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十五)》
王国维:《人间词话》全文
王国维:《⼈间词话》全⽂
余念收藏于2019-03-02
《⼈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部词话著作。他⽤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然地融进了⼀些新的观念和⽅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了重⼤反响,在中国近代⽂学批评史上具有崇⾼的地位。《⼈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的⽔平,⼀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王国维:《⼈间词话》全⽂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成⾼格,⾃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派之所由分。然⼆者颇难分别,因⼤诗⼈所造之境必合乎⾃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彩。⽆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能⾃树⽴⽿。
〔四〕⽆我之境,⼈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优美,⼀宏壮也。
〔五〕⾃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然,⽽其构造亦必从⾃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境界。
《人间词话》十则(讲)
第八、九则把“境界说”与作家本身的内 在修养结合起来,强调诗人应该有开阔的
胸襟和卓越的见识,修身而成“大家”
一是以苏东坡、辛稼轩为例,肯定创作者内 在的胸襟气度决定了词的境界 。
二是推崇“大家”之作,揭示了境界各构成 元素的特征 。沁人心脾,指所抒之情应情 深而动人;写景必豁人耳目,指所写之景应 特征分明,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辞脱口而出,则指言语的自然真切。
高手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虚无缥缈, 《蜀道难》阴森恐怖
“写境”:客观之笔。如实描写眼前真实 存在的境界。
高手是杜甫。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二、合作研讨:研读文本,理解“境界”
研讨话题2:“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 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 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 首词,读此书也就无 用。……我个人认为中国 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 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 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 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 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 也鲜矣!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 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的天才观
王 国维是 中国近 代享 誉世 界 的著 名 学 者 ,在 古 幅全 面 地 阐述 了 自己 的天 才 观 。康 德 认 为 : “天 才
文字 、文学 、金石学 、考古学、音韵学 、美学等方 就是给艺术提供规则 的才能 (禀赋)。 由于这种 才
面都做 出了卓越的贡献 ,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 能作为艺术家 天生 的创造 性能力 本身是属 于 自然
方式是朴素 的。王国维在 《叔本 华与尼采》 中写
王 国维 的天才 观 兼具 中西 特 色 ,主 要 表 现在 4
道 :“天才者 ,天之所靳 ,而人之不幸也……苦痛 个方面 :独创性 、审美直观能力 、德性与学识相统 之大小亦与天才之大小为比例。” ’也就是说 ,天 一 、 痛苦之深和朴素之真。天才须天生具有审美直
蒋 好 霜
(广西 大学 文学 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 :天 才观是王 国维美学思想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王 国维 的天 才观 既有对康德 、叔本 华天才观 的继承 和发展 , 又在 中国 “本土化 ”的基础 上实现 了对西方先验 的天才观 的超 越。 《人 间词话 》 是王 国维接 受 西方 美学思想后 所著的文 学批评 著作 ,有着鲜 明的 中国旧体 词话 的 色彩 ,是 中西 美学成功 结合 的典 范。笔者从 王 国维的 《人 间 词话》 分析王 国维中西合 璧式的天才观 。 关键词 :《人 间词话》;天才观 ;王 国维 DOI:10.3969/j.issn.1674—5035.2017.06.012 中图分类号 :I2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035(2017)06—0066—04
《人间词话》十则
宋祁 《玉楼春》为什么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 出‛?
张先的《天仙子》为什么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 出‛?
பைடு நூலகம்
• 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 心不宁静或喜或悲)观察外物,并把这种 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
• 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 (内心宁静平和)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 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上 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孤馆”“闭”,春寒袭 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 无限凄婉——因了饱受羁 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 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 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 的气氛,“可堪”二字刻 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 之恨到凄厉之景上。)一 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 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 是“有我之境”。
元好问《颖亭留别》
这两句诗描写江边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的景色,意境恬淡 优美,以无我之境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来书写意境:江上,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水波淡然而起,白 鸟悠然而下。诗人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用寒波澹澹,白鸟 悠悠,很悠闲的样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子来反衬自己心情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并不悠闲。
《人间词话》十则(共20张PPT)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们读过的诗句中有写“无我之境”的吗?
•
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鸟鸣涧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鱼传尺素,
恨到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
砌成此恨无重数。
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 这些是“有我之境”。
Leabharlann Baidu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诗人悠然采菊,不 经意间却望见淡淡 的青色山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 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 心不宁静或喜或悲)观察外物,并把这种 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
• 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 (内心宁静平和)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 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上 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 提“移情”)。你还读过哪些这样的句子?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译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人间词话》七则》
清·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⑤”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⑥”。“宝帘闲挂小银钩⑦”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⑧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⑨置诸温⑩、韦(11)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3)”,《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4)。”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5)。”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教学目标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课时数:1节
一、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写景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不错,阅读诗歌就是要去欣赏诗中的景,品味景中的情,我国现代著名国学家王国维就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他深入地研究中国诗词,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主要收录在他的《人间词语》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间词语》十则,感受这国学家的智慧。
作家作品介绍:(一位同学朗读)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被鲁迅誉为“研究国学的人物”,郭沫若称他是新史学的开山。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成就甚高。著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其中《人间词话》共六十四则,是其最有影响的著作,融中国传统古典文论和西方美学于一体。行文流畅自然,见解独特,精辟阐释了“境界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人间词话》十则
三、1、本文谈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境界
四、2、围绕“境界”提出了哪些独到的观点?(你读到了什么?)
