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四册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本(袁行霈)整理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本(袁行霈)整理重点笔记

第六编元代文学元曲: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人称之为乐府或今乐府.元曲四大家: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

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

(关王马白/关郑马白)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二)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

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

(三)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宫调”: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

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

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元代最通行的宫调有12种,即所谓“五宫七调”,元杂剧中实际应用的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北九宫”。

第一章杰出的戏剧家关汉卿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一)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二)以《拜月亭》、《调风月》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三)以《单刀会》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鲁斋郎》权贵鲁斋郎强夺银匠李四、孔目张圭之妻,迫使两家妻离子散,最后包拯将其名字改写为鱼齐即,智斩了鲁斋郎,两家终得团圆。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基础题明代文学一、明代诗文(一)明初诗歌与散文1、诗歌(1)吴中四杰:明初活跃于诗坛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①高启,号青丘子,最有成就、最早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②杨基《眉庵集》(2)袁凯《海叟集》,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2、散文(1)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宋学士文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

代表作《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2)刘基:寓言集《郁离子》;《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3、茶陵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怀麓堂集》。

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

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内容贫乏,雍容典雅,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二)明代中期文学复古*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模拟。

作品多写时政题材,体现庶民生活,显露危机感和批判意识。

代表作家作品:李梦阳《空同集》、何景明《大复集》等。

*后七子:明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团体,包括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复古主张,相互标榜以致模拟成风。

内容强调法度格调的强化与具体化。

代表作家作品:李攀龙《沧溟集》、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的文学复古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他们提倡唐宋文风,反对师法秦汉,创作上强调文以明道,因拟唐故称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项脊轩志》、《寒花葬志》(三)晚明诗文1、李贽,价值观念极具叛逆色彩与反抗精神,提出“童心说”2、晚明小品文代表:张岱《西湖七月半》(明代末年游赏之作)3、夏完淳,明末杰出文人,《别云间》为作者遭遇清兵逮捕,临行诀别故乡时所作,明末创新文人。

【文学常识】高中语文第四册文学常识汇总

【文学常识】高中语文第四册文学常识汇总

【文学常识】高中语文第四册文学常识汇总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包括先秦文学、汉赋、魏晋南北朝乐府、唐诗、宋文学等。

先秦文学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后来有《史记》、《左传》、《论语》等。

汉赋以司马相如、班固等为代表,唐诗则是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

2. 中晚唐诗中唐诗以“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王勃、陈子昂为代表;晚唐诗以孟浩然、李商隐、李煜、温庭筠等为代表,其中李煜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诗人。

3. 元曲元曲分为杂剧、散曲和戏曲,代表作品有《西厢记》、《长生殿》、《汉宫秋》等。

4. 杂剧5. 明清小说明清小说分为志怪小说、仙侠小说、评话小说、话本小说、笔记小说、长篇小说等。

代表作品有《聊斋志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6. 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和思想。

其内容丰富,满含哲理,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在书中对中国历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叙述。

作品以其丰富的历史材料和精彩的文笔广受好评。

8.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它以清代贵族家庭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心理,涵盖了爱情、家庭、权力、财富等多个方面的展现。

9.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描写群雄战争的传统小说,它描绘了宋江等108位悍将的抗争经历,其主题是武勇英雄的民间崇拜和反抗封建统治。

10.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巨著,讲述了四位僧人的取经之路,体现了佛教、道教、儒家等诸多思想,并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探究心理。

以上为高中语文第四册文学常识汇总。

这些经典著作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史及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笔记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笔记资料

