影研究(作品或导演研究)139、论第五代导演对第六代导演的影响140、论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141、谢晋电影中的传统意识的变化142、从电影市场看中国当代电影文化发展趋向143、当代电影与市场关系的研究144、电影当中的女性自我表达145、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146、电影《老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147、“后现代主义”在影视创作的利弊148、(结合作品)谈(导演)的影视表现手法149、论长镜头150、论蒙太奇151、论影视镜头语言152、论影视导演的基本素质153、论影视导演的基本职能与主要创作任务154、论影视的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155、论影视作品风格样式的追求156、论现代主义(流派)影片157、论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现象158、论某大师的创作风格特点159、意识流电影的影像风格(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中国电影史论160、影响研究:中国三十年代电影与苏联电影161、影响研究:中国三十年代电影与好莱坞电影162、夏衍的电影创作163、蔡楚生电影研究164、浅析费穆电影中的东方电影美学165、简析费穆电影的电影语言风格166、简述左翼电影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性167、电影的两个春天:费穆《小城之春》与田壮壮《小城之春》比较研究168、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中史诗电影的民族风格169、赵丹电影表演风格研究170、从戏剧到电影:田汉电影编剧研究171、“十七年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含义172、“十七年电影”中的儿童剧研究173、桑弧电影研究174、女性主义视野中的黄蜀芹及其电影175、以《柳堡的故事》为例:王苹电影研究176、水华电影研究177、石挥电影研究178、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79、《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180、田壮壮电影研究181、霍建起电影风格研究182、张艺谋电影风格论183、冯小刚贺岁片的商业化策略探析184、简论葛优的表演风格185、张元电影研究186、王小帅电影研究187、贾樟柯电影研究188、姜文表演风格研究189、“英模电影”类型模式初探190、2010年度中国电影发展综论191、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唯美”色彩外国电影史论192、世界著名导演新论:伯格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贝托鲁奇、大卫.里恩、法斯宾德、赫尔措格、施隆多夫、文德斯、基耶斯洛夫斯基、北野武、黑泽明、波兰斯基、卡梅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恩兄弟等193、好莱坞某一类型片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194、以《魔戒》系列(或者《哈利波特》系列)为例,论述魔幻电影的类型片特征195、达斯汀.霍夫曼(汤姆.汉克斯等美国著名演员)的表演风格综论196、宫崎骏动画研究197、印度歌舞剧与好莱坞歌舞剧比较研究198、皮克斯动画的文化精神199、当代好莱坞电影剪辑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200、黑色电影典型形象论201、美国当代恐怖电影叙事研究202、当代印度电影研究203、当代西方宗教电影浅论204、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超现实电影的比较205、法国电影的民族特色206、美国电影体现的美国精神207、伊朗新电影研究208、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研究209、当代好莱坞电影的现实主义倾向210、恐怖电影与审美211、当代印度电影研究212、当代西方宗教电影浅论三、影视剧创作部分213、影视编剧的时空结构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4、影视剧作人物塑造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5、影视剧作语言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6、影视剧作情节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7、中外剧作观念的比较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8、论影视剧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219、论影视文学剧本主题的确立与挖掘220、论影视文学剧本的矛盾冲突221、论影视文学剧本的情节铺排与悬念设置222、论影视剧本人物语言的性格化223、对某部电视剧(文化方面、人物形象、叙事话语等)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24、论当前电视剧创作的平民叙事225、论方言电视剧的特色226、从《》看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227、文学元素与电视广告228、旁白的影视功能229、名著的情节与复制230、电视剧的文学空间231、名著的影视效应232、媚俗文化对名著的损毁233、影视作品中心理描写的处理手法234、论网络时代的电视剧创作235、电视散文的策划与制作236、世界名著与导演视角237、关于"热播剧"现象的分析238、论喜剧的发生和创造239、影视作品创作之构思突破240、浅谈后现代电视广告的涵义241、论电视广告创意的一般方法242、论创造性思维在编剧中的体现243、论编剧创作中天性与后天因素的辩证关系244、论主旋律影片的编导特点245、DV剧情片的选材与主题深化246、DV剧情片创作的艺术构想247、浅议影视剧的情节结构248、影视剧叙事的时空表现249、论细节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250、小品创作中的“三贴近”原则251、谈文学散文