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根据构成能障的界面情况的不同,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形核
方式:
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
15
3.1 均匀形核
在没有任何外来界面的均匀熔体中的生核过程。均质生核在熔 体各处几率相同,晶核的全部固-液界面皆由生核过程提供。因 此,所需的驱动力也较大。理想液态金属的生核过程就是均匀形 核,又称均质形核或自发形核。
16
31
(2) 形核速率
' GA Gk GA Gk f ( ) N k1 exp[( )] k1 exp[( )] kBT kBT
根据上式可知,异质形核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过冷度(ΔT):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高。
32
(2) 界面:界面由夹杂物的特性、形态和数量来决定。如夹 杂物基底与晶核润湿,则形核率大。 失配度
20
(3) 形核率 形核速率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生成固相核心的数目。临界
尺寸r的晶核处于介稳定状态,既可溶解,也可长大。当r >rk时 才能成为稳定核心,即在rk的原子集团上附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 原子即成为稳定核心。其成核率 N 为:
N N1 N 2
Gk N1 N L exp( ) kBT
(1) 形核热力学
液相与固相体积自由能之差--相变的驱动力
由于出现了固/液界面而使系统增加了界面能--相 变的阻力
G G均 V GV 4 3 r GV 4 r 2 3
17
临界形核半径
2 Tm 2 rk Gv H f T
18
(2) 形核功
在实际金属中,由于金属原子的活动能力强,不易出现极大 点,即随着过冷度的增大,形核率急剧增加。 23
(4) 均匀生核理论的局限性 均匀形核的过冷度很大,约为0.2T m,如纯铝结晶时的过冷度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一章习题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则OD=c/2,AB=BC=CA=CD=a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由于(BC)2=(CE)2+(BE)2则有(CD)2=(OC)2+(1/2c)2,即因此c/a=√8/3=1.63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2=0.414R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
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金属学与热处理2
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
⑶中心粗等轴晶区: 由于结晶潜热的不断放出,
散热速度不断减慢,导致柱状晶生长停止,当心部
N
G k e xp( ) RT
G A e xp( ) RT
G k G A N e xp( ) RT
Tm
金属的结晶倾向很大,N与ΔT的关系如图5-8所示,ΔT 不大时,N 很小,但达到有效形核温度时,N急剧上升,这个 有效形核温度值约为0.2Tm(K)。
2
非均匀形核
假定固相晶胚s以球冠状形成于基底B的平面上,设固 相晶核的曲率半径为r,晶核与基体面的接触角为θ,球 冠底圆半径为R.
2.结晶潜热 液态金属结晶为固态金属时所释放出的热量叫 结晶潜热。 冷却曲线上的平台就是因为结晶潜热的释放补 偿了体系向环境的散热所致。 冷却曲线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对应结晶开始点, 第二个转折点对应结晶终了点。
二、金属结晶的微观过程
形核+长大 具体过程:不同地点、不断形核→核长大→相遇 →多晶体。 结晶速度:取决于形核率N和长大速度G。
则: 球冠与金属液的接触面积为S1 = 2πr2(1- cos θ ) 球冠底面积为S2 = πr2 sin2 θ 球冠体积为V = πr2(2-3 cos θ + cos3 θ )/3 当晶核形成时,体系增加的表面能为
ΔGs = S1 σαL+ S2 σαβ _ S2 σLβ = S1 σαL + S2 ( σαβ _ σLβ )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二章
2.1
纯金属的结晶
金属结晶的现象
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晶核的形成 晶 核 长 大 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和缺陷
《金属学和热处理》崔忠圻[第二版]课后答案解析[完整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1-1 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等晶向。
答:1-2 立方晶系的{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 1 1}晶面共包括(1 1 1)、(-1 1 1)、(1 -1 1)、(1 1 -1)四个晶面,在一个立方晶系中画出上述四个晶面。
1-3 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为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结局分别为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由题述可得: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Z方向截距为3c=3×2a/3=2a。
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1-4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a/2(1 0 0)==√2a/2H(1 1 0)==√3a/6H(1 1 1)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1-5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a/2H(1 0 0)H==√2a/4(1 1 0)==√3a/3H(1 1 1)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1)注意: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是:1、体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和为奇数是H=,当指数和为偶数时H=2、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不全为奇数是H=,当指数全为奇数是H=。
1-6 试从面心立方晶格中绘出体心正方晶胞,并求出它的晶格常数。
答:1-7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2-1 a)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Gk与其体积V之间关系式为△Gk=V △Gv/2b)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状晶核时,其△Gk与V之间的关系如何答:2-2 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的正方体,试求出△Gk和a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的△Gk比球形晶核要大。
答:2-3 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由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答:金属结晶时需过冷的原因:如图所示,液态金属和固态金属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由于液态金属原子排列混乱程度比固态高,也就是熵值比固态高,所以液相自由能下降的比固态快。
当两线相交于Tm温度时,即Gs=Gl,表示固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稳定性,可以同时存在。
所以如果液态金属要结晶,必须在Tm温度以下某一温度Tn,才能使Gs<Gl,也就是在过冷的情况下才可自发地发生结晶。
把Tm-Tn的差值称为液态金属的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金属材质不同,过冷度大小不同;金属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当材质和纯度一定时,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及原因:会。
原因:与液态金属结晶需要过冷的原因相似,只有在过热的情况下,Gl<Gs,固态金属才会发生自发地熔化。
2-4 试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1、形核驱动力都是体积自由能的下降,形核阻力都是表面能的增加。
2、具有相同的临界形核半径。
3、所需形核功都等于所增加表面能的1/3。
不同点:1、非均匀形核的△Gk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Gk,随晶核与基体的润湿角的变化而变化。
2、非均匀形核所需要的临界过冷度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临界过冷度。
3、两者对形核率的影响因素不同。
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除了受过冷度和温度的影响,还受固态杂质结构、数量、形貌及其他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
2-5 说明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答: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分为:正温度梯度: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固液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情况。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180o, GK’= GK. 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所需要的能量起伏相同. •0< < 180o, GK’< GK. 越小, 非均匀形核越容易, 需要的过冷度也越
小.
