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是国际经济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各种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确保国际收支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的原理和作用:第一步:汇率调节机制汇率调节机制是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汇率调节,可以促进出口和限制进口,从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汇率调节机制的实施需要依靠政府、央行等机构,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方式影响汇率水平。

当汇率升值时,本国货币变得更昂贵,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限制进口、促进出口,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反之,当汇率贬值时则相反。

汇率调节机制的有效实施需要考虑国际汇率政策、市场需求、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因素。

第二步:贸易政策调节机制贸易政策调节机制是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进行调节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进口关税、提高出口补贴等贸易政策手段来促进出口,限制进口,从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同时,政府还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加公正的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不公平贸易和国际收支危机的发生。

第三步:资本流动调节机制资本流动调节机制是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流动的快速增加可能导致本国汇率升值,从而影响出口、进口等贸易,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外贸易、金融等政策手段来调控资本流动,保证国际收支平衡。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资本管制政策,限制跨境资本流动,从而稳定国际收支。

综上所述,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是确保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汇率调节、贸易政策调节和资本流动调节是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政府应通过综合调控手段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金融课件-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与理论

国际金融课件-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与理论

20世纪90年代至今
日本国际收支顺差继续扩大,主要采取了 汇率政策和资本管制措施。
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逐渐缩小,主要采取了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资本管制措施。
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历程与政策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国际收支以出口创汇为主导,主要 采取了出口退税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后
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迅速缩小,主要采 取了汇率干预措施和资本管制措施。
02
CATALOGUE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在 国际收支方面,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国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汇率和国际 收支状况。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等手 段来收紧货币政策,从而吸引外资流入,稳定汇率。相反,当国际收支顺差时, 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来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从而调节国际收支状况 。
国际金融课件-国际 收支调节政策与理 论
目 录
• 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 国际收支调节的国际合作 • 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贸易不平衡
各国间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不 均衡,导致外汇市场的供求关
系失衡。
资本流动
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直接干预进出 口贸易和资本流动等方式来调节国际 收支的一种政策手段。具体措施包括 进口配额、出口补贴、资本流动管制 等。
VS
进口配额是指政府限制某些商品的进 口数量或金额,从而保护国内产业和 市场。出口补贴是指政府给予出口企 业一定的财政支持,从而提高出口商 品的竞争力。资本流动管制是指政府 限制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从而稳定国 内金融市场和汇率。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1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1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 凯恩斯首次于1923年《货币改革论》一书中首次系统提出 利率平价说(Theory of Interest Parity)。
– 即套利性的短期资本流动会驱使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 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并且升贴水率等于利率 差异。 – 一价定律在金融市场上的一个运用
• 利 率 平 价 论 可 分 为 抛 补 套 利 平 价 ( 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 CIP ) 和 无 抛 补 套 利 平 价 (Un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 UIP)两大类
