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5.2 差异性-2019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 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学案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 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学案

专题区域地理位置分析【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地理位置的答题要素依托区域地图,强调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叠置分析,提高以地形、气候、河流为对象的信息获取与解读、描述与阐释问题的能力训练。

(1)从地形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2)从气候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图、等值线图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河流、植被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3)从河流水文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三、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区域气候(1)根据纬度位置,大致判断区域所处温度带,初步明确气温状况。

(2)结合海陆位置,判读区域所处的大气环流形势,以及距海远近,进而确定其所属的气候类型,明确其降水状况。

(3)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地形、洋流等因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明确区域的气候特征是分析水文、植被、人口、城市、农业生产等地理要素的前提。

(4)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

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有不同的思维线索,其常见的思维模型有:(1)地形成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

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2)气候成因: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

2023版二轮总复习地理-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3版二轮总复习地理-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D.岩性
(2)图 b 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审答流程] 第一步,获取解读信息 ①图 a 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中甲、乙、丙、丁四处的 植被类型、海拔及地表的各类景观的分布状况。 ②图 b 示意该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 后绘制的四个采样点 0~60 cm 土壤剖面。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3)德干高原的热带黑土:是在火山熔岩上形成的,矿物养分含 量丰富,故肥力较高。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2.典型土壤肥力 (1)东北黑土:是在森林、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冷湿的气 候条件使得有机质分解速度慢,积累多,故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 沃。 (2)四川盆地紫色土:是在紫色页岩成土母质上形成的,矿物养 分含量丰富。
的“水没地”景观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命题趋向
1.常选择自然环境组成要素的变化研究,从分析要素间的关系入手, 综合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特征。
2.结合某区域植被、土壤的发育与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考查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01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微专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差异性

微专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差异性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答案】(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 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每当雨季,西藏 松茸破土而出。波密是西藏松茸的重要产地,县城海拔2700米,1月均温0.2°C,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冰舌前端伸入森林,蔚为壮观。下图为波密 所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润。阴山南坡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且植被多样性随海 拔升高而增加。下图为阴山山脉等高线图和大青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与北坡相比,简述大青山南 坡高山林线高度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南坡较高。南坡是向阳坡,气温偏高;南坡是夏季风的
迎风坡,降水偏多。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 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 低,干扰越强烈)。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
6.图中山坡一侧有云杉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D)
A.地处山地北坡,热量条件不足 B.受极地高气压带影响,多降雪
C.受山谷风的影响,少夜雨
D.该海拔高度多地形雨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某探险队在新疆进行考察。从新疆某地出发, 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 位:米)。读图完成6-7题。
3.冰雪带与森林带之间无草原带
和苔原带过渡的主要原因是 A

推荐学习K12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 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学案

推荐学习K12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 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学案

专题区域地理位置分析【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地理位置的答题要素依托区域地图,强调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叠置分析,提高以地形、气候、河流为对象的信息获取与解读、描述与阐释问题的能力训练。

(1)从地形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2)从气候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图、等值线图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河流、植被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3)从河流水文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三、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区域气候(1)根据纬度位置,大致判断区域所处温度带,初步明确气温状况。

(2)结合海陆位置,判读区域所处的大气环流形势,以及距海远近,进而确定其所属的气候类型,明确其降水状况。

(3)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地形、洋流等因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明确区域的气候特征是分析水文、植被、人口、城市、农业生产等地理要素的前提。

(4)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

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有不同的思维线索,其常见的思维模型有:(1)地形成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

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2)气候成因: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

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2019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 精校解析Word版

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2019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 精校解析Word版

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地为高山气候
B. ②地所在地形区为华北平原
【解析】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应从纬度位置、地势、气象条件、人口多少、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

【答案】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开始,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为厄瓜多尔打造了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并于
分析厄瓜多尔适合卫星发射的条件。

