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专题总结课件

合集下载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课件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课件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影响:欧盟的成立使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发展成为具有强大
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大大增强了欧 洲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4.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b) 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已是政治大国;加入亚太经合 组织和世贸组织;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政府保持 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恶化做出了贡献。
√ C.冷战结束
有效信息 1951 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是针对苏
联和新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源于美苏两大阵营对立,故A项正
一战和二战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D项错误;
冷战结束是在199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解析
1 2 3 4 5
5.(2016· 湖州新高考检测)“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 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 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1 2 3 4 5
是(
)
A.建立北约组织 解析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推行凯恩斯主义 根据“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 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
军事政治集团;“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凯恩斯主义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理论,选B项。
团化。
重点深 化 1.推动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四大因素 (1)欧洲走向了联合。欧共体成立,开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日本崛起。经济的发展使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 美苏两极格局。 (4)中国振兴。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改革开放的进行,使中 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二轮 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考点排查+考向例析+考题预测+原创设计+13年真题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二轮 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考点排查+考向例析+考题预测+原创设计+13年真题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 等)创造条件。 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 改革热情高。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1)政治上:实 (1)甲午战败, 行提倡官民上 民族危机加 戊 戌 1898 变 法 年 书言事等措施。 深。(2)民族资 (2)经济上:鼓 本主义初步发 励发展农工商 展,资产阶级 业,改革财政。 力量壮大。 (3)文化上:改 (3)康梁大力对 革科举制, 废除 维新思想进行 八股取士。 传播 (4)军事上:裁 汰旧军 是一次爱国 运动,也是 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开 创了新的时 代风气、社 会舆论和思 想观念
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 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 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 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考向例析·考力提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 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 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考纲要求]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俄国农奴制改革; (4)明治维新; (5)戊戌变法。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1.复杂性: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 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 的抵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 2.精神品质:在重大改革活动中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他们 在改革中体现出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值得 后人学习。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数学(理江苏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第三篇建模板看细则突破高考拿高分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数学(理江苏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第三篇建模板看细则突破高考拿高分

户型
0.98 0.99 1.06 1.17 1.10 1.21 1.08 1.11 1.12 b
1.09 1.14
1.26 1.27 1.26 1.25 1.28
解析答案
(1)求a,b的值;
(2)张先生想为自己和父母买两套售价小于100万元的房子,求至少有一套
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概率.
解析答案
返回
典例3
(14分)下表是一个由n2个正数组成的数表,用aij表示第i行第j个数
(i,j∈N*) ,已知数表中第一列各数从上到下依次构成等差数列,每一行 a35=48.
各数从左到右依次构成等比数列,且公比都相等.已知a11=1,a31+a61=9, a11 a12
a21 a22 „ „
a13 „
a23 „
(14 分)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6 π 已知 a=3,cos A= ,B=A+ . 3 2
(1)求b的值; (2)求△ABC的面积.
评分细则
构建答题模板
规范解答·评分标准
审题路线图
跟踪演练2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
=4,c=6,C=2B.
1 解 f(x)= 3sin ωxcos ωx+cos ωx-2 cos 2ωx+1 1 3 π = sin 2ωx+ - =sin(2ωx+ ), 2 2 2 6
2
π 2π π π 由题意知 f(x)的最小正周期 T= ,T= = = , 2 2ω ω 2 π 所以 ω=2,所以 f(x)=sin(4x+6).
种植地编号
A1
A2
A3
A4
A5
(x,y,z)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二轮 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考点排查+考向例析+考题预测+原创设计+13年真题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二轮 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考点排查+考向例析+考题预测+原创设计+13年真题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核心词: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一五”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记:“一化三 改”。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二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1956~1976年)
核心词:主要矛盾、“左”倾错误、“八字”方针 1.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开始。 2.中共八大——正确方针 (1)内容:一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 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 未能坚持下来。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系基本建立。 ③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加快我 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①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 个经济特区。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5.“文化大革命”浩劫 (1)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 期在低水平徘徊。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探索
核心词:工作重心转移、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开放格局 1.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 了思想。 (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 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数学(文江苏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篇活用审题路线图教你审题不再难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数学(文江苏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篇活用审题路线图教你审题不再难

