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教学设计课题:《氧气》科目:初中化学年级:九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课程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中的课题2《氧气》。

主要内容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氧气的用途。

通过对氧气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其他物质奠定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课题 1 中已经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对氧气有一些感性认识,如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氧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制取氧气,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制取方法,特别是实验室制氧的原理和步骤。

难点: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机制,以及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内容。

(2)实验器材,如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木炭、硫粉、铁丝、氧气等。

(3)导学案,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2、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题的内容。

(2)收集有关氧气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互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如医疗急救、潜水、航天等,让学生感受氧气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昌乐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设计人高瑞玲审批人时间编号9020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节氧气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
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

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

为分解难点,本节可以介绍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如O2 (氧气)、C(碳)、P(磷)、S(硫)、Fe(铁)、CO2 (二氧化碳)、H2O(水)等。

【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沸点等)。

2.了解氧气的用途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的含义,会分辨并准确
地区分它们。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难、疑点】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用途。

2.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了解氧化反应。

3.通过氧气性质的课堂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他们初步懂得用实验手段来研究物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 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包含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介绍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木炭、硫、铁丝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讨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为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将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的课堂改为学生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得到提升。

本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要多角度观察,并能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结论。

除此之外,本实验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事可做。

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顺利完成实验,解决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实验课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是加热的操作以及硫的燃烧实验部分会造成环境污染。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所以,如果要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此实验,必须改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兴趣浓厚,甚至对每一个实验都充满探究欲望,但大部分的学生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表面认识。

单纯觉得实验本身有趣,而忽略了对实验本质的探究。

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知识,具备了药品取用、加热,各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也仅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加上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创造力欠缺,所以,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未做过系统的探究。

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物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比照,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响的文字表达式。

3 .初步认识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 .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多媒体。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堪垠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课题2氧气1、氧气的检验方法2、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4、化合反响,氧化反响七、教学反思氧气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化学性质的特点,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过程, 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初步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些操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比拟、分析、和归纳。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学生虽然耳熟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多。

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相关的知识,我首先用设问造成悬念引入课题。

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氧气的有些物理性质比拟抽象,如氧气的溶解性,氧气的三态等,我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观看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氧气相关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指导学生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一方面介绍实验操作的方法并指出有关的安全考前须知,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比拟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学知识对于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氧气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的概念和性质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氧气的制取、收集及纯度判断等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还不够熟悉。此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仔细、分析不深入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制取原理、实验操作方法、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难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氧气纯度的判断,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氧气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首先,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鱼离不开水?”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接着,我会展示一些燃烧的现象,如火焰、蜡烛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够燃烧?”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讲述:这几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
质,这种反应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叫做化合反应。
分析讨论、理解以上化学反应这三个反应还有另一
个共同的特征,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特点:它们都
是物质和氧发生反应的概念。我们就把物质跟氧发生的
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
化性。
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
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
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 课例研究综
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 述
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
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
一要求。
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
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
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2、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能主动与人交流、
讨论,清晰地表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己的观点。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
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
学生学习能 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作业效果。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发放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新课内容:
(1)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讲解氧气的化学式、分子构成,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循环,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实验室制取氧气: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方法。
(3)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讲解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答案。
4.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3.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氧气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

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讲述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讲评练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

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氧气的制备和性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如木棒燃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氧气的制备: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实验操作提供指导。
属焊接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为后续学习氧气性质打下基础。
3.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氧气的了解和认识。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性质: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助燃性和氧化性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为后续实验和讨论打下基础。
-氧气的性质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对氧气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主要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案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用途。

3.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

4.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将演示实验的可能部分表格化,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为了应用才需要认识物质的性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4.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为什么不提剧烈反应的“剧烈”两字。

4.解决办法(1)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典型的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定义中不写“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3)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分它们。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钻研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

(二)整体感知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

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气》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物质性质的学习,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物质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

教材通过系统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为学生构建了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框架。

同时,教材还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加热等,这些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此外,教材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相联系,如氧气在医疗、环保、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总体而言,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关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进行《氧气》这一章节的教学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分类等基本化学概念,对化学实验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量筒的使用、试管的加热等。

