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凡的爱创造不平凡的感到
——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人本主义精神《放牛班的春天》,一部表达教育主题的影片。
其实影片的故事并不新鲜:好老师改变坏学生。尽管没有摆脱“师生电影”中的必要元素:师生间的误解、作为反派的上级、顽劣的害群之马,但导演借用音乐串起了一个心灵“救赎”的故事。寄宿学校中,这群整天只知道破坏、恶作剧的问题儿童,在音乐老师马修眼里,并非无药可救。他摒弃了体罚、禁闭,努力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合唱团成了这些自暴自弃孩子的心灵避难所。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博得好评如潮,获奖连连。有评论家认为:“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案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也有人说:“在特效当道的今天,本片却如一股清流,用最古典的技法说出了一则最纯真的故事,将长期被特效和环绕音响围袭攻掠的观众心灵彻底清洗了一番。”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影片的主人公马修用平凡的爱创造了不平凡的感动,才给了我们这所有的感触,因为在这部影片中,人本主义思想几乎无处不在。
何谓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史20世纪50—60年代兴
起于美国的当代心理学主义流派之一。其观点是突出人性、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着眼点不是病态或问题而是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坚信人具有内在的潜力,强调真诚、无条件接纳、设身处地的理解、积极一致的关怀的重要性。而这些在影片中,在马修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马修从一出场,似乎就像一个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师,带着真诚,带着接纳,带着宽容,来面对和救治这些问题孩子。即使这些野性未改的孩子们送给他的见面礼是绊了他一大马趴,他也不计较。在马桑大叔受伤事件的处理上,马修的真诚更可见一斑。马桑大叔被乐格克的恶作剧弄伤了眼睛,当马修调查出他是肇事者的时候,并没有把他立即交给“铁血”校长,而是巧妙地以条件交换的方式,给了他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让他去照顾生病的马桑大叔。不仅让他亲自感受到马桑大叔的和蔼善良,而且在自己的付出之后,心悦诚服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与马桑大叔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马桑大叔病情恶化需要转院的时候,乐格克流露出的担忧和伤心已经传递了这份感情。而同时,马修还极力在校长面前保护乐格克,以免受学校惩罚。这既体现了马修教育的智慧,更反映了马修的善良和爱心。
在马修组建合唱团的过程中,更体现出人本主义中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使孩子们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自身
价值。
就在除了对孩子们无休止的惩罚,所有的手段都没有用的时候,马修突然发现,那些男孩子都有爱唱歪歌的爱好。虽然都是歪歌,但是他们爱唱。于是,一支合唱团在他的操办下成立起来。他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声音条件和特点,把他们安排在适宜的位置上。他尊重每一个人,并会顾全每一个人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他委任什么都不会的可爱又可怜的小佩皮诺为合唱团指挥助理,并让五音不全的郭邦担当起乐谱架的重任。
瞧,他在指挥的时候,专门很认真地让佩皮诺给他送递指挥棒和乐谱,开始指挥时也会像正规指挥一样敲一下郭邦的头,以示演唱开始。虽然都是小小的细节,虽然只是很不起眼的安排,但他的一举一动充分展示出对每一个孩子个人价值的认可。对他们需要的了解,对他们人格和尊严的尊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说:“人生活在稳定的价值观的体系中,而不是生活在毫无价值观的机器人世界里。”
在演唱中,马修欣喜地发现了音乐方面的“小千里马”莫杭治,他“天使般的脸蛋”和“魔鬼身材”掩饰不住他叛逆顽劣的性格,更掩饰不住他天籁般优雅、圣洁、和谐的音乐天赋,于是马修不惜用激将法、“开小灶”尽全力来挖掘他的潜能,培养他的才华,让他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而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
片中那美轮美奂的音乐,赋予了宗教情感的纯净与升华,
预示着人生的春天在微末的绿意中仍然可以萌生,残缺的生命仍然可以得到救赎;那音乐有着近乎赞美诗的柔美与庄严,音乐一点点提升了迷途羔羊的灵魂。
影片中也有一抹浓重的阴影,有一个强烈的不和谐音符,那就是有着毁灭和攻击倾向的蒙丹的出现。他是作为一个几乎完全被否定被贴了标签的坏孩子,所以在这个新环境更是尽其所能地表现自己的坏。但马修对蒙丹的态度却并不是全盘否定,他虽然带着学监的威严,但依然想与他沟通,帮助他迷途知返。只是结果总令人失望之后,马修的底线放到了保护其他孩子不受其伤害。但他对蒙丹并没有彻底的否定和放弃,当蒙丹后来被误解被暴打被警察带走的时候,从马修眼中的同情和遗憾,仍然依稀可以看到他的宽容和爱心。一句“他是我唯一的男中音”,就可见他对蒙丹身上优点和价值的认可和尊重。蒙丹也许已经感受到这一点,否则怎会在含冤含恨离去时,只送给马修老师一个微笑呢?这也与作为片中的反面人物的校长武断与暴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最后挨打男孩蒙丹的复仇火焰熊熊燃烧了整个学校,也是在告诉我们:这就是暴政的可怕后果。
在影片的最后,虽然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马修还是被解雇,被迫离开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但撒落一地的写满歪斜字迹的纸飞机和窗口伸出十几双快速挥动的小手,还有那首饱含深情的离别之曲则是对马修老师的深深谢意,也是对他宽容、善良
和爱的教育方式的回报。
然而在整个影片中,马修并不是一个完美高大的形象,但却十分真实。外表上,他一点都不讨人喜欢,童山濯濯,身材矮胖,领带经常斜歪,活像个社会边缘人;情绪上,他也不是圣人,面对孩子们的顽劣经常暴跳,也会关孩子们禁闭,会惩罚他们,甚至暗恋孩子的母亲……然而,正因为他有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他对音乐的追求,他执著的训练孩子合唱,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挣脱污泥、昂扬向上的奋起力量。
所以,作为一个理想的春风化雨般的教师形象,主人公并无神奇的灵丹妙药,只是用他热爱的音乐、用他的爱心、善意与智慧,更用他的热情与执著,感染了一群已被社会涂上杂色污点的孩子们的弱小心灵。音乐艺术的熏陶,情感的沟通,人性深处生命热情的被唤醒,这些迷失的心灵终于得到了净化,向善、向美的渴望取代了无知、无聊与无耻。
所以,是主人公用他那平凡的爱给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感动,是仁爱、友善、宽容和真诚的极致让观众眼中充满喜悦的泪水。
所以,是这些人本主义的元素,充满在影片的每一个角落,既体现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的是爱与信任,收获的就是“放牛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