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二十一章世界格局的变化【单元特征】总体特征: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政治特征:两极格局解体,从短期看是“一超多强”格局,长远看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经济特征: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趋势。
科技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对人类社会各方面具有深刻影响。
【考点清单】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本节考点在高考中相对较冷。
从2008、2009年考纲提法较简略分析,本考点应主要分析“剧变”和“解体”的共同原因与教训。
对“东欧剧变”应了解其剧变过程、剧变方式并分析剧变原因;对“苏联解体”应按照局面失控——解体加速——解体完成的线索理清主要知识点并分析解体原因。
2.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1)冷战后的国际形势;(2)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解析】本节考点是20世纪第三次世界格局变化,与时事政治结合紧密,故高考对其十分重视,历年都有考查,且题型多样,本节已成为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
对“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应突出世界形势的总趋势并分析“一超多强”局面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应重点分析地区冲突的原因(美国坚持霸权主义、长期形成的深层矛盾等)。
3.世界经济的发展(提法变得更简略)。
【解析】2008、2009年考纲与往年相比,提法变得较简略,这不是说本考点不重要,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趋势并注意全球化、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个概念的联系。
本节考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复习时要力争准确、全面。
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应重点分析全球化的原因、实质、评价和运行机制,了解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分析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联系与区别;对“知识经济的兴起”应了解其兴起时间、地点、特点并分析全球化、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个概念的联系;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应主要了解生态平衡破坏与应对方案、恐怖主义的危害。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八单元综合提升三中国现代史课件
纵横关联四 新中国外交的发展
时间
方针、政策
成就
世界形势
独立自主的和平 奠基(新中
外交;“另起炉 国成立到
灶”“打扫干净 20世纪50
屋子再请客” 年代末)
“一边倒”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次建交高潮;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 美苏两极格局逐 参加日内瓦会议起到积 渐形成,社会主 极作用;参加万隆会议, 义国家被资本主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义国家敌视孤立 到1956年,与多国建交
从材料中看,大部分国企员工面对企业破产没有完全依赖国家,主张自 谋出路,这表明大部分国企员工能够接受企业破产这种市场化行为,故 选A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而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85年,排除B项; 我国是在21世纪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国企员工面对企业破产的反应,而企业活力提高的表现是 生产积极性提高,排除D项。
4.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国家调动社会资源的能 力空前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基本上是在国家主导下进行 的,有利于国家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业化建设。
针对训练
3.(2023·常州月考)新中国成立后,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但是轻工 业发展离不开机器、钢铁和能源。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全部依赖进口是 不现实的:一是我们没钱,二是西方国家对我们的禁运与封锁;全靠苏 联支持也不现实;特别是与美帝国主义的对峙,我们急需强大的国防力 量。这表明新中国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性
背景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内容
体制
影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奠基
高三一轮复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明斯克协定》 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4、苏联完全解体标志? 《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解体原因 内 部 原 因 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 策上的错误 现实 戈的改革。(戈尔巴乔夫上 原因: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 “和平演变”战略
外部 原因
苏东剧变的影响
高三一轮复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广西博白县博白县中学 梁全辉
(一)东欧剧变 概念 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 党丧失政权 实质 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形式 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罗马尼亚 除外)
过程 ①政局动荡 ② 背离方向 ③丧失政权
阅读以下材料并思考:东欧剧变的原因 有哪些?