两地中选择一处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你认为该选择哪处?请说明理由。

厄瓜多尔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厄瓜多尔中部地处安第斯山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雾少,污染少,空气透明度高,便于卫星跟踪;低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带,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卫星发射可获
地:距海近,交通便利,利于物资运输;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建立;西部靠海,大幅降低发射后未。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找关系——辨析整体性和差异性 微专题 生物多样性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找关系——辨析整体性和差异性  微专题  生物多样性

(1)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3)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 物种及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 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 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2)题,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 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 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 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3)题,高强 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 原因。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 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 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存 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 境多样,适宜生存空间大;②环境空间
空 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 差别大,适宜生存空间小;③长期与大
间 ×××洄游产卵
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 环 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结 境 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域浅(纬度
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林 木 采 伐 区 ,20 世 纪 70 年 代 开始 先 后 有 多 家 森 工 企 业 在 该 区 内 进 行 采 伐 作 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 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 化的人为原因。 (2)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 保护的主要途径。

近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43s学案(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43s学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4 3s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4 3s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4 3s学案的全部内容。

专题 3s 【知识建构】【知识精析】1.“3S”技术的原理与应用(1)RS原理与应用(2)GPS原理与应用(3)GIS原理与城市管理中的应用2.“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高考例析】2018·江苏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

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

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B。

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C。

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A。

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C.森林覆盖率高D。

地处荒漠边缘【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能快速、大范围获取地表事象分布,可帮助分析事象之间的联系,则D项正确。

遥感获取的影像信息,还需要人工查证、确认,故A项错误;遥感不能获取地下信息,也不具备探知遗迹的功能,则B项、C项错误。

第(2)题,突尼斯中南部位于35°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影响,为荒漠景观,人迹罕至,不利于野外实地考察,故可利用遥感技术来探知地表信息.【答案】(1)D (2)D【素养提升】一、选择题(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考前浏览)沙湖,曾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2差异性学案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2差异性学案

【知识精析】 -、一个概念—自然带1 •形成二、两个地域分异规律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厲极依比为闲锹當绿林.滾叶阔叶 林帛叶瞅酣施冰躺(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 抓住三个关键① 山麓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专题差异性海陆位笛一 纬度代置一水分n rai__ . L I 植被 -Lg执L[±g P 協2 •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t&na从沿诲闭内陆依枫为 森林,乳原.握瀝di 遨带计叶林带||;;/||'|I哪\ 绿胡叶林 带地中海2:i 刘%镒带人陆性江條/ 住匝P 帙 \热荷季叫%阀迪带嗔晾带热带李商韓带桂常闊林带乖凤气爼从赤道向阿股依次 为熬带.亚热镒 帯.亚寒幣,赛帘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这与迎风坡降水量大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

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所示:2. 注意五个问题受水热组合条件影响,自然带呈“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高山、高原分布明显。

(1)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 ,气温下降约 6 C,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2)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一多一少”变化,因此 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 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4) 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2.4 气候学案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2.4 气候学案

专题气候【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根据气候的影响因素理解气候特征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各个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个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一个地区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通过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地确定一个地区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从而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判定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纬度位置决定着热量条件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从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

如太阳可直射的纬度范围为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为寒带;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为温带。

(2)大气环流既是气候的影响因素,也是气候现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冬不冷夏不热、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

(3)海陆分布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气候湿润;内陆地区的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气候干旱。

(4)地形起伏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差别。

如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的形成就与地形因素有很大关系;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因地势高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阻挡从太平洋来的西风,在山脉东侧出现沙漠气候。

(5)洋流改变沿岸地区的水热条件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十二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学案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十二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学案

专题十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考纲原文呈现]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考点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全国卷近5年4考)[理·主干知识]1.区域地理特征(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2)区域人文地理要素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悟·方法技巧]典题感悟【典例1】(2017·课标全国Ⅱ,6~8)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审答指导草绘非洲气候分布图,结合图示分析问题。

解析第(1)题,刀耕火种是热带地区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主要方法是将地上的树木或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可直接耕种。

第(2)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那里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量大。

