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规范化问题,已经提到政府管理的议程上来。

迫切要求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大力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并同政府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的非政府组织,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更加有利发展机制。

本文从非政府组织存在的数量、规模、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特点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政府在法律环境、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的措施,使之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政府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能力有限,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如何面对繁重的社会性事务来加强管理。

总结世界各国经验,成功的途径就是输出政府职能,为地方政府寻求合适的职责伙伴,在政府的监控下,由社会为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提高政府本身的治理能力和竞争力。

为此,发展非政府组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所谓非政府组织,“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1]我国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互益性社会中介组织)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性服务实体社会中介组织)。

一、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现存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迅速得到发展,据民政部2004年统计,截止到2003年年底,中国民政部门共登记各类非政府组织26.66万个,年均增长34%;其中社会团体与基金会合计14.2万个,基金会1300多家;民办非企12.4万个,年均增长23%。

[2]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的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但与社会发展相比,还远未能满足社会各种群体、和各种利益集团的需要;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总量、质量、作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且发展不平衡,速度较慢,国际化程度不高。

非政府组织 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 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事务和公益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并就此撰写了本报告。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为社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和支持,包括教育、医疗、环保、人权保护等方面。

其次,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促进民主和公平的作用,通过推动社会参与和监督,促进社会的民主化和制衡政府权力。

此外,非政府组织还在国际发展合作和人道主义援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全球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非政府组织存在着管理不善、透明度不高、利益冲突等问题,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和监督。

另外,一些非政府组织发展不平衡,服务和资源分配不公平,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参与和民主治理。

综合而言,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共同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和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

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

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一、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当代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展开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从两个方面催生着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即一方面,公民社会所要求的私有产权、平等自治的契约性关系、法治原则、尊重和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自治性质、个人的选择自由等基本特性,也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因而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是相生相伴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也就是公民社会本身。

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公民的个人权利,如迁徙与就业的权利,消费与福利的权利,思想、交往、隐私等权利、个人财产权利等,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一切,表明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为非政府组织的成长打下了必须的基础。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也对非政府组织的建立提出了需求,开拓了发展空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伴随着“单位人”向“经济人”和“社会人”的转变,以往属于单位管理但实际上应由社会管理的事务从单位中逐步剥离,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公民的生活需求也日益提高并多样化,这就大大增加了社会管理的任务。

实践表明,传统的政府以行政方式对社会的全面管理方式已不适合新型公共事业的发展,而政府让出的空间也难以全部转交给营利性企业,因为有些事实际上是政府和企业“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市场缺陷不能全部通过政府来弥补,而政府缺陷同样也不能全部通过市场来解决,在这一个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属于社会自己的领域中的事务,需要社会自己的自组组织来承担。

正因为如此,伴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回应着新型公共事业发展,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承担起了特定的公共事业领域中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任务。

这些非政府组织主要表现为社会团体和非营利性民办单位,如非营利的学校、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研究机构,以及基金会、志愿者组织、环保组织等等,而且,随着政府管理改革的深入进行,原来政府承担的部分职能逐步向社会转移,以及政府社会管理方式的逐步改变,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得到了落实和加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非政府组织(NGO)是指由私营人士自愿组织、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既有助于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又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研究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情况,深入了解其运行机制和管理实践,为提升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非政府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2)非政府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3)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情况;(4)非政府组织的项目管理情况;(5)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情况。

2. 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收集与非政府组织管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书籍、研究报告、政策法规等;(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多个非政府组织进行调查,了解其管理情况;(3)访谈深入了解:选取几个代表性的非政府组织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管理实践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大部分非政府组织采用扁平化管理结构,决策层次较少。

同时,非政府组织重视民主参与,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较高。

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将任务分配给专业团队,由专业人员负责具体实施。

2. 人力资源管理情况非政府组织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薪酬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有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的公益属性不能提供与商业公司相媲美的发展机会。

