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

合集下载

《统 一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和发展》 说课稿

《统 一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和发展》 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和巩固,展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教材首先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如明朝的废除丞相、设立三司,清朝的军机处等,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其次,讲述了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如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体现了我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教材还重点阐述了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如对西藏、新疆、蒙古等地的管理,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促进了民族融合。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各民族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明清时期的历史,学生可能了解得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概念和政治制度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明朝废除丞相、设立三司,清朝设立军机处等。

(2)掌握明清时期巩固边疆地区的措施,如对西藏、新疆、蒙古等地的管理。

(3)知道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如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4)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一)自我介绍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二)说课内容1.说教材(1)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本节课是一堂综合专题课,根据课标2-2-4的要求,选取了以民族关系发展为主线,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

本专题是学习《我们传承的文明》中一条重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它涉及八上、八下两册教材,时间跨度非常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各单元已经学习过,但比较零散,还没有形成系统。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民族关系发展的脉络,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对于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论从史出的意识和类比归纳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2-2-4 ”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已经学过民族关系方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但由于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还比较差,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把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进行串联,构建知识系统,难点定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史料和图片分析,理解各民族间的战争、经济文化交流与统治者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是促进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说教法与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为主,探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并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特点进行教学,恰当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学生可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自评互判等方法,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审题解题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确立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通过具体史实和图片的分析,整体把握民族关系发展的脉络,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各民族间的战争、经济文化交流与统治者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是促进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几个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让学生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类比归纳的能力。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节课内容涉及顺治、康熙、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措施,以及他们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史实,展示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辉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以及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掌握顺治、康熙、乾隆三位皇帝的主要统治措施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顺治、康熙、乾隆三位皇帝的主要统治措施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分析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原因,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古诗词引入,激发学生对清朝前期历史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顺治、康熙、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措施及其作用。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原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教案标题: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教育教学目标:1. 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统一发展的重要性。

2. 探讨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2. 统一教育的重要性。

3. 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和包容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教育中平衡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统一发展。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包容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2. 激发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特色,引导他们认识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3. 知识传递:介绍多民族国家统一教育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多民族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如何平衡文化差异和统一发展。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成果,强调包容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表现。

2. 学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3. 学生个人总结反思。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2. 鼓励学生参与多民族国家的文化活动,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资源:1. 多民族国家文化图片或视频。

2. 多民族国家教育政策和实践案例资料。

3. 跨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方案。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统一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包容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本次课所涉及的教材内容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单元。

该单元旨在通过学习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多民族国家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国家统一的意义和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国家统一的意义和必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多民族国家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白板、多媒体投影仪等。

2.教材准备:思想品德教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通过准备一些关于多民族国家和国家统一的图片,以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你们见过哪些多民族国家?你们对国家统一有什么了解?步骤二:呈现教材内容,讲解概念(10分钟)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或板书的方式,呈现多民族国家的定义和特点,并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国家统一的意义和必要性。

步骤三:小组讨论,思考多民族国家的优势和挑战(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多民族国家的优势和挑战,并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可辅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多元文化对国家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 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难题有哪些?如何克服?步骤四:角色扮演,体验国家统一的过程(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模拟国家统一的过程。

每个小组成员可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国家领导人、军队将领、民众代表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验国家统一的困难和重要性。

