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中医辨证施护

合集下载

褥疮的中医护理进展

褥疮的中医护理进展

褥疮的中医护理进展褥疮是临床高位截瘫、晚期癌症及其他病情危重等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护理工作中较棘手的问题。

祖国医学在治疗和预防褥疮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现综述如下:1.褥疮发生机理褥疮又名席疮。

《外科启玄》中说:“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磨擦破而成祖国医学认为褥疮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全身气血亏虚,局部气滞血瘀,肌肤生养,复因挨擦磨破染毒而成。

2.疮面的辨证[1]2.1疮面的辨别。

红泽为佳,绛红为郁热,色紫为瘀,色淡为虚,紫暗红色为正虚瘀阻,预后较差。

2.2浓液的辨别。

疮面若先出黄而稠浓液,次出黄水且疮面周围有微痒,示疮面将敛。

若疮面色晦有异味或呈暗褐色,往往继发感染,重则损及筋骨,局部组织可坏死,也可出现全身症状,如败血症等。

3.辨证施护3.1.整体护理3.1.1心理和情志护理患者多因长期卧床不能自理,身心负担较重而产生一种急躁情绪,应主动关心患者,取得患者信任,稳定患者情绪,向患者介绍褥疮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讲清经过有效的护理,褥疮是一定可以治愈的道理,变被动为主动,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3.1.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调配饮食,是中医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应对患者加强营养指导,调整饮食,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患者全身抵抗力,促进褥疮愈合。

3.2局部护理3.2.1Ⅰ度褥疮。

受压部位皮肤微红,有触痛,局部感觉麻木,为局部受压,影响气血运行所致。

护理上以行气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主。

3.2.1.1中药褥疮垫解除压迫[2]:该褥疮垫外观类似橡胶气圈,由外套和内芯两部分组成,内芯充填物由荞壳和中草药乳香、没药、血竭、冰片、苏术等组成,中药褥疮垫既能解除压迫,又透气,能起到按摩、燥湿活血、生肌的治疗功效。

3.2.1.2红花酒精液按摩[3]:红花、当归、赤芍、紫草浸泡于50%酒精内4-5天后按摩受压部位或骨突部位3-4次/日。

3.2.1.3生肌散局部喷涂[4] 配方:煅石膏30g ,制乳香9g ,制没药9g ,血竭6g ,研极细末备用。

褥疮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褥疮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褥疮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认为褥疮多由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引起,长期白色卧床、压力部位气血瘀、血阻塞、经络阻塞、气血损失、毒邪侵袭、肌肉肌肉骨损失溃烂成溃疡持续难以愈合。

治疗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为原则。

气血虚弱
治疗:补气补血,通络润肤。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

当归20g,川芎20g,白芍15g,熟地3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30g,丹参30g,红花10g,银花30g,陈皮10g,连翘15g,甘草10g。

如果肉腐破,加花粉、白芷、桔梗排脓;发烧加地骨皮20g,羚羊角2g;口渴加生石膏30g。

气滞血瘀
治疗:益气化瘀,透脓止痛。

方药:《医宗金鉴》托里透脓汤。

党参15g,黄芪30g,当归30g,白术10g,穿山甲10g,皂角刺15g,白芷10g,青皮10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花粉30g,地丁20g,甘草10g。

如果流水臭,加黄柏10g,泽泻20g,紫草30g;大便干结加大黄10g(后下);少吃,咽干加焦三仙300g,知母10g。

褥疮的中西医治疗与护理

褥疮的中西医治疗与护理

褥疮的中西医治疗与护理随着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褥疮的诱因、危害、预防措施、治疗及护理方法等均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

护理人员只有熟悉褥疮的基本知识,掌握熟练的护理技能,才能帮助久卧病床的患者预防褥疮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本文主要对褥疮的中西医治疗与护理做一简要介绍,以期对临床预防褥疮以及护理有所帮助。

标签:褥疮;中西医;护理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1-4.7%,病程发展迅速,难以治愈,治愈后极易复发。

久治不愈的褥疮可并发骨髓炎、败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老年病人致死性病症,成为典型的卧床病人头号“杀手”。

