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_袁桂林

合集下载

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5新的计划(第二轮) 现在的学生喜欢在机房上课,喜欢上网,在《生殖的种类》这 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就将改变平时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与网 络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搜集的相关素材,如文字、 图片、动画、视频等做成网页,丰富了课本内容,又加入了一些 大家感兴趣的相关科技发展的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并 准备让学生在上课时间到机房来,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解决教师 提出的问题,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 6行动(新计划的实施) 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上课的热情格外高涨,没有人睡觉 或萎靡不振,每一位同学都饶有兴致的浏览网页,并不时相互讨 论或向老师提出问题。 7考察 这一次,学生又有了新的议论: “这节生物课上的挺有意思的” “要是老这样上课多好呀” “我最喜欢上网了” “那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我以前从没见过” “就是时间太短了,网上的东西挺多的,我都没看完” “我倒是看完了,就是没记住多少” “我的机器不好使,耽误了半节课”
4、反思
评价解释(即对所整理和分析的数据和实施进行说明, 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 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 决定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 修正,应做哪些修正,从而形成新的判断和新的构 想。); 评价效果的两种误区( 1 )用科学工具、量表进行严 格的测量。( 2 )用中高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测量。 在检验行动策略成功的标准是: (1)按照执行的方案,得到"改善情境"的结果; (2)执行的结果并未产生会损害正向效果的副作用; (3)造成"改善"的效果可以在较长时期内维持下去。
4、反思
修正计划或写出报告: 在上述环节的基础上,将研究过程和结果经过反思 后再写出实事求是的报告,或修改并形成新的研究 计划方案。于是,修改后的计划方案既是前一个循 环的结束,又是下一个环节的中介,在新的计划方 案引导下,进入新一轮行动,行动研究就是在不断 的循环中发展。在全部研究完成之后,对整个研究 工作做出总结,发布研究成果。报告的内容应该包 括研究背景,理论依据,目标内容,实践操作,效 果结论及思考与建议等。

教育科研方法介绍——行动研究法

教育科研方法介绍——行动研究法

教育科研方法介绍——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能取得应有实效的基本方法。

所谓行动研究,就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种研究活动。

它是有别于教育理论研究者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论构建型的那种教育科研活动。

朱永新教授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路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育理论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行动研究法的实施行动研究因解决的问题不同,其实施步骤亦不尽相同,难以规定出一种固定的模式,当然也没有必要强求统一。

但这并不是说,行动研究无章可循,可以随意地做。

那么,教师怎样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教育科研?一般来说,其实施步骤作为一种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九项。

(一)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推动研究,指导研究。

我们怎样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首先,要以积极探究的态度观察自己身边的教育现象,包括教育教学中正在发生的现象(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学习方面的表现以及身心发展方面的表现等)与实施某项行动后的状态变化。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

一个研究者能不能敏锐地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但取决于他的态度,而且还取决于他的观念、知识及理论背景。

对于同一种现象,具有不同观念和理论背景的人,认识可能完全不同。

科学史上有关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争论便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同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同一种教育现象出现种种不同看法,也是常有的事情。

如在数学运算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计算题明明可以利用运算律简算,但大多数学生都按常规方法计算,方法麻烦。

怎样看待这一数学运算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很多教师习以为常,不认为是一个问题,或者只是把它看成纯粹是一个方法和技巧问题,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因而没有引起注意。

行动研究法实施程序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法实施程序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品位•经典教育管理行动研究法实施程序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O 姜霖林(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 10034 )【摘要】行动研究法是教育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之一。

在教育研究中,行动研究法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其研究过程设计及实施步骤越来越缜密。

行动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通过对行动研究法步骤的研究,准确T 解行动研究法的实施程序,也便于正确使用。

【关键词】行动研究法;质性研究;教育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 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进而提高教 育行为有效性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之一,在教育问题研究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O教育行动研究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弊端,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行性强。

因此,在教育 问题研究中行动研究法显得尤为关键闪。

一、行动研究法的实施过程行动研究法的实施包括发现问题、界定问题、理 论探讨、制定计划、设立假说、实施行动、观察行动、反思效果及撰写研究报告九个步骤。

研究者在进行 行动研究之前要发现研究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大部分的研究问题是研究人员、教师在进行教学实 践或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发现的[役在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通常为教师,即教师既为教育行动研 究的实施者,也是教育实践的实施者。

