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摘要】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规模化经营难题、农民素质和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支持与资金保障、扶持政策执行不到位、乡村治理体系薄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与配套政策,提升农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政策宣传与指导。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问题, 解决方法, 土地规模化经营, 农民素质, 创新能力, 技术支持, 资金保障, 扶持政策, 乡村治理体系, 土地流转管理, 农民素质提升, 技术支持力度, 乡村治理体系健全, 政策宣传, 政策指导.1. 引言1.1 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农村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生产经营主体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影响了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市场竞争力较弱。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方式落后,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决策效率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需求。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农村集体经济现状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推动力度,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解决。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城镇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和提升。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导致发展受限。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依然突出,需要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改善措施来解决。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浅谈农村养殖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养殖业存在问题及对策为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加快养殖业发展,必须尽快摆脱传统的养殖业发展观念和传统的养殖业发展方式,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养殖业发展,要大抓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加快养殖业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养殖业生产的国际化水平,增强畜禽水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的能力,实现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的历史性转变。
一、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1、市场体系不健全由于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国家对粮食实行了保护价收购,从根本上保护了种粮农户的利益,但对于养殖业,政府没有形成长效的保护机制,玉米、豆粕等用于养殖生产的原料和畜禽及其产品的价格时涨时跌,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养殖户还要承担生产过程中巨大的疫病风险等,养殖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特别是当饲料价格飞涨、畜禽产品价格下跌、畜禽病种增多的形势下,养殖户更是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
2、技术和观念落后3、资金短缺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投资比较大,仅基础设施建设一项,一般养殖者单靠自己都很有难度;同时,规模养殖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国家虽竭尽全力予以资金扶持,但毕竟是少数。
养殖户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金融部门贷款上,但据基层反映,近年来金融部门承诺了相当数量的养殖贷款,却很难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究其原因,一是存在以新贷偿还旧贷的现象;二是贷款门槛高,要求有不动产等作抵押,多数养殖户不符合当前设定的贷款条件;三是养殖贷款期限偏短,而养殖业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有的养殖户还没出售产品,金融部门已开始催还贷款,对推动养殖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度还不大。
二、处理农村养殖业问题的措施1、加强市场保障体系建设要建立保护养殖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像收购粮食一样,畜禽产品也要实行保护价收购,并适当调控饲料市价,保证养殖户利益。
要大力发展或引进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并协调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实行加工转化增值,提高养殖效益。
要加强养殖协会和合作组织建设,通过协会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实现养殖户与市场有效对接,规避养殖市场风险。
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困境,寻找出路,成为当前压倒性的课题。
本文将从镇域经济的困境出发,探讨其发展的出路。
1. 人口流失和资源枯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不断流失,造成了农村社会资源的枯竭和经济发展的制约。
许多镇域经济发展受限于人口稀少和资源匮乏的局面。
2. 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村镇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销售不畅,产值不高,很难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的主导产业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基础设施滞后许多农村镇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信、能源等设施。
这造成了农村镇域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扩张空间受限,大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4. 市场竞争不足由于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许多农村镇域企业自身发展受限,缺乏竞争力。
随着城市中心商业的扩张,农村镇域企业面临着来自城市的激烈竞争,这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出路1. 发展新型农业在当前新常态下,农村镇域应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
政府可加大对农村镇域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现代化的交通、通信、能源等设施,提高农村镇域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 促进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农村镇域发展的重要路径。
通过引进外来产业和技术,带动当地重点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实现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打破传统产业的壁垒,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乡镇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乡镇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找到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
一、挑战一:资源约束乡镇经济发展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资源约束。
由于乡镇地区相对缺乏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面临着资源的匮乏和短缺,这对乡镇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特别是在资源型乡镇,一旦资源枯竭或者资源价格波动,就会对乡镇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对策一:多元化产业发展为了应对资源约束的挑战,乡镇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乡镇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以依托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二、挑战二:市场需求不足由于乡镇地区的消费能力不高,市场需求有限,导致乡镇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市场需求一直比较薄弱,无法满足乡镇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策二: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为了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乡镇可以通过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支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内需市场。
可以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开拓城市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乡镇产品与城市产品的对接,提高市场流通和销售能力。
三、挑战三:人才流失严重由于乡镇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吸引人才的优势,一些优秀的人才纷纷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乡镇地区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储备不足,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
对策三:加强人才培养和留用为了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乡镇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和留用,提高乡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留住优秀的人才。
可以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提高乡镇工作的吸引力,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为乡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现代农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年中国现代农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
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其基本特征是: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现代农业机器体系广泛应用,因而机器作业基本上替代了人畜力作业。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1、美国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
农业农村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农业发展思路
农业农村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农业发展思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是我们的根基。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农业农村经济正逐渐进入新常态。