材料:(东欧剧变)……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阻 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 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 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 很大影响……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 “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 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的讲话
经济体制改革
1、戈尔 巴乔夫改 革
经过:
政治体制改革
实质: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 国内经济持续下滑 后果: 民族日益矛盾尖锐 党内斗争尖锐化
2、八一九事件 起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的签署
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 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 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影响:
实践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发展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十五):关于中俄关系的说明及经典例题.doc
关于中俄关系的说明及例题背景:中俄两国于10月14日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四千三百多公里的边界线将全部确定。
黑瞎子岛位于中俄边界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中国又称抚远三角洲。
该岛地处中国最东端金鸡版图上鸡冠位置,由银龙岛、黑瞎子岛、明月岛等三个岛系组成,面积约327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香港岛,是珍宝岛的500倍。
自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后,黑瞎子岛一直由前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控制。
根据10月14日签署的《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银龙岛归中国所有;黑瞎子岛一分为二,靠近哈巴的一部分归俄罗斯所有。
例题:1、(13分)阅读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回答问题: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中△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请回答:(1)上图显示出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2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一超多强”世界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6分)(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对的外交政策。
中国是如何突破美国孤立、封锁的?(5分)参考答案:1、(1)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五大力量相互制衡。
(2分)(2)① 70年代以来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阵营分化;②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③新兴民族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⑤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美国一强独霸,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⑥俄罗斯致力于恢复大国地位。
(6分)(3)①建国初,实行“一边倒”,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的封锁;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拉新独立国家建立广泛的外交关系;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世界上绝大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8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改革
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8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改革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
据此推知当时苏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A[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3月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营农庄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的产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苏俄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没有重视日用品生产,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1919年,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
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或工业品短缺问题。
莫斯科居民所需粮食的2/3是这些人解决的。
这说明( ) A.“背口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B.苏俄政府支持这种交换活动C.“背口袋”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D.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弊端显露C[1919年的俄国处于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进而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货币和自由贸易,不存在“正常的市场秩序”,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是余粮征集制,“背口袋活动”显然与此不符,故B项错误;因战时需要而取消自由贸易,但是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必要的补充,该活动满足了人民的需要,故C项正确;工农业发展失衡是斯大林时期的现象,故D项错误。
]3.(2017·驻马店质检)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列宁(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B[由材料中的“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排除A项;“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实施计划经济是斯大林体制的内容,此时列宁已经去世,所以C项错误;自由放任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材料内容不相符,所以D项错误。
2013年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课件(江苏专用) 专题五第11讲(2013高考)
解析:选A。美苏冷战时期的“古巴
导弹危机”的发生和化险为夷,均因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和势均力 敌。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关系中的 “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格局趋势 的加强、经济全球化以及第三世界在
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增强等,均对国际
紧张局势起到缓解的作用。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越重要的作用。 (6)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
提高。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思维拓展】 局与冷战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
雅尔塔体系确立于二战后初期,是二 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最 终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 立,
②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成立了华约。至此,美苏两极格局正 式形成。 3.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美苏冷战 ①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导致德国分 裂。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古巴 ②1962年,__________导弹危机。 (2)局部“热战” ①1950~1953年美国侵略朝鲜,中国 抗美援朝。 越南 ②1961~1973年美国侵略________。 4.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日美关系 ②外交上:以__________为基轴,依
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育 ③科教:重视____________和高科技 产业的发展。 (2)表现 ①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 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②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政治史 训练题--(Word版,含解析)
政治史训练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先秦时期祭祀类建筑词汇中,泛指祭祀场所的词汇共有8个,祭祀神灵类建筑词汇共有17个,而祭祀祖先类建筑词汇则多达32个,其中,庙、宗、祖等词汇均多见于先秦文献中。
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宗庙建筑技术精湛B.血缘色彩较为浓厚C.贵族政治不断衰落D.宗法制度经久不衰2.秦统一后,在讨论地方制度的御前会议上,主张分封制且有大批臣僚附和的丞相王绾却未能敌过独持异议的廷尉李斯,最终确立了郡县制。
这说明当时( )A.制度服从于现实需要B.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C.朝臣掌握着决策权力D.三公九卿制发生异变3.“政事堂”是唐初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的办公场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
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导致三省行政效率降低D.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4.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
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5.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剌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促进了国家管理机制的完善C.丰富了皇帝决策的信息来源D.制约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6.有学者认为,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被迫开埠通商、废除行商制度、与英国协定关税、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英国因此实现了19世纪前期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2023中考历史综合复习知识点
