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而治之算法---距离最近的点对

合集下载

分治法和蛮力法求解最近对问题

分治法和蛮力法求解最近对问题

蛮力法与分治法求解最近对问题摘要: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程序设计实践中,往往会面对众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想到了很多算法来解决。

最常见也最常用的是蛮力法,在解决问题和研究算法过程中,人们常在不断探索和寻求许多好的算法来求解同一个问题。

本文就最近对问题,分别对蛮力法和分治法的思想、复杂度、效率做了一定的讲述,并对两个方法在此问题中的效率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字:蛮力法、分治法、效率。

一.引言通常我们所说的最接近对问题是指平面上(即二维坐标平面)给定n 个点,找其中的一对点,使得在n 个点的所有点对中,,该点对的距离最小。

在求解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很多算法来实现。

最朴素的解法就是蛮力法,所谓蛮力法就是将是一种简单直接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直接基于问题的描述和所涉及的概念定义,来求解问题。

这样一来,显得蛮力法确实比较实用而方便。

往往事物都有两面性,此算法确实简单实用,可是效率却比较低。

所以我们针对不同问题时,要采用合适的算法来求解,达到效率和求解难度综合起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极点。

本文在研究最近对问题时又采用了分治法,所谓分治法,就是分而治之即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问题解决。

本文只是针对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最近对问题采用两个不同算法求解进行分析解剖。

二.算法概述及实用范围2.1、蛮力法蛮力法是一种简单直接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直接基于问题的描述和所涉及的概念定义,来求解问题。

虽然巧妙和高效的算法很少来自于蛮力法,但它仍是一种重要的算法设计策略:(1)适用泛围广,是能解决几乎所有问题的一般性方法;(2)常用于一些非常基本、但又十分重要的算法(排序、查找、矩阵乘法和字符串匹配等);(3)解决一些规模小或价值低的问题;(4)可以做为同样问题的更高效算法的一个标准;(5)可以通过对蛮力法的改进来得到更好的算法。

2、分治法分治法,就是分而治之即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问题解决。

数据分析笔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数据分析笔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数据分析笔试题目及答案解析数据分析笔试题目及答案解析——第1题——1. 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 简单随机抽样B. 分层抽样C. 系统抽样D. 整群抽样答案:A——第2题——2. 一组数据,均值中位数众数,则这组数据A. 左偏B. 右偏C. 钟形D. 对称答案:B「题目解析」分布形状由众数决定,均值大于众数的化,说明峰值在左边,尾巴在右边,所以右偏。

偏态是看尾巴在哪边。

——第3题——3. 对一个特定情形的估计来说,置信水平越低,所对应的置信区间?A. 越小B. 越大C. 不变D. 无法判断答案:A「题目解析」根据公式,Z减小,置信区间减小。

——第4题——4.关于logistic回归算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logistic回归是当前业界比较常用的算法,用于估计某种事物的可能性B. logistic回归的目标变量可以是离散变量也可以是连续变量C. logistic回归的结果并非数学定义中的概率值D. logistic回归的自变量可以是离散变量也可以是连续变量答案:B「题目解析」逻辑回归是二分类的分类模型,故目标变量是离散变量,B错;logisitc回归的结果为“可能性”,并非数学定义中的概率值,不可以直接当做概率值来用,C对。

——第5题——5.下列关于正态分布,不正确的是?A. 正态分布具有集中性和对称性B. 期望是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描述正态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C. 正态分布是期望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D. 正态分布的期望、中位数、众数相同答案:C「题目解析」N(0,1)是标准正态分布。

——第6题——6. 以下关于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表中某一列的数据类型可以同时是字符串,也可以是数字B. 关系是一个由行与列组成的、能够表达数据及数据之间联系的二维表C. 表中某一列的值可以取空值null,所谓空值是指安全可靠或零D. 表中必须有一列作为主关键字,用来惟一标识一行E. 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B「题目解析」B. 关系是一张二维表,表的每一行对应一个元组,每一列对应一个域,由于域可以相同,所以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来加以区分,这个名字称为属性。

解决问题的方法——拆分(分而治之)

解决问题的方法——拆分(分而治之)

解决问题的方法——拆分(分而治之)解决问题的方法——拆分(分而治之)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如果能力大于问题,直接用能力解决。

当能力小于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两大方法可以解决问题:1)降低问题难度。

将问题的难度降低到自己的能力之下,这样能力大于问题难度,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能力大于问题的难度,这样问题也可以解决(如图0所示)。

图0 通用方法论在降低问题难度上,主要有四种方法:拆分(分而治之)、联想、类比和追本溯源,这四种方法简单而高效。

本节我们主要介绍拆分这种方法。

拆分,也可以称为分而治之,是降低难度最简单和普遍的方法。

拆分指的是将整体的事物拆开分解,这样难度就降低了,当能力大于问题,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如图1所示)。

图1 拆分的思维导图我们按照知识三问的方式来分析拆分,即拆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一)拆分是什么?拆分,也称为分而治之,它是一种各个学科通用的方法,拆分是将问题拆分成可以解决的小问题,然后各个击破。

哲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说:“将面临的所有问题尽可能地细分,细至能用最佳的方式将其解决为止”。

拆分的应用随处可见。

比如你买了一个西瓜,你不会直接用嘴去啃西瓜,因为西瓜太大了,不好下嘴,即使是西瓜没有皮也不好下嘴。

这相当于难度大于嘴的能力,用刀将西瓜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再吃,这就是拆分(如图2所示)。

