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早婚现象研究——基于皖北L村的个案研究
关于农村未成年人早婚早育现象的调查与研究(1)
关于农村未成年人早婚早育现象的调查与研究曹颖法学院法0809 学号08040009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可在当下我市的某些乡村,早婚现象却普遍存在,结婚出现低龄化,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早婚如同瘟疫,正在农村蔓延。
这不是危言耸听。
早婚的典型表现及特点这次暑假回家耳闻目睹了一些早婚案例。
在与村干部、村民的交谈中得知,近几年来结婚的青年多数达不到法定年龄。
据他们反映,这种现象不是某个村的特例,而是当下农村的普遍现象。
通过分析梳理,可以把早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经成年但彼此都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即男未满二十二周岁、女未满二十周岁。
另一类是未成年即未满十八周岁就结婚。
更有甚者,十五六岁便已完婚。
由此便出现了“少年夫妻”和“少父少母”这一奇怪的现象。
深入考察后你会发现,这些“少年夫妻”和“少父少母”现象的出现大都带有一些共性的特征:无视《婚姻法》的存在。
可在这儿,与其说是“无视”还不如说是“法盲”或许更为准确。
这是其一。
其二:结婚不但达不到法定年龄,且低龄化趋势愈演愈烈;三是具有普遍性,它不是发生在某个家庭的个案,也不是发生在某个地方的特例,而是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的普遍现象,且早婚者大都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贫困山区。
早婚的原因早婚的原因多种多样。
经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早成就早好。
”不少农村父母认为,先成家后立业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早点让孩子成家,就能早些让他们挑起生活的重担,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对他们是一种磨炼。
其二,卸担子的心理。
在农村,还有一种“头清脚清”的说法,即作为一个人,只有上送走了父母、下成就了子女(让子女完婚),才算完成人生的任务。
在他们看来,为孩子成了家,就完成了自己的一项任务,卸下了肩上的一副担子。
其三,避免出丑。
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在恋爱,生怕他们未婚先孕,在乡亲们面前出丑,就急忙为他们举行婚礼,以此来避免未婚先孕的发生。
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跨省婚姻研究——以皖黔鄂三村为例【最新社会学类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出现了三次跨省婚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61年前后,由于大饥荒引起的部分荒情严重省份的女性外嫁他省;第二次是19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农村分田到户、政策放宽后,大量贫困地区的女性通过亲戚、同乡等熟人网络嫁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第三次就是2000年以来,在打工潮背景下大量农村青年走出农村,在城市打工时恋爱而产生的大量的跨省婚姻。
本文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皖黔鄂三村跨省婚姻状况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大量个案的剖析,生动地展示和分析了当代青年农民工跨省婚姻的现状、婚恋过程及各主要当事人的态度和角色、女性的婚后选择及村庄适应性等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青年农民工的跨省婚姻与前两次跨省婚姻高潮相比,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的差异和特征。
首先,当代跨省婚姻的产生机制和背景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文章的结论部分,本文还与学术界有关“农民工婚姻研究”、“跨省婚姻研究”已有的一些研究进行了商榷与对话。
本研究认为,当前青年农民工的婚姻问题实质不是在于“结婚难”,而是在于婚后生活的稳定性差与婚姻质量不高,离婚率高。
本研究认为当代青年农民工的跨省婚姻将是一个长期存在,而且还将日益增多的社会现象。
“跨省婚姻”将和“离婚率高”、“闪婚”这两个突出现象一样,成为描述当代农民工婚姻状况的缺一不可的关键词。
关键词:打工潮 青年农民工 跨省婚姻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re are three trends of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 The first was happened around 1961, many women which come from some disaster serious provinces married other areas because of great famine. The second was happened from late 1980s to early 1990s, after sub-field to the home and policy was liberalized, a lot of depressed area women married relatively developed areas through their relatives, home folks and other acquaintance network. The third was since 2000,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ide of rural workers, great amount of rural youth walked away from countries, then be in lov e when worked in city, so large quantity of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were produced.This paper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in Wan, Qian and E three areas, then analysis great amount of cases, vividly display the young migrant workers’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status quo, marriage process, main parties’attitude and role, women’s choice after marriage and