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退耕还林政策问题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退耕还林是中国长期的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工程,旨在保护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政策制定和实施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退耕还林政策时存在有时过于一追求数量目标,忽略了相关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考虑。

政策执行中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配置不足、管理和监督不足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指导和培训,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管机制。

政府需要加强与专业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组建专业机构协调退耕还林工作,引入高科技手段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二、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工程,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其实际效果取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然而,一些地区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出现了水土流失、生态移民、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评估和管理,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督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

政府也应通过加大投资,加强技术支持,加强监管和评估,建立考核制度,并对公众进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农民持续收入退耕还林需要农民积极参与,因此需要保障农民的持续收入,使其愿意参与退耕还林。

然而,一些农村地区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民的收入水平低,退耕还林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能力提升,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引导农民转型升级,重组产业链。

政府可为退耕还林区域创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促进农民直接销售农产品的政策。

四、社会心理问题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一些农民可能因失去土地而受到心理冲击,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同时,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工作涉及到农民的生活和生存问题,可能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抵制。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和咨询服务,为农民提供交流和咨询,解决社会矛盾,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宣传,增强公众对待这项工作的支持。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生态保护和恢复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中国,退耕还林政策早已在国家层面上推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实施。

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退耕还林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拟围绕着此问题进行探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望政策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落地。

一、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1. 退耕土地空置问题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有部分耕地因为缺乏有效的利用措施,导致土地空置和荒芜,甚至出现了退耕地再次使用的情况。

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农民收益问题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往往伴随着农民的经济收益减少,因为他们失去了部分的耕地。

而对于那些从事农耕的农民来说,他们的收入来源严重依赖于耕地的面积,退耕就意味着减少了他们的收益。

3. 生态保护措施不到位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管理和维护工作并不到位,导致一些退耕地的生态环境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而成了一些私人乱倒建筑垃圾和垃圾处理场。

二、对策研究1. 合理规划和利用退耕地针对耕地空置问题,应当加强对退耕地资源的调查,合理规划并引进适宜的农业和林业项目。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林结构布局,利用退耕地,充分激发土地的产出潜力,增加农民收益。

也要着力解决一些退耕地再次使用的问题。

2. 增加农民收益为了解决农民收益问题,可以在政策制定上加大资金补贴力度,提高种植农作物的补贴金额,或者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提升他们的经济收益。

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让农民利用退耕地进行生态修复,从而获取更多的补贴。

3. 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生态保护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机构,加强资源配置,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监管的问题。

浅谈退耕还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退耕还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理 区划 的基础 上实行 分类 经营 对于一些 生态 系统脆 弱 . 态 地位 重 要 的生 态林 . 格 控制 经 营性 开 发行 生 严 为. 不得 随意 改变林地 用途 。对 于退耕 后 的经济林 要
放 活经 营 、 活 市场 , 搞 以激 发农 民参 与 退耕 工程 的积 极性 , 提高农 户从 生态 建设 中获得 的经济效 益 。
方 面 应 定 期对 项 目实施 单 位 进 行 检查 、 查 . 大 抽 加
2重数 量 , 质 量 。基 层林 业 部 门每年 忙 于拓 展 . 轻
监管 力度 .及 时掌 握退 耕还 林 资金 管理 使用 情 况 . 发
现 问题 便 于 及 时 引 导 更 正 2适 度 控 制 发 展 规 模 现 在 需 适 度 控 制 发 展 规 模 .
查 方案 . 以审批 , 抓最 好 的时季 。 予 抢 四是所 涉 乡镇 应
密切 支 持 、 合 , 配 并充 分调 动群众 积 极参 与 。 是实 施 五 单位 狠 抓工程 进度 管理 . 促施 工 单位 按 时按 质按 量 督 施工 . 保工 程项 目如 期完 成 。 确 7完善 退耕 还林 资料 林业 主管 部 门及各 乡镇应 .
程形 成 的森 林植 被 的利 用 . 须坚 持在 “ 必 生态 优先 ” 的 前提 下 , 学管理 , 科 适度 开发 , 积极 探索林 草 、 纸 、 林 林
业与 旅游等 结合 的退耕 还林模 式 符合有关 法律 法 在
规 的原 则下 , 按照 “ 分类施 策 ” 的思路 , 区分对待 , 在合

