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三堆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我的叔叔于勒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新人教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2、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互动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教学重、难点: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二、自学过程: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听课文录音,然后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1)、要求在每个自然段落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教师指名回答后小结。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3)学生讨论:从上面的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4)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教师引导小结:盼----------赞----------见---------躲(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层次分析: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

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一、新课程理念实施目标知识目标1、整体领会课文内容,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2、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3、品读小说的语言,通过写话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新课程理念实施重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新课程理念实施难点品读重点语段、关键词语,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四、四、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五、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1、朗读法2、研讨探究法3、语感品读法4、延伸拓展法六、六、新课程理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磁带“让世界充满受”歌碟打印好的讲义七、七、新课程理念实施过程:(一)导入、激趣1、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2、莫泊桑简介。

(二)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句画出疑难字词。

拮据jiéjū阔绰chāo煞白shà牡蛎 mǔlì诧异chà褴褛lánlǚ栈桥zhàn2、学生听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态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学1、介绍作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

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2、引导学生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zhàn qiáo)(火车站、码头、矿山等的形状像桥的一种建筑。

用于装卸货物,有的栈桥也供旅客上下用。

码头的栈桥延伸到海里。

)牡蛎(mǔlì)(一种软体动物,也叫蚝〔háo〕,产于浅海的泥沙里或石上,有两片壳,肉味鲜美,可供食用,也可入药。

)褴褛(lán lǘ)(〔衣服〕破烂。

)撬(qiào)开(用刀或棍捧等的一头插入缝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以拨、挑开东西。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0、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二)进程与方式:学习本文细致描述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述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品评小说的语言,培育学生制造性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明白得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式。

教学难点明白得课文的丰硕内蕴。

教具预备:PPT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一、导入新课一、激情导入有一名世界闻名作家,他身世于没落贵族,应征入伍两年;他战后在小职员的环境中从事文学创作;他30岁时成名,43岁时不堪忍受病痛折磨以自杀的方式终止了自己伟大的一生。

法家闻名作家左拉如此评判他的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而完整的喜剧。

读他的作品的时候,能够是哭是笑,但永久是发人沉思的。

”他确实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课题、作者)2、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闻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身世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暴发了,他应征入伍。

两年的军营生活使他熟悉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战争终止后,他到了巴黎,前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大师。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挖苦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侵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明白得疑难字词。

窘迫(jié jū)栈桥(zhàn)牡蛎(mǔlì)破烂(lán lǘ)撬(qiào)煞白(shà)惊讶(chà)2.指名朗诵,教师注意纠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1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1.积累语言。

了解作者,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 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曲折的故事情节。

3. 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积累语言,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曲折的故事情节。

2. 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1.指导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和本文背景的资料。

2.从巧妙的构思和曲折的情节入手,扣紧人物的言行神态去理解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结合现实,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其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的精神堕落。

在世界文坛上,有三在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这样的一篇小说。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一,二,……)标出意义段,要求体现小说的结构特点,用(1,2,……)段内的层次,标出主要人物,并简要批注作者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用[ ]标出环境描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时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时教案

11>我的叔叔于勒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积累“拮据、 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 初读感知,梳理小说结构 【教学重难点】:同上2。

【预习导学】 1、走进作者莫泊桑:(1850--1893 )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了 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

著名的有长篇《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短篇《项链》、《菲菲小姐》、《我的 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 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基础过关 拮(ji )据(j )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与日俱增:一天天增长。

形容增长快。

十拿九稳:办事情很有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计我们有很多同学是独生子女吗?能告诉我还有哪些同学不是?(学生举手示意)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兄弟姐妹? (请一二位同学介绍) 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关系怎样?如果有一天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金钱、地位上发生变化,你们的这种亲情还会保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引申)在现实生活中,手足之情是否禁得起世俗的考验 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 体会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一一莫泊桑 )二、 作者介绍三、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先听课文录音,然后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

2、 理清故事情节,用四个字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 盼 赞 遇 躲) 第一部分(1 — 4):故事的开端。

菲利普一家人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 —19):故事的发展。

夸赞于勒。

作者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 不同的情况和菲利普夫妇对他由“恐怖”转为“希望”的心理变化。