applicability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and the previous two trends of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First of all,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two trends of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have different mechanism and background. Secondly,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two trends of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have som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have brought a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to our rural areas and the society.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there is still a discussion on the recent researches of "The studies on the marriages of migrant workers".and "The studies on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And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e entitative problems of marriage of young migrant workers lies in the unstability and the low marital quality rather than the difficulity of getting marri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henomenon of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of contemporary young migrant workers will be for a long time and will be ever-growing.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 will be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indipensable word in discribing the marriage status of contemporary migrant workers just like "the high rate of divorce" and "Lightning Marriage” .KeyWords: the Trend of Rural Workers Young Migrant Workers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s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关于农村早婚现象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调研主题:农村青年早婚现象调研时间:2012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15日调研地点:湖南省凤凰县千工坪乡调研方法:网络查找、实地采访、调研问卷、乡政府档案资料调研大纲:(1)调研动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速度日趋迅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相对于城市,还是存在很多滞后的因素。
所以此次利用寒假的机会,特对农村青年早婚这一现象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
(2)调研过程:此次调研活动,是我自己发起并实施的。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主要是采用了从网络查找相关的政策法规,参照乡政府提供的记载资料,亲身实地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
全过程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
(3)调研目的:了解农村青年早婚的现状了解农村青年对早婚现象的认识探索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发展趋势总结农村青年早婚的危害总结农村青年早婚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速度日趋迅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相对于城市,还是存在很多滞后的因素。
所以此次利用寒假的机会,特对农村青年早婚这一现象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
调研情况如下:一、农村早婚问题的现状:调查中根据乡政府提供的资料,共发现2009年1月初--2011年12月底农村早婚1490对,同期全乡合法结婚6900对,早婚比例占21.6%。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由于早婚问题难以认定,加之多数乡村对这样的调查存有思想顾虑,因此,调查所得数据是很保守的。
但是,仅对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就可以看出,早婚现象具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早婚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调查数据显示,我乡2010年共有早婚470对,2011年猛增至717对,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估计2012到年底会远远超出之前任何一年的总数。
二是,早婚现象已被多数群众认可。
我们在走访座谈中看到,不少群众对青年早婚并不感到惊异,在走访的以及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200名群众中,有138人认可早婚,占被调查人数的69%,其中96名老年群众,更是片面的认为,让孩子早一点结婚并无大碍,虽然不符合《婚姻法》规定,但算不上什么大事。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青年农民工“闪婚”的行为框架——以皖北Y村为个案
2 3公里 ,现 Y村有 56人 ,共 11 4 2 户人 家 ,每户平 均 51人 ,外 出务工人员平 均每家 3人 ,共 5
