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2020高考语文培优大一轮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突破选择题:“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一、了解高考古代诗 歌阅读客观题考查点
从 2017 年起,古代诗 歌出现了选择题的形式, 2019 年、2018 年与 2017 年高考全国卷相比,古代诗歌阅读题 数量未变,但其中分值为 5 分的五选二的选择题变成了分值为 3 分的四选一的选择题。总体来看,由于题型变化,题目难度 骤然增加。一是因为选择题考查点多,综合性强。考点涉及诗
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 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 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 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 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挖掘点四: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特点做出解说,要求考生 语言特点 判断其正误
[直击高考 5] (高考上海卷)(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注]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觉:醒。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 确的两项是( )
选项
选项表述
分析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 A
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20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彩笔写就断肠句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把古诗“泡”开来
(3)词类活用:“残春”, 语“诗人”或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残春 “我”
的时节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推敲字词
补充省略 整合句意
(1)标注名词:旅舍、春、雨。
(诗人)在残
(2)查找形容词或动词:残、
(诗人)(于)残 春时节(住)
旅舍残 宿、晴。
春(住)旅舍 在旅舍里,
春宿雨 (3)词类活用:①宿雨:夜雨,
宿雨(早晨) 雨下了一
晴 经夜的雨水;指下了一夜
晴
夜,(早晨)
雨,活用作动词。②晴:名
雨过天晴
词活用作动词,放晴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推敲字词
补充省略
整合句意
(1)标注名词:心地、
恍然心
咸京。
地忆咸
省略主语“我”
(2)查找状语或动词:
京
恍然(忽然)、忆(回忆)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答案: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 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委婉地表达了诗 人追忆往昔时光,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 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jìng),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①无火拨残 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②今夜冷。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4.指出下列诗句中互文见义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答:
解析:“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 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 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 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
专题二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古代诗歌鉴赏2016高考导航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解读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
名师微课读懂一首诗,起码要“三知”[学生用书P69]一、知人——了解士子的人生“五部曲”“论诗”应该“知人”,只有知人,才能把握其形象、体察其情感。
但中国古代诗人数以千计,人们不可能一一熟“知”。
不过好在中国封建士子们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处,这相似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1.早年游学①少年壮志:写抱负,写胸襟,显才情。
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宋书·宗悫传》)李贺——少年心事当拿云。
(《致酒行》)王昌龄——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少年行二首》)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②广结朋友:写友情,写离情,抒豪情。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王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四首》)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2.参加科举①科举及第:写得意,写光耀,赞圣明。
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常建——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送薛蔓应举》)唐袁皓——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惊。
(《及第后作》)②科举落第:写苦闷,写惆怅,叹悲情。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杜荀鹤——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自叙》)钱起——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
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长安落第》)3.宦游四方这一阶段具体体现为:思故乡,叹行役,求功名,伤怀抱,表高洁,厌战争,等等。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崔浩——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板块2专题二+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古代诗歌鉴赏(+课件,+1个,22张)
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2. 关注诗后的小注。试卷上所给出的任何文字都是有用的, 注释的作用更不可小视。有的是解释字词的,有的是给你说
明有关背景的。这些都是解题的钥匙。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 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如“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 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光的留念和惜 别。
5.调动库存,展开联想。在鉴赏诗词时一定要把你脑海中存
储的有关诗词的知识、作家的生平遭际、关于某个地域事件 的文史知识等都调动出来,帮助你尽快地理解作品。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空
杜甫《蜀相》) “死去原知万事空”(
陆游《示儿》)
“空园白露滴”(马戴
《灞上秋居》)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再如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暗风吹雨入寒窗”,王安石
《桂枝香
金陵怀古》“但寒烟衰草凝绿”两例中的“寒”字虽
都有“寒冷”之意,但仅仅如此理解还不完整,“窗”和“烟”怎
会“寒冷”呢?这里诗人把此情此景中自己的感受移于事物身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五、要了解诗歌的章法 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绝句和律诗的章法归结 为“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 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 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 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了解这个规律,在鉴赏古诗 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3.“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 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 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写 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 孤独。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 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 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 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或“大”之意(或:描绘了 “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该字以动衬静(或:以风声 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 词人遭贬谪后的落寞哀伤。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 下 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 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 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 亭所写。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的妙处。 答:
[解析] 该题是考查炼字的题, 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①理解“紧”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紧”字是否运用了修辞 手法;③看“紧”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再结合着诗歌 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 (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词人…… 的情感。
【注】
①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 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 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 里,并简要赏析。 答:
[解析] 该题考查诗歌炼句。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 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 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 “吹”两个动词。仰望 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 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 景物,而蜜蜂一“抱” ,鱼儿一“吹” ,就平添了无穷趣味与几 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
考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 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 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 构思的巧妙使用。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 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全国高考 中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存在着概念不清的混乱情况。如“对 比”手法, 在不同省市试卷中归属不同, 有的归到“艺术手法”, 有的归到“修辞手法”,有的归到“表现手法”。尽管如此, 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共性。