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252、以(作品)为例看悲剧的审美价值253、以(作品)为例看影视剧的戏剧冲突254、从“红色经典改编热”看改编的原则与方法255、谈导演的改编成功之路256、论动画片脚本创作的思路257、论影视作品中画外空间的建立和运用258、论影视作品分段法的运用259、论影视作品叙事节奏的安排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260、从《武林外传》看中国当代大众文化261、从《》(作品)看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问题262、试论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心理脉络263、从中韩家庭伦理剧看两国国民性的异同264、韩国电视剧在中国流行的跨文化解读265、以《》剧为例看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状况与发展266、方言影视作品的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研究267、以《家有儿女》为例看国产情景喜剧的当代意义268、韩国影视剧的叙事模式与文化内涵分析269、颠覆和重构——“红色经典”的两度改编270、《半生缘》小说文本与影视文本的比较271、从新版《红楼梦》看影视作品的社会意义272、影视作品恶搞现象分析273、“清宫戏”文化分析273、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274、琼瑶影视剧再次登陆的文化反思275、解读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血色浪漫》与《幸福像花儿一样》276、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277、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池莉作品278、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老舍作品279、历史题材剧研究280、当下罪案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281、当下悬疑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282、王海鸰电视剧作研究283、张纪中武侠电视剧研究284、李少红电视剧研究285、《大宅门》与京味儿电视剧286、中国当下情景喜剧研究287、简论“戏说剧”288、从《长征》(《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289、2010年度中国电视剧发展综论290、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韩国(或日本)电视剧的民族特色291、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美国电视剧的开放性叙事策略292、以某部知名动漫作品为例,分析中国当代动漫作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93、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红色经典”改编热294、从《长征》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四、港台影视部分295、琼瑶电视剧研究296、知名导演研究新论: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徐克、王家卫、王晶、吴宇森、李安等297、当下台湾娱乐节目研究298、成龙的功夫喜剧电影新论299、香港武侠电影影响研究300、台湾电视剧与大陆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301、白先勇小说的戏剧化研究五、纪录片部分302、山地纪录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02、新世纪纪录片的个人化倾向304、新世纪纪录片的主观化倾向305、新世纪纪录片的戏剧化倾向306、独立制片的困境与出路307、新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市场化308、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传播模式的转换309、纪录片栏目化背后的隐忧310、法国纪录电影研究311、中国90年代以来纪录观念的创新312、中外纪录片导演比较研究313、中国新世纪新锐纪录片编导纪录观念及风格研究六、新闻及传播类部分314、“非黄金时段”电视节目策划与开发315、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从时段的角度解读316、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研究317、论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报道318、电视谈话节目与时间控制319、试论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20、频道专业化发展与趋势研究321、新世纪城市电视台发展思考322、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之深度报道研究323、中国电视媒体品牌节目及其构建与运营战略研究324、我国省级卫星电视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策略研究325、论广播的“无竞争空间”326、试论我国电视媒介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27、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研究328、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与叙事探讨329、省级卫视品牌发展战略思考330、《幸存者》节目的剖析331、受众认同与主持人形象塑造332、论江苏卫视的竞争策略333、论湖南卫视的竞争策略334、论湖南卫视的“快乐”战略335、微时代下中国传统媒介的发展之路探析336、论电视媒体的品牌战略337、论品牌栏目的编播创新策略338、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339、