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案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雾凇》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雾凇》教学设计(精选13篇)《雾凇》教学设计篇1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2、出示课件,教师深情导入3、板书课题:雾凇。
指导写4、联系图片,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可以动笔圈出生字词标号)2、课文主要写了雾凇的什么?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景象,形成,赞叹)4、相机出示相关段落:(1)景象部分: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指导读准堤字,读通句子(指导停顿),换词理解闻名全国(2)形成部分*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凝,后鼻音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饱和的水汽,遇冷)松花江畔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条件了吗?*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读,正音当;出示停顿,指导读好长句遇冷凝结:*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指名读,生字的音都读准了,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在松花江畔的人们进入梦乡,他们周围在雾气笼罩下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谁来接着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3)赞叹部分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件件洁白的艺术品,快去看看吧,谁愿意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过度: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能令人们发出这样的赞叹?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雾幕零堤俗摄淹模凝氏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范写,生描红四、小结这么壮观的雾凇奇观,究竟是怎样一点点形成的呢?中外游客又对他发出怎样的赞叹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松花江。
雾凇的教案
雾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学会欣赏雾凇的美丽和独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和独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雾凇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学会欣赏雾凇的美丽和独特。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雾凇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雾凇的美丽和独特。
(2)介绍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使学生对雾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雾凇的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观察。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观察:组织学生进行雾凇的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观察。
(3)讨论:分组讨论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以及学生对雾凇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雾凇摄影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实践。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1.2掌握雾凇与雾的区别。
1.3了解我国雾凇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及与雾的区别。
2.教学难点:雾凇形成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雾凇的美。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它有什么特点?”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教师提问:“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它与雾有什么区别?”第三环节:课堂讨论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雾凇分布图,让学生分析雾凇分布的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1.请学生课下收集关于雾凇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雾凇景区,实地观察雾凇现象。
2.开展雾凇主题的手抄报、绘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雾凇的形成原理教师展示动画模型,解释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成雾凇的过程。
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吗?它其实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触到冷空气时,迅速凝结在树枝、草叶等物体上形成的。
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动画,看看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雾凇》完美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雾凇》完美教案及反思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雾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雾凇与霜、露、雪等自然现象的区别。
(3)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途径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共进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雾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雾凇形成原因的阐述。
(2)雾凇与霜、露、雪等自然现象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雾凇的美。
2.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雾凇与其他自然现象的异同,加深对雾凇特点的理解。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共进的良好品质。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雾凇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雾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雾凇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雾凇》,感受作者对雾凇的赞美之情。
(2)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了解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教案《雾凇》通过介绍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从而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节:雾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图片,问:这是一幅什么图?(雾凇图)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雾凇?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自由轻声读,想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生回答)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四人小组讨论:这两个条件吉林具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交流)2、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雾凇的呢?请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交流)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自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很美,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交流(3)个别读(4)范读(这段话写得很美,能否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读一读,好的你们学习。
)(5)齐读过渡:同学们,老师到网上查找吉林雾凇的资料时期,找到了许多图片,被图片上的美景陶醉了,我把它们带来了,正好一起分享一下,看看它们美不美。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配乐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2、同学们,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描绘了雾凇的美丽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
(1)轻声读,想想哪些词写出雾凇很美。