第三部分(20—47):故事的高潮。

巧遇于勒。

面对已沦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 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九年级上学期《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九年级上学期《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九年级上学期《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了解小说体裁的特点,从故事情节入手,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

2.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小说的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的赏析能力。

3.指导学生了解作者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和主题的。

4.引导学生能从小说本身的内容出发,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梳理故事情节,品评小说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写作手法。

2.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与激发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认识到亲情和爱心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远胜于金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题的。

2.从梳理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来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情节和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小说的主题的。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通过学生自己对语言的品析,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3.在课文品读过程中,教师用巧妙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品味、分析,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导语: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意思是说贫穷时,即使居住在热闹的都市也没有人来过问;富贵时,哪怕是住在深山里也有远房亲戚找上门来。

这两句话反映人与人之间亲疏关系完全决定于钱财的多和少,人与人之间只存在金钱关系的不正常现象,表现了一种金钱至上的炎凉世态。

《我叔叔于勒》初三语文教案

《我叔叔于勒》初三语文教案

《我叔叔于勒》初三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1、《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篇。

从语文教材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本课在本单元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人物分析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教学目标及要求①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曲折的故事情节③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3、重点难点①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观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②构思新颖巧妙悬念的设置二、教法分析1、整体感知法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况,整体感知小说。

2、比较教学法与《变色龙》比较,共性——善变的性格3、自主讨论法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三、学法指导本文在分析人物,环境时抓住一个“变”,在构思铺排时抓住一个“巧”字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大家在初二学过一篇《变色龙》还记得吗?请同学们回忆——小说“变色龙”是指谁?为何称之为“变色龙?有何特点?”明确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特点——善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另一个外国的作家写的一篇也是讲述人善变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2、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3、整体感知小说,知线索明确: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

情节: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4、情节:人物态度,找出菲利普夫妇言行变化的代表句。

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遇于勒)——结局(躲于勒)人物态度对比:前:希望(正直,有良心)→福星唯一希望→不是他,后:↑ ↑ ↑恐怖流氓,坏蛋不安是他→流氓↑ ↑哆嗦打听煞白暴怒5、人物性格分析(讨论)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对民,爱慕虚荣。