退耕还 林项 目实施 后 .项 目区生 态环 境 得 到 明显改 善 、 增加 了农 民收入 、 快 了脱 贫 致 富 加
步伐 、 进 了农 村 产业 结构 调 整 、 高 了全 民 促 提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指将农田退耕还林,使得原本为农田的土地转化成为森林,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

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用,可以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水土保持状况等。

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和应对。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很多地区,资金短缺成为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加大政府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投入,确保资金供应充足,切实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土地空间利用不合理。

在一些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退耕还林工程所在地的土地空间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在选址时充分考虑土地的地理特点和资源状况,科学确定退耕还林工程的区域范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社会组织管理不到位。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社会组织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项目推进的不顺利。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保障,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四是宣传教育不到位。

在一些地区,由于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社会公众对于该项目的认知水平较低,以及对项目实施的理解和支持度不高。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当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手段,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认知度,加强对于项目的宣传推广,增强社会公众对于项目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氛围。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引言]本调研报告旨在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调研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和持续影响。

通过对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本报告将提供客观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为退耕还林政策的改进和推进提供参考。

[背景]退耕还林政策是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环境保护措施。

该政策旨在通过对农田的退耕还林,实现生态环境的纠正和恢复。

自2002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多轮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调研方法]1. 实地调查:我们在多个地区选择了典型农村进行实地调查,采集了相关数据和信息。

2.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并对农民和相关官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知和反馈。

3. 文献资料分析:梳理和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和政策取向。

[调研结果]1. 实施效果评估: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

2. 社会经济影响:政策实施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农业结构调整和就业问题。

3. 政策衔接问题:政策在不同层级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更好地协调和整合各方资源。

4. 生态效益评估:退耕还林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多样性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需要更深入的评估和监测。

[问题与挑战]1. 农民参与度:一些农民对于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和意愿存在一定差异,需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2. 资金保障:政府需要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以确保政策的长期有效性。

3. 用地管理:在退耕还林后如何妥善管理耕地,以及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问题,需要更好地解决。

[结论与建议]退耕还林政策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理解和参与度。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退耕还林政策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落实和推广。

它是我国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森林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1、政策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执行效果欠佳的问题。

有些地区的退耕还林项目执行不到位,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提升,导致退耕还林效果不佳。

2、耕地严重不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用地越来越少,而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非农用地的占用和放弃耕种。

在一些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为退耕而改变种植作物、使用草甸等,使得当地耕地面积减少,导致耕地严重不足。

3、部分造林工程管理不规范退耕还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提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是有些地区为了完成任务,在快速推进造林工程的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把关不严的情况,使得植被、土壤和水循环等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导致造林工程的效益不佳。

4、缺乏长期监测评估机制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对退耕还林的效果进行长期监测评估是必要的。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评估机制,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监测数据体系,退耕还林效果监督评估体系不完善,导致了政策效果无法被科学监测。

二、对策研究1、加强政策执行效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为了改善政策的执行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通过制定奖惩措施,鼓励那些退耕还林执行得好的地区,同时对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地区,采取实质性的惩罚,以求达到预期目标。

2、注重农田土地治理工作对于土地资源越来越受到限制的问题,应该加强土地治理的工作。

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障高效的农业生产,调节经济发展方式,让退耕还林政策真正地落实在公众中。

3、加强造林工程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政府和各级领导部门应该加强造林工程的管理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力度,保证造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退耕还林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举措。

退耕还林是指为了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而对耕地进行退耕或限制开垦,将其改造为森林或草地。

这一举措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

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项目实施不够规范,导致部分退耕还林土地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充分利用。

