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之教学内容研究

合集下载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课程设计:主要研究如何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规划、设计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策略:研究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

3语文教材研究:研究语文教材的编写、审查和使用,分析教材的内容、结构、难度等,以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应性。

4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5语文教育评价: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测,为改进教育提供依据。

6语文教育政策研究:研究国家或地区的语文教育政策,分析其制定背景、实施情况及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7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研究语文教育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具体介绍如下:1语文课程设计:该方向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系统地规划语文课程,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同时,该方向还关注如何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改进语文课程。

2语文教学策略:该方向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教授语文知识、技能和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

同时,该方向还关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3语文教材研究:该方向主要研究语文教材的编写、审查和使用,以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应性。

具体来说,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教材内容的选取、组织与呈现方式、教材难度的控制、教材的适应性评价等方面。

同时,该方向还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4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该方向主要研究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学术研究等方面。

具体来说,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师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路径、教学能力的提升与评估、学术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等方面。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课程和教学活动。

教育课程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课程计划,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

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通过对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可以探讨最佳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评价方式等问题。

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策略。

此外,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教育决策者改进教育政策和制定教育改革方案。

通过对不同教育系统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找到最佳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拓展: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还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理论研究:研究不同教育理论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

2. 教学设计研究: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以及如何将教学设计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3. 教学方法研究: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索如何选择和运用适合不同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评价研究: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5.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研究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总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教育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研究,可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研究课程与教学论也为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课程与教学论相关论文

课程与教学论相关论文

课程与教学论相关论文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与教学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的学科,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探讨如何优化课程和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课程与教学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索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

1. 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是构建教育体系的基础,它关注的是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设计也逐渐与科技结合,涌现出许多创新的设计方法和工具。

例如,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课程设计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自主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学习。

2. 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教学方法与策略是实施课程的重要手段,它涵盖了教学组织、教学技巧和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

研究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因此,教师们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结果。

3. 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课程与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促进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而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通过多样化评价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 跨学科课程与教学跨学科课程与教学是现代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它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进行课程组织和教学实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包括如何设计和实施跨学科课程、如何评价跨学科学习效果等方面。

5.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例如,互联网、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自适应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度学习。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软件和教学辅助工具等方面。