哪些词写出雾凇名气很大?(2)个别读(3)男女赛读(4)小结(板书:闻名全国)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吉林雾凇的景象定是赞叹不已,那让我们看看土生土长在吉林的人们是如何赞叹这一美景的?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吉林人是怎样称赞雾凇的?2、回答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齐读(2)自读思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交流(4)齐读3、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
《雾凇》教学设计15篇
《雾凇》教学设计《雾凇》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雾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了解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法与学法:教法:朗读教学法学法:读文读句相结合,图文并茂,触景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你觉得冷吗?现在已步入什么季节了?你对冬天有什么样的印象?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树木凋零,大地冰封的季节,我们尽管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但还是冻得哆哆嗦嗦。
这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向往都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却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著名江城——吉林,别忘了此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生:雾凇奇观2、师: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播放课件)二、探究成因1、师: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生:雾凇有什么特点?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课件显示问题)2、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雾凇》优秀教案5篇
《雾凇》优秀教案5篇《雾凇》优秀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公开课教案一、揭示课题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揭题。
寒冷的冬天,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的投影片。
观看投影片,自主谈感受。
提出自身不懂的或想搞明白的问题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三、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2、交流。
3、自学课文。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解释词语。
(3)指导读长句。
四、再读质疑五、指导写字1、自身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自主交流,说明理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4、誊写生字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和雾凇的奇异景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投影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集中注意激发情感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练习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师板书:奇观)齐说:奇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雾凇》教学设计13篇
《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雾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板书:奇观)2.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3.欣赏了这么美的雾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呢?4.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进一步了解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吉林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美的雾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读课文第二段,读完后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你从课文中初步读懂了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
)2.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说说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呢?3.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老师请大家再继续自读课文第二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4.那老师要问了,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2.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3.作者通过多次观察,才发现雾凇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正因为经过大自然长时间的孕育、积累,才形成了如此美丽动人的雾凇。
《雾凇》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雾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雾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2. 实验用品:冷冻器、水、玻璃片等。
3. 课件和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雾凇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雾凇”的好奇心,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关于雾凇的知识。
Step 2:雾凇的形成原理(15分钟)1. 通过讲解PPT和图片,简要介绍雾凇的形成原理,即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然后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雾凇。
2. 请同学们对比冰冻的水和雾凇的不同之处,并思考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Step 3:雾凇的特点(1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雾凇的不同形态和特点,如晶莹剔透、多样的形状和绚丽的色彩等。
2. 请同学们描述自己观察到的雾凇特点,并与同桌共享观察结果。
Step 4: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玻璃片放入冷冻器中冷冻一段时间,然后取出观察。
2. 同学们观察并记录冷冻玻璃片上是否有雾凇形成,以及形成的特点。
3. 引导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冷冻的玻璃片上会有雾凇形成。
Step 5:学以致用(15分钟)1. 带领同学们外出观察、拍摄雾凇现象。
2. 引导同学们用手机或照相机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雾凇,以便后续分析和展示。
Step 6: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请同学们就观察到的雾凇特点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归纳其中的规律。
2. 鼓励同学们展示自己拍摄到的雾凇图片,并简要介绍观察到的特点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图片和实验探究的方式,生动地向学生介绍了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并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敬畏和欣赏能力。
《雾凇》教案(17篇)
《雾凇》教案(17篇)《雾凇》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吉林雾凇的奇怪好看,激活同学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吉林雾凇的奇怪好看,激活同学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日,我们一起连续学习雾凇。
师板书,并强调“凇”的写法。
(我们要留意,凇是两点水旁,不要写错了。
)2、利用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雾凇怎么样?(一个字)(美)3、好,让我们美美地读课题。
(师评价:读得真美)4、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更美的图片,想看吗?5、幻灯展示图片,同学观赏。
6、师:“这么美的雾凇让同学们赞扬不已,你们有肯定有很多词语要送给雾凇,谁来?”(生回答,师适时表扬,你说得真美,你的词汇真多。
)二、新授第一自然段1、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观赏一下。
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找出你感觉到特殊美的词语,画下来。
仔细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品尝一番。
(我们要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2、指名生说。
同学互评(你们觉得他把这个词语读得怎么样?应当怎么读?)再指名生读。
(这些同学读得真美呀,老师发觉大家都很想读了,好一起读)生齐读,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词,听好了。
(缀满)你们听出什么来了。
(听出了雾凇的多。
)(你们也想读一读吗?)你们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真棒!3、能把这些好看的词语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吗?老师信任你们肯定能把雾凇的美读出来。
生齐读第一小节。
(你们真会读书,让老师的眼前仿佛消失了一幅幅好看的雾凇图。
