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 新人教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7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7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希望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根据课后题目理解课文内容;对同一题材的小说、音乐、电影的比较感悟。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一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对我成长的影响?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具体含义?文章哪一部分是插叙,作用?教学难点:对小说、音乐、电影的比较感悟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自己搜集作者作品资料,并对课文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活动主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预期效果一、教师播放音乐《送别》一个人的童年生活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到若干年后回首都会发现是自己脑海里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专注地听联想吸引注意二、检查预习请同学来说说林海音和《城南旧事》自己介绍能够说得比较具体三、朗读请挑一段较受感动的语段来读。
接二连三积极举手激发动机,主动介绍,大胆表现。
四、重点问题讨论(问题根据文章重点和学生疑问确定)1. 爸爸是个好爸爸吗?2. 对我成长的影响?3.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具体含义?4. 文章哪一部分是插叙,作用?小结:小说之美积极讨论通过活动,学生自己将问题基本解决五、《送别》歌曲赏析小结:音乐之美专注地听动情地唱谈谈体会通过对歌曲的感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六、电影片段欣赏与文章中的小音子像吗?有什么不同?小结:电影之美饶有兴味地观看七嘴八舌地谈论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深化(再播放音乐)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了小音子的童年生活,感受了文章里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的感情基调。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
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
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畅谈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创意]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法。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导语拨动情思、音像资源创设情思、品味文章激发情思、读写结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能力,联系自身体验来感悟深情父爱。
[教学方法]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选择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法、扶放结合法三种教法,并将其融合:1.情景教学法。
通过音像资源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从而激活思维、诱发情思。
2.以读代讲法。
《课标》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我把课堂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明理。
3.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重视学法的指导,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1.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内容,初读文章。
2.教师整理这些资料并制作成简单的课件。
[教学活动]1、通读活动;2、选读活动;3、探究合作活动;4、感悟活动[教学环境]1.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建立了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通过联系生活,着重培养其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情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
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依据教学目标1、2点制定教学重点为:(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3)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肿胀(zhong zhangg)叮嘱(zhu)骊歌(li)廊堆(yan)徘徊(pai huai)抽屉(ti)2.解释下面的生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疑不决。
3.阅读全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朗读课文内容,把握主题,培养对文字细节的感知力。
2. 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音量等语言技巧。
3. 掌握词汇:落叶、纷纷扬扬、铺、槐树、枝头、寂静等,并尝试用词语描绘场景。
4. 培养学生对父爱的感知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
2.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运用语言技巧。
三、教学准备教学PPT、课件、录音机、黑板、笔四、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1.1 引入话题:谈论春天是如何到来的。
1.2 学生回答问题:春天来了,树上的花朵怎么样了?树上的叶子怎么样了?1.3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回答。
1.4 教师引出下一个话题:花儿掉了以后会怎样?2. 学习课文2.1 阅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2.2 教师解释生词、短语等:落叶、纷纷扬扬、铺、槐树、枝头、寂静等。
2.3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的感情。
2.4 学生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表情。
3. 讨论与思考3.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爸爸会弯腰拾起花瓣?爸爸的举动表达了什么意思?3.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3 教师指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对父爱的理解。
4. 语言技巧训练4.1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正确的语音语调:用大声、慢慢、响亮的语音读课文,体会语音的美感。
4.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训练,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和自然。
5. 创作活动5.1 教师指导学生集体创作诗歌:“落叶纷纷扬扬,地上好像铺上了黄金。
”5.2 学生自由创作描述秋天景色的句子,鼓励用词语描绘场景。
5.3 部分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句子。
6. 归纳总结6.1 学生归纳出课文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6.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爸爸的行动表达了深深的父爱。