课程与教学论 第2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话语

课程与教学论 第2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话语

1918 年正式出版的《课程》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 域在西方的诞生。
博比特围绕“如何开发课程”这一核心问题来建构课 程理论,他将泰勒“科学管理”思想运用于学校课程之中, 重视效率和控制,将科学等同于效率,把学生视为“机器”, 把学校视为“工厂”,课程开发须遵循某种科学规律进行, 使得学校最终能够高效率地生产出合格的“成人”。
课程内容 “七艺” 经院哲学
现实主义课程
说明 “七艺”包括逻辑、修辞、文法研究、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中世纪学校教育受到基督教神学的影响,科学知识不再是学校课程的 主要内容,取而代之的是神学知识,而经院教育家所写的诸如《忏悔 录》《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等著作则成为课程内容的标准。
以涂尔干和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家倡导现实主义课程,他们要求从 国家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来思考教育。为了达成使学生“能够适应 政治社会的要求,及将来所处特定环境的要求”,现实主义教育家开
“仁者爱人”的“君子”教育目标观 “为仁由己”“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和
“学”“思”结合的学习观 《诗》《书》《礼》《易》《乐》等经典文献的分类教材
观与内容观 “有教无类”“愤启悱发”和“举一反三”等教育原则观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倡导“产婆术”教学法,也称作“苏格拉底教学 法”, “产婆术”主要包含反诘、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并遵循准确设问、适时提 问和渐次推进三个实施原则。
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演变为官学、私学和书院的理学课程实践。
鸦片 战争 后
儒家人文主 义课程与实 用主义课程
实用主义课程受到重视,课程内容增加“西文”“西艺”,开始开设外语、数学、 格致、化学等人文和科学技术课程。 但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下,仍然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要求以 及课程内容的 特点,对提示型教学、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自主型教学等方法作出 取舍与搭配,以形成一个教学方 法体系或结构的过程
2、要符合的三个要求: 1)其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2)要适合特定课程内容 3)要形成一个拥有内在统一性的体系或结构
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三)自主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 的课题,教 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 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 人格的教学方法。其最根本特征是学 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
1、两种积极效果: 1)可以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 2)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3)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问题解 决和探究能力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助于发展学 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态度
3、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教学对话的范型 1)苏认为,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教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 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亲自 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
2)苏把这种通过不断提问而使学生自己发现、觉悟真理的方法形象地称 为“精神助产术 ”,叫苏格拉底对话法。
4、教学对话的性质与策略 教学对话:指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 自己的疑问和见
解,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5、课堂讨论的性质与策略 课堂讨论:即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 决问题,学生由
1)一类是过程方法的知识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八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内容_3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八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内容_3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二 、小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范围
( 一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 二)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 一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多年来 ,人们都在讨论教育、课程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什么 。针对该问题,形成了 “形式教育 ”和 “实质教育 ”两派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观点 。其中 ,形式教育 认 为教育旨在发展学生的官能或能力 。形式教育以官能 心理学为基础 , 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 心智实体由注意、 意志和记忆等官能构成 ,人们可以像锻炼肌肉一样发展这 些官能 。随着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形式教育已很 难满足社会对人的需求 。形式教育受到来自理论 界的质 疑 ,斯宾塞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应有利于学生的完满生活 , 帮助他们为未来的生活 做充分准备 。学校逐渐开始关 注实用知识的培养 ,倡导实质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生 活的必备技能。
课程内容选择 , 既具有理论性 , 又具有政治性 , 还具有个人性 。 所 以 ,课程内容选择 是一个需要审慎进行的过程 , 人们一直在实践和理 论方面对其目的和方法进行探索与发 展 。这是一个充满理性的过程 , 选择者可以说明带有个人 、政治和理论意图的各种理由。
课程内容组织 , 就是对选定的课程内容 , 按照课程的目的进行横向和 纵向组织 。纵向组织 , 意在使整个课程中的内容具有连贯性 ,使具体 课程中的概念等逐步深入 。一 门课程 的具体纵向组织 , 需要依据学生 的学习心理等来建立连贯性的学习结构 。横向组织 , 旨在 使课程内容 中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结合并达至平衡 ,包括不同学习课目之间 、不 同内容系 列之间 、不同学习领域之间的结合与平衡。

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y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课程性质】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我国高等师院校教育学专业、教育管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知识谱系里专门对课程与教学问题作系统的介绍和研究的核心课程,与教育学通论、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评价、教学设计、学科教学法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探析、历史演进理路、思想来源;课程与教学的价值追问;课程内容;课程的结构与类型;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艺术;课程与教学评价等相关内容。

【学分要求】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出发,既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又密切关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既探讨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建设,又分析讨论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本课程的目标是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敏锐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与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胜任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能够较好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能够为中小学教学提供指导的高级教育工作者。

具体目标如下:1.系统的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能够较好的运用相关理论胜任相关学科的教学。

2.能够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

3.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并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合实际的指导。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5篇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5篇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5篇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老师务必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有关内容,家长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提高安全意识。

2. 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

3. 通过教育使学生自觉改掉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辨别。

教学重、难点:防溺水安全常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父母给“我”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每个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刻注意安全。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珍爱生命,防溺水安全教育》。

二.学习新知1. 回忆溺水死亡事例。

在其他校园曾经有一些同学因去游泳未经家长同意发生了溺水死亡,我们听到这些溺水事例,不会感到轻松,但我们会感叹、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2.向家长们宣传防溺水知识三.严格遵守。

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秋季,孩子们们都喜欢游泳,但因为缺少安全常识而溺水死亡,再加上某种因素导致溺水死亡,今年秋季雨水较多,学生喜欢到有水的地方去玩,会引发溺水事故,因此,家长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四不”。

一不:未经家长、老师不准去。

二不:没有会水性的大人陪同不准去。

三不:有水的地方远离不准去。

四不:不到沟、渠、水库、塘等深水处玩。

四.齐探讨原因。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不会水性。

2. 意外调入水中,室息死亡。

3. 在水突发病尤其心脏病。

4. 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五.救护需知。

未成年人若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让大人来营救。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营救等危险性活动。

六.家长和老师交流。

家长们,要教育孩子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珍爱生命就等于珍爱自己,请举例子说一说怎样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七、总结:家长们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每一天。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评价以及教学中的个别差异和多样性。