• 在固定汇率制下,套利活动会带来两国物价水平的调整; • 而在浮动汇率制下,套利活动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将迅速引起汇 率调整。
绝对购买力平价汇率公式
P eP*
n
P本国一般价格水平,e汇率,p*外国一般价格水平
P i pi
i 1
本国第i种 本国第i种 可贸易商 可贸易商 品的权重 品的价格
et Pt / P0 * e0 Pt / P0 *
对上式求微分
de t dPt d动是两国通货膨胀之差的函数。这说明汇率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通 货膨胀率差异决定的,高通胀的国家货币贬值,低通胀的国家货币升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贡献
• 其贡献在于:
– 其一,在所有的汇率理论中,购买力平价论是最有影 响的,是从货币的基本功能角度分析货币的交换问题 。 – 其二,购买力平价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 ,却是更为复杂的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 – 其三,开辟了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之先河 。
P i pi
* * i 1
n
*
外国第i种 外国第i种 可贸易商 可贸易商 品的权重 品的价格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见下页)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1.需求调节政策 (1)支出增减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
财政政策:收入、支出、公债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进口增加 出口减少
本国商品相对 价格上升
国际收 支赤字
国际收 支盈余
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
价格上升
货币供给 量上升
图1.1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 机制
黄金内流
黄金输出
本币下跌 逆差
银行准备金下跌
出口增加 顺差
本币上升
进口增加 银行准备金增加
黄金输入
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 流程图 国际收支逆差 黄金外流 通货紧缩 物价下跌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国际收支平衡
2.蒙代尔的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蒙代尔(R.Mundell)认为,每一个工具应合理地被指派给一个目标。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
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货币政策 ——外部均衡目标 财政政策——内部均衡目标 四、内外均衡政策搭配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1.蒙代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模型 见下图:
结果:贸易收支改善
例3: Em + Ex = 0.4 + 0.5 = 0.9
相对价格 数量变动 差额
进口 +10% 出口 0 合计
-4% 5%
支出6% 收入5% -1%
结果:贸易收支恶化
4. 货币贬值对贬值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一国出口商品物价指数与进口商品物价指数之比。比值下降,表示贸易条件恶化,同样数 量的出口商品所能买到的进口商品较少。贬值的贸易条件与供给需求弹性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3、利率调节机制
(1)定义 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该国的利率水平会发生变 动,利率水平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起 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2)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本国货币供应减少 利率上升 资本流入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增加 国际收支 逆差得到改善
国际收支逆差为何会导致本币供给量减少?
3、前提
金本位制和自由贸易
4、调节规律
价格— 现金流动机制
5、调节过程
国际收支逆差
外汇供不应求
外汇汇率上升 出口增加、进口
黄金外流 物价下跌 减少 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国际收支顺差 外汇汇率下降 黄金内流 货币流通量增加 物价上升 出口减少、进口 增加 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以英国为例说明价格机制的调节过程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市场调节机制 •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机制:在不考虑政府干预的情况下,经济体内 的经济变量与国际收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即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过程。
(一)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 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 的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他们各自货币的 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
2、理论基础: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物价水平的高低 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货币数 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 例下降,反之则相反。
C、财政管制 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机构、如财政部、海关和官 方金融机构等管制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成本, 从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手段 常用管制手段:进口关税政策、出口补贴政策、 出口信贷政策 我国曾根据国际收支情况多次对出口退税进行 调节。在贸易顺差大,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情 况下,取消部分商品尤其是“两高一资”(高 消耗、高污染、资源型)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企业陷入困境 时,又部分调高了出口退税率,在很大程度上 保证出口增长。