考向一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类题目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3.诗歌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事物的?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5.诗歌运用了衬托、 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 析。
3.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 有些表达技巧很相似,需要分辨清楚。如“借代”与“借 喻”、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衬托”与“对比”等。 (在“重难突破”栏目中重点讲)
(二)题目四审 表达技巧题的审题有“四审”,一审题型(是明考型还是暗 考型),二审范围(是局部还是整体),三审角度(“大角度”还是 “小角度”),四审数量(答一个还是多个)。
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 和暗考题型。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 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 手法”等信息。这是主要题型。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 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 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 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1高考体验真题呈现熟悉考情教师用书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本专题高考考纲要求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四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不论高考涉及哪一考点,都需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因此,本专题准备从“打基础”“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四个角度突破。
先通过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然后通过“垫基课”让学生熟悉不同题材的诗歌,了解其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为突破考点打基础;再通过“阅读技法课”来教学生读懂诗歌,从宏观入手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通用方法,并根据2017年考试变化增加“突破新题型”,提供应对策略;最后从四大考点和比较鉴赏方面加以逐点突破。
在突破每一个考点时都通过把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来认识高考对这一考点的常设题型,然后再学习对应的解题技巧,这是“会鉴赏”部分,最后通过“规范答题”来突破“精表达”,让古代诗歌鉴赏题成为我们高考的增分点。
一、(2017·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选BE。
B项,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
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
E项,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体弱多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 彩笔写就断肠句 考点4 评价诗
(一)怀古咏史诗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登临古地、凭吊古迹、
内 追念往事,对具体的 内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涵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容
有所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 标题中有“咏
己的观点或看法。②缅怀前贤, 标 史”“怀古”“登某 情
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 志 古 迹 有 怀 ”“ 古 感
志
感
象:月亮、秋风、秋霜、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
杜鹃、猿啼、沙鸥、孤雁、 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浮云、梧桐叶落、西楼、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高楼、危楼、危栏等
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 衬哀情(乐景写哀情)。③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 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 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 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涵
容
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 情。主题有潦倒失意,
念
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
“登高”“望月”“忆” 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
“寄”“行”“思”等词 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
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 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
标
情
除夕等节日名。②常见意 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月》《阳关三叠》《渭城曲》 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
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 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人、单于等)
常用技法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 虚实结合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3阅读技法“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要想做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词。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得出答案。
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词。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词呢?可以采用“两步四法”。
第一步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就是从标题、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把握诗词大意,从而揣摩诗词情感。
需用“三法”:“看一看,找启示”“抓一抓,寻突破”“辨一辨,明关系”。
看诗词的题目、注释、诗序甚至标点等,从而找到理解诗词的启示点。
看题目,思考信息[讲一讲]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诗词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词的重要切入点。
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揭示诗歌的线索;⑤表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从题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词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能较快地深入到诗词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读标题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猜想①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读诗①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②标题里有月,诗中颔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题组一炼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②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
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
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
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从陈后主专事游宴以致亡国的史事说起,以“玉树歌残”点染出陈后主的悲剧命运,字里行间隐含惋惜之情。
B.首联第二句一“合”一“空”二字,前者写隋朝大军的攻势凌厉,兵临城下;后者写陈的不堪一击,土崩瓦解。
C.颔联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六朝以来的英雄已成荒冢,昔日豪华的宫殿也已是禾黍遍野。
作者吊今怀古,触目伤情。
D.“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这些描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E.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解析:选AE。
A项,“隐含惋惜之情”不正确;E项,“格调高昂”“深沉忧思”不正确。
(2)请对颈联中的“拂”“吹”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拂”字是“掠过”之意,写石燕掠过云朵带来晴雨变化;“吹”为“鼓动”之意,写江豚在江面上兴风鼓浪。
把江上自然的风云晴雨的变化写作由石燕、江豚带来,用石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 5
高考命题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寻雍尊师①隐居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②卧,松高白鹤③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①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
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②青牛:传说老子乘青牛西游,过函谷关,赴流沙而不返。
③白鹤:传说汉代桂阳人苏耽成仙,有白鹤来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起势不凡。
“峭”状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
“逍遥”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扣诗题,着意写“寻”,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
上句从视觉着笔,下句则从听觉落墨,着重表现寻找过程的艰难。
C.颈联以动衬静,用青牛“卧”、白鹤“眠”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烘托,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
D.“语来”句虚实结合,虽未交代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但从“江色暮”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
E.“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解析:选BC。
B项,颔联除了写寻找过程的艰难之外,更主要的是表现寻找过程中的乐趣。
C项,错在“以动衬静”。
(2)这首诗是怎样刻画“雍尊师”这一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刻画形象:①“逍遥不记年”直接表现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②“古道”“流泉”“花暖”“松高”描绘居处环境的清幽、静谧,侧面烘托人物的淡雅高洁;③运用青牛、白鹤的典故,表现人物洒脱自由的道家情怀。
思想感情:①对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的仰慕;②对恬淡自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③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的怅惘之情。
2.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然后回答(1)~(2)题。
漫感①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 腻——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 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 冷寂等。