同时,本课程还将重点关注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角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如何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4. 培养学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

5.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1. 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 课程的定义和内涵
- 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层次
- 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
- 教学方法和教具的运用
- 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3. 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和多样性
- 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风格
-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学生个性与学习动机的培养
- 包容性教育与差异化课堂的构建。

课程与教学论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课程与教学论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包括国家课程的规划过程 5、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既体现我国特色, 又尽可能与
国际接轨,充分汲取国际上的先进经验、 先进科研成果
第二节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 (一)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 教学领域 的基
本观念 1、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对客观主义的根本超越,其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 1)就“实在”的性质而言,人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一样拥有 “真实”的存 在状态 2)就知识的性质而言,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它内在于人的心灵之中, 而不是外在于世 界之中。 3)就人际互动的性质而言,欠依赖于共享的或协商的意义,这些意义 在本质上是合作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1、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 学生在探究
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地理解知识、 建构意义。 1)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必然要求 2)情境教学在本质上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但如果对 之作静态分 析,就可解释其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或环节, 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确定 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 效果评价五个方面。
(二)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 技术知识,又 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 有机构成
(三)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四)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 (五)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 专家咨询
机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中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未来 走向
1、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要逐步与国际接轨 2、课程改革要有充分的理论上与组织上的准备 3、课程改革要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学校的积极性,谋求国家课程开发 、地区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4、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应参与课程改革的每一过程,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案教学内容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掌握有关课程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 培养运用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分析现有的课程与教学 内容选择和组织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1.识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种取向名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课程与 教学内容选择要遵循的原则。

2.理解“课程内容即教材”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含义和特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 依据学生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内容本身的性质、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教师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调适时对于课程标准的处理、教材的选择与研析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应用。

3.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结合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层 次理论分析具体的课程运作。

教学要求教学 重点掌握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原则,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相关理论讲授与讨论。

教学方法课时 5 节课 教具 PPT、网页、黑板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总结及布置练习导入新课:德国有一位科学家估计:今天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只能阅览有关 他自己这个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 5%。

所以,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要搜集到相 应的课程内容是极其容易的,然而,学生所要掌握的学科门类和各学科的内容却又是有限 的,所以教师遇到的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没有课程内容,而应该是对课程内容如何进行严格 的、精心的选择和组织。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制 定课程纲要时没有经过认真收集、筛选、整理和组织,仅凭自己狭隘的经验或个人意识来 罗列和组织内容,略知皮毛,便仓促上阵,导致课程开发质量不高;二是教师选择一些现 成的课程,完全依赖于既定教材,倾其所有将一些或高深或粗浅的内容倒给学生,也不管 学生是否接受;三是将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一些信息素材进行简单的拼凑,没有按照一定的 逻辑顺序进行加工和整理,便形成一门课程的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第三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概述(内涵、功能、类型、编制)一、什么是语文教材?(一)教材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

什么是语文教材?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语文教材概念的三种理解: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特指: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二)区分几组概念:1、“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本”2、“语文教材”与“课文”3、“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教什么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教指为了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学什么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各种材料及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课程与教学论 第1章 课堂与教学研究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 第1章 课堂与教学研究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课堂与教学研究基础
第一节 当代课程与教学的议题框架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你能够:
01
了解当代课程与教学的议题框架, 熟悉课程与教学的流程与议题。
02
了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掌 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社会 学基础与哲学基础。
当代课程与教学 的议题框架
一、课程与教学的 基本议题
功能主义社会学往往关注种族、社会阶层、性别等因素影响学生成绩的数据, 据以考察语言和文化、环境、家长职业等因素与学业成败的关系。结果发现,希望 改变自己学业成败的学生很少。
所以,功能主义社会学家把忍受考试和接受考试结果视为社会化过程必不可 少的重要方面。通过考试,学生和家长知道了学生的潜力以及在社会上的适当位置。 学校课程的目的是个体社会化,理解和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适应社会结构, 而不是改变社会结构。
学校课程与教学就成为一种促进个体的行动有助于维 持社会结构、保持社会平衡的手段。
美国学者帕森斯发展了社会结构理论,并把学校、 班级和家庭等都视为一种社会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 功能是角色。
教育机构决定了校长、教师、学生的角色。 适于男生和女生、优生和差生的课程及其在社会 机构中的位置也相应地存在差异。
二、课程与教学的 话语框架
课程与教学的流程与议题 课程与教学的连续体
从学校课程与教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来看,课程与教学是教师、学生 围绕方案而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过程和结果。 方案是规划的结果和产物 将方案投入实践就是实施 对规划和实施的机会、过程和结果进行有证据的价值判断和改进是评价 与规划、实施和评价相伴并使之顺利展开而采取的措施和推进过程是治理
认知主义心理学曾经在课程与教学领域 引起了一场“认知革命”,导致认知发展阶 段、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元认知学习等成 为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和理论话语。