第四节晶核的形成
(二)形核率
1. 过冷度的影响 2. 固体杂质结构的影响 3. 固体杂质形貌的影响 4. 过热度的影响 5. 其他因素的影响
G V Gv S
结晶的驱动力
结晶的阻力
V:晶胚的体积; S: 表面积; GV:液固两相单位体积自由能差; σ: 单位面积的表面能.
第四节晶核的形成
假设晶胚为球体,半径为r,则:
G
4 3
r 3
Gv
4r 2
令 dG 0 dr
得rk
2
G vBiblioteka rk2TmH f T
T:过冷度; Tm 理论结晶温度; ΔHf 熔化潜热.
第五节晶核长大
液-固界面的微观结构
假设界面上可能的原子位置数为N,其中NA个位置为固相原子所占 据,那么界面上被固相原子占据的位置的比例为x= NA/N。 如果x=50%,即界面上有50%的位置为固相原子所占据,这样的截 面为粗糙界面;如果界面上有近于0%或100%的位置为固相原子所占 据,这样的截面为光滑界面。 界面的平衡结构应该是界面能最低的结构,在光滑界面上任意添加 原子时,其界面自由能的变化:
理论结晶温度:纯金属液体在无 限缓慢冷却条件下结晶的温度。 过冷现象:实际的结晶过程冷速都 很快,液态金属在理论结晶温度以 下开始结晶的现象。 过冷度T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 结晶温度的差值。
T= T0 –T1
第一节金属结晶的现象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
过冷度随金属的本性、纯度以及冷却速度的差异 而不同。金属不同,过冷度的大小不同;金属纯度 越高,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崔忠圻版)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2-3 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答:(1)因为金属结晶时存在过冷现象,是为了满足结晶的热力学条件,过冷度越大,固、液两项的自由能差越大,相变驱动力越大。
(2)过冷度随金属的纯度不同和本性不同,以及冷却速度的差异可以再很大范围内变化。
金属不同,过冷度也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反之,越小。
(3)会,当液态金属的自由能低于固态时,这时实际结晶温度高于理论结晶温度T m,此时,固态金属才能自发的转变为液态金属,称为过热。
2-4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均匀形核是指:若液相中各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是相同的;非均匀形核:液态金属中存在微小的固相杂质质点,液态金属与型壁相接触,晶核可以优先依附现成的固体表面形核。
在实际的中,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要容易发生。
二者形核皆需要结构起伏,能量起伏,过冷度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晶胚的尺寸必须大于临界晶核半径。
2-5说明晶体成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答;正温度梯度下以平面状态的长大形态,服温度梯度下以树枝状长大。
2-6简述铸锭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的性能特点?(1)表层细晶区形成原因:①型壁临近的金属液体产生极大过冷度满足形核的热力学条件;②型壁可以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地。
该晶区特点:组织细密,力学性能较好,但该晶区较薄,一般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2)柱状晶区的形成原因:①液态金属结晶前沿有适当的过冷度,满足形核要求;②垂直于型壁方向散热最快,晶体向相反的方向生长;③外因是散热的方向性;④内因是晶体晶体生长的各向异性。
该晶区的特点:相互平行的柱状晶接触面及相邻垂直的柱状晶区的交界面较为脆弱,并常聚集着易熔杂质和非金属夹杂物,使铸锭在热压力加工时,容易沿着这些脆弱面开裂,组织比较致密。
(3)中心等轴晶区形成特定:①中心液体达到过冷,加上杂质元素的作用,满足形核的要求;②散热失去方向性,晶核自由生长,长大速度差不多,长成等轴区。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课后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崔忠圻)答案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2-1 a)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Gk与其体积V之间关系式为△Gk=V△Gv/2b)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状晶核时,其△Gk与V之间的关系如何?答:2-2 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的正方体,试求出△Gk和a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的△Gk比球形晶核要大。
答:2-3 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由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答:金属结晶时需过冷的原因:如图所示,液态金属和固态金属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由于液态金属原子排列混乱程度比固态高,也就是熵值比固态高,所以液相自由能下降的比固态快。
当两线相交于Tm温度时,即Gs=Gl,表示固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稳定性,可以同时存在。
所以如果液态金属要结晶,必须在Tm温度以下某一温度Tn,才能使Gs<Gl,也就是在过冷的情况下才可自发地发生结晶。
把Tm-Tn的差值称为液态金属的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金属材质不同,过冷度大小不同;金属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当材质和纯度一定时,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及原因:会。
