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理论层次的方法

合集下载

管理学 管理研究方法(14.7)--理论的层次

管理学 管理研究方法(14.7)--理论的层次

知识点三:理论的层次
1.宏大理论
宏大理论是指高度复杂、非常抽象的系统理论,试图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中的大部分方面。

例如,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Parsons的功能理论,Homans社会交换理论,道家的阴阳理论,都被视为宏大理论。

宏大理论最为全面,这些法则涉及许多不同的情境下的各种现象宏大理论最为抽象,从可观察的现象识别其背后隐含的法则也最难。

2.细微理论
细微理论也称工作假设,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常识性的认识。

细微理论只包含有限的概念,这些概念也只与有限的情境下的少数现象有关。

细微理论最具体,理论与可观察的现象之间几乎是相同的。

3.中层理论
中层理论是相对于宏大理论和细微理论而言的。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其全面性和抽象程度也都是中等的,其目的在于解释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现象背后的法则。

它也是有边界的,也就是说只适用某些现象而非所有现象。

例如,代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

第 八章 智力

第 八章 智力

(一)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Howard Gardner)
人类的智力至少有8种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
言 语 智 力
逻 辑 数 学 智 力
空 间 智 力
音 乐 智 力
身 体 运 动 智 力
社 交 智 力
自 知 智 力
Gardner的多元智力
2、智力三元论
• 1、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 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 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 智力的内在成分 智力成分亚理论 • 智力成分与经验之关系 智力经验亚理论 • 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智力情境亚理论
Sternberg智力三元論
智力三元理论
元成分 成 分 亚 理 论
操作成分 知识获得成分
经 验 亚 理 论
情 境 亚 理 论
Sternberg Triarchic Theory Intelligence of Human
• 2、成功智力

第十名现象
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种主要目 标的智力,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产生举足 轻重影响的智力。 • 分析性智力—涉及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 成果的质量,强调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 思维能力。 • 创造性智力—涉及发现、创造、想象和 假设等创造思维的能力 • 实践性智力—涉及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 的能力,包括使用、运用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什么是智力? 智力怎么测量? 智力(天才)怎么培养?

什么是智力
• 一、什么是智力 • 智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 的心理条件。 •
智力的多面性
思考?
• 不少在学校学习成绩优良的好学生进 入社会后一事无成;而不少在学校中学习 成绩一般甚至是顽皮捣蛋的“差生”进入 社会后,可能在某一领域或者某一行业创 造出佳绩。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 (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 驱力(奥苏贝尔): •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 求掌握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 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 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 (一)定义: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
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表 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 • 推力:学生发自内心对学习的愿望和追求,对 学习起推动作用 • 拉力:与学习的外在后果相关,对学习起引诱 作用 • 压力:与学习的外在环境有关,对学习起强制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动机强度与学习效 率的关系 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需要 层次理论、动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 机理论 掌握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掌握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及作用 三、学习动机与效果
的理由:内容不错的,就指出表达上的问题;文字不错的,就指出立意上 的偏颇。渐渐地,我练就了一双“毒眼”,稍微翻阅一下,便能发现学生
习作里的毛病;养成了一种习惯,不给学生打高分。自以为这两点是“严
师”的必备条件,“严师出高徒”,既然我对学生要求如此严格,那么就 坐等收获,坐等高徒出现吧。
学习动机
但事与愿违,等来的不是令人拍案的佳作,而多是此语言刻板、内容空 洞的习作。更要命的是,不少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了对写作的厌倦:字迹 潦草,错别字、病句连篇,还有些抄袭之作。我满腔热情,严格要求学 生,希望他们有长足的进步,换来的却是这样一种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究竟那里错了呢? 一天,我无意中听到学生在议论作文。有的说最头痛作文,没材料可写。 有的干脆说,你头痛它干什么?随便找一篇“参考”一下,不就完事了 吗?我还没写就知道只能得几分,认真不认真一个样。后来,还有位几 同学在随笔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周三多)第八章 组织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周三多)第八章 组织
管理层次数目 高层领导的管理幅度 基层领导的管理幅度 基本工人与辅助工人的比例 大学毕业的管理人员所占比重 经理人员与全体职员的比例 技术工人的比例 规范化的程序 集权化程度 口头沟通的数量 书面沟通的数量 整体结构
技术类型
单件小批 大批大量 流程生产
生产
生产
技术
3 4 23 9:1 低 低 高 少 低 高 低 柔性的
2 C = n n1 (n 1)
C:可能存在的人际关系数 N:管理宽度
13不同下属人数的可能关系数下属人数关系数
1
1
2
6
3
18
4
44
5
100
6
222
7
490
8
1080
9
2376
10
5210
11
11374
12
24708
13
2359602
格拉丘纳斯的 这个公式没有涉及 上下级关系发生的 频次和密度,因而 它的实用性受到了 一定的限制。对一 个主管人员来说, 相互关系所发生的 频次和密度也应是 在确定下属人数时 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 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 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 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 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 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 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 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4 7 48 4:1 中等 中等 低 多 高 低 高 刚性的