2023中考历史综合复习知识点中考历史综合复习知识点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基础:小手工业者的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基础: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经济建设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初三历史中考备考策略要回归教材、强化记忆针对二轮中考复习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归纳。
一轮中考复习两个月时间,二轮中考复习用了一个月,三轮中考复习仅3个周的时间,周期最短,务必在考前克服重资料、轻课本的现象。
一轮中考复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出现了复习后忘掉的情况,回归教材就是要解决“遗忘”的问题,周期短就不容易遗忘。
通过一轮中考复习教材、二轮历史做题训练,学生对自己复习过的知识心中有印象,哪些内容测试时有失误,哪些内容还不会,将来可能还考哪些知识,这样带着问题去看书、去中考复习更有针对,从而做到查缺补漏。
但回归教材一定要有计划,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必须按计划去完成,回归课本是减少无故失分的关键。
要认真梳理知识、强化知识的联系回归课本中考复习时,要注意课本每一个单元的知识都自成体系,把每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链接,构建每单元历史知识网络,世界史不同时期、经济、文化、外交等事件进行纵横联系,学生在考试答题时,顺着知识网络寻找问题。
总之,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只要方法科学得当,中考复习效果更理想。
初三一定要查缺补漏、优化答题途径第三轮中考复习是第二轮中考复习的飞跃,中考历史虽然迫在眉睫,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2024届高考政治部编版一轮复习(江苏专用)考点速记选择性必修3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步骤具有跨越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2.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和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特征,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
3.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综合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才能获得新认识,实现创新。
(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2)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点化: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
发散
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
4.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课件19.6 选材
牵强附会,随意拔高,或者只是以“
旁观者”的姿态加以转述。
如2011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总有一 种期待》,作者运用了宋代词人柳永
的材料,但是作者却用自己的情感激
活了文化精神与文化情怀。所以被确
认是一篇新“文化作文”。这样用“
心”用“情”写就的鲜活灵动之作, 能引起读者——阅卷老师的共鸣也就 不足为怪了。
高分满分例析
真题再现 (2011· 高考安徽卷)请以“时间在流逝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 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满分示例 时间在流逝 安徽考生 时间流逝的过程,就是生命绽放的历程。 面对不公,他毅然选择了仗义执言,而 令龙颜大怒,招致残酷刑罚,又因无钱 “纳贡”,唯有忍受腐刑之痛之耻。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第六节
选
材
具体方法点拨
一、打开思维,选择素材 高考考场作文,我们要打开自己的思 维,充实作文内容,更好地表现主题, 需运用以下方法:
1.向时代现实取材
在选择材料上主要讲究一个“新”字。
“新”既是相对于陈旧而言,也是相对
于一般化而言。材料新鲜,指写进文章
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
文尽管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但总还有一
些考生因审题错误而饮恨考场。
我们在写高考作文时,既不能不动脑 筋地“套题”,也不能不顾题意地“ 堆材料”,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 弄巧成拙。考生们准备好的材料是否 用,作文时该怎样用,一条“金标准” 是看是否切合题意。或用或舍,或详 或略,都应该服从题意的指向。
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
用一轮复习美苏争锋PPT课件
(3)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确立 (4)二战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
雅尔塔体系
1.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
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 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 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专题知识结构
一、美苏争锋
二战初期,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兴力量的逐步崛起,世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世纪90年代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 强
【单元总览】
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冷战” 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美苏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日 本、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力量上升
展的影响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苏争锋
考点1 美苏争锋
考试说明: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考情分析
最新考纲 考察频率 考情预测 及形式
材料中的“铁幕”指什么? 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美国及其盟国方面
苏联及其盟国方面
1)冷战序幕: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冷战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3)具体表现:
政治
经济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十五第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含解析
第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编者选题表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6一、选择题1.20世纪,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一切有收入的人定期交纳保险金;对全民实行免费医疗;实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对煤炭、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钢铁、电力、电报和无线电通讯等部门实行国有化。
这一措施( )A.克服了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B.扭转了二战期间的经济困境C.解决了70年代的经济“滞胀”D.促进了二战后初期经济恢复解析:D A项说法本身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能克服,故A 项错误;战争期间不可能做到“对全民实行免费医疗”,二战期间主要发展军工产业,对国民经济实行军事化管理,故B项错误;面对70年代的经济“滞胀”,西方大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材料“国有化”,即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相矛盾,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西方大国确定建设福利国家,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和经济计划化的发展方针,与二战后初期法国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恢复发展经济有关,故D项正确。
2.(2018·江苏六市二调)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
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
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 )A.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C.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D.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解析:A 材料“1981年”“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和“将……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在逐步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社会福利,减轻政府负担,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恢复自由放任”;C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材料为缩小联邦政府职能,排除。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高效复习学案
专题高效复习专题十一0思傕寻图■体為构建协本专题包括一个主题、两种模式、两个阶段。
(1)一个主题: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调整。
(2)两种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3)两个阶段: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当代。
--------- 迫 主题归彻 * 纵彳黄营通 卅 -------------纵向贯穿一:资本主义开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目的:巩固新收权. 肖社会主史过渡 特点:尊过渡*用 军爭rr-'i-.理经済特虑:间接过渡; 利用诳本主义商品 市场利坍朮睦疑托 会主文经济总义:是时珂克忠 主以的发勝内容: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特点:高度临中的 计划第济I赫你罐光 改革同部改革驟 需大危机:生产与消费矛旧所致新经济政奄—第•」,产业兴起—Flw^^KI「tl• 一E m」JI u車政肝E#卑经济I两欧国號的发展I臬国啊斯经济国窓垄斯说4*4义、忙余主义统济体制确立,I — 特征:国眾I :预绎专贋斯福新政做法’軌弗臧少生产 —性质:讲本至义生产(苏联的经济休制改英)人陆机马F斯福斷(2021年某某适应性测试)表2是美国1925-1937费量)。
1934-1937年消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A. 失业人数的剧增B. 提供居民农副产品补贴C. 农产品价格提高D. 市场零售食物供给过剩【解析】选C。