明代文学一:复杂的社会环境二:文人思想的禁锢(程朱理学,八股文,文字狱)三:明代文学的发展:前期:衰微冷落,短期繁荣诗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台阁体(三杨:杨浦,杨士奇,杨荣)茶陵派:李东阳散文: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章回体小说)戏曲:宫廷派杂剧,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曲纶《太和正音谱》朱有燉的喜庆剧,神仙剧,苍义道德剧传奇:邱睿《五伦金备记》邵璨《香囊记》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期:沉寂,肃杀,小说空白,诗歌粉绝现实,戏曲宣扬礼教诗文:吴中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微明,周文宾)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杂剧:王九思、康海的《中山狼》——东郭先生和狼三大传奇:《宝剑记》(李开先),《浣纱记》(梁辰鱼)《鸣凤记》(王世贞)后期:高度繁荣诗文:李贽童心说,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小品文的兴盛,张岱《西游七月半》小说:长篇《西游记》、《金瓶梅》白话短篇“三言,二拍”: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

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

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戏剧;杂剧徐渭的“四声猿”:《渔阳三弄》、《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

沈汤之争: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

古代文学第四册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第四册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第四册复习重点一、填空1、明清长篇小说的类型:历史演义小说,以《三国演义》为代表;英雄传奇小说,以《水浒传》为代表;神魔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世情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才子佳人小说,以《镜花缘》为代表;志怪传奇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讽刺小说,以《儒林外史》为代表。

2、明清主要诗文流派:茶陵派(代表人物:李东阳);前七子复古流派(代表人物:李梦阳);唐宋派(代表人物:归有光,茅坤,唐顺之);后七子复古流派(代表人物:王世贞);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茶陵派(代表人物:谭元春);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姚鼐,刘大魁)3、清中叶诗的中兴:沈德潜主格调说;翁方纲主肌理说;袁枚主性灵说;4、聊斋志异内容及代表作品:(1)、描写黑暗吏治,刺贪刺虐作品:《梦狼》;《促织》(2)、反应科举制度的弊端,亦庄亦谐讽科举:《司文郎》;《考弊司》;《王子安》;《贾奉稚》(3)、花妖狐魅世界中宣扬知己之爱,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突破:《连城》;鼓吹真心挚情的《阿宝》;一见钟情的《王桂庵》;反映封建社会男女观《婴宁》,《小翠》(4)、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作品,对世风民俗的劝诫讽刺:《崂山道士》;《武技》;《画皮》;《骂鸭》。

5、明代优秀杂剧作家:王九思《杜甫游春》;康海《中山狼》,开寓言讽刺剧先河;徐渭《四声猿》包括四折:《狂鼓史》《玉婵师》《女状元》《雌木兰》。

6、明中叶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昆曲第一大戏;王士贞《鸣凤记》,开时事政治戏之先河。

7、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形象:(1)、腐儒形象:范进和周进;(2)、乡绅:严监生,严贡生;(3)、迂儒形象:匡超人,马二先生,鲁小姐;(4)、完美形象:杜少卿,沈琼枝。

8、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贾巧,妙玉,王熙凤,史湘云,李纨,秦可卿。

9、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三言二拍冯梦龙:《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古代文学第四册完整版

古代文学第四册完整版

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6分*5)(文学现象)△1、沈汤之争:是指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与汤显祖为楷模的临川派,这两大戏剧流派的竞争。

沈璟剧作的思想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他还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声律论。

这一时期的主要戏曲流派重视内容词采的临川派和强调格律的吴江派,分歧焦点在于沈璟是从曲乐的角度要求文词服从声律,而汤显祖是从曲文的角度要求声律服从文词。

沈、汤之争,反映了明代戏曲家对戏曲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2、才子佳人: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的婚恋小说由来已久。

唐代元稹的《鸳鸯传》以后,传奇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中都不少见,旨趣是不同的。

清初一时出现许多本这类小说,蔚为大宗,内容基本一致,是从晚明小说话本发展而来,篇幅增长,与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迥然不同,成为清初小说的一大类型,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代表作家天花藏主人张匀。

(流派——时代时期、代表人物、主张)3、前后七子(复古派)前七子:主要是指弘治年间至嘉靖年间,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反对台阁体空洞冗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后七子:嘉靖年间以王世贞为核心的文学复古运动,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后七子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格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4、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

