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
安徽地域文化
一、名词解释1、《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2、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
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
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
2、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
华佗提倡体育锻炼的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创“五禽之戏”,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
1、《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丛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诗话集。
作者胡仔,字元任,安徽绩溪人(约1110~1170),晚年隐居浙江湖州苕溪,遂自号苕溪渔隐。
此书是胡仔穷一生之力的杰作,分前后两集,共100卷,50余万字。
涉及上百位古代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格律、掌故等。
胡仔在自序中认为“开元之李杜,元佑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
安徽地域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安徽地域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安徽省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省份,素有“徽州”之称,地处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安徽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
这些文化瑰宝包括徽派建筑、徽州木版年画、徽州山水画、徽剧、皖南木偶戏等,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文化个性。
在当代社会,如何传承和创新这些地域优秀文化,已成为安徽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安徽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希望能为安徽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启示。
一、安徽地域优秀文化传承的现状安徽地域独特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但在现代社会,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空间受到挤压和侵蚀;外来文化冲击,导致地方文化逐渐式微;文化市场化经营,导致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变味商业化。
所有这些问题都给安徽地域优秀文化传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较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强,很多传统文化技艺在年长者的传承下逐渐流失。
在社会转型时期,许多年轻人更加追逐先进和新鲜的事物,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了解愿望,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下降。
安徽地域优秀文化在新媒体、电子娱乐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逐渐失去话语权,传统文化艺术也在市场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地位。
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浮躁的消费心态有关。
传统文化需要时间沉淀、学习和传承,但是当代人们却都过于浮躁,追求快速的享受,而非慢慢的品味和学习。
安徽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传承与创新的路径在面对这些问题的如何传承和创新安徽地域优秀文化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传承必然要紧随时代的脚步,创新则要有意识地延续优秀的传统元素。
传承和创新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在文化传承上,我们需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
基于安徽地域文化的动漫衍生产品设计
基于安徽地域文化的动漫衍生产品设计一、安徽地域文化概述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下游,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省之一。
安徽省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安徽就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历史文化上有许多名人名事。
安徽的地域文化以黄山文化、徽派文化、徽州文化、皖南文化等为代表,这些文化丰富多彩,成为安徽省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
1. 传承地域文化基于安徽地域文化的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可以将安徽的地域文化融入到动漫作品中,通过动漫作品向更多的人群传播安徽地域文化,进而实现安徽地域文化的传承。
2. 增强地方特色动漫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通过基于安徽地域文化的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可以增强作品的地方特色,从而更好地展现安徽的独特魅力。
3. 促进地方经济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商品开发和销售,通过基于安徽地域文化的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可以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1. 动漫形象设计基于安徽地域文化的动漫形象设计,可以将安徽的地域风物、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入到形象设计中,打造出具有鲜明安徽特色的动漫形象。
可以设计一组以徽派建筑为背景的动漫形象,通过呈现徽派建筑特有的风格、纹样、颜色等元素,展示出徽派文化的魅力。
又如可以设计一组以黄山为背景的动漫形象,通过描绘黄山的奇峰、怪石、云海等景观,展现出黄山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动漫周边产品设计基于安徽地域文化的动漫周边产品设计,可以设计各种衍生产品,如手办、文具、服饰、玩偶、饰品等。
通过周边产品的设计,可以将安徽地域文化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产品中,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
可以设计一款以徽派建筑为主题的手办,通过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展现出徽派文化的魅力。
又如可以设计一款以黄山为主题的文具系列,通过运用黄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赋予文具更多的艺术美感。
3. 动漫衍生IP开发基于安徽地域文化的动漫衍生IP开发,可以通过开发动漫相关的游戏、动画、影视剧等形式,将安徽地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以此来拓展动漫IP的市场影响力。
安徽地域文化
