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定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动能定理的公式和应用;3. 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与物体运动和能量转化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2. 与动能定理相关的示例分析;3. 引导学生将动能定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PPT、实验装置(若有条件)、教具(小球、杆状物体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出物体的动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什么是动能?物体的动能与什么有关?2.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教学PPT详细讲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公式和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动能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将公式和实例结合,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3. 实验演示(20分钟)若有实验条件,可以让学生参与动能转化的实验。
例如让学生用杆状物体撞击小球,然后测量小球弹射的距离和速度。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动能定理的应用。
4. 学生练习(30分钟)让学生通过提供的练习题进行动能定理的应用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多个场景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5.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动能定理相关的拓展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例如,动能定理在车辆行驶中的应用等。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通过示例和实验的引导,增强了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定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定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运动定律,为学习动能定理奠定了基础。
而动能定理的学习,又为后续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铺平了道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学习,学生能够从能量的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力学现象和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学习动能定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功的计算、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但对于功和能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对于用能量的观点解决问题还不够熟练。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动能定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知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推导动能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2)动能定理的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
而在动能定理的运用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初状态、末状态的确定;一个是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计算。
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
希望通过师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共同讨论,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正确的确定初状态、末状态;在不同情形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合外力做功。
希望使学生能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了解动能定理的一般解题规律,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然后归纳得出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忆动能和能定理的内容;2、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3、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4、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牢固树立能量观点,坚定高考必胜信念。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这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同学们每天都做的踢毽子游戏引入复习内容,然后通过一个热身训练让学生明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同时教师把规范的解题步骤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逐渐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正确书写。
说课稿(动能定理)
宜昌市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兴山一中李华平一、教材分析(一)教材介绍《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节内容,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
教材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关系。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概念及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3)掌握运用动能定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及解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归纳总结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及步骤。
难点:熟练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
二、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1、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具备了处理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
2、初中学段已经对动能有了初步了解,对功和能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3、通过三年多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执教本课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推理、探究、归纳、讨论学法:以探究性学习和学生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初中和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我们已经清楚: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定理》说课稿一、设计理念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
”物理的学习过程不应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网络,体验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动能动能定理”是机械能这一章中第四节的内容,其中“动能定理”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定量的研究“能量通过做功转化成其它能量”的数学描述,而作为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更是贯穿于以后的许多章节。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并知道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但具体的表达式学生并不知道,对于解决运动学问题中常用到的动能定理更是一无所知,同时我们注意到“动能定理”概念概括性强,相当抽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应该逐步展开、加深。
因此本课题的教学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提出课题和分析论证课题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吸收新知识?二是介绍动能定理的规律和应用特点。
这两个问题是统一的,前者是教学的组织以及课程进展的形式;后者是课题内容本身,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便是本课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什么是动能(2)知道动能的定义式,知道动能是标量和状态量,知道动能的单位是焦尔J (3)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能公式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4)运用演绎法推导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方法及特点,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5)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疑问→分析→探究→归纳→演绎”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1)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问题情景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的交流,关注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动能概念及其表达式的理解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1、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通用4篇)《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1课题动能动能定理教材内容的地位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因此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
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因此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思路导入新课──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探究功与动能的关系(推理、演绎)──验证功和能的关系──巩固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3.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验证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3.用简单仪器验证复杂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不畏艰辛敢于进取的精神。
4.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演示实验的分析。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动能有了感性认识,在高中要定量分析。
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了解了功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功能关系。
对物体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这就是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习题教学法、类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仪器斜面、物块、刻度尺、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验证动能定理--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动能的概念动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动能和做功的关系。
2024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
2024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动能定理》,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动能和力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对于理解物体运动和能量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掌握其应用方法。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认识到动能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法学法在物理学习中,实践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学法:自主探究法,问题导入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实验器材,以图表和实际实验的方式展示教学素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物理学的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我将以一个有趣的实验开始引入新知,让学生观察一个滑轮系统的实际运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滑轮系统中动能的转化情况,从而引出动能定理的概念。