因此,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非政府组织管理水平的关键。

3. 财务管理情况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主要依靠项目拨款和赞助费用。

然而,由于资金来源不稳定,财务问题成为非政府组织管理的一个瓶颈。

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预算控制和内部审计,是解决财务问题的关键。

4. 项目管理情况非政府组织通常面临项目管理不规范和效果评估不充分的问题。

加强对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督,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指标体系,有助于提升项目的执行力和社会效益。

5. 公共关系管理情况非政府组织往往需要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合作,因此,良好的公共关系管理至关重要。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非政府组织(NGO)管理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公民意识增强,非政府组织(NGO)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调研报告将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组织结构、目标和管理方式。

二、背景信息非政府组织是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教育、人权等领域。

它们由公民自愿组成,有时与政府合作,但不受政府直接控制。

三、调查方法1. 现场访问:选择几个知名的非政府组织进行访问,与管理层和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组织结构、目标和管理方式。

2. 网络调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了解NGO在其他地方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3. 调查问卷:向NGO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他们对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看法和经验。

四、调查结果1. 组织结构:大部分非政府组织采取平行式管理结构,强调协作和团队合作;少数NGO采取等级制度,通过职位晋升来激励员工。

2. 目标设定:非政府组织的目标一般围绕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制定,如教育改善、环境保护、贫困救助等。

3. 管理方式:大部分NGO使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将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分配人力和资源。

4. 资金来源:非政府组织的资金主要来自捐赠和资助,包括政府拨款、企业赞助和个人捐款等。

5. 人才培养:非政府组织注重培养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员工。

五、问题与挑战1. 资金问题: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导致项目无法持续运行。

2. 意识与推广:一些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宣传和推广方面存在不足,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和受益人的参与。

3. 协作与合作:由于NGO的独立性和多元化,不同组织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存在困难,需要建立互信和共同合作的机制。

六、建议和对策1. 多元化资金来源:非政府组织应积极寻找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如与企业和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寻求长期稳定的项目资助。

非政府组织公共服务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非政府组织公共服务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非政府组织公共服务调研报告对策建议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长,我国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种类越来越多。

但是由于县乡(镇)政府财(物)力有限,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公共服务需求多元化,政府必须考虑如何分解这些繁重的社会事务。

一、非政府组织的内涵及主要功能,(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作用及类别。

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缩写ngo。

是一个不由国家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组织。

它通常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绝大部分的活动经费来自于个人自愿集资和捐款。

由于各国文化、法律等的差异,各国家对其定义的适用对象、范围也各有差异。

非政府组织大多是为了推广其成员所信仰的政治理念,或实现其社会目标,大致可分为包括人权团体、环保组织、学术团体等。

(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主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社会性。

非政府组织是来自社会、服务于社会或其成员的自治组织,是为了表达、维护群众利益或社会公益而自愿组织起来的组织。

从服务对象区分,可以相互利益组织)和公共利益组织。

二是非营利性。

非政府组织是以公益事业,服务人民群众,提供生活便利,增加幸福感为目的的,挣钱不是目的。

经费来源于会员缴纳会费或社会捐赠。

但是,非营利性并不是不可以从事商业活动,实际上有一大部分非政府组织直接或者间接从事商业行为并且营利。

但是它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用于组织的正常活动和公益事业,不能允许经营者谋取私利。

三是服务性。

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与慈善事业、社会救助、环境、教育等问题有关,主要服务对象是被主流社会所忽视或排斥的社会群体。

四是志愿性。

成员除一些工作、生活津贴外,不取得任何薪酬,但可以从其他岗位取得工薪,临时的人员则多是志愿性质的。

他们主要来自具有政府工作经验的官员、专业技术人才或者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其他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学生、社会群众、商人等各类阶层。

五是专业性。

其每次活动,必然是因为发现了社会中存在这个问题,才进行协助解决的,其针对性较强,便要求其解决问题就必须专业,同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公共服务提供依据。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挑战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已逐步进入大发展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是国内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则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大举涌入,二者相互交织,共同促进。

对此,需要正确认识并引导其健康发展。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进入大发展时期(一)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必然性及大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

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以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为特征,与政府及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优势,它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所以非政府组织就应运而生,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推动公民社会发展为相对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