现代管理学第八章练习及答案

现代管理学第八章练习及答案

现代管理学第八章激励一、单选题1.在所有的激励方式中,最常用的是()A.目标激励B.榜样激励C.奖惩激励D.评比激励答案:C解析:常用的激励方式包括: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最常用)、竞赛与评比激励、关系与支持激励、榜样激励。

2.李明是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员工,他积极肯干,经常超额完成任务,多次得到领导的奖励,他的干劲也越来越大。

李明的领导釆用了哪种强化方式?()A.积极强化B.惩罚C.消极强化D.消退答案:A解析:积极强化,也称下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予以鼓励、肯定、奖赏,使之更加频繁地发生并不断强化。

题中李明得到领导的奖励而干劲也越来越大,这就是积极强化的表现,本题选A。

3.马斯洛按照需要产生的先后,将人的需要排序为()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B.生理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D.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答案:C解析:马斯洛按照需要产生的先后,将人的需要排序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方面。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解释了人类的()A.基本需要的程度B.基本需要的内容和产生顺序C.基本需要的内容D.基本需要产生的顺序答案:B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解释了人类的基本需要的内容和产生顺序。

5.马斯洛认为,人们最先产生的需要是()A.社会需要B.生理需要D.尊重需要答案:B解析: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是人类所有需求中的优势需求,也是需求层次系统的基础。

6.按高标准行事,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属于()A.归属需要B.成就需要C.权力需要D.关系需要答案:B解析:成就需要,即按高标准行事,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

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的强弱对个人成长、组织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7.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A.社会起因的研究B.行为过程的研究C.需求层次的研究D.行为改造的研究答案:A解析: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对社会起因的研究。

管理学原理教案(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教案(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案第八章激励§1 激励概述一、关于人性学说(一)人性、动机与激励之间的关系(二)关于人性的学说在如何看待人性的问题上,西方管理学界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的假设,后来这些不同的人性假设便构成了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基石。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沙因(E·H·Shchein)把流行于西方的几种人性理论概括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的假设.这四种假设表明了西方管理界对于人性看法的发展历程1、经济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相应采取重视物质刺激,实行严格监督控制的方式2、社会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采取重视人际关系,鼓励职工参与的方式3、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假设认为人特别重视自身社会价值,以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采取鼓励贡献,自我控制方式.4、复杂人♦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人是不同的,人是会变的,因此,人是复杂的♦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其行为会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异;♦相应采取系统、权变管理方式。

不管人们对于人性有何不同的认识,根据心理学家所揭示的规律,人之所以会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是由其动机决定的.一个人愿不愿意做某项工作,工作的积极性是高还是低,干劲是大还是小,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

二、动机理论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心理动力。

♦动机是一个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的来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动机是由未满足的需要引起的1需要–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心理状态•客观的刺激•缺乏某种东西未满足的需求是形成人的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求的满足。

激励与内容型激励理论

激励与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八章激励与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概要] 激励在管理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管理心理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形成了不同的激励理论,概括起来主要的有: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综合型激励理论及我国学者所研究的成果,如激励—去激励连续带模式等。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这些激励理论对实际管理都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激励的概念和激励的类别的划分;理解“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等的真正内涵;认识这些激励理论对管理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操作价值;学会使用这些激励理论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激励和激励理论概述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的生产、工作积极性,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关键。

因而,研究如何根据被管理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地实施激励,在管理心理学中就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关于被管理者积极性激励的理论,在管理心理科学中,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分量也比较重。