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探析340、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制作341、论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342、浅谈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创新343、论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制作模式344、地方电视台对区域文化发展的作用345、论地方电视台对服务三农的作用346、浅谈地方电视台方言类节目的特色347、赵宝刚都市题材电视剧研究348、论赵宝刚电视剧的品牌战略349、赵宝刚电视剧美学探析350、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351、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男性主体意识研究352、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女性悲剧意识353、真实再现与艺术虚构——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354、微时代下新媒体的生存空间探析355、浅析网络电视的生存与发展356、浅析教育电视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与发展357、我国公共危机下的媒体角色冲突及对策研究358、论儿童题材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359、论儿童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策略360、论国产情景剧的发展与创新361、某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机制研究362、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电视相亲节目363、湖南卫视的经营策略研究364、《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研究365、电视深度报道叙事策略研究366、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367、XX地区媒介使用状况调查368、新媒体与国家形象塑造369、报纸转型研究370、手机媒体研究371、电视新闻中的蒙太奇372、新闻标题可读性研究373、网络新闻标题艺术研究374、中国传媒集团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75、频道品牌战略研究376、微博的传播的特征377、“限娱令”后娱乐节目生存之道378、我国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的生态环境研究379、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380、试析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381、女性杂志营销策略研究382、媒介:打开公共空间——论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383、谁之自由?何种权利?——对新闻自由合法性的思考384、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385、国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选某个或某类人物就其传播观、传播活动等进行影响研究)386、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及产业化研究387、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388、媒介公共关系研究389、视觉文化与传播的个案研究:透过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作品,透过某一群创作者或某一创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现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新走向。
论黄蜀芹电影《村妓》改编的得与失
论黄蜀芹电影《村妓》改编的得与失【摘要】黄蜀芹电影《村妓》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改编自小说《村妓》。
本文以引言为背景介绍和改编作品介绍为入口,探讨了电影在忠实度、情节调整、角色设定、艺术表现和影片评价等方面的表现。
在结论部分分析了改编的得失,并展望了未来。
电影在对原著的忠实度方面做得较好,但在情节调整和角色设定上存在一些争议。
艺术表现形式独特而引人入胜,影片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综合评价来看,电影在改编过程中有所得失,但也展示出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对未来的电影创作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村妓、黄蜀芹、改编、忠实度、情节调整、角色设定、艺术表现、影片评价、得与失、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黄蜀芹是中国知名作家、编剧,她的作品《陪嫁》、《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不仅在文学界享有盛誉,在影视界也收获了不少成功。
她的小说《村妓》曾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引起了广泛关注。
《村妓》是一部描述农村女子因家庭贫困而被迫沦为风俗行业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妇女的命运困境和人性悲喜。
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认为是一部具有社会关怀和女性主义色彩的文学巨作。
电影《村妓》是基于黄蜀芹的小说改编而成,保留了小说原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力图还原小说情感和社会关怀的深度。
通过电影这种视觉媒介,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命运。