当今非政府组织的大发展则是以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现代化、全球化为特定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的全球化阶段中,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一是各国产业结构与社会形态发生重大转变,政府改革与私有化导致非政府组织大发展;二是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开始成为重要力量;三是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大量介入国际事务。

至此,以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公民社会出现了欲与国家、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势头。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大发展的条件已初步具备。

经过长达27年的经济持续高增长,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3.65万亿元,财政收入2.63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

2003年,中国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2.16部,其中手机普及率为每百人21.02部,出国旅游人数高达2000万。

中国现有1亿网民,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届三年,并从2005年开始进入“后过渡期”。

大致上,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从1949年到1966年的初始发展期;2、从1966年到1978年的停滞期;3、从1978年到1995年,因改革开放导致社会团体大量涌现;4、从1995年中国举办世妇会至今,中国非政府组织自主性有所增强,整体能力和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数量激增。

非政府组织 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 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非政府组织(NGO)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其组织形式、活动领域、发展状况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支持NGO的工作。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NGO的认知程度及对其工作的评价;通过访谈,深入了解某些知名NGO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发展历程等。

调研结果:1. 组织形式:NGO的组织形式多样,包括基金会、协会、社会团体等。

基金会是最常见和主要的NGO形式,其主要通过募集资金来支持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2. 活动领域:NGO的活动领域广泛,包括环保、教育、健康、儿童保护、人权等。

环保领域是NGO活动的热点之一,各类环保组织通过宣传教育、项目推进等方式来推动环保意识的提高。

3. 发展状况:NGO的发展状况不断增长。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公益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NGO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可。

4. 对社会的影响:NGO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承担社会公益事业,引导社会进步,提高社会公众的意识和素质,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访谈结果:与某知名环保NGO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了解到该组织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情况。

该NGO成立于2005年,初期主要从事公众环保教育宣传工作,并举办一些环保活动。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该组织逐渐扩大了其工作领域和影响力,通过实施各类环保项目,为社会提供具体的环境保护解决方案。

结论: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各类活动,NGO可以引导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关注,提高社会的公益意识和质量。

同时,NGO也可以为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补充,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支持和发展NGO的过程中,社会各方面应积极参与,提供支持和资源,为NGO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对策,以期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政策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在中国的政策环境中,非政府组织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比如政策法规的限制、行政审批的繁琐等。

这些制约因素影响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因此,本研究将从政策环境的角度出发,分析政策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以期解决这些问题。

二、经济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中国的经济发展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但是,一些经济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例如资金来源的限制,各种税收的压力等。

因此,本研究将从经济环境的角度出发,分析经济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以期解决这些问题。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中国的社会环境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社会民意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的各种问题也会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带来困难和挑战,比如社会信任度的问题、官民关系的问题等。

因此,本研究将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分析社会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以期解决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结合以上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以期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一、引言非政府组织(NGO)在世界各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提供社会服务、推动社会变革、监督政府行为等。

在这一过程中,NGO的管理问题备受关注。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NGO 管理进行深入调研,探究NGO管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情况,为NGO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对国际学术期刊、政府报告和NGO组织的官方文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对NGO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梳理。

其次,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NGO组织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深入访谈和实地调研,探究NGO管理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三、研究发现1. 组织结构:NGO的组织结构多种多样,包括扁平化管理、网络化管理、项目组织等。

在国际上,NGO组织结构有着明显的多样化趋势。

2. 资金管理:NGO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补助、捐赠和自筹等。

NGO在资金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透明度不足、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

3. 人力资源管理:NGO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高流动性、员工培训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组织的长期发展。

4. 绩效评估:NGO的绩效评估存在着指标不清晰、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需要加强绩效管理和评估的能力。

四、建议和展望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1. 完善管理体系:NGO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等。

2. 提高透明度:NGO需要加强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估,提高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NGO需要注重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未来,NGO管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NGO管理的问题,寻求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NGO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帮助。