一、激励简述所谓激励,就是管理者根据被管理者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措施,,创设一定的条件,激发起被管理者实现工作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的活动过程。

激励积极性的工作,是人力资源开发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工作,所以,管理心理学对如何激励被管理者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展开了相当广泛和相当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激励理论。

激励被管理者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对被管理者的需要的满足、引导来激励其积极性;二是通过设置富有吸引力且实现可能性大的工作目标,来激励被管理者的生产、工作积极性;三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不断强化被管理者的行为,从而激励被管理者的生产、工作积极性。

对激励问题的研究,基本上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的。

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

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抽象方法
3.特点
(1) 科学抽象是理性思维过程, 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 (2) 科学抽象是认识的深化,反 映事物的本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3) 科学抽象是运用各种理性和 非理性的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知识创造 过程。
二、科学抽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 创造和形成科学概念和判断,反映 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为科学知识体系的 形成提供“知识细胞”。 2. 创造和形成科学符号,用简洁的、 形式化的方式和通用语言表述认识成果,使 科学研究更加简明、清晰、严谨。( 便于 继承交流、克服自然语言复杂性模糊性、便 于公式化地简明节 建构理论体系的方法
一、科学理论重在建构 二、建构理论体系的方法
第三节 建构理论体系的方法
一、科学理论重在建构 1.构成科学理论的基本要素 (1)基本概念 (2)基本定律或基本原理 (3)科学推论
一、科学理论重在建构
2. 构成科学理论的原则
(1)逻辑完备性原则 (2)全面系统性原则 (3)历史继承性原则
一、什么是科学抽象方法
2.要点
分离,就是要撇开对象之间的总体联系,专注 于其中的某一种研究对象,或者对象的某一个方 面。(例如,对商品的认识,就要先将其从具有 使用价值的一般产品、自然物品分离出来。还要 将其各种属性分离开来。) 提纯,就是要排除研究对象的次要的、表面的 因素,突出其本质因素,使人们能在纯粹状态下 进行考察。(例如,对物质、商品的本质的认识) 概括,就是对纯态研究结果进行必要的处理, 用概括的表述(简明的概念及其定义)来揭示对 象的本质和内涵。(例如,各种科学概念)
第一节 科学抽象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抽象方法 二、科学抽象方法的作用 三、科学抽象方法的要求
三、科学抽象方法的要求

层次分析法的方法与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方法与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方法与原理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和原理一、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学志愿的问题等等。

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

比如选择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可以从宁波、普陀山、浙西大峡谷、雁荡山和楠溪江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在进行选择时,你所考虑的因素有旅游的费用、旅游地的景色、景点的居住条件和饮食状况以及交通状况等等。

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我们将这样的复杂系统称为一个决策系统。

这些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

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二、层次分析法的定义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8章

自然辩证法概论8章
从过程1到过程2,一般理论1成了认识的背景,指导并解释经验观察2,这就暗含一个前提:个阶段, 作为认识起点的知识包括的内容越来越多,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如果相信累积式发展模式,则: 对发现抱乐观态度;科学的发展就是这种必然真的知识的不断增多的过程; 整个科学史就是科学不断进步的历史。
产生于理论内部的问题
地心说统治时期逆行的问题 悬天说提出后“天会不会掉下来”问题 爱氏引力理论提出后光线会不会弯曲的问题 产生于两种不同的理论之间 天体演化和地质进化提出后会问“地球表面的生 物怎么来的?”上帝创造的吗? 产生于理论和观察的矛盾 日心说理论和恒星周年视差。
1
2
如何归并的呢?
首先要有事实 1、2 ······m 经验定律 1、2、········ n 更高层次定律 1、2、········o 理论
归并
归并
归并
1
2
3
4
事实1,事实2······事实m 经验定律1,2,·····经验定律n 更高层次定律1,2······o 理论
1
n>0
2
必然的推论:定律和理论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亚里士多德
从观察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返回到观察,以指导观察。前者采用“归纳”,后者采用“演绎”。
经 验 观 察 1
经 验 观 察 3
一 般 理 论 2
经 验 观 察 2
一 般 理 论 1
归纳
演绎
归纳
演绎
过程1
过程2
认识背景指导、解释观察2
用图表示:
经 验 观 察 1
经 验 观 察 2
一 般 理 论 1
传统认识
新发现冲击着传统(反常出现)
“危机时期”:反常的数目越来越多。对旧范式发生了怀疑,共同体出现分化。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第一章绪论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作这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勒温),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修茨)。