第三章 03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三章 03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三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主要西方国际收支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代表人物;2、熟悉主要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政策主张;3、学会评价有关理论。

二、教学重点:1、主要国际收支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策主张;2、对主要国际收支理论的评析。

吸收分析理论和内外均衡及政策配合理论。

三、教学难点:吸收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及政策配合理论。

四、教学时间安排:4学时。

【教学内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关于一国国际收支均衡以及国际收支与国民经济均衡的调节手段、调节机制和调节效应的理论。

一、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即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该理论是一种适用于纸币流通制度的国际收支理论,它紧紧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来论述国际收支问题——“弹性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马歇尔(A.Marshall)、琼.罗宾逊(J.Tobinson)(1913-1983)和勒纳(A.P.Lerner)等。

1、弹性分析法的理论假定⑴一国的国际收支仅限于货物贸易收支;⑵进出口货物的供给弹性无限大,因而进出口数量仅取决于进出口货物的需求弹性;⑶国内充分就业、收入不变;⑷货币贬值前国内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2、弹性论的基本内容 P45⑴货币贬值的贸易收支效应BOT=Vx-Vm Vx=QxPx Vm=QmPm贸易收支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①由货币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②由进出口单价的变化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

举例: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Ex+Em>1.Ex—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其公式为: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Em—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其公式为:Ex=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发展
早期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对国际收支进行论述的最初依据体现在重商主义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尽管重商主义并没有一个完整 的理论体系,各学派的观点也很不一致,但他们的理论研究却都涉及到了国际收支。代表人物有托马斯·格雷欣、 约翰·海尔斯、奥雷姆斯、博丹、马莱斯特罗特、马林斯等人,他们对国际收支的认识主要隐含在对货币的论述中; 米塞尔顿在对贸易收支进行论述时,首次采用了“贸易平衡”一词;晚期重商主义的杰出代表托马斯·孟在其著作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指出,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不仅仅是贸易收支,还有非贸易收支和转移支付,并对 资本项目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进行了论述。晚期重商主义者甚至开始尝试编制对外贸易平衡表,该平衡表的结 构和记账方式与现代国际收支平衡表大体一致。
产生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产生于金本位制度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固定汇率制度时期。在汇率不变、汇率有限 变动及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调节机制有相当大的差异,各种国际收支理论从不同 的经济环境、前提出发,提出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整方法,至今在多样化的国际社会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谢谢观看
在我国应用
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不仅经常项目大量贸易盈余,而且资本与金融账户也有大量盈余,造 成了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现象。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说明了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不合理性。我国国际收支鲋‘双顺差’觋象还成为了西方国家批评人民币汇率低估的主要依 据,这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巨大的升值压力。汇率政策作为国际收支均衡的主政策。其取向需要以汇率对圜际收 支影响的效果为依据,因为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汇率对国际收支调节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因此,人民 币汇率的调整能否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进行有效调节,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讨论与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 研究采用弹性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等,虽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但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为货币当局制定国际收 支调节政策提供了参考。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凯恩 斯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发展阶段。
理论发展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早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主要关注汇率和贸易政策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核心思 想
20世纪50年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国际 金融理论
跨学科研究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案例研究等 研究内容涉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汇率制度、国际金融市场等多个 领域 研究视角多元化,包括宏观、微观、区域、全球等多个层面
政策实践
汇率政策: 汇率波动 对国际收 支的影响, 以及汇率 政策的制 定和实施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对国际收 支的影响, 以及国际 合作的制 定和实施
感谢观看
调节措施:吸收分析法主张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政策和外部经济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局限性:吸收分析法主要关注短期国际收支失衡,对于长期失衡问题关注较少。
货币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是 国际收支调节 理论的主要观
点之一
货币分析法认 为,一国的国 际收支状况取 决于其货币的
供求关系
货币分析法强 调,一国的货 币供应量与国 际收支状况密
04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局限性
理论假设
市场出清:市场价格能够迅 速调整,实现供需平衡
添加标题
信息完全:市场参与者拥有 完全信息,能够做出理性决

添加标题
政策有效性:政策工具能够 有效调节国际收支,不存在
政策失灵
汇率固定:汇率保持稳定, 不存在汇率波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际收支调节与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与理论

• 另外也会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 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导致失业的 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
•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将 会造成国内失业的增加;如系资本流出大于资本 流入,则会造成国内资金的紧张,利率上升,将 影响到商品市场的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 (二)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虽然可以增大其外汇 储备,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是如果出现长期 或巨额的盈余时,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 (1)可能使本币升值,因而不利于商品出口, 最终加重国内的失业;
• (2)将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物价上升,加 重通货膨胀;
• (3)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 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因此会加剧国 际摩擦;
• (4)国际收支顺差来自于出口过多所造成 的,那么国内可供使用的资源就会相应减 少,因此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 四、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
• (一)外汇缓冲政策(Foreign Exchange Cushion Policy)
• 所谓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应付国际收 支不平衡,把黄金外和汇储备作为缓冲体 (Buffer),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 来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所形成的外汇供求缺口, 从而使收支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仅限于外汇储备 的增减,而不致导致汇率的急剧变动和进一步影 响本国的经济。
国际收支调节与理论
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
• 国际收支调节是指编表国家在国际收支分 析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调 节国际收支各个项目的差额和总额,达到 一定目标的宏观行为过程。
• 一、国际收支平衡与不平衡的标准
• 国际收支平Autonomous Transactions),或称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s),它是经济实体或个 人出自某种经济动机和目的,独自进行的。