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5、茶陵派:明成化、正德年间诗歌流派,因其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知识点

明代文学绪论第一节明代文学概述一、明代社会概况(1368—1644)1、政治概况:(1)明初中央集权加强:废除丞相制;大兴党狱。

造成前期文坛沉闷。

(2)明中叶社会矛盾加深: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荒淫。

小说戏曲中涌现大量色情描写。

2、经济概况(1)明初重农抑末,破坏城市经济的发展。

(2)明中叶经济恢复,农工商业都得到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文人市民化,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小说戏曲的传播。

3、文化思想领域(1)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又打又拉的政策:大兴文字狱的高压政策,塑造文人的奴性品格兴办学校,重视科举,确立了八股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编书:《永乐大典》(2)思想领域: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理学的学说:王守仁“良知说”;李费“童心说”二、明代文学概况1、前期(1)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章回小说(2)戏曲:以时文为南曲,宣扬理学和封建伦理道德,杂剧集有朱有嫩《诚斋乐府》。

比较有价值的是戏曲研究资料:朱权《太和正音谱》和贾仲明《录鬼簿续编》(3)诗文:明初三大家:宋潇,刘基,高启;台阁体作家:杨溥、杨荣、杨士奇(三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茶陵诗派:李东阳2、后期(繁荣期)(1)小说:长篇:神魔《西游记》《封神演义》历史《新列国志》世情《金瓶梅》短篇:白话拟话本:三言二拍文言短篇集:“三灯从话(前期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后期邵景詹《觅灯因话》)(2)戏曲: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无名氏《鸣凤记》(一说作者王世贞)杂剧:徐渭《四声猿》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汤显祖“临川四梦”,重文采,沈躁重格律(3)诗文(流派纷呈)拟古派: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宗唐宋古文,代表人物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独抒性灵”竟陵派:钟惺,谭元春三、明代文学总体特征1、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各类创作呈百花争艳、全面繁荣的局面2、文学流派纷呈,论争不断3、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跻身文坛,雅文学与俗文学呈现空前的融合4、追求文学的独立性与主体性,要求文学表达真情,肯定自我,实现对个体意识和欲望的表达本节重点1、明代社会概况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2、明代文学概况尤其是小说戏曲的发展情况3、明代文学的总体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小说概论一、小说的概念及其地位1、琐屑的言谈,浅显的道理《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悬)令,其于大达亦远矣”2、形式短小零碎的言谈西汉末桓谭《新论》”若其小说家,合从残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其身家,有可观之辞。

古代文学4-2 两汉诗歌散文 复习总结

古代文学4-2 两汉诗歌散文 复习总结
《史记》:退天子、贬诸侯、讨大夫。
思想成就: 1、劝善惩恶,立意深远。如《酷吏列传》 2、歌颂下层人民,鼓励正义斗争,赞颂优秀品质,如《刺客列传》 3、推崇爱国英雄、志士仁人的高风亮节,如《李将军列传》
艺术成就: 1、历史与文学巧妙地结合,率笔直书,坚持“实录”,发挥以真见长的特点。 2、“实录”不是有事必录,而是选择性地将突出人物性格的部分加以描写。 3、善写典型事件,如鸿门宴。 4、人物大多有鲜明的个性,表现出典型化与个性化统一的特点。 5、善于在人物客观描写中寄托作者的主观感情。(顾炎武语:于叙事中寓论断)
贾谊政论文的艺术价值,来自其迸发出的政治热情和诗人的浪漫想象。
晁错 《论贵粟疏》 重农贵粟,强本抑末。 抑制商人,防止其兼并农民。 善分析,立论精辟而切于实际,文风简洁明快,有商鞅、韩非遗风。
其他散文
《淮南子》 原称《淮南鸿烈》 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
1、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来明事说理。如《原道训》引禹、舜、共工等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来阐 明失道而亡,得道而昌的道理。 2、辞赋写法,特点和汉大赋一样,铺张扬厉,追求巨丽之美。如《本经训》对享乐场面的渲染, 《齐俗训》对各地风俗的叙述。 3、浪漫主义色彩。如《览冥训》对女娲功成名就后遨游天地的展示的段落。
《吊屈原赋》
《鵩鸟赋》
贾谊被贬,途经湘水,历经屈原放逐之地,因致伤悼而 贬居长沙某日有鵩鸟入宅,以为不详。
作。
阐明人生态度,自我派遣。
同情尊敬外,兼有愤恨痛责之心。“忠而被谤”,才无所 宣扬顺天委命、齐万物、同生死、等荣辱的老庄哲学。
用之愤慨
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的行为,倾向明哲保身、或择君而
相。
政治慨叹
中国赋史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大学古代文学作品选4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古代文学作品选4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4)期末考试复习练习题——之般若般罗密多心经一、填空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中被毛宗岗推为“三绝”的是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义绝关羽。