安徽地域文化从自然地理环境说,安徽地区位于华东的西北部,兼跨长江、淮河流域,平原、丘陵、山地俱全,河流、湖泊交错其中。
全省共分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山地、皖中平原、皖南低山丘陵五大自然区。
在这些自然区中,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其中差别最大的,则是淮北与皖中、皖南等地。
就自然地理说,淮北一带,千里平川,一望无际,多为旱地,盛产小麦、杂粮;皖西、皖中、皖南一带,地形复杂,有丘陵、平原、山地、河湖,多水田,以产水稻为主。
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和物产的差别,给当地民俗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人文地理方面说,安徽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淮北、淮南等地属楚文化流行范围,皖南等地属吴文化范围,这些也给当时当地的民俗以影响,这些民俗也成为楚、吴文化的组成部分。
至今安徽地区的民俗活动某些方面还保留了楚、吴文化(民俗)的遗风,如尚红色、崇鬼、拜虎以及少数男性的纹身(在手臂及胸部刺彩色龙形及字迹)等。
由于安徽地跨长江和淮河,地区的差异和交通状况的不同,所以南北民俗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淮北多为中原官话;口味咸中带辣,汤汁口重色浓,惯用香菜佐味和配色;“席上无酒不进餐”,喝酒猜拳行令,择筷打杠习以成风。
因地近黄淮,灾害频繁,住居简朴,衣着朴素(老人爱穿黑、白、蓝三色),民风剽悍,“即使走险,也群起响应”,因而多出英雄人物,诚如梁启超所说:“淮河流域,阳开阴合,为我国数千年来政治史的中心,其代产英雄,龙跳虎卧,为吾国数千年人物史的代表。
”而江淮地区,多为江淮官话;传统膳用沿江菜系(扬州菜),口味偏甜主鲜;但自清末“两湖”等移民的到来,既形成许多“方言岛”,又造成辣味东移现象,未冲击地区仍然是“晨行茶肆,食喜鲜甜”(如天长等地);民风淳厚,言必包公余公(宋包拯、元余阙);逢年过节,生老嫁娶,待客择居,更是古今参半,各取所需。
处于万山丛中的皖南山区,交通不便,方言支派较多,仅徽州一地而言,虽多说徽州话,但“同山不同音,问路带翻译”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村落仍然保存唐、宋古音古俗,有“中国古音活化石”之称。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的地方,安徽省在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即为文化发达地区。
安徽自古以来就是“黄山之国”,素有“四大名山之一”的美誉,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地貌资源。
安徽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儒家文化和徽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人文景观,如黄山、宏村、西递等历史古村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安徽还是黄梅戏、徽剧、徽班等戏曲剧种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安徽省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文化底蕴,涵盖自然、历史、人文等多个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资源。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发展文化产业也能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对策研究1. 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加大地方文化艺术团体和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
还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倾斜,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鼓励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 引进人才,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文化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来支撑。
政府要积极引进人才,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创新资源聚集到安徽发展文化产业。
3.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安徽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可以依托这些资源来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通过加强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精细加工,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从而提升文化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安徽地域文化简答题
三、简答题1、何谓文化和地域文化?最普遍的文化定义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广义文化的概念,如《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就是“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则指精神文化,包括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3、安徽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点?安徽文化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如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二)安徽文化具有兼容性(三)安徽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四)安徽文化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五)安徽文化具有开拓创新性6、老庄哲学对于后世的影响有哪些?老庄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通天下一气的宇宙论;逍遥、齐物的自由境界;至仁无亲、贵真的伦理主张;虚静无为的社会管理;共利共给的经济主张。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老子开辟了一条从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根源探寻人类社会的依据、准则、行为方式和理想状态之路,这与同时代的儒家从文化传统和现世伦理中寻求人生、社会法则、规范、价值和理想状态的探索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思想家,他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挥,成为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并使道教文化真正得以流行并产生巨大影响,庄子前承老子之学,后启玄学之风,在道教思想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8、如何正确认识朱子之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朱熹继承了程颢、程颐的人性论思想,认为“理”表现在人这方面就叫作性。
他将人性作了“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分,前者来自作为世界本源的“理”,后者得之于人生来固有的感情、欲望等构成身体的“气”。
人是理与气结合而生成的,由于理是至善的,因此天命之性也是无有不善的,至于气质之性则有善有恶。