部分已经改造成森林或草地的退耕还林地,由于管理不善,存在着林木粗细不一、密度不足等问题,使得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效益发挥不到最大化。

由于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项目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导致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效益不明显。

有些地区的退耕还林项目只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对于森林和草地的种植和培育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使得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效益不如人意。

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项目过于简单粗暴,忽视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生态环境差异,导致退耕还林地的种植树种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利于植被的生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矛盾的问题。

由于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造成了退耕还林地利益分配不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降低等问题。

也有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项目由于政策的变化和管理的不善,导致了退耕还林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影响了退耕还林工作的进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应加强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提高退耕还林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采取科学的种植和培育技术,加强对退耕还林地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森林和草地的生态效益。

要加强对退耕还林项目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退耕还林土地的生态效益。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对退耕还林地的规划和管理,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提高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指国家根据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在农村地区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通过用地统筹、调整和整理,在农村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将原本被耕地所占据或者荒芜的土地恢复成森林或者草地,以达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的目标。

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政策指导不到位是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一个主要问题。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退耕还林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政策指导部分不够具体和细致,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另一个问题。

在农村地区,退耕还林往往会对农民的生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退耕还林会减少可耕地的面积,影响农民的收入来源。

在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时,需要注意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

可以通过培育新的经济产业,提供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农民的参与度不高也是退耕还林工程的问题之一。

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但由于一些原因,部分农民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识和认知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工程的进展缓慢。

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和意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工程的顺利推进。

监管不严和执法不力是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工程的实施涉及到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一些地方存在着利益纠纷和违法行为,导致工程的实施不规范和效果不佳。

需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最大化。

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指导不到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民参与度不高以及监管不严和执法不力。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细化政策指导、寻找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加强农民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监管和执法等方面入手,以推动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最大化。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研究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研究

2 龙 里县 退 耕还 林建 设经 验的 总结
龙里县 从 2 0 0 0年被 列为贵州 省首批退 耕还林 试点县 开始到现 在, 退耕还林建 设已经有十余年 了,十余年 来的建设取得 了很好 的成 果, 也 走过不少弯路 , 这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思考。 后期工作成功的经验:
面对 日益严重 的植被破坏 、 水土流失 问题 , 国家颁布推 行 了退 耕还 林政 策, 并且投入 了大量 资金 , 但究竟其 效果如何 , 是否能够解 决问题 , 是 否能够长期持续 下去 , 保持 植被面积 的稳定提高 , 目前并没有 一个确 定 的结论 。这就需要我们对 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进行跟进和研 究, 了解 政策在各 区域 内的具体执行情况和 所得到的效果 , 并对其进 行可行性分 析 ,以作出正确 的结论来为 国家 制定合理 的退耕还林政策 提供可 行意 见, 帮助 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更好 的执行 和持续 。贵州省黔南 州龙 里县从 2 0 0 0年开始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退耕还林试点县 , 十余年来的退耕还林建 设取得 了很好 的成果 。龙里县地处黔 中腹地, 其地理环境和社会 风俗都 很具代表性 , 该县十余年来进行退耕还 林建设所取得 的经验和 教训对于 我们进行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 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
1 贵 州省 黔 南州龙 里县 退耕 还 林概 况
贵州 省龙里县位于黔 中腹地 、 苗 岭山脉 的中端 , 在黔南 布依族苗 族 自治州西北部 。全县南北长约 7 3 k m, 东西宽约 3 6 k m。县 内地形 以丘陵、 低 山、 河谷槽地为主 , 地处八省咽喉 , 为贵 阳东面门户 。有汉族 、 布依族 、 苗族等共 2 1各 民族 , 少数民族人 口占到 了全县人 口的 4 0 %左右 , 民族情 况复杂 。 该县地形 以丘陵 山地为主, 自古以来该区人多地狭, 迫于生存压 力, 民众开 山林 以为耕地, 导致 山地植被逐渐 遭到破坏 , 引起水土流 失加 重, 导致 当地 生态环境恶化, 并形成 反复 的恶性循环 。1 9 9 5年该县森林 资源二类调查显示森林资源覆盖率仅为 3 1 . 4 5 %。 2 0 0 0年 , 该县被 列入贵 州省首批退耕还林试点县 , 经过五年 的退耕还林建设 , 到2 0 0 5年 时该县