①本 文所 涉及 的现 代和传统 分别对 应两种婚 恋模式 ,即 自由婚 恋和 “ 父母 之命 ,媒妁之 言” ,笔 者在此 并非强 调其 哲学 上的 意涵 ,仅仅用其 指涉 自由婚 恋和 “ 父母 之命 ,媒 妁之 言 ”的婚恋模 式所具 有 的特征 。与 现代相 对应
42
在现代 与传统之 间 : 青年农 民工 “ 闪婚 ” 的行为框架
33 ,平 均 每人 2亩 耕 地 。在 2 纪 9 代 之 前 农 业 收 入 是 当 地 人 最 主 要 的 经 济 来 源 ,现 在 外 6人 0世 0年
出 打工 成 了主 要 的收 入 来 源 。
一
、
“ 闪婚 ” 模 式 的 “ 式 性 ” 程 序 仪
— —
施 磊 磊 王 瑶
( 海 大 学社 会 学 系 ,江 苏 南 京 河
[ 摘
20 9 ) 10 8
要 ]本 文通过实地 调查获取 大量 的 田野资料 ,对 当下 Y村外 出青 年群体 中普遍存 在 的 “ 闪婚 ”模
式 予 以揭 示和全 面呈 现 ,经 由当地人 鲜活 的讲 述和 故事来 透视 当地 人 的婚 姻 观念 和婚恋 实践 ,力 图全 面呈现 当地 青年 农 民工 “ 闪婚 ”模 式 中 ,当事 人 、媒 人 、父母 角 色的变 迁 ,指 出 “ 正统 ” 的 “ 闪婚 ” 框 架对 自由婚 恋强 大整合 消解 能力 ,及 “ 闪婚 ”与传 统婚 嫁形 式 的承续关 系 ,继 而清 晰全 面的洞悉 闪 婚 这一婚恋模 式 的实践 背景及 其在传统 与现代 框架 内的运作逻辑 。
关于农村青年早婚早育问题的探讨
结 婚 生 子 , 抱 孙 子’ 精 神 慰 藉 。大 多数 农 民 法 律 意 识 淡 薄 把 当成
,
二 是在 建设上 。 行 点 、 式 布局 。 成 错落有 致 的格局 。 实 线 形
即 三 个 功 能 区 为 点 , 能 区之 间 地 带 为 线 , 上 可 建 高 层 建 筑 , 功 点
焦 枝 铁 路 线 自西 向 东 要 从 大 处 着 眼 , 现 “ ” 新 风 貌 。古 代 农 耕 社 会 , 体 城 的 人
层 建 筑 , 庞 公 I 地 带 打 造 成 襄 阳 的 “ 家 嘴 ” 襄 阳城 文 化 把 临江 陆 : 旅 游 游 览 区 , 古 城 墙 由 外 围 至 城 中 心 , 梯 级 层 次 递 进 的 思 从 按 路 , 行 高层建 筑 , 成宝塔 式格局 ; 山创意 产业 发展 区 , 推 形 万 从
们 筑 城 , 功用 主要 是 防 御外 敌入 侵 。因此 无 论 大 小 , 般 都 要 其 一 在 城 中建 设 土楼 , 为 制 高 点 , 于 隙 望 、 挥 。保 护 性 开 发 襄 作 便 指
阳城 , 继 承 这 一 思 想 , 城 中 建 设 高 层 建筑 。但 不 是 简 单 的 模 可 在 仿 。 根 据襄 阳城北水 南山 、 墙有河 的特点和 “ 山露 水” 可 有 显 等
问题 探 讨
农村 与 技21年 2 第O期 总 6期) 经济 科 01 第2卷 5 ( 第2 9
关于农村青年旱婚早育问题的探讨
申育 林
( 阳职 业技 术学院 , 襄 湖北 襄 阳
【 摘
412) 401
、
要】 分析 农 村 青年 早 婚 早 育 的危 害及 形成 原 因 , 讨 解 决 问题 的 方 法 。 探
农村人口外出流动对当地婚嫁行为的影响——以崔村的个案研究为例
Q !
维普资讯
-r 幽 — —、 _ — — — ’ }— — — — }L — 厂— — 田
!
表1 :崔村婚嫁对 象出生地分析
年份
19 生 97 19 生 98
单位 :人 ,%
总数
8 5 1 1 6 5 1 0 6 7 6
2 5 0 91 . 3 _ 33 0 2 0 5 0 2 . 86 l . 67
3 3 3.
人数
0 0 0 0 0 1 2 2 4
3
%
0 0 0 0 0 1 0 3 3 3_ 2 . 86 6 . 67
维普资讯
一
以 崔 村 的 个 案 研 究 为 例
口 崔燕珍
接
要 :通过对 崔村 近十年 内的婚嫁行 为方 面的实证调查 ,分别从通婚 圈和婚 姻双 方 结识方式 两个方面 来考察 了崔村婚嫁行 为的 变迁 ,论证 了在农村城 市化进程 不 断加快 的背景下 ,农村 青年 的婚嫁行 为逐渐摆 脱传 统的历 史烙 印 ,越 来越
究的热 点。然 而 ,回顾 目前 国内从社会学角度关 于外
出打工者的研 究发现 , “ 多地关 注外 出打工者在城 较 市 中的求职与工作 、社会关 系网络 、社会支持 与社会
崔村 ,行政上隶属于芜湖市南陵县 ,位于安徽省
东南部地 区 ,地处平原圩 区,四季分 明,在历史上是
保障 、城市社 会适 应 、教育 与职业 培训等 。而对 占外
33. 3
10 0
19 生 99
2 0 芷 00 2 0 正 0 1 2 0 正 02 2 0 盎 03 2 0 芷 04 2 0 盎 05 2 0 正 06
8
2 5 6 1 2 0 2
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查研究审批稿
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查研究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查研究绪论近年来,与城市中出现许多大龄剩女,晚婚不婚现象日趋平常相反的,农村青年早婚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而由于农村青年早婚直接间接导致的社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所以深入研究农村青年早婚现象;找出早婚原因;了解早婚影响,对于预防和消除农村青年早婚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研究背景笔者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早婚现象也是见怪不怪。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本人就参加了我刚满22周岁的堂哥和他刚满20周岁的妻子的婚礼。
而就在席间,笔者还见到了堂哥的同龄好友的妻子(已经怀孕5个多月)。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八十年代以来,曾经一度大幅度下降的早婚早育正在回升,并且有如下特点:1、回升势头猛、幅度大、速度快;2、男性早婚急剧增长。
回升中,男性早婚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女性;3、城乡差别显着。
城市早婚人口占同龄人的比重为2.47%,平均每40人中有一人早婚。
乡村则占6.81%,平均每15人中就有1人早婚;4、早婚早育向法定婚龄集中。
越是接近法定婚龄,早婚早育的人中比重越高。
由此,笔者对农村青年早婚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
文献综述(一)概念界定1、青年从现实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出发,当前我国青年的年龄界定应确立为16-25岁2、早婚(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所谓“早婚”是指男女青年未达到法定婚龄,不依婚姻法规定进行结婚登记,而依当地风俗举行结婚仪式,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
(一方或双方未到法定婚龄即行结婚的,是无效婚姻,法律不予承认。
)(2)相对于晚婚而言,男女双方刚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进行结婚登记。
(此类早婚属于法律承认的婚姻)(二)早婚原因根据对国内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笔者总结出如下观点1社会原因一是受传统婚恋观念的影响严重。