7. 课堂延伸7.1 学生可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与爸爸的一次感人的互动。
7.2 学生将作文发表出来,分享自己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 2《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时3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
2、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体味父亲的形象。
3、体会学习插叙和伏笔的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性学习。
2、比较阅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文章深沉的父爱,体味父爱之伟大。
2、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叙述线索,体味父亲的形象。
2、体会学习插叙和伏笔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批文入情,体味父爱,体味成长。
还有个别学生的基础较差,老师需要在教学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强调。
(针对课题、课文内容质疑。
说说课题。
)1、文章写了哪些事情,其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要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能使人四、品读人物,体会深情认真倾听学生所疑将学生分为两大组记。
设疑、质疑、解明确各自任务,时总结解疑。
件事来分析,总结出父爱的成分。
)“我”有殷切的希望、严格的要求、温暖的关怀、身上的责任。
真的成长起来了。
是的,对于成长,说到这里,我们似乎从文字的背后看到小英子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英子的“左看右看”又体现了什么?爸父爱如春雨,让我品味了它的甘甜与圣洁。
慰,会感到幸福的。
的句子用文字来事呢?能否写在日记本上让老师也分享一下呢?代,有着不同内容用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殷切的希望热忱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温暖的关怀学生代表闯练成从板书设计推荐资料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2、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3、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重、难点分析](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理解“爸爸”的形象。
(2)理清文章叙述线索,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3)了解并学会运用插叙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说课]本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文章写了主人公经历了许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章篇幅较长,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行文线索,理解、揣摩、感悟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英子跟学生的年龄相仿,所写内容也与学生生活接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师要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与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所感悟,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平等对话过程,进而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就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力图贯彻这些理念。
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介绍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2、初读课文,理解标题的双重含义。
3、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要写了那些事。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母亲抚摩你发际的双手,可曾有父亲扛起你前行的臂膀?有母亲万千叮咛时的眼眸,可曾有父亲默默无语中的守望?有母亲时刻陪伴的慈爱,可曾有父亲撑起全家的坚强?如果说母亲的面庞写满的是柔情,那么父亲的脸上刻下的就是沧桑!今天我们就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体会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那一路走来的爱与酸楚。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3)
2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3.理解文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过程】一、听一段故事1. 激情导入。
1983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们相互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屏幕展示或板书:听一段故事──《城南旧事》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2. 进入课文。
(1)初步感知,把握内容。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写主人公英子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你能理解题目中蕴涵的深刻含义吗?“花”在全文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落;一方面指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辞世。
(题目一语双关)“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的始末作用。
屏幕展示或板书速读课文,概括提炼: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2)深入情节,理清思路。
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全文,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研读课文,相互讨论,形成统一认识。
二、说一些感受1. 说一说爸爸。
(1)探究人物形象──重点研读文章第2~29. 33~34、39~53段,力求以与人物相关的事件及人物的言行举止为依据,说说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活动,教师相机点拨。
屏幕展示或板书探究部分结果,(2)述说自身感受──仿照“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一句恬。
2.说一说英子。
(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2)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头”,说一句(段)话。
三、品一处妙笔林海音,这位20世纪60年代就蜚声台湾文坛的作家,她的作品风靡海内外,广为流传。
下面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来感受其魅力。
请同学们以“我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处妙笔……”的句式说话,品析文章妙要。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
2《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掌握“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理解“骊歌” 的意义。