第(3)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植物生长受尼罗河水位高低影响很大,因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次年5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植物是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微专题5.2 差异性-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微专题5.2 差异性-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

微专题差异性【知识精析】一、一个概念——自然带1.形成2.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二、两个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抓住三个关键①山麓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②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复杂程度的因素:自然带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③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大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

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所示:2.注意五个问题受水热组合条件影响,自然带呈“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高山、高原分布明显。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约 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5)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

四、山地垂直自然带分析与判读(1)影响垂直事象的因素分析:垂直事象的分布取决于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组合,对水热组合状况起着深刻影响的山地位置和山体性质是决定垂直事象性质和结构的基本因素。

2018年2019年学年度人教版本必修一地理学习教案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8年2019年学年度人教版本必修一地理学习教案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考点同步解读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第三单元第一节,叙述了自然环境的两大特色:整体性和差异性。

经过学习让学4.生认识到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关于全套书而言,它是对第二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大圈的一种5.提高和整同时也是对此后的人文地理地区的学习作一个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6.是本单元的要点内容之一,特别是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7.规律也是历年高考的热门之一。

8.本节主要讲了两大内容 :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此中地理环境的差异以自然带的差9.异表现最为显然 ,这类差异在空间上又是有规律的 ,包含水平川区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区分异规律。

10.中心修养聚焦11.依据此刻 90后学生的特色,学生仍旧喜爱直观的、兴趣性的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研究欲念和创新精神,拥有12.必定的空间想象和自学、研究能力,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但实质生活中活动地区小,对地理坏境的差异性没有太13.多的感性认识。

幸亏学生前方己经学习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大气圈,水圈与水循环;关于地理环境有了必定的理14.解。

但教材中语言的专业性强,加之学生对地区的认识甚少,需要借用图片素材比较剖析以提高感性认知和理解能力。

以启示学生思想为中心,在自主研究的方式下,创建情形,启示引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学习。

15.三维目标16.知识与技术17.懂得地区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广泛存在的。

18.认识地区差异有不一样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解说陆地上不一样的自然带。

19.会剖析地区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20.认识人类如何利用地区分异规律。

21.过程与方法22.自主学习,读图剖析议论法。

23.研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4.利用景观图片剖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25.建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所以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就地取材。

教课要点26.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空间尺度。

[精品]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

[精品]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

专题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知识建构】自然因素(基础)人文因素(决定)施【知识精析】一、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描述2.人文地理特征描述二、区域地理特征差异比较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地区比较的侧重点(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比较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

(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5)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三、区域差异分析1.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

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图所示:2.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1)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类型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差异性【知识精析】一、一个概念——自然带1.形成2.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二、两个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抓住三个关键①山麓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②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复杂程度的因素:自然带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③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大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

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所示:2.注意五个问题受水热组合条件影响,自然带呈“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高山、高原分布明显。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5)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

四、山地垂直自然带分析与判读(1)影响垂直事象的因素分析:垂直事象的分布取决于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组合,对水热组合状况起着深刻影响的山地位置和山体性质是决定垂直事象性质和结构的基本因素。

①纬度位置——影响不同的垂直事象类型;②海陆位置:山地的距海度(指距水汽源地的远近)不同,垂直事象的性质和结构也有区别;③山麓的海拔高度,决定了山地水热组合的初始状况,也决定了山麓事象的性质;④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⑤山体性质(山体高度、山脉坡向、坡度与走向以及局部地形等)也影响垂直事象的分布。

(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①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与山体所在地区自然带从低纬向高纬的水平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②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基带与当地同纬度水平自然带相同;根据基带名称确定热量带。

如珠穆朗玛峰南坡(28°N附近)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判读南北半球:南北半球常常用到阳坡与阴坡的概念。

阳坡靠近低纬度一侧,热量条件好。

如温带、寒带地区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南半球北坡为阳坡。

方法主要有:a.根据自然带数量判读:一般阳坡多于阴坡;b.根据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判读:一般阳坡一侧高。

