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城市化与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城市化与贫困问题
城市化与贫困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中的贫困现象。
城市化对贫困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城市化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是一种机遇。
农村的贫困人口常常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获得更好的生活机会。
而进入城市,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城市中丰富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资源,都提供了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的机会。
其次,城市化有助于贫困人口的社会融入。
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常常被社会边缘化,缺乏社会资源和声音。
而在城市中,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贫困问题。
首先,城市化的推进造成了城市土地的升值,导致了房价的上涨。
这使得城市贫困人口更难以承受住高昂的住房费用,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贫困状况。
他们往往只能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匮乏。
其次,城市化还带来了就业机会的两难选择。
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却也容易造成职业结构的不合理。
低技能、低收入的就业机会大量存在,但这些工作往往艰苦并且收入微薄。
贫困人口难以通过这些工作脱离贫困,而高技能职位又需要较高的教育背景和技术能力,贫困人口常常难以达到这一标准。
在解决城市化与贫困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应该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发展中小型企业、支持农村创业等方式,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城市边缘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改善贫困人口的居住条件。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城市化不能解决所有的贫困问题。
城市化只是提供了一种机会,贫困人口仍然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主动适应城市化带来的变化。
教育的重要性被证明是迈向社会晋升的一个重要关键。
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城市贫困问题研究城市贫困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它不仅影响个体和家庭的生活质量,还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构成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贫困的现状、成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缓解甚至根除城市贫困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现状分析城市贫困通常表现为低收入家庭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包括食物、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但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未能均等地惠及所有群体,导致城市内部贫富差距扩大。
此外,新移民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往往更容易陷入贫困。
成因探究城市贫困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分配、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住房成本的上升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
其中,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虽然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一部分低技能劳动力的失业。
教育不平等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使得贫困家庭后代难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影响剖析城市贫困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首先,它影响贫困人口的健康和福祉,增加疾病的风险,降低生活质量。
其次,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教育上处于不利地位,这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流动性。
再者,城市贫困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犯罪率,影响城市的和谐发展。
解决策略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和教育机会。
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所有市民都能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桥梁作用,为贫困群体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公民个体则应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到扶贫活动中来,共同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城市。
总结城市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解决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多方面的合作。
通过深入分析城市贫困的现状、成因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有效的对策,逐步减少乃至消除城市贫困,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对城市贫困状况及致贫的原因调查思考
对城市贫困状况及致贫的原因调查思考城市贫困状况及致贫的原因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和复杂的社会问题。
城市贫困是指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无法获得基本经济资源和社会保障,生活质量低下,受到社会排斥和边缘化。
首先,城市贫困状况的存在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
在城市,经济机会和资源集中在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区域,导致了地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发达城市吸引了大量资源和投资,从而形成了就业机会和高薪工作的集中地。
然而,这也导致了其他城市地区经济的相对滞后和资源短缺。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城市区域的居民因缺乏机会而陷入贫困。
再次,城市化进程也会加剧城市贫困。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但他们面临着住房、教育、医疗和就业等多方面的困难。
高昂的房价和租金使得他们难以获得稳定的住房,限制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而城市公共服务的不足和质量差,使得他们难以享受到基本教育和医疗资源。
此外,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们容易失去原有的社会安全网络,一旦面临意外事件或失业,他们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另外,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是导致城市贫困的原因之一、由于城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城市中一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这导致了他们在进入职场时面临竞争力差和机会有限的情况,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和经济状况。
最后,社会歧视也是城市贫困的重要原因。
由于性别、种族、残疾等因素,一些群体在城市中面临着较高的贫困风险。
例如,女性往往在工资、就业机会和晋升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种族少数群体和残疾人则面临更高的就业歧视。