在这个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思路,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一、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现代化是提升农业生产力的关键,通过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如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引入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
二、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
农业科研是推动农业创新发展的基础,通过培育适应气候变化、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溯源体系,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
现代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经济提升的有效途径,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发展乡村旅游、种植养殖一体化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五、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
六、加强农业金融支持,提升农业金融服务水平。
农业金融是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大对农业信贷支持力度,发展特色农业保险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农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七、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农业人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八、发挥农民合作组织作用,促进农村产业合作发展。
农民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式,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组织,推动农村产业精准对接,实现农业产业链的跨界合作,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九、强化政府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
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模式
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新常态下,如何通过创新模式来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耕地整理、农村土地流转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探讨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模式。
一、传统耕地整理的创新模式传统的耕地整理主要是通过土地平整和排灌设施建设等方式,来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在新常态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需要创新耕地整理的模式。
可以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来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和品质。
引进先进的播种机械和灌溉设施,可以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可以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通过将零散的小块耕地进行整合,建设大型的农业生产基地,提高规模效益。
这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精准农业和信息化技术,实现耕地的精准化管理和生产。
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农田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模式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新常态下,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需要创新土地流转的模式。
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进程。
可以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通过挂牌等方式进行交易,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提高流转土地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可以通过引入金融和保险机构,为流转双方提供金融支持和风险保障。
可以推出土地流转贷款和土地保险等产品,降低流转成本和风险,提高流转的便利性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引入专业化经营主体,来推动土地流转的专业化发展。
可以通过引入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机构,来进行土地流转和生产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质量。
三、资源综合利用的创新模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涉及耕地整理和土地流转,还需要实现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题目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题目农村经济管理论文题目农村经济管理论文题目一1、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2、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创新探讨3、农村实体经济发展中乡镇流通管理模式构建4、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5、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探索6、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提高农村经济实力7、加大农村财务管理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研究8、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9、贵州农村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集体经济发展浅析10、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11、新时期的农村经济管理探析12、论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13、浅谈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4、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5、现代农村经济管理路径思考16、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思考17、基于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分析18、论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19、现阶段如何强化农村经济管理20、由医疗保险模式转向健康管理模式--基于农村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评价21、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合理流转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22、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发展的思路23、基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24、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合作社的运用25、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26、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7、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28、浅析如何提高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29、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研究30、探究农村经济管理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1、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32、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3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34、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35、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和解决策略36、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影响37、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38、浅谈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分析39、浅析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思考40、如何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41、简述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42、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43、谈村级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4、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45、试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46、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浅谈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48、探讨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49、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50、浅析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管理对策51、浅谈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强化措施5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的政府管理职能研究53、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54、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分析55、试论农村经济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56、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57、基于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58、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及强化思路59、分析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研究60、浅谈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发展的影响61、福清市农村集体经济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62、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63、