黄蜀芹的作品经过改编后,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1.2 改编作品介绍《村妓》是一部由黄蜀芹编剧并执导的电影,该片改编自一部著名小说。
在小说中,讲述了一位村庄中的妓女生活经历和情感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
而在黄蜀芹的电影中,他试图通过影像语言和表现方式,将小说原著中的情节和人物转化为视觉艺术的表达。
在这部电影改编作品中,黄蜀芹充分发挥了导演的才华,通过精心的剧本改编和演员的表演,成功地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还原到了银幕上。
他在改编过程中保留了原著的核心内容和主题,同时又对部分情节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增补,使得电影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
论黄蜀芹电影《村妓》改编的得与失
论黄蜀芹电影《村妓》改编的得与失【摘要】黄蜀芹的电影《村妓》是根据原著小说改编而成的,本文将对改编电影的得与失进行探讨。
在将介绍《村妓》的改编背景和电影目的意义。
在将对比原著小说情节与电影剧情,评述角色塑造的成功与不足,分析场景设置的优缺点,探讨对影片整体风格的影响,并总结观众反馈和评论。
在将总结改编电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讨论对原著作品的影响与意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价《村妓》的改编质量及对观众的影响。
【关键词】黄蜀芹、村妓、改编、原著、电影、情节、剧情、角色塑造、场景设置、风格、观众反馈、评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影响、意义1. 引言1.1 黄蜀芹电影《村妓》的改编背景黄蜀芹电影《村妓》的改编背景主要来源于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村少女因家庭贫困被送入城市做妓女,最终艰难求得自由的故事。
黄蜀芹选择将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的原因在于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性关怀。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贫困女性的生存困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电影《村妓》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黄蜀芹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呼吁社会关注贫困女性的处境,同时也希望传递出对人性的思考和关爱。
黄蜀芹将《村妓》改编成电影并非单纯为了娱乐和商业目的,更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部电影的改编背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让观众在享受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性和社会现实带来的反思。
1.2 改编电影的目的和意义村妓》是一部由著名作家黄蜀芹所著的小说,该小说以中国农村的妓女为主题,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些阴暗面。
而改编成电影后,其目的和意义也是非常明确的。
改编电影的目的在于将原著小说中的内容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更多人了解和思考农村妓女的生存状态和社会背景。
改编电影也希望通过情节的精心设计和角色的塑造,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促使社会对于农村妓女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关注。
改编电影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社会现实,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以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改变。
电视剧艺术赏析
电视剧艺术赏析1.《四世同堂》中国电视连续剧,老舍代表作。
无论是对剧本的理解,演员的阵容,风格的体现,思想的深刻,到包括主题歌在内,家喻户晓。
小说的幽默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许多没看过小说的人对台词也记得清清楚楚,像那几个被讽刺的人物,冠晓荷,大赤包,包括祁家老二。
老二是靠家里生活的人。
他对他大哥说:“大哥,你可得养着我,谁让你是我大哥呢?” 一个典型家中老二的口气。
还有冠晓荷的无耻,他的闺女当了日本特务,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以此来吓唬别人:“我们家招弟,那是大红大紫的特务。
”深刻的台词,把一个人能无耻到什么程度写得入木三分。
最后日本人把他活埋了,都推到坑里了还喊“皇军万岁!”这种汉奸真是死有余辜,不会得到人们的同情。
老舍的幽默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对于正直善良的人是温和的,对坏人采取的是夸张的漫画式的手法来戳穿他。
2.《围城》中国电视连续剧,根据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导演黄蜀芹。
是中国近20年来不可多得的电视剧佳作。
原著是一部社会面广、历史感强、极富哲理性的作品。
它通过一批知识分子在人生旅途中不断被围困的面貌、命运,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丑恶、****的社会面貌,揭示了人物的纷争、孤独与摩擦。
原著主题的深邃及艺术上的卓尔不群,给改编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然而,电视剧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在陈道明、英达、葛优等对人物的完美诠释下,把作品文字的幽默、机灵、感伤完全转为活生生的人物群像,城里城外,世事沉浮,令人不胜唏嘘。