这些因素导致了城市贫困现象的持续存在。
针对城市贫困状况及其致贫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贫困: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的均衡分配和区域发展的平衡。
其次,改善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就业援助,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应该加强教育公平,提高城市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机会。
我国城市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化定义为人口学 、 地理学 、 社会学和经济学界普遍接受 J 。
二、 中国 城 市 化 相 关 问题 研 究 综 述
发 达国家 的城市化 理论 是建立在充分 的市场经 济条 件下 的 , 我国长期 以来 实行 的是计划经济 , 而 即使 是改革
开放 以来 的 3 , 0年 仍带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 国的 我
程即为城市化。由于人 口向城市集 中或迁移的过程包含 了
人 口、 城市体 系 、 市规模结构 、 城 大城市 作用 、 小城镇发展
及农村城市化等 , 但研 究的重点仍然较 多地集 中在对 中国 独特城市化模式的探讨上 。 美国学者劳伦斯 ( .Lue c 塞尔 (.P e) J .C a rnO、 c .C l等 1 人从 意识形态 角度 分析 中国城 市化进程 缓慢 的原 因 , 提 出了反城市 主义学 说( t ub nztn , 为根 深蒂 固的 a i rai i )认 n— ao 反城市 主义意识形态是 造成 中国城市 化发展缓慢 的主要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 :C 1 .1 9 28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10 - 28 20 )2  ̄0 7- 0 0 2 59 I09 1 06 3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多学 者曾就我 国城 很 市化作过大 量深入 、 细致的研究 , 并取得 了丰硕的研究成
一
个新 的高 度 。
一
、
城 市 化 的概 念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 的社会 、 济现象之一 。尽 经 管 国际学术界对城市化的研究 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但是 ,
由于各个 学科对城市化 的理解不一 , 迄今为止 , 于城 市 关
化 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 的解释。在城市化各种各样 的定 义中有一种较为主要的提法是 : 口向城市集 中的过 人
城市化与城市贫困
城市化与城市贫困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城市化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但也对社会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城市贫困的关系,分析其中的驱动因素,并提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建议。
一、城市化的背景和影响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纷纷涌向城市,以非农就业为主,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扩大的过程。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聚集,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城市化推动了经济发展。
城市是各类人才、知识和技术的聚集地,通过规模效应和创新能力,城市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其次,城市化改善了人民生活品质。
城市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城市贫困。
二、城市贫困形成的原因城市贫困是指城市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较高,并且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现象。
城市贫困的形成有多重原因。
首先,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权利。
农村人口因不具备城市户籍而无法享受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面临更多的社会和经济障碍,增加了贫困的风险。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的失业问题导致了贫困。
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城市就业市场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技能不匹配、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原因,许多农民工流入城市后仍然面临失业或低收入的困境。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收益的不合理分配也成为城市贫困的原因之一。
土地是城市化的核心资源,土地收益的集中化使得城市贫困问题愈加突出。
三、解决城市贫困的对策为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涉及经济、政策、社会等多个领域。
首先,完善农村户籍和城市居民权益的对等化。
要消除户籍制度的限制,为农村人口提供平等的进城机会和权益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城市化带来的福利。
其次,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
城镇化与贫困问题
城镇化与贫困问题城镇化是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农村地区向城市转移。
然而,城镇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贫困问题也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城镇化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阻碍。
首先,城镇化可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较差,缺乏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
通过城镇化,人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教育机会,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城市中的机会多样化,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逐步摆脱贫困。
然而,城镇化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可能引发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
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可能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匮乏。
农业生产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粮食和农产品供应不足。
因此,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应考虑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保障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镇化也可能导致新的贫困问题。
在农村地区,人们往往有土地和住房等固定财产,而在城市,他们可能失去这些财产,面临被边缘化和贫困化的风险。
没有稳定的住房和就业,他们可能无法融入城市社会,陷入贫困的困境。
因此,城市化进程中应关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他们提供稳定的住房和就业机会。
解决贫困问题需要综合而有效的政策。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只有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才能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
同时,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保障,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此外,政府还应着力解决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制定更加严格的劳动法规,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最后,政府和社会应鼓励创业和创新,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创业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创新和创业,他们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改善生活状况,最终摆脱贫困。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