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期望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归因理论)。

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

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和(融合)阶段。

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疏远)阶段和终止阶段。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2、(莱维特)为了探索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

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轮式传递)链式传递和(Y式传递)。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戴维斯)。

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分别是:(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和(流言型)。

6、对人际关系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纽科姆)。

7、人际关系从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和活动型。

8、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家(梅奥)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的。

第八章精神分析疗法(1)

第八章精神分析疗法(1)

2019/2/1
9
人格结构说
适应作用
道德原则
超我

现实原则
意识层

稽查作用 前意识
动力作用
潜意识
本 我
(一切行为动力的来源)
快乐原则
2019/2/1
10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自 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 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本我在于寻求自 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 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按社会道德准则 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 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 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要反映客观现实,分析 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 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不平衡时 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2019/2/1 13
隔 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 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 抵 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的痛苦 体验。 转 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 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 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 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 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 补 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 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 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2019/2/1
17
口欲期得到满足儿童产生安全感有助于形成 信任别人、自信而不依赖别人,易与人相处的性 格。相反口欲期母子关系不健全,则易形成口唇 依赖型性格。表现为过度的依赖性,不现实而富 于幻想,容易嫉妒别人,在行为上喜欢做各种和 嘴有关的动作,如吸吮拇指、咬指甲、贪食、吸 烟、嚼口香糖、多嘴多舌等。 负性俄狄浦斯情结(儿童对同性父母产生恋 爱并嫉恨异性父母)长大以后可能成为同性恋。

第八章 教育机制理论

第八章       教育机制理论
教育机制类型的实然逻辑分析三类机制的实然逻辑表现在人们认识这三类机制有时是首先从层次上去考察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所表现出的教育的层次机制有时是首先从形式上去考察教育现象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所表现出的教育的形式机制有时是首先从功能上去考察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所表现出的教育的功能机制
25
第二节
教育机制及其类型
二、教育机制的类型 (三)教育机制类型的逻辑分析 1.教育机制类型的应然逻辑分析 首先,让我们回答为什么考察教育现象各部分相互关 系及其运行方式只从层次、形式和功能三个方面来 进行分析。层次、形式以及功能是事物或现象得以 运行和发展的三种基本的方式,构成了一个事物或 现象各部分内在联系及运行方式的内在的逻辑结构, 因此,这三种方式也是我们考察事物或现象运行方 式的三个基本的角度,体现了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或 现象各部分内在联系及运行方式的应然逻辑。
第八章
教育机制理论
1
第一节
机制理论概述
2
第一节
机制理论概述
一、机制的含义 (一)机制的本义与引申义 1.机制的本义 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echane”,意指机器的构造和 动作原理。 一般来说,一部完整的机器由动力总分、传动部分和工作 部分三部分组成。 弄清了机器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之间是一种什么关 系以及这种关系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联系起来的,就 弄清了机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即机制。由此我们可以将 机制定义为机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
20
第二节
教育机制及其类型
二、教育机制的类型 (二)教育机制的类型 2.教育的形式机制 教育的形式机制是从形式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现象各部 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所得出的机制。它包括 行政一计划式的机制、指导一服务式的机制和监督 一服务式的机制三种。

货币银行学第8章 汇率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8章 汇率理论
固定汇率制度避免了汇率频繁的剧烈波动,给市场提供了一个 明确的价格信号,稳定了预期,有利于对外贸易结算和资本的正常 流动。 其特点是发挥政府主导市场的作用,由政府来承担市场变 化的风险。 但是,市场参与者则丧失了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的能 力,并容易诱导短期资本大量流入。在资本大量流人的情况下,往 往迫使货币行政当局对货币实行升值或贬值政策,引发金融动荡。
9
4.货币分析说 货币分析说(monetary approach)是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
基础加以发展的。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 供给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这一 学说强调货币的供求对于决定货币购买力的作用,因此 有一定意义,但失之于过分依赖货币数量理论。
10
5.金融资产说
5
二、汇率理论的发展
1.国际借贷说 国 际 借 贷 说 (theo 可 of internati 。 nal
indebtedness),也称国际收支 (theory of balance payment)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 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由于 存在铸币平价,所以该学说专注于外汇供求。 外汇供求状况取决于由国际商品进出口和资 本流动所引 起的债权债务关系一一国际收支。 当一国的流动债权(current claim), 即外汇应 收,多于流动负债(current liability),即外汇应 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有很长历史且影响深远的汇 率理论。其中心思想是,人们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 非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D而 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 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这个比被称为购 买力平价(purehasing power parity)