原因:与液态金属结晶需要过冷的原因相似,只有在过热的情况下,Gl<Gs,固态金属才会发生自发地熔化。
2-4 试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形核驱动力都是体积自由能的下降,形核阻力都是表面能的增加。
具有相同的临界形核半径。
所需形核功都等于所增加表面能的1/3。
不同点:非均匀形核的△Gk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Gk,随晶核与基体的润湿角的变化而变化。
非均匀形核所需要的临界过冷度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临界过冷度。
两者对形核率的影响因素不同。
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除了受过冷度和温度的影响,还受固态杂质结构、数量、形貌及其他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
2-5 说明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答: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分为:正温度梯度: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固液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情况。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2Βιβλιοθήκη ; 为单位面积表面能
十一、均匀形核率: 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相中形成的晶核数目, 以 N 表示, 单位 cm s
因子较高的物质仍然保持着光滑界面形态。 二十三、晶粒大小的控制: 细化晶粒不仅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还能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工业上将通过细化晶 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晶粒度:晶粒的大小,通常用晶粒的平均面积或直径表示。 晶粒大小的影响因素:形核率和长大速度。晶粒的大小取决于形核率 N 与长大速度 G 的比 值,N/G。 二十四、工业中细化晶粒的方法: 控制过冷度:在一定范围内,过冷度越大,N/G 越大,晶粒越细。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 振动和搅拌:输入能量提高形核率;使凝固过程中正在长大的晶体破碎,增加核心。 二十五、铸锭三晶区的形成: 1.表层细晶区:模壁激冷(大△T )及非自发形核→细小晶粒薄层,无实用价值。 2.柱状晶区:△T↓且方向性散热→垂直模壁单相长大→柱晶,致密但粗大,性能有方向性且 柱晶间为薄弱环节。 3.中心等轴晶区:温度均匀,到处同时形核、各向长大,晶粒较小,性能较好。 二十六、铸锭组织的控制:1.铸型的冷却能力 2.浇注温度与浇注速度 3.熔化温度 二十七、铸锭缺陷:1.缩孔(集中缩孔、分散缩孔)2.气孔(气泡)3.夹杂物 二十八、本章小结 1、基本概念:结晶、过冷度、相变潜热、熔化潜热、结晶潜热、近程有序、远程有序、结 构起伏(相起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形核功、能量起伏、正温度梯度、负温度梯度、 树枝晶、等轴晶、柱状晶、晶粒度 2、过冷度影响因素 3、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过冷度、结晶潜热;微观过程:形核、长大 4、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液固相的自由能差,就是转变的驱动力,过冷度△T 越大,相变驱 动力越大;液态金属的过冷度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晶胚尺寸必须大于临界晶核半径 rK 5、均匀形核需要结构起伏,也需要能量起伏, 二者都是液体本身存在的自然现象。 6、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区别(形核时的能量变化、临界晶核半径、形核功) 7、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的影响因素 8、晶体长大机制(二维晶核长大机制、螺型位错长大机制、连续长大机制) 9、正温度梯度和负温度梯度下晶体生长的界面形状 10、晶粒大小的影响因素,工业中细化晶粒的方法 11、铸锭三晶区的形成(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中心等轴晶区) 12、铸锭组织的控制(铸型的冷却能力、浇注温度与浇注速度、.熔化温度) 13、铸锭缺陷(缩孔(集中缩孔、分散缩孔) 、气孔(气泡) 、夹杂物)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1-4节
教学要求:
1 了解金属结晶过程的形核、长大
2 理解金属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3 掌握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
重点: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 难点:金属结晶过程的形核、长大 学时数:共4学时
§1
金属的结晶现象
注意结晶和凝固的 区别
结晶: 液体 --> 晶体——金属生产的第一步
θ=0 a)
θ b) 不同湿润角的晶核形状
θ c)
2、影响非均质形核率的因素
⑴ 过冷度的影响:∵形核功小;
∴ΔT=0.02Tm
~0.2Tm ⑵
┗ 远小于均匀形核 ⑵ 固体杂质结构的影响:
~0.02Tm
⑴
△T 非均匀形核率⑴与均匀形核率 ⑵随过冷度变化的比较
LB B cos L
温度
Tm
△T
急冷
非晶态材料
非均匀形核
1、临界形核半径和形核功
液相L
1 3 V r (2 3 cos cos3 ) 3
σLα σLβ θ
晶核α
S1
S1 2r 2 (1 cos )
S2
σαβ
L L cos
基底β
r
S 2 r 2 sin2
结晶的结构条件
相起伏
能量起伏
晶胚
晶核
§4 晶核的形成
形核方式:
不是所有的晶坯均能 形成晶核,为什么?
