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题7得道多助失道家寡助对比阅读(解析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政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④之。
……故从其四欲⑤,则远者自亲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
故知予之为取⑦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注释】①政:政令。
②佚乐:使……安乐。
③危坠:危亡。
④生育:使……生养繁息。
⑤欲:欲望,⑥亲:亲近。
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腰白玉之环.B.池.非不深也南冥者,天池.也C.委.而去之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环而.攻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钱覆其口C.民恶贫贱,我富贵之.前人之.述备矣D.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不效,则.治臣之罪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1)“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2)“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 ①任:推荐。
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亭亭净植.(竖立) B.有狱.久不决(案件)C.有囚法.不当死(法律) D.将弃官去.(离开)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练习 专题测试卷七 文言文阅读(对比、课外)【含答案】
专题测试卷七 文言文阅读(对比、课外)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一、文言文对比阅读(44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问所从来,具答之B.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D.或请重法以禁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4.桃花源是个美好的地方,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文中的话来说,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地方的目的是什么?(4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15分)[甲]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中等生·高考语文专题7: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中等生�高考语文专题7:文言文断句和翻译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之元,庐江灊人也。
之元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为梁司空袁昂所重。
服阕..,昂表荐之,因得召见。
解褐..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寻转主簿。
及昂为丹阳尹,辟为丹阳五官掾,总户曹事。
寻除信义令。
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
或问其故,之元曰:“昔楚人得宠于观起,有马者皆亡。
夫德薄任隆,必近覆败,吾恐不获其利而招其祸。
”识者以是称之。
会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
侯景之乱,武陵王以太尉承制,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
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民庶抗表请无行,王以为沮众,囚之元于舰中。
及武陵兵败,之元从邵陵太守刘恭之郡。
俄而江陵陷,刘恭卒,王琳召为记室参军。
梁敬帝册琳为司空,之元除司空府谘议参军,领记室。
王琳之立萧庄也,署为中书侍郎。
会齐文宣帝薨,令之元赴吊,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为扬州别驾,所治即寿春也。
及在军北伐,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召之元。
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太建八年,除中卫府功曹参军事,致仕..不得,寻迁谘议参军。
及叔陵诛,之元乃屏绝人事,锐精著述。
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
究其始终,起齐永元元年,迄于王琳遇获,七十五年行事,草创为三十卷,号曰《梁典》。
祯明三年,京城陷,乃移居常州之晋陵县。
隋开皇..十三年,卒于家。
(节选自《陈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B.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C.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D.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
专题07文言文阅读★知识划重点★文言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
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
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
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
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7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如东县实验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3)赐帛遣.之(4)相寿流涕而去.2.划分句子停顿。
(划一处)是使为善者惧3.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4.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二)(2021春·江苏·七年级统考期中)【文言甲】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共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白《拾遗记》)[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灌木名。
【文言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022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1 Word版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第一组:以、其、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
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
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文宪集·李疑传》,有删改)1.与“安能以.室庐自随哉”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斧斤以.时入山林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行答案 B解析文中的“以”作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B项与之相同。
A项,介词,表示方式、凭借或手段,可译为“用”“拿”“凭借”“依靠”“依据”等。
C项,介词,可译为“依照”“依据”。
D 项,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缘由,可译为“因”“由于”。
2.与“传其事以.劝焉”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B.作《师说》以.贻之C.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答案 B解析文中的“以”为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来”“用来”“以便”,B项与之相同。
A 项,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C项,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D项,连词,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3.与“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答案 A解析文中的“其”为代词,第三人称,可译为“他(们)”“他(们)的”,A项与之相同。
专题07 自然画卷类-【新课标拓展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解读及模拟演练(学生版)
07 文言文阅读- 自然画卷类(一)河水龙门此石经始①禹凿,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⑥赑怒⑦,鼓⑧若山腾,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⑩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水经注》)【注释】①经始:开始。
②广:宽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悸魄:惊心动魄。
⑥浑洪:水势浩大。
⑦赑(bì)怒:猛烈发怒的样子。
⑧鼓:鼓荡。
⑨浚(jùn)波颓垒:巨大的波浪一个接着一个翻滚而下。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河中漱.广:________ (2)素.气云浮:________(3)迄.于下口:________ (4)方知慎子下.龙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引用的“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与课文《三峡》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期末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河北省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 “问毕辞归”的“毕”是______完__成__,__结__束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 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___询__问__,__质__疑_____之意。
”我说【:“注你听】我①说这涿个道郡理:,事郡物各名自,有适为宜的今用河途,北哪里省只涿是木县头才治这。样呢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我说:“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情各有适宜的分寸,哪里只是炭火这样呢?”