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是褥疮的高发人群,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

其常见的诱因主要有:1.压力因素,包括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力等;2.全身营养缺乏,肌肉萎缩,受压处缺乏保护;3.皮肤抵抗力降低。

褥疮的产生,不仅会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在其心理上也同样会带来严重伤害,因此,褥疮的护理是临床护理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笔者积累多年的褥疮护理经验,从中西医结合治疗角度,对褥疮的护理作一简单介绍。

1 基础护理病室温度18-22℃,湿度40%-60%。

每日空气紫外线消毒两次,保持病床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及时更换污染床单及病员服避免潮湿。

每日温水擦浴两次,每周床上洗头两次。

2 褥疮的中医药治疗与护理经临床实践发现,在加强营养、积极护理的前提下,采用中成药治疗褥疮可以取得理想效果,现介绍如下。

2.1褥疮初起:红斑未溃者,外搽红灵酒或4%红花酊,或外仆三石散或滑石粉,局部按摩,配合红外线照射,每日两次。

2.2褥疮溃后:九一丹外扑,外盖红油膏纱布;腐尽后,用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必要時可加用垫棉法,如有坏死组织,宜将坏死组织清除;如渗液较多,可用10%黄柏溶液湿敷。

中医护理中褥疮的护理

中医护理中褥疮的护理

中医护理中褥疮的护理正确科学的护理褥疮,就要对褥疮的症状有所了解,对症护理和治疗才会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更好的作用。

褥疮的症状表现临床上褥疮的表现可视为皮肤一系列的活动,颜色深度变化范围由红转白,无组织损失,深度破坏延伸到肌肉、关节囊及骨骼。

褥疮不同时期症状不同,根据褥疮病情的发展,我们可将褥疮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期,以更好地描述褥疮的临床表现。

1、持续性褪色性红斑期。

表现为边界不清、指压时完全褪色的红斑。

2、非褪色性红斑期。

表现为指压不褪色的青紫色红斑。

3、压疮性皮炎期。

表皮和真皮脱落,表现为不褪色的青紫色红斑基础上形成鳞屑,有时可有水疱、浅糜烂。

4、压疮溃疡期。

皮肤和皮下脂肪脱落,表现为浅表溃疡。

5、焦痂或坏疽期:皮肤脱落伴深筋膜、滑膜、关节囊或骨骼受累,表现为受压区域出现干性坏疽性黑色焦痂。

山西太原中医褥疮医院专家说,褥疮的症状由轻到重,逐渐发展,但个别患者可能会有急性褥疮的现象,让人措手不及,导致严重感染,迅速恶化,其实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在不了解褥疮的症状及没有做好褥疮的日常护理而引起的。

中医褥疮护理的方式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应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体位,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最好1.5小时,必要时每小时翻身。

在易受压部位,应垫气圈、海绵垫或软枕等。

2.定期限检查、按摩受压部位。

每日早晚用温水擦浴或按摩一次。

若发现受压部位皮肤发红,及时用消炎消毒液涂抹,一般可2-3天恢复,以控制褥疮的产生和发展。

3.、保持病人的衣服、床单被褥清洁、柔软平整、干燥。

大小便后应及时冲洗并擦干,可涂痱子粉等保持局部干燥。

4.增加病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褥疮的治疗脱离不了护理,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够让患者的康复更快的进行。

同时,也建议患者家属在生活中要从细节注意,积极的帮助患者进行预防,争取让患者们早日摆脱疾病困扰。

中医内外结合医治褥疮的体会

中医内外结合医治褥疮的体会

中医内外结合医治褥疮的体会
中医内外结合能够有效地治疗褥疮,近年来褥疮治疗的新思路不断涌现。

本文将从治疗褥疮的传统中医理论、外科医学手段以及治疗褥疮的中西医结合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具体表现如下:
一、中医理论治疗褥疮
1、中医理论使用辨证论治、调养法。

辨证论治是根据褥疮的病因,通过分析患者的脉象、病症等情况,来进行分类诊断,并分析患者体内的气血不足、寒热失衡等病理情况,为其量身定制综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比如使用中药调理气血,温补脾胃,开窍降火等办法。