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
是指完全依靠液态金属中稳定的原
子集团(相起伏)形核的过程,液
相中各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 是相同的。——理想情况
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
是指晶胚依附于液态金属中现 成的微小固相杂质质点或器壁 的表面形核的过程。——实际 液态金属结晶情况均属此类。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当r > rk时, r增大,ΔG降 低,晶胚可以长大变成晶 核。 当r > r0时, ΔG<0,晶核 是稳定的; 当r0>r > rk时, ΔG>0,阻 力大于动力, 需外界做功 —形核功
形成 尺寸为rk—r0之间的晶核 时, 需外界提供的、用于补 偿表面自由能增高的能量成 为形核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熔体
形核
长大
长大
形成多晶体
当过冷液体冷到Tn温度时晶核并未立即形成,而是 经过一定时间,到Tn时与出现第一批晶核低的时间 称为孕育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1 金属结晶的现象
()
晶界
等轴晶粒:晶粒 在三维方向上尺 寸大致相等,近 似于球状(理想 的形状为十四面 体)
晶粒:结晶过程中一个晶核所长成的晶体
只有自由能降低过程才能自发地进行。金属的结晶 也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 吉布斯自由能是表示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表示 为:
G H TS
S-熵
H-系统内能,系统中各种能量的总和-热焓
T-热力学温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2 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自由能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即:
dG Vdp SdT
Tm Tn
T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1 金属结晶的现象
如果结晶潜热大于向周围环 境散失的热量,则温度会回 升,甚至出现局部重熔现象。 二、金属结晶的微观过程 结晶过程就是不断形成具有某一临界尺 寸的晶核,然后晶核在不断凝聚液体中 的原子凝聚长大的过程。 结晶的普遍规律: 不断形核和晶核不断长大的过程。
当r < rk时, r增大,ΔG增大,晶胚 不能长大; 当r > rk时, r增大,ΔG降低,晶胚 可以长大; 当r = rk时, 晶胚既可以消失,也可 以成为晶核存在。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复习重点:名词、简答、各章课堂强调的重点及书后作业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一、名词: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晶体的转变过程.结晶潜热:金属结晶时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放出的热量。
孕育期:当液态金属过冷至理论结晶温度以下的实际结晶温度时,晶核并末立即出生,而是经过了一定时间后才开始出现第一批晶核。
结晶开始前的这段停留时间称为孕育期。
近程有序:液态金属中微小范围内存在的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远程有序:固态晶体中存在的大范围内的原子有序排列集团。
结构起伏(相起伏):液态金属中不断变化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
晶胚:过冷液体中存在的有可能在结晶时转变为晶核的尺寸较大的相起伏。
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目。
过冷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均匀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相同的形核方式。
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的某些区域的形核方式。
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以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的液态金属处理方法。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各微观区的能量此起彼伏、变化不定偏离平衡能量的现象。
正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状况。
负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温度分布状况细晶强化: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
晶粒度:晶粒的大小。
缩孔:液态金属凝固,体积收缩,不再能填满原来铸型,如没有液态金属继续补充而出现的收缩孔洞。
二、简答:1. 热分析曲线表征了结晶过程的哪两个重要宏观特征?答:过冷现象、结晶潜热释放现象2.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影响的?答:金属的本性、纯度和冷却速度。
金属不同,过冷度的大小也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
3. 决定晶体长大方式和长大速度的主要因素?1)界面结构;2)界面附近的温度分布;3)潜热的释放与逸散4. 晶体长大机制有哪几种?1)二维晶核长大机制;2)螺型位错长大机制;3)垂直长大机制5、结晶过程的普遍规律是什么?答:结晶是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6、均匀形核的条件是什么?答:①要有结构起伏与能量起伏;②液态金属要过冷,且过冷度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③结晶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1)