它继承了原著的艺术风格,将解剖与批判融于幽默之中,轻松地抒写平常人生,又贯注着对人生意味与生活真理的深刻洞察,心理描写非常深刻,精辟的比喻层出不穷。
该剧是一部少见的高品位的艺术佳作和精品。
3.《红楼梦》中国电视连续剧,王扶林导演。
根据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
共36集。
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后7集不用高鹗续作,而是根据前80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红学研究成果,重新结构这个悲剧故事的结局。
黄蜀芹讲座 导演《围城》有感
黄蜀芹讲座导演《围城》有感(以上部分由于录音设备故障未能录下)到留学生在船上回来的时候,方小姐随手拿到别针,抓到把柄要钱的时候,形形色色,我叫“七十二贤人”,就是这七十二个人都不能马虎,不管他是主角还是配角,个个要给别人留下印象。
那个方鸿渐是特别难找的。
因为大家知道这是个在我们文学画廊里非常特殊的一个角色。
他是一个被动的主角。
比如董存瑞,我要下决心,我要托起那个包,现在来说就是自杀性的,后来我们看了电视,我们就说我们这样的英雄多了。
他就是主动性的。
但被动性主角,一直是被人欺负的。
看起来很聪明,很能干,很会说俏皮话,但真的不会跟人相处。
拍马屁啊,迎合啊,都不懂的。
很可爱,但又全无用。
他没有作为,他是被别人抛弃的人,他的难演是在这个地方。
而且我们的影视剧画廊中几十年来被人记住的都是主动性的人物,没有一个被动性的会被记住。
你是一个二傻子,落得被人欺负,还有道理。
一个聪明人,到处说聪明话,大家都觉得他聪明,但是他是一个失败者。
因为他全无用,不懂得那个社会的利害。
一样跟他留学的赵辛楣,后来变成商人了,在香港做买卖,人家很神气啊。
哪个行当来事儿啊,能站住脚,我就从商。
但是方鸿渐后来变成倒霉蛋了,失业,妻子又要离婚,一个人在那儿。
我们借了一大鼓风机扇黄叶子落地,就变成这样子。
我不认识陈道明,但是看过他演的《末代皇帝》。
我觉得他有一种气质,不是窝囊蛋的气质,是在理解基础上的一种表演。
我们去找他,他开始很优犹豫。
他说他其实在中学里就读过书,在他父亲的年代,八十年代。
但是他觉得接受这角色非常难。
而且他不认识我们帮上海人。
他怀疑,他觉得你们能拍好吗,你们认真吗,你们的思路对不对头啊?肯定是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他不是马上就答应了。
但是后来他看我们非常认真,所以他那时就答应了。
还有赵辛楣,他的搭档,我觉得从形象上要有个变化。
其实呢我不认识英达,他刚从美国回来,还不知道该干什么,还没找到门路。
一个年轻人跟我说:“哎,英达呀!他合适,他胖胖的,跟陈道明又不同。
黄蜀芹_中国如今已经没有女性电影
人物篇·黄蜀芹在上海当代电影史中,黄蜀芹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女性导演,她的许多作品都足以载入史册。
来到黄蜀芹导演的徐家汇寓所,她笑着说:“刚搬来时间不长,还没仔细布置,到处都空荡荡的,你们随便坐吧。
”看得出来,不拍电影的时候,黄导的生活很是有点深居简出的味道,日子过得宁静而简单。
“我是1964年从电影学院毕业的,”黄导很快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上海人,而上影给北电的指标是5个人,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来到了上影厂。
当时刚从学校毕业,自然是满腔热情,想马上加入到拍电影的大军中去,可刚毕业两年就碰上了“文革”,而在“文革”正式开始之前已经有一些动作,于是我的满腔热情还没来得及发挥,政治运动就开始了。
那么自然,在那10年里耽误了很多时间,唯一没有耽误的就是结婚生子(笑)。
当时也有电影,但都是工农兵题材的,数量非常少,更别提还有机会参与电影制作了,”黄导提到这段往事,掩盖不住内心的遗憾。
“所以1976年‘文革’结束之后,全国人民的文化饥渴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我记得‘文革’后我看的第一部电影是《智取威虎山》,当时所有人都看得欢呼雀跃,很激动。
当然现在想起来,这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并不是那么的高,但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就完全不同了,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故事性电影了,所以特别激动(笑)。
”“那之后你是怎么恢复电影创作的?”我接着她的话题问。
“说到这里,我需要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个是谢晋导演,一个是徐桑楚老厂长。
是他们给了我执导电影的机会,也是他们教会了我对电影的爱与忠诚。
当时谢晋‘文革’后拍摄中国如今已经没有女性电影●受访:黄蜀芹(中国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地点:黄蜀芹徐家汇寓所黄蜀芹:28周年的第一部作品是《啊!摇篮》,找到我和石晓华,我到现在还记得谢导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气,他说:‘快把电影重新捡起来吧,不要再荒废下去了!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了!’不过在《啊!摇篮》里面,我的工作主要是管驴(笑),因为这个戏里有好多马和驴子。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很多人以为这句话出自钱钟书小说《围城》,事实上,这是杨绛写在黄蜀芹导演的电视剧《围城》片头的话。
1990年,还在骨折休养期的黄蜀芹坐在轮椅上完成了电视连续剧《围城》的导演工作。
当年11月,《围城》在央视播出,以庆祝钱钟书先生80寿辰,一时万人空巷。
2022年4月21日,83岁的黄蜀芹与世长辞。
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和女性电影的代表人物,黄蜀芹留下《人·鬼·情》《青春万岁》《画魂》《围城》《孽债》等多部经典影视作品。
她对女性的卓越想象和深刻探求,以及其作品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相交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奠定了她在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
“已经浪费了很长时间”1939年9月9日,黄蜀芹出生在天津祖父母家的老宅,取名“蜀芹”——“蜀”意为母亲在四川怀孕,“芹”取其祖母名,以示纪念。
作为戏剧艺术家黄佐临和金韵之的长女,黄蜀芹和电影的缘分早就定下了。