农村早婚早育现象研究
农村早婚早育现象研究近年来,受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等的影响,在农村遏制多年的非法同居、早婚早育现象又呈上升和蔓延趋势,给计生工作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流背道而驰,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早婚早育的危害按我国法律规定,男方未满22周岁、女方未满20周岁结婚的属于早婚。
但在现实生活中,尚未达到结婚年龄的青少年男女未依法进行婚姻登记,便按照当地风俗习惯举行婚礼,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行为,也被视为早婚。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早婚现象日趋严重,已占成婚总数的20%~50%,个别地区更是高达80%。
无论是对早婚早育当事人及其家庭,还是对社会来说,早婚的危害都是巨大的。
一方面,早婚使当事人失去求学和身体成长的机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精力最旺盛、记忆力最强的时期,也是长知识、学技术的黄金时期,如果过早结婚、生育,就会将时间全部浪费在男欢女爱和养儿育女上,影响工作和学习,这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在农村,经常看到有些十七八岁的女孩,本该在父母膝下享受天伦之乐,却因为早婚早育,使得青春早逝,还有因为意外怀孕进行人工流产,导致不能生育,悔恨终身的。
有些男孩本该青春勃发,却因为早婚早育,早早就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实在令人痛心。
另一方面,早婚早育会加快人口增长速度,缩短人口增长周期,增加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按照一般规律,每百年会出生四代人,而早婚每百年可能出生五代、六代,甚至七代人,这就给计生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此外,早婚早育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骨骼,要到23~25岁才能完全钙化。
如果在这之前怀孕,母体和胎儿势必会出现争夺营养的情况,使母婴双方都不能健康生长,容易引起早产、难产、软产道撕伤及母婴死亡。
据统计,年龄在20~29岁的产妇死亡率为0.35%,而年龄在20岁以下的产妇死亡率为0.76%。
关于农村早婚现象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早婚现象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村早婚现象越来越普遍。
早婚现象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结婚,或者是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结婚。
农村早婚现象严重影响着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和成长,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
一、文献调研我们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了解到农村早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由于农村地区家庭比较贫困,一些家庭为了减轻经济压力就会让孩子早婚,通过婚嫁的方式,让孩子“嫁出去”或“娶进门”,这样就少了家庭的负担。
同时,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是导致早婚现象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农村地区,父母们认为女儿过了嫁妆期就会被视作“过不去的”单身女子,而儿子没有结婚就没有建立家庭的基础,都是“大事成了小事,小事成了大事”,因此,早婚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二、问卷调查我们采用问卷方式对农村青少年进行调查,我们的问卷主要涵盖了以下的问题:1、是否知道早婚的危害?2、是否支持早婚?3、早婚是哪些因素所导致的?4、有没有遭受过早婚带来的后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的农村青少年都不知道早婚对健康的危害,他们也不太支持早婚。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一部分人会支持早婚。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大部分的早婚都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所导致的。
三、实地调研我们走访了一些农村地区,了解了一些农村的现状。
我们发现,在农村地区,父母一般会安排自己的孩子早婚,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很多的女孩子在没有完成学业就被大人们强行嫁出去,这对他们的健康和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在失去学习机会的同时,这些女孩子面临着婚姻衰退和家庭暴力等问题,这也成为了早婚现象的一部分原因。
四、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农村早婚现象,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教育,推广性教育通过增加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推广性教育课程,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早婚对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2、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政府应该实施扶贫政策,为农村地区提供就业和扶持政策,使得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
关于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研报告
对关于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研报告调研主题:关于农村青年早婚现象小组成员:调研地点:淮安市淮阴区********调研方法:实地访查,网上查找,查询书籍、报刊资料等。