依据题干中美国1925-1937 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可知,1934 —1937年食物消费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1933年以来,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以克制经济危机,新政在农业方面采取鼓励农民减耕减产的方法,以稳定并提高农产品价格,但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提高也限制了人民的农产品消费能力,故C正确。
针对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美国失业人数剧增,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等措施,失业率已经逐渐下降,故A错误;罗斯福新政为农场主提供农副产品补贴,鼓励农场主减耕减产,以防止出现农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故B、D错误。
2021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第3章 第2节 考点2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考点2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一、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两个意识和两种根本形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展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
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局部随着观看的进展被陆续翻开,与此同时,右侧局部那么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
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表达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
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
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异。
(节选自姜勇?舒卷的粉墙?,有删改) 1.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该段,把握其大意,然后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卷轴的形制使观看长幅横式卷轴作品成为历时性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乖僻的重水叶永烈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
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响进展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
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方案不得不推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响堆。
在原子能反响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创造了氢弹。
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
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
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展剧烈的热核反响,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响,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响发电站。
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响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方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响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2讲 材料作文如何拟题(练习)(原卷版)
第02讲材料作文如何拟题(基础题和拔高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当前我国各项工作都比以往更加艰巨、更具挑战性。
世纪疫情持续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
越是问题多、困难大的时候,越需要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把情况真正摸实吃透,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研究问题,目的是解决问题。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数学家丘成桐很喜欢中国古诗词,还曾写过诗。
他曾说,中国古典文学深深影响了他做学问的气质和修养。
他认为做好的学问,要有文化的根底,不仅要读中国古诗词,也可以看莎士比亚,听《浮士德》歌剧,听贝多芬的音乐。
他喜欢《诗经》,喜欢屈原的楚辞,喜欢魏晋南北朝的诗歌,最喜欢的是赋——汉赋。
他认为自己读豪放派诗词越多,做数学研究时的格局就越不一样。
杨振宁从小不但语文基础很牢固,而且显现了数学方面的天赋,这个优点被他父亲看到了。
父亲没有立刻教他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而是请来一位历史系的学生丁则良教他《孟子》。
后来,杨振宁谈到他在物理方面的成就时说,这些幼年时打下的国学基础,为他在物理学上的发现提供了灵感,而且其中的一些道理,成了他为人处世的准则。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曾说:“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世纪90
2、含义 、
以知识资源占有、配置、 以知识资源占有、配置、生产 和使用(消费) 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 经济。 经济。
3、特点 、 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 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 经济,它具有低失业、 经济,它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 财政赤字、 增长的特点。 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
2、经济区域化 、
1)表现 )
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欧洲联盟(最典型) 欧洲联盟(最典型)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经济区域化 、
1)表现 ) 2)影响 )
A、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世界经济 、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世界经济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产生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加 贸易保护主义, 、产生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 速度加快; 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 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两级格局-------多级格局 两级格局-------多级格局 -------
一、东欧剧变
• 1、东欧剧变的概况 • 时间 1989年 1989年 方式: 方式: • 过程 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波兰 以流血冲突方式发生剧变的国家---以流血冲突方式发生剧变的国家---- 罗马尼亚 发生分裂的国家---- 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 发生分裂的国家---- 南斯拉夫、 统一的国家是---统一的国家是---- 德国 以和平方式为主
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
1)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2)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 不平衡, 不平衡,从而产生经济区域化的 趋势 3)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有促 进和阻碍双重作用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
1、时间 、
起因: 起因: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把苏联变成松散的联邦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 把苏联变成松散的联邦 实质: 实质: 苏共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努力 影响 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苏共分崩离析, 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苏共分崩离析,国家政权发生根本 质变, 质变,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 2.促进了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 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加 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差距
一、东欧剧变
• 1、东欧剧变的概况 • 2、东欧剧变的实质: 东欧剧变的实质:
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 3、东欧剧变的原因
• 3、东欧剧变的原因
1)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
长期受制于苏联, 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2)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
改革成效不大,执政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 改革成效不大,执政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各 国没能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国没能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 背景: 背景: •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 冷战结束后, 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少了前 苏联的牵制 • 目的: 目的: • 企图独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 企图独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
2、缓和与和平
1)、国际裁军的进展 )、国际裁军的进展 1996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 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 验条约》------裁军高潮 验条约》------裁军高潮
3、兴起条件: 、兴起条件:
3、兴起条件: 、兴起条件:
1.政治条件--1.政治条件--政治条件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发展 2.理论条件 理论条件--2.理论条件--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3.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3.社会条件--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要求
(2)时间 )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世纪90
1.经济全球化 .