②初步理解插叙手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①合理运用略读、粹读、站读、朗读等方法。
②通过分析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关键性语句,把握父亲的形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木文父亲对“我”严屮有爱的深情,并从“我”的成长屮得到启示,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牛活,体味亲情,理解亲情。
②感悟“长大”的真正意义,从他人的成长经历中获得有益的人牛:启示。
二、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关键性语句,把握父亲的形彖,体味父亲对“我” 严中有爱的深情。
三、教学难点感悟“长大”的真正意义,从他人的成长经历中获得有益的人牛启示。
四、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介绍作者,导入她的经典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用心感受她弥久恒馨的文字魅力。
(二)丰富你的汉字底蕴1•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看一看这些词语认识吗?谁愿意來读一读?出示: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衣襟、鸡毛押•子、玉簪花2. —生读,如有错音,师及时纽织生指正,再读。
3. 师带领生借助“骊驹”理解“骊歌”的意义,积累这个词。
(三)追忆英子的童年往事1•师过渡:小英子向我们讲述了童年时她的哪些故事?请你浏览课文,快速地找一找。
2. 生浏览概括后口由发言。
3. 哪些是往事,哪些是眼前事?生发言辨析。
4. 这些眼前事和往事是怎么串接起來的?师引导问插叙冇什么作用?(使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
)(四)感受父亲的爱子深情1•屏显师过渡:在我为文多年间,从来没有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
——林海音《城南】H事•序》但林海音还是写了,并且把他写在《城南II」事》的最后一篇,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值得林海音如此悲痛记忆呢?请同学们细细搜寻英了记忆深处关于爸爸的描写,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彖,把相关的语句圈点勾画出来,品读批注,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设计者课时安排两课时设计日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冃标:理解词语并会用,了解作家作品,理请文章结构,把握行文线索,分析文屮父栄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H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请文章层次,学习插叙手法在文中的运用,通过人物的语言事件,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屮深沉而伟人的父爱,还要让学生真止的认识到艰苦的坏境可以辭炼人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屮父亲对“我”的深情。
2.学习本文插叙的写法3.理解“花”在文中的作用。
4.揣摩文中的伏笔及含蓄的表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修改建议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影《城南1 口事》的主题曲“长城外,古道边,芳草……”这 是一首告别的歌曲,是电影的主题歌,此电影曾获马尼拉笫二届国际电影节金 鹰奖,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二、 简介作家了解作品 1. 作者简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了,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 东渡H 本经商,她的创作很丰富,有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等, 她的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文集,短篇小说集 有《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云》。
2. 《城南I 口事》简介三、 检查预习 1. 把你认为难懂难写的字词写在黑板上如:骊歌肿胀叮嘱花圃窘迫恐惧四、 感知课文理请层次感受文章的结构美 1. 学生速读课文并屏幕显示问题:(1) “眼前事”写了什么? (2)对 “往事的冋忆”写了哪些事? 捉示:学生先区别开“眼前事”和“与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并引导学 生概括从英子的角度:参加毕业典礼是由眼前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从爸爸的角 度看:爸爸病床上叮嘱;打赖床不起的英了;让英了闯练银行存钱;爸爸去世。
眼前事往事的回忆花毕业典礼前病床叮嘱赖床挨打衣襟上别着的夹竹桃花毕业典礼时闯练做事爸爸爱花毕业典礼后爸爸去世花落了2. 文中儿次提到了 “花”,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由标题的“花” 设疑,体味文屮的另一线索)学生人声的朗读课文并找岀相关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2、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出插叙的内容。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关于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2001年12月病逝于台湾。
1948年任台湾《国语日报》编辑。
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2.关于本课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作者林海音曾经在《城南旧事》的序言中写到:“我是多么想念童年时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这些故事,以我的童年为背景……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
”为什么爸爸去了,“我”的童年就结束了呢?英子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讲述了童年时她和爸爸之间的哪些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1、注音释词。
肿胀():叮嘱():骊歌():花圃():衣襟():耻笑:徘徊():栅栏():玉簪花():撩起():低哑():廊檐():鸡毛掸子():2、你认为还需注音解释的字词3,积累文中重点词语,并任选其中的两个说一句或一小段话。
(注意:要根据课文内容来说)三、整体感知课文初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大意。
A:从英子的角度。
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B:从爸爸的角度。
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文章讲述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的全过程,在典礼中回忆了和爸爸之间发生的几个故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 2《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见幻灯片)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检查预习。
预习反馈,自主设疑,初探文意,相互解疑。
(针对课题 、课文内容质疑。说说课题。)
一语双关:a爸爸种的花儿凋谢了;b爱花的爸爸生命凋谢(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初读课文,概括内容。
明确: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回忆父亲教育自己的往事,毕业典礼结束后,父亲已经去世,此时英子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
且读且思,理清文脉
1、文章写了哪些事情 ,其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过去的事
2、作者是怎样叙述、安排这些事的?