图2 拆分西瓜那么要拆分到什么程度呢?至少要使得能力大于问题的难度,这时问题才能被能力所解决。

比如对于大人,西瓜可以拆分成较大的块,而对于老人和孩子,拆分的块应该小一点,这样才更利于他们吃西瓜。

在军事学上,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集中自己的兵力进行打击,这也是拆分。

《战争艺术概论》战略四原则的第三条原则是:“正面突破分割敌人,然后各个击破。

”这条原则就是拆分,或者叫分而治之。

均势理论是国家追求安全最普遍的一种手段。

均势理论包括:分而治之、补偿政策、军备、联盟和权力均衡的“掌控者”,其中分而治之指的是通过分裂竞争对手或使之保持分裂的状态,以此达到削弱对手力量的目的。

分治法 “分”而治之.ppt

分治法 “分”而治之.ppt
第4章 分治法
—— “分”而治之
2020-6-17
谢谢阅读
1
主要内容
1. 一般方法 2. 二分检索 3. 找最大和最小元素 4. 归并分类 5. 快速分类 6. 选择问题 7. 斯特拉森矩阵乘法
2020-6-17
谢谢阅读
2
3.1 一般方法
❖ 对大规模问题的求解 ❖ 利用分治法求解大规模问题
1.基本思想 分而治之方法与软件设计的模块化方法非常相似。
11
分治求解策略分析:
❖ 定义问题的形式描述:I=(n, a1, a2, …,an,x) ❖ 问题分解:选取下标k,由此将I分解为3个子问题:
I1=(k-1, a1, a2, …,ak-1,x) I2=(1, ak,x) I3=(n-k, ak+1, ak+2, …,an,x) ➢ 对于I2,若ak=x,则有解k,对I1、I3不用再求解;否则, ➢ 若x<ak,则只在I1中求解,对I3不用求解; ➢ 若x>ak,则只在I3中求解,对I1不用求解;
mid ←(low high)/2
qk
a2
...
ak
子结果 A
合并
通常,子问题与原始问题“同质”
2020-6-17
谢谢阅读
4
例1 [找伪币] 假设16 枚金币中有一枚是伪造的,真假金
币的区别仅是重量不同,利用一个没有砝码的天平作工具, 找出这枚伪造的金币。
例2 [金块问题]有一个老板有一袋金块。每个月将有两
名雇员会因其优异的表现分别被奖励一个金块。按规矩, 排第一的雇员将得到袋中最重的金块,排名第二的雇员 将得到袋中最轻的金块。根据这种方式,除非有新金块 快加入袋中,否则第一名雇员所得到的金块总是比第二 名雇员所得到的金块重,如果有新的金块周期性的加入 袋中,则每个月都必须找出最重和最轻的金块。假设有 一台比较重量的仪器,希望用最少的比较次数找出最重 和最轻的金块。

点到点的最短路径算法

点到点的最短路径算法

点到点的最短路径算法
点到点的最短路径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其主要用于在图中找到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最短路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最短路径算法:
1. Dijkstra算法:这是一种用于在图中查找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

其主要思想是从源点开始,每次从未访问过的节点中选择距离最短的节点,然后更新其邻居节点的距离。

这种算法不能处理负权重的边。

2. Bellman-Ford算法:这种算法可以处理带有负权重的边,并且可以找到从源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反复松弛所有边来找到最短路径。

如果图中存在负权重的循环,则该算法可能无法找到最短路径。

3. Floyd-Warshall算法:这是一种用于查找所有节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算法。

其主要思想是通过逐步添加中间节点来找到最短路径。

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为O(n^3),其中n是图中的节点数。

4. A(A-Star)算法:这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用于在图中找到最短路径。

它使用启发式函数来指导搜索方向,通常可以更快地找到最短路径。

A算法的关键在于启发式函数的选择,该函数应该能够准确地估计从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距离。

这些算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具体选择哪种算法取决于具体的问题和场景。

最近点对算法

最近点对算法

最近点对算法1. 简介最近点对算法(Closest Pair Algorithm)是一种用于找到平面上最近的两个点的算法。

该算法可以在给定一组点的情况下,找到距离最近的两个点,并计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最近点对问题在计算几何学、图像处理、数据挖掘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可以使用最近点对算法来查找距离最近的两个地理位置;在机器视觉中,可以使用该算法来寻找图像中距离最接近的两个特征点。

2. 算法思想最近点对算法采用分治策略,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并通过递归求解子问题来得到整体解。

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1.将所有点按照横坐标进行排序。

2.将排序后的点集平均划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称为P_left和P_right。

3.分别在P_left和P_right中递归求解最近点对。

4.在左右两部分求得的最近点对中,选择距离更小的那一对作为候选解。

5.在区间[P_left[-1].x, P_right[0].x]内,查找可能的更近点对。

6.比较候选解与新找到的更近点对,选择距离更小的那一对作为最终解。

3. 算法实现3.1 数据结构在实现最近点对算法时,需要定义合适的数据结构来表示点。

常见的表示方法是使用二维数组或类对象。

以下是使用类对象来表示点的示例代码:class Point:def __init__(self, x, y):self.x = xself.y = y3.2 算法步骤3.2.1 排序首先,将所有点按照横坐标进行排序。

可以使用快速排序或归并排序等算法来实现排序功能。

def sort_points(points):# 使用快速排序按照横坐标进行排序# ...3.2.2 分治求解将排序后的点集平均划分为左右两部分,并递归求解最近点对。

def closest_pair(points):n = len(points)# 如果点集中只有两个点,则直接返回这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距离if n == 2:return points, distance(points[0], points[1])# 如果点集中只有三个点,则直接计算出最近点对if n == 3:d1 = distance(points[0], points[1])d2 = distance(points[0], points[2])d3 = distance(points[1], points[2])if d1 <= d2 and d1 <= d3:return [points[0], points[1]], d1elif d2 <= d1 and d2 <= d3:return [points[0], points[2]], d2else:return [points[1], points[2]], d3# 将点集平均划分为左右两部分mid = n // 2P_left = points[:mid]P_right = points[mid:]# 分别在左右两部分递归求解最近点对closest_pair_left = closest_pair(P_left)closest_pair_right = closest_pair(P_right)# 在左右两部分求得的最近点对中,选择距离更小的那一对作为候选解if closest_pair_left[1] < closest_pair_right[1]:min_pair, min_distance = closest_pair_leftelse:min_pair, min_distance = closest_pair_right3.2.3 查找更近点对在区间[P_left[-1].x, P_right[0].x]内,查找可能的更近点对。

分而治之算法---距离最近的点对

分而治之算法---距离最近的点对

例2-8 考察图14-14a 中从a到n的1 4个点。这些点标绘在图14-14b 中。中点xi = 1,垂线x = 1如图14-14b 中的虚线所示。虚线左边的点(如b, c, h, n, i)属于A,右边的点(如a, e, f, j, k, l) 属于B。d, g, m 落在垂线上,可将其中两个加入A, 另一个加入B,以便A、B中包含相同的点数。假设d ,m加入A,g加入B。
p u b l i c :
int operator<=(Point1 a) const
{return (x <= a.x);}
p r i v a t e :
int ID; // 点的编号
float x, y; // 点坐标
} ;
class Point2 {
friend float dist(const Point2&, const Point2&);
// 删除数组并返回
delete [] Y;
delete [] Z;
return true;
}
程序1 4 - 11 计算最近点对
void close(Point1 X[], Point2 Y[], Point2 Z[], int l, int r, Point1& a, Point1& b, float& d)
float d1 = dist(X[l], X[l+1]);

float d2 = dist(X[l+1], X[r]);
float d3 = dist(X[l], X[r]);
// 寻找最近点对
if (d1 <= d2 && d1 <= d3) {