丙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 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 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 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解析】乙文中“神闲气定”的是卖油翁,“骄傲自信”的是康肃。 二、课外阅读 (一)(2019·内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 “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 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 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 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淋湿,浇湿。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魏咏之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人也。
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
生而兔缺,有善相者谓之曰:“卿当富贵。
”年十八,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谓家人曰:“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遂赍数斛米西上,以投仲堪。
既至,造.门自通。
仲堪与语,嘉其盛意,召医视之。
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语笑。
”咏之曰:“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且.百日邪!”仲堪于是处之别屋,令医善疗之。
(甲)咏之遂闭口不语,唯食薄粥,其厉志如此。
及去,仲堪厚资遣之。
初为州主簿,尝见桓玄。
既出,玄鄙其精神不隽.,谓坐客曰:“庸神而宅伟干,不成令器。
”竟不调而遣之,(乙)咏之遂闭口不语。
及玄篡位,咏之为将军刘裕谋而败之;桓歆寇历阳,咏之率众击走之。
义熙初,进征虏将军,后为南蛮校尉。
咏之初为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及居显位,亦不以富贵骄人。
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
寻卒于官,其后录其赞义之功,后追封江陵县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谥曰桓。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16.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门自通——联想到“造访”中的“造”,推断其义为“拜访、到”。
B.且.百日邪——回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推知“且”义为“而且”。
C.玄鄙其精神不隽.——查词典,从“通‘俊’,才智出众”义项中判断“隽”为“出众”。
D.未几竟践.其位——联系上下文“及居显位”和“卒于官”,推测“践”义为“承袭”。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引用善相者的话,为下文魏咏之成为一代名臣做铺垫,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魏咏之想去殷仲堪处找名医医治兔唇,但因自身贫困和相貌丑陋自卑消极。
C.殷仲堪先安排名医为魏咏之治疗,后用很多钱财送走他,足见其为人仗义、慷慨大方。
D.魏咏之平定桓玄的叛乱,赶走桓歆,有赞助正义之举,死后被追封为江陵县公。
专题07文言文阅读-2023一模分类汇编(甘肃地区)(含解析)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23一模分类汇编(甘肃地区)【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悉以咨之( )②晓畅军事( )③战胜而不予人功予(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所降下者因以予之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不足为外人道也C.战胜而不予人功野芳发而幽香D.运筹帷幄之中益慕圣贤之道12.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尽其才。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参考答案:1.多次,屡次爱戴到精通2.B 3.(1)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2)把我们全村的群众都算在一起,精通武术的也不过百来个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7大道之行也训练含答案
7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7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江苏镇江·八年级丹阳市第八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
②斫:砍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复.行数十步(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③尝.采药至衡 ( )④深入忘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3.【乙】文中的“不异世间”与【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相仿。
4.【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甲乙两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又,再值得曾经同返,返回2.(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广东专用)
专题07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广东珠海·七年级珠海市文园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射于家圃( )(2)卖油翁释.担而立( )(3)尔安敢轻.吾射( )(4)康肃笑而遣.之( )2.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2)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乙)陈康肃公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技之长,岂汝先父之志邪?”遂杖之。
(选自《碎金鱼》,有改动)【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及.守荆南回/及.鲁肃过寻阳B.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公亦以.此自矜C.岂.汝先父之志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D.遂.杖之/遂.反溯流逆上矣4.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岡不叹服5.请根据甲、乙两文回答以下问题。
(1)甲文中卖油翁“睨之”这一神态,写出了他怎样的心理?乙文中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_____________(2)结合上面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答案】1.曾经放下轻视打发2.(1)卖油翁回答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中考语文专题7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解析版)
鱼我所欲也(一)(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
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④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⑤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注释】①予:给,送。
②子:你。
③冠履:鞋子和帽子。
④为:愿意。
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舍生而取义.者万事皆贵于义.也B.故.不为苟得也何故.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贵义于其身也D.人皆有之.断子之.手足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在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
B.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专题07 杞人忧天(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7 杞人忧天(2023·山东东营·东营市实验中学校考二模)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叉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乙)(陆象先)罢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司马韦抱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
”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桉察使。
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
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新唐书·陆象先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往晓.之晓:②其人舍然..大喜舍然:③为政尚.仁恕尚:④民慢.且无畏慢: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作用。
3.阅读甲、乙两文,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出三点即可)【答案】1.①告知,开导;②消除疑虑的样子;③崇尚;④不恭敬,傲慢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人物形象鲜明。
甲文对话体叙事,言简意赅,逻辑严谨,将杞人忧思忧虑的形象与晓之者忧彼之所忧的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乙文通过对话描写,将陆象先“为政尚仁恕”的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示例二:运用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甲文中“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将两人疑虑消除、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之情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乙文中“大吏惭而退”等描写则把大吏惭愧而退的心理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7┃文言文阅读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 A.[甲]文中陈胜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是 表达对二人的思念,推翻统治,为他们报仇。 B.[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 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C.[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义的根本原 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民怨其上”。 D.[甲][乙]选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 出了陈胜、管仲卓越的洞察力。