作者运用插叙的写作手法,以毕业典礼为主线穿插叙述了对往事的回忆。
插叙指在记叙故事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和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插叙能对主 要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能使人物品质更加突出,形象、主旨更加鲜明。(幻灯片)
3、文章线索
双线结构:毕业典礼,花
4、品读人物,体会深情
课前设疑、质疑。(学生整体感知文意之后,可能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或疑惑,争取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以题目为切入点,“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指夹竹桃垂落,一指爱花爸爸的辞世,一语双关,含而不露,哀而不伤。今天咱们就说说小英子的这位爱花的爸爸。
例:父爱如阳光,让我沐浴了它的温暖与恩泽。
父爱如清风,让我享受了它的温柔与细腻。
父爱如春雨,让我 品味了它的甘甜与圣洁。
父爱如大海,让我领略了它的广博与深沉。
父爱如江水,让我感受了它的奔腾与不息。
解读父亲
看来同学们对父爱的体会很深,老师也想说说说说自己的体会,愿与大家一同分享。多媒体出示文字。
爱的倾诉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这是一节品读课。
首先通过听让学生走进故事,知晓背景、感知内容;然后让学生说起来,分析人物、感受成长;接着让学生品起来,探究技法、习得语感;最后让学生记下来,积累心得。
整节课学生都处在耳听、嘴说、脑思、手写的“活动”中,力求体现余映潮先生“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思想,力求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
【教学过程】预习任务:1.通读,正音解词;2.诵读,初解文意。
教学板块之一:听一段故事一.激情导入:1983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们相互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大屏幕展示:听一段故事——《城南旧事》简介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省略的内容见《教师教学用书》)二.进入课文1.初步感知,把握内容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写主人公英子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大屏幕展示:速读课文,概括提炼: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明确(接上,大屏幕展示):①从英子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学法指导:本环节有一定难度,如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以完成,可以作如下提示——2.深入情节,理清思路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挈全文,请看课后习题一,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学生很容易完成)研读课文,相互讨论,形成统一认识。
大屏幕展示: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②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爸爸去世。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
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方式:指名注音,指名听写正音正形后齐读)
(一)朗读课文(4分钟)
1、速读课文,概括提炼:
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2、指出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3、指出文章的线索与脉络
方法:标记段落序号、生字词用着重号标记、好词佳句用波浪线画出等。
总结本课主要内容点出主题。
七、当堂检测(10分钟)(名校课堂练习一)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型
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情感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1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自学3分钟,小组交流。知者加速。做练习。
五、拓展:
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长大成人?(5分钟)
自学3分钟,小组交流。知者加速。做练习。
六、课堂小结(1分钟)
自学5分钟,学完亮牌,小组交流。
知者加速。
三、互帮(6分钟)
(一)生生互帮(任务完成后坐下,主动加速,继续回忆人物描写的方法)
1.对桌结对,交流答案。
2.不会的请教同组同学。
3.互帮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书记员写到学习板上。
(二)师生互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爸爸的花儿落了教与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1、理解“爸爸”的形象。
2、学习学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与学重点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与学难点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教与学方法:自读、探究教学时间:2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
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
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肿胀(zhong zhangg) 叮嘱(zhu) 骊歌(li)廊堆(yan) 徘徊(pai huai) 抽屉(ti)2、解释下面的生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疑不决。
3、作家作品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
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
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共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写的是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
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
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
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4、复述故事梗概。
(读和说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此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与概括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1、出示思考题。
(1)、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有什么含义?(2)、爸爸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花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什么作用?(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象征手法,双关修辞。
通过对爸爸性格的分析,体验浓浓的亲情,感知父爱的深沉。
)小组讨论明确:该文题目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指爸爸种的花儿凋零了,另一方面指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爸爸是个教子有方的人,在严厉中寓含关爱,鼓励孩子坚强;很重情感,雨中送夹袄,听到弟弟遇害急得吐血;情趣高雅,非常爱花。
文章多处写到花,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
2、质疑: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