黄蜀芹8岁时在桑弧导演、张爱玲编剧的《不了情》中扮演了一个角色——男主角的小女儿,当时的大明星刘琼和陈燕燕是她在片中的父母。
黄蜀芹当时出演这个角色,其实是被大人们用好吃的“骗”去的,那次“触电”经历并没有让她走上演员道路。
上高中时,黄蜀芹喜欢上了苏联电影,到了十分着迷的程度。
每个礼拜天,她都会骑着自行车到衡山电影院看电影。
考电影学院成了黄蜀芹少女时期的梦想,不巧,她高中毕业那年北京电影学院不招生。
恰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刚刚开始,她就下乡劳动去了。
两年后,20岁的黄蜀芹如愿考进了北电导演系。
在北电求学5年,黄蜀芹认为最大的收获不是拍电影的方式方法,而是接触到了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电影,感受到与国内截然不同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内涵。
1964年,黄蜀芹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
“文革”期间,黄蜀芹被迫远离电影事业,直到1978年才回到上影厂。
在这年,我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谢晋执导电影《啊!摇篮》,黄蜀芹到这个剧组做副导演,这时的她已年近四十。
211072175_黄蜀芹导演的生命倒叙
大师剪影32黄蜀芹导演的生命倒叙■ 张 琪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一种人是倒过来活的,就像影片《返老还童》里的本杰明·巴顿,每过一年减一岁,最后向死而生。
这样的人,他们年轻时历经千帆,少年老成,似乎人生是从安静谨慎而又通透满足的80+开始倒计时的。
他们中年时豁达淡定,睿智无畏,晚年则天真直率,简单清朗。
初见黄蜀芹导演是她带着影片《青春万岁》来我们中学做讲座,那时社会变革,百废待兴,四十出头能独立执导电影的已算年少有为。
当年没有宣发的概念,也没有票房的压力,她骑车独自前来,仅仅是因为她和我们学校里一位语文老师一起下过乡。
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一个伶牙俐齿的学姐指出片中1950年代的学生作业本封面是极具1980年代特征的新本子,她亢奋地总结这是道具工作人员的低级错误。
之前一直语速缓慢,惜字如金的黄导演飞快地感谢了中学生的认真细致,坚定而诚恳地表示是她忽略了细节,是她这导演的错,不关别人的事。
她语速很快,一气呵成。
算起来那时是她享年八十余岁的生命中点,她最霸气,最自信,内心强大而无所畏惧的时候,也是那天,让我知道世界上有一种职业在接受掌声和敬意的时候也需要承担看似和自己并不相干的责任。
几年以后,我阴差阳错地学了导演,黄导演也机缘巧合成了我的毕设导师,一个不善言辞的学导演的女生因为一个同样不善言辞的女导演那句“论文就这么写,有问题我去说”,心里踏实万分。
后来的日子里,从内心到外表,黄导演似乎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创造力,现在看来她是在创作的“青春期”里完成了《童年的朋友》《超国界行动》《人·鬼·情》《围城》《画魂》《孽债》等优秀影视作品。
在别人的刻板印象里以男性为主体的职业,女导演的性别特黄蜀芹参加第20届柏林国际儿童电影节,《我也有爸爸》荣获特别评委奖执导《超国界行动》,黄蜀芹为邬君梅、金鑫说戏《人·鬼·情》荣获第8届“金鸡奖”7项提名及最佳编剧和最佳男配角奖《青春万岁》关机,黄蜀芹(二排左五)和剧组合影黄蜀芹坐着轮椅拍《围城》大师剪影33征往往是模糊的。
黄蜀芹:不朽的写意精神
黄蜀芹:不朽的写意精神作者:老老夏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22年第05期2022年4月21日,著名导演黄蜀芹去世,享年83岁。
黄蜀芹在上海電影界乃至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中都是翘楚,《青春万岁》《童年的朋友》《人·鬼·情》《画魂》《围城》《孽债》等电影和电视剧,广受赞誉,在国内外获奖无数。
七年前,曾战战兢兢地接受上海市文联文学院约稿,为这样一位杰出的女导演写传。
该书写作难度非常高,因为那时她的阿尔茨海默综合征已相当严重,无法受访,储存在她记忆中的零星碎片不能用语言完整、准确地表达。
我和太太只能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一一走访她的亲友、合作者、助手,一点点连接起她精彩的一生,并通过研读她的一篇篇导演阐述、创作体会,加深理解她的艺术视角、手法和特点。
其实,即使黄蜀芹导演无恙,也不善交流,话语极少,常常只用三四字表意。
拍摄现场的她,严肃多于欢乐,人称“神秘的大佛”。
因此,通过他人之口了解并渐渐走进黄蜀芹的内心,乃是唯一的途径。
2017年9月9日,《黄蜀芹·写意光影织妙镜》一书终于面世,为黄蜀芹78岁诞辰献礼。
遗憾黄蜀芹病情愈发严重,长住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靠鼻饲和打点滴维持生命如今,尊敬的黄蜀芹导演于“上海战疫”中仙逝。
对“疫情”,她没有概念;对封楼、封区、封城,她更没概念。
她只是笑对着那扇“东窗”,让灵魂飞入自己营造的写意光影之中写意的切入点:散文化众所周知,黄蜀芹是著名导演谢晋的女弟子之一。
她作为谢晋的副手,连续跟拍了《啊!摇篮》《天云山传奇》两部电影,学到了谢导的严谨细腻、一丝不苟,却没有延续谢导乃至大多数上影导演对完整催泪故事和激烈戏剧冲突的强调。
她发自内心地青睐“写意”,这当然来源于她父亲—著名戏剧家黄佐临先生艺术主张的潜移默化。
1962年,黄佐临曾在广州全国文化会议上作了题为《我的戏剧观》的学术发言,后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漫谈“写意戏剧观”》一文,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这三大代表性戏剧家进行比较,提出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黄氏戏剧观”。
黄蜀芹画魂的镜头美学特点
黄蜀芹画魂的镜头美学特点
哎呀呀,咱今天就来聊聊黄蜀芹的那独特的镜头美学特点。
你看啊,在里,那镜头就像是一双会讲故事的眼睛。
比如说有个场景,潘玉良站在巴黎的街头,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古老的建筑,
那镜头慢慢移动,就好像我们也跟着潘玉良一起置身在那个充满艺术
氛围的地方,这感觉不就来了吗?这就像我们自己去旅游,一点点去
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啊!
还有啊,黄蜀芹对光影的运用简直绝了!有时候一束光打在人物脸上,能把人物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