教育行动研究 最大的特点是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提出问题,构建研究调査计划,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不断 修改直至得出结果。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以积极的态度观察教学环境,学生及教学实践环节,很多的教 学问题是从教学环境,学生中被发掘出来的。

其次,教师要对发现的教学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透过教育现象表面发现背后的教学问题。

发现教学研究 问题后就要进行分析,分析发现的教育问题是否适合做行动研究,另外提出的研究问题要具体,不要太笼统。

除去问题中的不可控因素,问题描述越细致, 越能看出研究者是否有能力解决这些研究问题。

其次我们要分析问题的原因,研究者确定以下问题,例 【作者简介】姜霖林,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

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二)

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二)
目前,行动研究的文本已经超出了科学与文学的界限,正向正统的科学研究说话体系挑战。
(三)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
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图7表示:
拟定课题,明确目标
例如,一项探讨如何利用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扩展阅读》在小学中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目的不是探讨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而是具体如何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扩展阅读》,发挥它的作用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建议。
(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
(3)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随着对问题的认识需要逐渐加深,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约因素、矛盾、条件,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发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纳进去。从这一意义上讲,计划是暂时的,允许修改的。
计划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计划”是行动研究,也是理智的工作过程的第一环节。“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
内容和要求。
(1)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
第一,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第二,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第三,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第四,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变不了?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之?第五,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第六,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
反思
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反思这一环节包括:
(1)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过程和结果,构画出多侧面的生动的行动过程。

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形成优势互补这种方法通常是由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及其他教育人员加以应用的,他们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

教育实践工作者既是工作的执行者,又是问题的研究者,扮演双重角色。

但这种方法也注重执行者(如教育管理者或教师)与研究者(如学者)共同合作,研究成员可由专家、研究人员、行政领导、教育管理人员、教师等联合组成。

它解决了“实践”与“理论”、“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相脱节的问题。

2.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践者的工作和生活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以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际工作、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而不是为了迎合一些流行的术语或理论。

它研究的问题是本校发生的问题,现实的班级或学校,就是研究的场所。

由于研究的问题或对象具有特殊性,只能在此时此地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无限制地推广应用,外部效度不高。

3.在行动中进行研究行动研究的环境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真实的动态环境,从事行动研究和运用研究成果的成员就是实际工作的人员。

4.具有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行动研究不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或进行对比,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

研究者不仅可以依据逐步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修改总体计划,而且可以更改研究的课题。

5.行动研究具有教育性这种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即时直接用于改进现实工作,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同时,教育实际工作者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从行动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更从行动中解决问题,寻求工作的有效改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素质。

[编辑]教育行动研究法的种类[1]1.教师个人研究、教师小组研究、合作性的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法按照参加人数的多少可以分为教师个人研究、教师小组研究、合作性的行动研究三种类型。

教师个人研究主要是教师根据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教育理论,有目的地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手段的施教过程,是教师个人行动研究的过程;教师小组研究主要是由学校组织部分教师或者是全部教师所实施的行动研究;合作性的行动研究主要是由教师、行政人员、专家所组成的课题研究组,专门研究攻克某一课题所进行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

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本章就行动研究的特点、操作程序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一种研究类型,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开始出现的,50年代它被应用于教育研究之中,70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欢迎,目前,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式。

(一)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长期以来人们一向将“行动”和“研究”作为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行动”即实际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实际工作和实践活动;“研究”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讨。

“行动”和“研究”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以说不同的人从事不同性质的活动。

在教育研究领域中,长期以来“行动”与“研究”处于分离状态。

许多教育研究者选择课题的内容严重脱离了教技术实际工作的需要,他们还要将研究的“成果”推广普及到教育实际工作中去,结果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对此难以接受。

而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事实上他们可以给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取之不尽的研究课题。

因此,让他们参加到教育研究中来,使他们成为自己实践情境的研究者,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有效的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

教育研究者不是作为一个权威的指导者,应该深入到教育第一线,与一线教师互相协作进行研究,承担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克服以研究假设为研究出发点的缺陷。

“行动研究”是二战时期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柯立尔(J.Colli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提出来的。

运用行动学习方法开展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运用行动学习方法开展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运用行动学习方法开展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摘要: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继续教育中运用行动学习法对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并将整个过程优化为十个环节,收到很好的效果。

体现了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继续教育;行动学习;课题研究在继续教育的教学活动中,运用行动学习法开展课题研究,对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继续教育中坚持运用的一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员们积极参与,全力投入,形成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浓厚的研究氛围。