五、结论NGO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组织结构、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政治民主, 塑造民主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有利于增强政府权威。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经费缺乏, 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入剖析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非政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转变观念, 营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和对策目录引言 (1)一、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1)1、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1)2、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 (1)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目标错位、政社不分 (2)2、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差 (2)3、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 (3)4、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3)5、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3)三、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 (3)2、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4)3、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 (4)4、对非政府组织要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其平衡发展 (5)四、参考文献 (5)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非政府组织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而产生的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部门。

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及发展研究

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及发展研究

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及发展研究本文首先对非政府组织(NGO)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概括,以便于对非政府组织(NGO)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着对中国非政府组织(NGO)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给出了中国NGO的发展建议和方向。

标签:非政府组织中国NGO 现状发展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就是在市场和政府都失灵的前提下随着时代应运而生的民间组织,这种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实行自治,并通过运用一系列的非营利措施来解决社会中政府不便于直接控制的事项,依靠志愿精神去驱动整个社会的自治,以求达成社会的和谐。

它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志愿性、服务性、民主性、专业性等特点。

一、中国NGO存在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领域的变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几乎默默无闻,并不太为人关注。

而进入新世纪以后,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中,上百万志愿者们亲切的身影提醒人们,中国公民社会已经形成,NGO 正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在目前中国现实社会环境条件下,中国本土NGO还很不成熟,面临着种种问题,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并着力去解决。

其存在的问题有:(1)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虽然政府为了整治NGO管理混乱的局面出台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确立了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机制。

但我们应当看到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只不过是提高了NGO准入的门槛,并没有对已经进入NGO行业的团体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这正是出现上述案例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2)要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性。

目前,中国属于严格的管理模式,但这并不是说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机制有多完善,而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使得非政府组织成为了政府组织的附庸,从而导致非政府组织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活动,处处为政府着想,而这种行为往往以损失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但在许多方面仍面临着挑战和困境。

在政府管理的框架下,NGO面临着许多限制和监管,这使得NGO难以发挥其潜力,发挥其对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作用。

此外,由于组织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策划和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困难,许多NGO也面临着困难,这使得它们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
本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分析这些困境的原因,并提出改善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

研究问题:
1.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2. 这些困难的根源是什么?
3.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改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研究方法:
该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研究者将收集有关中国NGO的相关文献,分析当前NGO的问题和困难,并开展一项问卷调查,以了解非政府组织如何看待自身的困境和如何解决这些困境。

研究步骤:
1. 收集相关文献,分析当前NGO的问题和困难。

2. 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NGO的经验和看法。

3. 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并提出改善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

预期成果:
本研究的成果将为非政府组织和相关利益团体提供关于如何改善中国NGO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并促进对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和讨论。

非政府组织 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 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是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为社会、环保、人权、教育等领域提供公益服务。

非政府组织通常由志愿者组成,依靠赞助、捐款或政府资助等方式获取资金。

本次调研将以某环保NGO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工作特点、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某环保NGO是一家致力于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2005年。

该组织的目标是通过环保教育、倡导公众环保意识和推动环境政策改革等方式,实现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该NGO在环保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他们通过组织各类讲座、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该NGO还借助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传播环保知识,向更广泛的人群传达环保意识。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该组织成功地引导了大量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环保行为。

其次,该NGO通过倡导公众环保意识,影响了政策制定和行业实践。

他们举办环境保护论坛,邀请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代表等多方参与,促进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同时,该组织也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企业环境责任的落实。

通过这些努力,该组织成功地促进了环境政策的改革和企业的环保行为改善。

然而,该NGO在环保工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是一个大问题。

由于该组织依靠捐款和赞助等方式获取资金,资金不稳定且难以预测,限制了他们在环保工作中的行动力。

其次,他们面临着宣传和影响力的限制。

尽管该组织在社交媒体上积极传播环保知识,但受众范围有限,还难以影响到广大人群。

此外,对于某些环境问题,他们往往面临政府和企业的利益冲突,制约了他们的工作。

综上所述,非政府组织在环保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某环保NGO为例,他们通过环保教育和倡导公众环保意识等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果,并推动了环境政策改革和企业环保行为改进。