)4、会读书就要会思索,就请你们再读读这一段,看看除了雾凇的美,还能读出什么来?生再次读文5、指名生回答:三九寒冷,大地冰封。
写出了雾凇消失的时间。
这就是著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写出了雾凇的名气之大。
6、这么美的雾凇奇观就在我国的吉林,它著名全国甚至是举世著名,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个好看的奇观而感到骄傲。
《雾凇》教学设计7篇 雾凇的教案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下面是分享的《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以供借鉴。
《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吉林雾凇的美丽奇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过程:导入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景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出示课件)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学习第一自然段观察雾凇图片,谈感受。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读了此段你有什么新的了解?(板书:奇观)为什么说是文明全国的奇观,从那些词看出来?朗读本段,读出雾凇的美丽动人。
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它地方出现的少呢,四人小组带问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找到的词和句,做小小批注,四人小组交流。
(1)、什么是雾凇?(2)、它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3)、雾凇是怎么形成的?2、交流汇报:(1)、随机(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雾凇)这里的“饱和”怎么理解?(2)、吉林“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待学生说后出示“从当年十二月……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出示课件)看图,这符合雾凇形成的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比较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造句。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4)、这些松针、柳枝有何变化?“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学会描述雾凇的美丽景色和特点;(3)了解雾凇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探讨雾凇的形成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雾凇的美丽景色和特点。
难点:雾凇对环境的影响,如何保护和欣赏雾凇。
三、教学准备:1. 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雾凇的图片和视频,以便进行观察和讨论。
2. 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以便进行阅读和引用。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雾凇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雾凇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探究雾凇的形成原因:(1)引导学生观察雾凇的图片,分析雾凇的形成过程;(2)讲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如雾气、温度等。
3. 欣赏雾凇的美丽景色:(1)展示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雾凇的美丽;(2)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雾凇的特点和美丽景色。
4. 探讨雾凇对环境的影响:(1)引导学生思考雾凇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文、生态等;(2)讲解雾凇对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5. 保护和欣赏雾凇:(1)引导学生了解雾凇的保护意义,如保护水源、维护生态平衡等;(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雾凇,如观察、摄影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了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欣赏了雾凇的美丽景色,探讨了雾凇对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保护和欣赏雾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也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雾凇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雾凇的美丽和脆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雾凇 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雾凇的形态特征。
(2)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雾凇形成原理的科学解释。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雾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实验材料,如玻璃片、酒精灯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雾凇相关知识。
(2)准备记录笔记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雾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探究雾凇的形成原因:(1)介绍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雾凇的形成过程。
3. 实验演示:(1)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强调关注自然现象、探究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试着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雾凇的短文,内容可包括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特点及意义等。
3. 进行家庭调查:了解家庭成员对雾凇的认识,分享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细致程度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
3. 作业完成评估: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是否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雾凇》教案之三
《雾凇》教案之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雾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学习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和小组合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朗读、默读和背诵,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雾凇的美。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物、表达自然美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文《雾凇》PPT课件生字词卡片小组讨论材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老师出示PPT,展示雾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雾凇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雾凇的印象。
2.课文阅读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讲解和举例。
4.课文解析老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5.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绘方法。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老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进行点评。
2.课文背诵学生自选段落进行背诵,老师进行指导。
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3.重点句子学习老师出示重点句子,学生跟读并理解。
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
4.观察自然景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物进行观察和描绘。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老师进行点评。
5.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观察和描绘的自然景物,写一篇小作文。
第三课时1.作业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小作文,分享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感受。
老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
3.课外延伸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尝试用课文中的方法进行描绘。
学生将观察和描绘的结果分享给家长,与家长交流感受。
4.作业布置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景物的小作文。