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64、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65、新常态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思考66、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67、对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应对措施68、新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69、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70、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初探71、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72、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的有效措施探讨7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74、农村经济管理创新方法探讨75、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76、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实质研究77、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78、基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开发与培养79、新时期的农村经济管理如何快速发展80、创新农村土地管理手段促进城乡经济发展81、浅析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82、我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成效显着83、浅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84、基于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策略85、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研究86、试论现阶段如何加强农村经济管理87、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研究88、试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89、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90、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研究91、浅谈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与农村经济发展92、浅析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经济管理问题93、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94、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探讨95、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96、探究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97、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98、试论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问题99、关于有效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探讨100、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101、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102、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探析103、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04、关于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105、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06、农经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107、论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108、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探讨109、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110、探究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111、浅谈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11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经济财务管理研究113、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14、探究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115、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116、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研究117、论农村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118、探析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119、探析城市化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120、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行为标准研究121、浅谈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122、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123、探析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124、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125、农村信用社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途径探讨126、新经济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127、试论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128、农村经济管理审计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129、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浅析130、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131、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思考132、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活动中的监督作用133、我国农村经济财务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134、浅谈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135、基于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宁晋县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发展研究136、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探讨和建议137、关于农村经济管理在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的探究138、简析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39、浅析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现状和措施140、如何做好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141、试析农村经济管理审计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142、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研究143、基于以农村经济发展为背景谈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完善的研究144、浅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145、新时期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策略及建议146、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方法147、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48、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49、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150、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151、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经营管理方法初探152、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管理的措施研究153、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154、浅议诸城市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155、农村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探讨156、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对策157、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58、经济责任审计与农村财务管理159、试论如何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建设160、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161、探索农村经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模式162、农村集体经济中“三资”管理问题的思考163、浅谈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16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65、我国农村经济财务管理问题分析166、浅谈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167、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风险管理探析168、论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管理机制创新169、探析上海近郊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现状与对策农村经济管理论文题目二农村人口管理制度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农村中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与实践探讨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农村社会保障调整与发展大众传媒与农村发展良性循环的理论决策探索论中国西部农村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农村体育发展研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政府主导下的农村社区融合发展研究地区发展方法在农村社区的应用研究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启动农村市场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研究农村公众理解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农村妇女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论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农村妇女