然而,非政府组织仍面临着资金不稳定、宣传限制和利益冲突等挑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袁磊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类型,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公共部门的一部分,其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正扮演着越来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的落实我国的和谐社会发展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本文基于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以及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行分析,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管理和发展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作用、发展一非政府组织1. 概念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

相关称谓有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第三部门、社会经济。

组织追求的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鼓励赋权和参与,或寻求解决贫困和不堪的结构性根源问题。

2.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1)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的分配与收入约束机制,要求民间组织的捐赠人、理事会成员和实际管理者不得从其财产及运作中获得利益。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运作和管理机制,要求民间组织在其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都要具备有效规避较高风险与较高回报的自我控制机制,以及避免用利润和收益作为激励手段的管理规则。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的财产保全机制,不得以捐赠以外的其他方式变更财产及其产权结构。

(2)非政府组织具有非政府性非政府组织在管理上是自主决策,民主治理,其结果公开透明,其发展而在经济市场中呈现优胜劣汰现象。

(3)非政府组织具有社会性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社会性,非政府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社会,如捐赠、会费等。

二是,产出社会性,产品利他性,非政府组织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公共事业这一块,以公共利益为主。

三是,问责社会性,非政府组织接受社会及公共部门的问责与监督。

二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1. 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多元化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员社会治理的主体需要多元化,既需要社会管理中主导地位的政府,也需要现在作为政府重要补充力量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组织、公民社会,等等。

非政府组织 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 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调研对象: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调研目的:了解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运作模式、影响力和挑战,以及探讨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收集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历史资料、报告、研究论文和新闻报道等。

2.访谈与调查:与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受益者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并进行问卷调查。

调研结果:1.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分类:非政府组织是一种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组织,广泛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等领域。

按照性质和目标不同,可以分为救助型、服务型、宣传型和监督型等。

2.发展现状: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和政府功能的不足,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教育、环境保护、人权保障和社会福利等领域,非政府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运作模式:非政府组织通常依靠成员费用、捐赠和资助等融资方式,以及自愿参与的志愿者来开展工作。

其运作模式更加灵活,能够更快地响应和解决社会问题。

4.影响力和作用:非政府组织通过宣传、倡导、救助和服务等方式,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提高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5.挑战和问题:非政府组织面临资金不足、人员招募困难、组织规模限制和政府关系紧张等挑战。

同时,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存在利益驱动、治理不规范和公信力缺乏等问题。

结论: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需要加强资金支持、提升组织的透明度和治理水平,以及与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合作机制。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非政府组织管理一、引言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其非盈利性质、组织多样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如何进行有效的非政府组织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现状分析1. 非政府组织管理方式多样:非政府组织管理方式因组织性质、规模和领域的不同而多样化。

有些组织采用传统的层级管理模式,而有些则强调参与式和扁平化管理。

此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非政府组织管理带来了创新,如远程办公、在线协作等。

2. 资金来源多元化:非政府组织的资金多来自于捐赠、项目资助和合作伙伴,其资金来源相对较为不稳定。

一些组织依靠政府补助,但这也可能导致政府对组织的干预和操控。

3. 职员队伍结构松散:由于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形式和任务的特殊性,职员队伍结构较为松散,相比企业更注重核心团队,但也需要以志愿者等非全职成员为主的协作网络。

4. 监督和评估不足:相对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相对欠缺。

虽然可传递性的会计稽核和项目报告是评估非政府组织绩效的常见方式,但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

三、问题和挑战1. 组织自身管理能力薄弱:很多非政府组织在管理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2. 资金管理不透明:一些非政府组织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凭证不规范、用途不明确等,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和信任危机。

3. 人才培养和留任困难:由于非政府组织不能提供与企业相当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人才培养和留任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四、建议1. 建立健全管理系统:非政府组织应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引进专业的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加强财务管理和透明度:非政府组织应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和凭证管理,并及时公开财务信息,增强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非政府组织(NGO)在我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灾难救助、教育、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NGO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NGO也在不断壮大及成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范式、体系和文化。