步骤五:讨论总结,培养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感(1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角色扮演的过程,讨论国家统一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个人的看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说课稿
的住原康【因熙设和23计不年问宜这封一题禅关链的键】理年由份,,并引辅导以学大生事回年归表教,材意并在结抓合 所多1、学民梳族为理 国什相 家么关 已史 有有实 的人(成在以就这和16仍8一4待年年解为提决界的议康难熙封题帝禅)为泰。捍山卫统?一 2、为什么康熙帝认为封禅“非所宜行”?
3、康熙帝南巡中哪件事最令你震撼?
康熙29年至36年(1690—1697年),三次亲征,平定 准噶尔部叛乱。
康康熙熙5555年年((11771166年年))谕,:变海“外开如海西”洋为等“国禁,海千”百。年后, 康中熙国5恐7受年其(累17。18此年朕)逆,料历之时言11。年编成《康熙全览图》。
——《清圣祖实录》
满汉合璧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
顺治18年(1661年,8岁),即位。 康熙6年(1667年,14岁),亲政。 康熙8年(1669年,16岁),智擒鳌拜。 康熙20年(1681年,28岁),平定三藩。 康熙22年(1683年,30岁),平台湾。 康熙23年(1684年,31岁),首次南巡。“弛海禁”。 康熙24年至28年(1685—1689年),部署两次雅克萨 之战,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设计意图』以康熙57年(1718年)编成的《康熙全 览图》导入课题,既直奔主题,又为课堂小结做好铺 垫。两个小问的设计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 经验,激发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氛围。
康熙帝真的有过“微服私访”吗?
《康熙起居注》 《清圣祖实录》 《清史稿·圣祖本纪》
『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 获取可信史料的思维品质。同时引出本课的线索:康 熙23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
『设计意图』此部分作为本课的小结,在完成大事年 表后,最后呈现《“康弛熙海全禁览”图》、时重间新轴严及申康海熙禁55年 谕旨,将时、空、人融为一体。将康熙帝还原到特定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9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它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的内容密切相联,清朝初年,在解决了台湾问题和抗击沙俄对东北地区侵略取得胜利之后,坚决镇压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边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基本奠定了祖国的版图。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本课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清朝政府对达赖、班禅的册封以及驻藏大臣的设置,从而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地区的统治;土尔扈特的回归则进一步展现了祖国民族在家庭的凝聚力,同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清朝的疆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3.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对历史学科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具备历史比较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通过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技能。

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注重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01年版的《经济与政治基础》一书中的第十章第一节第一框的知识内容。

大家知道,民族是组成一个国家的基础,民族问题又同宗教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又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

因而本课有关民族的基本知识和我国民族状况的一些问题,成为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的涵义及其特征,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中华民族的组成,各民族在历史上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明白伟大统一的祖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2、能力目标:在本堂课教学中,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自学的能力。

3、觉悟目标:培养学生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而自豪的感情,从而树立其振兴中华的决心和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思想觉悟。

(三)教学重点、易错点1、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民族的涵义以及它的四个特征,只有掌握了民族的基本涵义和特征后,才能准确地区分民族与非民族的界限。

2、由于民族与种族、氏族、国家这些概念间有相似点,又有质的区别,所以这几个概念容易搞混淆,成为学生学习的易错点。

二、说学法我现在执教的是二财(6)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好胜心切,希望能够表现自我。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书本,然后同学间经过相互讨论后,采取竞答的方式,由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前面设置的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通过相互间的讨论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三、说教法本节课以启发式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情境导入,设置问题,学生阅读,互相讨论,课堂竞答,教师讲授分析,比较举例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说课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说课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说课稿
1.说教材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

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2.说课标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3).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4).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5).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6).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3.说教法
(1)、忆知识巧导妙引:
展示本单元的时间轴尺和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整体的感知。

(2)、理教材夯实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分课梳理相关知识点,主要是以填空的形式。

易错易混知识点再次进行强调。

(3)、破重难讲透练活
教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阐释,并进行相关练习。

(4)、练真题把脉中考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做真题的方式把握中考试题的难度、重点和出题方式。

(5)、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复习到的重点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掌握不透彻,老师进行补充、强调。

(6)、当堂检测(让学生做练测本)。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栗彩萍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为主题,本科讲述清帝国在解决台湾问题和抗击沙俄对东北地区侵略取得胜利之后,坚决镇压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分裂活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奠定了祖国的版图。

本课共分三目:1.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2.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3.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教学重点: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多伦会盟和避暑山庄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材料解答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完本课后能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难点:本课涉及区域广,空间跨度大,初一学生能否按方位将学习内容重新整合是本课教学难点二.学生分析: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内容比较生疏,对相关地理知识也很模糊,但对大一统理念已经理解接受。

三.本课目标:根据上述情况和大纲要求,确定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初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和将军参赞,进行多伦会盟,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等史实。

列举清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措施。

认识清初民族政策刚柔并济特点。

过程与方法:收集历史上中央政权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地区管辖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和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能力识读“清朝疆域图”,按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初和以前历代王朝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史实,感受祖先开拓边疆地区艰难历程,认识到今天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局面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