2、《三国演义》是一部依据历史和传说编写出来的长篇小说,它所依据的历史,主要是陈寿的《三国志》,作者大家公认的是罗贯中。

关于作品主题,最主要的有“正统说”说,尊刘贬曹是具体表现:“拥刘反曹”说即反映人民愿望说:“忠义说”说,即讴歌的是忠义英雄。

3、《三国演义》取材于历史,是一部表现政治、军事斗争的优秀历史小说。

但不是历史著述,而是文艺创作。

清代学者章学诚却站在史家立场指责它“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混杂。

4《三国演义》语言文白相杂,起到了从文言过渡到白话的桥梁作用,而且文言成分经过提炼。

并不难懂,这就是所谓“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

5、《水浒传》的版本,以明末清初著名小说批评家金圣叹“腰斩”的70回本最为流行。

6、关于《水浒传》的思想主题,有两种截然相反观点,一是“歌颂农民起义说”说一是宣扬投降说”说。

7、明代长篇小说主要分为以下类别: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8、、冯梦龙编刻的_____《喻世明言》__ 、《警世通言》___ 、《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共收小说____120____篇;“二拍”是凌濛初的两个短篇小说集__《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共收他创作的短篇小说__78_篇。

9、“三言”、“二拍”中,关于婚姻爱情的作品,主要有三类;①热情赞美青年男女的纯洁爱情敢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对他们的束缚如《莽儿郎惊散新莺燕》;②矛头直指残酷虚伪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③流露新兴市民的道德观念,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10、明初有所谓“四大声腔”,即_弋阳腔__、___昆山腔__ 、余姚腔__和___海盐腔___。

文学史第4册知识

文学史第4册知识

第五章元代的散曲名词解释:散曲1.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2.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

3.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简述关汉卿散曲作品的本色风格就直白真率而言,关汉卿的散曲显得更为本色。

1.如他著名的套曲[南吕∫恢 ╙《不伏老》,以生动活泼的比喻,写书会才人的品行才华,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

2.但他写得最多的是男女欢爱的题材,而且不避俚俗,写得很真露,带有较浓的市井情趣。

简述马致远散曲[越调√炀簧砞《秋思》的优美意境马致远是前期散曲创作里的大家,其作品擅长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

1.《秋思》用意象叠加的方式构成流动的画面意境萧瑟苍凉,渲染出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感触,似蕴含着无端的悲凉和无尽的思绪。

2.景中含情,蕴藉隽永,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萧瑟的景致衬托出“断肠人”的无尽思绪。

深得唐人绝句写景之妙,被誉为“秋思之祖”。

以《潼关怀古》为例试叙张养浩散曲的艺术特色元代后期散曲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多写于辞官退隐期间,对宦海风波和世态炎凉已看透,醉心于自然美景中,创作了不少意象清新的山水佳作。

他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1.把咏史怀古引入曲中,叙事抒情言志,写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如《潼关怀古》中“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他的散曲创作较注重立意和构思,意境风格近于诗,而于声调格律不太重视。