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发展农村初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研究京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吉林省农村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河池市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之研究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危机后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实证研究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论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学校管理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研究建构主义视阈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四川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发展研究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教研组活动调查研究四川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重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荆州市农村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探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规律研究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路径及其对策研究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城镇化对农村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及政策研究农村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的对策研究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研究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荣昌县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研究城市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周恩来的农村发展思想探究泾阳县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动态研究稳健货币政策下榆林市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发展研究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诸城市农村公路发展对策研究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协同发展研究宜春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重庆市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农村初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角下福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江西新农村建设研究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研究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农村成人发展的质量及其教育保障机制新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实施问题研究四川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农村高中最优发展规模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法国农村发展政策研究“三农”问题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透视宁波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探析西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研究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对比研究县域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福建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甘肃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研究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研究榆林市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农村经纪人和经纪业的培育与发展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秦皇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关系研究吉林省农村服务业发展研究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发达地区农村零售业态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大众传播在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城乡统筹中农村金融与“三农”发展问题的研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2014 年 1 月 19 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一年聚焦“三农”。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新常态下如何发展好农村经济是“十八大”后研究的核心问题。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资本和资源的大力投入,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粮食连年增产,农村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农村环境大为改善,农村的经济正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土地制度、产业结构、农业科技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都面临一些新问题。
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农村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农村的经济结构也需要调整。
李建华、景永平(2011)研究了三种显著的农村经济结构对农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认为要转变农村增长方式,提高农村资源的使用效率。
牛凯(2012)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他采用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自回归模型,揭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贾长杰(2012)认为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促经济发展。
他指出,农村经济调整具有多层次性,因此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有目标,把握重点。
(二)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
王小映(2015)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是保障土地流转交易安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确认和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基本手段,保障土地流转健康发展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
贾晓娟(2015)认为应建立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等农村土地改革举措,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的合理流转,做好农民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
三农发展政策解读方案
三农发展政策解读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政策背景 (3)1.2 政策目标 (3)第二章农业现代化 (4)2.1 精准农业发展战略 (4)2.1.1 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2.1.2 推广精准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4)2.1.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4)2.1.4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4)2.2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4)2.2.1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2.2.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病抗逆能力。
(4)2.2.3 发展生物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4)2.2.4 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4)2.3 农业产业升级与优化 (4)2.3.1 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2.3.2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4)2.3.3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2.3.4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挥地区优势,实现农业差异化发展。
(4)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3.1 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建设 (5)3.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5)3.3 农村能源与信息化建设 (5)第四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6)4.1 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 (6)4.1.1 土地确权 (6)4.1.2 土地流转 (6)4.2 土地整治与节约集约利用 (6)4.2.1 土地整治 (6)4.2.2 节约集约利用 (7)4.3 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建设 (7)4.3.1 土地市场体系构建 (7)4.3.2 土地市场政策支持 (7)第五章农村金融创新 (7)5.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7)5.1.1 优化农村金融机构布局 (7)5.1.2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8)5.1.3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8)5.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8)5.2.1 农村信贷产品创新 (8)5.2.3 农村金融科技应用 (8)5.2.4 农村金融与其他领域融合 (8)5.3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 (8)5.3.1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8)5.3.2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范 (9)5.3.3 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9)第六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9)6.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9)6.1.1 制度目标 (9)6.1.2 制度内容 (9)6.1.3 制度实施 (9)6.