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雾凇》教学设计7篇 雾凇的教案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7篇 雾凇的教案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下面是分享的《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以供借鉴。

《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吉林雾凇的美丽奇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过程:导入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景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出示课件)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学习第一自然段观察雾凇图片,谈感受。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读了此段你有什么新的了解?(板书:奇观)为什么说是文明全国的奇观,从那些词看出来?朗读本段,读出雾凇的美丽动人。

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它地方出现的少呢,四人小组带问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找到的词和句,做小小批注,四人小组交流。

(1)、什么是雾凇?(2)、它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3)、雾凇是怎么形成的?2、交流汇报:(1)、随机(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雾凇)这里的“饱和”怎么理解?(2)、吉林“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待学生说后出示“从当年十二月……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出示课件)看图,这符合雾凇形成的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比较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造句。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4)、这些松针、柳枝有何变化?“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设计
2.讨论话题如下:
a.雾凇的形成原因及条件
b.雾凇的美丽与神奇之处
c.雾凇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a.选择题:关于雾凇的形成过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c.简答题: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
b.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c.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雾凇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雾凇的观察日记,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需包括对雾凇的描述、形成过程的阐述以及自己的感悟。
2.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雾凇的科普海报,展示雾凇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使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认识这一自然现象,并掌握相关科普知识。
b.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和词义推测能力。
c.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
2.教学难点:
a.如何运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雾凇的教案

雾凇的教案

雾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学会欣赏雾凇的美丽和独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和独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雾凇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学会欣赏雾凇的美丽和独特。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雾凇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雾凇的美丽和独特。

(2)介绍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使学生对雾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雾凇的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观察。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观察:组织学生进行雾凇的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观察。

(3)讨论:分组讨论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以及学生对雾凇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雾凇摄影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实践。

精选《雾凇》优秀教案四篇

精选《雾凇》优秀教案四篇

精选《雾凇》优秀教案四篇《雾凇》优秀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公开课教案一、揭示课题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揭题。

寒冷的'冬天,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的投影片。

观看投影片,自主谈感受。

提出自身不懂的或想搞明白的问题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三、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2、交流。

3、自学课文。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解释词语。

(3)指导读长句。

四、再读质疑五、指导写字1、自身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自主交流,说明理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4、誊写生字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和雾凇的奇异景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投影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集中注意激发情感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练习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师板书:奇观)齐说:奇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雾凇》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解读课文,结合网络资源,欣赏感受雾凇的美。

2、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网络资源并利用资源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的语句。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2、昨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雾凇形成的原因,谁来简单地向大家说说?3、今天,我们进一步来领略雾凇的神奇和美丽。

[利用资源,探究文本]1、雾凇美在什么地方?究竟有多美呢?想一睹为快吗?2、赶快进入我们班级主页的“资源共享”版块,去美美地欣赏雾凇美景吧!(示范指出资源所在的位置)3、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4、读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片段,找出使你感觉特别美的语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一番。

5、交流、指导朗读:①“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如雪般洁白、如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枝头,这奇妙的美景绵延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壮观至极,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②“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再细细地欣赏网页中的雾凇美景图,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图片,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向大家描述你眼前的雾凇?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远远望去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

仰望松树的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柳树柔软的枝条,都被粘挂成璀璨的银丝;形态各异的灌木丛,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夺目,宛如银珊瑚的奇葩。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象说话:昨天傍晚,十里长堤上的树木还是黑森森的,到第二天早晨,站在江堤向远处望去,呀!你看到了什么?(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的雾凇奇观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让无数人为之惊叹、流连忘返。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雾凇的定义和特点,知道雾凇形成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雾凇的定义、特点和形成原理。

2. 教学难点:(1)雾凇形成原理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雾凇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生字词和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雾凇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雾凇的了解和印象。

(3)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入新课。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分段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雾凇美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分组讨论:雾凇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段描写。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绘制雾凇景象的简笔画。