整个过程科学规范,学员们感到从中学到了很多:有效的沟通,多维的联接;团队的融合,切实的协作;精彩的过程,最优的成果等等,都使大家受益匪浅。

集团公司领导多次对课题研究工作给予指导、肯定和好评。

一致认为,研究成果紧密联系集团公司及各单位发展与建设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要求,从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很好地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成果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指导意义,很多研究课题都是集团公司及各单位发展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现实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一、精心选题,周密组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周密组织教学活动是确保行动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三项重点工作。

(一)全心投入,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组成项目组,在开班之前就开始进行准备工作,通过学习调研,了解和把握研究式教学的理论要素、管理原则及工作流程,吸收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拟定研究方案,准备辅导材料,编制工作流程,设计工作手册,详细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张研究表格以及每一项活动的进行方式和时间节点。

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实践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其中,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本文将探讨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一、行动研究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行动研究法,即教师主动参与并不断反思、改变教育实践的过程。

它通过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在实际教育环境中对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索,并通过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和改进实践。

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行动研究法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与反思能力,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提升为目标。

二、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过程。

首先,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和问题。

这个问题应当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扰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教师能够真正投入其中。

其次,教师需要搜集并分析相关的数据,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观察记录、问卷调查等。

接着,教师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而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最后,教师还需要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不断完善教育实践。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具备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行动研究法的应用效果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它使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通过实践的参与和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其次,行动研究法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教师们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并相互学习和启发。

最后,行动研究法还能够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反思能力。

通过不断实践和改进,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四、行动研究法面临的挑战然而,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参与行动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忙碌的教学任务常常让教师难以抽出时间来进行深入研究。

其次,行动研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方法论,这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教育研究方法之行动研究法

教育研究方法之行动研究法

教育研究方法之行动研究法一、行动研究法概述(一)行动研究概念介绍1、教育学家的定义库尔勒·勒温: 行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凯米斯: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2、综合定义一: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3、综合定义二: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4、行动研究概念注释* 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

* 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 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

就是活生生的课堂。

* 行动研究计划具有发展性,开展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为行动研究增添了新质。

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二)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1.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Action Research)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改善现状,并使其变得更好的方法。

它是一个系统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参与者可以根据团体的喜好和能力来评估现有的观念、实践和规范,以便制定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它的理念是,通过反思个人和集体的经验,来改善当前的状况。

行动研究法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行业,如教育、卫生保健、商业、社会服务等。

在现有的情况下,有许多行动研究法可以帮助企业和团体持续运营,并不断改善其服务质量。

一、步骤行动研究法的核心是通过某种闭环的步骤不断改善某件事情。

这个步骤循环具有两个重要的方面:观察和行动。

1. 观察首先,参与者要观察当前的情况,确认已有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问题。

它包括:(1)由参与者聆听和记录(2)对现有问题进行评估(3)收集有关实现目标的信息(4)参与者有关问题的讨论2. 行动接下来,参与者开发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解决方案,并将普遍行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先要评估当前的情况,然后制定行动计划,最后坚持行动计划的实施,以确保所有参与者的目标得到满足。

二、优点行动研究法具有若干优点:1.鼓舞参与者行动研究法可以有效地鼓舞参与者,让参与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调查和行动中去。

2.高效性行动研究法可以有效地尽可能地利用网上和线上会议室,节省时间和精力,大大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

3.可适应度行动研究法具有可适应性,可以让参与者更有创意,更易于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组织的需要。

三、应用行动研究法可以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改善客户服务以及提高协作效率等方面。

一般而言,行动研究法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改善客户体验、产品质量以及重要服务水平的目标。

例如,一家餐饮公司可以使用行动研究法来改善它的服务,以确保每位顾客都有最佳的用餐体验,同时也可以改善公司的运营绩效。

此外,行动研究法还可以应用于教育行业,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效能。

一个班级的教师可以使用行动研究法来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其成绩的起伏。

行动研究法及其应用

行动研究法及其应用

第十章行动研究法及其应用行动研究(Action reseach),是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柯立尔(J.Collier)曾于1933年至1945年担任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事局长期间,安排人事局内和局外人士共同合作研究和解决如何改善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提出来的。

他认为对于专家研究的结果,与其依靠行政人员及社会人士执行评鉴,不如让行政人员及社会人士依据自身需要,作为研究主体,可能更有效果。

所以,他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并把这种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对行动研究的概念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应当首推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 Lewin)(由于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勒温1933年移居美国)。