2、中医也注重行气调血,针刺穴位减轻病痛,促进血液循环,使褥疮得到有效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二、外科手术治疗褥疮
1、外科手术种类有很多,包括表皮切除术、清创术、软组织切除术等,可以有效地消除褥疮,能够根据褥疮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

2、外科手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效率,但是也有可能出现感染、伤口不愈合等情况,所以在治疗前需要给予全面的治疗方案,以及对治疗的风险进行预防。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
1、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是指在传统的中医辩证论治和外科手术方法中,加入一些外科医学上先进的理论,使得治疗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

2、比如可以在表皮切除术或清创术后,使用一些局部药物或激光等物理疗法,来进一步促进伤口的愈合,从而减少复发率。

3、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还可以综合运用体外循环、社区护理等方式,以更加完善的方式护理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内外结合能够有效地治疗褥疮,我们可以运用中医理论,结合外科手术,同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压疮是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压疮的防治工作一直备受关注,传统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了中医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有效性,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辨证循经辨证循经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人体有经络,经络分布在全身,是气血营养全身脏腑组织的通道。

当人体出现疾病时,会出现经络堵塞,气血不畅的情况,导致病变。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施治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运用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进行全面的辨别,然后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确立合理的治疗方案。

辨证循经是将中医辨证学说和经络刺激治疗原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独特疗法,对于各类慢性疾病和症状,均有良好的疗效。

二、取穴在辨证循经治疗中,经络的取穴是关键的环节。

取穴是通过针灸手法,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有360多个经络穴位,分布在全身。

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定的功能,通过合理的取穴可以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

在压疮护理中,取穴的目的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强局部的抵抗力,防止压疮的发生和恶化。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局部穴位进行刺激,如足三里、合谷、阴陵泉等。

三、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压疮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运用经络取穴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加速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中,可以通过针灸的方法调节患者的体质,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皮肤组织的抗压能力,减少压疮的发生。

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可以通过经络取穴的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伤口的愈合情况。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摘要】压疮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辨证循经取穴是一种传统中医护理方法,在压疮护理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压疮的成因,然后详细阐述辨证循经取穴的原理和取穴技术。

接着通过临床应用和案例分析,探讨了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辨证循经取穴能够有效缓解压疮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结论部分对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价值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 压疮护理, 辨证循经取穴, 成因, 原理, 技术, 应用, 案例分析, 有效性, 研究方向1. 引言1.1 压疮护理的重要性压疮是指由于身体部位长时间受到持续性压力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皮肤和组织损伤的情况。

压疮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并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卧床或椅位长期不动的患者来说,压疮容易发生并且难以治愈,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压疮护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在压疮护理中,传统的护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需要结合中医辨证循经取穴的方法进行护理。

辨证循经取穴能够通过调理气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对于压疮护理中辨证循经取穴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辨证循经取穴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通过对人体经络系统的调理,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舒筋活络等作用。

在压疮护理中,辨证循经取穴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辨证循经取穴可以促进压疮部位的血液循环。

通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帮助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动,从而加速伤口愈合。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辨证循经取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疗法,主要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脉搏特征,结合循经取穴的技法,以达到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促进病情恢复的目的。

在压疮护理中,辨证循经取穴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压疮是由于长时间的压迫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缺氧缺血而产生的一种皮肤损伤。

它经常在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患者中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压疮护理主要依赖于减轻压力、保持皮肤清洁、修复受损皮肤等方法。

辨证循经取穴则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和机体的阴阳,恢复气血的通畅,提高病人的自愈能力,促进压疮的愈合。

辨证循经取穴的运用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中医经验和辨证施治的技术。

在压疮护理中,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辨证分析。

根据病人的症状,中医护理人员可以辨别出病人的体质、气血状况、病因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可以对具体的治疗方法进行选择。

病人的压疮可能伴有寒湿痰浊,体寒肌冷的症状,这时可以选择取热宣寒的穴位进行治疗。

由于压疮往往与气血瘀滞有关,故还需通过调理脉搏来辅助辨证。

根据病人的脉搏特征,可以进一步确定穴位的选择,并且根据脉搏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效果。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除了可以辅助诊断和治疗外,还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的作用。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动,加快血液的循环,增加受损组织的供氧和营养。