第二章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 m)和实际结晶温度(T n)之差,△T=T m-T n 纯金属结晶/均匀形核△T≈0.2 T m非均匀形核△T≈0.02 T m金属不同,过冷度不同;金属纯度↑,过冷度↑;冷却速度↑,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实际结晶温度≠理论结晶温度;过冷度有一最小值,小于这个值,结晶无法进行相变潜热:1mol物质从一个相转变成另一个相时,伴随着放出或者吸收的热量 融化潜热:金属熔化时,从固相转变为液相,吸收的热量结晶潜热:金属结晶时,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放出的热量1.出现平台,释放的结晶潜热补偿散失到环境中的热量,释放的结晶潜热>散失到环境中的热量,温度回升,发生区域重熔平台延续时间=结晶过程用时;2.第一个转折点,结晶开始3.第二个转折点,结晶结束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物质系统总是自发的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转变结晶发生的条件:固相自由能<液相自由能熵(S)的物理意义:表征系统中原子排列的混乱程度,温度↑,S↑,G↓,S L>S S1.− =2.T m点为理论结晶温度,S L=S S,两相共存3.当T<T m时,G L>G S,发生结晶,△G v为结晶驱动力△Gv=−△Hf△,△H f为熔化潜热短程有序:在液体中的微小范围内,存在着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长程有序:在晶体中大范围内的原子呈有序排列结构起伏/相起伏:处于瞬间出现,瞬间消失,此起彼伏,变化不定状态中的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相起伏:尺寸大和尺寸小的出现几率很小,一定温度下存在r max,r min,T↑,r max↓ 在过冷液体中,只有尺寸较大的相起伏才有可能转变为晶核,这些相起伏就是胚芽,称为晶胚均匀形核/匀质形核/自发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是相同的 非均匀形核/异质形核/非自发形核: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某些区域晶核:尺寸等于或大于某一临界尺寸才能稳定存在并自发长大的晶胚结晶的驱动力,自由能降低;结晶阻力,表面能均匀形核能量变化△ = △Gv +4 ,△G v 单位体积自由能差,σ单位面积表面能1.临界形核半径 rk = ∆ ∆2.r<r k ,不能形成稳定晶核;r>r k ,晶胚可以自发形成稳定晶核3. r k 与△T 成反比4. r k ~r 0范围内,△G>0,△G k = ,=4π 为临界晶核表面积 5. r k ~r 0范围内,形核需要对形核做功△G k,1/3的表面能能量起伏:液态金属各微区能量此起彼伏,变化不定,暂时偏离平衡能量的现象 也是形核功的来源,形核功大小与过冷度的平方成反比形核的基础:过冷液相中的相起伏和能量起伏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相中形成晶核的数目,均匀形核率的影响因素:过冷度和原子扩散能力成反比1.过冷度↑,形核率↑2.原子扩散能力↑,形核率↑非均匀形核半径 = ∆ ∆ = 均匀形核半径, 表示晶核与液相间的表面能非均匀形核功∆ = (4 ) (),θ晶核与基底接触角(润湿角) θ=0°,∆ =0,表示不需要形核功;θ=180°,∆ =∆0°<θ<180°,∆ <∆ ,θ↓,∆ ↓,非均匀形核越容易,需要∆T 越小 点阵匹配原理:两个相互接触晶面,结构相似,尺寸相当非均匀形核率影响因素:1.过冷度↑,形核率↑,开始形核所需∆T为均匀形核的1/102.与接触角θ有关(点阵匹配原理),θ↓,∆ ↓,形核率越高3.固体杂质形貌,凹面>平面>凸面4.过热度(液态金属温度与金属熔点之差),5.振动、搅动提高形核率过热度的影响:过热度不大,无影响过热度较大,部分质点表面凹面变平面,非均匀形核数目减少过热度很大,质点全部熔化,非均匀形核转变为均匀形核,形核率大大降低晶体长大的条件:1.液相能继续不断地向晶体扩散提供原子(液相有足够温度,足够扩散能力)2.晶体表面能不断的牢靠到地接受这些原子(晶体结构)决定晶体长大方式和长大速度的因素:界面微观结构,温度梯度界面微观结构 光滑界面/小平面界面 粗糙界面/非小平面界面组成(光学显微镜) 曲折小平面 界面平直固相原子占据界面比例x 0%、100% 50%杰克逊因子α α≥5 α≤2实例 有机化合物 纯金属、合金、CBr4长大机制 二维晶核、螺形位错 连续长大正温度梯度:液相中温度随至界面距离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状况过冷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负温度梯度:液相中温度随至界面距离增加而降低的温度分布状况过冷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正温度梯度 负温度梯度光滑界面 小台阶长大 树枝长大、小台阶长大粗糙界面 平面长大 树枝状长大形态晶粒度:晶粒的大小,取决于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细化晶粒的方法:1.控制过冷度,提高冷却速度,适用小型或薄壁铸件2.变质处理,加形核剂(变质剂),适用大的厚壁铸件3.振动、搅拌实际生产,铸锭模→铸锭;铸型→铸件铸态组织:包括晶粒大小、形状和取向,合金元素和杂质的分布以及铸锭中的缺陷(缩孔、气孔…)等铸态组织的影响:铸件,力学性能+使用寿命铸锭,压力加工性能+加工后金属制品的组织和性能铸锭三晶区表层细晶区/激冷区:形成机理:金属液体结晶从型壁开始,靠近型壁的液体有极大的过冷度,形核率极大,产生大量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长大,由于晶粒数量极多,彼此很快相遇,不能继续长大,这样形成了细晶区形核数目的影响因素:1.型壁的形核能力2.型壁处所能达到的过冷度大小(铸型表面温度低、热传导能力好、浇注温度低能获得较大过冷度)优缺点:优,晶粒细小、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
金属学与热处理-2.1
25
不同金属的过冷倾向不同,同一种金属的过冷度
也不是恒定值,它将随实验条件而变。冷却速度增
大,会使金属凝固时的过冷度增大。
过冷是金属凝固的必要条件。 金属由液体冷凝成固体时要放出凝固潜热,如果
这一部分热量恰好能补偿系统向环境散失的热量,
凝固将在恒温下进行。
第2章 纯金属的结晶
1
本章知识结构
基本概念
金属结晶的现象
热力学条件 结晶的条件 结构条件 晶核的形成及长大 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2
