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概述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一、健康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曾把健康的概念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传统观点认为:健康是指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生理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健康二、心理健康概述一、概念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

”⏹ 1.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 2.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 3.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二)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社会文化标准统计学标准适应标准症状标准社会文化标准:正常心理与行为符合所在社会的文化和规范准则。

注意:文化是发展相对的规范也是相对的适应标准:(1)行为造成生理上的伤害;(2)行为带来情感上的痛苦;(3)其行为严重妨碍其日常生活;(4)脱离现实并无法控制其思想或行为。

心理障碍是疾病,是脑功能失调,应该有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也就是说存在病因和症状。

是医学模式常用的标准。

(三)心理健康的特征1、智力正常2、自我评价正确:了解自己悦纳自己3、情绪积极稳定:察觉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控制情绪4、人格和谐完整:人格特征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宽容他人接纳他人认可他人6、社会适应良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WHO提出的身心健康八大标准:“5+3”标准:即“五快”、“三良”“五快”:快食:不挑食,不偏食,津津有味快便:排泄通畅,轻松自如快睡:入睡快,睡眠质量好,精神饱满快语:说话流利,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快行:行动自如,步伐轻松,流畅三良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心境达观良好的处世能力:沉浮自如,观察问题客观,有自控能力,能应付复杂环境,对事物的变迁保持良好的情绪,有知足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厚,珍惜友情,不吹毛求疵,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1.1心理健康概述

1.1心理健康概述
1.1心理健康概述
一、基本含义
(一)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康是从最佳状态到最差状态的连续体。
(二) 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
1.心理健康是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是否适应环境的一种连续状态。
2.心理健康是由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体验的积极性水平和行为模式 与社会行为规则相适应水平所决定的。
3.心理健康是在人们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 变化的。
(三) 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
1.内心体验 2.行为与社会规范的匹配程度 3.心理发展的趋向性
二、心理健康状态的界定
(一) 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
(二) 心理健康是一个波动状态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影响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 1. 生理因素 2. 社会经验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典型因素
1.早期童年经验 2.婚姻家庭 3.生活事件 4.个体已形成的人格特征 (1)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2)控制点
2.扩展性心理健康标准 (1)有现实、客观的自我形象,并能够完全接纳 (2)有高度的自主性 (3)有对环境广泛的兴趣,并能客观地知觉现实和接 受现实
(4)有以积极情感为基础的稳定社会关系 (5)有在社会生活中充分有效发挥个性的能力 (6)有高水平地胜任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7)长远的生活目标和相应的具体计划,并能够实施 (8)有符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三) 正常与异常的判断 1.个人的主观经验 2.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3.是否表现有异于常人的言语、情绪或行为 4.统计数字与心理测验的得分
三、心理健康标准
(一)心理健康标准的含义和特点
1. 心理健康标准是多维的 2. 心理健康标准是相对的 3.心理健康标准是有层次的

心理健康概述总结

心理健康概述总结

心理健康概述总结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具备积极心态、良好情绪和适应能力的状态。

心理健康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整体幸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心理健康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和研究效率,增强人际关系,缓解压力,并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 心理健康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可能导致人际关系问题、适应困难、情绪问题等,而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 心理健康对社会稳定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社会环境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整体社会幸福感,促进社会进步。

保持心理健康的建议:
- 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增强自我价值感。

- 学会有效应对压力。

通过适当的休息、放松技巧和情绪管理来缓解压力,保持内心平衡。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亲密关系,倾诉情感,以增加情感支持和减少孤独感。

- 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

良好的饮食惯、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对于维持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

-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个人无法有效应对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以获得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心理健康,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持心理健康,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Word count: 196)。

1.心理健康概述(共27张PPT)

1.心理健康概述(共27张PPT)

社会意理学(社会化、归因、交流与人
际(rén jì)、社会影响、爱情婚姻与
家庭)
1.心理健康概括(ɡài shù)
第八页,共二十七页。
(四)心理学的重要性 工作生活所需: 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可否成功,
只有20%是身体方面(fāngmiàn)的 竞技,而80%则是心理上的挑战。 两个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因为临考 时的心理状态不同,结果最后成绩 相距甚远。
4、心理健康归根结底(guī gēn jié dǐ)是 一种人生态度
非超控制(神经症)、非失控制(反社会 性)、开放,乐于汲取新经验,踊跃眼光看问 题,放弃做完人和超人的目标。
1.心理健康概括(ɡài shù)
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
心理咨询(xīn lǐ zī xún)
❖ 心理(xīnlǐ)咨询主若是面对正常人的,为其供应有 效的心理(xīnlǐ)帮助,它能够使来咨询的人在认识、感 情和态度上有所启示、有所改变,在心理(xīnlǐ)咨询人 员的帮助下,自己找出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出 现的心理(xīnlǐ)问题的解决方法,
❖ 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保 ❖ 持身心健康。学习、人际 ❖ 关系、恋爱、就业等问题 ❖ 在心理咨询中都是常有的。
1.心理健康概括(ɡài shù)
第二十页,共二十七页。
心理咨询 的原则 (xīn lǐ zī xún)
❖ 理解(lǐjiě)性原则 ❖ 保密性原则 ❖ 保持中立原则 ❖ 针对性原则 ❖ 不包办取代原则 ❖ (促进成长的非指导原则) ❖ 咨询治疗与预防相联合的原则
1.心理健康概括(ɡài shù)
第九页,共二十七页。
心理学能让你自我调整 拥有(yōngyǒu)优异 的心态
心理学能让人高兴快乐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引言概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1.1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1.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是预防和管理心理疾病的基础,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2.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健康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2.2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解决、心理健康技能的培养等方面。