调研时间:2010年12月3日人员分工:***负责拍照********负责到居民委员会了解情况******上门问访调查****整理调研来的材料和上网完善资料全组成员修改、完善报告调研大纲:一、调研目的二、农村青年早婚的基本情况早婚是否是普遍现象早婚现象的发展趋势三、农村对早婚现象的认识对早婚现象的看法对法定婚龄的认识(是否认为早婚违法)四、早婚青年的婚后状况基本情况早婚后出现的情况(问题)五、早婚的危害对个人或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六、构成早婚的现象的原因社会原因(或传统观念)父母方面自身方面七、对于早婚现象提出我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关于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让更多青年进一步认知我国农村青年人口婚育的基本状况,同时更加深刻的了解“青年早婚”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所引起的社会反思,我们连锁班第八组对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郑河村的青年人口早婚状况展开了专题调研,调研基本情况如下:二、农村青年早婚的基本情况我们此次调研的地点是刘老庄乡郑河村。
从郑河村我们了解到,现在郑河村有许多的早婚青年。
难道只有郑河村有早婚现象,还是其他的地方都有早婚现象?我们带着这个疑问,结合网络上的丰富的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了解。
早婚是否是普遍现象从网上查阅的方式了解到,(摘自《沧桑》2008年01期)“早婚是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近代的华北农村尤甚。
尽管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华北民间婚姻开始了由传统趋向近代化的蜕变,政府对婚龄也有了较明确的规定,但在广大华北农村社会,人们仍各行其俗,追求早婚。
人们追求早婚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的惰性作用,以及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这些都推动了早婚现象在近代华北农村的普遍发生。
”从我们的身边的情况和相关方面的了解,我们已经完全可以确定早婚在很多的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农村女性青年早婚现象研究
农村女性青年早婚现象研究
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城乡间的人口合理流动为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红利,既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缺口,又促进了城乡间经济文化信息等交流。
然而,在我国部分农村延续已久的早婚早育这一风俗习惯,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广大农村青年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脚步,阻碍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制约了广大农村家庭脱贫致富,其更是造成农村人口素质难以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为了探究当前农村早婚情况现状,本文以皖北W村为例,以女性青年早婚现象作为基本切入点,在对大量相关文献和理论做了详尽梳理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两种实证方式,对W村女性早婚现象呈现出的早婚年龄接近法定结婚年龄、早婚被动化、闪婚与婚前性行为普遍化等特点进行详尽分析。
并进一步阐述了早婚对个人和家庭以及社会造成的众多负面影响,在社会的大背景下,着重从家庭和个人的微观视角对女性青年早婚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了造成农村女性早婚早育这一现象的个人和外部两大原因。
其中,个人原因主要包括女性生理性别的固有弱势、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提高家庭地位的期待、性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识的开放等;而外部原因则包括熟人社会的“面子观”、父母精神生活空虚的无奈、代际关系的失衡、高额彩礼的推动、通婚圈的现实与人为划定等。
在此基础上,作者在呼吁重视和加强农村女性青年个人权益保护的同时,进一步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角度提出了解放“家本位”思想、实现性别教育公平化、提高农村女性青年就业能力、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等一系列对策,旨在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共同抵制早婚现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近年来,农村地区早婚早孕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不仅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发展。
早婚早孕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早婚早孕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农村早婚早孕的原因1. 传统观念影响在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婚姻观念保守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孩子应该在年轻时就结婚生子,这种观念使得早婚早孕现象在农村地区得以延续。
2. 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和信息,许多未成年人对于性教育和婚姻观念了解不足,也容易陷入早婚早孕的陷阱。
3. 人口红利观念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仍然抱有人口红利观念,希望通过生育来增加家庭的劳动力和收入。
这种观念使得部分家庭更加倾向于让未成年的孩子早婚早孕。
1. 健康问题早婚早孕会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身体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未成年妇女因过早怀孕,容易出现孕期并发症,也容易带来儿童健康问题。
2. 教育问题早婚早孕会使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加复杂。
未成年的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也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3. 经济问题未成年的父母通常还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容易导致家庭的贫困。
1. 完善性教育在农村地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性知识和婚姻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婚姻观念。