评价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评价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评价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
1.介绍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
2.分析《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3.评价《课程与教学论》的贡献和影响
4.提出对《课程与教学论》的批判和建议
5.总结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评价
正文: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一本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旨在探讨课程与教学的涵义、关系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该书由钟启泉和张华主编,于1999 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九个章节,着重探讨了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九个基本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涵义、关系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书中对课程与教学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课程与教学的互动关系。

此外,本书还回顾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的一大贡献在于,它不仅从理论层面对课程与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且还从实践层面为教师提供了课程与教学的实际应用方法。

本书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为教师提供了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然而,《课程与教学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本书对课程与教学的
探讨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实际教学案例的深入分析。

其次,本书对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方法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可能会影响读者对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深入理解。

总的来说,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一本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重要专著,对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 第8章课程与教学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 第8章课程与教学研究
情绪、情感、动机等因素的研究
实践探究范式 把课程探究、课程开发,甚至课程评价统合起来,并将统合的基础置于具体实践情境中
社会批判范式 批判地分析课程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背景因素作为课程研究的重心
实证研究范式进入课程研究领域的标志: 博比特所著《课程》(1918年)一书的出版
➢ 在1960年以前,课程研究大多是在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的范式下构建其理论框架 和方法论基础,由此形成了课程研究的“目的—手段”范式。
范式类型
主要特征
“目的—手段”范式:把行为化的教育目标作为讨论和编制课程的基础,强调以客观的
学习活动来组织课程 实证研究范式
“概念—实证”范式:把学生的认知发展、知识本质、学科结构等作为课程研究的基础,
旨在描述、解释和预测学习经验
关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本身,注重对于主体心理过程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如主体的个性、 人文理解范式数据。
含义 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与研究对象进行交谈,通过引导受访者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收集 所需材料的研究方法。 分类 根据访谈的控制程度、调查对象数量、人员接触情况、调查次数等,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 优势 过程紧紧围绕研究主题展开,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有很强的灵活性、准确性、深入性。常 运用于教育调查、心理咨询等领域,有利于了解受访者的心理体验、情感或者对某一事物 的看法态度等。
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调查研究是指围绕课程与教学的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 等方式,搜集相关研究问题的数据和资料,从而对课程与教学的问题现状做出科学分析, 并提出具体建议的一整套研究实践活动。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 目的,并受到外界条件性因素的制约。
含义 指研究者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某些辅助工具,对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 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考察,以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分类 自然观察 & 实验观察、直接观察 & 间接观察、参与式观察 & 非参与式观察等。 优势 帮助研究者积累大量生动、细节性的原始材料,于了解现实教育情境中特定教育现象的发展 过程和机制;获得典型、鲜活的资料;发现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或易被忽略的 问题;检验先前提出的研究命题与假设。

教育学考研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

教育学考研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

教育学考研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
教育学考研的同学们,想好自己要走教育学专业哪个方向了吗?有的同学只知道自己是在备考教育学,但是具体走哪个方向还不太了解,今天小可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向,希望对教育学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代码040102)
它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小学教育和数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等专业。

教学论与课程论适合本科有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来选择,可以帮助你在已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多一些教学方面的理论,更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①教学论方向
着重对教学方面的研究,它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既包括做好教学这件事的行事依据,又涉及如何提高教和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②课程论方向
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

③小学教育方向
一是培养这个方向的理论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二是培养小学教师与小学教育教研员。

有些学校会特别开设数学课程与教学或者语文课程与教学,旨在专门研究某一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情况的人才。

④脑认知与教学方向(含脑与学习科学、脑与语言学习等)
脑认知与教学方向研究脑与学习科学、脑与语言学习、脑与数学学习、脑与科学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认知与学习评价、教师认知与专业发展。