境界的意义
境界有“造境”与“写境”二则
《人间词话》赏析
王国维《人间话》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著名学者,功力之深、治学之广,为近代所仅见。
《人间词话》是一部文学评论,宣统庚戍九月脱稿于京师定武城南寓庐,1908 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一直以来,该著极受学术界重视。
【上卷】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造境与写境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
欧阳修(一作冯延巳)《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陶潜《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研读》.doc
《人间词话》十则
国学大师——王国维
王国维 (1877 - 1927) ,初名德桢,后改为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后更为
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
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哲学家,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
世代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云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
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 年赴日本留学。
1902 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
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
1907 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
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的局限,
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
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
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
深远。因此,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被人们认为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1925 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
《人间词话》十则(讲)解析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 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 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 ②
①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闹”字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 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 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 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 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 于一个闹字之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孤馆”“闭”,春寒袭人, 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 婉——因了饱受羁旅漂泊的我 (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 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 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 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 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 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 意。这些是“有我之境”。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 象,摄入词中。一个“弄”字,既展示了 一幅“动”的图画,又表达了主人公“借 酒消愁愁更愁”的孤寂的“静”的心情。
“诗眼”往往指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当 中最为精炼传神、最为精彩生动、能起画 龙点睛作用的字、词或句。这些字、眼、 句或能生动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或能真 切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能塑造浑化 圆融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诗眼”就 是用最为简洁的字词最为精确地呈现物象 最本质的内涵。诗词当中有了“眼”,能 使形象更加鲜明、气韵更为生动、情韵更 加悠长,使得鉴赏者反复吟咏品味、留连 不已。而“诗眼”的获得,则有赖于作者 对字词的斟酌,对生活的提炼。
《人间词话》十则[高中语文]
什么是“以物观物”?
以物观物,用万事万 物共同的理来观物。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根本区 别是什么?
根本区别:
前者以一己之主观情感观物之境界;后 者将一己之情融于万物之理观物之境 界。
“有我之境”偏重情感的外显,主观 性强;“无我之境”偏重理性的描述, 客观性较强。
源自文库
概括:
有我之境:情在景上,寓景于情。 重在感受——情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 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 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 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有 目标。同时认清前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这是 第一阶段。
▪ 郭沫若:“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和 王国维。”
▪ 朱光潜:“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 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 《人间词话》不仅关乎诗词鉴赏,还关乎其他艺 术欣赏领域,甚至还关乎人生,她是大家的一本 小书,是我们后学者可置于案头枕边常读常新的 好书。这一节课只算老师抛砖引玉,推荐课外读 一读《人间词话》。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 象,摄入词中。一个“弄”字,既展示了 一幅“动”的图画,又表达了主人公“借 酒消愁愁更愁”的孤寂的“静”的心情。
《人间词话》中的王国维的文学批评思想
《人间词话》中的王国维的文学批评思想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系统地运用结构主义文论方法
的文学批评家。他曾任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及文化评论家,作品最
著名的是文学著作《人间词话》(1906年)、《新青年词话》(1913年)以及多篇文学评论。
王国维一生致力于把学究式文学批评引入中国文坛,他将结构主
义文论应用于审视文学作品,他注重应用文学理论分析结构和语言特征,他运用文体分类和比较的评价方法,偏重揭示作品的文学成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充分展示了他对文学批评的独到见解,
他强调要从审美、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他认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
中抒发的关于人生理想的情感才是真正的艺术,而不是单纯的文学形式。王国维他指出,文学作品是艺术家的意志的体现,他的文本不仅
是文学的价值,还是作者的思想的跃动。他坚持以艺术家本意为准则,力图鉴赏出作品的艺术资质。
学术界认为,继承清代的传统,王国维拒绝自由派文学评论,他
按照自己的理论标准,将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作为文本评价的依据。这
种思想,极大地催生了中国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体系的发展。总之,
王国维在文学批评理论上的极大贡献,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二语文《人间词话》十则