通过本课学习,更加深对台湾、西藏、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问题认识。

四.教法:讲授法和启发式提问相结合,学生阅读和讨论相结合五.学法:在本课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第一是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材的课内思考题来实现:第二是通过识图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公开课说课稿

初中历史公开课说课稿

初中历史公布课说课稿文学与历史是分不开的,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和传承,这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创作,而且也适用于一切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初中历史公布课说课稿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初中历史公布课说课稿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进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

西汉的汉武帝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大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的时期的第一个壮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进程中有侧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内容标准:罗列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判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以下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控“文景之治”并罗列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判历史人物;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确立根据:第一,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触及的史实较多。

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绩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初中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初中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根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中的第三框内容,为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分析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1、说课内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意义: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因此,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培养维护祖国统一情感的重要内容。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理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和意义。

【能力目标】(1)在获得有关我国民族国情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课前指导学生有效的预习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在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和意义的过程中,通过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3)通过本课的学习,采用合作、发现、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活化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2)认识到“一国两制”方针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难点】“一国两制”方针的意义。

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相互交融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

处理好民族关系,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因此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定为本课的重点;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学生虽然知道什么是“一国两制”,但是对“一国两制”的深刻意义理解的不够透彻,因此定为难点。

《统 一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和发展》 说课稿

《统 一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和发展》 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策略和方法,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边疆地区统治的主要措施;掌握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和领土完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2、教学难点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经过之前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明清时期复杂的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重点。

三、说教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说课模板各位评委X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此内容为本节的第二课时。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以下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部分:一、教材分析:该课时探讨的是我国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

从总体上看:明朝统治者侧重防御,清朝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

避暑山庄的修建、达赖和班禅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明代实施的“改土归流”、清代对某些少数民贵族叛乱平定的举措,都有力地表现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

这些措施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清朝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粉碎准葛尔贵族割据势力、漠西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明清的“改土归流”、清朝台湾府的设置等史实;掌握明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差异和清朝的疆域;充分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览、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评价少数民族领袖人物的能力;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把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进行的斗争。

清朝前期辽阔的版图及其行政区域的划分和管理确定为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根据(知识**特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或理解能力)确定明清对待少数民族政策的差异。

为本节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将详讲***,略讲****,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四、说教法: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对****知识将采用***教法,为落实重点采用* *教法;为突破难点采用**教法;等等。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问题探究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一方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体系。
3.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共同构建知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 PPT:展示教学内容的框架、重要知识点和图片,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2.视频资料: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3.效果。
4.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史料、文章等,便于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秦汉时期的基本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西汉和东汉时期政治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过程;
2.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把握不准确,容易混淆;
3.缺乏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容易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讨等方法,深入探究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与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4.情感共鸣:挖掘历史人物、事件中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跨学科联系:将历史知识与语文、地理等学科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 随州市广水外国语学校 董玉姣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教后反思等四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1、地位和意义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中的第三框内容。

主要讲述我国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祖国统一方面的重大成就。

本框题共分三个部分即“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因此,本课是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培养维护祖国统一情感的重要内容。

维护祖国统一情感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使学生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反对一切危害祖国统一的言行。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一国两制”的含义、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课前指导学生有效地预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活化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对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尤为重要。

【难点】【难点】 “一国两制”方针及其意义。

“一国两制”方针及其意义。

“一国两制”方针是我们党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用和平方式解决矛盾的创造性杰作,不仅为我国实现完全统一指明了方向,而且为世界各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第二部分 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我选择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情境教学法;(2)活动教学法;(3)问题教学法等)问题教学法等2、学生学法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本课的特点,采用分组导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整个说课共分六个环节。

一、说教材特点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三框题,本框题共分三个部分,即“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教材从这一逻辑出发,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两个内容统一起来讲,符合课标要求。

因此,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培养维护祖国统一情感的重要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④知道维护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难点:“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相互交融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

处理好民族关系,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因此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定为本课的重点。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什么是“一国两制”,但对“一国两制”的深刻意义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把“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定为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与教学资源的应用策略
本框内容学生在地理、历史课程中已经有一定知识基础,甚至有的学生通过影视、文学作品对本框内容有更多了解,但缺乏完整的学习,深刻的感受与体验,特别是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缺乏理论上的深刻、全面的把握。