与此同时,发展中的我国在治理、法制建设方面也面临很多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选取“我国NGO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为研究课题,旨在研究我国NGO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境和问题,为其发展提供改善和完善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外NGO的概念与特点:着重介绍NGO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本质、功能、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我国NGO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我国NGO的发展现状、分布情况及其涉及的具体领域,分析我国NGO发展的趋势,探究我国NGO的未来发展。

3. 我国NGO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因素:分析我国NGO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包括政策、社会环境、资金、组织形式等方面。

从政策、社会环境、资金、组织形式等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探究这些问题的根源和成因。

4. 制定我国NGO发展的对策措施:从政策建设、组织管理、人才培养、社会基础设施等方面出发,制定和建议可行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我国NGO的改善和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

本研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着重研究我国NGO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深入剖析我国NGO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困境,并提出可行性的改善措施。

2. 对我国NGO发展中的政策、法规、组织形式等有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为其改善和完善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建议。

3. 制定可行的对策措施,为我国NGO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环境保障,以进一步推动我国NGO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地调研: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我国NGO的现状、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财务情况等方面进行实地的调研,了解其具体情况和问题所在。

NGO行业调研报告

NGO行业调研报告

NGO行业调研报告注意:以下为NGO行业调研报告的内容,不包括标题部分。

一、简介NGO(非政府组织)是指由民间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机构,其目标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公共利益。

本报告旨在对NGO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以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二、NGO的背景与定义NGO起源于民间组织,其重要特征是不受政府控制,且不追求经济利益。

NGO的主要活动领域包括环保、教育、医疗、人权、社会福利等。

在全球范围内,NGO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许多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三、NGO行业的发展现状1. 行业规模:NGO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

据统计,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NGO机构,各国家和地区国内也有大量的NGO组织。

2. 资金来源:NGO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个人捐赠、企业赞助、政府拨款等多种渠道。

其中,个人捐赠是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3. 组织结构:NGO通常采取非营利性组织的形式,拥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

其组织结构包括董事会、管理团队和志愿者等。

四、NGO行业的挑战1. 资金压力:由于NGO不依赖盈利的模式,其资金来源往往不够稳定,面临着资金压力的挑战。

2. 受政治因素影响:NGO行业非常依赖于政府政策和支持,当政治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对其活动和发展造成限制。

3. 组织管理和监管:由于行业内存在一些不规范的NGO组织,对NGO的管理和监管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五、NGO行业的未来趋势1. 专业化发展:NGO行业将趋向于更加专业化,在特定领域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国际合作:NGO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形成国际合作网络。

3. 创新与技术发展:NGO将积极探索创新和科技,利用数字化平台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影响力。

六、结论NGO行业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通过专业化发展和国际合作,NGO的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关注,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地区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

北京地区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

项目编号:101005323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论文(调研报告)题目:NGO组织管理模式调查及其对外部发展的影响---以北京地区NGO组织为例项目负责人:张樹沁学院:社会学院指导教师:郭伟和学院:社会学院参与学生:张北财杨建梅葛莹李明静项目执行时间:_2010__年__9__月至 __2011__年__9__月NGO内部管理模式述评及其模式产生原因分析--------以北京地区三个NGO个案为例张樹沁社会学院张北财社会学院杨建梅社会学院葛莹社会学院李明静社会学院指导教师:郭伟和社会学院摘要本文立足于现有的对NGO宏观研究的背景之下,针对不同种类的三种典型的中国当前社会环境下NGO特有的组织模式,结合组织社会学相关理论、NGO发展历程和实地调研访谈,来绘制不同NGO之间的组织模式图,并分析产生这种组织模式差别的原因。

小组成员历时一年进行田野工作,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这三个组织的日常志愿活动,并和组织内部的管理或决策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此提高本文结论的可靠性。