基本概念
组元(component) :组元通常是指系统中每一个 可以单独分离出来,并能独立存在的化学纯物质,
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组元就是构成系统的各种化
学元素或化合物。 化学元素:Cu, Ni, Fe等 化合物:Al2O3, MgO, Na2O, SiO2等 按组元数目,将系统分为:
纯金属结晶的两个宏观现象就是过冷和恒温。
26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G H TS
dG Vdp SdT
压力可视为常数,dp=0
dG S dT 温度升高,原子活动能力提高,因而原子排列的 混乱程度增加,即熵值增加,系统的自由能随温度 的升高而降低。
27
T>Tm,GL<GS
处于液态;
液态金属中的规则排列的原子团总是处于时起时伏,此
起彼伏的变化之中,人们把液态金属中这种规则排列原 子团的起伏现象称为相起伏或结构起伏。
相起伏是产生晶核的基础。当把金属熔液过冷到熔点以
下时,这种规则排列的原子团被冻结下来,成为规则排 列的固相,就有可能成为均匀形核的胚芽,故称为晶胚。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一、金属的结晶现象二、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三、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四、晶核形成和长大五、金属第一节金属结晶的现象凝固:金属由液态固态的过程→形成的固态物质为晶体、非晶体转变一次结晶: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体晶态的过程二次结晶:物质从一种固体晶态过渡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转变过程结晶:金属由液态固态的过程→原子由不规则的排列转变到有规则的排列,凝固后的固态物质通常是晶体转变(一)概念形状、大小和分布→决定了金属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掌握结晶过程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其它相变奠定基础研究和控制金属的结晶过程→提高金属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结晶过程的宏观现象把纯金属置于坩埚内加热成均匀熔体→使其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测定温度变化→直至结晶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冷却曲线: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绘制成曲线热分析曲线T m△T n★影响过冷度的因素金属的本性:金属不同金属的纯度:纯度冷却速度:★过冷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不管冷却速度多么缓慢,也行结晶—若过冷度小于该值,结晶过程就不能进行!☆当液体金属缓慢冷至理论凝固温度固,当温度降至熔点以下某一个温度△T mT n☆随后温度迅速回升,一直回升至再上升,也不下降。
出现恒温结晶阶段,即曲线上出现“平台☆结晶终止后,温度继续均匀下降!熔化潜热:金属熔化时从固相液相吸收的热量转变相变潜热:1mol 物质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时,伴随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结晶潜热:金属结晶时从液相固相放出的热量转变温度T△T T m T n 4结晶过程结束,结晶潜热释放完毕,冷却曲线继续下降补偿散失到周围环境的热量冷却曲线上出现平台△t就是结晶过程所用的时间1点:结晶过程的开始2点:结晶过程的结束温度T时间τ△TT m △t T n1212345液态金属结晶是一个降低体系自由能的自发进行的Gv=H-TS=E+PV-TS体积自由能热力学温度纯金属的平衡结晶温度。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第二章关于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地知识点没总结,到时候抄在最后面金属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地过程称为凝固,由于凝固后地固态金属通常是晶体,所以称为结晶金属地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地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随金属地本性和纯度地不同,以及冷却速度地差异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金属不同则过冷度大小也不同.金属地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b5E2R。
过冷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则实际结晶温度越低.反之冷却速度越慢,则过冷度越小,实际结晶温度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p1Ean。
相变潜热:物质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伴随着放出或吸收地热量称为相变潜热熔化潜热:金属熔化时从固相转变为液相吸收地热量结晶潜热:结晶时从液相转变成固相放出地热量当液态金属地温度达到结晶温度时,由于结晶潜热地释放,补偿了散失到周围环境地热量,所以再冷却曲线上出现了平台,平台延续地时间就是结晶过程所需要地是时间DXDiT。
结晶过程是形核与张大地过程结晶地驱动力:液相金属与固相金属地自由能之差阻力是新旧两相之间地界面能相变:在均匀一相或几个混合相内,出现具有不同成分或不同结构(包括原子、离子或电子地位置或位向)或不同组织形态或不同性质地相,称为相变.RTCrp。
结晶能否发生取决于固相地只有能是否低于液相地自由能熵:表示系统中原子排列混乱程度地参数要获得结晶过程所需地驱动力,一定要使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样才能满足结晶地热力学条件.过冷度越大,固液两相地自由能差越大,则相变驱动力越大,结晶速度便越快5PCzV。