期思想上的苦闷,生活上的困顿,长子去
世,挚友绝交,对北伐战争胜利的恐惧, 自沉颐和园昆明湖。他的才华和卓识并没
王国维
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令人惋惜。
长 沙
县 三
中
五 经 十 此 义 世 只 之 无 变 欠 年 一 再 死 辱
长 沙 县 三 中
长
沙
县 三
中
落实以下字词释义
• (1)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崇高的格调 • (2)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中
•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
绿,结果“绿” 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
形容词用如动词,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 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 的精神。
☆读第三则,讨论思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 境”有什么区别,举出本段中的诗句具体说 明。
“泪眼”——悲伤愁绪; “问花”——花不能语却偏问。 “乱红”—— “乱”字体现心绪的纷乱。
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面对着雨横 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了一种无可奈 何的伤感。
长 沙 县 三 中
长
沙
长
沙
县 三
中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删稿》全文-古籍
人间词话删稿
《人间词话删稿》是王国维创作的文学理论类书籍。
《人间词话》删稿
[清]王国维著
一
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1]”
【注释】:
[1]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二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知二者为何物。乾嘉间,吾乡周公霭先生著《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正千余年之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则两字同一子音者谓之双声。如《南史•羊元保传》之“官家恨狭,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
从k得声。《洛阳伽蓝记》之“狞奴慢骂”,“狞奴”两字,皆从n得声。“慢骂”两字,皆从m得声也。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如梁武帝“后牖有朽柳”,“后牖有”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王长康强”,“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1]。自李淑《诗苑》伪造沈约之说,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后是诗
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用之于词。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结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惜世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注释】:
[1]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引陆龟蒙诗序:“叠韵起自如梁武帝,云「后牖有朽柳」,当时侍从之臣皆倡和。刘孝绰云「梁王长康强」,沈少文云「偏眠船弦边」,庾肩吾云「载碓每碍埭」,自后用此体作为小诗者多矣。”三
《人间词话》十则
一 夜 鱼 舞 。 龙
凤 箫 声 动 , 玉 壶 光 转 ,
宝 马 雕 车 香 路 。 满
更 吹 落 , 星 如 雨 。
东 风 夜 放 花 千 树 ,
辛 弃 疾
青 玉 案 元 夕 · ·
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顿悟的惊喜) 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顿悟的惊喜) 第三境界,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 第三境界,在上下求索中顿悟, 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 般豁然开朗。 般豁然开朗。
第一境: 第一境:要志存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衣带渐宽终不悔, 悴”
要孜孜以求,如追求热恋中的 要孜孜以求, 第二境 情人般无怨无悔
灯 火 阑 处 。 珊
蓦 然 回 首 , 那 人 却 在 ,
众 里 寻 他 千 度 , 百
笑 语 盈 盈 暗 去 。 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蛾 儿 雪 柳 黄 金 缕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猛烈,凋零了绿树, 昨夜西风猛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 望尽了天涯路。 楼,望尽了天涯路。 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 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 有追求,有目标。 有追求,有目标。
•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重光之词,神秀也。 重光之词,神秀也。 • ——王国维 王国维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1927年,王国维自沉昆明湖,两年后,陈寅恪在清华园作《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其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句流传甚广,评论颇多。
它是文人治学的重要思想,是对王国维一生和他的学术态度的重要概括,对王国维的人格和学术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做了高度评价。
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读书随笔中有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小说家要构筑自己的作品,一开始总需要有许许多多的临时材料,这些材料虽然有可能使作品具有真实性,但大多数到后来都会被证明是无用的。”所以人们在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时总会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从古至今遗留了千万首词,这短短的64则评语怎么能道尽个中妙处。可是,当你读完第一则,马上就会被作者的语言所吸引。“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间所以独绝者在此”。再没有什么语言能如此精炼地概括一个时代的词的特点。仅仅境界一词便能延展出如此深厚的内涵,怎能不让人产生强烈地继续往下探寻的求知欲呢?
王国维在《人间词活》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原本三首不相关的诗词,经过王氏巧妙的组合,便造成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由此也可见王氏对词的研究之深。
但凡流传于世的经典文学作品,开篇定是独树一帜。就像《百年孤独》的开头那般:“多年以后,面对们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归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时空跨度,社会背景顿时跃然纸上。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①而为士大夫之词②”。周介存③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⑤!《金荃》⑥《浣花》⑦能有此气象耶?
注释:
①伶工之词:指歌舞伎女、伶人乐工在青楼等地方演唱的词。
②士大夫之词:指文人创作的词作。
③周介存:周济(1781-1839),字保绪,又字介存,号未斋,又号止庵,清词论家、词人,江苏荆溪(今宜兴)人。
④出自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⑤出自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⑥《金荃):指温庭筠的词集《金荃集》
⑦《浣花》:指韦庄的词集《浣花集》。
译文:
词发展到李后主,视野就开始变得开阔了,感慨也变得深刻,由伶工之作变成了士大夫之作。但是周济却把李后主的词作成就放在温庭筠、韦庄之下,这真是颠倒黑白了。李后主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两句,在温庭筠的《金荃集》和韦庄的《浣花集)中,又有哪一句能与之媲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