2、讲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在学生对滑轮系统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我将向学生详细讲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动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化和守恒关系。
3、实验演示为了加深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我将进行一个实验演示,通过让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动能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4、问题分析与应用通过实验演示后,我将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讨论和分析,让他们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动能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5、总结与展望在课堂结束前,我将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复习和预习指导。
五、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内容:-动能定理Ek1 + W12 = Ek2动能转化与守恒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和实践,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1《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纬度作如下汇报: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2.内容地位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此设计如下目标:二、目标分析1、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入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 4.知道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张胜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7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推导、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三大部分内容。
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通过恒力做功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他对研究恒力做功问题非常有效,对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问题也适用, 用起来非常方便。
另外,动能定理为进一步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本节适合教师授课时间约占2/3,其余1/3时间由学生自主消化的教学模式,体现高效、互动的课改理念,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写出动能的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学生能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3.学生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实验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的探究过程,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2.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体会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的异同,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推导,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动能定理的推导,正确认识功、能的关系。
解决办法:1、为了使学生对动能定理印象深刻,可建议学生课前独立推导这一定理,并提前完成教学案里的预习自测。
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定理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与动能相关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含义;2. 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和应用方式。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物理教材《高中物理(上)》;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复习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动能定理的概念和意义,告诉学生动能定理可以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能量变化情况;2)讲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
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表达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和关系。
3. 示例分析(30分钟)通过具体的物理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动能定理的运用。
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体下落,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4. 拓展应用(2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与动能相关的物理问题。
例如:一辆质量为m的小汽车以v0的速度行驶,如果制动时刹车阻力为f,小汽车制动停下来的距离是多少?5. 归纳总结(5分钟)总结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强调动能定理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表达式,能够灵活运用动能定理解决与动能有关的物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例分析和拓展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能力。
同时,为了巩固学生对动能定理的掌握,可以鼓励学生复习和练习相关的习题,进一步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动能定理说课
课题名称: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教师姓名:学校:教师年龄:教龄:应届毕业生职称:无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与动能定理》,下面我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教学分析:我将从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分析《动能与动能定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第五章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是第六节《探究功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延伸和理论总结,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机械能守恒的基础,是本章中的重点,也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所以本节课的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第六节《探究功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探究课,对功与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实验探究加理论推导的学习方法,这位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后,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动能定理,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2)会进行动能定理的推导(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知道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步骤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推导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情,养成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对本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及分析后,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动能定理解决动力学问题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学会从功能关系的角度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办法。
四:教法和学法:教法:采用分组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学法:在本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分组讨论,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渗透其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定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动能定理”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在新课标教材中占据核心地位,而且在整个力学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连接动力学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物理学世界观。
通过学习动能定理,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体运动与能量转化的内在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动能定理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定理的表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动能的变化等于力所做的功。
3. 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计算力所做的功等。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动能的定义,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能够运用动能定理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3. 学会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所做的功等。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动能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二)难点1. 动能定理的理解,特别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动能变化与力所做的功的关系。
2. 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受力分析、计算力所做的功等。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动能定理的内涵和应用。
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例如,我会提出以下问题:1. 物体在运动中具有能量,这种能量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2. 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动能是如何变化的?3. 如何将动能的变化与力所做的功联系起来?(二)问答法我将采用问答法来检查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程度。
通过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进行针对性讲解。
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定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定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
动能定理贯穿了高中物理力学的始终,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功和能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
动能定理的学习,将为后续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能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高中前面的学习中,又掌握了功和能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
但对于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思维上,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复杂的物理问题,还需要逐步培养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知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推导动能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2)动能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2)如何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动能定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动能定理有初步的了解。
动能定理的说课稿
动能定理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所选的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它隶属于力学部分,是连接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关键桥梁。