选择适当的穴位还可以调和阴阳,平衡气血,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通过刺激穴位还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源性物质,起到镇痛、舒缓病人疼痛的作用。

压疮患者往往疼痛剧烈,辨证循经取穴的运用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辨证循经取穴是一种在压疮护理中非常有价值的疗法。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针对病人具体的症状和脉搏特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和阴阳、消肿止痛,提高病人的自愈能力。

在运用这一疗法时,仍需注意合理选穴、正确操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在进行辨证循经取穴治疗时,应严格遵循中医护理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老中医的常用中药处方——褥疮

老中医的常用中药处方——褥疮

老中医的常用中药处方——褥疮【概要】褥疮多见于昏迷、半身不遂或下肢瘫痪长期卧床患者,好发于容易受压迫和摩擦的部位,例如尾骶、脊背、坐骨结节、足跟等。

最初在上述部位皮肤上出现破损面,或产生褐色红斑,逐渐呈暗红色,终于溃腐,造成局限性浅表性溃疡,并不易收敛。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溃疡可向深处的四周蔓延、扩展,严重时也可伤筋损骨。

中医中药治疗应以补益气血、和营托毒为主,并须结合严格的科学护理。

处方1溃疡速愈散【方药与用法】麝香lg,儿茶、玳瑁、乳香、赤石脂各30g,冰片20g,青黛50g。

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治疗时,先用新洁尔灭消毒局部疮面,接着将药末均匀地撒在溃疡面上,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直到局部病灶彻底愈合为止。

【功能与主治】清热活血,拔毒生肌;主治各种褥疮性皮肤溃疡。

处方2紫油散【方药与用法】紫草200g,青黛、黄连各20g,滑石30g。

另取西药泼尼松100mg,及氯苯那敏(扑尔敏)10片(碎成药粉)。

先将紫草加水300ml,煎取100ml,加入麻油10ml,装瓶备用;然后将余药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

临用时,首先清洗疮口,再以紫草油外涂,最后敷上药粉。

要酌情定时换药。

【功能与主治】解毒生肌;主治褥疮。

【疗效评估】有人研究报道,此方治疗30例长期卧床的患者,全部被治愈。

于1周以内治愈者8例、2周治愈者14例、在3周以上治愈者8例。

处方3红花煎剂【方药与用法】红花60g。

取该药加水300ml,用文火煎至30ml,然后去渣留汁备用。

治疗时,先用0.9%生理盐水冲,并彻底修剪掉坏死组织,常规使用碘酊及乙醇消毒,接着将本药液搽在疮面上,不要使药液溢在正常皮肤上面,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主治褥疮。

处方4双黄连粉针剂【方药与用法】金银花、黄芩、连翘;将上药提取物制成粉针剂,每支600mg。

治疗时,先行局部皮肤常规清创和消毒,把双黄连粉针剂均匀地喷在溃疡面上,盖好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治疗1〜2周为1疗程。

中药单方治顽疾——褥疮,皮肤溃疡

中药单方治顽疾——褥疮,皮肤溃疡

中药单方治顽疾——褥疮,皮肤溃疡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特别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更易发生褥疮。

褥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褥疮合并征。

过去对于一些远离城市的农民,再加上家中经济不富裕,那时得了重病往往只能在家里卧床,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褥疮,民间没有其它的治疗方法,有人用白芨研成细粉敷在伤口上,意外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碗口大的褥疮只需要敷几次,伤口就能长好。

具体做法:将白芨打成细粉,然后将疮口脓水清理干净后,将白芨细粉敷上,对于没有脓水的病人可直接敷上。

注:该方对于糖尿病老烂腿、办公族屁股坐疮、龟头溃烂等也有非常好的疗效。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性味:苦、甘、涩,微寒。

归肺、肝、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用法用量:煎服,6~15g;研末吞服3~6g。