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退耕还林政策。

退耕还林工程是指将荒山荒地退耕还林,通过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退耕还林工程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多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但该工程仍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与国家补贴,资金来源不稳定,导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

由于退耕还林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部分地区仍存在逆退耕现象,使得工程成效不尽如人意。

二、新形势下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

伴随着气候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地区的劳动力产出和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是土地资源紧缺。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工程无法得到稳定的推进。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了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首先是加大政府投入。

政府应当增加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投入,保证工程的稳定进行,提高工程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

其次是建立健全的补贴政策。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工程的长期持续性。

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增加工程的推进力度。

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展进行严格的监测和评估,保证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当加大对工程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的补贴政策,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推动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环境整治的退耕还林政策

农村环境整治的退耕还林政策

农村环境整治的退耕还林政策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村环境的恶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一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一、环境恶化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许多地区的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水土流失、荒草滩地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村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二、退耕还林政策的背景为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考量,旨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政策的实施目标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减少耕地面积、恢复植被,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田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政策的实施路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加强林木种植等,以实现退耕还林政策的目标。

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参与其中,共同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

五、政策的成效经过多年的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很多地区的荒草滩地得到了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遏制,植被得到了恢复,农田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农村环境得到了改善。

六、政策的不足虽然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部分地区还存在退耕还林工作不够扎实、不够细致的情况,导致政策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政策的可持续性为了确保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政府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的宣传推广,加大资源投入,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政策的长期有效实施。

八、政策的社会影响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不仅带来了农村环境的改善,还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增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九、政策的倡导和推广政府需要积极倡导退耕还林政策,加强对各界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推动政策的广泛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研究综述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研究综述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研究综述摘要退耕还林是我国最宏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对这一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对工程建设中的政策措施和退耕农户的利益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关系进行研究和论证,是工程有效地可持续实施的重要保证。

该文根据相关文献,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工程的特点及其与林农利益关系、对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影响、目前的配套政策和技术措施研究、建设质量和效益评价等方面,就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综述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是重要的生态建设项目。

其作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生态工程和社会工程,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密切关注,开创了我国生态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

在生态建设项目中,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投资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

如何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事关生态环境改善、土地利用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农户的利益增收和长远生计、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是根据恢复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来的区域性林业发展的一种模式,是生态林业治理的一个核心工程,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经济建设和林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随着中国西部黄河及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业生产已由过去单一追求木材生产的经营思想转变为追求最大生态效益的经营思想。

为了适应新的林业发展形势,营造稳固的生态屏障,退耕还林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形式。

对退耕还林相关课题的研究,成为近10年来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报导文献数以万计。

早在2004年,杨正礼就对我国退耕还林研究进展与研究的基本途径进行探讨[1],刘志华在2007年对我国退耕还林政策问题进行研究综述[2]。

该文在收集整理一些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围绕退耕还林建设的意义、退耕还林和农户的利益关系、退耕还林的配套政策措施、土地利用结构和粮食生产变化、退耕还林效果评估、退耕还林技术措施等方面对部分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将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进行简要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山区退耕还林研究

山区退耕还林研究

山区退耕还林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国家,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我国山区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危及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1 水土流失加重了山区耕地的负担,削弱了山区自我发展能力
山区耕地中坡耕地比重较大,山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落后,山区农业生产对耕地资源的利用较为粗放,是一种广种薄收的土地利用模式,耕地产出水平低下,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坡耕地整治跟不上,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治理。

坡耕地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肥力下降,从而削弱了耕地的人口承载能力。

坡耕地流失的是表层腬效较高的土壤,而形成这层土壤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即肥沃的土壤几乎是不可再生的,耕地肥力随水土流失的加深而不断下降,耕地产出水平也随耕地肥力的下降而降低,从而降低了耕地的人口承载力。