第八章 需求评估

第八章 需求评估
第八章 需求评估
需求评估(needs assessment)是社会工作 和社会福利的出发点,也是其方案开发、计划执 行和总结评估的基础。
Page 2
第一节 把握需求的基本内涵
Page 3
一、社会工作中的“社会人”
社会人 自利和互利结合,追求最 适当的社会效用 兼顾个人取向和社会群体 取向 多角度和多层次 社会理性,综合考虑个人 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和谐 社会取向
(四)阶段性需求说(托尔):四个人生阶段 (五)任务和危机说(埃里克森):八个人生阶段 (六)需求两分法(多依、高夫):基本需要、中介需要 (七)需要两分法(莫瑞):生理性需要、心因性需要
Page 5
三、特殊需求

需要的特殊性来源于个体的独一无二(人际差异:性别、 年龄、宗教、种族、生理、心理、性倾向、社会经济地位 等)。 不同个体的需求及其表达和满足方式都会体现出差异性。 特殊需求是一般需求与个体特征的整合产物,往往也成 为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出发点。
Page 4
经济人 自利、自助,追求经济效 用最大化 个人取向
利益假设
关系原则
需求层次
经济层次
理性模式 满足手段
经济理性,追求经济利益 市场取向
二、一般需求
(一)需要层次说(马斯洛):人需要的五个(或七个)层次 (二)ERG需求理论(阿尔德弗尔):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三)整体需求说(佩尔曼):人类需要的三个角度、两个维度
Page 10
二、需求主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普适性与选择性 (二)多元特性
Page 11
三、测量方法
(一)布拉德肖的四分法 (二)埃费的主体界定法 (三)多依和高夫的指标测量法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及其意义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的意义:社会研究方法是各门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是社会科学区别于哲学等具有思辨色彩的人文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学习和掌握社会研究方法,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各门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科学家在探索社会世界时所作的一切。

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解释;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社会研究者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等。

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具体方法技术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不同的方法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使用不同的技术。

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式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相比之下定量研究的方法发展十分迅速,进展也很大,而定性研究方式由于其来自与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哲学传统和所具有的不同假定,因而往往被人们忽视;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一它们基于不同的范式,定性研究从最纯粹的意义上来说,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范式,定量研究则来源于实证主义,他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学的范式;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境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而定量研究则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境中去;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可以说,定量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联系。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系统科学的哲学依据,归根到底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质变量变、变化发展,用之于系统研究,就是强调整体论与还原论、分析与综合、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局部描述与整体描述、确定性描述与不确定性描述、静态描述与动态描述、理论方法与经验方法等的结合,这些结合是系统科学的精髓所在。

涌现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和相似性,是种种系统的八种基本特性,每种基本特性是系统的一个基本方面,将他们进行概括、归纳,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八条基本原理。

1.涌现性原理涌现性原理指的是,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

整体和部分系统的整体和部分之间,实际上存在三种关系,即:整体大于部分和——“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整体等于部分和——机械的加和,一堆沙子,一筐水果,全部员工工资的加和;整体小于部分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部分和是否等于整体,其实质就在于部分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

部分之间如果具有协同作用,那么对于由协同作用所决定的性质而言,整体就会大于部分和;部分之间没有协同作用,实际上是不存在相互作用,各个部分仍然是各自独立的,那么就这种互不相关的性质而言,部分和就等于整体。

部分之间如果也存在着相互作用,但这种相互作用不是协同的相互作用,他们没有造成所论方面的整体的优势,三个和尚互相扯皮就反而没有了水喝,其结果可以表述为整体小于部分和。