【精品】最近点对问题

【精品】最近点对问题

【精品】最近点对问题点对问题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算法问题,也称为最近点对问题。

其目标是在给定一组点的集合中找到最近的两个点。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将使用分治法来解决最近点对问题。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点集按照x坐标进行排序,并将其分成两个子集。

然后,我们对每个子集递归地应用算法,直到子集中只有一个或两个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最近的点对。

然而,当子集中有超过两个点时,我们需要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

我们选择一个中间点,将点集分成两个子集,并计算出每个子集中的最近点对。

然后,我们需要考虑横跨两个子集的点对。

我们使用一个辅助函数来计算两个子集中的最近点对,并返回最小距离。

在计算最近点对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子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两个子集中的最近点对。

其次,我们需要找到横跨两个子集的最近点对。

为了找到两个子集中的最近点对,我们可以使用递归地应用相同的算法。

我们将两个子集分别按照y坐标进行排序,并计算出每个子集中的最近点对。

然后,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子集之间的点对。

我们将点集中的点按照y坐标进行排序,并找到一个以中间点为中心,距离中间点小于最小距离的点集。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循环来比较这些点对,并计算出最小距离。

在计算横跨两个子集的最近点对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子集之间的点对。

我们将点集中的点按照y坐标进行排序,并找到一个以中间点为中心,距离中间点小于最小距离的点集。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循环来比较这些点对,并计算出最小距离。

最后,我们将上述步骤的结果与之前计算的最小距离进行比较,选择较小的距离作为最终的最近点对。

分治法是解决最近点对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它通过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然后递归地解决这些子问题,最终得到整个问题的解。

在最近点对问题中,我们通过将点集按照x坐标和y坐标进行排序,并使用分治法找到最近点对。

通过使用分治法,我们可以在O(nlogn)的时间复杂度内解决最近点对问题。

这使得它成为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理想选择。

最接近点对问题算法

最接近点对问题算法

最接近点对问题算法
最接近点对问题是指在平面上给定N个点,找出其中距离最
近的两个点的距离。

可以使用以下算法来解决最接近点对问题:
1. 将所有点按照水平或垂直坐标排序,以便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后续操作。

2. 将所有点分为两个大致相等的集合,分别称为左集合和右集合。

3. 递归地在左集合和右集合中找出最小距离的点对。

4. 取两个集合中最小距离的点对中较小的距离minDistance。

5. 在以水平坐标为准的线段中,确认是否存在两个点,它们的横坐标之差小于minDistance,并计算它们的距离。

6. 在以垂直坐标为准的线段中,确认是否存在两个点,它们的纵坐标之差小于minDistance,并计算它们的距离。

7. 取步骤5和步骤6中距离的最小值,记为delta。

8. 在左集合和右集合中,找出间距水平线的范围内的点,并按照纵坐标排序。

9. 使用二重循环,依次计算两个集合中的相邻点对之间的距离,直到纵坐标的差大于等于delta。

10. 比较得到的距离和minDistance,取较小的值作为最终的最小距离。

以上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点的数量。

分治 最近点对 证明过程

分治 最近点对 证明过程

分治最近点对证明过程分治算法是一种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并通过递归解决子问题,最后将子问题的解合并起来得到原问题解的方法。

最近点对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点集中,找到距离最近的两个点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分治算法来解决最近点对问题,并对其正确性进行证明。

我们需要明确最近点对问题的定义。

给定一个点集P,我们需要找到其中两个点p和q,使得它们的距离d(p,q)最小。

距离可以使用欧氏距离或其他度量方式来定义。

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个高效的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治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并通过递归解决子问题。

在最近点对问题中,我们可以将点集P划分为两个较小的子集P1和P2,分别包含点集P的前一半和后一半的点。

然后,我们分别在P1和P2中递归地找到最近点对。

假设在P1和P2中分别找到的最近点对是(p1,q1)和(p2,q2)。

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P1和P2之间的最近点对。

我们可以观察到,P1和P2中的点到分割线的距离不能超过d1和d2,其中d1和d2分别是P1和P2中找到的最近点对的距离。

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距离分割线小于d的点。

我们可以将P1和P2按照x轴坐标排序,并找到中间点mid。

然后,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矩形区域,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包含P1和P2的点。

我们只需要在这个矩形区域中找到距离分割线小于d 的点对。

在这个矩形区域中,我们可以按照y轴坐标排序点,并使用滑动窗口的方法来找到距离最近的点对。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矩形区域的顶部开始,依次考虑每个点,并计算它与后面d/d2个点的距离。

如果找到了距离更小的点对,则更新最近点对的距离。

我们将在P1、P2和跨越分割线的点中找到最近的点对,并返回其距离。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使用分治算法来解决最近点对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证明该算法的正确性。

我们可以观察到,如果两个点p和q是最近点对,并且它们在分割线的同一侧,那么它们必定在P1或P2中。

分治算法简介及习题选讲

分治算法简介及习题选讲

方法一
• • • • • • • • • • • 枚举:枚举i和j,再计算Ai+Ai+1+...+Aj。程序如下: max:=a[1]; for i:=1 to n-1 do begin for j:=i to n do begin s:=0; for k:=i to j do inc(s,a[k]); if s>max then max:=s end; end; writeln(max); 时间复杂度为O(n3),当n较大时会超时。
方法四
• 跟方法三一样,首先把n个数从小到大排序,跟方法三处理方法不同的是分 别求出两个下标: 1.low(a)表示>=a的最小下标;2.high(b)表示<=b的最大下标 答案就是high(b)-low(a)+1。其中high(b)跟方法三中的num(b)求法一样。 • 计算low[a]也是采用二分法,会因要求不同程序有所变动,程序如下,其中left 或right+1最终值就是low(a): left:=1;right:=n; while left<=right do begin mid:=(left+right)shr 1; if x[mid]<a then left:=mid+1 else right:=mid-1; end实际情况,只要分析 好right=left+1和left=right的情况就能保证不出错。 • 方法四时间复杂度为O((n+m)lgn)。
方法一
• 枚举法 • 设f[x]=ax3+bx2+cx+d,从-100.00到100.00以 0.01的步长逐一枚举x并代入f[x],找出最接近0 的三个f[x],其对应的x就是答案。