短程有序:在液态中地微小范围内,存在着紧密接触规则排列地原子集团,但在大范围内原子是无序分布地长程有序:晶体中大范围地原子是呈有序排列地结构起伏:这种不断变化着地短程有序原子集团只有在过冷液体中出现地尺寸较大地相起伏才有可能在结晶时转变成晶核.这些相起伏就是晶核地胚芽,称为晶胚总之液态金属地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着相起伏,只有在过冷液体中地相起伏才能成为晶胚. 每个成长地晶体就是一个晶粒,它们地接触分界面就形成晶界.母相中形成等于或超过一定临界尺寸地新相晶核地过程称为形核1.均匀行核(自发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地几率都是相同地2.非均匀形核(非自发形核):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地某些区域3.前者是指液态金属绝对纯净,无任何杂质,也不和型壁接触,只是依靠液态金属地液态金属地能量变化,由晶胚直接生核地过程.而在实际金属中或多或少含有某些杂质,因此晶胚常常依附于这些固态杂质质点.jLBH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关于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知识点没总结,到时候抄在最后面金属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由于凝固后的固态金属通常是晶体,所以称为结晶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随金属的本性和纯度的不同,以及冷却速度的差异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金属不同则过冷度大小也不同。
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
过冷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则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反之冷却速度越慢,则过冷度越小,实际结晶温度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相变潜热:1mol物质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伴随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相变潜热熔化潜热:金属熔化时从固相转变为液相吸收的热量结晶潜热:结晶时从液相转变成固相放出的热量当液态金属的温度达到结晶温度时,由于结晶潜热的释放,补偿了散失到周围环境的热量,所以再冷却曲线上出现了平台,平台延续的时间就是结晶过程所需要的是时间结晶过程是形核与张大的过程结晶的驱动力:液相金属与固相金属的自由能之差阻力是新旧两相之间的界面能相变:在均匀一相或几个混合相内,出现具有不同成分或不同结构(包括原子、离子或电子的位置或位向)或不同组织形态或不同性质的相,称为相变。
结晶能否发生取决于固相的只有能是否低于液相的自由能熵:表示系统中原子排列混乱程度的参数要获得结晶过程所需的驱动力,一定要使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样才能满足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过冷度越大,固液两相的自由能差越大,则相变驱动力越大,结晶速度便越快短程有序:在液态中的微小范围内,存在着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但在大范围内原子是无序分布的长程有序:晶体中大范围的原子是呈有序排列的结构起伏:这种不断变化着的短程有序原子集团只有在过冷液体中出现的尺寸较大的相起伏才有可能在结晶时转变成晶核。
这些相起伏就是晶核的胚芽,称为晶胚总之液态金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着相起伏,只有在过冷液体中的相起伏才能成为晶胚。
每个成长的晶体就是一个晶粒,它们的接触分界面就形成晶界。
母相中形成等于或超过一定临界尺寸的新相晶核的过程称为形核1.均匀行核(自发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是相同的2.非均匀形核(非自发形核):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的某些区域3.前者是指液态金属绝对纯净,无任何杂质,也不和型壁接触,只是依靠液态金属的液态金属的能量变化,由晶胚直接生核的过程。
而在实际金属中或多或少含有某些杂质,因此晶胚常常依附于这些固态杂质质点。
单位时间在单位体积液体内形成晶核的数目称为形核率形核率高意味着单位体积内晶核数目多,结晶结束后可以获得细小晶粒的材料,这种金属不但强度高,塑性好,韧性也好形核率受两方面的控制:一方面是随着过冷度的增加,临界晶核半径和形核功都随之减小,结晶使晶核易于形成,形核率增加。
另一方面,无论是临界晶核的形成,还是临界晶核的长大,都必须伴随着液态原子向晶核的扩散迁移,没有液态原子向晶核上的迁移,临界晶核就不可能形成,即使形成了也不可能长大为稳定晶核,但增加液态金属的过冷度势必会降低原子的扩散能力,结果给形核照成困难,使形核率减小,这一相对矛盾的因素决定了形核率的大小非均匀形核形核率的影响因素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与均匀形核的形核率相似,除了过冷度和温度的影响外,还受固态杂质的结构,数量,形貌及其他因素的影响1.过冷度的影响由于非均匀所需的形核功很小,因此在较小过冷度条件下,当均匀形核还微不足道时,非均匀形核就开始了。
由于非均匀形核取决于适当的夹杂物质点的存在,因此其形核率可能出现最大值,并在大的过冷度下中止。
这是因为在非均匀形核时,晶核在夹杂物底面上的分布,逐渐使那些有利于新晶核形成的表面减少。
当可被利用的形核基底全部被晶核所覆盖,非均匀形核也就中止了2.固态杂质结构的影响非均匀形核的形核功与接触角有关,接触角越小,形核功越小,形核率越大非均匀形核使临界晶核的形核功减小,但晶核的临界半径没有变。
称接触角(contact angel)或浸润角(wetting angle)越小对形核越有利。
cos=(L/B S/B)/ L/SL/B S/B L/S,cos越接近l角就越小基底与晶核的晶体结构、原子间距等越相近,其界面能越小3.固态杂质形貌的影响在曲率半径,接触角相同的情况下,晶核体积随界面曲率的不同而改变。
凹曲面的形核效能最高,因为在较小的晶胚便可达到临界晶核半径,平面居中,凸曲面效能最低。
由此可见在凹曲面所需的过冷度最小4过热度的影响过热度是指液态金属温度和金属熔点之差。
当过热度不大时,可能不使现成质点的表面状态有所改变,对非均匀形核没有影响当过热度交大时,有些质点的表面状态改变了,如质点内微裂纹及小孔减小,凹曲面变为平面,非均匀形核的核心数目减少。