例,方向各异的矢量求和。

注意整体与部分是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发生转变。

分析和综合分析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加以认识,认识部分是分析的主要任务。

科学研究是离不开分析的,离开了分析就不可能深入事物的内部,就不能剖析事物的细节,分析是认识走向深化的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 、 、 、 分别与 分别与a、 、 、 相似或相 其中,a′、b′、c′、d′分别与 、b、c、d相似或相 同。
例如,关于地球和金星的类比、 例如 , 关于地球和金星的类比 、 声学中的 多普勒效应和天体光谱红移类比。 多普勒效应和天体光谱红移类比。
理论层次的方法
14
类比的作用
1. 解释作用 2. 启发和探索作用 3. 模拟作用 4. 仿造作用
A,B A,C a a HCI 石蕊试 HNO3 纸变红 H2SO4 酸是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
A和a有因果联系
理论层次的方法
23
差异法
A,B,C B,C a a不出现
A和a有因果联系
H2SO4 Na2SO4 石蕊试纸变红 石蕊试纸不变红
酸是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 其他,还有求同差异共用法、剩余法和共变法。 其他,还有求同差异共用法、剩余法和共变法。
理论层次的方法
29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上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 S”表示, 表示 例中的“人民教师” 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 例中的“人民教师”;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 P”表示 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 表示, “P”表示,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两个前 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 M”表示 表示, 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如上例中的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 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项的 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 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 子”。
理论层次的方法
2
二、科学抽象的过程和作用
过程: 过程: 感性具体”──“抽象规定”──“ “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 体”
理论层次的方法
3
科学抽象的作用
1.区分事物的真象和假象 1.区分事物的真象和假象 2.撇开次要的过程和干扰因素 2.撇开次要的过程和干扰因素 3.区分基础的东西和派生的东西 3.区分基础的东西和派生的东西 4.将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关系加以综合 4.将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关系加以综合
第八章
理论层次的方法
理论层次的方法
1
第一节 科学抽象与科学概念
一、科学抽象及其基础 科学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深入里层, 科学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深入里层,抽 取出本质的过程和方法。 取出本质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抽象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科学抽象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它以 实践作为自己的前提和基础。 实践作为自己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层次的方法 18
为什么类比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 为什么类比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 1. 受类比客观基础的限制 。 对象之间的 受类比客观基础的限制。 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 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 , 而对象之间的 差异性则限制了类比结论的可靠性; 差异性则限制了类比结论的可靠性; 类比推理的逻辑根据不充分。 2. 类比推理的逻辑根据不充分。相似属 性与推出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性与推出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理论层次的方法
35
四、分析和综合
(一)分析 分析是把整体分为部分, 分析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或把复杂的事 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或把历史的过程分解为 片断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片断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分析的类型( )定性分析( ) 分析的类型(1)定性分析(2)定量分 析(3)因果分析(4)结构 功能分析 )因果分析( )结构-功能分析
理论层次的方法 31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一切金属都是可塑的, 一切金属都是可塑的, 塑料是可塑的, 塑料是可塑的, 所以,塑料是金属。 所以,塑料是金属。
理论层次的方法
32
3.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 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运动员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运动员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我不是运动员; 我不是运动员; 所以,我不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所以,我不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个别 这里 此时 有限
理论层次的方法
结论
一般 那里 彼时 无限
25
归纳问题(也称“休谟问题”): 也称“休谟问题”
休谟提出归纳问题的根据是下面两个论点: 休谟提出归纳问题的根据是下面两个论点: 1、 我们关于实在东西的一切知识 , 必须以某一 、 我们关于实在东西的一切知识, 形式依赖于我们所感知和观察到的东西。我们不可 形式依赖于我们所感知和观察到的东西。 能通过纯逻辑论证得到我们世界状况的知识。 能通过纯逻辑论证得到我们世界状况的知识。 2、 然而我们却自以为我们具有实在东西的知识 、 比我们通过感觉经验所能得到的这种知识多得多。 比我们通过感觉经验所能得到的这种知识多得多。
人们在研究客观事物时, 人们在研究客观事物时,运用科学抽象将自 然过程简化和纯化, 然过程简化和纯化,用理想化客体代替实在 客体进行研究, 客体进行研究,以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 的科学方法。 的科学方法。
理论层次的方法
7
(一)理想模型及其作用
理想模型是为了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 抽象的理想客体。 抽象的理想客体。 理想模型分为对象模型 、条件模型 、过程模 型。
理论层次的方法 12
二、类 比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方面 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某个方面也可能法
13
A对象有属性 、b、c、d 对象有属性a、 、 、 对象有属性 B对象有属性 、b′、c′ 对象有属性a′、 、 对象有属性 —————————————————— 所以,B ,B对象可能也具有属性 所以,B对象可能也具有属性 d′
理论层次的方法
24
为什么归纳法具有或然性? 为什么归纳法具有或然性? 这是因为,从个别到一般、 这是因为 , 从个别到一般 、 从有限到无限的推 由于结论所论断的内容超出了前提的范围, 理,由于结论所论断的内容超出了前提的范围,因 而结论的真实性就不可能仅仅由前提来确保。 而结论的真实性就不可能仅仅由前提来确保。 前提
归纳法的局限性: 归纳法的局限性:
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方法, (1) 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方法, 在推 理前提为真的情况下, 理前提为真的情况下, 结论仍可能是假的 ( 2 ) 仅仅依靠归纳法难以作出深刻的科学发 现
理论层次的方法 28
(二)演绎
演绎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 演绎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1)大前提(2) )大前提( ) 小前提( ) 小前提(3)结论 演绎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只要前提正确, 演绎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只要前提正确,推 理形式合乎逻辑,推理的理论必然是真实的。 理形式合乎逻辑,推理的理论必然是真实的。