他一方面把道德看成为人人固有的天赋本性,另一方面又以所谓气禀的清浊不同来解释天生的贤愚差别和富贵贫贱的根源,并肯定了后天的教化对于人复归善性的意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简述安徽地域文化的三大亮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简述安徽地域文化的三大亮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繁昌县人字洞发现的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和县龙潭洞发掘了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昭示了这块土壤的厚重与深远。
安徽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都,古寿春(今寿县)在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凤阳在明朝被定为中都,繁盛一时,古徽州在明清时号称“东南邹鲁”。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和第三大河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安徽全境,新安江横穿皖南。
大江东去,淮河奔流,把安徽全省切割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区域。
淮北是广袤无垠的平原,江淮是起伏绵延的丘陵,江南是郁郁葱葱的山区,并有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汊镶嵌其间。
由于地形地貌、风物人情的差异,在长时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不同区域又各具特色的文化圈。
淮河孕育了淮河文化,有老子、庄子、淮南王刘安、曹操和建安文学等;江淮之间就是皖江文化,桐城文派是其典型的代表,皖南山区的新安江,孕育出徽州文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徽文化(简称“徽学”)。
这三个文化圈里孕育者灿若群星,他们造就了安徽的、中国的、中华民族的历史。
第一大亮点:淮河流域大放光彩的道家文化淮河发源于河南境内桐柏山,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流域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
远古的淮河大地清流纵横,阡陌交错,是山青水秀的奇绝之地,曾以富庶名闻天下,人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道家创始人老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宋国相地(今涡河流域),其重要继承发展者庄子生活于战国中期的蒙地(今淮河北岸的蒙城县)。
其他如《黄老帛书》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其作者据考证是西楚淮河人,在今淮南一带;《淮南子》是西汉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其主持者是淮南王刘安。
道家学派及其三部经典著作《老子》、《庄子》、《淮南子》均产生于淮河流域的现象,已被视为淮河流域地域文化独有的标志性学派和标志性著作。
这里所以能出现这样绚丽灿烂的人文景观,是古代淮河流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支流众多、雨水充足的优越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所决定,这些条件与生命的孕育、成长息息相关,也奠定了老子等道家学者独有的理论和思想——对生命哲学的关注和阐述。
安徽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安徽地域文化调查报告安徽地域文化调查报告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安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对安徽地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独特之处。
一、地理环境与文化特色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地理环境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山川河流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色。
这种地理环境为安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安徽的地域文化以黄山文化、徽派文化和徽州文化为代表。
黄山作为中国著名的名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
徽派文化是安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艺术传统而闻名于世。
徽州文化则是安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受到瞩目。
二、传统节日与民俗习惯安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春节是安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祭祀、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活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是安徽人民祭奠祖先的日子,人们会扫墓、祭拜,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端午节是安徽人民独特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屈原。
此外,安徽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
例如,婚礼上的“三朝拜天地、六礼齐全”体现了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坚守;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体现了人们勇敢拼搏的精神;徽州的“三姑六婆”婚俗则展示了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三、传统艺术与文化产业安徽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其传统艺术和文化产业上。
安徽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徽剧、皖剧、徽州民歌等。
这些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同时,安徽的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徽派建筑、徽墨、徽文化等成为了安徽的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安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各类文化产品层出不穷,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点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点安徽地处中国的中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原因,安徽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安徽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
1.历史悠久:安徽作为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
在古代,安徽是著名的文化中心,曾是汉代的山阳国、晋代的豫章国、唐代的日称国,是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安徽历代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古建筑和文物,如黄山、庐山、岳西南宋化州城、徽州古城等。