国际收支调节第三讲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与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第三讲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与理论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补贴 直接管制
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 公债政策
调整存款准备率 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政策
关税政策 优惠税收政策
外汇管制
外贸管制
10
供给调节 政策
科技政策
推动技术进步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产业政策
优化产业结构
制度创新政策
企业制度改革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本币货币 汇率下降
进口相对昂贵 出口相对便宜
贸易收支 改善
4
2、 收入机制
国际收支 逆差
对外支 付增加
国民收 入下降
社会总需求 下降
进口需求 下降
贸易收支 改善
3、利率机制
国际收支 逆差
本币供应量 相对减少
利率上升
资金内流增加
国际收支 改善
5
利率机制: 利率 提高
资本流 入增加
金融收 支改善
国际收 支逆差
20
根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选择对策
失衡原因
适合的政策
季节性、周期性的逆差 缓冲政策
国民收入的增加
双紧的货币、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
调整汇率(贬值)
经济结构
管制的同时,采取相应 措施调整产业结构
21
二、政策配合理论
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米德冲突 —— 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矛盾的经典 例子。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II
EB IV
财政扩张
37
蒙代尔政策搭配
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下,IB为内部平衡线,在IB线上国 内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EB线为外部平衡线,在EB 线上,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共50页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共50页
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T1=a1I1+a2I2 T2=b1I1+b2I2 要求:a1/b1≠ a2/b2( I1、I2线性无关)
26.05.2020
IF DF-MS TABLE
16
(二)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 分类原则(蒙代尔)
政策指派原则:在分散决策条件下, 每一政策工具应合理指派给一个目标,进 行调控,以实现调控目标。
26.05.2020
IF DF-MS TABLE
2
2、收入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对外支出增加→ 国 民收入下降→ 社会总需求下降→ 进口需 求下降→ 贸易收支改善
26.05.2020
IF DF-MS TABLE
3
3、利率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本币供给减少→ 利率 上升→ 对本国金融资产需求增加→ 资本 外流减少或资本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IF DF-MS TABLE
9
第二节 内外均衡的矛盾 及政策搭配调节
一、米德冲突
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 内部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 1、含义 固定汇率下,调节总需求难以兼顾内外均衡。
26.05.2020
IF DF-MS TABLE
10
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搭配与矛盾
26.05.2020
IF DF-MS TABLE
5
货币政策
①贴现政策:改变贴现率或直接改变市场
利率 → 市场利率变化 → 影响国际资本的输入和 输出 → 调节国际收支。
②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 → 影响商行贷
款规模 → 影响总需求和国际收支。
③公开市场操作:建立外汇平准基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国际收支调节 手段和理论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张润林
2013-7-21
1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David Hume(大卫·休谟)在《论 贸易平衡》一书中提出“价格—铸币(现金)流动机 制”,认为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有自动调节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
下降→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顺差→对外支付减少→国民收入上升→社会总需求
上升→进口需求上升→贸易收支改善
2013-7-21 4
利率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存量(供给量)相对减少→利率上
升→本国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对本国金融资产需求上升
(对外国金融资产需求下降)→资金外流减少(内流增加) →国际收支改善
2013-7-21 21
弹性的基本概念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 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 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 Sm=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 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2013-7-21 27
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 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例,公式表示为:T=Px/Pm 其中,T为贸易条件,Px为出口商品,Pm为进口商品单位 价格指数。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 资源的影响。当贸易条件T上升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 件改善,它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多数量 的进口;当贸易条件T下降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恶 化,它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少数量的进 口。因此,当贸易条件恶化时,实际资源将会流失。
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 与基本经济因素无关的国际资金的投机性冲击。
2013-7-21 14
三、内外均衡矛盾 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
政策协调的丁伯根原则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是第一个经济学诺贝尔奖的得主
(1969年),他最早提出了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指 出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
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顺差→本国货币外流减少(对外币需求减少)→
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进口相对便宜出口相对昂贵→贸易
收支改善
2013-7-21 3
收入机制
收入机制是指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 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 支得到改善。
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
应量
2013-7-21
10
第二节 内外均衡的矛盾 及政策搭配调节
一、米德冲突
英国詹姆斯·米德(J,Meade)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
收支》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他
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 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 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汇率的进一步波动又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到内部均衡。