他与柯立尔都有共同的发现:社会学科学研究究如果仅凭个人的兴趣,或只为了“出书”而搞研究,那么社会科学研究就不会满足社会的需求;实际工作者如不去研究自身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又得不到研究者的帮助,仅凭个人热情,他们就只能“如堕云雾”而无法做出“有条理有成效的行动”,甚至“无法避免错误的判断”。

为了解决“行动”和“研究”的脱离,勒温于1944年明确提出了一条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这就是: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

勒温把这种研究定名为“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由“行动”和“研究”两个词结合而成的。

“行动”主要指的是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研究”,主要指的是专业研究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和社会科学的探索。

所以勒温指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这种方法是指“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由于这种研究方法得到了社会科学界的认同,所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很快就被传人教育领域。

行动研究在教学评价中的有效应用

行动研究在教学评价中的有效应用

行动研究在教学评价中的有效应用【摘要】本文倡导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有效应用行动研究法。

着重探讨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如何有效应用行动研究法,依据教学评价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师对教学评价的理性认识和反思意识,改进教育行动,提高教学评价实践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行动研究理论基础教学评价有效应用近年来,“行动研究”的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各类教育文献当中,《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把它定义为:“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论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教育情境中的行动研究,其目的在于改善行动质量,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天然地带有创造性的特点,一个教师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在这种创造性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学知识”。

本文倡导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有效应用行动研究法,针对实际教学评价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用以指导教学评价活动,从而提高教师对教学评价的理性认识和反思意识,改进教育行动,提高教学评价实践活动的质量。

一、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据说是由Collier创造(Mike Wallace,1987), 后来由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 进一步发展,先出现于社会心理学界用于研究少数民族问题,后又扩展到工业培训。

50年代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Stephen Corey的推动下,它被应用于教育界来改进教学管理,很快引起重视。

但科学界的一些人认为行动研究没有很大价值,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

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行动研究就像兴起时迅速升温一样迅速降温(Zuber-Skerritt,1996:4)。

70年代中期,在Lawrence Stenhouse(1975)和John Elliott(1976)研究的影响下,行动研究再一次兴起。

05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1

05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1
看来,为什么要搜集资料,怎样搜集资料,如何评价搜集资料的有效性,这些不仅关乎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关系到学生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问题。搜集资料的价值在于运用,在于解决问题,也只有在解决问题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应关注学以致用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增强运用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信息的搜集如果仅仅着眼于知识的积累,那只能使学生感受到一时的新鲜,对培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并不会有多大实效。
最后,以“说说我心目中的长城”为话题,引发对长城价值的讨论。顿时,课堂又热闹起来——
生1:我认为长城是有价值的。长城的英文是“TheGreat Wall”,“Great”就是“伟大的”。这不正说明了它的价值吗?
生2:我也认为长城是有价值的。古时候它起到防御入侵的作用,今天还具有旅游的价值。
生3:我认为修建长城没有多大价值。课文中说修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激起了民怨,才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这堂课结束后,学生围绕各自的话题又进行了资料的加工整理。在此基础上,第四课时,以“我心目中的长城”为话题进行了写作。然后,在第五课时,开展了习作交流活动。首先是小组交流,接着全班交流。这次我发现,同是传说,有的用“孟姜女哭长城”来否定长城的价值,有的用“冰道运石”来说明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有的则引经据典,历数长城的“罪状”:长城的修筑破坏了附近的环境,长城的修筑影响了各民族的交流,长城的修筑没能挡住墙外的金戈铁马……在交流中,同学之间还进行了辩论。一学生以中国的万里长城是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凭肉眼仅能看到的两个人造建筑物之一为由说明长城的伟大,这时,另一学生引用网上有关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看不到长城的消息予以反驳。精彩的辩论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在交流中,课代表一组的发言令人惊喜。他们从国歌中发现了长城,从子弟兵身上看到了长城,从神州五号的发射又看到了中华民族新的长城在崛起。

