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交际策略实证研究40年_回顾与展望_英文_

合集下载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一、本文概述二语习得(SLA)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致力于探索人类如何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

在过去的35年里,随着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SLA的研究方法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

二、研究方法的演变1、传统方法:早期SLA研究主要采用传统语言学的方法,如对比分析、错误分析等。

这些方法强调对语言结构的描述和对比,但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

在过去的35年里,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回顾这段历程,我们不禁要思考各种研究方法对 SLA 领域的影响。

在早期,SLA 研究主要依赖于传统语言学的方法,如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和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

这些方法的核心在于对语言结构的详尽描述和对比,以揭示母语与二语之间的异同,进而预测和解释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错误。

然而,这些传统方法的一个显著缺陷是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

它们假定所有学习者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和速度发展二语能力,而未能充分考虑到个人背景、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这些方法也未能深入探究学习者是如何逐步构建和发展二语能力的,即学习过程的动态性和互动性。

因此,尽管传统方法在 SLA 研究的初期阶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它们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机制,SLA 研究者需要寻求新的方法和视角,以更准确地描述和解释二语习得的复杂现象。

2、心理语言学方法: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兴起,SLA研究开始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认知、记忆、注意等。

这些方法强调实验设计和量化分析,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兴起,第二语言习得(SLA)研究开始深入探索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这无疑为SLA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国内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其主要结果和发现。

一、研究基本理论在国内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中,影响最大的理论包括构式语法理论、交互处理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理论。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短语和句子中的构式来组织的,研究者通过分析学习者对构式的掌握程度来研究词汇习得。

交互处理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学习语言,因此研究者通过观察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的交互来研究词汇习得。

心理语言学理论则认为学习者通过对语言进行认知、加工和记忆等过程来实现词汇习得。

二、研究方法在国内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语料库研究。

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通常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通过对学习者进行语言测试来评估其词汇掌握情况。

这类研究中,通常使用反应时、正确率、语篇得分等指标来评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例如,某些研究通过实验测试的结果发现,前语境、后语境以及词汇频率等因素对于学习者的词汇理解和记忆都有一定的影响。

2.调查研究调查研究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了解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情况,以及他们对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看法和态度。

这类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学校、年级和学习者,以确保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例如,一些研究中发现,学生对于外教教学、语音教学、词汇量测试等方面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学习态度和兴趣则被认为是影响词汇习得的关键因素之一。

3.语料库研究语料库研究通过收集语言使用的实际数据来研究词汇习得。

这类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分析语言使用的频率、结构、语境等来研究词汇习得。

例如,一些研究通过语料库分析的方式发现,学习者在句法复杂度高的句子中更容易出错,同时,词汇困难程度和出错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三、主要结果和发现在近十年来的国内词汇习得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和发现。

国内近10年二语交际意愿研究述评与展望

国内近10年二语交际意愿研究述评与展望

国内近10年二语交际意愿研究述评与展望作者:万秀南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本文回顾了近十年国内二语交际意愿的研究文献,讨论了学习者个体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对交际意愿的影响,然后作者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这对我国本土的二语交际意愿研究和外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二语交际意愿;回顾;外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01-011.引言二语交际意愿(second language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简称L2WTC)是目前国内外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如果学习者有较高的交际意愿,并且能够利用二语实践机会,可以提高其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交际意愿,正如MacIntyre等(1998)所述“任何不能让学生产生交际意愿的外语教学计划都是一种失败”。

针对L2WTC的重要性,本文拟讨论至今十年间国内二语交际意愿研究现状并对此进行述评。

2.研究现状笔者发现,目前对L2WTC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者个体因素与交际意愿的关系,如学习者的性格,动机以及态度等。

吴旭东(2008)研究了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口头交际能力自评与交际意愿,论证了学习者交际能力以及交际自信对交际意愿的影响,并且也涉及到了外部环境因素对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如交谈者、交谈话题和交谈情景。

荆燕(2013)阐述了学习动机与交际意愿的关系。

总体来说,在众多个体因素中,交际焦虑和自我感知的交际能力是交际意愿最主要的两个学习者个体影响因素。

(2)外部环境因素对交际意愿的影响,既有宏观上的社会、教育环境,也有微观层面的具体交际情境。

彭剑娥(2008)以及李红(2009)分别研究了社会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交际意愿的影响。

孙志青(2008)从英语教学角度阐述了培养情景交际意愿的三个维度:安全感、兴奋感和责任感。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摘要: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有四十几年的历史,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热点。

本文简要叙述这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结合社会实际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成果;研究展望一、引言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思潮的产生,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开始从教学法的研究转向对学习者的研究。

研究者们开始积极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性别、语言学技能、认知与学习风格、学习策略、情感因素(如动机、焦虑)等。