因此本课适合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给学生感性认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践行。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选用的是河北远程教育网百木林新课程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具体为初中版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2期九年级人教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教学资源。

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我在对远程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和加工。

本框教学选择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讲授法。

设计意图:1、利用视频资源Flash歌曲《爱我中华》,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性;2、利用课件“小知识”、中华民族分布图使学生充分了解少数民族的特点;3、利用视频资源《昔日苦聪人》,文本资源《今天苦聪人》,图片资源解决本课重点;4、利用视频《香港回归仪式》、《邓小平谈“一国两制”》、《乡愁》突破本课难点;5、利用课件总结反馈,指导践行,使主题升华;6、利用网络教室的便利条件让学生访问老师的资源库,开阔学生视野。

总之,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力求达到:增加课堂容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开阔视野、提高能力,提升境界等多重目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高效。

五、说教学环节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步骤来达到教学目的。

这六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向性、双向性向多向性转化。

(一)情境激趣,引入课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多媒体播放Flash歌曲《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欢快的歌曲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直观性,把学生带入中华民族这个欢乐的大家庭,使学生在歌声中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引出课题。

(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交流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相关资料,选出3—5个学生上台交流。

与此同时展示资源中的课件“你知道吗?”,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受—分享—发现的过程中,对各个民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轻松步入本课的学习。

2、展示中华民族分布图。

设计意图:利用民族分布图,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并在教师指点下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的相关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利于增强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决重点——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学生自学,了解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多媒体播放远教资源中的视频《昔日苦聪人》和文本《今日苦聪人》,在此我利用了远教资源的教学设计思路展示今昔苦聪人的变化,体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重视。

3、用图片分别展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要把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多次利用远教资源中的视频、文本、图片资源,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具有平等的地位;各民族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团结,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本课重点顺利解决。

(四)联系时政,突破难点——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图片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

提出问题:请你说说两幅图片的含义。

2、多媒体播放:
①视频《香港回归仪式》。

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1)香港和澳门为什么能够顺利回归?(2)是在什么方针指导下顺利回归的?
②视频《邓小平谈“一国两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又一次充分利用远教资源,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使学生从视听角度感受那永载史册的庄严时刻,感受到祖国统一的前进步伐,联系香港和澳门今天的繁荣和稳定,体会到党和国家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寓理于情,以情导理,使学生对一国两制的内容有了清楚了解,突破本课难点。

3、播放视频《乡愁》,引出台湾问题。

结合视频组织学生探究分析:
(1)你是如何解读《乡愁》的?
(2)今天台独分裂分子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3)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和自己的知识储备谈谈台独言论和行为为什么引起所有中华儿女的强烈愤慨和世界舆论的谴责?
(4)今天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借诗朗诵《乡愁》的情境感染学生的情绪,通过解读《乡愁》使学生感受到同根同祖所具有的精神力量,通过合作探究问题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现状和中国政府的态度,继续突破本课难点。

(五)总结反馈,指导践行——主题升华
总结反馈(展示课件)
1、通过学习我获得了什么知识?
2、通过学习我增强了什么能力?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4、……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快捷高效的特点,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逐步形成能力。

通过课上反馈,教师能及时了解学情,适时给予弥补,完善本课教学。

指导践行
老师提出问题:今天,作为中学生,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实际行动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
教师提示:可以是一封写给台湾中学生的信,也可以是写给台湾当局的一封信,还可以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宣传标语等等。

请学生在今天的课后做些思考与探究,在下一节的政治课上做交流。

设计意图: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指导践行,增强学生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平台交流,开阔视野
1、访问资源库
资源库:是教师事先为学生创建好的,包括教师从远教资源中搜集到的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音频、文本和图片资源,拓展练习等栏目。

2、提供教师的博客留言板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学习交流平台,能利用网络教室的便利条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老师精心准备的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有充分的选择自己学习路线的自由,开阔视野,增强师生之间的交
互性,为教学过程创设一个开放的、可交流的空间,是课堂的有益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求简洁醒目,提纲挈领,突出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