比“我”一个也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用同情心的孩子。

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6、找出小说中环境描写,各自的作用?(略)7、小说主题讨论:金钱至上8、发散训练①小说的结局怎样?人物命运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②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字来完成。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 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体会小说巧妙的构思.4.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拜金风气对人性的扭曲。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细致地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性格特点,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教学方法I•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人手,探讨作品主题.3.续写法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教学过程构思一.导入:小说通过一些列对比不仅表明在苦涩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作者梦想破灭的苦闷心情,更抒发了作者对不与人之间不再隔膜的新生活的期盼,从而充分地表现了主题•今天我们学习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小《我的叔叔于勒》,学习对比在刻划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中的妙用二.质疑解难(投影)(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2).文章为什么要采用第一人称来写?(3).于勒的两封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整体感知1.小说情节包含几个部分,本文情节是怎样划分的?(投影)本文按照“盼于勒” “赞于勒” “见于勒” “躲于勒”的情节,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投影)第一部分(第1——4段),开端------- 盼于勒.第二部分(第5--19段),发展一赞于勒.第三部分(第20-47段),高潮一见于勒.第四部分(第48- 49段),结局一躲于勒.本文情节是由于勒与菲利普夫妇这两条线交织发展构成的,双线交织,情节完整而紧凑.于勒到美洲前后经济上变化:穷一一富一一穷.(投影)菲利普夫妇态度发生了变化:撵一一盼一一躲(投影)新课标第一网2.小说涉及哪些人物?各有怎样性格?你对他们评价如何?作者怎样描写的?讨论明确:(1)菲利普夫妇:性格特点:共同点: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为了过上流生活,苦苦争扎期盼.不同点:菲利普:自私.冷酷.虚伪.贪婪.懦弱;克拉丽丝:吝啬.尖刻.有心计. 评判态度:可鄙•可谅.描写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演读相关语段)(2)关于于勒:性格特点:早期行为不端.糟蹋钱;中期正直.有良心;后期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评判态度:可恨.可怜.描写方法:侧面描写.(3)关于“我”性格特点:善良.纯真.不以金钱衡量人.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希望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爱,而不是金钱主宰一切•(演读相关语段)评判态度:可爱.可敬.描写方法:心理描写.(4)姐夫:性格特点:自私,贪财,爱虚荣,以金钱代替爱情. 评判态度:可愤.可悲.描写方法:侧面描写.3.环境(1).自然环境找出去施行和回来时海面景色语句,说说环境描写分别起什么作用?----分别烘托一家人满怀希望的愉快和希望破灭的懊恼心境(2).社会环境从小说情节及人物性中能感受出,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自私,冷酷•唯金是亲.四.合作探究:1.小说多处成功运用对比手法,刻画的物,表现主题,请分别列肖举出来讨论归纳:(投影)(1)我与爸妈态度:同情----冷酷(2)爸妈前后态度:盼赞-- -躲骂钱?(3)旅行去回心情:愉快-- -沮丧(4)来信前后婚事: 难嫁---易嫁2.主题探究(1)教师提问启发:从上述对比中可看出作者写作目的是什么呢?(2)讨论归纳:①.“金钱”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分道扬镐.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别的联系.”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就是因为金钱的作用.这样残酷的情景,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现实概括.对这样普遍的社会问题,小说作了真实的艺术的反映.小说主题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揭示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②.“同情”说小说中的约瑟夫给于勒10个小费,心中的默念等细节描写,可以概括出: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③.“虚荣”说小说通过几件琐细的小事揭示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得近似滑稽的丑态,正是这种强烈的虚荣心使得菲利普夫妇连多看于勒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至此,讽刺虚荣这一主题便在平实朴素的叙述中显现出来.④“辛酸”说:从菲利普夫妇立场看,他们为什么不认亲弟弟?首先是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份家产菲利普对弟弟还是宽容的,不然不会让他占用自己应得的家产,菲利普并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于勒的恶行,将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而不能自拔.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这一切都是于勒造成的.因为贫困,菲利普的女儿出嫁都成问题,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焦急.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惟一救命稻草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后来他们遇见了无奈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他们怎么办呢?认下于勒’等于生活更加穷困,等于扼杀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这篇小说的主题表现的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五.拓展延伸提问:你觉得菲利普夫妇怎样对待于勒?批评教育理解同情宽容关爱六.课堂小结学生畅谈学习收获提示:1.构思上收获2.手法上收获3.认识上收获附:板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于勒叔叔:穷-----富-----穷菲利普夫妇:恨-----赞-----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五篇模版)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

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

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

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教学方法1、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

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最新6篇

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最新6篇

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最新6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

2、欣赏小说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形象;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

3、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对“金钱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从前我们学过“每逢佳节倍思亲”,也学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

这些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念亲人的感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情是绝对的重头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亲情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很遗憾的是,在莫泊桑的笔下,于勒作为菲利普夫妇亲兄弟,却被他们冷漠地躲开并抛弃。

这是为什么?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按情节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请同学们复述故事。

3、思考下列的题:⑴于勒是怎么一个人?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⑴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于勒,这是什么原因?读了这篇小说,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小组讨论思考题,推荐代表发言。

1、试结合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于勒是怎样一个人?明确: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是哥嫂心目中的“流氓”﹑“坏蛋”,是全家人的“恐怖”,终于被“打发”到美洲。

后来,据说在那里发了财,来信说,要“赔偿”哥哥的损失,并回法国和哥哥“一起过快活的日子”。

于是,他一下子成了全家的“希望”和“福音”。

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子后,重又沦落成一个穷光蛋,在船上靠卖牡蛎过日子,跟讨饭差不多,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终被弃之家外。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明确: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

但是,这个“发了财”的﹑“好心人”的于勒一旦回来,“境况就不同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叔叔于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l、朗读揣摩法。