当过热度很大时,将使固态杂质质点全部熔化,这就使非均匀形核转变为均匀形核,形核率大大减小其他因素如,振动或搅动能提高形核率金属结晶形核的要点1.液态金属结晶必须在过冷的液态中进行,液态金属的过冷度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晶胚尺寸必须大于临界晶核半径r k.前者是提供驱动力,后者是形核的热力学条件所要求的2.在工业生产中,液态金属的凝固总是以非均匀形核方式进行3.晶核的形成过程是原子的扩散迁移过程,因此结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4.均匀形核既需要结构起伏,也需要能量起伏,二者是液体本身存在的自然条件5.Rk的大小与晶核的表面能成正比,与过冷度成反比,过冷度越大,则rk越小,形核率越大,但是形核率有一极大值。
如果表面能越大,形核所需的过冷度也越大,凡是能降低表面能的方法都能促进形核晶核的长大晶核的长大从宏观上看,是晶体的晶面向液相中逐步推移的过程;从微观上,则是依靠原子逐个由液相中扩散到晶体表面上,并按照晶体点阵规律要求,逐个占据适当的位置与晶体牢靠的结合起来的过程。
晶体长大的条件:第一要求液相能继续不断地向晶体扩散提供原子,这就要求液相有足够高的温度,已使液态金属原子具有足够高的扩散能力;第二晶体表面能够不断而牢靠地接纳这些原子,晶体表面接纳这些原子的位置多少及难易程度与晶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并应符合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条件--晶体长大时的体积自由能的降低应该大于表面能的增加决定晶体长大方式和长大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晶核的界面结构和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温度梯度微观结构1.光滑界面;液-固界面只有一个原子层厚,通常称为光滑界面2.粗糙界面;这类物质的液态与固态没有一个很明显的截然分开的界面,从液态到固态有几个原子层厚的过渡界面界面的平衡结构是界面能最低的结构晶体长大机制1.二维长大机制长大速度;单位时间内晶核长大的线速度称为长大速度,G,Cm*s-12.螺型位错长大机制3.连续长大机制晶体缺陷在粗糙界面的生长过程中不起明显作用,这种长大方式称为连续长大或均匀长大,他的长大速度很快,大部分金属晶体以这种方式长大固液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温度梯度正温度梯度正温度梯度是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状况其结晶前沿液体中的过冷度随至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负温度梯度负温度梯度是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温度分布状况过冷度随着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此时的结晶潜热主要是通过尚未结晶的过冷液相散失成分过冷:在界面前沿的液相中出现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过冷度增大的现象晶体生长的界面行状晶体的形态不仅与其生长机制有关,而且还与界面的微观结构,界面前沿的温度分布及生长动力学规律等很多因素有关在正温度梯度下生长的界面形态铸件的凝固速度主要受熔化潜热的散热快慢所控制。
正温度梯度下晶体生长还是近似地表现为平面推进式的,露出的晶面是低指数的密排面负温度梯度下生长的界面状态非密排面获得较快的生长速度,伸展突出于液体中,因为界面前方为负的温度梯度,更加助长了晶体的生长。
在原始界面前方形成了一组平行的且大致保持相同间距的枝干(一次枝晶Primary Dendrite ) 。
树枝生长的方向,对面心或体心立方金属为<100>;对体心正方金属如锡为<110>当树枝枝干形成后,还会在枝干上相继形成二次枝干。
枝晶状生长枝晶状生长又称为树枝状生长,凝固潜热既可通过固相导出,也可通过液相导出(树枝状长大过程:具有粗糙界面的晶体在负的温度下生长时,由于界面的某一局部发展较快而偶有突出,他将伸入到过冷度更大的液体中,从而更加有利于此突出尖端向液体中的成长。
虽然此突出尖端在横向也将生长,但结晶潜热的散失提高了该尖端周围液体的温度,而在尖端的前方,潜热的散失要容易的多,因而在横向长大速度远比前方的长大速度小,故此时尖端很快长成一个细小的晶体,故称为主干。
在主干形成的同时,主干与周围过冷液体的界面也是不稳定的,主干上同样会出现很多突出尖端,他们长成新的晶枝,称为二次晶轴。
二次晶轴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在他上面长大成三次晶轴,如此不断的枝上生枝晶,每一个枝,同时个枝晶又在不断的伸长和状大,由此可形成树枝状的骨架,称为树枝晶)长大速度晶体的长大速度主要与长大机制有关当界面为光滑界面并以二维晶核机制长大时,其长大速度非常小。
当一螺型位错机制长大时,由于界面上的缺陷所能提高的,向界面上添加原子的位置很有限,故长大速度也较小。
对于粗糙界面的多数金属来说,由于他们是连续长大机制,所以长大速度较以上两者要快的多。
非金属长大与过冷度的关系:当过冷度很小时,由于固液界面自由能的差值小,结晶的驱动力小,长大速度小;当过冷度很大时,温度过低,原子的扩散迁移困难,所以长大速度很小;当过冷度为中间某一个数值时,固液两项自由能差较多,而且扩散也较多,所以出现了峰值金属长大与过冷度的关系:对于金属来说,由于结晶温度较高,形核和长大都快,他的过冷能力小,即不用等到较低的温度时,结晶过程已经结束,所以长大速度与过冷度的关系曲线上不出现最大值总结具有粗糙界面的金属,由于长大机制为连续长大,长大速度快,所需过冷度小具有光滑界面的金属化合物,半金属,或非金属等,其长大机制有两种方式,其一是二维晶核长大方式,二是螺型位错长大机制,由于长大速度都很慢,所需过冷度都较大晶体成长的界面形态与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和界面的微观结构有关,在正的温度梯度下,光滑界面的一些小界面互成一定角度,呈锯齿状;粗糙界面的形态为平行于Tm等温面的平直界面,呈平面长大方式。
在负的温度梯度下长大时,一般金属和半金属的界面都成树枝状,只有那些杰克逊因子较高的物质仍保持着光滑界面形态晶粒大小的控制晶粒的大小称为晶粒度,通常用晶粒的平均面积或平均直径来表示用细化晶粒开提高金属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对于在高温下工作的金属材料,晶粒过于细小反而不好,一般希望得到适中的晶粒度对于制造电机或变压器的硅钢片来说,晶粒反而越粗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