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9)6.2.1 制度目标 (10)6.2.2 制度内容 (10)6.2.3 制度实施 (10)6.3 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制度 (10)6.3.1 制度目标 (10)6.3.2 制度内容 (10)6.3.3 制度实施 (10)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 (11)7.1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1)7.1.1 交通基础设施 (11)7.1.2 水利基础设施 (11)7.1.3 能源基础设施 (11)7.2 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 (11)7.2.1 产业扶贫 (11)7.2.2 就业扶贫 (11)7.3 教育扶贫与卫生健康扶贫 (12)7.3.1 教育扶贫 (12)7.3.2 卫生健康扶贫 (12)第八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12)8.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2)8.1.1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2)8.1.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12)8.1.3 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 (12)8.1.4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意识 (12)8.2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13)8.2.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3)8.2.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13)8.2.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13)8.2.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13)8.3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 (13)8.3.1 循环农业模式 (13)8.3.3 生态观光农业模式 (13)8.3.4 精准农业模式 (13)第九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4)9.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4)9.2 村民自治与民主管理 (14)9.3 农村风廉政建设 (14)第十章政策实施与保障措施 (15)10.1 政策宣传与培训 (15)10.2 政策监督与评估 (15)10.3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15)10.4 政策协调与协同推进 (15)第一章引言1.1 政策背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农村经济新常态下的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农村经济新常态下的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当前新常态下,农村经济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既是现代农村振兴的核心,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经济新常态下的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
一、农村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农业发展的机遇主要源自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一方面,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农村农产品销售创造了机会。
二、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着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农业专家和研究人员在品种改良、农业机械研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品质打下了基础。
三、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村经济新常态下,农村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
传统的粮食、畜牧业逐渐向绿色有机农产品、乡村旅游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各地农民正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四、互联网+农业开辟新空间互联网+农业模式正在逐渐兴起,这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遇。
通过互联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畅通,消费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购买到优质的农产品。
同时,互联网技术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智能化、精准化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五、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在农村经济新常态下,生态农业有望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城乡一体化促进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城市与乡村的互通互联,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与新任务
感谢您的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未来展望:农村产业升级、 生态宜居、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发展
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 农产品质量
农民收入增长:通过多种途径增加 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村环境改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乡村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乡村优 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提高村 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提高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与科技融合,推 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建设农村道路,提高交通便捷性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提高供电 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施水平。
加强农村教育、 医疗、社保等 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提高服 务质量和覆盖 面。
推进农村环境 整治和生态保 护,改善农村
人居环境。
促进农村文化、 体育、旅游等 事业发展,提 升农村居民生
活品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提高 补贴标准和覆盖范围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 企业投资乡村振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完善农村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生产 和居民生活用水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通 讯和网络覆盖率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
鼓励农民创业创新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服务体 系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方法随着经济新常态的逐步确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首先要加强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严格依法保护耕地,禁止随意非农化。
要实行土地流转制度,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和利用率。
还要加大对农村土地的整治,推动土地集约利用,保障耕地的质量和数量不减少。
二、推动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
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便捷的农业机械化服务,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力量,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受益。
要加强与国际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是支撑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农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建立健全农业生产保险体系,为农民提供农业风险保障,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六、加强农业经济合作社建设农业经济合作社是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要加强对农业经济合作社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农民组织建设,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化和规范化。
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方法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几种方法:1.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培育新品种、推广耐旱、抗病虫害农作物,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厂和农村电网建设等,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产品市场适应能力。
3. 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动土地流转,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4.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现代化改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贮藏、加工、销售的效率。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5. 增强农民组织能力: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推广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组织形式,提高农民协作经营、采购和销售的能力。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
6.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测和检验。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7. 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降低农业生产过剩和资源浪费。
加大对适宜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向特色化、高效益化方向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需要通过科技进步、农业投入增加、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改善、农民组织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一、加大投资力度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投资力度。