行动研究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行动研究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行动研究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第8卷第6期2009年12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JOURNALOFHUAIBEIPROFESSIONALANDTECHNICALCOLLEGEV o1.8NO.6Dec.2009行动研究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李婷英(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组,江苏常州213164)摘要:行动研究法是目前学术界流行的一种注重解决外语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方法,是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本文尝试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个案研究,加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从而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绩.关键词:行动研究法;高职;英语教学;运用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75(2009)06—0092—03行动研究,英文为actionresearch,此处的action实际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时亦称"教师的科研"或"教学行为中的科研".行动研究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心理学家Lewin于2O世纪4O年代提出的.当时这一术语并不专指教师的研究,而是泛指"实践中的研究"或"边行动边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行动研究法在Corry等学者的的倡导下于5O年代进入外语教学研究领域.进入7O年代,尤其在7o年代中期,Stenhouse着书专论教师的研究,主张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创造知识,教师应把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从此,行动研究法便在外语教学研究中普及开来.行动研究法是目前学术界流行的一种注重解决外语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方法.Numan甚至认为行动研究法在外语教育界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因为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构建某种理论体系或归纳某种教学规律,而在于针对外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行动来加以解决,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本人在2008届新生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一,研究模式研究模式参考行动研究法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Lewin螺旋式自我反思模式(themodelofself—refectivespi—ra1)和Numan的行动研究循环模式(theactionresearch cycle),主要采用五步骤行动研究法程序模式:问题一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评估.(一)问题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确定研究课题.这里的问题指的是教师在日常外语教学中所碰到或观察到的具体问题.(二)计划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文献,确立总体目标,制定具体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具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三)行动行动就是对整个研究计划的实施.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观察,边评价,边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四)观察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五)评估这是对整个研究计划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周期.二,行动研究法实施过程(一)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有些学生上课表现不够积极,课后作业不及时完成,考试成绩不理想.和这些学生交流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不懂,太难了";再问具体一点,他们大致的回答是:"语法没学好,单词也不熟悉".而且,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独立阅读含有较复杂句型的英语文章时,也会对句子的含义产生误解.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语法掌握情况,笔者曾统计过两届学生入学时做2006年12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试卷的语法题的情况.情况分别如下:(表一)第一次:时间班级人数平均得分满分2007年10月造价0711,造价07211198.94分15分第二次时间班级人数平均得分满分2008年1O月焊接0811,焊接0821828.57分15分从上表(一)以及我们平时多年的教学观察中发现,部分高职学生的语法基础还很薄弱.而语法基础差,不仅影收稿日期:2009—09—20作者简介:李婷英(1971一),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9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第6期响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影响学习英语的兴趣.据笔者在2007年做的一份关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过多语法障碍时很难保持原有的兴趣.因此,部分高职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是不是由于语法基础差而造成的呢?那么,加强高职学生的语法基础教学,对解决此问题是否有帮助呢?(二)计划1.目标:通过行动研究法,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语法教学,重新温习已学过但并未掌握的语法知识,以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成绩和兴趣.2.班级的选定:本次计划共安排一个班进行研究,简称(一)班,另一个班作为参考班,不进行该行动研究法,简称(二)班.这两个班人数大致相同,(一)班四十二人,(二)班四十一人;英语高考平均分相差1分,各分数段人数基本相同.3.考核方法:本研究采取试卷书面考试,课堂表现,问卷调查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表现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包括语言表现,对提问的反应,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课堂讨论的情况等.4.步骤与时间:1)总体安排:第一,课时:结合本学期课时安排,本研究共进行12周,每周3次.第二,授课内容:(二)班按原先安排上课,而(一)班与(--)班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把(二)班每次教学安排中的15分钟做习题时间,改成基础语法讲解,授课时会强化所复习语法知识.(二)班在课堂做的习题则要求(一)班学生课后完成.第三,句型练习:要求学生课后按要求进行freewrit—ing句型写作练习.2)具体安排:第一阶段(第1—2周):各种词性及基本句型.第二阶段(第3—4周):动词的时态第三阶段(第5周):复习前面所讲内容并做相关练习.第四阶段(第6—7周):从句(包括各种名词从句及定语从句等).第五阶段(第8周):复习从句并做相关练习.第六阶段(第9—10周):非谓语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第七阶段(第11周):复习非谓语动词并做相关练习.第五阶段(第12周):总复习;测验;调查.5.