城市贫困问题不仅严重影响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如何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城市贫困问题的表现城市贫困问题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住房低收入人群在城市内只能选择居住在条件恶劣的地区,如胡同、旧式房屋等。
据统计,全国有8000万左右的低收入住房困难人口。
2. 教育城市贫困人口的子女常常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据教育部门统计,约有1400万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城市接受教育,其中40%无法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多数仅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
3. 就业城市贫困人口通常只能从事繁重劳动,且工资水平低,缺乏发展空间。
加之缺乏有效保障措施,失去工作后生活常常遇到困难。
据民政部门调查,全国城市贫困人口就业率只有40-50%。
二、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城市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1. 体制机制问题我国城市体制机制和公共服务网络不够完善,政府职能缺失,对低收入群体供应不足,人畜失范、资源浪费严重,给城市群体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2. 市场环境问题市场环境的扭曲、不规范,导致个别城市和行业的高收入人群获取过高红利,成为看不见的暴富群体,低收入群体却未能跟随市场发展得到公平地受益。
与此同时,社会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理念的缺失也是城市贫困问题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城市贫困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从体制机制改革到政策扶持、从社区帮扶到市场引导,综合施策,切实解决城市贫困问题。
1.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从教育、医疗到社会保障等多个角度,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保障。
同时,促进社区服务的协调配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 优化就业机会加强职业培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针对低收入人群开展专项帮扶,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和效益。
3. 加强住房保障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工作,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住房补贴和保障政策,达到保障低收入群体安居的目的。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面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城市化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如城市贫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问题1. 城市空心化近年来,城市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城市中心地区房价过高,大量的外来人口选择在城市外围居住,形成了“城市圈”和“卫星城市”,导致了城市中心地区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商业的萎缩。
同时,城市化进程对乡村地区资源的吞噬,也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贫困。
2. 城市户籍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城市户籍难题。
由于户籍系统限制,外来人口和农民工只能以临时居留许可身份在城市定居,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基本权益。
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不仅影响到国家资源的使用,也加剧了城市中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
3. 城市环境污染过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的地下水、空气、土壤等各种环境资源被污染,城市居民面临着健康风险。
而普通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强烈,导致了难以遏制的城市环境问题。
二、解决方案1.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解决城市空心化问题,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多措并举,包括开展实行分类异地居住政策、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原有城区内部修建居民区等措施,以实现城市资源的平衡配置。
2. 改革户籍制度户口制度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改革户口制度,推行不限制户籍的政策,并对外来人口和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配套。
使得城市人口自由流动,遏制城市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3.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城市化进程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改善城市环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保投入、进行科学规划和严格限制资源消耗。
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公众拥护环保理念,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之,大规模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变化。
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与扶贫规划策略
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与扶贫规划策略城市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政府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不同于农村贫困,城市贫困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显得愈发突出。
本文将对城市贫困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扶贫规划策略。
一、城市贫困问题的现状城市贫困问题是指城市中居住着一部分人口,由于社会、经济等各种原因而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处于经济困境和社会边缘化状态。
城市贫困问题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困难:由于城市虽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城市贫困人口往往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技能培训,导致他们难以融入竞争激烈的城市劳动市场。
2. 居住条件恶劣:城市贫困人口多集中在城市的贫民窟、城中村等地区,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缺乏基本的居住设施。
3. 社会融入困难:由于经济困境,城市贫困人口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缺乏社会资本和社交网络。
二、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城市贫困问题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城市间差距: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大城市快速发展,经济繁荣,而一些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有限,贫困问题突出。
2. 农村贫困人口进城:由于农村土地收入减少,农民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纷纷进入城市,增加了城市贫困人口数量。