考生往往对审题掉以轻心,或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审题,致使解题失
误而丢分.本篇结合实例,教你正确的审题方法,给你制订一条“审
题路线图”,攻克高考解答题.
栏目索引
一审条件挖隐含 二审结论会转换 三审图形抓特点
四审结构定方案 五审图表找规律 六审细节更完善
一审条件挖隐含
题目的条件是解题的主要素材,充分利用条件和结论间的内在联系是 解题的必经之路.条件有明示的,也有隐含的,审视条件更重要的是 充分挖掘每一个条件的内涵和隐含信息,发挥隐含条件的解题功能.
解析
答案
返回
五审图表找规律
题目中的图表、数据包含着问题的基本信息,往往也暗示着解决问题 的目标和方向.在审题时,要认真观察分析图表、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5
下表中的数阵为“森德拉姆素数筛”,其特点是每行每列都成等
差数列,记第i行第j列的数为ai,j(i,j∈N*),则
解析答案
返回
六审细节更完善
审题不仅要从宏观上、整体上去分析、去把握,还要更加注意审视一些 细节上的问题.例如括号内的标注、数据的范围、图象的特点等.因为 标注、范围大多是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中所涉及的一些量或解析式 的限制条件.审视细节能适时地利用相关量的约束条件,调整解决问题 的方向.所以说重视审视细节,更能体现审题的深刻性.
审题路线图
解析答案
跟踪演练 1
B+C 在△ABC 中, a, b, c 分别为角 A、 B、 C 的对边, 若 m=(sin 2 ,
2
1),n=(-2,cos 2A+1),且 m⊥n. (1)求角 A 的度数;
解析答案
a2+b2-c2 (2)当 a=2 3,且△ABC 的面积 S= 时,求边 c 的值和 4 3 △ABC 的面积.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三 世界史 第12讲 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社会主义制度建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三 世界史 第12讲 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社会主义制度建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2讲 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1945年)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条件(1)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2)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2.进程(1)“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3)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4)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工业国有化;③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④社会劳动:强制劳动。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4)评价:①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①农业:粮食税;②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③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推荐学习]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

[推荐学习]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政治模块线索线索1 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及影响(1)阶段特征①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②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③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④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2)双重性影响①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及在政治、经济上的破坏。

②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线索2 反侵略——对外民族战争(1)清政府爱国将领的抵抗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

(2)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①鸦片战争中定海、三元里等地人民的英勇抗战,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

(3)义和团运动(4)全民族抗战(1937~1945)①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

③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

④1945年8月,日军投降,抗战胜利。

线索3 求独立、求民主——民主革命与国内战争(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①条件:鸦片战争激化国内矛盾;连年自然灾害;拜上帝教创立。

②过程金田起义→攻克南京,建立政权→天京事变,由盛而衰→天京陷落。

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政治模块线索线索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

(4)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5)明——废丞相,使六部直属皇帝。

明成祖设立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2.中央集权加强的历程县(元)——省府县(明)——省道府县(清)。

线索2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线索3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1)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夏商周三代已有监察的因素和活动,但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未确立。

(2)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完整的监察制度。

(3)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出现谏议制度,形成较严密的监察网。

(4)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宋代设独立机构谏院,元代制定一整套监察法规。

(5)明清时期的顶峰阶段: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

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高度的统一和严密。

经济模块线索线索1 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五大线索(1)生产工具的改进。

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唐朝的筒车和曲辕犁等。

(2)耕作技术的进步成熟。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从西汉的二牛抬扛到唐代的曲辕犁、隋唐时期南方两年三熟耕作制等。

(3)农作物的推广。

如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明朝棉花推广和引进新品种甘薯和玉米等。

(4)水利工程的兴修。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西北地区的坎儿井、隋朝修大运河等。

【K12教育学习资料】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

【K12教育学习资料】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2)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3)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2.表现3.“冷战”与“热战”(1)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2)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3)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一体化(1)背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

(3)影响:西欧国家加强政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2.日本的崛起(1)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教育。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地位。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

4.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1)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

(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3.多极化趋势加强(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配套K12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__中国

配套K12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__中国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一、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分封主体,分配土地和人口的制度,形成了以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制度。

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公元前770~公元前221)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原则不断遭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

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三、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1.统一全国:相继攻灭六国,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权力,具有皇位世袭、皇权独尊的特点。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权专制。

(2)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限制,彼此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颁布《秦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垄断教育,文化专制。

四、两汉时期的政治(公元前220~公元220)1.中央集权巩固:汉初郡国并行,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时演变为州一级行政区划。

2.君主专制强化:汉承秦制;汉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3.选官制度:先秦实行世卿世禄制;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4.教育制度: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学、国学,学习儒家经典,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

1.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秦之际政治10大变化(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

(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

推荐学习K12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

推荐学习K12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2)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3)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2.表现3.“冷战”与“热战”(1)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2)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3)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一体化(1)背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

(3)影响:西欧国家加强政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2.日本的崛起(1)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教育。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地位。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

4.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1)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

