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7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利用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三、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音叉,盛有水的玻璃水槽,用线悬挂着的乒乓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等。

学生准备:橡皮筋,尺子,纸片,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课前教师用课件播放乐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图片,倾听几种动物的叫声。

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而产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就声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一些问题,然后师选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性活动一1.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随手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随手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

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演示:用小锤轻敲音叉,听到声音,却看不见音叉振动,用悬挂的小球接触它,现象是什么?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用握音叉时有什么感觉?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振动”的方法?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丰富的声音,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聆听不同动物的发声,认识动物不同的发生方式。

【教学重点】观察和发现物体发生的共同特征,分析和归纳物体发生与振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将物体发生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实验记录表、教学ppt。

学生材料:塑料袋、钢尺、音钹、塑料瓶、泡沫屑、水、水槽、音叉、水鼓。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感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刚刚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生活中到处都有声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传递了什么信息?2、播放音频:闹钟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打雷声。

3、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表达了什么意思?4、学生汇报所听到的声音,以及这个声音表达的意思。

闹钟声-起床时间到了汽车喇叭声-有汽车来了,注意安全狗叫声-有陌生人来了5、小结:看来,声音可以向我们传递信息,不停的声音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6、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通过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运动有关1、提问:(出示保鲜袋)同学们,刚刚听了那么多声音,现在你能用保鲜袋制造一个声音吗?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3、(示范)学生代表说一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4、全班活动,要求: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

5、教师控制:开始!—停!6、提问:谁能把你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用一个“动词”概括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动作方式,是什么?7、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动词”。

8、交流:通过敲、打、拍、吹、摩擦等动作方式都可以使塑料袋发出声音,不同的方式都可以使物体运动产生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3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八班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2.教材内容特点;⑴.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⑵.重视科学探究活动⑶.重视对同学力量的培育⑷.教材内容呈现多样化⑸.本节内容与老教材的区分:老教材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声音靠介质传播”是通过对演示试验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的,本节内容这两个结论是由同学自己通过探究试验得出的。

因此,新教材比老教材更注意培育同学的探究力量、创新力量、沟通合作精神,更注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⑶.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⑴.运用观看和试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试验力量和科学抽象力量;使同学把握初步的讨论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⑵.通过合作和沟通,培育同学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2.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四、教学预备1.教具:⑴.多媒体声音文件(悠扬的音乐、瀑布声、砂轮与金属的摩擦声、青蛙叫声),⑵.音*,泡沫塑料球、铜锣、盛水玻璃水槽,⑶. 媒体展现(动画、视频)和习题精选(链接“农村中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2.学具:橡皮筋、小鼓、薄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在教室里播放媒体音乐,让同学观赏音乐,陶冶情操。

■导入新课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9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

(边放录像边说明)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八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掌握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特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传播的方向跟声源和接收者的位置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实验和图表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运用归纳法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特性。

2.教学难点(1)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特性的理解和归纳。

(2)声音传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敲击物体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学习探究(1)自由学习阶段:让学生自由探索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过程。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使用手持铃铛等实物,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教师应提供相关的观察问题和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整理和总结相关观察结果和规律。

(2)教师引导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和观察。

3.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传递到人的耳朵时,人才能感知到声音。

(2)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声音的传播方向与声源和接收者的位置有关。

4.知识运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夜晚在山上能听到更远的声音?为什么在太空中是听不到声音的?(2)学生演示:让学生上台模拟声音的传播过程,表演不同的传播介质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写好教案是上一堂优质课的前提及保证。

那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大家了解吗?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篇一课题§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总课时4知识目标1. 知道声音事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物质3.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能力目标利用声速计算距离和测距方法情感目标了解天坛的回音壁,增强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回声及其利用教具板书设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

声音是如何被听到的声源发出声音〉通过介质传播〉被耳朵和人脑感知二。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现象利用回声计算距离s=vt教后小结时间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一。