成员初期依照组织内部的管理权力分配将三个NGO进行了模型区分,后期小组成员以自己的经验资料为依托,将资金来源、决策模式与受助对象的特性作为分析权力分配模式成因的重要因素,并辅以小组成员所能接触到的其他NGO组织的管理模式来进一步确证这三种模型,同时讨论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与政府关系的亲疏是否能给NGO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权力分配,资金来源,决策模式,受助对象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macroscopic research of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 this thesis aim at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typical NGO's management model,which is developing in Chines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This research also combined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sociology with investigation,interview and three NGOs' development,in order to draw three organizational pictures of different NGO, at the same time, this thesis analysed the reason why there are differentia among three organizations. Team members spent one year on the field work to be a volunteer of three NGOs, participating in the three organizations' daily volunteer activities, and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it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research's conclusion. The early days of the research,team members took "Division of Powers" as the standard,and distinguish three model of NGOs. Later period, team members rely on themselves empiric data and decided that "capital source","decision model" and "character of the recipient" will be three key element of "division of powers". As a complement,our teammembers provide other empiric data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which we contact with in this time of research, so as to prove the accuracy of three models.We also discuss that if the government can influence NGO fundamentally now.KEY WORDS: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model, division of powers, capital source,decision model,character of the recipient1 绪论1.1 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以及跨国性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发动了一场“全球结社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编号:101005323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论文(调研报告)题目:NGO组织管理模式调查及其对外部发展的影响---以北京地区NGO组织为例项目负责人:张樹沁学院:社会学院指导教师:郭伟和学院:社会学院参与学生:张北财杨建梅葛莹李明静项目执行时间:_2010__年__9__月至 __2011__年__9__月NGO内部管理模式述评及其模式产生原因分析--------以北京地区三个NGO个案为例张樹沁社会学院张北财社会学院杨建梅社会学院葛莹社会学院李明静社会学院指导教师:郭伟和社会学院摘要本文立足于现有的对NGO宏观研究的背景之下,针对不同种类的三种典型的中国当前社会环境下NGO特有的组织模式,结合组织社会学相关理论、NGO发展历程和实地调研访谈,来绘制不同NGO之间的组织模式图,并分析产生这种组织模式差别的原因。

小组成员历时一年进行田野工作,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这三个组织的日常志愿活动,并和组织内部的管理或决策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此提高本文结论的可靠性。

成员初期依照组织内部的管理权力分配将三个NGO进行了模型区分,后期小组成员以自己的经验资料为依托,将资金来源、决策模式与受助对象的特性作为分析权力分配模式成因的重要因素,并辅以小组成员所能接触到的其他NGO组织的管理模式来进一步确证这三种模型,同时讨论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与政府关系的亲疏是否能给NGO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权力分配,资金来源,决策模式,受助对象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macroscopic research of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 this thesis aim at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typical NGO's management model,which is developing in Chines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This research also combined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sociology with investigation,interview and three NGOs' development,in order to draw three organizational pictures of different NGO, at the same time, this thesis analysed the reason why there are differentia among three organizations. Team members spent one year on the field work to be a volunteer of three NGOs, participating in the three organizations' daily volunteer activities, and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it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research's conclusion. The early days of the research,team members took "Division of Powers" as the standard,and distinguish three model of NGOs. Later period, team members rely on themselves empiric data and decided that "capital source","decision model" and "character of the recipient" will be three key element of "division of powers". As a complement,our teammembers provide other empiric data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which we contact with in this time of research, so as to prove the accuracy of three models.We also discuss that if the government can influence NGO fundamentally now.KEY WORDS: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model, division of powers, capital source,decision model,character of the recipient1 绪论1.1 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以及跨国性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发动了一场“全球结社革命”。

自此,不仅是在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当中,也逐渐开始出现与政府,企业并驾齐驱的第三部门,即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

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织。

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

如此庞大和活跃的非政府机构(NGO),是与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相配套的。

这种制度的来源,与美国建国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传统有关。

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解除了民间自组织的禁令,让中国本土NGO有了发展的可能和空间,其活动涉及到环境保护、慈善救济和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针对NGO的研究,国内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外至内的研究过程,最初主要是社会学或社会工作的专业领域在关注NGO的生存状况,主要探讨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以及仅仅是以归类的方式来分析NGO的发展现状。