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要从选文的情理 入手,透过一事、一言、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透过作者对 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有的较直露、有的较含蓄),分 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在叙述某一事件或阐述某一道理 时的看法,着眼于“推论”“概括”。 4 .分析写作特色。根据不同类型 ( 记叙类、非记叙类 ) 的 文言文,从文体和语言上分析写作特色。揣摩作者遣词达意、 布局谋篇上的技巧,理解托物寓意、借物抒怀的意蕴。此项内 容的测试要求浅显,作答简明且设题较少。 5.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 议论、描写、抒情; (2) 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 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等; (3) 选材剪裁,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 得当等。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在理解所发感慨 的意思基础上回答。A项中说法明显不对,因为陈胜假称 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只是借扶苏、项燕的名 义起义,“为天下唱”,并非怀念、报仇。因而有误。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 力、对文言文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应考策略】 理解文章内容,(如按要求筛选 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等)。这几年文 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往往有一道内容理解题,题 干的表述多种多样,但核心是一致的,涉及文章构 思与写作技巧和文章的选材布局、表达方式、表达 手法、修辞运用等因素。对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较 以前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 意扎实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运用这些知 识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虚词“以”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 用法。 【应考策略】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数量比实词少,但出 现的频率非常高。我们应该理解一定量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 法和含义,诸如“之”“其”“于”“以”“而”等等。重 要的是,我们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掌握它们的意义 和用法。 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虚词,课文注释比较详细,课文后面 ,也有一些零散的虚词习题。中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或用 填空题,要求解释虚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或用选择题 ,要求辨别、判断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由于虚词在现代汉语 中不常见,对它们的理解掌握成了我们学习的难点,对此, 我们应该在学习中注意积累和归纳,熟练掌握一些常见虚词 的基本用法。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释义。解释文言文词语,一 定不能脱离语境,文言实词的释义一般情况下较固定, 义项不会很多,可以联系上下文,选择具体的释义,给 出合理的解释。本题中的“度”“将”都是常见的词语 ,难度不大,而且是课内的必须积累的词语,失分情况 应该较少。A项,估计/量长短;B项,统领/将领;C项, 有人/有时;D项,灭亡。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一些同学已掌握了许多实词的解释,可是还会 在准确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动手一课一课地整理 归纳一下。首先,整理一些特殊实词:通假字、典 型的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和多义词。其次,整理一 些虽不特殊但却很重要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仍有 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以及书中注释的实词。在 整理中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加深理解,并且注意 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考|向|4
翻译句子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 为国而死可以吗? (2)王者何贵? 君王(应该)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专题7 文言文阅读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考向探究
[2017·柳州]文言文阅读 [甲]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 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 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 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即要求考生依据试 题要求,从所选文段中摘录或概括出试题所要求回 答的内容,诸如选文的主要观点、内容、中心句等 。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中心。它是对文中 信息进行提炼和概括、对事件所说明的道理进行综 合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 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所设的题目 要求明确,范围确定,答案暗含在选文中,只要在 整体理解全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就能得出合乎主 旨的答案。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题 中要求比较“度”“将”“或”“亡”四个文言实 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应考策略】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理解 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基础和关键。语文教材中文言文 后面的练习题,几乎都涉及文言“实词”。文言文 阅读,如果抓住了“实词”这一关键,则文章内容 的理解、句子的翻译一般都能迎刃而解。近年来, 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对文言实词理解的考查采用选 择题形式,要求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的含义。考查的文言实词,往往有特殊的用法:通 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初中阶段的翻 译有两种,即意译和直译。翻译句子要根据句式特点, 做出合理的调整,比如本题(2)中的“贵”是一个意动用 法,应译为“以„„为贵”。翻译时,就要按照现代汉 语的表达习惯做出调整。另外还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语 的解释,务必准确,如“亡”“等死”“死国”,等等 。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乙] 齐桓公问管仲曰: “王者何贵?”曰: “贵天。 ” 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 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 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①,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 ①上:君王。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考|向|1 实词的含义
1.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D ) .... A.道不通,度 已失期 . 先自度 其足 . B.上使外将 兵 . 王侯将 相宁有种乎 . C.今或 闻无罪 . 而或 长烟一空 . D.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和辨析能力。解答此 题,先要读懂例句,根据例句内容弄清“以”字的意思是“因 为”,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判断各项字词的意义和用 法与例句是否一致。A项,介词,把;B项,介词,凭借;D项 ,顺接连词,不译。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考|向|2
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 的 .. 一项是( C ) 例句:扶苏以 数谏故 . A.君人者,以 百姓为天 . B.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C.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D.有好事者船载以 入 .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考点定位】 本题要求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考查对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专题7┃文言文阅读 【应考策略】 文言语句翻译是中考的必考内容,翻译的 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 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 翻译的方法一般有:(1)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 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2)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 省略成分等。 (3) 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4) 换。即 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5)调。即调整词序或 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法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1)选择部分文言语段,运用上面讲到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 练习,特别要注意那些需要补充和调整的地方。(2)每段文字翻 译之后,要与原文认真核对一遍,看看意思是否完整、准确, 语言是否通顺、规范,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
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专题7┃文言文阅读 (3)古今异义。文言文古今异义常见有四种情况:①词义 的扩大;②词义的缩小;③词义的转移;④词义感情色 彩的变化。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中的“妻子”一词,古义是指“妻子与儿女”,今义则 专指“男人的配偶”,属词义的缩小。古今 异义在每篇文言文中已经进行了全面梳理,复习时根据 梳理内容识记即可。 (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 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另外一类词 的作用。复习时要根据每篇文言文梳理的词类活用进行 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