新课引入我说上课,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声音的声源是什么?然后是怎么样传播的?最后大家就听到了这个声音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学生阅读阅读材料“人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闭合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上面的问题总结人耳听到声音的全部过程自己说话的声音自己能不能听得到?有一次,我去登泰山,到了山顶的时候,我对这后面的人大声叫了一声,结果我听到了我叫的声音,而且听到了两次,你们有没有先后两次听到自己同样的声音过?这是怎么回事啊?原来是因为回声阿!讲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大山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

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

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340_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时间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解:340_1.5/2≈255米。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声波的特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声波的特性。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振动盘、真空泵、声音传播演示装置。

学生准备:尺子、橡皮筋、玻璃杯、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将音响放在桌子上,播放音乐,让学生观察音响振动。

(2)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1)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3)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尺子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产生的声音。

(2)让学生向玻璃杯中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杯壁,观察声音的变化。

4. 知识拓展(1)介绍声波的特性。

(2)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条件3. 声音的传播速度4. 声波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2.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较为深刻,但对声音传播条件掌握不够扎实。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电话、广播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

2. 声音传播条件的掌握。

3. 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的有效性。

4. 作业设计中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

在理解声音的产生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振动。

1. 振动振动是物体在某一定点周围往复运动的过程。

所有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通过振动来产生声音。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振动。

这个外力既可以是人为施加的,也可以是自然界中存在的。

例如,当我们用手指敲击桌面时,桌面就会受到外力作用,并开始进行小幅度快速地上下移动。

这种快速上下移动造成分子间相对位置的改变,从而形成振荡。

随着振荡传播至空气中,我们就能听到桌子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

2. 声源声音的产生源于能量传递和物质振动而形成的波动过程。

任何能够发出声音并且造成大气压力变化的物体都可称为声源。

常见的声源有乐器、电视、汽车引擎等。

以乐器为例,在演奏中,乐器内部空腔和乐器表面的振动能够将空气分子准密排列地向外传播,形成声音波。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介质可以是任何有质量、能量和体积的物质。

在大气中,声音是通过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而传播的。

1. 声速声速是指声音在某种介质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和距离之比。

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最高,液体次之,气体最低。

例如,在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每秒343米。

但要注意的是,声速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不同环境中会有所差异。

2. 声音传播过程当一个物体产生振动时,它会使周围介质(如空气)中的分子产生振动,并传递给附近分子。

这些分子开始发生连锁反应般地振动,并由此产生压力波。

这个压力波沿着介质以类似水波扩散的方式传播。

当这个压力波到达我们耳朵时,耳膜会受到压力变化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最终,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3. 声音传播受媒介的影响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和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在固体中,由于分子之间较密集且相互作用力强,声波传播速度较快、距离较远。

而在液体和气体中,由于分子之间间距较大且相互作用力较弱,声波传播速度较慢、距离较短。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现象以及声音的接收与感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对声音传播现象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及速度计算。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气球、尺子、橡皮筋、小锤、录音机、声速仪。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气球、尺子、小锤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2. 知识讲解:(2)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声音的反射与折射: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声音传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产生:物体振动声音传播:条件、速度、反射、折射2. 重点知识:声音产生原理声音传播条件及其速度声音的反射与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影响因素有哪些?(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什么现象?请举例说明。

2. 答案:(1)声音产生原理:物体振动。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1篇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1篇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1篇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通过观看和试验,初步熟悉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力量目标1.通过观看和试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育学生初步的讨论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熬炼学生初步的观看力量。

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科学的喜爱,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留意在活动中培育学生擅长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看和试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看、仔细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布满了各种声音。

有美丽悦耳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四周事物、猎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学生争论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列出: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二、进展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二胡”,提出“二胡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发觉了什么?”进展全班沟通活动。

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展分析和总结,初步熟悉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队鼓的振动发声”录像)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诞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奇妙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酷热的夏天,洪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四周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精选6篇)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精选6篇)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篇1【使用说明】利用10分钟时间预习本11-1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标记出疑点与盲点,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讨论研究,并完成后题,以备上时展示和质疑。

【学法指导】采用下搜集资料,上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交流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体会,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充分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前自主学习、挑战自我】请同学们阅读本P12---16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完成下列问题:1、先观察12页图片,在用手一直摸着自己的喉咙,读一段字,仔细体会手的感觉。