亮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渴望。
这难道不像我们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希
望的曙光吗?
而且她在拍摄人物的时候,那个角度选得特别妙。
有时候是俯拍,
让人物显得渺小而脆弱;有时候又是仰拍,让人物显得高大而坚定。
这多像我们看人的不同视角啊,从不同角度能看到不一样的一面。
记得有个镜头,潘玉良在画室里专注地作画,镜头围着她转了一圈,把她的投入和专注完美呈现出来。
这不就跟我们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好像不存在了一样吗?
黄蜀芹的镜头美学特点那真是太突出了!她用镜头创造了一个独特
的艺术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着潘玉良的人生起伏和艺术追求。
真的,不看这部电影,那可真是一大损失啊!咱就应该多欣赏这样有深度、有美感的作品,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享受啊!。
27124955_不用担心认不出络绎不绝的纪念者——怀念黄蜀芹导演
黄蜀芹在《画魂》拍摄现场
黄蜀芹给巩俐讲戏
《画魂》关机大合影
拍摄。
夏晓昀负责打前站,检查各部门落实情况,组织群众演员等,黄蜀芹一直灌输给剧组的工作理念是:落实,落实,再落实。
不要怕重复,一定要落实到位才可以。
剧本初稿确定后,黄蜀芹也要求史凤和、夏晓昀、梁山三人试着整理自己的工作本,这也是对后辈的一种训练。
1989年,《人·鬼·情》获第11届法国克雷黛尔国际妇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会”的话题。
至今我还记忆犹新的
是,黄蜀芹在该片中起用演员张甲田饰演男主角,在这之前他刚出演过王扶林导演的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张甲田体格健美,气质刚毅,与近年影坛频频出现的小鲜肉完全不同。
到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仍保留着看电影的爱好,对黄蜀芹导演的电影尤其关注。
进入1980年代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复苏,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国黄蜀芹首次独立执导电影《当代人》拍摄现场
黄蜀芹
黄蜀芹坐着轮椅拍《围城》
黄蜀芹、孙雄飞拜访钱钟书、杨绛夫妇
的工作场合,彼此之间交谈不多,
而在艺咨委“神仙会”上的近距离
接触,则让我增进了对她的了解与
友谊,并从她的真知灼见中获得教
益。
(三)
接触多了以后,我注意到黄蜀
芹身材高挑,看人的时候经常是俯
黄蜀芹在美国拍摄《嗨,弗兰克》
两代导演,黄蜀芹与儿子郑大圣
幼年黄蜀芹(左)、黄海芹和父亲黄佐临黄蜀芹在《孽债》拍摄现场。
黄蜀芹口述:严谨诠释作品内在张力
黄蜀芹口述:严谨诠释作品内在张力口述/黄蜀芹采写/方舟2008年夏天,黄蜀芹导演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专访。
她的优雅、认真、谦逊、宽厚,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她对电影艺术性、思辨性的坚守或许也如她外柔内刚的性格,用认真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地诠释每一部作品的内在张力。
《当代人》捕捉时代脉搏我的电影生涯中要特别感激谢晋导演。
他大概是电影界里“文革”期间被批斗场次最多的艺术家之一,主要就是批他电影的人性论观点;但是他很伟大的一点是他并没有因为挨批挨斗而放弃追求。
1979年,谢晋导演得到电影《啊!摇篮》的剧本,他点名让石晓华和我做他的副导演。
从1964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十五年,我第一次有机会参加摄制组。
得知这个消息我很激动啊,要知道谢导是上影厂最有实力的大导演,大家都想跟着他拍戏。
结果呢,这个副导演我当得真不容易,分工我负责管驴队。
从小在城市里长的我哪里晓得怎样管驴呢?在《啊!摇篮》里驴子队的出场率是很高的,而我管的就是调动驴子队在镜头前的拍摄。
当时闹了好多笑话,因为开始时我总是指挥不动它们。
后来还是赶驴人教我,说那个驴子站队是有讲究的,不能按照电影镜头上要求的位置你觉得它站后了往前拉两步、尤其是它站前了要往后退两步,它是办不到的。
他们告诉我:你想让驴站到往后的位置,必须要牵着它绕上一圈才能到那个地方。
所以后来拍摄时,我总是事先问明了驴子队的位置,然后把驴队安排在后边五步到七步的地方“候场”,开拍了我才把驴牵上来,结果电影里它们表现得不错吧。
所以说嘛,我的电影生涯就是从牵驴开始的。
我们这一批人被“文革”耽误的时间太多了。
在这十几年里因为没有太多机会搞艺术创作,我结婚、生子。
等机会终于来到时,我的孩子都上小学了。
对于一个已经到了四十岁才等到第一个独立执导机会的女导演来说,我根本不可能挑挑拣拣。
头一部影片能够执导《当代人》我得感谢上影厂厂长徐桑楚,他一直在旁边默默地关注着我,而我看见他就害怕,因为他不苟言笑,所以我们之间话都没怎么说过。
低调的大师——黄蜀芹
低调的大师——黄蜀芹1939年9月9日,在上海沦陷区的家中,戏剧大师黄佐临迎来了第一个女儿的降生,为纪念自己的母亲,取名黄蜀芹。
父亲黄佐临,著名戏剧家,原籍广东番禺,长于天津。
后赴英国留学,曾受教于戏剧大师萧伯纳。
回国后曾导演《梁上君子》、《夜店》等话剧及《假凤虚凰》、《腐蚀》等电影。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母亲金韵之(丹尼),著名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作有话剧《夜店》,电影《腐蚀》等。
出生于这样的艺术家庭,黄蜀芹从小接受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在上海受过西洋启蒙的浸染,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保持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在艺术上,她时常在自家的客厅里观看黄宗江、石挥、黄宗英等戏剧艺术家的排练。
在性格上,遗传了父亲沉默的个性,在小学时几乎不与其他人交流。
这样独特的生长环境,深深影响着她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以及作品风格的形成。
展开剩余89%黄蜀芹性格内向,但戏剧之家的环境为她提供了丰沃的表演机会。