外用适量。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三百五十七、褥疮

三百五十七、褥疮

三百五十七、褥疮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褥疮
【辩证治则】
1、苦参汤有消炎、收敛的功效,所以可用于(日本经方家经验)
(1)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等,温湿外敷有效。

(2)对褥疮,可用苦参汤洗涤后,涂以紫云膏,可快速治愈。

(3)对于出汗症也可用以温湿外敷,有效。

【辩证针灸】
1、
董氏奇穴:制污穴。

为妇人百病之特效穴。

临床上可任取二—三穴下针,有立竿见影之效。

为妇科治病必取之要穴。

方法:在穴位上会看到青筋,以三稜針扎出黑血者当时见效。

应用:
(1)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血不止、不结口、流脓、外伤。

如果效果伤口腐烂到达肌肉,可在拇趾背面对应的位置刺血,特效。

(2)因为淤血而月经推迟时,刺血或用棉签,点按穴位40~60次,效果非常好。

(3)治疗甲沟炎效果非常好。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压疮成为了长期卧床、长期坐着或身体局部压力过大者的常见难题。

压疮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辨证循经取穴法是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一、辨证循经取穴的概念辨证循经取穴是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诊断病情,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治疗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循经取穴理论的核心是“穴在经上、经出穴入”,也就是说在针灸时针刺的部位一定是经脉上的穴位。

二、选择穴位应遵循的原则1、穴位的选取必须针对病情。

不同的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穴位,否则难以取得治疗效果。

2、穴位的选取必须与经络有关。

选定的穴位必须在经络上,以确保治疗效果。

3、穴位的选取必须符合人体解剖和生理特征。

选穴时,要考虑到穴位的深浅、位置及周围器官的关系,以确保针灸安全。

根据中医理论,压疮属于中气虚血证,表现为皮肤色泽暗紫,局部皮肤发硬,疼痛,甚至破溃。

因此,在运用辨证循经取穴进行压疮治疗时,应选用血海穴、三阴交、神阙、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

2、治疗方法辨证循经取穴治疗压疮分为针刺和艾灸两种方法。

(1)针刺在治疗时,将选择的穴位照中医经络走向针刺。

穴位一般选择在患处周围2-3cm的位置,针刺深度为1.5-2cm,取出后进行轻柔的按摩。

(2)艾灸在治疗时,将按照所选穴位用艾叶进行熏灸。

艾灸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每日1-2次。

四、注意事项1、由于针灸需要消毒器械,因此必须保证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免引起感染。

2、压疮病人的患部通常存在感染、坏死等问题,因此在治疗前应进行局部清创,以利于穴位治疗。

3、治疗时必须注意穴位和穴位的润滑,避免损伤皮肤和组织。

4、治疗时必须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对已经形成疮痂的部位不应进行针刺或艾灸。

总之,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摘要】压疮是老年病患常见并且痛苦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辨证循经取穴作为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可以通过调理经络、祛病邪,从根本上治疗压疮。

本文首先介绍压疮的病因和病理特点,然后详细解释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理论基础,包括具体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分析了其优势与限制。

结合现实情况,展望了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总结了对压疮护理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压疮护理、辨证循经取穴、病因、病理特点、理论基础、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优势、限制、发展方向、启示1. 引言1.1 压疮护理的重要性压疮是指由于长时间压迫及摩擦而引起的皮肤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组织坏死的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皮肤损伤。

压疮往往发生在长期卧床或坐着的患者身上,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及重病患者更容易受到影响。

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导致感染和并发症,增加治疗的难度和费用。

压疮护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有效的压疮护理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伤口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压疮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压疮,避免其恶化。

1.2 辨证循经取穴的定义辨证循经取穴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通过辨证循经取穴的方法,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畅通,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的作用。

在压疮护理中,辨证循经取穴可以帮助恢复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改善局部循环,提高免疫力,从而加快伤口愈合的速度。

2. 正文2.1 压疮的病因与病理特点压疮,又称褥疮或床疮,是长期卧床或长时间压迫某一部位皮肤而引起的皮肤和组织损伤的病变。

其病因主要包括持续性的皮肤受压、摩擦和剪切力,导致皮肤血液灌注不足、氧供应不足和局部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皮肤组织坏死。