2.3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课堂教学、个体咨询、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途径3.1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3.2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以全方位地覆盖人群。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与问题4.1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心理健康行为的改变、心理健康问题的减少等方面进行评估。

4.2 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资源不足、教育内容的有效性、教育者素质等问题。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5.1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5.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建设。

5.3 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结语: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包括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与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介绍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

介绍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心世界的安宁和稳定,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一致。

它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幸福和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关联的。

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会相互影响,例如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导致身体紧张和不适,而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也可能会影响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的范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些状态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下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水平可以被描述为一条连续的谱系,从最负面、最不稳定的状态到最稳定、最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遗传、环境、社会和个人经历等。

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遭受家庭暴力或经历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因人而异。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焦虑、抑郁、失眠、压力过大等。

如果一个人感到自己有持续的心理问题,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很多种。

这些方法可能包括心理咨询、药物治疗、良好的睡眠习惯、健康饮食、适当的运动、冥想和放松技巧等。

总之,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领域,它对于个人的幸福和成
功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努力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心理健康概念解释

心理健康概念解释

心理健康概念解释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包括但不限于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以及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

在现代社会中,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健康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心理健康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心理健康的概述

心理健康的概述

心理健康的概述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和情绪上的良好状态,能够适应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并且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些重要概述:
1. 精神稳定:心理健康的人会感到平静、安宁和稳定,而不会经常经历情绪波动或极端情绪。

2. 自尊和自信:心理健康的人通常有良好的自尊和自信心,能够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有信心应对挑战和困难。

3. 积极情绪:心理健康的人经常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满足和希望,并且能够从负面情绪中快速恢复。

4. 健康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且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

5. 弹性和适应性:心理健康的人对生活中的变化和压力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来应对不同的情况。

6. 自我关怀和自我发展:心理健康的人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会寻求适当的方式来照顾自己,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以及寻求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健康和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并对个人的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和
日常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和照顾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且在需要时寻求专业支持。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两层含义:其一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奥尔波特的“成熟人性”观点。

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观点。

3、教材的结论:了解自我的现状,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有意识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支配,也不受他人的支配;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能专注于工作,献身于事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别人,具有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注重现在的体验,不注重过去的不幸或创伤,也不沉迷所渴望的未来。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包括遗传、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影响。

2、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

3、个体心理,包括心理冲突和特殊的人格特征。

(四)心理的评估。

1、概念:是指根据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收集资料,对学生心理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对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初步分类诊断的过程。

2、方法:观察法(参与式、非参与式)、行为评定法(频率、程度)、社会测量法(人际关系,美国莫雷诺首创)、心理测验法(如个性测试)、自我报告法、会谈法。

解释心理健康

解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层面上的健康和幸福状态。

它涵盖了认知、情绪、行为和社会功能等多个方面,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健康: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健全和平
衡。

2.情绪健康:指个体在情感体验、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
等方面的良好状态。

3.行为健康:指个体在行为习惯、自我管理、应对压力和适应环境
等方面的能力和表现。

4.社会功能健康:指个体在社交、人际关系、家庭和职业角色等方
面的良好表现。

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重要目标,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对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社交互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专业心理咨询等方式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ppt课件

心理健康ppt课件
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事件等。生物遗传因素包括基因和大脑 结构与功能的差异;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工作环境等;生活事件如失业、失恋、 亲人死亡等也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03 心理健康的影响 因素
生物因素
01
02
03
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抑郁症、精神 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具有一 定的遗传倾向。
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增 强自我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加大对心理健康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更多 人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06 心理健康案例分 享与启示
案例一: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
总结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学习案例,了解压力的来源和影响,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应对 压力的能力。
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研究
探索适合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开展心 理健康服务评价和效果评估,为提高心理健康服 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心理健康合作研究
加强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交流,共 同开展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与探索,推动我国心 理健康事业与国际接轨。
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培训计划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05 心理健康的资源 与未来发展
心理健康的资源与服务系统
01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构建以精神卫生机构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专业精神科医
师为骨干、综合医院为辅助、心理咨询机构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02
精神卫生机构建设
加强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能够平衡地适应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是人们正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幸福感、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概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工作表现、生活幸福感和人际关系都有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趋势。

2.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可能会给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3.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基因遗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

压力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关系问题等。

4.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个体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管理压力等。

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及时的干预和治疗也非常重要。

6.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包括失业、家庭破裂、社会冲突等。

因此,提升整个社会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心理健康是个体正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个体的身体健康、工作表现、生活幸福感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述,对于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非常有帮助。