3.以诗入曲,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具有奔放浩荡的气韵,是张养浩散曲创作的特点,如《潼关怀古》中一开始便写气势雄浑、苍凉沉郁。

中国古代文学史4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4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大二下复习资料介绍作品《水浒》: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作品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杜十娘》: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曾为青楼女子,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为摆脱逆境而顽强挣扎。

将全部希冀寄托于绍兴府富家公子李甲身上。

然而她怎么努力也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束缚,李甲背信弃义,将其卖于孙富。

万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怒骂孙富,痛斥李甲,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婴宁》: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出自《聊斋志异》卷三婴宁篇,是一个美丽纯贞的狐女。

她天真憨直,爽朗任性,时时都会毫无顾忌地放声大笑,甚至在成婚时,也因“笑极,不能俯仰”而无法完成婚礼仪式。

她对自己的丈夫,真诚信赖,如实告诉他“妾本狐产”;她对抚养过自己的“鬼母”,也极尽子女知道。

与此同时,她也无情地惩罚那个“淫邪”的“西邻子”。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中写得最成功的的一部作品。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言二拍》:三言:在冯梦龙诸多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包括《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复习一、题型:(一)、综合题(4题,每题20分,共80分)含填空、翻译、断句、简答、给出论著,概括大意等(考察文言基本功,有时需现场发挥)(二)、写作题(20分)(涉及元明清小说作品)二、重点内容:(题型比较活,以下内容参照PPT、课本、百度总结的重点部分,只做参考。

因为有填空题,每个重点章节最好参照课本全面了解一下)1、元杂剧的体制(“一本四折”)1、音乐结构——元杂剧严格遵循宫调规范,格律谨严。

其音乐体系直承金诸宫调等,成熟健全,结构固定。

2、角色体制:元杂剧三类角色:末(正、冲、外、副、小等);旦(正、副、外、贴、小、老、搽等);净(外、副等)3、剧本结构南戏和杂剧均以唱为主。

唯杂剧一人主唱,即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因此剧本分旦本和末本。

宾白(因以唱为主,以白为辅,故名)指剧中人物的言语,有韵散两种。

科介(南戏称介,杂剧称科)指人物动作表情、音响效果、情境氛围等舞台提示。

4、开场:杂剧先次要角色,次正旦或正末。

南戏末角开场(传奇袭之,称副末开场),继之主角(头出生,二出旦)。

5、上下场:下场:杂剧主角先下。

南戏和传奇全部角色齐下。

杂剧结束,或有打散:一段歌舞;总结剧情或主角一生。

6、题目:杂剧最后例有题目正名,两或四句七言诗,总括全剧,惯以最后一句为剧名。

南戏题目在剧本前,七言四句,不一定包含剧名。

后世传奇将题目挪作副末的下场诗。

7、场: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组成(折和楔子均为明中叶的称呼)。

折既是音乐单位(一折一套曲子,隶属于一个宫调),也是分幕分场的标志。

9、舞台艺术宋元南戏和元杂剧已能熟练运用唱、白、做、打等表演手段,奠定戏曲舞台艺术的美学特征。

早期南戏表演拼凑痕迹较重,元杂剧克服此种缺陷,各种表演手段有机融合。

2、关汉卿(基本创作、杂剧风格)创作:关汉卿杂剧六十余,存全本十多种(部分有争议)。

大体可分三类:(1)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关汉卿强调蜀汉正统,将关羽塑造成孤胆英雄。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册---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册---笔记

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明代文学呈现波浪形态势,大致可分成2个阶段:一.前期作为元文学馀波和明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视为中古文学最后阶段;二.嘉靖(1522~1566)后,文学变革迅猛异常,步入近古新时代。

(一)明中叶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第一段。

(二)元明际社会动荡,形成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一批精神上较解放且富时代使命感的文人,文学作品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浸透忧患意识,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游传》;南戏中兴和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

(三)明初经济复苏,士人忧患意识消蚀;思想文化专制和特务统治,平添不安全感,知识分子转而欣赏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美:小说、戏曲创作受限,“台阁体”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倾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低谷。