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国外研究成果总结o’malley和chamot(1990)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oxford(1990)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直接策略又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

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根据这个分类系统,oxford还制定出了相应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

cohen (1998)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ellis(1994)指出,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策略使用上存在着以下五大差异:(1)善学者关注语言的形式,多用参考书获得相关语言知识,对语言的新知识(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比较敏感,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2)善学者也关注语言的意义,从上下文中猜测意义,并设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3)善学者通常积极参与一切可能对语言学习有益的活动。

(4)善学者通常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具有较高的意识程度,并能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很好地进行调控。

(5)善学者能灵活、恰当地使用策略,并不是同时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而是根据需要,有时注意语言的形式,有时注意语言的意义。

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

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

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回顾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作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对于理解人类语言学习的机制、优化语言教学方法和提高语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概述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然后回顾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历程,包括早期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演变以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现状,包括主要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以期推动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回顾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那时主要是对外语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研究领域和深度也不断扩展。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和特点,如语言学习的阶段性、语言学习的个体差异等。

这些研究多采用描述性和经验性的方法,对二语习得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随着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兴起,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开始关注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研究者们开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二语习得的认知策略、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研究者们开始利用大规模语料库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二语习得进行量化分析和数据挖掘,揭示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到现在的深度研究,从简单的描述性分析到现在的量化研究,二语习得研究在中国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然而,也应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力度和创新意识,为推动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改进做出更大的贡献。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四十年:回顾、问题与建议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四十年:回顾、问题与建议

研 究项 目“ 研 究型英语教学改革 : 协 同发展 与思辨能力培养” ( 项 目编号 : 1 5 B Y G0 4 ) 的阶段性成果 。
引 言
1 9 8 1 至1 9 9 0 年这 一时段刊登 的 3 2 6 篇文 章分析 的结果 , 梳理我
国应 用语 言学研究方法 1 9 7 8 至2 0 0 0 年 的发展 。然后 以《 外语 教 学研 究》 刊载的 3 3 7 篇 文章为例 , 揭示 进入 新世纪该领域研究方
1 . 萌 芽阶.  ̄( 1 9 7 8 至1 9 8 7 )
二语 教学方 面 的研 究 , 通常采 用实证 法 回答研究 问题 ( 文 秋芳 , 2 0 0 4 ) 。截 至 目前 , 该 领域研 究所采 用 的实证 法不 断变化 , 对 应 用 语言 学研 究 起 了重要 助 推作 用 。 国外 学 者 , 例如B e n s o n e t
【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法 量化法 质化法 混合法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陕西省教 育厅 专项科研 计划项 目“ 语料库会话分析( C L C A) : I 7 ,  ̄域下的英语精读课堂 教 师提 问” ( 项 目编号 : 1  ̄K 1 6 0 5 ) ; 西安 外 国语 大 学 2 0 1 4 年度科研 基金 资助项 目“ 基 于构 建主 义理 论对 C I C动 态曲线与语 言习得 效果 实证研 究” ( 项 目编号 : 1 4 XWC0 3 ) 7 2 . 2 0 1 5 年 度西安 外 国语 大学教 学改革
1 9 7 8 至1 9 8 7 年是我 国应 用语 言学研究 实证法 出现 的萌 芽 阶段 。在此时期刊载 的5 4 9 篇研究 中, 量 化法 研究有 3 3 篇f 6 %) ,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一)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一)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一)【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10年来发表于国内9大外语重要刊物(注: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搜索的9大外语重要刊物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国语》、《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外语界》、《山东外语教学》。

)上有关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1)二语词汇的附带习得与学得;2)二语词汇习得的策略研究;3)习得目标词汇的广度与深度研究;4)母语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5)基于语料库的词汇习得与本族语者的比较。

文章在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二语词汇习得领域内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建议我国未来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应该多方吸收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探讨中国各层次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过程中的特点和难点,更好地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习得效果。

【摘要题】语言学【关键词】二语词汇/词汇习得/成果综述【正文】1.引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热点,有学者(Lewis,1993)认为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每一项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提高都离不开对词汇的依赖,但是二语词汇的习得又是一个伴随终身的认知过程,无人能掌握一门语言的全部词汇。

因此,二语词汇的习得又成为令众多学习者和研究者呕心沥血的一大难点,研究二语词汇习得的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对词汇习得进行了讨论和实证研究(如:Laufer,2001;刘绍龙,2002;濮建忠,2000;张淑静,2005等),形成如火如荼之势,将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持续引向深入。

在此关头有必要对相关研究作全面的总结回顾,并对未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进行展望。

本文重点分析1995-2005年这10年间在国内重要外语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论文,对国外的相关成果也有所涉及,但有关国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将另文综述。