3. 结构性失业: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衰退,导致大量工人失去就业机会。
三、扶贫规划策略为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扶贫规划策略,以下是一些建议:1. 就业扶贫: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力度,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融入城市劳动市场。
2. 改善居住条件: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3. 创新社会保障机制:政府应该改革和完善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保障机制,包括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医疗保险等。
4. 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改善城市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
《城市贫困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五篇范例]》
《城市贫困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五篇范例]》第一篇:城市贫困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城市贫困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中国,贫困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的贫困不仅仅表现在区域差异上,如东富西贫,城市发展快于农村,就是在发达的城市中也有大量贫困现象存在,城市贫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政府也在积极地寻求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了解城市贫困就要了解其现状,产生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一、城市贫困现状:城市贫困是指生活在城市中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水平的人群,其中包括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失业人群、进城务工人员、孤寡老人、流浪儿童、乞讨者等。
根据202x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中显示贫困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通常指最低基本生活没有得到保证,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生存性贫困。
相对贫困是指温饱问题虽已得到基本解决,但生活水平仍低于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平。
202x年以来,中国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开始更多地转向城市,众多数据和现象显示出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正处于日益严重的阶段。
据202x年第四季度民政部公布的数据,中国进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2311.1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251.2元,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水平为每人每月179元。
202x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截至202x年底的城镇人口数为6218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
另外,从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和一些地方政府开展的调研情况看,城市贫困人口比例在7.5%-8.7%之间。
根据数据,以8%的比例采用比例法计算,目前中国城镇贫困人口大约为5000万人,是目前低保标准和受保人数的2倍左右。
目前我国的城市贫困有两大特点:1、城市贫困人口数量上升速度快。
1978年前,由于“铁饭碗”和城乡割据的二元体制的双层保障,城市几乎是不存在贫困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城市贫困问题开始突显出来,也正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城市化与中国新型的贫困问题
浅析城市化与中国新型的贫困问题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贫困人口主要居住于农村地区,贫困基本上是一种农村现象。
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在农村贫困人口迅速降低的同时,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和比例却在迅速增长,出现“贫困人口城市化”现象,对中国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贫困和新的挑战。
在减缓贫困的战略和政策上,中国需要合理的城市化政策,还需要反贫困的新思维。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贫困现状反贫困对策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持续增长20年,2011年更达到9.2%的增长率。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长期高速增长潜力的国家来说,城市化是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通过城市化,可以缩小城乡差别、收入差别,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环境等问题,期中最为凸显的就是城市贫困问题。
1城市化与中国新型的贫困问题1.1 城市化的涵义城市化,或称城镇化,都市化,是英文词urbanization的不同译法。
对于城市化的涵义,不同学科分别依据各自的角度而又有不同的理解。
例如,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城市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看,城市化是由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城市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1.2 中国新型的贫困问题——城市贫困城市在传统上一直是穷人提高福利和改变命运的机遇之源,是移民实现梦想的地方。
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迅速城市化,贫困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城市贫困人口比农村贫困人口面临更多的风险,更容易受到歧视和社会排斥。
首先,城市穷人比农村穷人面临更多的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
一般而言,在一个社会里,穷人往往是面临风险最多的人。
疾病、灾害、失业、物价上涨、年老等危机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在穷人身上,穷人实际上时时处在各种风险的笼罩之下。
城市化与贫富差距的关系
城市化与贫富差距的关系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已从过去的小规模聚落演变为拥有庞大人口和繁荣经济的现代化中心。
然而,城市化的背后也伴随着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对策。
首先,城市作为各种资源的聚集地,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而这些人口的分布往往不均,形成了城市中富人与贫困人口的分割。
城市化的一大弊端就是导致地理空间上的社会分化,上层人群聚集在城市中心豪华的住宅区,而底层人群被排挤到城市的边缘地带,生活条件恶劣。
这种空间上的分化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经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但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水平的限制,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
与此同时,高薪酬的高技能人才更容易在城市中获得优厚待遇。
这种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也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城市化还带来了社会资源不平等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也相应地向城市集中。
富裕的人可以通过购买昂贵的教育资源、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以及置业于繁华地段的房产来提升生活品质。