第五章:《雾凇》教案教案内容:一、导入新课《雾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描绘了雾凇的美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雾凇》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雾凇》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雾凇》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有配套课件)23雾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了解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3、让学生感悟雾凇的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冬天已经悄悄降临在我们身边。

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XXX四九冰上走。

特别是我国的北方到了三九严寒,那可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有一座城市每到冬季,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天数多达六七十天,但令人叫绝的是,穿城而过的江水因带有丰富的热能而奔流不息,临寒不冻,江面不结冰。

这个城市就是吉林,正因为如此,人们称吉林是“北国江城”。

在这:北国江城“中还有更奇妙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播放雾凇图片)2.你们知道这些晶莹夺目的是什么吗?(1)生:雾凇(2)出示课题:指名读(3)生字:雾开火车读,(形声字,上形下声)齐读。

二、第一小节1.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美丽的雾凇,请同砚们打开书,轻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向我们引见雾凇的?3.你们知道吉林雾凇是在的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才出现呢,它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在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呈现;(2)呈现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

生字:畔意义:边,旁边在这里用“江边”能够吗?(不成以,畔比边的范围大)堤:指用土砌成的防水、挡水的建筑,所以是“土”字部(3)看图,瞧!多美的雾凇啊,满树盛开着,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剔透的银色花朵,难怪课文中说“引读: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XXX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学字:缀在这里,除了用“缀”,你还能想到哪些字?(挂,开,铺,盖)(4)老师请一位同砚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砚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触感染到雾凇的美了?指名回答(皎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听)(5)指导把这几个词读一读,边想刚才的画面。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雾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雾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雾凇美景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表达来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描绘雾凇美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来描绘雾凇的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雾凇》2.生字词卡片3.课件或黑板4.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雾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雾凇》中的主人公。

”2.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雾凇的定义和特点。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雾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原因。

三、课堂讲解1.老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老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跟读生字词,确保正确发音。

四、课堂讨论1.老师提问:“课文中的雾凇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3.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雾凇的美。

五、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合作描绘雾凇的美。

2.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老师点评各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用语言描述雾凇的美,写在作业本上。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雾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用语言描绘雾凇的美。

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文《雾凇》在寒冷的冬夜,雾凇悄悄地来到了小城。

它把一切都装点得如诗如画。

雾凇的美,美在它那如梦如幻的景象。

《雾凇》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雾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学习描写雾凇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描写雾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 分析雾凇的视觉特点和美感。

教学流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是否见过雾凇这种自然奇观?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们今天的教学将带你们一起了解并欣赏雾凇的美丽。

二、学习内容1. 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雾凇的景色)教师:同学们,这就是雾凇的景象,它是由什么原因形成的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是因为寒冷的天气下,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的。

教师:非常好,确实是这样。

请注意,雾凇是在温度低于零度的环境下形成的,当水汽遇到树枝等物体时,凝结成冰,形成了美丽的雾凇。

2. 描写雾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教师:那么,我们来学习一些描写雾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雾凇的观感和体验。

(教师给出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3. 雾凇的视觉特点和美感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雾凇的视觉特点和美感。

(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雾凇的特点和美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雾凇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呢?请你们表达出来。

三、练习和展示1. 学生分组小练习: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用自己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一张雾凇的图片,然后展示给其他同学。

2. 学生展示并点评: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自己组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四、拓展延伸1. 创作与分享:请同学们以雾凇为题材,进行创作,可以是文章、诗歌、画作等形式,然后进行分享和欣赏。

2. 实地观察: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亲自感受和欣赏真实的雾凇景色,促进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深入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和欣赏了雾凇的美丽景色。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雾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雾凇》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体会雾凇的美。

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具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从刚才和同学们的聊天中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旅游,也游览过很多地方。

今天老师就做一个导游,带领大家到吉林松花江畔去领略一下我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雾凇(生齐读课题)2、老师这里收藏了几幅吉林雾凇的图片,我们大家先来欣赏一下。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你看到的雾凇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所看到的雾凇。