2.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回顾自1995-2005年这10年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词汇的附带习得与学得;二)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三)习得目标词汇的广度与深度;四)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五)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词汇习得比较。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_回顾与展望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_回顾与展望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_回顾与展望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东南大学李炯英秦智娟提要:第二语言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二语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是学习者策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评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的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首先分析、归纳了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的成果,涉及阅读策略定义与分类、实证研究、阅读策略理论与教学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阅读策略研究的许多发现及其主要特点,最后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ies)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Johnson&Johnson,1998:333),是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策略研究以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受这些学科的影响,阅读理论研究开始重视阅读心理机制以及受这种心理机制影响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过程,并通过对阅读行为的分析展示阅读能力的构成。

研究结果显示,阅读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读者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读者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涉及读者的预测机制、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

理论研究者提出了四种阅读模式,来阐释复杂的阅读过程:自下而上模式(bottom up model)、自上而下模式(top down model)、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和图式理论(schem a theory)。

这四种阅读模式为阅读策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教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以便更快、更好地进行阅读。

这些策略包括略读、浏览、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使用背景知识、辨别文章结构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阅读策略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阅读行为发展到当今的激活背景知识、图式的认知策略以及帮助透彻理解文章的语篇策略等等。

二语写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笔记

二语写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笔记

二语写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提要: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有关二语写作的实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现象、二语作文的语篇特征、二语作文的语言特征、影响二语写作能力的因素、二语写作教学与二语写作测试。

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二语写作领域内有待探讨的课题,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一、研究回顾1、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现象首先,对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做了较为精确的量化分析。

其次,揭示了母语思维与二语水平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常我们认为,二语水平越高,母语思维量越少。

其实不然)此外,探索了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作文质量的影响。

2、、二语作文的语篇与语言特征冠词误用现象3、、影响二语写作能力的因素4、、二语写作教学与测试第一,二语写作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张在新等人(1995)分析了200名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测试成绩,结果表明,这些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最突出的难点是写作内容的贫乏。

而非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写作的要求重视遣词造句,但对写作内容的挖掘重视不够。

这说明,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水平,我们需要从教学大纲和教学环节等各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二,什么样的写作教学方法最有效?有研究着眼于国外流行的过程教学法(吴锦,张在新2000)。

过程教学法将写作视为一个过程,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修改阶段。

吴锦、张在新(2000)通过由91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的写前阶段实验和由242名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验证了写前阶段的可行性。

还有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如王初明等人(2000)进行了一项“写长作文”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试验。

受试者是201名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都认为写长作文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

第三,如何提高教师评改的有效性?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杨敬清(1996)将53名大学英语三年级学生分成五组,以五种不同的方法对各组学生的作文初稿进行评改。

五种评改方法中,两种只评改语法,一种只评改内容,另两种既评内容又改语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存现句习得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存现句习得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存现句习得研究一、本文概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存现句习得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存现句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学习策略以及影响习得效果的各种因素。

存现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句型,其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对于非母语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因此,研究汉语存现句的习得过程对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存现句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语法特点和语义功能。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存现句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察,分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影响存现句习得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学习策略、学习环境等。

为了更深入地揭示存现句习得的内在机制,本文还将结合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等相关理论,对存现句的习得过程进行理论解释。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和策略,本文旨在发现有效的习得方法和教学策略,为汉语教学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存现句习得问题,以期为汉语教学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文献综述存现句作为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在汉语语言学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存现句的习得情况。

本文将从存现句的定义与分类、习得过程与策略、习得难点与教学对策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

存现句是指描述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某人或某物的句子。

根据不同的标准,存现句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例如,按照存在的方式,存现句可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按照句子的结构,存现句可以分为简单存现句和复合存现句。

这些分类为后续的习得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于存现句的习得过程,学者们普遍认为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初学者往往先掌握简单的存现句结构,然后逐渐扩展到更复杂的句式。

在习得策略方面,学习者通常会采用归纳法,通过观察大量的例句来总结存现句的规律。

国内外二语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现状与展望

国内外二语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现状与展望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二语习得General Serial No.1122021No.31王慧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2邢加新,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国内外二语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现状与展望王慧慧1邢加新2(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73100)摘要:随着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等的开展,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学习中的作用日益彰显。

相比于国际二语自我调节学习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且不够深入。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二语自我调节学习的相关研究,总结当下自我调节学习年发文量、研究方法、研究环境、研究内容这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为自我调节学习研究提供启示。

外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关键词:外语教学;自我调节学习;学习策略1.引言“自我调节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领域派生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本世纪初国际二语教学领域研究者才开始关注自我调节学习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自我调节学习”研究逐渐成为二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成为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领域。

它源自二语教学领域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由于长期以来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其对策略的定义和测量工具的有效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一些学者考虑用二语自我调节学习这一概念来取代语言学习策略(黄建滨、Banisaeid ,2015)。

