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旧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电影《墨攻》讲述了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赵国十万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2、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有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7、“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为()A.有利于结束兼并战争,实现国家统一 B.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8、孔子年青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并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旧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2、《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A.周朝吸取商亡教训 B.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C.周王善于管理国家 D.西周人民安居乐业3、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C.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统一全国文字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5、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旨在解决(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C.王国内部的权力之争 D.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6、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恩荫制7、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8、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9、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却走上中央集权道路。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A.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B.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2.《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的霸主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3.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和控制。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4.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扰乱了社会秩序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5.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6.如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

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B.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C.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D.《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7.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2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2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反映了西周实行A.神权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快活。

”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个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对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3.“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最初的标准是有德行和才能。

也称‘贤良文学’、‘贤良方正”’。

由此可知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政府收缴土司印信,设置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朝廷官员进行地方管理,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治理政策”。

这一措施最早实行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6.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设①参知政事②三司使③刺史④节度使⑤枢密院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7.在《申谕英夷告示》中说:“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一告示发布于A.三元里抗英B.左宗棠收复新疆C.黄海海战D.反割台斗争8.《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是A.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都主张解决土地问题C.都产生于运动的防御阶段D.都具有革命性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责任内阁制B.总统制C.三权分立制D.共和制1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要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神权与王权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权力的高度集中D.以宗族关系为基础2.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朝制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的权力关系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4.如图为“颖川赖氏族谱”。

族谱又称家谱,它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

以历史的眼光看,家谱具有A.宗法制的特征B.礼乐制的遗风C.禅让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痕迹5.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一书中曾提到:“中国的封建制度只有古代商周间的一段”,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度6.有论者称,秦王朝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开创了其后持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政治模式。

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奠定了辽阔的疆域版图B.统一度量衡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D.确立嫡长子的正统地位7.《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度8.“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

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代B.汉代C.宋代D.唐代9.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郡守10.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2.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B.专制王权的影响C.个人主义心理D.家族宗法观念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

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B.士不再实行宗法制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5、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是宗法制影响的产物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6.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

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 ) A.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 B.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C.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 D.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7.“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8.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贵州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贵州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贵州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9高三上·荆州期末) 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 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B . 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C . 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D . 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2. (2分)(2019·河南模拟) 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

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则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

该学者意在强调()A . 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B . 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C . 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D . 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3. (2分) (2017高三下·南山月考) 周襄王即位不久,他的弟弟王子带就联合戎、狄赶走了周襄王。

后来晋文公诛王子带,迎周襄王复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 诸侯势力发生分化,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 .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的地位衰落C . 诸侯维护天子权威,中央集权得以强化D . 礼乐制度趋于瓦解,诸侯僭越天子职权4. (2分)“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是()A . 皇位世袭B . 皇帝独尊C . 君权神授D . 家天下5. (2分) (2017高一上·桃江期中)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哪些判断是正确的()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④6. (2分) (2019高二下·通化期中) 秦朝郡县制的确立被认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贵州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贵州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贵州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20高二下·渭滨期末)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材料反映了()A . 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B . 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C .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D . 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2.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辟雍”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对学生实行“六艺”教育。

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

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B . 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 . 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 . 教学以百家兼容为中心3. (2分) (2019高一上·番禺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 .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 专制王权强大C .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 . 个人观念淡漠4.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模拟) 春秋时期,周惠王赐诸侯霸主齐桓公胙(祭祀用的肉),齐桓公“下拜登受”。

其后,周襄王在践土之盟上,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

这主要反映出()A . 周天子是名义的共主B . 周王的地位被大国诸侯取代C .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诸侯D . 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瓦解5. (2分) (2019高一上·汕头月考) 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

贵州省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贵州省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贵州省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个,每个1.5分,共3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9高一上·芜湖月考) 有学者指出,秦的苛政使其仅仅存在了十五年便烟消云散了,但是秦始皇的功绩在后来的中国古代历史中是无法被抹去的。

他的“功绩”主要是指()A . 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 . 设立三公九卿制C . 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D . 统一货币和车轨2. (2分)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则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者对《南京条约》的不同认识说明()A . 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 . 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 . 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 . 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3. (2分) (2019高三上·武邑期末) 《蒋介石日记》中有这样一则日记:“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

”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A . 国民大革命期间B .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C . 抗日战争期间D . 解放战争期间4. (2分) (2017高一上·武威期中)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 . 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 . 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 . 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5.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 . 秋收起义→遵义会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B .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C . 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八一宣言D . 洛川会议→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6. (2分)毛泽东在某篇文章里分析了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决定了中国的革命道路要分两步走。

学18—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3)

学18—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3)

南宁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月考(一)历史试题2018.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 分,共60 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给分。

)1.“夏启篡位,他从制度上确认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标志着王权的第一次胜利。