(映示:3幅雾凇图片)生回答自己看到的雾凇形象。

3、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生齐读句子,板书:奇观)评议要重读奇观,再齐读句子。

4、为什么说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雾凇吧。

二、精读、感悟第一、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并画出描写雾凇美的词语。

2、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上来把你找出的描写雾凇美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一生上黑板写词语)其他同学把自己找出来的词语抄写在练习本上。

写好了吗,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银松雪柳千姿百态琼枝玉树)3、读词语(指名读,齐读)4、联系课文说词语例:银光闪烁:这雾凇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晶莹透明多美呀!(指名说词语)5、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

(映示:1,3自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词语。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诊治,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现象。

教学过程:一、揭题,基础性诊断练习。

1、指名背诵《九九歌》,说说冬天最冷在什么时候?2、引入本课,揭题,认读“凇”。

3、基础性诊断练习。

“凇”是“冫”,不是“氵”,为什么?(师根据讨论内容,适时矫治,得出结论。

)4、观看雾凇奇景,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②说说各自然段的大意和课文主要内容。

③小结,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之情。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说说你有什么感觉?②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美丽?(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闪)③从哪些词语看出吉林雾凇名气大?(闻名全国、奇观)3、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为什么雾凇奇观出现在严寒的松花江畔呢?(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口述雾凇怎样形成的?相机板书:最初……逐渐……最后……②书示句子: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读一读,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③看教学课件,欣赏美丽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雾凇》。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课文中描述雾凇的句子和段落,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雾凇的景象。

开展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雾凇》主要描述了雾凇的美景和形成过程。

课文通过描绘雾凇的形态、颜色和光泽,让学生感受到雾凇的独特魅力。

2.2 生词和短语:生词和短语包括:雾凇、冰晶、玉树琼花、洁白、晶莹剔透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雾凇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语调的问题。

3.3 理解课文:学生分段阅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雾凇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3.4 学习生词和短语: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模仿。

教师用例句展示生词和短语的用法,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朗读和背诵课文。

4.2 运用生词和短语写一段关于雾凇的描述。

4.3 观察自然景观,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

5.2 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5.3 学生对雾凇的描述和观察的自然景观的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图片展示:展示雾凇形成的过程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雾凇的。

6.2 视频资料:播放雾凇景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雾凇的美丽和神秘。

6.3 欣赏同龄人作品:展示其他学生关于雾凇的绘画或写作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雾凇的美丽景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雾凇》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雾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雾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2. 实验用品:冷冻器、水、玻璃片等。

3. 课件和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雾凇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雾凇”的好奇心,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关于雾凇的知识。

Step 2:雾凇的形成原理(15分钟)1. 通过讲解PPT和图片,简要介绍雾凇的形成原理,即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然后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雾凇。

2. 请同学们对比冰冻的水和雾凇的不同之处,并思考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Step 3:雾凇的特点(1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雾凇的不同形态和特点,如晶莹剔透、多样的形状和绚丽的色彩等。

2. 请同学们描述自己观察到的雾凇特点,并与同桌共享观察结果。

Step 4: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玻璃片放入冷冻器中冷冻一段时间,然后取出观察。

2. 同学们观察并记录冷冻玻璃片上是否有雾凇形成,以及形成的特点。

3. 引导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冷冻的玻璃片上会有雾凇形成。

Step 5:学以致用(15分钟)1. 带领同学们外出观察、拍摄雾凇现象。

2. 引导同学们用手机或照相机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雾凇,以便后续分析和展示。

Step 6: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请同学们就观察到的雾凇特点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归纳其中的规律。

2. 鼓励同学们展示自己拍摄到的雾凇图片,并简要介绍观察到的特点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图片和实验探究的方式,生动地向学生介绍了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并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敬畏和欣赏能力。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观察、讨论,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教学难点:(1)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情景对话。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雾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雾凇这一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对雾凇的了解。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雾凇的美。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探究雾凇的形成原因及特点(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讨论雾凇的形成原因。