1.生物以惊人速度繁殖 2.任何物种的生存 资料相对稳定;

物种个体的增加快 于生存条件的增加 生物 生存 生存条件 生物个 体数 生物 增长的 自然
类 比 推 理
人 生存 相 人口增殖的
生存
理论层次的方法
生存
17
生存斗争分为三类:种内斗争、 生存斗争分为三类:种内斗争、种间斗 分为三类 争和生物与环境的斗争。 争和生物与环境的斗争。 物种起源》 把《物种起源》一书的全部标题译出 就是达尔文 达尔文运用类比所得到的逻辑结 来,就是达尔文运用类比所得到的逻辑结 通过自然选择, 论:《通过自然选择,即生存斗争中适者 生存的物种起源》 生存的物种起源》
(一)比较 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相异点和相同点的 逻辑方法,主要有相同点的比较、 逻辑方法,主要有相同点的比较、相异点的 比较和同异综合的比较等类型。 比较和同异综合的比较等类型。
理论层次的方法
11
(二)分类
分类是根据对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将对象区分为 分类是根据对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分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分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就有不同的分类类型。 就有不同的分类类型。 分类应遵守的规则: 分类应遵守的规则:(1)划分所得的各子项之和 ) 必须与被划分的项正好相等(2)每一种分类必须 必须与被划分的项正好相等( ) 按同一标准进行( ) 按同一标准进行(3)分类必须按一定的层级逐级 进行( ) 进行(4)划分的子项必须相互排斥
理论层次的方法
4
三、科学概念的形成和作用
(一)科学概念的形成 科学概念是科学实践的产物, 科学概念是科学实践的产物,是科学 抽象的结果。 抽象的结果。
理论层次的方法
5
(二)科学概念的作用
(1)区分概念 ) (2)引入新概念 ) (3)移植概念 ) (4)指导科学发展 )
理论层次的方法
6
四、理想化方法
理论层次的方法
34
(三)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归纳和演绎相互依存。 ( 1 ) 归纳和演绎相互依存 。 归纳要以演 绎为指导;演绎要以归纳为基础。 绎为指导;演绎要以归纳为基础。 在认识过程中, ( 2 ) 在认识过程中 , 归纳和演绎相互转 表现在科学抽象的一般过程中。 化。表现在科学抽象的一般过程中。 为什么说归纳万能论和演绎万能论都是错 误的? 误的? 指出两者的观点; 指出两者的观点 ; 分别指出归纳和演绎的 作用和局限性; 指出归纳和演绎和辩证关系。 作用和局限性 ; 指出归纳和演绎和辩证关系 。
理论层次的方法
8
(二)理想实验及其作用
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 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 逻辑推理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 逻辑推理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
理论层次的方法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