(四)明中叶,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统治集团腐朽、思想控制松动、王阳明心学流行,嘉靖后文学复苏:1.文学创作随接受对象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高扬,突出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2.叙事文学全面成熟,向近代化变革:(1)《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问世;(2)戏曲:从《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等三大传奇问世,传奇定型和昆腔改革,到汤显祖写“临川四梦”,戏曲创作推向继元杂剧后的又一高峰;(3)诗文:继前七子在弘治年间(1488~1505)以“复古”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后,相继出现唐家派、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

(4)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繁荣,(5)“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文学的流行和整理。

3.明末天启、崇祯(1621~1644)间,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向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清文学思潮的转变。

三.明中期后,文学向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流动。

第一节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一.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新读者群形成。

二.新内容与新形象:市民生活、市民情趣、市民形象。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考试复习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考试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复习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第一节:明初诗歌和散文高启(诗歌)53页1、明代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所谓“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2、代表作《青丘子歌》,直接表达了他的生活志趣宋濂(散文)57页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刘基(散文)58页在散文创作上,与宋濂相并称,代表作《郁离子》。

第二节:台阁体与茶陵派台阁体60页: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其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内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名词解释)茶陵派61页: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

当时社会弊病已日见严重,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文风已不容不变,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振兴文坛。

(名词解释)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第一节: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前七子67页: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休诗风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的道路。

(名词解释)第二节: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后七子70页: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第四册高中国文教学重点

第四册高中国文教学重点
1.增強閱讀淺易文言文短篇小說的能力。
2.培養創作現代短篇小說的能力。
(三)情意陶冶方面
1.陶冶不畏艱辛、認真踏實的處世態度。
2.體會作者揭露現實人世與人性的警世哲理。
2.啟發學生設想自我實現過程中執著或捨棄的重要性。
3.從李靖、紅拂、髯客三人的情義互動中,啟發練達人情的智慧。
第六課
翡冷翠在下雨
(一)知識探求方面
1.認識林文月的生平事蹟、散文風格及成就。
2.了解義大利翡冷翠(Florence)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地位。
3.認識米蓋蘭基羅(BuonarrotiMichelangelo)、達文奇(LeonardoDaVinci)、拉斐爾(RaffaelloSanzioRaphael)三人在藝術上的成就。
(二)能力培養方面
1.能判讀古今詞義,使用正確的詞語。
2.能運用「對比法」寫作議論文。
(三)情意陶冶方面
1.體會並珍惜民主價值,培養以民為本的平等襟懷。
2.培養知識分子的時代意識及責任感。
附錄二
勞山道士
(一)知識探求方面
1.認識蒲松齡的生平事蹟及創作背景。
2.認識聊齋志異的特色與價值。
(二)能力培養方面
3.了解韓非子儲說的寫作方式。
(二)能力培養方面
1.能以簡淨的文字,條理井然地敘事。
2.能運用生動的寓言來說明道理。
3.能切合實際的需要,提出主張。
(三)情意陶冶方面
1.培養虛心學習的態度。
2.增進臨機應變的能力。
3.思考知識分子的責任。
第十一課
上樞密韓太尉書
(一)知識探求方面
1.了解書信的寫作要領及技巧。
第二課
臺灣通史序
(一)知識探求方面

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史第四册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1、白话小说就题材内容而言分为:世情小说、神魔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

2、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是(《三国志演义》),取材于(《三国志》),最早刊本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年间吴观明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240回合并成120回。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做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做了详细的评点,这就是毛本《三国》。

现存最早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

清代章学诚认为《三国志演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丙辰札记》)。

3、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

4、历史演义在明清还包括(列国系)、(隋唐系)和时事小说三类,鲁迅称之为(元明以来之讲史)。

5、余邵鱼《列国志传》: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这部小说在《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等讲史话本基础上,据正史,采杂说,以时间为经,以国别为纬,叙述了从商纣灭亡到秦并六国800年的历史。