褥疮的中医护理

褥疮的中医护理

褥疮的中医护理摘要】目的总结中医护理在褥疮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用实证护理的方法对13例褥疮病者进行护理治疗,总结其作用。

结果全部病者的褥疮4天内稳定,11例痊愈,2例好转。

总有效率100%。

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指导临床中医整体护理工作能保证护理质量,促进中医整体护理发展。

【关键词】褥疮;中医护理;患者褥疮的中医护理只要是护理过程中中药的参与,中药起到的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效果,许多患者在相对比较露骨的西医与相对比较温和的中医之间,会选择用中医治疗褥疮,中医的护理也比较让患者所接受。

褥疮是临床上危重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

褥疮好发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种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等更易发生。

长期以来,护理界一直在寻找一些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褥疮的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3例为2014年06月~2015年06月收住我院的Ⅱ~Ⅳ期褥疮病者,男8例,女5例,年龄45~91岁,平均71岁。

原发病:高血压脑出血3例,脑梗塞合并糖尿病4例,颅脑损伤3例,脊髓损伤3例。

褥疮Ⅱ期3例,Ⅲ期5例,Ⅳ期5例。

一处褥疮3例,2处褥疮6例,3处以上褥疮4例,面积由1.5cm×3.0cm~8.0cm×14cm不等。

10例有创面感染。

全部病例都经其他医疗机构治疗,而效果不佳。

2方法褥疮的中医护理的办法:清理创面的坏死组织,清洁创面,生肌愈皮膏均匀涂抹创面,用纱布包扎。

护理过程与其他方式护理相同:及时帮助病人更换体位,注意饮食调养,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阻断褥疮的发展演变及新褥疮的发生,为治疗原发病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将本组病例的护理焦点归纳为:怎样更合理、更有效、更经济地进行褥疮的中医护理和治疗。

3褥疮发生的焦点问题3.1压迫、剪切、摩擦、湿润是发生褥疮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血压、营养失衡是发生压疮的促进因素。

中西医结合护理褥疮的方法.doc

中西医结合护理褥疮的方法.doc

中西医结合护理褥疮的方法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ﻭ摘要:目的探析褥疮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骨科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数和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中医联合护理,对两组的时间和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在时间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临床上给予骨科褥疮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使时间缩短,使疗效提高,促进患者康复,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褥疮;护理褥疮是长时间卧床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指的是因为长期局部组织使其营养不良、缺氧缺血,从而诱发局部组织坏死、溃烂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髂部、枕骨、足跟、肩胛以及骶尾部等骨突部位。

由于骨科患者经常因为损伤脊髓或者骨折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往往容易发生褥疮,进一步加重原有疾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所以,采取有效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是促进愈合和避免发生褥疮的一个关键环节。

因此,本文对褥疮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ﻭ一、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骨科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数和偶数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中33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为(65。

110.2)岁,其中8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为股骨颈骨折,5例为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为髋关节脱位;观察组中34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为(65.2 10。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压疮是指由于长时间、长期的压力作用于皮肤和组织,导致局部缺血缺氧、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减慢,细胞坏死,从而形成的一种常见的皮肤溃疡性病变。

压疮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减压和刺激皮肤和组织新陈代谢来促进伤口愈合。

而辨证循经取穴则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压疮护理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辨证循经取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辨证是指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疾病的表现等,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病因病机,并进行辨证施治。

循经是指遵循中医经典的经络学说,找到相应的经络和穴位,进行治疗。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按摩和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气血流通,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伤口的愈合。

在压疮护理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临床表现,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常用的穴位有大椎、大杼、承山、内庭等。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和第二椎骨棘突之间,是治疗上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大杼穴位于胸椎第一和第二椎骨棘突之间,对于胸腰椎疼痛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承山穴位于胸部,对于胸腹部疼痛、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内庭穴位于腹股沟下凹陷处,是治疗腹痛、腹胀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辨证循经取穴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

按压是指用指尖或指腹轻轻按压穴位,揉捏是指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轻轻揉捏穴位,推拿是指用手掌沿经络方向轻轻推拿穴位。

按摩穴位时,要力度适中,不宜过于用力,以避免损伤皮肤和组织。

每次治疗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天多次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直至病情好转。

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显著。

通过按摩和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活血化瘀,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加快伤口的愈合。

辨证循经取穴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如疼痛、瘙痒等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操作。

在实施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辨证分析,找出患者的病因和病机,确定合适的穴位和治疗方法。

治疗【褥疮】中药经验方分享【褥疮】又称为...