耕地承载力下聒加剧了耕地与人口的矛盾,削弱了山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山区坡耕地的大量开发原本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耕地承载力的下降无疑增大了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这就要求在发展农业时,必须加大对耕地的投入,以保证耕地产出与人口增长对农产口需求的平衡。

水土流失越严重,需要投入耕地的资金劳力就越多,在山区财富积累额尚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对耕地投入的增加必然减少对其它。

退耕还林成果调查报告

退耕还林成果调查报告

对土壤的影响
改善土壤结构
退耕还林后,植被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
植被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使得土壤能够更好 地保持水分。
增加土壤肥力
植物的根系可以分泌一些有机物质,增加土壤的肥力,有利于土壤 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植物的生长。
对水资源的影响
03
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 社会进步
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公 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THANK YOU
3
Hale Waihona Puke 农民收入增加退耕还林后,部分农民从农业领域转移至林业领 域,从事林下经济活动,如养殖、种植等,增加 了农民收入来源。
对林业的影响
森林资源增加
退耕还林使得部分地区开始种植树木,增加了森 林面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林业产业兴起
随着森林资源的增加,部分地区开始发展木材加 工、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提高了当地就业率。
社会接受度的挑战
就业机会减少
退耕还林会导致一些农民失去就业机会,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化传承流失
一些传统农耕方式随着退耕还林逐渐消失,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 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公众参与度低
退耕还林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如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是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方面。
地方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 平。
05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树种选择不当

退耕还林研究报告怎么写

退耕还林研究报告怎么写

退耕还林研究报告怎么写
1. 引言
[引言的介绍, 描述退耕还林的背景和目的]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报告旨在[具体描述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为了完成研究目的,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3.1 资料收集
[描述数据来源,包括数据的搜集方法和具体来源]
3.2 数据分析
[介绍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例如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
4. 结果与讨论
根据我们的研究方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并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4.1 退耕还林的效果分析
[描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等]
4.2 退耕还林的问题与挑战
[分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土地管理、农民收入等]
4.3 政策建议
[根据对退耕还林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例如加强土地管理、改善农民收入等]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退耕还林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总结研究结果,重申目的和重要发现,以及对政策的建议]
6. 参考资料
[列出本研究报告中用到的参考文献和数据来源]
以上是关于如何编写退耕还林研究报告的框架和内容要点。

你可以根据实际研究情况,对每个部分进行具体补充和扩展,以完成一篇完整的报告。

要注意报告的逻辑结构和表达准确清晰。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退耕还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退耕还林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推行的一项重要农业政策,旨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农田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其对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选择了两个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较为典型的村庄作为调研样本。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与当地农民进行深入交流,并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退耕还林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对政策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 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地情况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两个调研村庄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情况较好。

农民普遍认为政府给予了丰厚的补偿,并加强了对新建林地的管理。

同时,政府也提供了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林地。

2. 对农民生活的影响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农民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政府对退耕农民进行了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提高了收入水平。

其次,退耕还林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温度下降,空气质量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减少了耕地面积,保护了农田资源,提高了农田质量,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林地的恢复和生态修复,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多样性得到了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强。

此外,退耕还林还有效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维护了水源的稳定性。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政策宣传需要加强。

部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政策认知度。

2. 技术支持需要改进。

一些农民在林业经营方面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林地。

3. 资金管理需要加强。

部分农民反映,在退耕还林项目中资金使用不够透明,应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补偿款进入到农民的手中。

总结:退耕还林政策是中国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退耕还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

这项政策的目标是通过逐步减少农耕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

为了解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相关调研。

二、调研内容1.政策执行情况:我们对各地的退耕还林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政府机构的组织实施情况、资金投入情况以及项目进展情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我们对退耕还林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树木生长情况、水土保持效果以及野生动植物种群状况等。