二分法计算点集最近的两个点及距离

二分法计算点集最近的两个点及距离

二分法计算点集最近的两个点及距离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二分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计算点集中最近的两个点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地理信息系统中寻找最近的两个地点,或者机器人导航中规划最短路径等。

本文将介绍二分法在计算点集最近的两个点及距离中的应用,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算法。

1. 问题描述假设有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点集S,其中包含n个点。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S中距离最近的两个点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对于一个大规模的点集来说,暴力搜索会变得非常低效。

我们需要一种更有效的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暴力搜索算法我们可以考虑一种暴力搜索的算法。

对于点集S中的每一对点,我们都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并找出其中最小的距离。

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在点集规模很大时,性能会非常低下。

3. 分治算法我们可以利用二分法来设计一个更高效的算法。

我们将点集S按照横坐标进行排序,然后将其等分成两部分:左边的点和右边的点。

接下来,我们分别在左右子集中找到最近的两个点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假设左右子集中最近的两个点分别为p1和p2,我们分别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

那么,我们需要计算跨越左右两个子集的最近距离。

4. 跨越子集的最近距离我们将以中线为界限的一个带状区域定义为可能存在最近点对的区域。

在这个带状区域内,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不会超过d。

我们只需要考虑在带状区域内的点对。

并且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优化查找过程。

5. 算法实现# 伪代码def closestPair(S):if len(S) < 2:return NoneS.sort(key=lambda x: x[0]) # 按照横坐标排序return closestPairRec(S, 0, len(S)-1)def closestPairRec(S, low, high):if high - low <= 3:return bruteForce(S[low:high+1]) # 暴力搜索mid = (low + high) // 2leftPair = closestPairRec(S, low, mid) # 左子集最近点对rightPair = closestPairRec(S, mid+1, high) # 右子集最近点对d = min(leftPair[1], rightPair[1])midStrip = [point for point in S[low:high] if abs(point[0] - S[mid][0]) < d] # 带状区域内的点return min(leftPair, rightPair, closestSplitPair(midStrip, d)) # 返回最近点对def closestSplitPair(S, d):S.sort(key=lambda x: x[1]) # 按照纵坐标排序bestPair = (None, float('inf'))for i in range(len(S)):for j in range(i+1, len(S)):if S[j][1] - S[i][1] > d:breakdistance = euclideanDistance(S[i], S[j])if distance < bestPair[1]:bestPair = (S[i], S[j], distance)return bestPair6. 总结与回顾通过上述算法,我们可以在O(nlogn)的时间复杂度内找到点集中最近的两个点及它们之间的距禞。

分而治之算法原理及应用

分而治之算法原理及应用

分而治之算法原理及应用在计算机领域中,分而治之算法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算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相似的子问题,然后逐一解决,最后合并各子问题的解得到最终解。

这种算法在计算机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排序、查找和图形渲染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

一、算法原理分而治之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似的子问题,然后逐一解决,最终将所有子问题的解结合起来得到最终解。

这个算法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步骤:1、分:将原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

2、治:分别解决各个小问题。

3、合:将小问题的解合并成原问题的解。

这个算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将大问题划分成小问题来解决,这样可以使得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

二、算法应用1、排序排序是计算机领域中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而分而治之算法就是很好的解决方式之一。

比如归并排序、快速排序等就是采用分而治之算法来实现。

其中,归并排序将一个排序问题划分成多个子问题,对每个子问题排序后再将所有子问题的结果合并成最终的排序结果。

而快速排序则是选择一个基准数,将序列分为比基准数大和比基准数小的两个部分,再分别对这两个部分进行排序。

2、查找分而治之算法在查找问题中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比如在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数组中找到目标元素,可以将这个数组分为两个相等长度的子数组,然后分别在左右两个子数组中寻找目标元素。

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n),可以说是非常的优秀,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分而治之算法的时间效率比较高。

3、图形渲染在图形学领域中,分而治之算法主要用来实现分形图像的渲染,也就是递归地生成图像。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图形的形状和大图形的形状都是非常相似的。

因此,可以采用分而治之算法将大图形分解成很多小的图形,然后逐一进行绘制。

最后,将所有小的图形合并起来就得到了最终的渲染图像。

四、总结分而治之算法是计算机领域中最常见的算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似的子问题,然后逐一解决,最终将所有子问题的解合并成最终解。

二分法计算点集最近的两个点及距离

二分法计算点集最近的两个点及距离

二分法计算点集最近的两个点及距离文章标题:探讨二分法在计算点集中最近的两个点及其距离中的应用在计算机科学和算法领域中,二分法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算法,它在许多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二分法在计算点集中最近的两个点及其距离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二分法在这一问题中的应用,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二分法的原理,探讨其在计算最近点对时的实际应用,并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什么是二分法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二分法的基本原理。

二分法,英文名为Binary Search,是一种在有序数组中查找特定元素的搜索算法。

其基本原理是每次将待查找区间对半分,然后确定要查找的值在哪一半,从而缩小查找范围,直到找到要查找的值或确定值不存在为止。

二、二分法在计算最近点对中的应用在计算最近点对的问题中,给定一个包含n个点的集合,需要找到集合中距离最近的两个点,并计算它们的距离。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二分法来解决。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首先根据点的横坐标对点集进行排序,然后利用二分法在排好序的点集中寻找最近点对。

由于排好序的点集在空间中具有一定的顺序关系,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优化查找过程,从而减少计算量。

在利用二分法查找最近点对时,我们可以将点集等分成两部分,然后分别在左右两部分中寻找最近点对。

然后再考虑中间部分的情况,这样就可以递归地求解最近点对的问题。

通过不断地将点集分割、计算和比较,最终可以找到整个点集中最近的两个点,并计算它们的距离。

三、二分法在计算最近点对中的实际应用二分法在计算最近点对的算法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巧妙地利用二分法,可以在较快的时间内找到点集中最近的两个点,并计算它们的距离。

这对于许多计算机图形学、空间数据分析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结合二分法和分治法来处理最近点对的问题,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和精度。

通过合理地设计算法流程和数据结构,可以使二分法在计算最近点对问题中发挥出色的效果。

oi 距离相等点对数

oi 距离相等点对数

oi 距离相等点对数
在计算机科学中,特别是在算法和数据结构的领域,"距离相等点对数"通常指的是在一个给定的点集中,有多少对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这是一个在计算几何和图形处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解决它通常需要高效的算法来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比如暴力法、排序法或者使用哈希表等。