然后停止读,还体会手的感觉,两次一样吗?2、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3、人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吹,使管子里的发生。

4、怎样保存声音:将发声体的记录下,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的振动规律去,就会产生与原一样的声音。

5、做P14探究:(1)、得出:可以传播声音。

6、认真观察14页图1.1—4真空罩中的闹钟。

(1)、该实验的现象是。

(2)、该实验的方法是。

(3)该实验的结论是:不能传播声音7、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

8、根据P15小资料,声音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体,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9、声速的大小不仅跟有关,还跟有关。

10、(牢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1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而被反射回的声音。

【合作探究、张扬个性】1、(先看1.1—5图)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回答:。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课程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了解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音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音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音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这一节的重点。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演示实验器材:广口瓶、橡皮塞、抽气机,电子发声体,土电话、吉他等。

3.分组实验器材:音叉、鼓、锣等。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在教室内播放悠扬的音乐。

欣赏音乐、琴诗,陶冶情操。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声音。

观察画面与聆听相关的声音。

让学生对耳濡目染的声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被我们听到的?深入思考,进行猜想。

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观察图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些问题,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声音的产生1.给学生提供“制造”声音的器材:音叉、鼓、锣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初中物理课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中物理课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中物理课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声音。

正因为声音的重要性,初中物理课程中也会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相关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只有当物体发生震动时,空气分子才会受到挤压和稀疏,从而形成声波的传播。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常见的介质是空气。

除了空气,声波还可以在水、固体等介质中传播。

二、声音的产生方式声音的产生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物体的弹性变形:例如,当我们用手指敲击物体时,物体产生共振震动,从而发出声音。

这种方式称为敲击声。

2. 物体的振动:当物体被激发产生周期性振动时,也会发出声音。

例如,各种乐器演奏时的声音就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燃烧和爆炸:当物体燃烧或发生爆炸时,会产生高温和高压的气体,进而形成声音。

4. 声带的振动:人类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当我们说话或唱歌时,声带受到肺部气流的冲击,振动产生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声、传播和接收。

1. 发声:声音的产生源头,可以是人体的声带、乐器的振动等。

在这个阶段,物体会通过振动产生声波。

2. 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常见的介质是空气。

当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分子会受到挤压和稀疏,从而形成声波的传播。

3. 接收:声波传播到达接收器,例如人的耳朵或者其他听觉器官。

通过接收器的工作,声波被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一些特性,通过这些特性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的声音。

1. 响度:声音的大小或者强弱,取决于声音波的振幅。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2. 频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

在常温条件下,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初中七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七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七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形成美妙的音乐。

初中七年级物理课程中,学生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本教案将侧重于声音的产生方式、传播介质以及声音传播过程中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声音的基础认知。

二、产生声音1. 振动体产生声音振动体产生声音是实物振动学原理在日常中的应用之一。

通过敲击、摇晃或拉伸一些物体,比如铃铛、吉他的弦等,在振动体发出听得见的声音时,说明振动体具有发出声响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作往复运动或周期性变化运动的物体才能产生可听到的声音。

2. 声源和空气共同作用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周围存在着空气。

当该物体向外挤压或向内收缩时,就会使周围空气被压缩或稀薄,并紧跟着恢复到原来状态。

这种周期性的压缩和稀薄形成了声音的波动,使空气分子在空间中传递。

当这种波动传递到我们的耳朵时,就能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需要通过介质进行传播,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其中,在大气中进行声音传播被认为是最重要且最普遍的方式。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差异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有一定的差异。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每秒340米;在水中约为每秒1480米;而在固体(如铁、钢)中则能远远超过空气和水,以更高的速度传播。

3. 不同物质对声音的吸收、反射和折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可能会发生吸收、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 吸收:某些材料会吸收一部分能量并减弱声波强度。

- 反射:当声波遇到光滑表面或硬物时,将从表面反射回来。

我们通常能够利用这个特性,如声纳测深仪、声学定位等。

- 折射:当声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的程度和方向取决于两种介质的密度、刚度以及入射角。