3.农民生活影响:我们对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调研,包括农民收入变化、就业情况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政策执行情况良好:大部分地区的退耕还林政策得到了有效执行,政府对项目的资金投入和组织管理都比较到位。

2.生态环境改善显著:退耕还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水土保持效果显著,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3.农民生活逐渐改善:由于政府给予了适当的补贴和转产培训,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生活的改善效果初显。

四、调研建议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应加大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政策的意义和好处。

2.提高技术指导水平: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提高其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加强对退耕还林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使用效果和项目建设质量。

五、结语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继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优化政策措施,推动退耕还林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退耕还林工程退实施概况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全省的造林质量、管理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

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生态建设方针,对全省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全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为24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为120万亩,荒山荒地人工造林面积为120万亩。

退耕还林建设基本覆盖全省。

2.退耕还林概念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补助。

粮食补助现在改为按每公斤1.4元发放粮食现金补助。

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为当年一次性补助。

密山市退耕地还林工程始于2002年,工程涉及全市16个乡镇,9个国有林场,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其中生态林5万亩,经济林0.5万亩),两荒造林9.2万亩(全部为生态林)。

退耕地还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杨树、果树等树种为主,宜林荒山造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等树种为主。

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对于治理我市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3.存在的问题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标准高任务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重造轻管现象仍然存在我市退耕还林存在重造轻管的现象。

尽管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相应的管护办法,各乡镇也不同程度地交管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管护措施要落实到实施退耕还林的一家一户,难度较大,管护效果也不理想,原因是:①农户的经营意识中仍有以前的粗放经营的老思想,树栽上就很少管理,任凭林木自由生长。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日益加重,中国已加紧推进退耕还林的进程,以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然而,该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质量问题在退耕还林进程中,关键任务是还林。

然而,退耕后原有农田可能存在病菌,虫害,种植年限过长等问题,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甚至土地荒芜。

这对于还林工作是严重影响,农村社区也面临着粮食问题。

为解决该问题,建议引入农作物轮作,合理分配耕种和休耕时间,避免土地长时间不种植而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

二、贫困户问题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来源。

贫困户本就生活困难,退耕还林会使他们的收入更加困难。

同时,退耕选区对于退耕贫困户需要提供适当的社会救济政策,包括人身保证金,移民补贴和社会福利制度等,以确保他们的生计。

另外,退耕还林计划需要考虑到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能力,提供一些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三、过度采伐问题在某些地区,退耕还林计划的实施可能会导致过度采伐问题。

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政府可能会采取过度采伐措施,以快速建立森林。

这将导致更多恶劣的后果,如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受损等。

因此,需要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采伐计划,确保森林系统可以逐步恢复并达到生态平衡。