暴力法是最直接的方法,它通过计算每对点之间的距离并比较它们是否相等来找到距离相等的点对。

然而,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2),在点集很大时效率非常低。

一个更高效的方法是使用排序和哈希表。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所有点对的距离,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我们不直接比较它们是否相等。

相反,我们将每个距离值存储在一个哈希表中,同时记录该距离值出现的次数。

这样,具有相同距离的点对就会被自动分组在一起。

具体实现时,我们可以遍历点集中的每一对点,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并将这个距离值作为哈希表的键。

每次我们遇到一个距离值时,我们就在哈希表中查找这个键。

如果找到了,就将对应的值(即该距离出现的次数)加1;如果没找到,就在哈希表中创建一个新的键,并将其值设为1。

最后,我们遍历哈希表,将每个键对应的值除以2(因为每对点被计算了两次),就得到了具有相同距离的点对的数量。

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哈希表的操作,通常比暴力法要快得多。

【分治法】最接近点对问题(转)

【分治法】最接近点对问题(转)

【分治法】最接近点对问题(转)转⾃:/liufeng_king/article/details/8484284问题场景:在应⽤中,常⽤诸如点、圆等简单的⼏何对象代表现实世界中的实体。

在涉及这些⼏何对象的问题中,常需要了解其邻域中其他⼏何对象的信息。

例如,在空中交通控制问题中,若将飞机作为空间中移动的⼀个点来看待,则具有最⼤碰撞危险的2架飞机,就是这个空间中最接近的⼀对点。

这类问题是计算⼏何学中研究的基本问题之⼀。

问题描述:给定平⾯上n个点,找其中的⼀对点,使得在n个点的所有点对中,该点对的距离最⼩。

严格地说,最接近点对可能多于1对。

为了简单起见,这⾥只限于找其中的⼀对。

1、⼀维最接近点对问题算法思路: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似乎也不难解决。

我们只要将每⼀点与其他n-1个点的距离算出,找出达到最⼩距离的两个点即可。

然⽽,这样做效率太低,需要O(n^2)的计算时间。

在问题的计算复杂性中我们可以看到,该问题的计算时间下界为Ω(nlogn)。

这个下界引导我们去找问题的⼀个θ(nlogn)算法。

采⽤分治法思想,考虑将所给的n个点的集合S分成2个⼦集S1和S2,每个⼦集中约有n/2个点,然后在每个⼦集中递归地求其最接近的点对。

在这⾥,⼀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分治法中的合并步骤,即由S1和S2的最接近点对,如何求得原集合S中的最接近点对,因为S1和S2的最接近点对未必就是S的最接近点对。

如果组成S的最接近点对的2个点都在S1中或都在S2中,则问题很容易解决。

但是,如果这2个点分别在S1和S2中,则对于S1中任⼀点p,S2中最多只有n/2个点与它构成最接近点对的候选者,仍需做n^2/4次计算和⽐较才能确定S的最接近点对。

因此,依此思路,合并步骤耗时为O(n^2)。

整个算法所需计算时间T(n)应满⾜: T(n)=2T(n/2)+O(n^2)。

它的解为T(n)=O(n^2),即与合并步骤的耗时同阶,这不⽐⽤穷举的⽅法好。

常用算法大全-分而治之算法

常用算法大全-分而治之算法

君主和殖民者们所成功运用的分而治之策略也可以运用到高效率的计算机算法的设计过程中。

本章将首先介绍怎样在算法设计领域应用这一古老的策略,然后将利用这一策略解决如下问题:最小最大问题、矩阵乘法、残缺棋盘、排序、选择和计算一个几何问题——找出二维空间中距离最近的两个点。

本章给出了用来分析分而治之算法复杂性的数学方法,并通过推导最小最大问题和排序问题的复杂性下限来证明分而治之算法对于求解这两种问题是最优的(因为算法的复杂性与下限一致)。

2.1 算法思想分而治之方法与软件设计的模块化方法非常相似。

为了解决一个大的问题,可以:1) 把它分成两个或多个更小的问题; 2) 分别解决每个小问题; 3) 把各小问题的解答组合起来,即可得到原问题的解答。

小问题通常与原问题相似,可以递归地使用分而治之策略来解决。

例2-1 [找出伪币] 给你一个装有1 6个硬币的袋子。

1 6个硬币中有一个是伪造的,并且那个伪造的硬币比真的硬币要轻一些。

你的任务是找出这个伪造的硬币。

为了帮助你完成这一任务,将提供一台可用来比较两组硬币重量的仪器,利用这台仪器,可以知道两组硬币的重量是否相同。

比较硬币1与硬币2的重量。

假如硬币1比硬币2轻,则硬币1是伪造的;假如硬币2比硬币1轻,则硬币2是伪造的。

这样就完成了任务。

假如两硬币重量相等,则比较硬币3和硬币4。

同样,假如有一个硬币轻一些,则寻找伪币的任务完成。

假如两硬币重量相等,则继续比较硬币5和硬币6。

按照这种方式,可以最多通过8次比较来判断伪币的存在并找出这一伪币。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分而治之方法。

假如把1 6硬币的例子看成一个大的问题。

第一步,把这一问题分成两个小问题。

随机选择8个硬币作为第一组称为A组,剩下的8个硬币作为第二组称为B组。

这样,就把1 6个硬币的问题分成两个8硬币的问题来解决。

第二步,判断A和B组中是否有伪币。

可以利用仪器来比较A组硬币和B组硬币的重量。

假如两组硬币重量相等,则可以判断伪币不存在。

距离比较最快算法

距离比较最快算法

距离比较最快算法
(最新版)
目录
1.算法概述
2.算法原理
3.算法步骤
4.算法应用
5.总结
正文
一、算法概述
距离比较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两点间距离的算法。

它可以快速、精确地计算出给定空间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和测量场景。

二、算法原理
距离比较算法基于欧几里得距离公式,即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在各个坐标轴上距离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通过比较空间中各个点对之间的距离,可以找到距离最近的点对,从而实现最短距离的计算。

三、算法步骤
1.确定空间中所有点的坐标。

2.对于每一对点,计算它们在各个坐标轴上的距离。

3.将得到的距离值平方,然后求和。

4.对求和结果开平方,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

5.比较所有点对之间的距离,找到最小距离。

四、算法应用
距离比较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最优解,提高计算效率。

五、总结
距离比较算法是一种实用的算法,它为我们提供了快速、精确计算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 导数的三板斧之分而治之读者版word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 导数的三板斧之分而治之读者版word