四、实验活动通过以下实验活动,学生们将进一步加深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的理解。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3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3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1篇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1篇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1篇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声现象》这一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__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2)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中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中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声音的物理特性2.声音的产生方式:振动的产生和传递3.声的传播方式:机械波的性质4.声的特性:音高、音量、音色的形成原因二、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物理特性2.理解振动对声音的产生和传递的作用3.了解机械波的性质和声音的传播方式4.理解音高、音量、音色的形成原因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2.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波的性质和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音高、音量和音色的形成原因四、教学准备1.大声喊话或吹哨等工具2.直线型弹簧振子装置3.实验材料:张力弹簧、木头、弹珠、吊线4.投影仪或电子白板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播放一段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2. 发现现象让学生发现以下现象:1.撞门、敲击物体可以产生声音2.电脑扬声器、耳机等播放声音的设备3.唱歌、演奏乐器等能发出声音的人类活动4.鸟鸣、狗叫等动物发出的声音通过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物理本质。

3. 实验探究通过直线型弹簧振子装置进行实验,让学生手动产生机械波,并观察波的传播规律和性质,从而理解机械波的基本特征和声音的传播方式。

4. 学习音高、音量、音色的相关知识学习声音的物理特性,如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从而理解音高、音量和音色的形成原理和应用场景。

5. 模拟实际场景通过大声喊话或吹哨等方式模拟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规律和特点,进一步认识到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 综合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综合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以及自己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认识,帮助学生深化对声音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后作业1.阅读有关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相关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思考日常生活中不同环境下声音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发现更多有趣的声音现象3.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写下来,在下次课堂上向老师请教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从实验探究中深化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准确理解音高、音量和音色的形成原理和应用场景。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理解声音是如何通过振动和声波传递的教学内容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音调和音量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3.声音的传递方式–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特性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简单实验或视频展示声音的传播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思考2.发现声音的产生(15分钟)–提问学生,什么条件下可以听到声音?请举例。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振动引起声音的产生,如弦乐器的拨弦、物体的敲击等。

–通过实验展示不同振动频率(音调)和振动幅度(音量)对声音的影响。

3.探索声音的传播(20分钟)–提问学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需要介质吗?为什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介质,并展示小组成果。

–利用示波器演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空气、水、固体等。

–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理解声音的传递方式(15分钟)–解释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包括振动颗粒、压缩和稀疏等概念。

–展示声波传播的特点,如波长、频率、振幅等。

–利用实验或模拟软件模拟声波的传播过程,加深学生对声波的理解。

5.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概念。

教学资源•演示实验器材:弦乐器、示波器、声音测量仪等•视频或图片资源:声音的传播现象、声波传播模拟等课后作业•通过观察身边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总结出更多产生声音的方式和场景,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完成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本教案仅提供一个参考范例,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中学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测和试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测和试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熬炼同学初步的观测技能和初步的讨论问题的方法。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通过老师、同学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培育同学对科学的喜爱,2.使同学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留意在活动中培育同学擅长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测和试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学工具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四周事物的重要渠道。

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二、新课教学1、声音的产生(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2)试验:同学观测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

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立刻停止。

(3)试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试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协作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试验,引导同学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同学列举一些奇怪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约原理。

2、声音的传播(1)试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楚的敲击声。

——固体也能传声。

(2)试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宁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爱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

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

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

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

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

)……。

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

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

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

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

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

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

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

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

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根棉线制成的“土电话”),介绍“土电话”的使用,老师问:谁想上来试一试?。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不难预测。

就此鼓励学生自制“土电话”。

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老师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这个结论(我也是这样做的)。

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用亚语;写字对话等。

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教学的第四个片段,也可称为教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片段。

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查看课本提供的速度数据,比较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其次,介绍信息窗,《天坛回音壁》。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信息窗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声学水平的赞许和敬佩,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树立科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

反思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反思之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
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

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惟呢!
反思之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话;介绍小河流水潺潺,问:河水要是被污染了,还有这个心境吗?
反思之四: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声音立即停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

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

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

通过这节课教学实录,使笔者感觉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

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马丽萍
2009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