相关研究者对二语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做出了界定,其中D örnyei 的自我调节理论和Oxford 的策略性自我调节学习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关实证研究的支持(D örnyei,2005;Tseng,2006;Oxford,2017)。

D örnyei 主要关注学习者二语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他认为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定义和测量工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自我调节学习研究应独立于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他将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划分为承诺控制、元认知控制、厌腻控制、情绪控制和环境控制五个方面。

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一项实证研究

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一项实证研究

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一项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中国学生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策略观念及其实际运用情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学生在二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习策略观念。

这些观念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研究中国学生的二语学习策略观念及其运用,对于提高二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二语学习策略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明确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中国学生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策略使用情况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揭示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观念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实际学习中的策略运用情况。

本文还将探讨不同学习策略观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与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因素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本文旨在为二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从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也希望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策略观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二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文献综述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二语(尤其是英语)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此,研究中国学生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策略使用及其效果,对于优化二语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在二语学习策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策略分类、策略使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在策略分类方面,O'Malley和Chamot (1990)提出了著名的三元策略框架,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国内学者如文秋芳(1996)也提出了适合中国学生的二语学习策略分类体系。

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基于23种外语类期刊15年文献的统计分析

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基于23种外语类期刊15年文献的统计分析

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基于23种外语类期刊15年文献的统计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二语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词汇学习作为基础且关键的一环,其策略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习成效。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二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广泛研究,旨在探索更适合中国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方法,提高二语习得效率。

本文以我国外语类期刊为数据来源,通过统计分析2008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全面的回顾与述评。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对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及重要性进行梳理,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对所选期刊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总结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热点问题及研究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结果,展望未来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的可能方向和重点。

本文旨在为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提供系统的文献支持和理论参考,以促进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实践应用。

二、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二语词汇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词汇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而采取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方法和手段。

这些策略通常涵盖了学习者在词汇习得的各个环节,如词汇的记忆、理解、应用和复习等。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对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1)记忆策略:学习者通过各种记忆技巧和方法来增强词汇的记忆,如联想记忆、重复记忆、构词法记忆等。

(2)认知策略:学习者运用认知技巧来理解和加工词汇信息,例如通过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利用词根词缀分析词义等。

(3)补偿策略:当学习者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时,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词典或使用同义词、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和记忆新词。

间接策略则是指那些不直接涉及词汇学习,但能够促进词汇习得的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1)元认知策略: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自己的词汇学习过程,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的理论 研究主要阅读过程和阅读心理,探讨了影响阅读的因素和阅读策略的分类。随着 实证研究方法的兴起,研究者开始阅读策略的实际运用效果。他们通过问卷调查、 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深入探讨不同阅读策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近年 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如眼动追踪、fMRI等新技术被应用于阅读策略研 究,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阅读过程提供了可能。
谢谢观看
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逐渐成为主流。研究者通过设计实验、问卷调查等 方式收集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挖掘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此外, 研究者还开始个体差异对阅读策略使用的影响,探讨了诸如学习动机、自我效能 感等心理因素与阅读策略的相互作用。
在研究成果方面,研究者发现不同的阅读策略在不同语言背景下具有不同的 适用性。例如,亚洲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认知策略来理解文本信息,而欧美学习 者更倾向于使用元认知策略来管理阅读过程。此外,研究者还发现阅读策略培训 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展望未来
基于过去30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展望未来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的发展方向。 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利用新技术手段探究阅读策略 的内在机制和动态过程。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学习者的阅读 行为模式,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依据。
其次,随着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未来研究将更加阅读策略与大脑认知过程 的关联,探究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认知神经机制。此外,随着情感计算和情感智能 的兴起,未来研究还将加强情感策略的研究与应用,为学习者的情感发展和心理 成长提供更多和支持。
2、研究焦点
在过去的30年中,语言自主学习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二语言教学交际法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教学交际法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教学交际法研究综述第二语言教学交际法是指通过让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中,以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主张语言学习需要通过真实的语言交流来进行,以建立语言运用的语境和情境,让学习者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掌握语言的使用技能。

二语教学交际法的研究综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交际法的有效性研究:该方法是否能够有效促进第二语言习得,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一直以来是交际法研究的热点。

一些研究表明,交际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语言环境的学习者。

2. 交际法的具体实施研究:交际法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探究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材料和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探索交际法的有效实施。

3. 交际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交际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究哪种教学方法更能够有效地促进第二语言习得。

一些研究表明,交际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语言水平。

4. 交际法在不同语言背景下的研究:由于语言背景的差异,交际法在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实施存在差异。

研究者们通过探究交际法在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实施,来探索如何更好地适应不同语言背景的教学需求。

5. 交际法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交际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需要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研究者们通过探究交际法在教学、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可持续性,来探索交际法的长期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二语教学交际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探究交际法的具体实施和有效性,为交际法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