④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一般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

如乞力马扎罗山(3°S,海拔5 895米)就比文森峰(78°S,海拔5 140米)自然带数量多,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自然带数量多。

五、雪线1.概念: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线,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3. (1)分析全球山地雪线山地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因此全球山地雪线的分布曲线呈马鞍形,即在副热带山地雪线最高,然后向南北两侧降低。

夏季气温高,山地雪线较高;冬季气温低,山地雪线较低。

(2)分析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雪线山体坡度越大,雪易下滑融化,雪线高;阳坡气温偏高,雪线位置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分析时要注意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3)分析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对雪线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及雪线高低的判读六、非地带性(地方性)的判断思路1.非地带性的判断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2.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现象。

常【高考例析】(2018·天津卷)结合下图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左图中景观的地点,是右图中的()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在左图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1.A 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右图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看不到图示景观,选A。

2.C 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

据此选C。

【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8·河南省郑州市下学期第三次模拟)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

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高度B.地势起伏C.坡面朝向D.人类活动2.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A.0m处B.4m处C.8m处D.12m处3.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

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A.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B.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C.8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D.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1.A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说明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

故选D。

2.B 据材料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

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因此优势物种最不明显。

故选B。

3.D 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

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

故选D。

(山西省大同市与阳泉市2018届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

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读北半球中纬度干早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回答4~6题。

4.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是积A.海拔1100m以下,积雪覆盖面积下降B.海拔1100m-5300m,积雪覆盖面积增加C.海拔53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下降D.海拔ll00m以下,积雪可能已在春季消融5.该山夏季积雪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造成地质灾害多发 B.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改变区域地表形态 D.改变区域气候类型6.影响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m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率的主要原因是A.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下降B.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积雪的升华量减小C.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部分积雪被强风搬走D.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

太阳辐射逐渐增强4.D 从图中可知,夏季,该山海拔1100m以下,积雪覆盖变化率为0,积雪覆盖面积无变化,A错;海拔1100m-5300m,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表明积雪覆盖面积减少,B错;海拔5300m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率变为正值,不断上升,表明积雪覆盖面积增加,C错;海拔1100m以下,无论冬季积雪覆盖变化率怎么变化,夏季积雪覆盖变化率始终为0,积雪覆盖面积无变化,则积雪可能已在春季消融。

D项正确。

5.A 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多发季节是夏季。

高山地区冰川堆积和冻融风化作用显著,多松散冰碛物,为泥石流灾害提供了物质条件,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易携带泥沙石块形成泥石流,造成地质灾害,A项正确。

积雪大量融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吸收增强,B项错;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积雪融化的作用比较微小,C错误;区域气候类型的形成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的影响,积雪的融化无法改变,D错;正确答案为A。

6.C 积雪面积变化,主要受气温、风力影响。

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低,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的影响小,A 项错;海拔越高,风速越大,积雪的升华量越大,B错;高海拔地区冬季多大风,部分区域的积雪被强风搬运至它处,积雪覆盖面积下降,C对;积雪面积变化主要受气温、风力影响,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弱并不直接影响积雪的面积变化,D项错。

正确答案为C。

(广东省2018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二模))贡嘠山(29°35′N,101°52′E)位于四川省西部,为大雪山的主峰,被誉为“蜀山之王”。

康定木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落叶灌木,每年3-4月先开花后长叶,7-9月结果。

下图示意贡嘠山垂直自然带谱(单位:m)。

据此完成7~9题。

7.贡嘎山东坡自然带的基带为A.稀树灌丛带 B.常绿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8.贡嘎山东西两坡自然带谱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高度 B.坡度 C.纬度 D.相对高度9.近距离观赏康定木兰的最佳区域是A.针阔叶混交林带 B.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 D.灌丛草甸带7.B 基带是指一个地区的水平自然带,根据贡嘠山的经纬度(29°35′N,101°52′E)可判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所以,贡嘎山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