2013-7-21 13
二、内外均衡矛盾的产生
内外均衡冲突的原因在于经济的开放性。开放经济条件 下,政策目标发生了改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政策目标的数量增加了,国际收支成为宏观调控所关注 的变量之一;第二,各目标之间关系发生了变化。
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
买进口替代品上来。
2013-7-21 7
供给调节政策
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以此达到增加社会产品(包括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供 给、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供给政策的特点是长期性,在短 期内难以有显著的效果,但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经济 实力与科技水平,从而为实现内外均衡创造条件。 科技政策: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力资本 投资等。 产业政策:一方面鼓励和扩大一部分产业;另一方面对一 些产业部门进行调整,限制,乃至取消。 制度创新政策。20 Nhomakorabea3-7-21
22
弹性论的基本精神
弹性论的假设 不考虑资本流动,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 局部均衡,只考虑进出口市场汇率变化的影响,假设其 他条件如收入,其它商品价格、偏好等都不变,忽略贬 值的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也不考虑汇率变化的货币效 应; 产品供给弹性无穷大,从而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品价格不 随需求增加而上涨,与之竞争的国外商品价格不因需求 减少而下降;以外币计算的进口价格不随进口需求减少 而下降,与进口竞争的商品价格不因需求增加而上升。 初始的贸易是平衡的,汇率变化很小。
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国内 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贸易 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顺差→货币内流增加(货币存量增加)→国内 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贸易 收支改善
2013-7-21 2
货币-价格机制
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外流增加(对外币需求增加)→ 本国货币汇率下降→进口相对昂贵出口相对便宜→贸易
2013-7-21
5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需求调节政策
支出增减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
水平的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利
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政策, 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货币 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来影响宏观经 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
现以及法定准备金率。
2013-7-21 6
需求调节政策
支出转换型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 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
的政策,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所谓改变支出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 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汇率的下浮或贬值、对 进口商品和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 务的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
2013-7-21 12
对米德冲突的评价
米德分析的主要缺陷在于,他针对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下的 情况,同时也没有考虑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问题的影响。 实际上,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不可能完全依赖外汇市 场对国际收支的自发调节功能,同样也面临着外部均衡问 题。例如,通过调节国内需求来实现内部均衡目标时,国 内需求的变动同时会通过多种途径造成汇率的进一步变化,
2013-7-21 23
马歇尔-勒纳条件
货币贬值会引起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动,进而引起出口商品的 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的变动。贸易收支的变动 有两个因素(1)单位价格的变动;(2)进出口商品数量的 变动。
出口商 品的国 内单价 汇 价 出口商品 的美元单 价 出口 数量 出口的外币 价格变 出口数量变 (美元)收 动率(%) 动率(%) 入
2013-7-21 16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 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如果在指派问题上 出现错误,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性而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根 据这一原则,蒙代尔区分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影响内外
均衡上的不同效果,提出了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
补,避免调整的痛苦;如果是由中长期因素导致的,那么
就势必要运用其他政策进行调整。
2013-7-21 9
政策搭配
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换型政策:减少预算赤字和收缩货 币供应量;货币贬值 支出型政策与融资政策:减少预算赤字和收缩货币供应 量;资金融通 支出增减型与供给型政策:减少预算赤字和收缩货币供
2013-7-21
11
固定汇率制下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搭配与矛盾
内部经济状况 1 2 3 4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外部状况 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顺差
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意味着内外均衡之间的一致。在第二
种情况中,为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要求政府采取增加社会 总需求的措施进行调控,进口增加,在出口不变时,原有的 国际收支顺差趋于平衡。这样,政府在采取措施实现内不均 衡的同时,也对外部均衡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3-7-21 8
资金融通政策
简称融资政策,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
用。从一国宏观调控角度看,它主要体现为国际储备政策。 对外部均衡调控的首要问题是:“融资还是调整” (Financing or Adjusting)。因为,如果国际收支失衡 是由临时性的、短期的冲击引起的,就可以用融资方法弥
IV
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顺差
扩 张
扩 张
2013-7-21
19
支出转换政策 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 贬 值 (四) 通胀/顺差 (三) 失业/顺差 升 值 O EB (一) 通胀/逆差 · A •B •C IB
D
(二) 失业/逆差 国内支出增加
2013-7-21
20
弹性分析法
最早由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提出。英国 经济学家马歇尔是现代经济学边际分析大师,其《经济学教 程》是经济学必读教材。他最早提出了“价格的需求弹性” 概念,在1923年将局部均衡的弹性分析方法延伸到国际贸易 领域,提出“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但是,马歇尔没有 形成系统理论。1937年,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hn Robinson)在研究汇率波动与进出口的关系时,以马歇尔的 局部均衡分析为理论基础,在考虑进出口需求弹性的同时还 引入了进出口供给弹性,正式提出了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理 论。1944年,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bba P. Lenner)在研究 一国采取货币贬值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进行了更加深入、 具体的弹性分析,并提出了马歇尔—勒纳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