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方面的例子。
讨论并归纳:(1)开篇从衣襟上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2)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3)从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4)从韩主任的讲话,我们唱骊歌,想到很多人都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的事; t文章回忆部分是插叙。
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
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影响?讨论并归纳:(1)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今天。
“六年后”到了,“我”真的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被选做这件事。
(2)六年前有一天下大雨,“我”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打。
并坚持要“我”去上学。
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3)爸爸不拿“我”当孩子,让“我”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寄钱给正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我”也闯练成功;(4)当“我”从老高那里得到爸爸病逝的消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安静,这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1、分角色朗读13—30段,要求读出角色的性格特点。
2、出示思考题。
(1)、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爸爸责打表明了对“我”怎样的态度和情感?(3)、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何影响?(本题旨在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常见的几种方法。
鉴于学生情智发育尚不健全,此设计使他们学会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从严厉中感悟父爱。
)讨论明确:这段文字作者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13、14、28段)、语言描写(18—20段)、动作描写(22—24段)等,描写细腻,声情并茂,人物性格栩栩如生。
爸爸的责打,表现对“我”的严格要求,从小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家教课,对我的关爱也体贴入微,雨中送衣送钱,都是为了爱。
这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重大,从此后“我”再不赖床,成为每天早晨最早到校的学生之一。
三、教师总结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写出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对自己的鼓励和教育,塑造了爸爸严厉而不失爱心形象。
四、布置作业,思考练习1、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2、抄写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夹竹桃探爸爸赖床受罚礼堂钟声爸爸的病爸爸爱花插叙唱骊歌盼望自己长大的人闯练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六、教后记:学后记: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上堂课通过阅读和赏析,把握了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中的爸爸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爸爸,在浓浓的亲情中,作者逐渐成长,这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份温馨中。
二、精读课文,分析欣赏分角色朗读“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薄公英。
”1、出示思考题。
(1)、这些文字主要描述了哪些内容?(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3)、爸爸是怎样鼓励“我”的?(结合学生的近期发展,有针对性地从他人的成长中汲取营养,以人为鉴,可以正得失,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他们能健康顺利的成长。
)讨论明确:这些文字主要描述了自己盼望长大又害怕长大的矛盾心理,同时描写了大人们尤其是爸爸鼓励“我”勇敢面对生活的情节。
盼望长大,是“我”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盼,能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害怕长大,是怕失去美好的童年,缺乏成熟的心理准备,缺乏成人的责任和社会适应能力。
爸爸是抓住“我”的弱点,一方面鼓励“我”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都过去了,另一方面让“我”从生活实践中锻炼勇气培养意志。
三、合作探究,援疑质理。
1、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的?2、从哪些地方看“我”已经长大了?(该文运用插叙的手法,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内容丰富而有序,事件交错而有致。
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点,学会阅读复杂记叙文。
)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伏笔和暗示。
比如去医院探望爸爸之时,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这是伏笔。
在毕业典礼上,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暗示妈妈对爸爸病情的担忧。
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怕赶不上什么事似的”,这是预兆。
至于进家门后,看到“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叶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预示爸爸已经去世了。
当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而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可以看出“我”在早年的人生打击中,走出了幼稚,意志坚强,逐步趋向成熟。
四、研读课文,体验情感出示思考题1、课文中你对哪些描写感受最深?2、在成长过程中,你有没有类似的赖床经历?父母怎样处理的?3、你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烦恼?(让学生拓宽思路,畅所欲言,言无不尽,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出发展性评价。
)五、拓展延伸:1、“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致,对文中父亲“打我”这些从严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看法。
2、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对文中的爸爸或对自己的爸爸说几句话。
六、课堂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
衣jīn( ) 懒duò( ) dǎn( )子lí( )歌叮zhǔ( ) 徘huái( )zhà( )栏恐jù( ) 花pǔ( )玉zān( )花 pú( )公英(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3)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子,不要怕,________什么困难的事,_______硬着头皮去做,________闯过去了。
”A.不管只有才能 B.不论只要才会,C. 无论只有就 D.无论只要就(4)根据课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细腻,用词的准确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