这一学科在国内是新型学科,在国外这个专业很有前景,中国目前还很缺乏这个专业的人才,有心理学或者生物学专业基础的学生学习这一新型专业比较得心应手。

以上便是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相信大家对课程与教学论已经了解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关于教育学考研的更多知识,欢迎前来咨询博仁考研老师,考研路上,博仁与你一路同行!!!。

教学论研究的内容

教学论研究的内容

教学论研究的内容
以下是 9 条关于教学论研究的内容:
1. 教学方法的探讨呀,这就像是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比如说,在数学课堂上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讲授抽象的概念,这不是比干巴巴地讲公式有趣多了吗?
2.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哇,这可太重要了。

就像汽车需要燃料才能跑起来,学生要是没有学习的动力怎么学得好呢?想想看怎么让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充满热情吧!
3. 教学环境的营造,这不就是学生学习的小天地嘛!一个温馨舒适、充满鼓励的环境,难道不比冷冰冰的氛围好上一万倍?
4. 教师的角色定位,老师可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呀!他们更像是引路人,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难道不是吗?比如一位善于引导的老师能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多棒啊!
5. 教学评价的方式,这可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呢!不能只看分数呀,那多片面,要全面地去评估,不是吗?
6. 课程内容的设计,就好比搭房子得有稳固的架构一样。

设计得有趣又合理的课程,学生才更愿意学啊!
7. 个性化教学,每个人都不一样啊!就像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擅长数学,我们得根据他们的特点来教学,对吧?
8. 教学与科技的融合,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不好好利用不是太可惜了吗?用各种软件、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效果一定超棒!
9. 教学伦理的考量,教师可不能只想着教书,还得重视道德培养呀!要让学生成为有品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不是吗?
我觉得教学论研究真的太重要了,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育的质量,我们必须重视起来,不断探索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策略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策略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课程与教学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一学科必须有自己的教学策略。

本文主要探讨了“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策略,具体包括认知逻辑先行的教学策略、精讲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表征化的教学策略、以实践与体验为生长点的教学策略等。

[关键词]“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策略学习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还没有建立起被公认的科学体系,是高师各专业中最欠缺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一门学科,然而它与高师其他所有课程相比又是最复杂和细碎的基础理论学科。

从理论上讲,承担“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师应特别注重教学策略,但大量承担这一学科教学的教师却用满堂灌的方式教授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无法改变这一学科在高师的被动地位。

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

一、认知逻辑先行的教学策略在高师各个专业中,每一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都有不同的教材,每本教材都有一个逻辑体系,而所有的逻辑体系又都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这是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根本障碍,所以必须引入认知逻辑先行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这一学科的教学效率。

这一策略是由学生认知过程的“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理衍生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

这种呈现教学内容的顺序,不仅与人类习得认知内容的自然顺序相一致,而且也与人类认知结构中表征、组织和贮存知识的方式相吻合。

作为信息加工机制的神经系统也是这样构成的,即习得和保持信息的过程是与逐渐分化的原理相吻合的,因而教师有意识地用这种方式来安排教学内容,就会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水平。

换言之,当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与新知识特别有关的概念能被用来作为理想的固定点时,学习和保持新知识就最为有效。

尽管这一分化是不言自明的,但在“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的教学中,人们往往却不遵循这一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念金.课程内涵之探讨[J].全球教育展 望.2012.5.

参考文献
王策三.教学论稿[M].1985.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楚廷.教学论纲(第二版)[M].200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200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M].1996.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 余文森,刘家访,洪明.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M].2007.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2003.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M].2004.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 张立昌,郝文武.教学哲学[M].200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和学新,张丹丹.我国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的反思[J].课 程· 教材· 教法.2011.5. 丁念金.课程内涵之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2.5.
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科学、语文、数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选择音 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开设)、地方 与学校课程

教学内容的流变
中外教学内容比较 1.文化背景
“七艺”与“六艺”呼应 我国:礼制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总结
“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模糊不清是制约改革 深化的重要问题之一”
和学新,张丹丹.我国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的反思 [J].课程· 教材· 教法.2011.5.
“大家都在探究所谓的‘课程’,但大家所 探究的东西实际上大相径庭,即大家实际上 在探究很不相同的问题,不同的领域!”
3.汉——独尊儒术 4.唐后——“四书”“五经” 自然科学在课程体系中始终没有什么位置