这为学习氧气的性质及其制备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能力层面,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实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深入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从学生心理和学习态度上看,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亲手操作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对复杂的概念和实验步骤感到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氧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2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备以及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非金属元素,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氧气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学生能应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呼吸的片段,然后提问:“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如何生存?”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2.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下册学习的空气成分,特别是氧气的占比,引出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二)、新知探究1. 氧气的性质:通过PPT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等,同时结合实验视频加深理解。

2. 氧气的制取: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等方法,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反应。

3. 氧气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提示:讲解实验安全知识,如正确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等。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氧气的收集、颜色变化等。

3.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进一步理解氧气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整体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地展示氧气的制备过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它们都与一种气体有关,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氧气。
3.学生分享对氧气的已有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加以证实。
2.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实验室制取(如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和工业制取(如深冷法、膜分离法等)。
2.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内容,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
-针对难点内容,设计梯度性提问,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定期组织课堂小结,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对氧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认识不够深入。
2.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安全意识、实验技巧方面有待提高。
3.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较浓,但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
4.学生在小组合作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但在分工、沟通、协作等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4.注重小组合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1课时)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氧气已有初步的了解,如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等。但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不规范现象,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氧气的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整理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一篇知识总结报告。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运用所学的制氧方法,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氧气制取实验。要求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3.结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医疗、消防等领域。以“氧气与我”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感悟。
4Hale Waihona Puke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强化对氧气知识点的掌握。
(5)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3.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空气中其他成分的性质和作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工整,体现学生的认真态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池北一中宋玉梅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1.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2.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2.2氧气(1) 教学设计【合作探究2】投影: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演示实验】实验2-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注意:氧气是不可以燃烧的(没有可燃性)。

1.观察,思考,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支持燃烧(助燃性)。

1.让学生初步学习氧气的检验方法,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合作探究3】(1)实验2-3: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演示实验】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

(观察火焰的颜色)【释疑】这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它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为什么实验前瓶底放一些水?1.观察并描述现象。

【合作探究3】(2)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演示实验】用镊子夹持木炭,用酒精灯点燃,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提示: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过观察教师实验和教材图片,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书写文字表达式。

【合作探究3】(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看视频】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现象【设问】铁丝燃烧实验关键之处及其作用有?【思考】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1.观看视频,总结实验现象2.学生小组谈论交流,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实验关键之处及其作用。

3.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引导分析比较、得出结论】(1)硫和细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为什么放少量水?(2)可燃物(如硫、木炭等)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哪个更剧烈?说明了什么?(3)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与木炭、硫、铁等物质发生反应,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讨论后分析归纳: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高低有关,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陈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

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教材把它放在第二章第2节课,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

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但值得注意的是,像本节课中要介绍的氧气这种物质,学生虽然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认识它,但了解并不全面,不会从化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更不会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

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重点难点]
重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达到记忆并掌握的目的。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
本节课的关键。

对概念的讲解要结合实验现象,从分析实验现象的变化中总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剖析概念的实质。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课题中,主要学习了氧气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分析反应过程知道了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而化合反应的特点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物质。

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主要运用了实验的授课方式,(尤其是采取了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较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也使课堂气氛更生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概念时主要运用了分析实验的授课方式,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总结的能力,但是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所以,如果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

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如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初三的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从来都是老大难问题,这节课就是培养他们掌握方法的启蒙课,教师要认真细致地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现象,描述现象。

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和归纳出结论。

这节课不可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方法,但起码初步入门。

为以后娴熟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并通过观察现象比较、科学地分析和归纳出结论奠定基础。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中,在探究氧气性质的过程中,通过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设计,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和谐有序的发展空间。

同时,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钻研、探索。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第一颗时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1)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可检验氧气)
⑵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二氧化硫
硫+氧气−−−→
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点燃二氧化碳
碳+氧气−−−→
⑷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3、小结:
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⑵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第二课时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P35
2、氧化反应
氧 定 义: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化 反应物:某物质 + 含有氧的物质(氧化剂)氧气是常见的氧化剂 反 剧烈氧化反应:燃烧
应 分 类
缓慢氧化反应: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
★附学案
二.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化合反应、是否氧化反应?
①铁+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②锌+盐酸 → 氯化锌+氢气 ③石蜡+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水 ④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⑤铝+氧气−−−
→点燃氧化铝 ⑥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