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中学教知教学每日一练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中学教育学试题目及答案.doc

2019年中学教育学试题目及答案.doc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2.美国学者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3.( )的教育开始出现教育终身化的特点。

A.古代B.近代C.20世纪以后D.后工业社会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方向性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赛尔D.皮亚杰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及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及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7.我国当前妨碍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两种不良倾向是流生问题和( )。

A.片面追求升学率B.乱收费C.唯学历教育D.辍学8.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9.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10.下列哪项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 )A.哲学B.心理学C.教学论D.社会学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评价中的宏观范围?( )A.教育目标B.教育结构C.教育管理体制D.办学条件12.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遵循的是(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13.有“现代实验科学鼻祖”之称的是( )。

2021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解析版】

2021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解析版】

2021年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1题,合计42分)1.有教无类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指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部分贤愚贵贱,都进行教育。

该词语出自( )。

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劝学》2.在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特殊认识理论3.古代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

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经济政治制度C.社会人口构成D.民族文化传统4.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问题,曾出现过“生而知之”的“天才论”。

这种理论属于()A.教育万能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D.主观能动性决定论5.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具体质量规格要求的是( )。

A. 教育方针B. 教育目的C. 培养目标D. 课程目标6.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研究领域出现,也是教育历史上第一部课程论的专著是( )A. 斯宾赛的《教育论》B. 杜威的《儿童与课程》C. 博比特的《课程》D.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7.在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之争。

这是对什么关系的争论?(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B.知识与能力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8.学完“压强”概念,学生理解了“在同等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道理。

田老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个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该教师贯彻的主要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B.循序渐进C.直观性D.启发性9.于老师在课堂上把一张纸揉成团,把另一张纸烧成灰,由此让学生解释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参观法10.在一次志愿者活动结束后,马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自己这一天的表现进行反思,并写出心得体会。

马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初中教育教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教育教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教育教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图形?A. 正方形B. 三角形C. 圆形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在初中物理中,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成正比,那么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A. 小B. 大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3. 初中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A. 水B. 氧气C. 铁D. 二氧化碳答案:C4. 初中生物学中,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A. 数量不变B. 数量加倍C. 数量减半D. 数量随机变化答案:C5.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A6. 初中地理课程中,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48小时C. 72小时D. 一周答案:A7. 初中英语课程中,下列哪个单词的复数形式是正确的?A. photo - photosB. child - childsC. box - boxsD. man - mans答案:A8. 初中语文课程中,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锦上添花C. 多此一举D. 恰到好处答案:C9.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只对成年人有效C. 未成年人不受法律保护D. 法律只适用于特定人群答案:A10.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A. CPU、内存、硬盘B. 鼠标、键盘、显示器C.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初中数学中,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0,12. 初中物理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

答案:299,792,4583. 初中化学中,水的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H2O4. 初中生物学中,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学
11.( )又称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实践活动法
12.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3.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
A.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B.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
C.教师多问,学生多回答
D.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全
14.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尊重学生的个性
B.单纯强调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C.儿童中心论
D.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15.《学记》中“不陵节而施”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6.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启发性
17.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即在教学中要贯彻( )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循序渐进
C.启发性
D.巩固性
18.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19.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20.“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1.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权威树立
B.不利于学生在短时间获得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单个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22.( )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A.练习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
23.读书指导法是一种( )的方法。

A.以直觉感知为主
B.以引导探究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递为主
24.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的运用。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6.1951年,( )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

A.布鲁纳
B.赞科夫
C.瓦•根舍因
D.怀特海
27.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 )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学生年龄特征
C.课程性质和特点
D.学校的要求
29.我国古代墨子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它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9.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讲读、讲评
C.讲述、讲评、讲演、讲读
D.讲解、讲演、讲读、讲评
30.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是(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31.我国学校开始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时间是( )年。

A.1862
B.1903
C.1935
D.1949
32.古代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的是( )
A.班级授课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混合教学
33.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是( )
A.板书有序
B.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方法适当
D.教学结构合理
34.老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不妥当的是(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要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性记忆的练习
35.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11.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参观法的概念。

12.D【解析】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由此提出的教学原则是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13.A【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质就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4.B【解析】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要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B项的说法明显地将理论和实践相脱离了,是贯彻此原则所必须防止和克服的。

15.B【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16.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

17.D【解析】“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它,“温故而知新”是说复习旧知识会有新的收获,都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18.A【解析】略。

19.C【解析】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就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0.D【解析】“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具体运用的结果。

21.D【解析】讲授法的缺点是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效果。

22.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实习作业法的内涵。

23.D【解析】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都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24.C【解析】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并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25.B【解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意思是:听说不如自己亲眼看见,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才是可信的,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26.C【解析】范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它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

27.D【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8.B【解析】墨子的这句话体现的是量力性原则。

29.A【解析】讲授法可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

30.A【解析】题干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的阐述。

31.B【解析】班级授课制在癸卯学制(1903年)中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随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32.B【解析】古代教学一般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33.B【解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上好课的最根本要求。

34.D【解析】布置作业的一个要求是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D项很明显的并没有遵循这一要求。

35.B【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它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