(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3.多极化趋势加强(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K12教育学习资料】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

【K12教育学习资料】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一、新航路开辟1.五大促进因素(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强烈渴望。

(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精神。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5)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2.三个有利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

3.两个推动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4.四个人物、三条航路(1)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到达“好望角”。

(2)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绕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

(3)哥伦布开辟了由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

(4)麦哲伦及其船队进行了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环球航行。

5.五点影响(1)对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罪恶的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4)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世界:人类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地域性历史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1)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2)结果: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1)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荷兰;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2)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1.“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前因后果2.四大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K12教育学习资料】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

【K12教育学习资料】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2)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3)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2.表现3.“冷战”与“热战”(1)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2)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3)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一体化(1)背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

(3)影响:西欧国家加强政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2.日本的崛起(1)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教育。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地位。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

4.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1)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

(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3.多极化趋势加强(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1讲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

(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1讲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1讲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1763年~20世纪初)一、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壮大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美国(1)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2)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两党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2.确立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2)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并对其负责。

(3)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其对政府缺乏监督作用。

4.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5.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三、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条件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

②思想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

③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巴黎公社运动(1)背景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屈膝求和,人民强烈不满。

(2)经过①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②3月28日,巴黎公社建立。

③5月下旬,巴黎公社被镇压。

(3)意义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统一性、多样性(1)统一性①一个核心:间接代议民主,实现途径是逐步完善普选制。

【历史】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1

【历史】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1

【关键字】历史【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一、明朝(1368~1644年)1.中央(1)丞相制度废除: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2)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3)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

2.地方(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地方上设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

二、清朝前期(1644~1840年)1.清朝初年: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1.历代强化皇权的举措及结果(1)秦:三公九卿制下三公虽分工各有所侧重,但丞相权力相对较大,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制约。

(2)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

(4)宋: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相权再衰落。

(5)元:中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有所加强。

(6)明清:彻底废除丞相一职,设置秘书或顾问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如明代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其中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2.集权于上、分权于下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变革中央机构:如秦设三公九卿制;汉设“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实行郡县制;北宋设知州、通判和转运使;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唐朝时设道,作为监察区;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提刑按察使司、厂卫制度。

步步高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专题总结课件

步步高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专题总结课件
总结
——抓线索、联热点
内容索引 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联热点——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过程
线索1 近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1)15世纪末在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了从海上到美洲、亚洲 的新航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殖民扩张及贸易活动,为 世界市场的巩固扩大提供了物质动力。 (3)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人类生产出现质的飞 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线索7 苏联的兴衰与俄罗斯的大国之路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开辟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成为俄国现代化的起点。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苏俄(联)人民开始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斯大林体制的功过:斯大林时期,逐渐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 在短期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这一体制也牺牲了人民的利益, 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3)斯大林模式(1925~1991年):1925年开始工业化——1928年开始实施 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28年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取消新经济政 策——1936年苏联宪法颁布,最终确立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特点〈所 有制方面、经营管理方面、经济结构方面等〉、弊端、评价)。 (4)1953~1964年,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改革为主;将部分央企管理权 下放。但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5)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主,前期取得一定成效, 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
(4)科技: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经典力学;万能 蒸汽机等技术发明;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 (5)对外:掌握世界海上霸权,通过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日不落帝国”。 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上霸权;1652~1674年通过三次 英荷战争,确立贸易霸权;1763年英法战争结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即 “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工业霸权, 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917~1929年借助于美国的资本,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 发展;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新霸主,日本崛起为东亚霸主。苏俄(苏联)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 (5)1929~1941年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创新 1929 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 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展现了资本主义 的活力。 1925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928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开始。到 1936年,斯大林模式基本建立。
线索6 苏联的兴衰与俄罗斯的大国之路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开辟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成为俄国现代化的起点。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苏俄(联)人民开始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斯大林体制的功过:斯大林时期,逐渐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 在短期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这一体制也牺牲了人民的利益, 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3)二战后的苏联改革:二战后苏联的改革长期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使 社会矛盾日渐积累,最后导致苏联的解体。
(6)20世纪50~90年代 二战期间和战后初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作用下,资本主 义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大经济干预, 私人企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福利制度普遍建立。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突出。欧洲从欧共体 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亚太经合组织建立和壮大。 (7)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60年代到90年代,欧洲率先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欧共体建立,并发展到欧盟。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亚太经合组织、北 美自由贸易区等组织建立,表现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世界 贸易组织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针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经济全球化)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5年4月13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7 个。虽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但几乎美国所有的主要盟友都已经加入,其 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和韩国。这表明( A.美国与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
(4)1953~1964年,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改革为主;将部分央企管理权 下放。但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5)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主,前期取得一定成效, 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 (6)1985 ~ 1991 年 12 月,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上,推行‚加速发展战 略‛,力图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政治上,以‚人道的民 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瓦解,苏联解体。
(5) 对外:掌握世界海上霸权,通过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 “ 日不落帝
国”。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上霸权;1652~1674年
通过三次英荷战争,确立贸易霸权;1763年英法战争结束,英国确立殖
民霸权,即“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
立工业霸权,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线索3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15~17世纪初的欧洲,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欧洲的社会矛盾又聚焦于专制王权,在英国,专制王权与议会
斗争激烈。
(2)1640~1840年,欧美近代民主政治建立并逐步完善,随着工业革命的
开展,无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的经济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经济、政治斗 争新阶段。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一战后,通过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 时期。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到1920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得 以巩固发展。两种意识形态和两种社会制度 ( 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 制度)并存和斗争。
(8)启蒙思想家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 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 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 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世界大国史线索
线索1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 “海洋时代 ”:葡萄牙、西班牙分别开辟西