1947年,文华影业公司开始拍摄电影《不了情》,制作班底已是当时的大家(导演桑弧,编剧张爱玲,主演刘琼、陈艳艳),片中需要一名七八岁的弹钢琴的小女孩,便自然想到了黄佐临的女儿——8岁的黄蜀芹。
就如一般故事开头类似,内向的黄蜀芹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在听闻可外出吃饭后,就应允了演戏的任务。
在《不了情》的拍摄中还让导演桑弧吃了不少苦头。
但这次的经历成了她走向电影之路的一个铺垫:放弃演戏,选择和父亲一样执导影片。
1957 年高中毕业的黄蜀芹立志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但同年电影学院已经开始不招生。
内向而执拗的黄蜀芹不愿将就读其他,变响应国家号召下乡了两年。
1959年如愿考上电影学院后,受主任教员田风老师影响较大,并系统的接受了电影教育和训练。
1964年毕业后,黄蜀芹分配至上海电影制片厂,参与“社教片”的拍摄工作。
同年,下乡参加“四清”运动两年。
至1966 年“文革”开始后,与电影相距甚远,用她的自述描述即:“我们到电影厂十几年了,就是结婚、生孩子、种地。
访黄蜀芹 谈《人·鬼·情》
作者: 顾征南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新作
页码: 63-64页
主题词: 黄蜀芹;女性电影;女导演;艺术视角;一个女性;学生片;青春万岁;艺术个性;巴赞;艺术处理
摘要:<正> 影片《人·鬼·情》是上影女导演黄蜀芹继《童年的朋友》后又一部显示她艺术个性的力作,应该说,《人·鬼·情》从总体构思到艺术处理,比前者更进了一步。
黄蜀芹说过“过去的创作,如《青春万岁》,那是学生片,主题单纯,可以抒清,但没有一种女性意识,而这一部影片是从多角度的去折射一个女性的内心世界,在艺术视角上也有所突破,容量较大。
”为此,我于1月中旬访问了黄蜀芹。
顾:黄蜀芹同志,我们就以“女性电影”作为对话的开始吧. 黄:好的。
我想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表现一个完整的世界,这直接的动因,。
对电视剧特性的探索谈黄蜀芹导演《孽债》
对电视剧特性的探索谈黄蜀芹导演《孽债》
阿真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1995()4
【摘要】对电视剧特性的探索谈黄蜀芹导演《孽债》阿真真正把电视剧作为艺术,去精心创作录制的,黄蜀芹大约是为数不多的导演之一。
以前她导演的《围城》获得巨大成功,不必赘言;新近推出的《孽债》(任总导演),黄蜀芹更倾心于电视剧创作,轻车熟路地把握着电视剧艺术的特性,...
【总页数】2页(P85-86)
【关键词】电视剧艺术;黄蜀芹;《孽债》;《围城》;电影艺术;观众;电视剧导演;电视剧创作;人物之间;中近景镜头
【作者】阿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2
【相关文献】
1.这是我们的家规:各干各——电影导演黄蜀芹、郑大圣的"艺术之家" [J], 马信芳
2.黄蜀芹电影导演生涯50年研讨系列活动 [J], 黄一庆
3.黄佐临、黄蜀芹:父女导演的戏剧之路 [J], 王海宾
4.登上艺术高地——记导演系五九届校友黄蜀芹 [J], 钱国民
5.心镜──黄蜀芹导演《我也有爸爸》二度创作记录 [J], 钱海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看《孽债》有感
看《孽债》有感
王君正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1995()4
【摘要】看《孽债》有感王君正近年来因为也好始创作电视剧,于是就有了兴趣看电视剧。
终于发现电视剧和电影是两个艺术形式,要搞好也决非易事。
黄蜀芹是我的师姐,也是我敬慕的电影同行。
老实说,我最有欢她的作品恰恰是电视剧《围城》为此。
我自以为是地得出结论。
电视剧一则应...
【总页数】1页(P81-81)
【关键词】《孽债》;电视剧;《围城》;名著改编;贴近生活;通俗剧;文化内涵;黄蜀芹;集的容量;人民和社会
【作者】王君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2
【相关文献】
1."看听学"还是"听学看"?——《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有感 [J], 马莉
2.“看听学”还是“听学看”?——《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有感 [J], 马莉;
3.献给毛泽东主席一百二十诞辰/看太婆拨珠/看《在油灯下工作的毛泽东》的油画有感/看《秋收起义》有感 [J],
4.看《垂钓图》有感之有感 [J], 司马乔
5.回看怀旧,前看希望——观《老炮儿》有感 [J], 翁诗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蜀芹电视剧研究
黄蜀芹作为一位电影导演,自1990年起涉足电视剧领域。
从《围城》(1990年)到《啼笑因缘》(2002年)十余年间黄蜀芹一共拍摄了六部电视剧,每一部都以鲜明的特色昭示了黄蜀芹在电视剧领域独特的艺术追求。
尤其是迄今为止依然被大众津津乐道的《围城》,更是以难以被超越的经典地位载入中国电视剧的史册。
虽然黄蜀芹的电视剧有着不俗的成绩和良好的口碑,但是学术界却将关注点高度集中在对其电影的研究上,电视剧的研究则显得相对滞后,研究多为对单个
文本的评论,系统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目前的研究状况,
本文通过联系黄蜀芹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以及时代氛围等,从总体上对其拍摄的六部电视剧进行系统的综述性研究。
文章第一章着重从现代和历史两个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探讨黄蜀芹电视剧所具有的内在
意蕴。
第二章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黄蜀芹电视剧的叙事策略,阐释了她是通过何种方式叙述故事并吸引大众目光的。
最后一章则从画面和声音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黄蜀芹电视剧的影像特征,并通过黄蜀芹从电影导演到电视剧导演的身份变化,阐述了电影美学观念对黄蜀芹电视剧影像表达方式的影响。
本文借鉴了文学和电影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电视剧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首次对黄蜀芹电视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学术界
对黄蜀芹电视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