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采取在传统语法教学和语篇语法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包括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 TeachingApproach)等.2)注重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培训,培养学生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时,采用不同的,适宜的学习策略.(三)行动1.第一次课开始即按上述计划进行授课,并告知学生本学期英语学习的目标,要求及方法.2.第二周第一次课开始要求学生课后进行freewrit—ing句型写作练习,每个句型练五次.3.第三周,学生普遍反映不太懂主谓双宾和主谓宾补句型,因此进行了复习,并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了点评.4.第五周讲完动词时态后,进行了复习并做了专项练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5.学完"从句"后,进行了复习和专项练习,重点是定语从句.6.学完"非谓语动词"后,通过练习及上课表现了解学生掌握情况.7.第十二周时两个班用同一份考卷进行了考试.8.最后一次课,利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了两个班学生目前学习状态,内容包括:结合本次考试及你目前英语学习情况调查:A,基本没有困难,偶尔词汇不足;B,词汇不足; C,语法不太清楚;D,兴趣不浓;E,(B,c)两项;F,(C,D)两项;G,(B,D)两项;H,(B,C,D)三项.(四)观察1.刚开始的时候,两个班所有学生都积极,认真地上课,但两个星期后,情况出现了变化.(一)班上课情况依然良好,而(二)班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出现了惰性.2.第五周讲完时态时,(一)班也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上课时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同时课后的freewriting也不能及时完成,但其他学生依然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二)班此时又有一个基础差的学生明显出现了惰性3.第八周两个班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别,尤其是精读课.(一)班学生大部分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较复杂的句型,特别是定语从句;而(二)班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给予更多帮助.4.第十周讲完非谓语动词后,(一)班上课整体情况比(二)班要轻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也更多,课堂氛围更好.5.第十二周时两个班用同一份考卷(2007年12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试卷)进行考试,该份试卷内容包括:听力,语法及句型,阅读理解,翻译,写作共五个部分.结果表明,两个班在听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其他四个方面,(一)班明显优于(二)班,特别是语法及句型和写作两部分.两个班的平均分(一)班高出(二)班5分. 6.两个班当前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二)班级ABCDEFGH(一)班381{|11O1(二)班3212|22O2从表(--)可以看出,(一)班38位,即90.5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没有什么大的困难;3位学生认为目前语法有困难,并且其中有2位认为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而(二)班只有32位,即约78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没有什么大的困难;8位学生认为目前语法有困难,并且其中有4位认为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五)评估?93?李婷英/行动研究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从表(二)及考试成绩来看,本次行动研究法是成功的,它对增强部分基础中等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考试也有着明显的帮助,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教师来说,行动研究中的学与教,教与研的互动,提高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2.本次行动研究法的不足之处:1)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只是在结束的时候进行,因此,对比分析不清晰.2)没有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如高考的分数,刚开始的摸底考试分数,不同阶段的表现,最终的学习结果. 因此,未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在本次研究中不同阶段的情况及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3)(一)班仍有三位学生各方面进步不大,这些学生大都性格内向,语言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不愿意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的兴趣和自觉性,本次的行动研究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4)本次的行动研究法有其局限性,它没有针对整个英语教学进行研究,而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三,结束语总之,行动研究的实施原理,模式,过程及教学反思对教师发现课堂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它促使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更加关注和重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出质疑,将反思的意识和探究活动纳入教学活动过程.本次的行动研究法在很多方面还不够精确,而且只是局限于对部分教学内容的探讨,但它通过发现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形成完整的研究过程,用实践证明加强高职学生的语法基础知识教学对提高部分学生英语成绩和学习兴趣是有帮助的,从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尝试模式.参考文献:1-1]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一理论与方法[M-I.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袁玲玲.运用行动研究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探索EEl//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3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E4]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E5]Wallace,J.MActionresearchforLanguage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r6]SandraleeMckay.TheReflectiveTeacher:AGuidetoClassroomResearch[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ApplicationsofActionResearchinTeachingEnglishinHigherV ocationalCollegesLITing—ying责任编辑:之者Abstract:ActionResearchisapopularresearchmethodintheacademiccircles,whichfocuse sonhowtosolvetheprobleminEnglishteaching.Itisalsoaheuristicprocess.Teachersuseittosurveyand study theteachingeventsintheirownclassesinordertoimproveteachingquality.Thisarticleillustr ateshow touseActionResearchbycasestudytocombineteachingwithresearch.Itaimstogeneratestu dents' interestinEnglishlearningandimprovetheirgradesbystrengtheninggrammarteaching. Keywords:ActionResearch;highervocationalcolleges;Englishteaching;applications?94?。