然而,这些福利并不平等地分配给每个城市居民,尤其对于贫困人群来说,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足够的社会资源,从而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如何缓解城市化与贫富差距问题呢?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城市边缘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这样一来,贫困地区的人们得以享受到更好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其次,教育的普及也是关键。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让农村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者,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配置,避免出现过于集中和不合理的现象,使城市中的不同社会群体更加平等地分享城市资源。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城市贫困。
城市贫困是指城市居民因为生计,无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处于经济困难状态的一种现象。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贫困已经成为社会不平等的制约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中国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贫困现象的特征城市贫困的特征是多元化的,不仅有本质属性的因素,还有一系列相互关联因素的影响。
首先,城市贫困的人口多集中在工薪阶层之下,失业、下岗、流转和受资本市场影响的劳动力等。
其次,在贫困家庭中,儿童的普遍营养不良和较大的基础教育见识匮乏数量,给贫困家庭孩子的成长带来了障碍。
除此之外,大多数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同等的医疗条件,而低收入也意味着贫困人口难以拥有同等的人际关系和朋友圈,难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城市贫困的原因对于城市贫困,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
首先,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城市贫困的关键因素。
在当前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地区发展较快,经济高效率,从而形成富人阶层,而另外一些地区,则因为单一的产业依赖、劳动力缺乏等因素,而发现自己经济增长速度上并不快,甚至陷入经济衰退的局面。
这种情况下,原本生活不容易的城市贫困人口陷入更深的窘境。
其次,城市政府规划不完善是导致城市贫困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一些城市并没有合理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导致了各种服务设施的极度不均等和居住区的极度拥挤。
这样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使人们被城市排除在外并且很难获得较好的收入。
城市贫困的对策在治理城市贫困问题时,政府需要对城市贫困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贫困问题。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贫困问题的统筹协调。
政府有必要制定落实能够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惠民政策,例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关注和帮助。
其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发挥公共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城市化对贫困问题的影响
城市化对贫困问题的影响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
城市化给许多人带来了希望和机遇,但也对贫困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城市化对贫困问题的影响展开讨论,深入分析其中的各个方面。
首先,城市化给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带来了脱贫机会。
传统上,农业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大量劳动力就业需求,这导致了农村贫困的加深。
然而,城市化使得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有机会进入城市参与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城市的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多的脱贫机会,同时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
其次,城市化对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健康状况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城市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设施,使得贫困人口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这不仅提高了他们获得工作的机会,还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人力资本。
城市化的发展还促进了教育和医疗产业的繁荣,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减少了贫困人口。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加大,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城市贫困问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贫困人口聚集在城市的贫民窟中,面临着缺乏基本住房、饮水和卫生设施的困境。
城市贫困问题需要政府更加积极的干预和更好的城市规划来解决。
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了社会剥离现象的加剧。
城市化的加速导致城市社会结构的瓦解,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差距扩大。
贫困人口在城市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都受到了限制。
这种社会剥离现象进一步增加了贫困人口的边缘化和社会隔离,增加了贫困问题的复杂性。
为了解决城市化对贫困问题的影响,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制定更好的城市规划和政策,确保基础设施的平衡发展,并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其次,应加强对教育和健康领域的投资,提高贫困人口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
此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还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和帮助,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以减少城市贫困问题。
城市贫困问题的根源与解决
城市贫困问题的根源与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在当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在城市中找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本文将探讨城市贫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城市贫困问题的根源1.1 资源分配不均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资源的分配不均往往导致城市贫困问题的加剧。
一些地区或行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另一些地区或行业则面临资源匮乏和就业机会有限的困境。
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部分人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另一部分人则被边缘化。
1.2 教育和技能匮乏教育和技能水平的不足也是城市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
城市贫困人口中的大部分人往往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机会,他们没有掌握足够的技能和知识,无法应对快速变革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1.3 职业歧视和社会排斥职业歧视和社会排斥是城市贫困问题的根源之一。
在城市中,一些弱势群体,如少数民族、移民工人和残疾人等,常常遭受到歧视和排斥。