明末冯梦龙将其增补改写成《新列国志》,成为一部东周列国的演义小说。

清代乾隆时,杨庸将其删并,名为《列国志辑要》,同时蔡元放将《新列国志》略作删改润色后,加入一些夹注和评点,易名为《东周列国志》,共23卷108回,成为最后通行本。

6、《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隋唐两朝志传》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稍后文学性较强的还有《隋炀帝艳史》(根据《迷楼记》《海山记》《开河记》散步小说以及正史和其他史料编写而成)《隋史遗文》两书。

清代康熙年间。

禇人获将《隋唐两朝志传》《隋炀帝艳史》《隋史遗文》以及唐代卢肇所撰的《逸史》等剪裁连缀成《隋唐演义》一书。

稍后的《说唐演义全传》虽也取材隋唐故事,但实质上已经属于英雄传奇小说一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第四册复习重点
一、填空
1、明清长篇小说的类型:历史演义小说,以《三国演义》为
代表;英雄传奇小说,以《水浒传》为代表;神魔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世情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才子佳人小说,以《镜花缘》为代表;志怪传奇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
讽刺小说,以《儒林外史》为代表。

2、明清主要诗文流派:茶陵派(代表人物:李东阳);前七子
复古流派(代表人物:李梦阳);唐宋派(代表人物:归有光,茅坤,唐顺之);后七子复古流派(代表人物:王世贞);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茶陵派(代表人物:谭元春);
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姚鼐,刘大魁)
3、清中叶诗的中兴:
沈德潜主格调说;翁方纲主肌理说;袁枚主性灵说;
4、聊斋志异内容及代表作品:
(1)、描写黑暗吏治,刺贪刺虐作品:《梦狼》;《促织》
(2)、反应科举制度的弊端,亦庄亦谐讽科举:《司文郎》;《考弊司》;《王子安》;《贾奉稚》
(3)、花妖狐魅世界中宣扬知己之爱,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突破:《连城》;鼓吹真心挚情的《阿宝》;一见钟情的《王桂庵》;反映封
建社会男女观《婴宁》,《小翠》
(4)、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作品,对世风民俗的劝诫讽刺:《崂山道士》;《武技》;《画皮》;《骂鸭》。

5、明代优秀杂剧作家:
王九思《杜甫游春》;康海《中山狼》,开寓言讽刺剧先河;徐渭《四声猿》包括四折:《狂鼓史》《玉婵师》《女状元》《雌木兰》。

6、明中叶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昆曲第一大戏;王士贞《鸣凤记》,开时事政治戏之先河。

7、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1)、腐儒形象:范进和周进;(2)、乡绅:严监生,严贡生;(3)、迂儒形象:匡超人,马二先生,鲁小姐;(4)、完美形象:杜少卿,沈琼枝。

8、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贾巧,妙玉,王熙凤,史湘云,李纨,秦可卿。

9、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三言二拍
冯梦龙:《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二、名词解释
(一)、唐宋派:明嘉靖年间,以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该流派反对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提倡文以明道,直抒胸臆,变效仿秦汉为学习欧宗。

提倡文平字顺,平易舒畅文风,对后世公安
派有一定的影响。

(二)、公安派:晚明万年年间,文学领域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派别。

主要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

其中袁宏道成就最高,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

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

公安派针对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观,主张文学因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倒退的历史观,重视文学的时代性。

提出性灵说,肯定民间通俗文学。

对主导文坛的复古派以沉重的打击,为恢复文风做了重要的贡献。

(三)、章回体小说: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源于宋元讲史话本。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有前后勾连,首尾相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四)、拟话本:宋元以后,一些文人模拟话本小说而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是中国古典小说一种,人们称之为拟话本。

(五)、临川四梦:明代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或者玉茗堂四梦。

临川四梦,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论。

(六)、世情小说: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倍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