专题2导数的三板斧之分而治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某些题你用单个函数求导做,一脚油门踩到底,总会有各种隐零点代换,总会被各种复杂的分类讨论弄得浑身不自在。

分而治之,分开来看,豁然开朗,既然风景这边独好,为什么我们不在这里多多停留呢?好的东西总是缺乏说明书,那么分而治之的说明书,它能否再给你打开一扇窗?第一讲分而治之的原理第二讲高考中的分而治之例1:(2019•新课标Ⅰ)已知函数()2sin cos f x x x x x ,()f x 为()f x 的导数.(1)证明:()f x 在区间(0,) 存在唯一零点;(2)若[0x ,] 时,()f x ax ,求a 的取值范围.例2.(2018•新课标Ⅰ)已知函数()1x f x ae lnx .(1)设2x 是()f x 的极值点,求a ,并求()f x 的单调区间;(2)证明:当1a e时,()0f x .例3.(2017•新课标Ⅱ)设函数2()(1)x f x x e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当0x 时,()1f x ax ,求a 的取值范围.例4.(2016•四川)设函数2()f x ax a lnx ,其中a R .(Ⅰ)讨论()f x 的单调性;(Ⅱ)确定a 的所有可能取值,使得11()x f x e x在区间(1,) 内恒成立( 2.718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例5.(2016•山东)已知221()()x f x a x lnx x,a R .()I 讨论()f x 的单调性;()II 当1a 时,证明3()()2f x f x 对于任意的[1x ,2]成立.例6.(2015•新课标Ⅰ)设函数2()x f x e alnx .(Ⅰ)讨论()f x 的导函数()f x 零点的个数;(Ⅱ)证明:当0a 时,2()2f x a aln a.例7.(2014•新课标Ⅰ)设函数1()x xbe f x ae lnx x ,曲线()y f x 在点(1,f (1))处得切线方程为(1)2y e x .(Ⅰ)求a 、b ;(Ⅱ)证明:()1f x .第三讲分而治之上下函数选取技巧例8.(2019•雅安模拟)设函数()f x x alnx ,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若1a ,求()f x 的单调区间;(2)若1()()x g x f x x e ,0a e ,求证:()g x 无零点.例9.(2019•泰安二模)已知函数()()(0)f x x m lnx m .(1)若函数()f x 存在极小值点,求m 的取值范围;(2)当0m 时,证明:()1x f x e .例9.(2019•济南模拟)已知函数1()lnx f x x(1)求函数()f x 的极值;(2)若1a ,求证1:(1)(1)x ae lnx x .例10.(2018•常德一模)已知函数()1()f x lnx ax a R .(Ⅰ)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Ⅱ)若对任意的0x ,()0f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Ⅲ)求证:当0x 时,0x e xlnx x .例11.(2018•漳州二模)已知函数2()2x ef x aln x e .(1)当2a e 时,求曲线()y f x 在点(e ,()f e )处的切线方程;(2)当a e 时,求函数()f x 的零点的个数.例12.(2019•桃城区校级月考)已知函数2()1ax f x x e .(1)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2)当13a e 时,求证:()f x lnx .下面介绍一个分而治之出现“车祸现场”的题,数学是灵活的,辨别模型与模型之间的关键往往在一些小细节.例13.(2019•越秀区校级期中)设()f x ax bxlnx ,()f x 在x e 处的切线方程是0x y e ,其中2.718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求a ,b 的值(2)证明:21()x f x x e例14.(2020•江西一模)已知函数()x lnx a f x e.(1)当1a 时,求()f x 的极值;(2)设()x g x xe a ,对任意1x ,2(0,)x 都有11112()()x x e f x ax g x 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例15.(2019•安庆期末)设函数()f x alnx x ,()x g x e x .(Ⅰ)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Ⅱ)令()()()h x f x g x ,当2a 时,证明()224h x ln .例16.(2020•黄山一模)已知曲线()x mx m f x e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斜率为1e.(1)求m 的值,并求函数()f x 的极小值;(2)当(0,)x 时,求证:2sin 1cos x x x e x x e e x x .达标训练1.(2019•郑州期中)已知函数()x f x xlnx ae 有两个极值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eB .1(0,eC .1(,)eD .1(,0)e 2.(2019•雁峰区校级期中)已知函()()(0)x f x e aln ax a a a ,若关于x 的不等式()0f 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0,2]e B .2(0,)e C .[1,2]e D .2(1,)e3.(2019•路南区校级月考)设函数()()()x m f x e ax lnx ax ,若存在实数a 使得()0f x 恒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是()A .( ,0]B .[0,2)C .(2,) D .(,2)4.(2018•福州期末)已知函数32()2f x x ex mx lnx ,若()f x x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A .21(1,)e e B .21(0,1]e eC .21(,1]e eD .21(,e e5.(2020•内江模拟)已知函数()lnx f x x.(1)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证明:对一切(0,)x ,都有22xx x lnx e e 成立.6.(2018•双流区校级模拟)已知函数()x f x alnx e ;(1)讨论()f x 的极值点的个数;(2)若2a ,求证:()0f x .7.(2020•绵阳模拟)已知函数2()x f x e ax ,a R ,(0,)x .(1)若()f x 存在极小值,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202e a ,求证:()()f x ax lnx x .8.(2019•山西二模)已知函数()(,0)x f x e alnx a R a .(1)若a e ,求()f x 的单调区间;(2)证明:()(2)f x a lna .10.(2019•深圳月考)已知函数2()x f x x e ,其中 2.718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求函数()f x 在[5 ,1] 上的最值;(2)若函数()()1f xg x alnx x ,求证:当(0,2)a e 时,函数()g x 无零点.11.(2019•南康区校级月考)已知函数()f x xlnx ,()f x 为()f x 的导函数.(1)令2()()g x f x ax ,试讨论函数()g x 的单调区间;(2)证明:2()2x f x e .12.(2018•郴州三模)已知函数()()x f x e alnx bx ,曲线()y 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方程为(4)2y e x e .(1)求a ,b 的值;(2)证明:2()0f x x .13.(2018•唐山模拟)函数2()(1)f x x lnx ,(Ⅰ)求函数()y 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方程;(Ⅱ)若0m 时,有()0x mf x e 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14.(2020•淮南一模)设函数()x a e f x blnx e,且f (1)1 (其中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Ⅰ)若1b ,求()f x 的单调区间;(Ⅱ)若0b e ,求证:()0f x .15.(2019•辽阳一模)已知函数()f x xlnx .(1)若函数2()1()f x g x x x,求()g x 的极值;(2)证明:2()1x f x e x .(参考数据:20.69ln ,13 1.10n ,324.48e ,27.39)e 16.(2019•临沂期末)已知函数()2(1)sin 1f x ln x x ,函数()1(g x ax blnx a ,b R ,0)ab (1)讨论()g x 的单调性;(2)证明:当0x 时,()31f x x .(3)证明:当1x 时,2sin ()(22)x f x x x e .17.(2020•凉山州模拟)已知函数()( 2.71828x ae f x e x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若0a ,试讨论()f x 的单调性;(2)对任意(0,)x 均有232(1)0x x e ax x ax ,求a 的取值范围.18.(2020•九江一模)已知函数()()f x alnx x a R .(Ⅰ)讨论()f x 的单调性;(Ⅱ)若对(0,)x ,()0x f x e a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19.(2018•太原期末)已知函数()1()x f x e ax a R .(1)当0a 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若()1g x elnx ax e ,求证:当0x 时,()()f x g x .20.(2019•长沙二模)已知函数2()1f x lnx ax .(1)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证明:322()x xf x e x ax e.21.(2019•黔东南州一模)已知函数2()f x x lnx .(1)求()f x 的单调区间;(2)证明:2134x lnx e x .22.(2019•益阳期末)已知1()m f x x mlnx x,m R .(1)讨论()f x 的单调区间;(2)当202e m 时,证明2()1x e x xf x m .23.(2019•顺德区期末)已知函数22()f x lnx a x ax .()I 讨论()f x 的单调性;()II 若1a ,求证:当0x 时,22()2x f x e x .24.(2019•辽宁期末)已知()x f x e alnx a ,其中常数0a .(1)若()0f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函数()y f x 有两个零点1x ,212(0)x x x ,求证:1211x x a a.25.(2019•亳州期末)已知函数()()1x f x x a e .(1)证明:()f x 存在唯一零点;(2)若0x 时,()2f x ax ,求a 的取值范围.26.(2019•湖北期末)已知()(1)1()x e f x a x lnx a R e,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设()()g x f x ,求()g x 的单调区间;(2)若1x 时,()0f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离最近的点对给定n 个点(xi,yi)(1≤i≤n),要求找出其中距离最近的两个点。