2.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需要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提高女性地位加强对女性的教育和权益保护,让女性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减少早婚早孕的现象的发生。
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于早婚早孕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和力度,加强对早婚早孕的惩罚力度,从法律上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农村早婚调研报告
农村早婚调研报告农村早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早婚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早婚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村早婚问题的解决。
二、调研方法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随机抽样调查了300名农村居民,包括青少年、父母和村民代表。
问卷内容涵盖了婚龄、婚姻观念、经济状况等方面。
深度访谈:我们选择了10个早婚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深入了解当地的婚姻观念、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对早婚的影响,并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三、调研结果1. 早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早婚率普遍较高,尤其是女性。
有高达60%的女性在18岁之前结婚,而男性的早婚率也接近30%。
2. 婚姻观念影响:调查发现,很多农村居民仍然存在着传统婚姻观念,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种观念使得家庭普遍希望孩子早日结婚生子,追求传宗接代的目标。
3. 经济因素:经济状况是农村早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差,家庭经济负担重,很多家庭希望通过早日婚姻减轻经济压力。
此外,一些贫困家庭还希望借助婚姻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
4. 教育意识薄弱: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的教育意识偏低,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同时缺乏对性教育的认识和了解。
这导致了青少年缺乏正确的婚姻观念和对早婚的认知。
5. 早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早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早育导致孕产妇健康问题的增加,以及子女教育程度的降低等。
此外,早婚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对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建议和措施1. 宣传教育:加强农村地区的性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早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 经济扶持:加大对农村地区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降低早婚的诱因。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婚姻观念调查研究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婚姻观念调查研究——以豫北A县为例邵志强摘要:通过对豫北A县226位外出务工青年的问卷调查和部分外出务工青年的访谈发现,外出务工青年婚恋观念的变化方面有:看重对方的性格品行;注重爱情要素但仍受家长因素制约;注重对婚姻的忠诚但性观念相对比较保守;生育意愿体更加理性。
关键词:青年农民工;婚姻;择偶标准;生育意愿一、前言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
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本乡镇以内的本地农民工数量为850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37.7%。
[1]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劳动力资源大省,也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省。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09的调查数据,截止2008年末,全省总人口9918万人,乡村人口6345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4859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总人口的83.27%。
[2]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统计,2009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25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95亿元。
[3] 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婚姻家庭问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离开家乡打工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和考虑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事务。
,当前,许多婚姻问题,如闪婚、骗婚等开始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群体中产生,这些问题引起各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二、调查说明(一)研究对象与内容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主要是上述广义农民工。
由于农村青年的婚龄相对较城市青年较早,很多农村青年在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时间就先结婚后去办理结婚证书,结合法律和社会实际情况,在本研究中将年龄范围划定在18至35岁。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青年的单身问题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