教学内容的流变
我国 5.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自然科学、算学、外国史、外国语 终于与新世界接轨
6.新中国成立——注重基础知识与知识教学 7.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多元化、多样化

教学内容的展望
传统:强调共同基础、整齐划一 弊端:无法适应人才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 新时代要求: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 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知识基础 为学习提供余地 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统一 注重教学内容的综合性、选择性、基础性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Contents
1
2 3
教学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的分类 教学内容的流变
4
5
教学内容的展望
总结

教学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是课程吗?
学校的课程,即教学的内容和计划(中国大 百科全书(教育卷)) 课程也不只是教学内容,还有对内容的安排、 进程、时限等(吴也显《教学论新编》) 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王策三《教 学论稿》) 课程是学校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计划的 基本观念(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
(热爱学习、体验成功)
(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一卷)》)

教学内容的展望
后现代知识观的启示
普遍化→境域化 拜的对象 等级化→类型化 的价值 中立化→价值化 值有涉的 分科化→综合化 科性质 积累性→批判性 知识是思考的对象而非崇 不同类型的知识具有同等 知识具有价值偏向,是价
全球性知识 地域性知识 个人知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非学科知识
按知识的普遍 性程度分
按知识能否编 码、是否具有 显性特征分
(张立昌、郝文武《教学哲学》)

教学内容的流变
国外
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1.古希腊——“七艺”
四艺:天文、几何、算术、音乐
2.近代欧洲
打破学科界限,具有跨学
批判是知识进步的杠杆

总结
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本质的理解,各不 相同。研究本质是先验的,追求一劳永 逸的,教学是动态的,教学内容也是动 态的,课程也是动态的,所以一味地追 求一个不变的本质也许是因为我们本身 就对本质是什么有了一个答案而去验证 它(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
2.学科发展背景
古希腊:理性主义,逻辑学影响到其他学科 我国:实用特色,注重应用、职业性

教学内容的流变 中外教学内容比较 3.社会背景
西方:宗教势力曾独大(神学) 中国:人治→法治 (法律课)
4.经济背景
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内容被重视 西方:“三艺”→“四艺” 中国:“重理轻文”→“文理并重”
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等同

教学内容是什么
从教学论的角度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 1)传授各门科学的知识素材; 2)发展技能和能力; 3)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4)培养良好的社会的、道德的态度 在构成这些教学内容的诸因素中,核心是应当传授的 各门科学的知识素材(佐藤正夫《教学论原理》)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 共同作用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 行为习惯等的总和(余文森、刘家访《现代教学论 基础教程》)
将课程的外延看的比教学大

教学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是课程吗?
课程: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 目的集合(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 课程:按照一般的理解,课程一词指的是学校教学 内容(陈侠《课程论》) 教学内容: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 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也叫课 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教学内容的分类
知识的分类 从教育学角度界定知识,需更多地从人类认 识成果的那些知识入手(张立昌,郝文武 《教学哲学》)

教学内容的分类
知识与 对象 获取方法 适用范围 和特性 普适性 真理性 客观性 检验或 辩护 诉诸“经 验”、 “逻辑” 来“证 实”“证 伪” “实践是 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 准” 举例
科学知识
描述性知 识
观察 实验
数学 物理 化学
社会知识
策略性知 识
观察 价值分析
群体性 文化性
政治 品德
人文知识
批判 目的知识 个人生活 反思性知 世界的证 反思 个体性 实 识(美好 以上的知识分类比较成熟,属于学科知识 向往)哲学来自教学内容的分类
知识的分类

教学内容是什么
(张立昌、郝文武《教学哲学》)

教学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首先应包括知识(余文森,刘家访 《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 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知识
分类、整合 表现形式
知识
课程
载体
教材
教学内容
技能、世界观、思想、技巧、 行为习惯……
18世纪:文法、文学、历史、修辞学、伦理学、算 术、代数、三角法……近20种学科 19世纪后:新人文学科(民族语、外国语、公民 等)、自然学科成为教学内容主流,并延续至今

教学内容的流变
礼、乐——伦理 我国 1.西周“六艺” 射、御——实用、技术
2.春秋
书、术——文化科 学 孔子“六经”——《诗》《书》《礼》《乐》《易》 《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