(1)定义 ) (2)原因 )
A、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 接受; 接受; 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B、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C、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 剂 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主要力量。 D、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2、缓和与和平பைடு நூலகம்
1)、国际裁军的进展 )、国际裁军的进展 2)、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一、20世纪 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世纪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1.经济全球化 .
(1)定义 )
指世界各国、 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 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 经济交往与合作, 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 上相互联系和依存、 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 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 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苏联解体
•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2、“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 独联体的成立 • 3、明斯克协定 ——独联体的成立 独联体的性质:是国家的联合组织,而不是国家 独联体的性质:是国家的联合组织, 4、苏联解体(1991.12) 苏联解体(1991.12)
1991年12月21日 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标志苏联解体
1.紧张与动荡
原因: 原因:
1)美国的霸权主义 1)美国的霸权主义 2)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矛盾引发 2)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矛盾引发 的地区冲突 3)国际恐怖主义
1.紧张与动荡
表现: 表现:
海湾战争
南斯拉夫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巴以冲突
冷战结束后,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背景和目的。 冷战结束后,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背景和目的。
1.经济全球化 .
(1)定义 ) (2)原因 ) (3)实质 )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表现 )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正式成立
1.经济全球化 .
(5)评价 )
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必然趋势 B、对发达国家:处于有利位置,受益较大 、对发达国家:处于有利位置, C、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双刃剑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为其经济发展 机遇又是挑战 提供了资金、技术, 提供了资金、技术,另一方面其经济安全和 经济主权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经济主权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对社会稳 定和地区和平带来威胁。 定和地区和平带来威胁。
6行 行
三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 间 18世纪 年代开始 世纪60年代开始 世纪 1、前提 资本 、前提----资本 主义制度在英国的 确立; 确立; 2、资本 海外 、资本----海外 贸易、 贸易、奴隶贸易和 殖民掠夺; 殖民掠夺; 3、劳动力 圈 、劳动力----圈 地运动; 地运动; 4、技术 国外 、技术----国外 市场不断扩大; 市场不断扩大; 5、市场 先后 、市场----先后 打败西、 打败西、荷、法, 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3)苏联因素: )苏联因素
戈尔巴乔夫建设“民主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推 动)西方因素 4)西方因素: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二、苏联解体
•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背景: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背景: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经过 1)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 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
曼哈顿工程 星球大战计划 尤里卡计划 博帕尔惨案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时间 第 一 次 6行 行
条件(原因) 开始标 条件(原因) 志
1、政治前提-、政治前提 2、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3、劳动力---、劳动力 4、技术 、技术---5、资本 、资本----
特点
影响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6行 行
1、政治前提-、政治前提 2、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资金---3、资金---生产技术---4、生产技术---1、政治前提--政治前提--推动力--2、推动力--理论条件--3、理论条件---
2)1988年---政治体制改革 1988年---政治体制改革
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 民主社会主义”取代“ 义”,实行多党制
后果
改革失败,国内经济持续下滑,民族矛盾、 改革失败,国内经济持续下滑,民族矛盾、党内 斗争日益尖锐, 斗争日益尖锐,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
二、苏联解体
•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2、“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
一、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2、原因: 原因:
根源: 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1)苏东剧变,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苏东剧变, 2)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力量,重振大国地位,但面临严峻 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力量,重振大国地位, 的军事政治问题; 的军事政治问题; 3)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积极建立政治大国; 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积极建立政治大国; 4)欧洲一体化加速,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欧洲一体化加速,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5)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