”材料中的“第一次胜利”是指()A.出现“天下为公”的局面B.确立了王位世袭制C.实现了原始民主D.首创王权专制政治2.周代的“庙”是指祭祀祖先的场所,比如家庙、太庙等。

“坛”是指用来祭祀各种神的场所,比如祭天,称为天坛;祭地,称为地坛等。

周代“庙”的地位高于“坛”,《礼记》规定“宗庙为先”。

这集中表明周代()A.宗法制未完全确立B.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C.神权已与王权分离D.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3.《孝经》记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忠孝观念在中国古代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

这一观念源自于()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4.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材料表明()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D.年龄德行决定王位继承5.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

公元前554年,晋师侵齐,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

这表明当时()A.儒家思想左右统治者决策B.等级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C.周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D.礼乐制度仍影响政治生活6.“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材料所描述的时代应该是()A.西周B.春秋C.秦朝D.唐朝7.秦始皇规定: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

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2.“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规范宗教仪式B.传承中华传统C.禁锢人们思想D.阻碍社会进步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种设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和谐对称B.中央集权C.皇权至上D.江山统一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由此可见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帝独尊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叉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A.南征岭南B.推行郡县制C.北击匈奴D.修筑长城6.中国古代有许多历史传说。

如禹为治水,化身为熊,三过家门而不入。

对于这些历史传说,我们的态度是() A.全不可信B.完全相信C.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D.与史书记载相对照7.山东省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

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8.在西周的分封制中,由于周公旦是武王最大的弟弟,也是武王兴周灭纣时功绩最大的姬姓子弟,因此被封于鲁。

由于周公要在都城“陪王伴驾,辅佐朝政”,按西周的宗法制,谁必须到鲁国就任诸侯()A.召公长子B.周公长子C.微子D.周成王9.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节日。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他节日融合了。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中山先生的伟大胸襟。

在历史上也存在着“天下为公”的局面,但是后来被“家天下”的局面取代。

后来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A.禹B.启C.商D.汤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豫)、河北(冀)B.湖南(湘)、湖北(鄂)C.山东(鲁)、山西(晋)D.广东(粤)、广西(桂)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边疆D.忽必烈一定乾元4.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

”故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实行丞相制度不全时宜D.秦朝面临灭亡的危险5.秦朝实际负责掌管军事的是()A.丞相B.太尉C.御使大夫D.皇帝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制度为后世所沿用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又是一个大变动。

”两个“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行省制8.唐朝中央某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审署之,以驳正违失。

”该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御史台9.中国古代通常用分割或削弱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为近臣以削弱相权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把相权一分为三C.宋代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D.清代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10.“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D.世官制度3.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

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国为泉陵县。

材料表明: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5.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族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A.宗法关系是划分政治权力的依据B.全凭家世做官体现了政治的黑暗C.士族专权剥夺了中央选官的权力D.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6.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它既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

这一制度应是:A.科举制度B.君主制度C.分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7.读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简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而存在B.州的地位呈现上升态势C.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比较臃肿D.地方拥有较强的自主权8.“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

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2.“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

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大、小宗的身份是一成不变的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D.等级森严,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3.“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4.“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5.根据西周分封制,受封诸侯必须①定期向周天子朝觐述职②随从周天子作战③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④为周天子镇守疆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A.中央集权制B.郡县制C.中央官制D.皇位世袭制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8.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9.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10.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

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1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12.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13.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①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④明朝废丞相、设殿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1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1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表明A.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B.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C.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D.汉代宰相掌握实权,唐代宰相形同虚设16.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

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17.下列古代的官职,按职能分组不同的是A.太尉、通判 B丞相、参知政事 C御史大夫、刺史D.郡守、巡抚18.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19.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地地地方方方方年代年代年代A B C D20.“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

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21.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2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3.“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24.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根据所学知识推论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25.“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2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7.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8..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

下列描述与“九品中正制”相关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龙生龙,凤生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29.“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30、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帝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摘自赵翼《檐曝杂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元朝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6分)(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6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3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加强,反映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

据此回答:(1)实行中央集权的目的是什么?它包含哪些矛盾?(6分)(2)简述汉唐是如何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8分)(3)明朝是怎样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为加强皇权,清朝又有何重大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说明了什么?(8分)旧州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历史参考答案1-5ABBBD;6-10DADBA;11-15BCDCC;16-20BADCC;21-25DABBA;26-30CAABA31、(1)行省制(3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3分)(2)殿阁大学士(2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4分)(3)秉承皇帝旨意办事(2分)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4分)32、(1)巩固统治,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2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分)(2)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4分)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避免权臣独揽大权(4分)(3)废丞相,权分六部,(2分)设内阁(2分)设军机处(2分)说明皇权高度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渐趋衰落(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