D.欧洲曾经的全球霸权不复存在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4.(世界格局的变化)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到一段史料:‚(60年代)法国不满美国的柏林政 策,谋求独立发展核武器,并且认为美国在滥用储备通货的地位,继续 购买黄金向美国施压。‛小组成员对该史料所蕴含的信息进行了不同解 读,其中解读有误的是( ) A.甲:可用于研究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乙:可用于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 C.丙:可用于研究西方阵营的冷战政策
线索4 美国的强国之路 (1)美国的建立 ①美国的独立: 1776 美国宣布脱离英国,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1783 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② 1787 年宪法:取得民族独立后,美国制定了 1787 年宪法,规定了联 邦制、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的政治原则,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 了基础。 (2)危机中的创新: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罗斯福总统 为克服经济危机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经济模 式,使美国逐渐从危机中走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板块三 世界史
世界史· 专题总结
——抓线索、联热点
内容索引 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联热点——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过程
线索1 近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1)15世纪末在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了从海上到美洲、亚洲 的新航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殖民扩张及贸易活动,为 世界市场的巩固扩大提供了物质动力。 (3)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人类生产出现质的飞 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B.全球化具有负面作用 C.工业社会的时代局限 D.南北差距的不断扩大
解析
1
2
3
4
56Biblioteka 78910
3.(世界格局的变化)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欧洲的衰落。伦敦、巴黎和 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它们的陆军、 海军和联盟体系已不再统治全球。这表明( A.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不在 B.欧洲国家逐渐沦为发展中国家 C.欧洲已从首要地位下降到从属地位 )
(1)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
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智者学派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
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3)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阿姆斯特丹在 17 世纪中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英荷进行了三次战争
(1651 年克伦威尔领导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禁止荷兰参与英国海上
贸易,引发了英荷战争),荷兰战败,由此丧失了欧洲大国地位。
线索3 英国的‚走向现代‛与‚工业先声‛ (1)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建立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 宪制。 (2)经济: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主张‚自由 贸易‛。 (3)思想:17世纪霍布斯、洛克的思想标志着启蒙运动的兴起; 1776年亚 当· 斯密出版《国富论》,阐述自由主义;19世纪下半期斯宾塞、赫胥黎 倡导社会达尔文主义;20世纪上半期,凯恩斯主义。 (4)科技: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经典力学;万 能蒸汽机等技术发明; 1859 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实力排名由第一位降到第三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实力 遭到巨大削弱,一战后试图通过凡尔赛体系和国际联盟维护摇摇欲坠的 霸权。经济大萧条中,英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 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实行绥靖政策,后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英国实力进一步衰落,霸权不复存在。
(2)二战后德国的选择:二战后,德国接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彻底铲 除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走上了与欧洲国家联合的道路,逐渐融入欧 洲大家庭。国民经济长期高速稳定发展,在欧洲一体化中处于“火车头” 的角色。 (3)德国崛起及其挫折留下的启示 分裂削弱国家实力,统一能增强国力;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在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上结盟或不结盟都是为了谋求国家利益;积极的 民族精神能使国家奋起,扭曲的民族精神易使国家偏离正确的轨道。
线索2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
(1)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纯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战争胜利;
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由于超越当时生产力水平而失败。
(2)1921~1924年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
(4)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美苏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
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冷战,美苏争霸。20世纪50
年代末以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改革,但屡受挫折。20世纪
6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5)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线索4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4)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 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5)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 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马丁· 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 信仰得到拯救。 (7)加尔文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并把它解释为先定论,即永生与永 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