这使得他们难以融入主流社会,同时也限制了他们能够获得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资源。
1.4 高房价和生活成本城市的高房价和生活成本对于城市贫困问题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由于贫困人口通常无法负担高昂的房屋租金或购买房屋的费用,他们被迫居住在质量较差的住房中,或者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区。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也限制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和经济发展。
二、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途径2.1 公平的资源分配为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公平的资源分配政策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分享城市的机会和资源。
这意味着需要加强对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投入,缩小城市内部的发展差距,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
2.2 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为了提高城市贫困人口的教育和技能水平,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提供广泛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这将帮助贫困人口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们对 这些 问题 的研 究倾 注 了 大量 心 血 。大部 分 学者 从 多个 角度 进 行 了探 究 ,如 旷联 合 认 为我 国城 镇 化建 设 仍存 在一 些 明显 问题 :一是 农 村城 镇 化严 重 滞后 于农 村 非 农化 。二 是 城镇 化 发展 不 平衡 , 东部 、 中部地 区发
三、 关于农 村城 镇化 的对 策及 原 则研 究 ( ) 村城 镇化 的 对策 、 一 农
产业 向第二 、 三产业转移 , 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变
化 ; 镇 区域 逐渐 扩 大 , 镇 空 间形 态发 生 变化 ; 口、 城 城 人 资本 等经 济要 紊 陕速 、 高效地 在城 乡之 间 流动 。 二、 关于农 村城 镇化 存在 的 问题与 制约 因素 研究
题; 户籍 制度 问题 ; 土地 问题 ; 镇体 制管 理 问题 。张耀 城 军认 为我 国农 村 城镇 化 存在 的问 题有 : 乡二 元 结构 、 城
农 村城 镇 化建 设 资金 短 缺 、 籍 和剪 刀 差政 策 、 户 土地 制
立农业和农村 自然资源核算制度 ; 加强制度建设 , 强化
加 快小 城 镇建 设 促进 农 村 城镇 化 :通 过 改革 和加 强 管
理, 促进 小城镇发展 ; 建设具有可持续性的小城镇 ; 建
立 可持 续 的农 村城 镇 网络 。王 富喜 等 认为 发展 中心 镇
是 新 世 纪我 国农村 城 镇化 的现实 选 择 :积 极稳 妥 地 推
加剧 ; 村 工业 占用 和毁 坏 了大 量 农 田 ; 农 农村 工 业 的生 态环 境 污染 在局 部 地 区 已经 开始 动摇 农 业 生产 的发 展
的大局 , 是一个具有重大现 实意义的课题 。 0 近1 年来, 学者们 对其进行 了广泛的研 究, 取得 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现就其中
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与就业机会。
然而,城市贫困问题却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失业与低收入城市里的大量人口使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人由于缺乏适应城市需求的技能和教育水平,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缺乏工作机会导致人们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陷入贫困。
2.不平等分配与社会阶层固化城市中的资源分配不平等,财富和机会倾向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社会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扩大。
少数人享有繁荣与机遇,而大多数人则处于贫困和边缘化的境地。
3.教育和技能匮乏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这种教育和技能的不平衡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未来的发展。
4.高昂的生活成本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包括房屋、食品、交通和医疗等方面。
贫困人口往往无法负担得起这些基本需求,导致他们在城市中陷入贫困。
二、解决方案1.促进就业机会政府和企业应该合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为那些技能不足的人提供培训和机会。
同时,鼓励创新和创业,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2.加强社会公平与公正政府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确保资源和机会更加公平地分配给全体市民。
通过改革税收和财政政策,减少财富和贫富差距,打破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
3.改善教育质量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同时,推出教育援助计划,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助,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局限。
4.降低生活成本政府可以通过控制房屋租金、提供廉价食品和公共交通等方式降低生活成本。
同时,建立普惠医疗制度,减少医疗费用对贫困家庭的压力。
5.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贫困人口提供支持和帮助。
政府应该鼓励并支持这些组织的发展,提供相关的资源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农村地区面临的贫困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农村贫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城市化带来的农村贫困问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地区人口空心化,劳动力减少,生产力落后。
同时,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也导致一些农村地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困难重重,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这种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
二、教育与农村贫困关系的研究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是造成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较低,农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城市的发展要求。
因此,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医疗条件与农村贫困关系的研究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滞后,医疗资源不足,导致农民的健康状况较差。
一旦遇到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农民的经济负担将会加重,往往因此陷入贫困。
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对于预防和减轻农村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保障与农村贫困关系的研究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农民在退休、医疗、社会救助方面的保障程度相对较低。
这一点也加大了农民贫困的风险。
加强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助于减轻农村贫困问题的压力。
五、农村创业与农村贫困关系的研究农村创业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农村创业,可以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贷款支持、创业培训等方式,鼓励农村创业,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六、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贫困关系的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之一。
传统的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着集体所有制和农民个人所有权之间的矛盾。