3.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 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 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 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 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些 砖石。
类型
举例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 怀才不遇、
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 壮志难酬
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 的形象
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
形象
(二)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 策略
要联系诗歌的景象和物象、典故等,分析人物形
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爱贤惜才 的形象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 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类型
举例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
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儿女情长
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的形象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 类型
类人物形象 举例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
傲视权贵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诗歌垫基熟知诗歌常考九大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
由于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羁旅思乡诗、爱情闺怨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几种类型。
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各种题材诗词内容情感、形象、技巧、语言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进而把握一定的规律,为准确、快速突破后面的各个考点打好基础。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杨万里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作者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解析:选AB。
C项,“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说法错误,“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D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 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 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 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 世之情,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 低吟黍离之悲了。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12/13/2021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 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 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 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 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 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 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
12/13/2021
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1.看题目。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 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 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 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12/13/2021
7.看注解。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 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 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介绍 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②介 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③介绍作者,一般 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④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 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直”“圆”用得好。“直”字点出沙漠无风, “圆”字 写残照如轮,可以直视。两字准确描绘了傍晚时分沙漠苍凉静 穆的壮美景象,意境雄浑开阔。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孤寂的情绪 融合在景物描写中,感受真切自然。
(三)聚焦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运用恰 到好处,可以起到使诗句悠扬婉转、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泼 的表达效果。
[即时小练]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 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答案:“一”字用得好。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 说明花开已久,不能算是“早梅”了。
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 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 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 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 芳草” ,怜惜的情愫尽在“绿”中。
[即时小练]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
答案:“怨”字用得最好。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 是吹笛人之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这两句中分别是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答案:“溅”“惊”二字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物, 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即时小练]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 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联系词的内容,分析上阕中叠词的妙处。 答:
答案:“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如有所失;“冷冷清 清”, 写处境的孤独, 形单影只, 无人相伴; “凄凄惨惨戚戚”, 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六)追“彩”逐“色”:色彩词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 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 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 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 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
[即时小练]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表意上有何作用? 答:
答案:“尽”字用得好。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 愁。
(四)掂掂“数量”之重 经优秀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 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据元代盛如梓 《庶斋老学丛谈》 记载, 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 认为既然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 时, 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 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 “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 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平添韵味。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出现率较高的 命题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 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 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用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 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 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 以及表达效果进行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 进行概括评析。
考向一
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 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 达意。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 生动的效果。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 词和叠词等。这种题型是高考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聚焦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代诗 歌时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动词。动词 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 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 的功能。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 空间, 如“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姜夔 《扬州慢》 ), 一个“厌” 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 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 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 古代诗歌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 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即时小练]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简要分析。 答:
(五)听听“叠词”效果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 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 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 并序》
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 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刘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 一种沉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