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对于深化学生对能量守恒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工具。
(1)作用与地位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动能改变量与外力所做的功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
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体现在:一方面,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它为分析物体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从能量的角度审视物体的加速与减速。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表达式、适用条件及应用进行讲解。
首先介绍动能的定义,接着阐述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然后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最后强调在运用动能定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动能的定义,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答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能定理的表达式、适用条件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以及如何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复杂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同时针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动能定理的相关知识。
四、说教法在教学动能定理这一部分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凸显我的教学特色。
(1)启发法我将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辆行驶中的加速与刹车,来启发学生思考动能的变化与外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理解动能定理。
(2)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逐步消化和吸收动能定理的知识点。
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
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
通过例题1 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 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
通过例题2 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
动能、动能定理说课
动能和动能定理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大方面来说一说我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预设。
那么下面先来说说教材一、说教材(板书)1、本节的地位、作用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两部分,属于掌握的范围,是在学习了“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的基础上的知识,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又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使用范围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理,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将详讲动能和动能定理,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理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法。
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动能和动能定理及适用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吴尔红《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纬度作如下汇报: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2.内容地位《动能和动能定理》是《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学习本节内容将了解动能的概念及使用动能定理更容易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动能2.由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出动能公式3.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计算4.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2.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动能定理的推导。
2.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动能定理怎样揭示功与能的关系。
2.动能定理处理变力做功问题及运动多过程问题。
五、教法和学法讲授、自学、讨论并辅助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成五个教学环节: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我们在上节探究中已经知道了功与物体所获得的速度间的关系。
那么,物体的动能的表达式究竟是怎样的呢?(学生复习,总结并请学生做总结分享)[讨论话题归纳]:(教师)(1)物体的动能跟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与地位
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动能。
(2)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能公式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3)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的计算,理解“代数和”的含义。
(4)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绎推理过程,培养科学研究兴趣,领略物理学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动能定理、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
难点: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个过程的力学问题,以及变力做功或曲线运动中的动能定理运用。
二、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 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再次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2、学习方法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可建议学生课后独立进行推导,这样做,可以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
三、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方案以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参考教材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体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动能计算表达式:Ek=12 mv2
2、看一个具体问题:质量不同的三个物体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不同的水平力作用下,通过不同位移,通过计算,填表格的空():
质量m/kg 力F/N 位移S/m 功W/J 加速度a/m.s-1末速度V/m.s-1动能E k/J
4 10 4 (40)(2.5)2
5 (40)
4 20 4 (80)(5)210 (80)
10 20 2 (40)(2)22 (40)
学生对照表格回答以下问题:
(1)表中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关物理量有哪些?物体速度和动能值。
(2)从表中数值看,力做的功与物体哪个运动状态量相关?
从表中数值看,不管物体质量大小、力的大小、位移长短只要做功相同,物体获得动能值也相同,做功的值等于物体获得的动能值。
(二)新课教学
1、动能定理的推导
物体质量m,初速度V1,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合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加到V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和匀变速运动规律:S=
可得F·S=12 mV22—12 mV12即W=E k2—E k1
意义: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动能定理。
2、动能定理的理解说明:
(1)公式说明合外力做正功,物体末动能大于初动能,物体动能增加;合外力做负功,物体末动能小于初动能,物体动能减小。
(2)合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其他的力,求合外力的功,可以先求出合外力,再求合力的功,也可以先求出各个力做的功,再求各功的代数和。
(3)动能定理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或者是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动能变化,只需知道始、末位置的动能即可。
3、例题:一辆汽车以V1=60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前方约s=30m处有一包东西,马上紧急刹车。
设司机的反应时间t1=0.75s,刹车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0,求汽车到达这包东西所在处的速度。
解:汽车受到重力G,支持力N,摩擦阻力f,司机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
S1=V1t1 V1=60km/h=16.7m/s
S1=16.7×0.75m=12.5m
从刹车到到达这包东西这段时间内车位移
S2=S—S1=17.5m
由动能定理可得:-μmgS2=12 mV22—12 mV12
解得V2= =8.3m/s=30km/h
4、请同学自己归纳利用动能定理解力学问题步骤。
①首先明确研究物体动能E k1、末动能E k2
②分析物体受力,找出各力做功的正负及大小
③列方程W=E k2—E k1,求解
八、巩固练习
子弹以速度V射入木板深S处,假设子弹在木板中受的阻力是恒定的,那么子弹以速度12 V水平射入木板中,射入深度是多少?子弹以12 的初动能射入木
板中,射入深度又是多少?
九、板书设计
动能定理
1、表达式:F·S=12 mV22—12 mV12
即W= E k2—E k1
2、意义: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
一、学生分析:
动能定理是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材第七章机械能第四节的内容,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和功能关系, 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
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再次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二、教材分析:
⒈地位和作用:动能动能定理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由于动能定理没有限定条件,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来求功的大小。
2.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
(2)由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出动能公式。
(3)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计算。
(4)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动能定理中合力做功的分析计算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力学问题。
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推导出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体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四、教学设计
引入:先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绕地球旋转的卫星,流动的河水都具有动能,它们的动能有多少?引起学生的思考:它们对外做的功与动能的改变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1、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2、根据课本提供的问题情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和运动学公式独立推导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得出动能的公式,进一步引导得出动能定理。
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
3、学生得出动能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后,教师做出必要的补充,让学生正确理解式子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4、课本上例题采用了两种方法求解,.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力学问题的优越性,解题时还要求学生再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
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过程和基本步骤。
五、小结
在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时,应强调动能定理虽然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作用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
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课本的例题,与利用动能定理的方法求解,两种解法比较得出,在没有涉及加速度和时间的问题中,利用动能定理解题会更加简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