治疗【褥疮】中药经验方分享【褥疮】又称为...

治疗【褥疮】中药经验方分享【褥疮】又称为...
治疗【褥疮】中药经验方分享
【褥疮】又称为“压疮、席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出现损伤、溃烂,甚至坏死。

中医学认为:“久病卧床,受压部位气血瘀滞,血脉不通,经络阻隔,气血亏损,毒邪内侵,肌肉筋骨失养则溃腐成疮,缠绵难愈。

本方为【外用方剂】,已经多例临床验证,仅供同行交流、学习,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方剂组成】
乳香、没药、血竭、紫草、生大黄、黄芩、黄连、苦参、连翘、白鲜皮等
【适应病症】
褥疮、各类慢性疮疡
【用法用量】
外用,每日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 抵 抗 力 , 防褥 疮 等并 发症 的发 生 。 预
3 注 意环 境 与 疾病 的关 系
进 行 各 项护 理操 作 时 , 别 是 变 换 体 位 及 取 放便 盆 时 , 作 应 特 动 轻巧, 防止 损 伤 皮 肤 。 总之 , 效 、 有 科学 预 防 和护 理 措 施 能 显 著 地 降 低 褥 疮 的发 病 几 率 , 少 褥 疮 恶 性 进 展 。 在 原 发 病 的治 疗 与 康 复 中 有 着 减 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重 视 提 高 护 理 质 量 , 疑 将 提 高 疾 病 的 防 无
作 是 褥 疮 护 理 中 的 重 点 。 因此 , 临 床 护 理 中认 真 做 好 皮 肤 在
护 理 , 预 防褥 疮 发 生 的一 项 非 常 重 要 的工 作 。具 体 措 施 : 是 ①
褥 疮 患 者 一 般 多 体 弱 , 程 长 , 受 疾 病 折磨 。责 任 护 士 病 饱
对 待 患 者 时 应 态 度 和 蔼 、 心 体 贴 , 主 动 与 患 者 交 谈 , 绍 关 并 介 分 管 床 位 医 生 和 护 士 等 。 消 除 患 者 烦 躁 和 恐 惧 心 理 , 得 患 取
1 气 滞 血 瘀 型
褥 疮 又 名 “ 疮 ” 多 因久 病 卧 床 , 血 运 行 不 畅 , 肤 失 席 , 气 肌 养 , 破 受 损 , 毒 溃 烂 而 成 。 多 发 于 尾 骶 、 跟 、 骨 大 粗 皮 染 足 股 隆 、 前 上 棘 、 骨 小 头 、 踝 等 骨 突 部 位 。 主 要 特 征 为 皮 肤 髂 腓 外 破 溃 , 久 不愈 。 临床 上 多见 于 昏迷 、 痪 、 折 、 面 积 烧 伤 经 瘫 骨 大
以 软 垫 为 好 , 用 软 枕 置 于 腿 下 , 抬 高 肢 体 , 换 体 位 。 ⑥ 或 并 变
者 对 自 己的 信 任 , 患者 了解 治 疗 、 理 的措 施 以 便更 好 地 配 使 护 合 , 强其 战胜 疾 病 的信 心 。心 理 抚 慰 与 引 导 应 区别 性 别 、 增 年 龄 、 化程度 、 作生活背景 , 到个性化 、 性化 。 文 工 做 人 2 合 理 的 饮食 调 养 褥 疮 患 者 由于 长 期 患 病 、 床 , 体 质 较 差 , 疫 功 能 下 卧 多 免 降 。合 理 的 饮食 调养 对 原 发 病 的恢 复 有 着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 护 士 应 根 据 患 者 病情 调 节 好 饮 食 , 极 为 患 者 创 造 良好 的 进 积 食 环 境 。 在 病 情允 许 的 情 况 下 , 励 患 者 进 食 , 病 、 食 欠 鼓 重 饮 佳 者 可 给 半 流 质 饮 食 。必 要 时 配 合 静 脉 营 养 补 给 , 增 加 患 以
治 水平 。
[ 稿 日期 ] 2 0 收 0 8—0 4~1 5
适宜的温湿度 、 洁净 病 床 与 病 房 , 减 少 对 皮 肤 的 刺 激 , 可 对 减 少 毒 , 效 果 应 其
褥疮 的 中医辨 证施 护
余 红
预 防要做 到“ 七勤” 即勤翻身 、 , 勤擦 洗、 勤按摩 、 勤换 洗、 勤整
理 、 检查 、 勤 勤交 代 。 ②定 时 变 换 体 位 , ~2h翻身 1次 。 用 1
温热毛 巾擦 洗及 按摩骨骼 隆起受 压处 , 日至少 2次。消瘦 每
者用 5%乙醇或红 花乙醇按 摩 , 皮肤 干燥 且有脱 屑者 , 0 如 可 涂 少量 润 滑 剂 , 以免 干 裂 出 血 。③ 患 者 如 有 大 、 便 失 禁 , 小 呕 吐及 出 汗 等 情况 , 及 时 擦 洗 干 净 , 持 干燥 , 时 更换 衣 服 , 应 保 及 床 单 、 子 应 柔 软 、 燥 、 整 。 ④ 骨 骼 隆 突 处 应 垫 海 绵 垫 或 褥 干 平 棉 圈 、 枕 、 圈等 , 防 受 压 。 ⑤ 水 肿 、 胖 者 不 宜 用 气 圈 , 软 气 以 肥