2.丰富的徽文化:安徽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文化中心之一,代表性的文化是徽文化。
徽文化以徽州文化为代表,是安徽省独有的文化形式,包括徽州牌、徽州民居、徽州建筑等。
徽州人注重礼仪和思想品质,重视廉洁、勤劳、警细、礼守、公正、矩义、饰品、慎言、修身、修家、齐治、修国。
徽州画派与中原和江南画派具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了独特的徽派风格。
3.丰富的民间文化:安徽各地还保留着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如阜阳的河埠民俗、宣城的维瓯剪纸、宣州的乌龙拳、芜湖的豫剧等等。
这些民间文化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体现了安徽独特的民间传统和文化形态。
4.神秘的民间信仰:安徽地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也很丰富多样。
如徽州地区有许多古老的宗教庙宇,如三教合一的合肥古城庙、风水宝地黄山上的道教峰宫等。
此外,安徽还有许多民间信仰,如拜山、踏青、赏花等传统民俗活动。
5.丰富的美食文化:安徽是中国十大菜系之一的徽菜的发源地。
徽菜以其独特口味和精美的制作工艺而闻名,如蹄筋、桂鱼、干贝、腊肉等。
同时,安徽也以其丰富的农副产品而闻名,如徽州毛尖茶、黄山猴魁茶、霸州李果、巢湖大闸蟹等。
总的来说,安徽地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间文化、独特的徽文化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安徽的文化底蕴,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安徽地域文化第一讲
“安徽地域文化”第一讲第一讲安徽文化概说一般了解:安徽建置沿革情况,包括安徽建省前的建置情况、安徽建省经过、安徽建省后的建置。
掌握:安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的基本概念、地域文化的概念、安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重点掌握:安徽文化的基本特点。
安徽的三大文化圈:淮河文化圈、皖江文化圈、徽州文化圈。
一般了解:安徽建置沿革情况,包括安徽建省前的建置情况、安徽建省经过、安徽建省后的建置。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华东的西北部,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与江苏、浙江相连,西与湖北、河南相接,南与江西为邻,北与山东相依。
全省东西宽约为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2006年来,全省户籍人口6593万余人。
安徽清初属于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清王朝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因当时安庆已成省内政治中心,徽州已成省内商业、经济中心,故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而为省名。
安徽简称皖,是因境内皖山而得名。
皖山,古称灊山,今称天柱山,在潜山、岳西境内。
相传周武王大封诸侯时在今潜山地区封了一个伯国,称皖国,山因名皖山。
又因安徽建省时的省会所在地安庆属古皖国,所以“皖”便成了安徽的简称。
一、安徽建省前的建置情况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今安徽境内设县有25个,先后属九江郡(治寿春邑)、砀郡(治砀)、陈郡(治陈)、会稽郡(治吴)。
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又增置鄣郡(治故鄣)、衡山郡(治邾)、庐江郡(治番阳)。
汉初,今安徽境内仍为楚、淮南等异姓王封地。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今安徽境内先后设69个县(侯国),涉及9个郡(王国),分属扬、豫、徐3个州,3个州分辖地区类西汉。
三国时期,今安徽境内分别为魏国、吴国所设扬州及魏国徐、豫4个州分领。
西晋仍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安徽境内仍分属扬、豫、徐3个州。
东晋时期,由于战乱频仍,安徽之地又是东晋和北方少数民族国家拉锯战之地,因此这一时期的区划和统属关系较为混乱。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一、引言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素有“天半东山水,人间黄金坑”之美誉。
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机会。
本文将分析安徽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探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对策,为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二、安徽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1.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安徽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交汇处,历史上曾是皖、豫、鲁三个古代文明的交汇地。
安徽是大禹治水的中心区域,历史上曾是楚国、郡国、吴国等势力范围的交汇地,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古代安徽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有很多著名的古城、古镇、古村和古迹,如黄山、宏村、西递等,这些都是安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2.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安徽是一个典型的自然风景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安徽还拥有众多的山川、湖泊、河流,如九华山、天柱山、宁国方山等,美不胜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3.文化产业基础雄厚安徽省有着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包括文学、戏曲、美术、影视等方面。
安徽省有很多的文化企业,如安徽电视台、安徽出版传媒集团等,通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三、文化产业的现状与问题1.文化产业贡献率不高尽管安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其文化产业的贡献率却并不高。
目前,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不到3%,这与安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不匹配。
这说明安徽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2.文化产品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安徽的文化产品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在市场上难以脱颖而出。
安徽的传统文化产品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个性化,难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
安徽的文化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宣传上也存在不足,导致了文化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开拓难题。
安徽地域文化