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度,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电力、农村交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
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了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农村设立了金融服务中心,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其次,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同时,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推广农业科技进步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政府不断推广农业科技进步。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示范,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粮食高产稳产技术等,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组织,推动农业种植业与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的深度融合。
四、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为了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政府在政策和措施上下了一番功夫。
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电商平台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鼓励农民就业转移,促进农村人口流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五、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政府进行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
同时,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农村教育和卫生服务为了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和人口素质,政府加强了对农村教育和卫生服务的支持。
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乡村产业振兴未来发展趋势
乡村产业振兴未来发展趋势乡村产业振兴是指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三个方面,探讨乡村产业振兴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农业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粮食增产与农产品安全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
未来,农业产业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此外,还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的高效农业物种和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未来,乡村产业振兴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
与此同时,农村也需要加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扶持农民就近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打破农产品销售壁垒,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化。
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农业发展未来,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农业的发展。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水利设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田的水分环境。
同时,加强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农业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乡村特色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未来,乡村特色产业需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农村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地方,还是加工、制造和服务业的重要场所。
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能够实现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2. 创新农业技术与特色农产品未来,乡村特色产业需要加大创新农业技术的力度,提高乡村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引领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
培育新的农产品品种和品牌,打造农产品的特色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研究摘要:创新发展农村区域产业是实现农民富裕的显要举措。
乡村振兴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农村区域产业发展应把握住乡村振兴战略机会,并深刻认识发展中的“危”与“机”,进而选择适宜的发展策略。
由此,文章提出打造优质市场环境、建设审计监督机制、健全扶持体系、防控过度资本化措施,以期助力农村区域产业发展关键词: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区域产业引言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等方面逐步落实,深度融合发展城乡及一二三产业[1]。
随后,党中央在“一号文件”中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展开详细部署。
从实际发展来看,农村区域产业良好发展的核心在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避发展中的危机并把握住机会[2]。
这就要求打造优质的市场环境,优化城乡关系并加强合作,促使城乡共同繁荣。
若根据工业发展思维开展农村区域产业发展工作,则容易发生产能过剩问题,甚至引发效益低下、生态破坏等不良后果。
由此农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具体革新的着力点与禁区有哪些?有待进一步深究。
一、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的“危”与“机”(一)“危局”: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目前,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矛盾集中于市场供需方面,尤其是供给侧端的矛盾较为突出。
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农产品质量供给失衡。
由于经济发展日渐加快,人们愈加追求高品质生活与高质量消费。
特别是对于第一大消费项目——食品,新兴中产阶级更加重视食品质量与饮食健康问题[3]。
但是现阶段农村区域产业发展以批量化生产为主,提升农产品质量的速度缓慢,难以快速匹配需求市场的个性化新需求。
二是农产品产量供给失衡。
农村区域产业中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越高,具体的生产成本越比国际市场价格高[4]。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扩大农产品的对外开放程度,农户获取市场化收益的难度越大。
由此极易引发大宗类农产品产量过剩问题严重,而农产品进口数量逐年增长。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乡镇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逐步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培育和推动新型城镇化,支持知识型、创新型和服务型产业等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城乡发展差距。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扩大,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存在比较大的发展缺口,乡镇经济相对滞后,人才流动性、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2. 市场规模小。
农业经济、小微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在市场上的角色狭小。
乡镇经济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将农村市场纳入乡镇经济发展范围,需要创新市场机制,拓宽市场空间和市场规模。
3. 公共服务不足。
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全球化使得乡村市场经济化的需要较大,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需全面改善和加强。
4.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乡村发展面临生态环境的重大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应成为乡镇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议题。
二、对策措施1. 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权益保障机制,发挥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的综合效益。
同时,通过税收、金融、财政等方面建立有效支持机制。
2. 拓宽产业链条。
把乡村产业和城市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乡镇企业之间和乡镇企业与城镇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信息化建设和物流体系,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的完备度,提高基层医疗及教育设施水平和农村公共服务状况,建立现代综合服务中心。
4.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对污染企业实行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制度监管,营造绿色经济发展。
总之,新常态下的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我们做好相关工作。
只有掌握科学的经济思想,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才能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发展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研究作者:张喜才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07期内容摘要:我国农村市场进入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重要标志就是恩格尔系数进入富裕标准阶段和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比例连续两年大于城镇。
农村消费新常态面临着原子化经营与现代市场体系的矛盾,电商与实体对接的矛盾,公益性与市场化的矛盾,城镇化与农村市场建设的矛盾。
针对矛盾和问题,本文提出了提升管理能力,加大政策整合力度,推动农村商业创业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市场新常态电商问题的提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6368亿元,增长1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027亿元,增长12.9%。
与此同时,我国消费的拉动主要还不是靠农村,主要是靠城市居民(见表1)。
而乡村人口为6.19亿人,占比45.23%。
45%的人口只占了13%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见,未来的经济增长的潜力在消费,消费的潜力在农村。
从城乡居民消费绝对额来讲,城乡消费水平绝对额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差距仍然在3.24,还是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我国的现实表明,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功能残缺仍是比较突出的矛盾。