主要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

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起,又用世情小说专指描写人情世态的长篇。

(七)、桐城派: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魁,姚鼐等继承并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主张“义法说”,
并发展成具有严密体系的古文理论,形成纵贯清朝文坛的蔚蔚大派。

三、简答
(一)、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异同。

相同点: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不同点:1、历史演义小说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来。

英雄传奇一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杆棒”发迹变泰之事演化而来;
2、前者着眼于全面描写一代兴废或几朝历史。

后者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3、前者注重依傍史实,后者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

这些不同,使得英雄传奇更有可能突破历史史实的制约,将目光移向民间和普通人民。

(二)、三国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三国人物塑造具有类型化、特征化、性格化的特点。

具体来说即在历史人物各中性格中,专门强调某一方面的特点;运用夸张、对比
、烘托手法写成传奇性人物;对人物塑造没有停留在类型化上,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化,是虚实结合的典范。

(三)、水浒传艺术成就。

1、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1)、人物形象塑造由类型化转变为个性化,由单薄转化为厚实,有扁平转化为历史;
(2)、擅于从身份、经历、阶级地位等方面刻画人物,与三国相
比,人物形象更加深刻,流动的层次感增强。

2、情节结构特点方面:前七十回短篇连缀,以人为单元;后七十回以时间为顺序平行推进。

3、语言特色:以白话创作的艺术小说,吸收丰富的市井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四)、《金瓶梅》的开创意义和艺术创新。

《金瓶梅》作为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具有里程碑的开创意义。

其寄寓时俗,标志着我国小说艺术进入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金瓶梅的开创意义和艺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特点;语言特色三个方面。

1、人物形象塑造的进步表现为小说描写的重心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注重多色调,立体化的刻画人物性格;
2、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上转变。

全书线索纵横交错,形成一种网状结构;
3、语言在口语化俚俗化方面做了可贵尝试。

是在富有地方色彩的家常口语上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带有浓郁的世俗情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论述
(一)、《聊斋志异》对志怪与传奇的继承和发展
1、《聊斋志异》代表了中国文言短片小说的最高成就。

用“传奇法以志怪”其思想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超越了六朝志怪。

(1)、从六朝志怪情节的梗概发展到丰富曲折,首尾完整;
比如《促织》,对封建黑暗吏治的鞭笞和揭露。

从统治者喜爱斗促织,到主人一家公为完成任务寻找促织;从因为促织孩子跳井,到主人公因为献贡有功,享尽荣华富贵。

故事曲折,情节完整,跌宕有致,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从六朝志怪语言的简率古朴,粗糙平板,发展到了文词华丽,形象生动;
(3)、从六朝志怪记述方式的单调平板,如实记述发展到尽设幻语,委婉续写。

2、《聊斋志异》对传奇的超越体现在:
(1)、从故事体到人物体,发展到以人物刻画为主;
比如《婴宁》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

生动描写了一个鲜明深刻,形象逼真的反对封建社会男权观的女性人物形象。

(2)、环境描写的强化,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互为表里;比如《连成》
(3)、心理描写的运用,突破了传奇的笔法。

(可以选取重点,适当举例展开论述)
(二)、《红楼梦》爱情描写的意义。

1、把爱情描写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结合起来,体现了丰富而社会时代内容和阶级关系;爱情描写偏重于女子,衷情于女子,具有民主色彩的女儿观,成为一种价值观的象征。

宝黛爱情悲剧就是丰富而深刻时代和阶级关系下的悲剧。

2、突破了历来作品仅因为怜才爱色才引发的爱情。

突破传统爱情的俗套。

提出以思想,性格,一致的新的具有崭新基础的性爱观。

3、爱情描写的悲剧性:爱情纠葛绝非平庸的三角恋,而是富有社会理想意义的思想冲突。

一对叛逆者的爱情,与封建社会思想产生背离,封建统治者出于家世利益的考虑,不可能出现圆满的结局。

宝玉,黛玉,宝钗三者的爱情纠葛代表着思想意义的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