6.情景对话(1)学生分组,模拟雾凇形成的场景,进行情景对话。

(2)教师选取优秀情景对话进行展示。

(2)教师拓展雾凇的相关知识,如雾凇的分布、观赏价值等。

8.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选择一种现象进行探究,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生字词学习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对话:教师:同学们,谁来分享一下你们组内交流的生字词学习成果呢?学生1:我们组学会了“雾凇”这个词,它是由“雾”和“凇”两个字组成的。

教师:很好!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凇”字在这个词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2:“凇”字在这里是指雾气凝结在物体上形成的现象。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雾凇的成因和特点,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雾凇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雾凇的成因和特点,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2.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雾凇成因和特点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雾凇的美丽景象。

(2)实物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雾凇的特点。

(3)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展示雾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雾凇的了解。

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学习。

4.3 课堂讲解(1)讲解雾凇的成因和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4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2)学生上台展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4.5 课堂小结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描述雾凇的现象。

5.2 拓展活动(1)开展“我眼中的雾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雾凇》教案(17篇)

《雾凇》教案(17篇)

《雾凇》教案(17篇)《雾凇》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吉林雾凇的奇怪好看,激活同学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吉林雾凇的奇怪好看,激活同学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日,我们一起连续学习雾凇。

师板书,并强调“凇”的写法。

(我们要留意,凇是两点水旁,不要写错了。

)2、利用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雾凇怎么样?(一个字)(美)3、好,让我们美美地读课题。

(师评价:读得真美)4、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更美的图片,想看吗?5、幻灯展示图片,同学观赏。

6、师:“这么美的雾凇让同学们赞扬不已,你们有肯定有很多词语要送给雾凇,谁来?”(生回答,师适时表扬,你说得真美,你的词汇真多。

)二、新授第一自然段1、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观赏一下。

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找出你感觉到特殊美的词语,画下来。

仔细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品尝一番。

(我们要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2、指名生说。

同学互评(你们觉得他把这个词语读得怎么样?应当怎么读?)再指名生读。

(这些同学读得真美呀,老师发觉大家都很想读了,好一起读)生齐读,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词,听好了。

(缀满)你们听出什么来了。

(听出了雾凇的多。

)(你们也想读一读吗?)你们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真棒!3、能把这些好看的词语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吗?老师信任你们肯定能把雾凇的美读出来。

生齐读第一小节。

(你们真会读书,让老师的眼前仿佛消失了一幅幅好看的雾凇图。

)4、会读书就要会思索,就请你们再读读这一段,看看除了雾凇的美,还能读出什么来?生再次读文5、指名生回答:三九寒冷,大地冰封。

写出了雾凇消失的时间。

这就是著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写出了雾凇的名气之大。

6、这么美的雾凇奇观就在我国的吉林,它著名全国甚至是举世著名,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个好看的奇观而感到骄傲。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内容,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

2. 学习运用形容词描写自然风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听力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朗读课文内容。

2. 学习运用形容词描写自然风光。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听力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录音机、图片、板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和学生打招呼,引导学生们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联想游戏:出示一张有雾凇景象的图片,让学生们将自己在冬天见过的美丽景象写下来,然后一起讨论其中的相似之处。

二、呈现(10分钟)1. 出示课文内容,让学生们跟读课文,师生共同探究雾凇的形成原理。

2. 老师解释一些生词和词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细读(15分钟)1. 学生们个别朗读课文,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们相互讨论并找出课文中描写雾凇风景的形容词,老师板书整理。

四、分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呈现自己小组设计的一幅展板,展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

3. 其他小组的学生们进行听觉和视觉的接受和表达。

五、讨论(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们讨论雾凇景象的美丽之处,并给出一些指导性问题,如:“你们最喜欢课文中哪个描述?”“请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雾凇的美丽”等。