2022年6月5┃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兼容实验法”的原理解析

2022年6月5┃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兼容实验法”的原理解析

2022年6月5┃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兼容实验法”的原理解析“行动研究法兼容实验法”的原理解析蔡金星苏州市吴中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摘要:教科研领域中的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是两种不同的科研方法, 然而, 行动研究法兼容实验法, 因为在采用行动研究法的研究过程中, 运用了实验法的研究流程, 是实验法的“连环运用”。

“控制型”行动研究法操作指向明确, 研究的成功率高;行动研究法适合选择“准实验法”。

关键词: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兼容;原理解析作者简介:蔡金星, 苏州市吴中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江苏苏州, 215104) 副主任。

我们都知道, 教科研领域中的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科研方法。

中小学教师一般有两种印象:一是觉得它们是互不相关的两种研究方法;二是将两者不加区别, 混为一谈。

学术界大多认为, 实验法主要是用实验验证某理论或观点, 而行动研究法是为了改进行动而行动, 在行动中发现问题, 研究和解决问题, 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

由此, 人们产生了以下质疑:行动研究中就没有实验?实验研究中就没有行动?实验研究就不是为了研究、解决问题?行动研究中就没有理论验证?笔者以为, 上述质疑不无道理且无法回避, 如果不加以澄清, 就会引起科研方法的混淆和研究思路的不清, 就会影响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

行动研究中有没有实验, 这是上述诸多质疑的关键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到合理诠释, 其他问题则迎刃而解。

2007年, 笔者曾经撰文《正确把握行动研究法的兼容性》, 其中论及行动研究法兼容实验法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探讨这一问题。

但细究起来, 对于“行动研究法兼容实验法”, 目前还只是从一般的应然道理入手发现了“兼容性”的特点、规律, 并没有能够从原理上解释清楚。

一、关于行动研究中的两条行动线路行动研究中有没有实验?要回答这一问题, 首先需要了解行动研究中的两种行动线路:一是有总体研究目标或方向, 但没有具体的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措施”的假设;具体的策略措施, 需要研究者在研究行动中去慢慢寻找和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研 现代中小学教育1997年 第2期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
袁桂林 孙彩平

行动研究法(action research approach)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首先提出的,最初行动研究法在心理学、民族学领域被运用,五十年代后期有人开始在教育研究中运用,使得这种研究方法逐渐被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实践工作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认识、接受并采纳。

七十年代以来,行动研究法在欧、美各国已经成为主要的教育研究方法之一。

近些年来国外的教育科学方法论著中几乎都开辟专门章节论述行动研究法。

可以说行动研究法也是当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教育科研方法之一。

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教育实践工作者,即中小学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改变了过去人们习惯于认为教育研究是大学专家、教授,或专职教育科研人员的事,中小学教师不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偏见。

行动研究法要求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同时要求形成中小学教师、大学专家、教授(专职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领导参加的科研队伍。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应得到专家的咨询帮助,得到有关领导的支持。

研究结束后中小学教师又是研究成果的应用者。

第二,研究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常遇到的棘手的问题。

一般而言,行动研究法的问题都具有特殊性,是一地一校中的问题,不必刻意追求选题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

第三,研究具有情境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

研究在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对学生、对教师和对教育工作有影响的各种各样复杂因素。

与实验室的研究不同,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观察现实中发生的现象(因变量),分析该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自变量)相关,提出假设,通过调查收集信息资料,证实或否定提出的假设,从而为改革教育工作,制定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可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也可运用简便易行的记日记、问卷调查等方式操作。

从行动研究法的以上几点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出,该研究法是克服以往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弊端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要求教育实践者担任主角,在实践过程中,选择实践中的某一问题开展研究,研究的成果也就是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行动研究法应用范围比较灵活,可以是针对个别学生、特定事件的研究,可以是班级集体内或整个学校内某个突出问题的研究,也可以是一个学区、一个城镇(市、乡)、一个县、一个省范围内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的研究。

无论什么范围内的什么问题研究,其研究过程大致都包括三个阶段,即概括
50
问题、实施研究、解释结果这样三个阶段。

下面本文结合外国的和我国的一些具体实例,看一看行动研究法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


在欧美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行动研究法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了。

最近,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詹姆斯 麦克林(James Mclean)教授在他著的 通过行动研究法推进教育改革 一书中介绍了一些行动研究法的具体应用实例。

实例之一:某教师注意到,同一课堂上的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差别。

通过进一步观察他发现学生上课时的表现有很大差别,有的精力充沛、注意集中、积极活跃;有的则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疲乏懈怠。

这位老师想,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与学生的睡眠量有关呢?这样,该教师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发现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确定通过行动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一个现象的存在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行动研究的问题确定后,还要明确什么是自变量和因变量。

显然,研究学习成绩和学生睡眠量的关系问题,学习成绩是研究的因变量,睡眠量是研究的自变量。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该教师首先设定了一个对照班,同时把往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该实验班实验前的成绩等资料也做为重要的参照指标。