52 ・ 26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 nert rdtn l hns a d et nMein 0 8N v 7 3 ) dr ora o Itgae T aio a C iee n s r d i 2 0 o ,1 (3 d i W e ce
( 苏省 常 州 市武 进 区雪堰镇 漕桥 卫 生院 , 苏 常 州 2 3 7 ) 江 江 1 1 1
[ 键 词 ] 褥 疮 ; 证 施 护 关 辨
[ 图 分 类 号 ] R 4 . 中 2 82
[ 献标 识 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 8 3 —5 2 文 0 8 8 9 2 0 )3 2 6—0 2
4 皮 肤 护 理
褥疮为慢性病 , 为卧 床 患 者 的严 重 并 发 症 之 ~ , 因感 染 可 引 起 骨 髓 炎 、 脓 性 关 节 炎 、 松 结 缔 组 织 炎 , 至 迅 速 通 过 化 疏 甚
表 浅 组 织 引 起 败 血症 。这 些 并 发症 往往 严 重 地威 胁 患者 的 生
命 。在 积极 的 治疗 原 发 病 的 同 时 , 须 辅 以全 面 、 必 细致 、 心 、 耐
专业的高质量护理 , 预防和治疗 褥疮 。现 根据笔者 临床实 践
经验 , 总结 褥 疮 主要 护 理 措 施 。
1 心 理抚 慰 与 引导
皮 肤 护 理 与褥 疮 有 着 密不 可 分 的关 系 。应 把 皮 肤 护 理 看
褥 疮 的 护理
欧 阳 芳 群
( 江省 温岭 市第 四人 民 医院 , 江 温岭 3 7 1 ) 浙 浙 1 5 1
[ 关键 词 ] 褥 疮 ; 理 护 [ 图分 类 号 ] R 3 . 中 62 1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文章 编 号 ] 10 —8 4 (0 8 3 0 8 8 9 20 )3—5 2 —0 26 1 进 行 空 气 细 菌 培 养 。 床 单 位 保 持 整 洁 、 整 、 适 、 爽 。 总 平 舒 干 之 , 须 保 证 环 境 温 湿 度 适 宜 、 气 洁 净 , 少 各 种 外 界 因 素 必 空 减 对 皮 肤 的刺 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