《雾凇》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雾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学习描写雾凇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描写雾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 分析雾凇的视觉特点和美感。
教学流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是否见过雾凇这种自然奇观?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们今天的教学将带你们一起了解并欣赏雾凇的美丽。
二、学习内容1. 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雾凇的景色)教师:同学们,这就是雾凇的景象,它是由什么原因形成的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是因为寒冷的天气下,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的。
教师:非常好,确实是这样。
请注意,雾凇是在温度低于零度的环境下形成的,当水汽遇到树枝等物体时,凝结成冰,形成了美丽的雾凇。
2. 描写雾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教师:那么,我们来学习一些描写雾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雾凇的观感和体验。
(教师给出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3. 雾凇的视觉特点和美感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雾凇的视觉特点和美感。
(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雾凇的特点和美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雾凇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呢?请你们表达出来。
三、练习和展示1. 学生分组小练习: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用自己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一张雾凇的图片,然后展示给其他同学。
2. 学生展示并点评: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自己组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四、拓展延伸1. 创作与分享:请同学们以雾凇为题材,进行创作,可以是文章、诗歌、画作等形式,然后进行分享和欣赏。
2. 实地观察: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亲自感受和欣赏真实的雾凇景色,促进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深入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和欣赏了雾凇的美丽景色。
雾凇二课时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雾凇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了解雾凇的形成和特点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 学生能够描述雾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学生能够分析雾凇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2. 教学内容:- 什么是雾凇?- 雾凇的形成原理;- 雾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雾凇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3. 教学步骤:a)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张雾凇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对雾凇的兴趣。
b)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雾凇的思考,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雾凇吗?”“你们见过雾凇吗?”“你们知道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吗?”c) 探究:与学生一起学习雾凇的形成原理,解释为冬季中的湿气结冰在物体表面形成薄薄的冰层。
d) 学习:向学生介绍雾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例如:透明晶莹的冰层包裹在树枝和建筑物上,形成美丽的冰雕景象。
e) 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雾凇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例如:雾凇能够美化城市景观,但也可能给交通和设施带来一些问题。
f) 总结:概括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影响,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g) 拓展: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更多关于雾凇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去亲自观察和体验雾凇。
h)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任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雾凇的文章,包括它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实地观察雾凇景观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体验雾凇景观;- 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描述观察到的雾凇景观;- 学生能够拍摄雾凇景观照片,并记录观察心得。
2. 教学内容:- 实地观察雾凇景观;- 描述观察到的雾凇景观;- 拍摄雾凇景观照片;- 记录观察心得。
3. 教学步骤:a)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b) 引入:与学生分享一些雾凇景观的照片,并引发学生对实地观察雾凇的兴趣。
c)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前往雾凇景观较为集中的地方进行观察,例如公园或河边。
d) 描述和记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观察到的雾凇景观,同时鼓励学生拍摄照片并记录观察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洛南县景村镇车塬小学刘宝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雾凇图片。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雾凇,齐读课题。
二、感受雾凇之美
过渡:雾凇到底是怎样的,才会被称为奇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自读文章第一段。
2、雾淞是怎样的?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3、课件出示,重点突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导学生体会。
4、指导读出雾凇的壮观和美丽。
小结:是啊,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长堤,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
三、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1、这么美丽的雾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
(1)、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2)雾凇形成需要哪两个条件?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齐读。
2、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冬天寒冷干燥,过于饱和的水汽从哪来?遇冷又是怎么一回事?你们可以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看出吉林的松花江畔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同桌讨论,找出句子读一读。
3、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一大奇观呢!
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 (1)、抓住那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指导朗读。
“渐渐地” “慢慢地” “轻轻地”自己试读,体会。
(2)、雾凇就是这样无声无息,逐步凝结而成,这松针、柳枝都变了,
难怪人们要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
(3)指导学生朗读。
四、赞美雾凇之美
过渡:三九寒天,雾凇就这样慢慢地,悄悄地形成了。
清早,寒风吹
拂,雾气缭绕,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出示:千姿百态的雾凇图)
1、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课本上用那些词语进行描述。
2、这么多不同姿态的雾凇,现在你就站在它的面前,你会说些什么?
3、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说出了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这就是——“情不自禁”。
人们看到这么美的雾凇,也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五、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1、你们知道吗?1990年1月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也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看! (出示多媒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齐读)
2、是呀,“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雪,大家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仿照本课写一写。
板书:
23、雾凇
洁白晶莹千姿百态
奇观
银光闪烁琼枝玉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