乡村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迟滞,小农生产的低效率以及乡村社会发展的滞后性,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发育不全及市场力量的薄弱相关。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市场经济健康顺利的发展。
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加快,市场结构调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经济总额快速增长,消费更加集中。
新常态农村市场有哪些新特征,面临哪些根本性的矛盾,如何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是本文所研究的重点。
农村消费新常态的现状和特征(一)乡村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较快,集中消费趋势明显近年来,农民增收、负担减轻、保障改善、消费环境改善等多因素叠加正在促使农村消费市场加速升温。
2013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952亿元,增长14.6%(见图1)。
在2002-2012年城市(城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均大于农村(乡村),2012年以来,农村(乡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开始大于城市(城镇)(见图2)。
农村市场的扩大对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2013年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1639亿元,相比2005年增长了1.46倍,年均增长达到18.25%,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6.27%。
据估计,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就扩大农村消费近2500亿元,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30万人,数以亿计的农民受益。
通过开拓农村市场,培育了一批走进农村、立足农村的快速成长型商业零售企业。
这些企业发展壮大后,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应急供应的重要力量,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商业网点重建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农村消费集中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接近一半。
人口规模是影响一个地区消费总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城镇化本身就产生了人口集聚效应,有利于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人口规模。
而这也成为农村消费集中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另外,伴随着农村交通状况改善和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也推动了消费的集中。
(二)农村消费结构深刻变化,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66,也就是说农村进入了相对富裕的发展阶段(见图3)。
在富裕阶段农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生存性的实物性消费特别是大件消费和日常类的消费退居次要地位,2012年每百户的普及率已经达到60%-100%,因此,未来几年的增长比例可能会减少。
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正在成为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比如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电子商务等方面消费的增加。
2013年通信、文娱、医疗保健等消费型支出增加了接近3倍(见表2)。
如今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提供适合农村特点的服务型消费,还是把城市已近成熟的消费概念照抄照搬。
(三)农民身份发生了分化,消费差异化显著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发生了分化,其制度身份与职业、收入和空间特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
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发布,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兴经营主体不断出现。
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约2.7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1.5%,畜牧业规模经营迅猛发展,生猪、蛋鸡、肉鸡规模化养殖均超过50%;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机总动力超过10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机械化水平超过90%。
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8.9万家,县级以上示范社达10万多家,实有成员达5300多万户;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超过30万个。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消费习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不同收入层次中的消费差距比较明显,根据计算,各项消费支出的平均差异达到11%,其中衣食消费差距和通信娱乐消费差异较大。
农村市场的消费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分层。
(四)现代商品流通方式蓬勃发展,服务市场迅速崛起以连锁经营、网络零售和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成为改变农村市场格局的决定力量。
据估计,全国形成了73万家农家店,4447家配送中心,822个乡镇商贸中心;农家店覆盖全国97%的乡镇和82%的行政村,配送比率达到63.4%。
调研发现,有地区农家店甚至覆盖了100%的行政村和100%的乡镇,以山西省襄汾县为例,农家店覆盖了全部的13个乡镇和348万个行政村,行政村覆盖了达到100%,存活率达到98%,配送率达到85%,初步形成了基于县(市)、乡镇、村的商品流通网络。
连锁经营的方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业态,2012年限额以上连锁经营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但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比例仍然低于5%。
网上购物交易和电子商务的扩张规模呈现跳跃式发展,根据阿里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3年,淘宝网(含天猫)上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为203.6万个,其中在村、镇一级的淘宝网店总数已经达到105万个,经营农产品的网店超过26.06万。
伴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聚集,农村服务市场迅速崛起,进入发展快车道。
农村餐饮、维修、洗浴、娱乐等服务业增长较快。
农村服务市场具有综合性、突发性、阶段性特点,也存在一些管理的盲区。
如何将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市场结合起来,如何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消费新常态下的四大突出矛盾(一)农村市场原子化经营与消费聚集化、综合化的矛盾由于农民的消费能力弱,农村物流成本高,农村市场是一个弱势市场,但却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尤其是消费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都比较低,所以在这样的市场中,必然出现原子化的经营主体。
我国农村市场中的主体是农家店、杂货店和夫妻店等,市场经营主体的规模小、经营实力弱、规范性不高。
一类是大中型连锁企业的加盟店,这类农家店相对经营比较规范,但是由于统一配送难度大和管控能力的下降,出现了连而不锁的情况,竞争力不强。
一类是夫妻店,这种属于商业经营副业化,主要是从事农业之外的第二收入来源,可能会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
原子化经营导致单品服务单一,进货渠道难以控制,持续性差等问题。
而目前市场建设仍然以村级店为主,农村市场中村级店主要是经营日常工业品,很少扩大到食品等生活用品,农资经营很少根据农业生产的变化实行集约化销售。
另一方面,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消费出现了产品品类丰富化、消费地点集中化、消费需求综合化的现象。
从消费品类来讲,以前农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用消费品和农资。
现在则出现了生鲜产品、加工食品等新的产品需求。
据调研,蔬菜的外购比例达到80%以上,副食品的外购率也达到90%以上,这与以前自给自足的消费结构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农民用于食品消费的现金支出从2004-2013年年均增长12.2%。
从消费地点来讲更加集中化,农民更倾向于在一个地点购买更多的产品,另外,伴随着农村交通状况改善和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也推动了消费的集中,传统的“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进城里”的消费模式正在改变,镇级正在成为商业聚集区。
根据估算,2010年以来,镇级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占到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左右,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从消费需求来讲,农民需求出现综合化的倾向。
不仅需要购买商品,也需要购买娱乐文化等服务项目。
总之,农村市场原子化经营与消费聚集化、综合化的矛盾是困扰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壮大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农村消费升级的重要障碍。
当然,完全抛弃农村市场的特点,盲目求大求洋也会被淘汰,如何建立既具有农村特点,适合农村发展,也能够满足农民现代化消费享受的消费市场至关重要。
(二)电子商务与农村实体市场对接的矛盾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4年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4400亿元,增长56.2%。
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
为了开辟电商竞争的蓝海,各大电商纷纷进军农村,阿里、京东、苏宁、供销社等大型机构纷纷宣布进军农村电商的计划。
现实中,电子商务与农村市场如何有效对接是最大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基础是设施,关键是物流,本质是开放性和便捷性。
农村市场广阔,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物流成本高,基于信任消费习惯也和电子商务存在矛盾。
一是供应链对接的问题,特别是物流对接的问题,农村电商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能不能到达的问题,所以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对接是电子商务和农村市场对接的第一个矛盾。
二是商品供需对接的矛盾。
对于日用品,现在的农家店可以达到即需即买即用,方便快捷,这种基于熟人文化的购买方式短期内难以改变。
农资也是如此。
电子商务和农村市场对接的突破口在于农村市场短期内难以买得到的商品。
这恰恰是电商在农村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农民到底需要什么。
三是农民的购买习惯和消费文化。
当前农村市场总量增加,但消费的重点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消费结构由一般工业品转向所有日常用品包括食品。
据调研,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大件消费得到释放,比如电视、电冰箱、电动车甚至汽车等,这些大件商品一般在城市尤其是县城购买;红白消费数额较大甚至造成农民沉重负担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镇;日常工业品消费实际上变化不大;农业生产资料消费整体数量有所减少,但价格有所上升;食品消费数额大幅增加,馒头、蔬菜、肉等以前自给自足的食品消费现在主要依赖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