同时,提升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一个重要任务,需要个体、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才能实现。

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讲座
第5页
一、心理健康概述
②抑郁症
▪ 抑郁症特征: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冷淡,失去满 足感和生活乐趣。二是消极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 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乏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 食欲不振等。
▪ ③强迫症 ▪ 特征:强迫症包含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
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讲座
第9页
▪ 一、心理健康概述
▪ ⑧睡眠障碍
▪ 睡眠障碍包含失眠、过分思睡、睡行症、夜惊、 梦魇等。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 过分引发,也可能是神经症伴生物。夜惊可能与 儿童发育阶段精神功效暂时失调相关。梦魇与学 生日间情绪压力相关。
▪ 八种常见心理疾病能够记成故事:一个有人格 障碍与人格缺点高三同性恋(性偏差)学 生因为考试焦虑,造成进食困难和睡眠障 碍,心情抑郁,强迫他人,恐怖极了。
▪ 3、心理辅导目标: ▪ ①学会调适,包含调整与适应——基本目标 ▪ 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讲座
第15页
三、心理辅导
(一)行为改变基本方法 ▪ 1.强化法 ▪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适应行为。依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
假如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比如, 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碰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 向老师讨教,当他一旦勇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彰, 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行为方式。 ▪ 2.代币奖励法 ▪ 代币是一个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卡片、特制塑 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良好行为后,我 们发给数量相当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能够兑换有实际 价值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优点是:可使奖励数量与学生良 好行为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 “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心理健康表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理健康表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理健康表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层面上的良好状态,包括积极的情绪、健康的思维模式以及良好的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与身体健康一样,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心理状态,还牵扯到人际关系、工作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方面面。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人心理健康良好,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压力,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和幸福。

相反,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甚至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情绪稳定、自信乐观、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强、积极应对压力等。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备积极的心态,能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且拥有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要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个人需要注重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合理的饮食、充足的休息、适当的锻炼和良好的情感释放机制。

此外,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和亲友关怀也是重要的因素。

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具有深远影响。

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可以培养出更加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同时,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也有助于提升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帮助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怀。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维护方法,我们能够保持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篇章体系。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从而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健康的表述,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一主题,文章被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 我国学者王登峰、崔红认为: 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
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的和谐所表现 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心理 健康应是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身心和 谐的结果。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最终 表现,也是个体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个体 的内部和外部和谐的结果。
课堂活动:学会爱自己
• 目的:通过训练认识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并学会承 认自我、接纳自我。时间约20分钟。
• 操作:1. 每个学生自制一个表格,包括以下内容:①你的 优点了谁的影响。 ②你的不足 及不足的来历。把自己的不足之处写出,并写明每一条不 足是怎么来的,主要是受了谁的影响。
每个人是否有时也会感到情绪低落?
• 一个人偶尔感到悲伤、疲劳或气馁,这不是抑 郁症。
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的产生。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类 • 大学生心理疾病防治原则 • 心理健康的护航者——心理咨询
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类
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 生活适应问题 ✓ 学习问题 ✓ 人际关系问题 ✓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 网络成瘾问题 ✓ 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类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 神经症:强迫症、焦虑症、 失眠症、恐怖症、疑病症等
✓ 生理心理障碍 ✓ 性心理障碍
什么原因导致抑郁?
确切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绝大多数专家 认为:
抑郁症是生理疾病,它与遗传因素有 关,并受社会压力、药物和睡眠等因素的 影响。当一个人同时存在多个社会、心理 和躯体方面的问题时,脑内会发生某种生 物化学改变,导致五羟色氨减少,就出现 了抑郁。
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程建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填空)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简答、选择)
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观点,有人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为:(1)对现实的有效直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选择简答)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2)积极乐观的情绪情感、愉悦的心情。

(3)良好的意志品质
(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行为反应协调、适度。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选择、填空)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症。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教育者可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

(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症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的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三)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其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其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
到极端的焦虑。

日本的森田疗法,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起到维持和增强作用。

另一种有效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是“暴露与阻止反应”
(四)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一种非理性惧怕。

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景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怖症。

中学生的恐怖症一般为社交恐怖症,其表现有: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在会场上的讲演、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镜等。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

(五)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也被成为互联网过度使用、病态互联网使用、问题互联网使用、互联网依赖等。

把因特网分成五类:
(1)网路色情成瘾。

(2)网络关系成瘾。

(3)网络强迫行为。

(4)信息超载。

(5)计算机成瘾。

如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扬(Young)作为最早研究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家,对病理性赌博的诊断标准加以修订,形成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简称YDQ。

台湾学者陈淑慧制定了《陈氏网络成瘾量表》等。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选择)
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一、强化法
强哈发主要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其根据是: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
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次发生。

例如,一个学生不敢与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

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那么这个学生以后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二、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由沃尔朴首创,其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食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就是“脱敏”。

三、认知疗法
这种心理疗法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霍姆于20世纪初提出。

最有代表性的疗法是爱丽斯提出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又称ABC理论。

他认为激发时间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 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C.事件造成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四、来访者的中心疗法
自我概念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