文明源头: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安徽历史悠久,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
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
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都。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宿州大泽乡。
三国时期,江淮之间为魏吴必争之地。
东晋时期,在淮南八公山一带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
唐宋时期,李白、杜牧、刘禹锡、欧阳修等各领风骚的文坛泰斗都在江淮大地上留下著名的诗篇和墨迹。
元末郭子兴、朱元璋起兵濠州(今凤阳、定远一带),最终推翻了元州统治,建立明朝。
辛亥革命前夕,发生过徐锡麟刺杀恩铭(安徽巡抚)、熊成基领导马炮营起义等较有影响的事。
1941年1月,在泾县(新四军军部)一带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
安徽农民创造并逐步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大文化圈:安徽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特点,形成三大文化圈,属于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影响深远,因基本上均在皖境,作为区域文化,故可综合和总称皖文化,是炎黄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个文化圈:淮河文化。
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并立而互相渗透。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黄河流域韶文化早1000多年。
在蚌埠怀远,则有禹文化的产生。
涡河流域是道家发源地,而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居“主干地位”(历史学家、北大教授陈鼓应语)。
从春秋后至秦汉的诸子百家,很多产于怀河流域。
仅在原安徽境内者即有老子、庄周、管仲、刘安及其宾客所形成的怀河学派;东汉哲学家、经学学家桓谭、桓彬父子,皆文学家,麟曾入宫讲学,彬之文与蔡邕齐名;东晋,有桓温、桓冲、桓玄三代政治家、文学家。
安徽饮食文化特点
安徽饮食文化特点安徽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特点。
在历史长河中,安徽地区曾受到中原文化和南方水乡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饮食文化。
以下是安徽饮食文化特点的一些概述:1.家常菜与宴席菜并重:安徽饮食文化以宴席菜和家常菜并重而闻名。
宴席菜以山珍海味为主,讲究丰盛、烹饪精细,形成了多种经典的宴席菜系,如徽菜、徽席等。
家常菜则注重原汁原味,讲究清淡、营养和健康,注重食材的自然美味,如徽州素斋、徽州小炒等。
2.以徽州菜为代表:安徽的饮食文化以徽州菜为代表,徽州菜又被誉为安徽菜。
徽州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丰富的菜品种类而受到广泛的欢迎。
徽州菜讲究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统一,注重刀工炒制手法,多用火候较长、调味较为复杂的烹调方法,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颇具特色。
其中,徽州的酒席更是菜品丰盛,种类繁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讲究烹饪技巧:安徽饮食文化注重烹饪技巧的传承与发扬。
尤其是刀工技巧和火候把握方面,安徽菜的刀工娴熟而精细,能将食材切成各种花样,使得菜品更具观赏性。
同时,安徽饮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掌握火候”,在火候加热、保持铸铁炒锅的火力恒定等方面都要求严格,以确保食材的原汁原味和口感。
4.追求天然、健康:安徽饮食文化注重选择新鲜、优质的食材,强调食材本身的天然色香味,尽量避免化学添加剂和过度调味。
此外,安徽人崇尚健康饮食,重视菜品的搭配和营养平衡,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效果。
因此,徽菜以“三清”(清蒸、清炖、清煮)为主要烹调手法,清爽的口感,淡雅的味道,使其成为安徽饮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5.丰富的小吃文化:安徽有着丰富的小吃文化,其中最有名的是徽州小吃。
徽州小吃以精巧玲珑、五味调和而著称,包括腐竹烧饼、灌汤包、臭鳜鱼、芜湖瓜片糕等。
这些小吃在安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也展示了安徽的独特风味。
总之,安徽饮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菜品种类、精美独特的烹饪技巧以及强调天然与健康的食材选择而闻名。
安徽导游基础知识--安徽地域文化
五
初起明末清初
、
形成原因:时代原因、经济原因、地域原因
新
安 画
主要题材:黄山、白岳、徽州山水 包括四个画派:海阳四家、新安画派、天都画派、黄山画派
派
代表人物:渐江、査士标、汪之瑞、孙逸
最早提出“新安画派”概念的是:张庚(清康熙,艺术理论家)
徽州文化
程朱阙里、东南邹鲁、贾而好儒
典型代表:黟县、歙县、休宁、江西婺源
一、主要文化遗址
淮
河
➢地域范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涡阳、蒙城、亳州一带以及以淮南王刘安
为代表的淮南、寿县一带
文
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淮河流域):淮南 古生代寒武系的古生物化石,称 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
➢淮南王刘安《淮南子》:第一次完整确定二十四节气、发明豆腐
➢涂山氏国、大禹、寿春安丰塘、凤阳明中都城、诸子百家、道家发源地(老 子)
六
古民居大都采用两坡屋顶形式
、
徽 派
“三雕”(砖、木、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类)、 “四雕”(砖、木、石、竹)
民
民居建筑充满浓郁的文化韵味:“五岳朝天”的封火墙、“四水归堂”
居
的天井(徽派建筑主要特征之一)、“终生平静”的厅堂、色彩的协调
山墙,俗称“封火墙”,亦称“马头墙”(其造型是徽派建筑的一大典
四
新安医学派:在医学史上主张“调补气息,固本培元”(培元派)
、
明代四大医家之一:汪机
新
清代四大医家之一:吴谦
安 医 学
医学经典:《医说》(我国现存最早记载大量医学史料的著作),《医 方考》(第一部注释医方专著),《名医类案》(第一部总结历代名医 专著)
新安医学以儒医群体和世医家族链为师承
安徽地域文化报告
安徽地域文化报告安徽是一座富有历史文化积淀的省份,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以下是本人的感受和记录。
一、安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安徽位于中国中东部,东邻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连湖北,北接河南,是国家重要的物资储备区和粮食生产区。
安徽面积139,000平方公里,人口约六千万,其中华裔占98%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有“黄山奇林”和“徽州古城”等著名景点。
安徽的特点之一是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民俗、历史、文化、艺术遗产,堪称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二、安徽的区域文化特色及表现1、徽州文化徽州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徽州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这里有着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徽州古城,以及江南园林“西递宏村”,而且徽州城建筑风格独特,采用花岗石砌成的“三统一”(尺度、造型、比例一致)的古典建筑特点,极富艺术价值和历史遗产价值,目前保留完整的徽式建筑在中国外只能在日本寻找类似的园林和建筑了。