例14-7 假设在一片金属上钻n 个大小一样的洞,如果洞太近,金属可能会断。

若知道任意两个洞的最小距离,可估计金属断裂的概率。

这种最小距离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距离最近的点对问题。

通过检查所有的n(n- 1 ) / 2对点,并计算每一对点的距离,可以找出距离最近的一对点。

这种方法所需要的时间为(n2 )。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直接方法。

图1 4 - 1 3中给出了分而治之求解算法的伪代码。

该算法对于小的问题采用直接方法求解,而对于大的问题则首先把它划分为两个较小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称为A)的大小为「n /2ù,另一个问题(称为B)的大小为「n /2ù。

初始时,最近的点对可能属于如下三种情形之一: 1) 两点都在A中(即最近的点对落在A中);2) 两点都在B中;3) 一点在A,一点在B。

假定根据这三种情况来确定最近点对,则最近点对是所有三种情况中距离最小的一对点。

在第一种情况下可对A进行递归求解,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可对B进行递归求解。

if (n较小) {用直接法寻找最近点对R e t u r n ; }// n较大将点集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个部分A和B确定A和B中的最近点对确定一点在A中、另一点在B中的最近点对从上面得到的三对点中,找出距离最小的一对点图14-13 寻找最近的点对为了确定第三种情况下的最近点对,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方法。