总之,在退耕还林的进程中,这些问题和挑战无疑是存在的。

为了顺利建立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在制定退耕还林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中央对退耕还林政策进 行了较大调整,主要是将退耕还林粮 食补助改为现金,即按每公斤粮食折 资1.4元。王治海指出,此项政策使得 农户具有在政策实施期间的短期利 益倾向,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 面,按照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办法的明 确规定,农户能够取得国家粮食补助 和现金补助的期限不超过8年,使农 户对政策前景有一定的不稳定预期 甚至存在危机感【7】。粮食改为现金以 来,农民可对补助款进行自由支配, 但生活仍旧是入不敷出。农户要承担 起粮食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以目 前国家给农户补贴的每公斤1.4元基
退耕还林不仅是一项从根本上 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治理 江河水患的重大措施,而且是一项利 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 量大面广,政策性强。只有尽快完善 其政策措施,才能形成退耕还林的良 性循环,提高森林经营者和生态恢复 者的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全民的生态 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 例》(以下简称《森林法实施条例》)第 计为1 567 hm2,但到了2005年1月 底,兑现农民的粮食、现金才全部到 位;二是计划和资金下达滞后。由于 地方造林季节主要在春季,而计划的 下达一般是在二季度,资金到位则更 迟,这样就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工作安 排,不能按时完成栽植任务,降低了 树苗的成活率【ll】。为认真落实退耕还 林政策,国务院专门颁布了《退耕还 林条例》,各地也有与之配套的相关 规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些条 例和规定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很 好的落实,从而使参与此项工作的某 些官员通过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将 国有资产占为己有。定安县检察院检 察长洪景春指出,检察机关在办理该 县岭口镇原副镇长叶长松贪污案时 发现,叶长松并没有承包土地,当他 看到退耕还林有机可乘、有利可图 时,便凭借职权搞到了2 hm2地的退 耕还林指标。通过弄虚作假,顺利骗 取了国家退耕还林资金。一次成功
3.2资金落实不到位 乔明日等人指出,退耕还林一是
钱粮补助兑现进度缓慢。截至2003 年底,山西省汾阳市退耕还林面积累
万方数据
【文章编号】1005—4707(2007)02—0007—03
·法制建设·
浅析我国森林资源产权法律制度
张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710003)
【摘要】我国现行森林资源的产权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立法滞后、产权不明、主体虚置
在《关于调整退耕还林有关政策 规定的建议案》中,提到自城市从属 吉林省为中部地区,执行的是成活率 85%、保存率80%的标准。白城市是 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380 n'lnl。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的国标《造林更新技术规程》第14条 第5款规定:年均降水量在400 nun 以下地区成活率70%以上为合格。 从横向看,白城市5个县(市、区)有4 个与内蒙古兴安盟接壤,气候和造林 地条件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 同,兴安盟退耕还林仍执行成活率75 %、保存率70%的标准。这无疑使该 市的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不能验收合 格。农民得不到相应的补助,挫伤了 农民退耕以及保护成果的积极性。 2.3政策的稳定性
耿育指出,整个退耕还林政策采
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层层传递的推 行模式,其制定过程中没有退耕农民 的参与。由此导致覆盖不同省份和地 区的退耕还林政策,采取的是一种行 政命令式的“一刀切”方式。可以尝试 采用社区参与式方法来推行退耕还 林政策,充分重视农户的愿望、利益 和需求,让农户参与到退耕还林的具 体规划中来啊。刘英提出,农民的文化 素质和思想观念有待提高,退耕还林 还草与农民利益之间存在着长远利 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长期的管制使 他们形成了唯政府命令是从的态度, 而环境的闭塞也使他们目光短浅,只 看到蝇头小利,不顾以后的生存大计 Ilq。退耕还林国家追求的是长远利益, 在退耕还林之前、之中以及之后都要 对农民进行相关教育,宣传此工程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农民自觉自愿地 参与到这项工程中,并引导农民保护 还林成果。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
面铺开。