2、黄山文化黄山以宏伟壮观、神奇秀美而著称于世,这里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这里的山水雄奇、云海缭绕,与南方山水飞瀑风景截然不同,被誉为中国美景之冠。
黄山文化深厚,黄山道教文化和现代文化在黄山地区特别浓厚,这里引起了众多游客和艺术家的兴趣,黄山被誉为了“艺术的源泉”。
3、绿色文化安徽是中国绿色生态省份之一,有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生态资源,安徽采用“绿水、青山、红土”,视保护和发展兼顾,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行全面绿色发展,为建设新发展格局作出了努力。
4、地方戏曲文化安徽地区有着上百种地方戏曲文化,其中安徽黄梅戏、宣城戏、池州皖剧、徽剧等著名。
这些戏曲文化融入了当地音乐、舞蹈、文学、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当地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精神。
三、结语安徽不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际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安徽拥有着众多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多彩的人文和文化景观,安徽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地域文化范文
安徽地域文化范文安徽地处中国东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其特色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域风情。
安徽地域文化的核心是典雅和精致。
安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长江以南的安徽历史上曾是一些古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古代著名的徽商文化组织的徽派。
它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商帮。
徽派古建筑是安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典雅精致,富有独特的韵味。
比如安徽省的黄山,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脉之一,其奇峰、怪石、云海和温泉等景观令人陶醉。
此外,安徽还有一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如世界遗产古墓群--皖南古墓群、乌龙泉、岭南文化--黟县装修文化、南渔文化等。
安徽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徽剧和徽文化了。
徽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它以徽州方言为基础,包含了唱、念、做、打、舞等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京剧的母亲。
徽剧主要负责南方民间传统文化的扮演,反映了南方农村地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徽剧承载了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安徽人应该引以为豪的一部分。
另外,徽州古城也是徽文化的一个体现,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和文化景点。
徽州古城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有许多著名的园林、庙宇和民居可以欣赏。
在饮食方面,安徽地域文化以徽菜著称。
徽菜是安徽传统菜系的代表,以其独特的烹饪工艺和风味而闻名。
在徽菜中,最有名的就是徽菜中的徽州八绝,其中包括最有名的是徽州板栗、徽州烧鹅、徽州腌肉和徽州三宝等。
徽菜是安徽地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徽地区文化的重要体现。
它融合了当地的土特产和饮食习惯,味觉独特,香气扑鼻。
除了徽菜,安徽还有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
安徽人民热爱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和清明节。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狮子等。
安徽地域文化报告
安徽地域文化报告安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其中,黄山、宏村、休宁等旅游胜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成为了安徽省的重要旅游资源。
同时,在传统文化方面,安徽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以下将介绍安徽省的地域文化。
安徽音乐文化安徽是山水吟、幽篁韵、新华篇等音乐风格的发源地。
安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黄梅戏,被称为“江淮咏叹调”。
这种音乐的特点在于旋律华丽,富有感情,多为叙事性音乐。
黄梅戏曲艺团自1951年成立以来,取得了不少成就,为安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安徽美食文化安徽美食以淮扬菜和徽菜为代表,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淮扬菜的特点在于鲜嫩味浓,具有清淡、鲜美、滋补的特点。
而徽菜则以健康、营养、清淡为主,且讲究色、香、味、形之间的和谐。
如有名的四喜丸子、毛血旺、臭鳜鱼等都是安徽美食的代表。
安徽建筑文化安徽传统建筑文化以徽州建筑为代表,其特点在于石、木、砖、瓦的巧妙组合,更注重细节和装饰。
徽州古城、宏村、西递、南屏等地保留着大量的徽派建筑,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以宏村最为著名,其“石头城里建木头屋,半池翠水带花姑”的特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安徽民间文化安徽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皖南民间艺术。
皖南民间艺术是安徽民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又称“皖南文戏”,包括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五省的吴侬软语、皖剧等。
皖南民间艺术注重道德修养和家庭美德的描绘,既有进步性,又有娱乐性,深受居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总的来说,安徽地域文化是多样性、富有特色的,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这些瑰宝,正是值得我们去深入认识、传承与发扬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地域文化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安徽地域文化》课程报告
康熙六年(1667 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将其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
皖西茶文化: 《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着《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竟有80 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可见其影响之大,同时也说明六安瓜片的历史之悠久。
百余年来,六安瓜片以其特有的氤氲醇香,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茶叶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魅力;以其独有的浓郁厚味,成为中国茶叶给世界最特别的国礼。