农民无法有效流转土地,限制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收入。
因此,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城乡差距得到不断的缩小。
然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凸显,需要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从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以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从农村向城市有组织的大规模流动,与此同时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城镇化是一个可以带来多重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现代化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得以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机会有限。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逐步向城市聚集,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使得一部分农村居民难以脱贫。
2、土地流转不畅。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所面对的困难也使得农村居民难以脱贫。
在一些地区,农民拥有的土地往往难以流转,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来源、家庭生计和贫困状况。
3、社会福利待遇落后。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优化,而农村居民仍然面临着着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便,这也是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鼓励产业转移。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将一些生产能力较为下降的企业适度转移到农村地区,这样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也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2、加快土地流转。
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加速农村土地的流转,通过流转将多余的土地变利为更丰厚的收益,从而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3、提升社会福利。
为了解决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不便,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让农村居民有更多方便的福利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 N TEMP O RARYECO N O MICS
近年城市化与 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杨骁勇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 广汉 618307)
【摘要】 有关城市化与贫困问题的研究在学界由来已久, 但由于其概念缺乏规范, 其涉及的问题又纷繁复杂, 因此在目 前已有研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理清研究问题的各部分关系, 从学理上和实践上探讨伴随城市化而凸显的农村贫困和城市 贫困现象的成因与现状, 并对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和建议,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城 市化与贫困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梳理, 以启发更进一步 的深入研究。
在城市, 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则主要集中在乡村。我国的 现实却是城市贫困与乡村贫困并存, 到 1998 年时乡村的贫困人 口 比 率 为 4.6%, 城 市 贫 困 人 口 比 率 则 为 5.3%, 城 乡 贫 困 人 口 在 总量指标上虽然存在着一定差距, 但从贫困发生率来看, 城市 与乡村均 在 4%以 上 , 从 而 表 明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贫 困 问 题 日 益 突 出。因此, 促进贫困落后地区现代化过程的关键所在, 是要加速 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发展, 并有效解决贫困 落后地区的劳动就业问题。
三 、有 关 贫 困 的 界 定 和城市化相联系的贫困概念, 长期以来存在着诸多不同的 定义。英国人布思和朗特里关于贫困的早期研究中, 试图对没 有足够的收入维持机体 效 能 、即 生 计 贫 困 或 绝 对 贫 困 的 一 定 数 量的人进行估评。他们通过提供贫穷线的根据, 来计算出伦敦 的贫穷比例。于是, 后来科学社会学的许多贫困资料就来源于 划定贫困线的基础之上。1990 年和 2000 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 展报告》中基本上就是 使 用 生 计 贫 困 的 定 义 。 绝 对 贫 困 是 指 这 样一种生存状态: 即衣不蔽 体 、食 不 果 腹 , 由 于 营 养 不 良 而 导 致 死亡率高, 尤其是儿童的死亡率很高。后来的相对贫困概念, 对 绝 对 贫 困 进 行 了 批 评 , 认 为“ 如 果 一 个 人 的 收 入 比 他 所 在 社 会 的其他人低许多, 以至于无力购买在那个社会被认为是基本的 商品和设施, 那么这个人就被认为是贫困的。”相对贫困则是通 过 把 个 人 或 家 庭 的 收 入( 或 支 出) 与 他 人 收 入( 或 支 出) 相 比 较 而界定的。然而, 相对贫困必须以价值判断为根据, 而关于贫困 的公共讨论, 一般是以外界研究者和评论者的价值判断为依 据, 而不是以低收入者的观点为依据的。 关于贫困的讨论, 不同的研究者往往会在自己的定义前提 之下来进行, 也便出现了不同的定量分析方法。例如, 我国现行 农村贫困标准是根据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计算的, 它包 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满足最低营养标准( 2100 大卡) 的基本食品 需求, 即食物贫困线; 另一部分 是 最 低 限 度 的 衣 着 、住 房 、交 通 、
中 , 就 忽 视 了 城 市 化 、工 业 化 以 及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这 些 概 念 的 细 微差别, 有的研究者将工业化水平作为城市化的指标, 显然有 失严谨。
例如, 有的学者在描述城市化的程度时, 就简单地将城市 化理解为城市的发展, 城市中创造和积累的财富远远超过了农 村, 因此得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 就是要发展城市而不发展农 村的结论。同时 , 又认为“ 同 样 的 投 入 在 第 二 、三 产 业 创 造 的 价 值要远远超过第一产业, 由 此 可 见 , 在 第 二 、三 产 业 高 度 密 集 的 城市, 在其发展的同时, 也大大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 显 然 , 此 处 作 者 将 城 市 化 的 概 念 缩 小 到 了“ 城 市 社 区 的 不 断 扩 大”, 并用工业化的指标 来 描 述 城 市 化 的 程 度 , 这 是 不 妥 的 。 此 外, 将特大城市、大城市、中 等 城 市 和 小 城 市 各 自 所 占 的 比 重 作 为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同样缺乏说服力。相比之下, 在概念使用 上比较准确的是英国学 者 艾 吉 特·辛 格 。 他 在 描 述 第 三 世 界 国 家 的 城 市 化 和 大 城 市 的 增 长 时 , 涉 及 了 城 市 人 口 的 比 例 、人 口 流 动 造 成 的 空 间 上 的 重 新 分 布 、城 市 人 口 增 长 率 、城 市 与 农 村 移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大 城 市 的 人 口 聚 居 等 五 个 方 面 。 在 此 基础上, 辛格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来说明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化 状况。
由此可见, 多数研究者都对城市化对农村贫困的前景持乐 观的态度, 城市化被认为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一条可选择的 道路。当然, 研究者也同时意识到, 城市化对城市贫困的压力将 越来越大, 农村贫困的改善, 将以城市的贫困为代价。这不仅是 我国城市化中已经出现的现实问题, 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前车 之鉴。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 难以避免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 负面影响, 于是在思想上、实 践 上 早 做 准 备 , 尽 量 减 少 负 面 的 影 响就成为了必要。