农村青年被迫单身的现象在人口流出地农村普遍出现,显然是有着一个更大的结构性的背景的,这一背景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下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女青年的流出。
就本文的调查来看,农村青年单身问题较之于城市青年单身问题,有两个独特的方面,一是农村青年单身问题主要是男性青年的单身问题,二是农村青年单身是一种被迫性的单身,农村青年感到的更多是无奈和压力。
【关键词】人口流出;农村青年;单身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起,农村人口流动成为中国社会中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大批的打工妹、打工仔流向东南沿海一带,给当代中国农村的村庄社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人口流动频繁、村庄日益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人口流出地农村青年的婚恋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龄男青年日益增多,农村青年的单身问题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
我们也看到,在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个所谓的第三次单身浪潮,但与城市青年单身问题不同的是,农村青年单身问题是在城乡二元结构和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出现的,如果说现在的城市青年选择单身是一种生活观念的改变,农村青年单身则是生活压力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为了对农村青年单身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笔者近日赴****地区的若干村庄做了实地调查,掌握了一些实地材料,本文试图以个案的方式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呈现。
一、个案村概况笔者调查的村庄位于****地区,属典型的农业型地区,其中**村和**村在**平原,**村则属**山区。
**村有人口2253人,耕地4371亩,包括13个村民小组,17个姓氏;**村则有8个村民小组,1241口人。
两村的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水稻和油菜,村集体经济薄弱。
**村有人口1020人,244户,6个村民小组,1330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三个村庄的农民开始外出打工,村民的通婚圈扩大,本地的男女比例开始失衡,大龄男青年越来越多。
青年农民工恋爱及婚前性行为状况研究报告
本课题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研究。样本的确定采取 截点整群抽样的方法。每年 4 ̄5 月,四川省疾病防控 中心与成都市疾病防控中心都要求成都市服务行业的 农民工进行一年一度的例行“身体健康检查”,课题 组调查员利用农民工排队等候体检的间隙,为他们设 立了等候排队时的桌椅,按顺序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当场答卷,当场收卷。
3. 九成以上青年农民工初恋的方式是自由恋爱 调查数据表明: 42.8%的青年农民工是与同学 相恋的 (男:53.1%,女:40.4%);38.7%通过他人 介绍相恋的 (男:30.2%,女:40.6%)。另外通过 网络相恋的 (男:4.6%,女:1.9%)、通过集体活 动和社会活动相恋的 (男:5.6%,女:7.4%) 及其 他途径相恋的 (男:6.5%,女:9.7%) 也占一定的 比 例 。 一 项 调 查 显 示 , 50% 的 男 性 、 53% 的 女 性 民 工表示,他们交朋友的渠道是老乡,除此之外, 48% 的 男 性 、 60% 的 女 性 的 交 友 对 象 是 “ 一 起 打 工 的熟人”[3]。 陈友华的研究显示:“通过他人介绍”和“因学 习、工作而相识”,仍是中国城市人认识恋人最为常 见 的 两 大 手 段 , 前 者 达 到 了 49.3% , 后 者 达 到 了 39.4%[4]。徐安琪的调查认为:在中国的婚姻中,父母 包办的占 14.4%,自己认识或介绍认识的占 85.6%[5]。 与上述研究的结论比较可见:青年农民工的学习主 要是在家乡高中毕业以前完成,高中毕业以前的同 学是他们“学历相当、追求一致”的最佳选择对象, 因此,其初恋的方式“因学习、工作而相识”的比 率高于大城市的青年;如果要 “通过他人介绍”,可 能只有与本乡本土的农村姑娘恋爱,更多的农民工 宁 可 在 自 己 的 打 工 生 涯 中 寻 求 “ 知 己 ”, 因 此 , 他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农村早婚早孕现象一直是中国农村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一现象的背后涉及到的是影响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种种问题,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措施。
一、早婚早孕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经济贫困。
许多农村家庭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而选择让子女很早就出嫁或早婚,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另外,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对性教育的认识也相对落后,导致了未成年人的早恋现象比城市更为严重,从而也加剧了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发生。
其次,对农村女性就业机会的缺乏也是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农村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女性的就业机会比城市女性更为有限,而且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下,女性的主要社会角色通常是家庭和婚姻,因此许多女孩子为了寻找经济上的安全感而不得不选择早婚或出嫁。
再者,传统观念对早婚早孕现象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农村社会中,婚姻被看作是人生必经之路,而且往往被视为家庭的责任和必须承担的义务。
农村家庭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且男孩子一旦成年,便有很多的权利和自由,而女孩子则由于自身生理和生命安全原因,往往被认为是要早婚早孕的。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各方面的影响相当大。