安徽六安地处北纬 31 度,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期长,光合作用充分,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
六安瓜片属特种绿茶,采摘期仅限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是世界上唯一无芽无梗的绿茶,完全由单片生叶制作而成。
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
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至冲泡出来如同翠绿的瓜子片,并以此得名。
皖西皋陶文化: 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
“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
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
创“五刑”。
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
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 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
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
立“九德”。
九德即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
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
亲“九族”。
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
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
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
他倡导并施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
进国家的产生,都发挥了显着的作用。
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皋陶是东夷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 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
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
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
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
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
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 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为了纪念皋陶,后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
皋陶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徽六安城东,顶有黄栗树一株,形若伞盖,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古皋陶墓"。
唐代诗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等曾为皋陶墓赋诗、撰文。
皋陶祠位于墓北35m,系清乾隆年间修建,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重建。
为了进一步弘扬皋陶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目前正在规划兴建皋陶陵。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
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公元前222 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建制县,明清时更为昌盛。
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
文化界召开了多次全国徽学研讨会以及国际徽学研讨会,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
一位老徽学研究者对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
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
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
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 年)改歙州为徽州。
在此后的866 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 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
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
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徽剧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
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
"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
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结合,产生了京剧。
当时活跃在城乡的徽剧社班有47 个,大的社班有艺员180 多人,可谓声势浩大,繁荣昌盛。
徽州的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徽州壁画即徽派建筑壁画,是壁画的一种,所谓壁画,就是绘在壁面上的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壁画有岩画、洞窟壁画、宫廷壁画、墓室壁画、寺观壁画和民居壁画等。
岩画如内蒙古阴山岩画,洞窟壁画如敦煌莫高窟壁画,宫廷壁画如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墓室壁画如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寺观壁画如北京郊区的法海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帝释梵天图》,民居壁画如徽州壁画。
徽州壁画就是当地百姓俗称的墙头壁画,集艺术性、对称性、思想性为一体,广泛描绘在徽州古民居的屋檐下和门楼、窗檐上下,和石雕、砖雕、木雕一样,是徽州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徽州建筑服务的。
它与一般壁画的区别在于:它是以一个墙面上多幅壁画为一体,以儒家思想和喜庆祝福为主要内容,以工笔写意为技法,以美化徽州民居外墙壁为目的的一种墙面壁画。
徽菜在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
徽菜重(讲究)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
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臭鳜鱼、虎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水、香菇盒等。
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华,大中国、大富豪和武汉的大中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