【关键词】 城市化 贫困 述评 一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区域性差异与阶层性差异越来越明显, 相关研究也成了社会学 主 流 领 域 的 热 点 问 题 , 如 社 会 分 层 、人 口流动等问题。而不容忽视的是, 大量的贫困现象伴随着大中 城市的迅速发展而并存。城市化的速度虽在加快, 但贫困人口 的数量并没有正比例减少的趋势。当然, 我们并不是因此就说 贫困现象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后果, 它的出现也不仅仅最近 二三十年的事情, 贫困是历来就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的, 只是 在今天的城市化背景下, 其严重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二 、有 关 城 市 化 的 界 定 研究城市化与贫困问题, 首先需要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清晰 的界定。然而遗憾的是, 以往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者, 往往忽视 对概念的基本阐释, 而是自然地将其作为常识性的概念, 直接 进入后面的论述。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 要么不对概念进行定 义, 因而缺乏清晰的研究对象; 要么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定义, 因而使相同的概念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差异甚大。 关于城市化的界定 , 有 时 候 将 其 等 同 于“ 都 市 化 ”,“ 指 农 村 人口不断变为城市人口和城市社区不断扩大或使农村社区转 变为城市社区的社会变 迁 过 程 。 ”由 于 城 市 化 同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与工业化紧密相联, 因而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程度及速率, 往往 便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及工业化的程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此 处, 城市化被看成是人类工业革命后的产物。而工业化“乃是指 从农业占主导的经济, 向商品制造业在总产量和出口中的比重 日益增长的经济转变的 过 程 。 ”因 工 业 发 展 要 求 资 源 配 置 相 对 集中, 工业化往往同城市化相伴而生。尽管如此, 城市化的程 度 、工 业 化 的 程 度 与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仍 是 不 尽 相 同 的 概 念 , 其 衡 量标准也必然不同。 一般情况下, 在定量的意义上衡量城市化程度的标准, 是 计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而衡量工业化程度的标准, 则是计算从事农业的人口或从事商品制造业的人口在总人口 中的比例。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 则有更加具体的一 整套指标体系。这样看来, 在现有的一些关于城市化的研究当
五 、结 束 语 总的来看, 我国学术界目前对城市化与贫困问题的研究 中 , 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分 歧 , 由 此 造 成 了 概 念 之 间 的 交 叉 、含 混和背离。由于此领域所涉问题纷繁复杂,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待它时, 会因视角的不同而发生观点上的分歧。因此规范城市 化与贫困问题的研究对象, 集中讨论的主题, 检验解决对策和 方法的适应性、可行性, 是 目 前 学 界 应 予 考 虑 的 问 题 , 也 是 对 于 真正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 问题。在这个方面, 强调经 济 学 、社 会 学 、城 市 地 理 学 等 学 科 领 域的交叉, 可以取长补短, 有利于对这个综合性的问题进行更 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 注: 本文为美国普度大学推动中国宗教社会科学发展项 目奖助基金)
30
《当代经济EMP O RARYECO N O MICS
医疗及其他社会服务的非食品消费需求, 即非食物贫困线。这 种贫困标准是按照绝对贫困的概念来设计的, 但经过 20 年的扶 贫开发, 目前近 90%的贫困人口的收入超过了该贫困标准, 该标 准需要适当修改。一些发达国家通常不管物价和经济走势如 何, 都把 20%最低收入人口视为贫困人口, 这是一种相对贫困的 判断标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扶贫资源的制约, 我国还没有条 件使用这一标准, 但需要在实际扶贫中考虑其中的一部分人口 的利益。又例如, 阿马蒂亚·森提出了贫困程度测量指数— ——森 指数。但由于其计算方法比较复杂, 使用不太普及。除此以外, 国 际 通 用 的 贫 困 测 量 指 数 还 有 很 多 , 如 恩 格 尔 指 数 、洛 伦 兹 曲 线、基尼系数、贫困发生率 和 贫 困 深 度 指 数 等 等 。 不 过 , 在 国 内 某些学者那里, 贫困仍然是一个具有经验性的概念, 他们在描 述贫困状况时, 更喜欢使用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人 均 纯 收 入 、人 均 消 费水平、农产品商品率、土 地 自 然 生 产 力 和 承 载 力 等 一 些 指 标 。 这样的描述仅仅流于表面现象, 不利于对贫困问题进行更深入 而系统的研究。
四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的 贫 困 现 象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贫困人口曾经占 世界贫困人口总数的 20%, 经过 20 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 大规模的扶贫运动, 这种局面无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然而, 乡 村贫困人口数字的下降只表明我国的贫困问题在快速缓解, 离 基本解决贫困问题的社会发展要求仍有很长一段距离。如果单 单从贫困人口数字上来分析, 我国庞大的贫困人口规模呈现逐 年下降的趋势, 但是若从贫困深度指数上来分析发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农村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仍有恶化的趋势。贫 困深度指数所描述的, 是每个贫困人口的收入与贫困线差距的 总和与达到贫困线收入的总和比, 也即贫困线以下人口都达到 贫困线所需全部收入的比率。由此可见, 近年来我国总的贫困 人口数量在减小的同时, 处于最低贫困状态的人口的收入距离 贫困线越来越远了。也就是说, 要使每一个贫困人口都上升到 贫困线以上水平时所需要的社会转让越来越大了。 另外一个研究贫困状况的指标是贫困发生率。它指的是收 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这种方法有时也被称作 绝对贫困指数和人头法。1990- 1998 年间, 我国的 农 村 贫 困 发 生率大体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在个别年份中有所回升。 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 朱玲利用其他统计口径的数据来进行了 说明:“中国经济虽然一直 保 持 着 增 长 的 势 头 , 贫 困 率 并 未 相 应 地连续下降。1985 年以后的 10 年里, 贫困减少的速度放慢, 在 某些年份, 贫困发生率还有所回升, 在 1988- 1992 年里, 乡村贫 困率分别为 15.3%、20.5%、17.7%和 12.1%。也许, 这显示的 正 是 收入分配不均加剧的作用抵销经济增长作用后的结果。” 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 同城市化的研究是紧密相联 的。从前面的研究结果中我们知道,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在进 20 年来有所下降, 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大量的农民流入城市, 成 为城市中的贫困人口。“人口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流向, 是基于经 济、社会发展的变化, 同时 又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促 进 了 社 会 的 发 展 。 人 口 流 动 与 城 市 化 有 着 最 为 密 切 的 、相 辅 相 成 的 关 系 。 可 以 说 , 人口流动是各国城市化的一个必然条件。”因此, 研究农村贫困 状况, 正可以从侧面反映城市的贫困问题。 目前, 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4 个百分 点, 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 6 个百分点。 这种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 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当中的一个特 点。从世界范围考察, 可以发现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