2.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回答问题。

六、展示(15分钟)1. 学生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用口语介绍自己设计的展板。

2. 其他学生进行听课并提出问题和意见。

七、总结(10分钟)1. 老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形容词的作用和运用,并激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 学生们回答总结问题:“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八、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和体验冬天的自然景象,并用形容词描写出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雾凇的美。

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环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雾凇》的内容,作者以及背景。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会正确书写。

2.3 课文解析分段解析课文,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概括段落主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雾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3.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会正确书写。

3.4 分段解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解析课文,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概括段落主题。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填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练习,巩固生字词。

4.2 描绘练习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尝试自己描绘雾凇的美丽景色。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和生字词,家长签字确认。

5.2 拓展作业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篇小作文,描述其特点和美丽之处。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评估学生在填空练习和描绘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述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7.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欣赏真实的雾凇景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雾凇》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复习。

8.2 图片资料收集雾凇的图片资料,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观察与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凇》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雾凇》,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板书:奇观)
谁能告诉我“奇观”是什么意思?(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2、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奇观是哪种解释呢?(第一种)那么,课文中哪里能够看出他的雄伟、美丽、不同寻常呢?(第一自然段)
请你来读第一自然段。

●二、感受“奇观”
1、提问:哪里能看出呢?
十里长堤、缀满:这些词语说明了雾凇的雄伟壮观。

(绵延十里,一路上都是雾凇,多么壮观!请你读一读。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这些词说明了雾凇的美丽。

(多美的雾凇啊!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银色的长廊。

请你读一读。


闻名全国:这个词说明了雾凇是罕见的,特殊的,不同寻常的。

(因为这是我国其他地方很难见到的吉林雾凇奇观,所以才会——齐读:闻名全国。


2、观赏雾凇图片,进一步感悟雾凇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导语:这么美的雾凇,想欣赏一番吗?(课件出示图片)
3、朗读感悟。

把雾凇的美读出来。

导语:你能把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一奇观展现在大家眼前吗?指名读,齐读。

三、了解形成原因及过程
1、过渡: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多美啊,多奇啊!看到这么美的雾凇,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这儿怎么没有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无声的默读有利于思考。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且圈画。

3、提问: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4、围绕这句话,学生质疑。

(预设:严寒季节到底有多寒冷?什么是饱和的水汽?雾气是从哪里来的?凝结是什么意思?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5、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6、教师提炼问题后提问并相机指导朗读。

(1)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小结: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丰富的热能使松花江水临寒不冻,巨大的温差为雾凇形成提供了过于饱和的水汽,也就是雾气。

那个词具体表示水汽的饱和?(弥漫)
(2)什么是饱和的水汽?
除了弥漫,文中哪里还有能够表示水汽饱和的词语?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这里的“飘荡,涌向,笼罩”都可以看出水汽的多和饱和。

过渡:这就是吉林雾凇的独特之处,难怪人们看雾凇还有“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的说法。

夜幕降临,漫步松花江畔,你会看到怎样的雾呢?
指名读,齐读。

(3)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齐读。

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四年级语文教案
(出示:雾凇的形成是一个____的过程) [十分缓慢]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一缓慢的过程?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指名读。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指名读。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课文中的哪句话更具体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
______,最后_______。


(出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谁来试试。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雾凇逐渐形成的过程)
7、小结:这么美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雾凇形成的视频及文字。

四、交流抒怀,激活体验
1、过渡: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

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会说些什么呢?(相机理解:情不自禁)
2、交流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谁来把这诗句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
师描述: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枝在一夜之间都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一起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拓展延伸
1、作者的妙笔生花让我们领略了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
(出示)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凝结模糊弥漫洁白晶莹
蒸腾缀满缭绕淹没琼枝玉树
2、学生试写,师巡视指导。

3、选择一两名学生写的片段交流。

●六、板书设计:
雄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