这种方法取决于点集是如何被划分成A、B的。

一个合理的划分方法是从xi(中间值)处划一条垂线,线左边的点属于A,线右边的点属于B。

位于垂线上的点可在A和B之间分配,以便满足A、B的大小。

例2-8 考察图14-14a 中从a到n的1 4个点。

这些点标绘在图14-14b 中。

中点xi = 1,垂线x = 1如图14-14b 中的虚线所示。

虚线左边的点(如b, c, h, n, i)属于A,右边的点(如a, e, f, j, k, l) 属于B。

d, g, m 落在垂线上,可将其中两个加入A, 另一个加入B,以便A、B中包含相同的点数。

假设d ,m加入A,g加入B。

设是i 的最近点对和B的最近点对中距离较小的一对点。

若第三种情况下的最近点对比小。

则每一个点距垂线的距离必小于,这样,就可以淘汰那些距垂线距离≥的点。

图1 4 - 1 5中的虚线是分割线。

阴影部分以分割线为中线,宽为2 。

边界线及其以外的点均被淘汰掉,只有阴影中的点被保留下来,以便确定是否存在第三类点对(对应于第三种情况)其距离小于。

用RA、RB 分别表示A和B中剩下的点。

如果存在点对(p,q),p?A, q?B且p, q 的距离小于,则p?RA,q?RB。

可以通过每次检查RA 中一个点来寻找这样的点对。

假设考察RA 中的p 点,p的y 坐标为p.y,那么只需检查RB 中满足p.y- <q.y<p.y+ 的q 点,看是否存在与p 间距小于的点。

在图14-16a 中给出了包含这种q 点的RB 的范围。

因此,只需将RB 中位于×2 阴影内的点逐个与p 配对,以判断p 是否是距离小于的第三类点。

这个×2 区域被称为是p 的比较区(comparing region)。

例2-9 考察例2 - 8中的1 4个点。

A中的最近点对为(b,h),其距离约为0 . 3 1 6。

B中最近点对为(f, j),其距离为0 . 3,因此= 0 . 3。

当考察是否存在第三类点时,除d, g, i, l, m 以外的点均被淘汰,因为它们距分割线x= 1的距离≥。

RA ={d, i, m},RB= {g, l},由于d 和m 的比较区中没有点,只需考察i即可。

i 的比较区中仅含点l。

计算i 和l的距离,发现它小于,因此(i, l) 是最近的点对。

为了确定一个距离更小的第三类点,RA 中的每个点最多只需和RB 中的6个点比较,如图1 4 - 1 6所示。

1. 选择数据结构为了实现图1 4 - 1 3的分而治之算法,需要确定什么是“小问题”以及如何表示点。

由于集合中少于两点时不存在最近点对,因此必须保证分解过程不会产生少于两点的点集。

如果将少于四点的点集做为“小问题”,就可以避免产生少于两点的点集。

每个点可有三个参数:标号, x 坐标,y 坐标。

假设标号为整数,每个点可用P o i n t l 类(见程序1 4 - 8)来表示。

为了便于按x 坐标对各个点排序,可重载操作符<=。

归并排序程序如1 4 -3所示。

程序14-8 点类class Point1 {friend float dist(const Point1&, const Point1&);friend void close(Point1 *, Point2 *, Point2 *, int, int, Point1&, Point1&, float&);friend bool closest(Point1 *, int, Point1&, Point1&,float&);friend void main();p u b l i c :int operator<=(Point1 a) const{return (x <= a.x);}p r i v a t e :int ID; // 点的编号float x, y; // 点坐标} ;class Point2 {friend float dist(const Point2&, const Point2&);friend void close(Point1 *, Point2 *, Point2 *, int, int, Point1&, Point1&, float&); friend bool closest(Point1 *, int, Point1&, Point1&, float&);friend void main();p u b l i c :int operator<=(Point2 a) const{return (y <= a.y);}p r i v a t e :int p; // 数组X中相同点的索引float x, y; // 点坐标} ;所输入的n 个点可以用数组X来表示。

假设X中的点已按照x 坐标排序,在分割过程中如果当前考察的点是X [l :r],那么首先计算m= (l+r) / 2,X[ l:m]中的点属于A,剩下的点属于B。

计算出A和B中的最近点对之后,还需要计算RA 和RB,然后确定是否存在更近的点对,其中一点属于RA,另一点属于RB。

如果点已按y 坐标排序,那么可以用一种很简单的方式来测试图1 4 - 1 6。

按y 坐标排序的点保存在另一个使用类P o i n t 2 (见程序14-8) 的数组中。

注意到在P o i n t 2类中,为了便于y 坐标排序,已重载了操作符<=。

成员p 用于指向X中的对应点。

确定了必要的数据结构之后,再来看看所要产生的代码。

首先定义一个模板函数d i s t (见程序1 4 - 9 )来计算点a, b 之间的距离。

T可能是P o i n t 1或P o i n t 2,因此d i s t必须是P o i n t 1和P o i n t 2类的友元。

程序14-9 计算两点距离templateinline float dist(const T& u, const T& v){ / /计算点u 和v之间的距离float dx = u.x-v. x ;float dy = u.y-v. y ;return sqrt(dx * dx + dy * dy);}如果点的数目少于两个,则函数c l o s e s t (见程序1 4 - 1 0 )返回f a l s e,如果成功时函数返回t r u e。

当函数成功时,在参数a 和b 中返回距离最近的两个点,在参数d 中返回距离。

代码首先验证至少存在两点,然后使用M e rg e S o r t函数(见程序14-3) 按x 坐标对X中的点排序。

接下来把这些点复制到数组Y中并按y 坐标进行排序。

排序完成时,对任一个i,有Y [i ] . y≤Y [i+ 1 ] . y,并且Y [i ] .p给出了点i 在X中的位置。

上述准备工作做完以后,调用函数close (见程序1 4 - 11 ),该函数实际求解最近点对。

程序14-10 预处理及调用c l o s ebool closest(Point1 X[], int n, Point1& a, Point1& b, float& d){// 在n >= 2 个点中寻找最近点对// 如果少于2个点,则返回f a l s e// 否则,在a 和b中返回距离最近的两个点if (n < 2) return false;// 按x坐标排序M e r g e S o r t ( X , n ) ;// 创建一个按y坐标排序的点数组Point2 *Y = new Point2 [n];for (int i = 0; i < n; i++) {// 将点i 从X 复制到YY[i].p = i;Y[i].x = X[i].x;Y[i].y = X[i].y;}M e r g e S o r t ( Y,n); // 按y坐标排序// 创建临时数组Point2 *Z = new Point2 [n];// 寻找最近点对c l o s e ( X , Y, Z , 0 , n - 1 , a , b ,d ) ;// 删除数组并返回delete [] Y;delete [] Z;return true;}程序1 4 - 11 计算最近点对void close(Point1 X[], Point2 Y[], Point2 Z[], int l, int r, Point1& a, Point1& b, float& d){//X[l:r] 按x坐标排序//Y[l:r] 按y坐标排序if (r-l == 1) {// 两个点a = X[l];b = X[r];d = dist(X[l], X[r]);r e t u r n ; }if (r-l == 2) {// 三个点// 计算所有点对之间的距离float d1 = dist(X[l], X[l+1]); float d2 = dist(X[l+1], X[r]); float d3 = dist(X[l], X[r]); // 寻找最近点对if (d1 <= d2 && d1 <= d3) {a = X[l];b = X[l+1];d = d1;r e t u r n ; }if (d2 <= d3) {a = X[l+1];b = X[r];d = d2;}else {a = X[l];b = X[r];d = d3;}r e t u r n ; }/ /多于三个点,划分为两部分int m = (l+r)/2; // X[l:m] 在A中,余下的在B中// 在Z[l:m] 和Z [ m + 1 : r ]中创建按y排序的表int f = l, // Z[l:m]的游标g = m+1; // Z[m+1:r]的游标for (int i = l; i <= r; i++)if (Y[i].p > m) Z[g++] = Y[i];else Z[f++] = Y[i];// 对以上两个部分进行求解c l o s e ( X , Z , Y, l , m , a , b ,d ) ;float dr;Point1 ar, br;c l o s e ( X , Z , Y, m + 1 , r, a r, b r,d r ) ; // (a,b) 是两者中较近的点对if (dr < d) {a = ar;b = br;d = dr;}M e r g e ( Z , Y,l,m,r);// 重构Y/ /距离小于d的点放入Zint k = l; // Z的游标for (i = l; i <= r; i++)if (fabs(Y[m].x - Y[i].x) < d) Z[k++] = Y[i];// 通过检查Z [ l : k - 1 ]中的所有点对,寻找较近的点对for (i = l; i < k; i++){for (int j = i+1; j < k && Z[j].y - Z[i].y < d;j + + ) {float dp = dist(Z[i], Z[j]);if (dp < d) {// 较近的点对d = dp;a = X[Z[i].p];b = X[Z[j].p];}}}}函数c l o s e(见程序1 4 - 11)用来确定X[1:r] 中的最近点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