为了掌握学生睡眠时间的数据,教师设计了一个记录学生课外情况(包括起居时间)的表格,让学生带在身边便于记录。

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信息,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数据与学生睡眠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在国外常用计算机有关软件系统帮助统计,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统计中一般要涉及统计学上的T检验、Z检验等知识,求出平均数、中数、相关系数,并绘制出生动形象的图表或通俗易懂的数据表。

该教师的研究最后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与学生的睡眠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 84,属于正相关。

于是得出结论,如果适当调整学生的睡眠时间,使其达到一个合适的值,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于是,教师以研究的数据为依据,找学生谈话,进行家访,找出影响睡眠时间的原因,克服干扰,保障睡眠,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当然,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睡眠量这一因素不一定是唯一相关因素,该教师在研究中还注意到学生的母语不同也与学习成绩相关。

在睡眠量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同时,他还认为并不是睡眠越多学习成绩越好。

学生的最佳睡眠量问题,以及其它各种与学习成绩相关的因素还有哪些,相关系数是多少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可见,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可能是下一步研究的起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展开教育工作也随之得到了改进的动力。

实例之二:某小学的校长对小学低年级教师包班制,(由一名教师教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和教师科任制(由一名教师教一门课程,一个班级的不同课程由若干不同教师教)进行了研究。

该校长想,他们学校过去一直采取科任制教学方式,包班制是否比科任制优越呢?是否也应试用包班制呢?
该校长首先确定了教学方式为自变量,教学效果为因变量。

接着,他又认识到教学效果应包括多项指标,不能仅仅用某一学科的成绩代表教学效果。

他确定的教学效果指标包括了学生读、写、算三方面的综合成绩。

在研究过程中,该校长分别选择了资历、水平、能力基本相似的若干名教师,分别担任实验班(包班制)和对照班(科任制)的任课教师。

经过一年的实验,收集了大量的学生学习成绩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该校长得出了初步结果,即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读、写、算成绩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于是,该校长仍旧坚持自己学校的科任制作法。

51

行动研究法在我国也有些应用。

上海青浦县以顾泠沅老师为首的教育改革实验就是一例。

青浦县的教育改革实验起始于1977年,改革的思路是以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为突破口,探讨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注重总结和推广新的教学原理与新的教学结构模式,实现学校教育整体改革。

1980年前后,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采用国外流行的行动研究方法,并把这一方法融入新的机制之中,改造成为实践筛选的研究方法,这是他们改革走向成功的关键步骤。

他们采取的实践筛选方法具体包括以下程序:
1 总结各种教学经验,了解本门学科教学以及与它有关的一些学科,如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认识论等的研究成果,然后运用这些经验和成果,结合施教对象的现状和要求提出计划;
2 按预定计划在授课中实施这些经验(理论成果将体现在某些经验中);
3 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亲临教学现场(一般不是实验环境下的现场),对施教情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价;
4 根据考评结果对原有经验进行调节 淘汰、发展或优化组合;
5 再计划、再实施、再考评,多次往复,直至筛选出有效的经验系统。

我们只要对上述五步骤程序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这套程序与行动研究法的研究过程三阶段基本吻合。

具体对应情况如下:
第一步制定计划相当于行动研究法的概括问题阶段。

顾泠沅他们认识到教学质量是一种因变量,决定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例如,对前人总结的各种教学经验能否借鉴和继承,对有关教育学、心理学、认识论和教学法原理能否消化理解,并用来指导实践,对教学对象现状是否了解,等等。

这些应作为自变量分析,从而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即指出计划。

第二步、第三步相当于行动研究法的实施研究阶段。

一方面教师积极改进教学,学习别人的有益经验,用有关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接受有经验的教师或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指导,不断创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步相当于行动研究法的解释结果阶段。

这时,用实施研究阶段的考评结果来调节最初的研究计划,去粗取精,优胜劣汰,为进一步的研究活动做好准备。

第五步实质是又一轮新的研究启动。

这也是行动研究法的本质特征的体现,即行动研究应是一个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过程。

青浦县的实践筛选方法不仅在程序步骤方面与行动研究法一致,而且他们的科研人员队伍构成以第一线教师为主体,这也是符合行动研究法的基本要求的。

第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利于教师自我提高,增强职业意识,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行动研究法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

在我国的应用方兴未艾。

我们应更加广泛地宣传它,普及它。

(作者单位 东北师大教科院) 参考顾泠沅著 教学实验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18页。

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