1. 家庭层面:早婚早孕的女孩子通常缺乏独立思考和面对生活的能力,这对于准备组建一个婚姻家庭的女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而且,由于女孩子通常没有完成高中甚至是初中的学业,她们将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和支持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庭。
2. 社会层面:早婚早孕现象不仅影响个体和家庭的生活,也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如果一个社会中有过多的早婚早孕现象,那么这个社会可能会缺乏优质的劳动力和教育者,这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 国家层面:农村早婚早孕现象对国家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影响。
对于国家而言,过多的早婚早孕现象不仅会导致人力和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对国家的发展计划和战略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 社会 的发展 以及 我 国鼓 励 晚婚 晚育 的政 策
引导 ,人 们 的婚 育 观念在 不 断变 迁 ,不 仅在 城 市早 已流 行 晚婚 ,而 且在 农村 ,原来 的早 婚 现象 也在 逐 步减 少 。不 少研 究 认为 ,农 村 青年 向城 市 流动 的 经
历会推迟其初婚年龄。如靳小怡等人认为农 民工推 迟初 婚 的现 象 固然 与 国家倡 导 的 晚婚 晚育 政策 、城 市工作机会的增多 、经济发展和现代婚育文化的传 播有关 ,农 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和相 互 感 染 也 是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在 第 一 次 打 工 潮 兴 起 后 ,由于受 到城 市 文化 观念 的影 响 以及 出门在外 的
际上未 达到 法定 年龄 的夫 妻
仪 式 上却 仍 然 保 留着 一 些 传统 的礼节 ,如 见 面 礼 、 彩 礼 、嫁妆 、送 午红 、改 口钱 等在 缔结 婚姻 的过 程
关 系。《 婚姻法》规定结婚 的法定年龄 ,男不得早
于 2 周 岁, 2 女不 得早 于 2 周岁 ,凡 未达 到我 国法 律 0
各 种 限制 条件 使 得农 村青 年 的结 婚年 龄 一度 得 到推
迟 。n 真 真 通过 对 农 村 劳 动力 流 出地 的调查 ,比 郑 较 深 人地 研究 了外 出经历 对农 村 妇女 初 婚 年龄 的影
农民普遍外出务工的村落 ,早婚现象仍然盛行 , 并 且有 愈 演愈 烈之 势 ,也 就是说 外 出务 工 的经历 并没 有降低他们初婚 的年龄 。并且 ,在城市的务工经历
响 ,发 现有 外 出经 历 的妇女 的初 婚 年龄 明显 大 于没 有外 出经历 的妇 女 ,向城市 的流动 提高 了农 村 妇 女 的 初婚 年 龄 。[ 2 1 怡 、李 树 茁等 人 通 过 对农 村 流 靳小 动妇 女 在城 市 的社 会 网络 和社 会融 合程 度 的定 量调
查 发 现 ,社 会交 往 、居 住环 境 和在城 市 的滞 留时 问
为青 年农 民工带 来 了更 多元 的生 活方 式 和更 开放 的
思想 观 念 ,从 而造成 了同居 、未 婚先 孕等 现 象 的大 量 出 现 ,这 反 而造 成 了他 们 初 婚 年 龄 的进 一 步 下
降 。笔者 试 图通 过对 皖北 L 9 后外 出务 工青 年 的 村 0 早婚 现象 进 行深 人调 查 ,以个 案 研究 的方 式 ,剖析
2 1 年 7月 02
天 水 师范 学 院学 报
Vo .2 No4 1 . 3
第3卷 第4 2 期
9 后农 村外 出务工青 年早婚 现象研究 O
— —
基于 皖北 L 的个案研究 村
吕 倩
( 州 大 学 哲 学 社 会 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0 0 ) 兰 30 0
摘 要 :早 婚是 中国传 统农业社会 的一个 普遍 现象 。随着我 国城 市化进程 的加 快 ,这 一现 象正在逐步 消失 ,
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而结为夫妻的,均属于早婚。 据笔 者 了解 ,近年 来 皖北 L 及 其周 边村 落 早 村 婚 现 象 尤 为 突 出 。 L 位 于 安 徽 省 北 部 ,总 人 口 村 5 0 ,其 中于 1 9 年 至 1 9 2人 90 9 5年 出 生 的 青 少 年 共
中 图分 类 号 :C 1 9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7 — 3 1 ( 0 2 4 0 8 — 4 6 1 15 2 1 )0 — 0 3 0
个 人 的收入 和职 业 ,文化 程度 高 的农村 外 出务 工青
一
、
研 究 背 景
年 的理想 婚 龄 和初婚 年 龄较 大 ,婚龄 随收 入 的上升 而上 升 。厦 门大 学 主持 的 “ 门市 流动人 口婚 姻家 厦 庭抽 样 调查 ”对 流动 人 口择偶 模 式及 其影 响 因素进 行 了系统 的研究 ,发 现 年龄越 轻 、教 育背 景越 好其 择 偶 模式 越 城市 化 ,并且 流动 人 口的择偶 模式 还会 因性别 不 同而有所 差 异 。[ 4 1 据 笔者 了解 ,在 皖北 L 以及 周边 一 些 中青年 村
这一现象背后 的动因,探讨破解途径 。
二 、概念界定 、研 究对 象及研 究方法
为 了便 于 论 述 ,本 文 所 指 涉 的 9 0后农 村 外 出
务 工 青 年 是指 1 9 至 1 9 年 之 间 出生 的农 村 外 出 90 95 务 工人 员 ,他们 辍学 或 者小 学 、初 中毕业 后 就跟 随
对其 初婚 年龄 均存 在 显著影 响 。[ 3 1 此外 ,个 人 因 素如教 育 水平 、收入 、职业 等 因
素也对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婚姻观念和行为产生重 要 的影响,其中教育的作用最为明显 ,因为它不仅
影 响 了个 人 行 为 的 自主性 ,也 在很 大程 度 上决 定 了
收 稿 日期 :2 1- 4 1 020 —2
父母 亲 友外 出务工 ,基 本上 没有 务农 经历 ,对务农 也 不感 兴趣 。早 婚 ,是 指不 到法 定结 婚年 龄 而事 实 上 以夫 妻关 系公 开 同居 的行 为 ;或虽 在 当地 政府 申
作者简 介 :吕倩(9 9 ) 18 一 ,女 ,安徽淮北人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 院在读 硕士研究生。
但在一 些农 村地 区,早婚现 象却又 重新 出现。9 后农村 外 出务工青年 ,作 为城 市和农村 的 “ 重边缘人” 0 双 ,却遵
循农村 的传 统选择 了早婚 。通过个案研 究可 以发现 ,9 后 外 出务工青年 早婚 的原 因主 要有村 民的趋从效仿心理 、 O
奉子成婚 、父母对子女 以及其 自身成 家立业的期盼 、相关部 门监管缺 位等。这 一现象既不利于 国家的计划 生育政 策 的实行 ,也 不利 于 9 后 青年 的身 心健 康。破 解新 生代 农 民工 的婚 恋 困局 ,既要 改变农村 群众 的婚 姻观 念 ,也 0 要深化 改革,打破城 乡二元格局。 关键词 :9 后 ;农村务 工青年 ;早婚 ;动 因;个案研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