有学者按组织的形成过程、领导层的产生、主要领导的身份和经费来源等四个指标,把中国NGO分为官办型、半官半民型、和民办型三类(王颖等,1993) 或根据其起源分为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和外部输入型三类;或者根据其是否实际进行活动而分为经过登记注册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社团,经过登记注册但无法人资格的社团,注册为企业法人的社团和干脆就不进行任何注册的社团等四类社团(康晓光,1999)。

其实上述的分类方法的核心标准,都是该NGO是否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以及认可的程度如何,但是作为被称为non-governmental的组织,以和政府的关系来分类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

2000年以后,学者们注意到了NGO内部的管理学实践,以期完善NGO自身的运作能力,并通过领导风格,资金来源和服务类型对NGO重新进行了审视。

但这种审视往往局限于管理学的角度,即在原有的对企业管理的认知上,直接对非营利组织模式进行理论推导,缺少必要的材料辅佐,尤其是缺少对国内草根NGO的个案研究,多数是借用国外NGO实践和国内GO-NGO的发展来论述理论的合理性。

近几年国内学者逐渐注意到了深陷身份之困进而产生发展和债务问题的草根NGO,这类NGO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政府的认可,慢慢发展出自身发展的管理应对模式。

国内对草根NGO 的研究,多是在描绘草根NGO的生存窘境而忽略了草根NGO和政府的“博弈”。

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必然需要在NGO发展过程中提供有力的支持,纵观世界成熟的NPO 与政府的关系,无论是西欧的英、德、芬兰,还是亚洲的日本、香港,或者美国、澳大利亚,虽然政府与民间支持的比例不尽相同,但政府的资助(包括直接援助和政府购买服务)都在50%以上,其中政府管理严格的日本民间的捐赠只有3%,德国和法国的民间捐赠的比例为4%和6%【1】,美国的NPO获得的民间捐赠较多,也仅有19%。

【2】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呈现两大极端,一是国有非营利企业,即事业单位,过去这个单位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中没有收入,依靠政府输血,统计显示,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费支持占政府财政支持的30%以上【3】,并且这种关系直到国家倡导事业单位营利,即私有化、“鼓励创收”后,输血依旧没有停止;另一类就是没有得到政府部门认可的草根NGO,根据走访的多家草根NGO都表示,现在主要的资金来源是社会,即民间捐赠,而政府似乎也没有想将这的担子接过去的意向,比如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的官网中写道;“政府全包全揽(社会福利)只会使自己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合理的做法应当是政府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间接的管理者,而具体的工作由民间组织和机构来承担”,并举例:“在蒙古,政府投入的资金比重只占全部资金投入的30%,其余全部来自国内外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以及个人资金和设施的投入。

”【4】很显然,对于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政府希望的是民间多多捐赠,而政府自身只要提供政策就行,但从有发展较为完善的NGO的国家的经验来看,这样成功的概率比较小。

前者大多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产物,从事的是政府垄断性质的业务,与政府有着“近亲”关系,组织内专职人员保持干部身份,组织与个人获得的体制内资源比较多,甚至受到政府的保护【5】。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只是统治阶级行使其统治权的一种间接的工具,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也得到的自由主义者的承认【6】,但以此看来,作为市民社会的产物-NGO,应该无法在国内生存下去。

而事实上,国内特殊的政策环境,造就了必须要本土化生存下来的NGO们,他们需要适应政府不优惠的政策,或者千方百计找到一家挂靠公司,或者从未有正式的打算,或者以另一个基金会的名义生存下来,这可能是其他国家的社会环境下不存在的,当然也无法直接运用国外的管理学经验。

本文即通过和三家NGO直接的接触所得材料,大致描绘出能在中国生存下去的NGO是如何进行内部管理的,又是什么原因决定了他们要这样进行管理的,进而思考中国的NGO到底需要如何解决本土化问题带来的挑战。

1.2 NGO概念的本土化解释之所以要首先NGO组织进行界定,原因在于NGO概念的选择,关系到我们选择个案的标准。

对于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和NPO(not for profit organization)两个概念的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