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

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

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

2、合作探究法。

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

如从情节分析入手,探讨作品主题。

3、个性续写法。

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人物心理猜写和故事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理解作者对文中主人公深切的同情,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二、教学步骤(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

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

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

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5、教师归纳小结。

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示例一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提出听课时的思考题。

(投影仪打出)①于勒是怎样一个人?②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③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

这是什么原因?④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2.学生讨论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

于勒是怎样一个人?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

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

终于,他被送到美洲。

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

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后的归纳能力)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菲利普个是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

但是,他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的过日子”。

于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

这是什么原因。

直接原因:于勒又沦落为穷人,而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

根本原因: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4.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讨论并归纳:作者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表情、动作、言谈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1《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概括曲折的情节。

2.找出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地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3.探究深刻的主题。

教学重点概括曲折的情节,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深刻的主题。

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收集有关莫泊桑及其小说特点的材料。

2.学生默读全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

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阔绰:chuò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shà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诧异:chà觉得十分奇怪。

褴褛:lán lǚ(衣服)破烂。

栈桥zhàn 牡蛎lìX皇:惊慌,慌X。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圈划文中对于勒的称呼。

(2)菲利普夫妇的个性特征怎样?从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句中可以看出。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

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

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二、理清情节1.认识于勒: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介“于勒”。

明确:于勒三度起落浮沉”挥霍家产—经商发财—穷困潦倒”2.理清情节:随着于勒贫富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与行为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于勒生活的变化对于勒的称呼对于勒的态度挥霍家产(贫)坏蛋、流氓、无赖恐怖(赶于勒)经商发财(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希望(盼于勒)穷困潦倒(贫)小子、家伙、贼、讨饭的、恐怖(躲于勒)三、分析人物1.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来,结局却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 2.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在课文中做批注,然后用以下句式概括:我认识了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你瞧, (人物表现),运用了(描写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
一、新课程理念实施目标
知识目标
1、整体领会课文内容,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
2、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3、品读小说的语言,通过写话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新课程理念实施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新课程理念实施难点
品读重点语段、关键词语,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四、四、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五、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研讨探究法
3、语感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六、六、新课程理念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磁带
“让世界充满受”歌碟打印好的讲义
七、七、新课程理念实施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
底下的丑恶。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2、莫泊桑简介。

(二)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句画出疑难字词。

拮据jiéjū阔绰chāo 煞白shà牡蛎mǔlì
诧异chà褴褛lánlǚ栈桥zhàn
2、学生听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态度。

3、学生精读全文,思考
(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命运如何?(三起三落:贫—富—贫)(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3)小说的结恄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
(直接原因:于勒沦为穷人,菲利普夫妇只认钱,根本原因: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4、理清课文思路,弄清结构
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避于勒
故事开端故事发展故事高潮故事结局
(三)突破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主题思想
1、分角色朗读课文高潮部分,找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试探人物性格特点。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归纳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自私、冷酷、虚伪、势利;
妻子:尖酸刻薄、富有心计
2、探讨:文的中“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塑造个形象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归纳:“我”有同情心,有正义感。

“我”的举动与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的行径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描写“我”寄托了对未来社会的一种美好希望。

第二课时
一、挖掘主题思想
1、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主题的?
2、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
3、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从行文看,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着墨,而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

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于勒暗线
“我”见证人
姐姐、姐夫陪衬人
菲利普夫妇主人公
二、写作延伸
1、归纳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形象的塑造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

学生归纳:
神态揭示→人物心理
语言
动作突出→主题思想
外貌刻画→人物形象
本文在人物塑造的独到之处在于通过对人物多种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从而刻画人物形象。

3、写作延伸
根据下面不同的情景,展开想像,任选一题,续写故事学生写作,全班交流
三、情感体验
1、学生畅谈感受与启示
(1)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

(2)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讨论:金钱是万能的吗?
四、课堂小结
1、总结学法:
(1)抓关键语句,解读人物形象
(2)根据主题思想确定小说主人公
(3)运用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2、教师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开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

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

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

让一曲《让世界充满爱》唱出我们的心迹。

(音乐起)
八、作业
1、续写小说的结局(依据情景提示)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1、把小说编成课本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