退耕还林工程已经实施策在2004年
底也划上了句号,还生态林的补贴措
万方数据
施将在2007年到期。回顾此项工程 实施情况及众多科研人员和专家的 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实施退耕还 林工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 是政策本身的问题;二是具体实施过 程中的问题。以下本文就从这两方面 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及评论。 2退耕还林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 2.1补偿措施的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728.9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重庆市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情况及后续发展研究》;项目号:CSTC,2006EB0026
1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由来
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对退
耕还林、水土保持给予了关注,但其
后的几十年由于各种原因,退耕及恢
复植被工作进展缓慢,呈现点上治理
面上破坏的格局。随着改革开放和经
【文章编号】1005—4707(2007)02—0005—03
·退耕还林·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问题研究综述
刘志华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北碚400716)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了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本身及其实施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评论。而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退耕还林;农民;政策
济的发展,我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
题,而且粮食自给有余,具备了摒弃
毁林垦地这种以牺牲生态换取口粮
的传统做法。同时,在自然灾害的警
示下,生态安全被提上日程。因此,在
1998年的特大洪灾后。国务院提出了
“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
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在1999年8
月,又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
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要
求立即停止一切毁林开垦行为,大力
植树造林。而且1999年10月退耕还
林工程率先在四川、陕西、甘肃等省
开展,2000年3月,退耕还林试点工
作在17个省(区、市)正式启动。2002
年6月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
见》,并于年底出台了《退耕还林条
例》。于是,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
出翌签些兰2QZ±箜兰塑
FORESTRY OF SI-UNⅪ
·退耕还林·
展高效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增加农民 收入。才能达到退得出、种得活、保得 住、不反弹的目标|日。
由此可见,要使退下的耕地不返 耕,就必须妥善安排好农民将来的生 计问题,合理安排农民补偿性收入的 “收益流”,使农民补助期过后的生存 有保障,从而不至于退林返耕。一是 适当延长国家粮钱补助政策的年限, 到期后按照森林分类经营原则和《森 林法》的规定,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 偿制度。二是把现有退耕还林活动与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努力发 展林草、林纸、林业与旅游等结合的 退耕还林模式,解决国家补助停止后 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问题。大力发展 林果产品的后续产业,开办工厂加工 各种果品、水果饮料等,开展多种经 营,培育新的劳动力市场,最大限度 地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样 退耕还林才能真正实现“退得下、稳 得住、不反弹”的目标。 2.2政策的因地制宜性 2.2.1关于生态林与经济林种植比例
本无法买到1 kg的粮食,造成农户坚 持不退耕,或者复耕种粮。他还建议, 政府应该承担物价变动的风险,在既 定的补贴标准下给农户选择“粮补” 或“钱补”的权力。而且随着我国农业 税和特产税的减免,加上国家对种粮 农户的粮食实行直补每公顷157.50 元,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但退耕农户仍然是只有每公顷3 450 元的补助,与种粮农户相比,退耕户 相应就减少了50元的收入,因此少 数退耕户心存“复耕”想法。陈永富也 指出。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 民吃下“定心丸”,政策出台后不能朝 令夕改,要保持相对稳定,并要及时 兑现相关政策,取信于民嘲。 3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没有充分重视农民意愿
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规定 的补助年限为:还草补助2年,经济 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 算。在补助年限之内,农民的生存问 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退耕补助一 停,百姓生活就会陷入困难。从长期 来看,林木到了采伐期,补贴停止,个 体农户和市场直接接触,面对市场的 利益或市场的风险,个体农户都有可 能过渡采伐,乱砍滥伐,甚至复垦。程 默在《“后退耕时代”亟待管理制度创 新》中提到了管理制度的创新:在私 人土地承包制的前提下,国家必须用 补贴的方式进行产权交易,补贴的实 质是生态购买。国家应建立和完善森 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通过财政税收 手段,尽快实现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 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 扩大森林生态补偿基金规模,再以转 移支付的形式对参与退耕还林工程 的农民,特别是以营造生态林为主的 农民,给予长期性的粮食补助和经费
国家政策规定,退耕还林要以营 造生态林为主,营造的生态林比例以 县为核算单位,不得低于80%,经济 林比例不得超过20%,但在许多地 区,经济林种植比例都大于20%。史 清华等人在陕西省的实际调查中发 现,经济林的比例却达到了80%左右 翻。这主要是因为还经济林的农民在 补助期5年后通过采果等还有一定 的收入,而“禁伐”使还生态林的农民 在补助期8年后几乎没有收入。这也 说明,现在我国的农民还是以“地”为 生,国家应适当增加还经济林的比 例,待农民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转以 后,再实行之前的规定。而且有的县 (区)更适应种植经济林而非生态林, 国家政策可扩大其核算单位,比如以 市(地)进行核算。周建华根据吉林省 的实际情况指出,对于25 o以上的退 耕地有的地方宜于还林,有的适宜于
2条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 木、林地及其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 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相应 地,森林资源产权可分为森林生态环 境资源权、森林林木资源权、森林林 地资源权和森林其他经济性资源权。 在法理上,森林资源产权可分为所有 权、用益权和担保权。 1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后,他又采取同样手段再次骗取了退 耕还林资金。 4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