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

合集下载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案标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和经验对教学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和经验;2. 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3. 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和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合作,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2. 激发学生的观察力: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问题;3. 利用生活资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更复杂的生活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合理性和创造性;3.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基于题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所撰写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指导和建议,请随时告知。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1.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学习欣赏生活中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自然景观、建筑、广告、服饰等。

生活中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摄影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欣赏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进行绘画或创作活动,将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融入作品中。

第二章:美术与生活的关系2.1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认识到美术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学习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2.2 教学内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美术对生活的装饰、美化、传达等功能。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广告、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讨论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享生活中的美术应用案例。

欣赏优秀的设计作品,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实际应用。

进行设计实践活动,尝试将美术元素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生活中的创意美术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创意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创意美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3.2 教学内容创意美术的概念和特点:独特的艺术表达、创新思维的体现。

创意美术的方法和技巧:组合、变形、夸张等。

3.3 教学活动欣赏创意美术作品,分析其创新点和艺术特色。

学习创意美术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小组合作创作活动。

展示和评价作品,鼓励学生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四章:生活中的美术欣赏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摄影等。

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感受艺术家如何用作品表现对生活的想法、感受、传达自己的情绪;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作品的形式、内容,了解作品创作背后的现实,并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和作品本身,了解如何创作;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赏析艺术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作品本身,提高审美,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难点:正确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过程,以及创作技巧对情感传达的推进作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白鹿原》电影的选段。

提问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电影吗?讲诉的是哪一段真实历史呢?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是的,这部电影片段来自XXX。

老师引出本课重点内容,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们今天就跟着艺术家的作品,来具体感知一下,他们的艺术作品,是来自于生活的哪一面,艺术家又是怎么一个创作过程,让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得到升华。

(二)新课教学1、赏析美术作品《血衣》初步了解《血衣》的创作背景提问1:请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血衣》这副作品所展现的历史?初步了解《血衣》的创作过程演示法,多媒体课件逐步展示作者如何创作一个人物提问1:大家觉得画中这位人物,作者最初的画稿和最终的画稿,有什么不一样?给人的感受有没有不一样?学生回答+老师小结:人物所画的角度不一样,终稿能感觉到人物更加的悲愤。

更深入了解《血衣》这副绘画作品中,所创作的人物,从人物所处位置、外形、动作、表情上,作者是如何表现的?提问1: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并推测出自己理解的这位人物的情绪或者心情。

2、让学生尝试赏析美术作品《格尔尼卡》对比法,老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格尔尼卡的灵感来源,让学生们先用眼睛看实景照片,请学生们记住现在的情绪。

讲授法,老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格尔尼卡》这副抽象画作,讲解作品里各元素的表现形式和传达的情绪,请各位学生体会,能不能引起共鸣。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如广告、标志、服装、建筑等。

2. 生活中的美感:如色彩、形状、质感等。

3. 生活中的情感表达: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教学活动:1. 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

3.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二章:美术与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生活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如家居设计、环境艺术、广告设计等。

2.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绘画、雕塑、工艺品等。

3. 生活观念和价值观的表达:通过美术作品传递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活动:1. 分析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改善生活环境,进行实际操作。

3.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三章:生活中的创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创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生活中的创意。

教学内容:1. 创意的意义:如创新、独特、有趣等。

2. 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如自然、人物、场景等。

3. 创意的表达:通过绘画、设计等形式呈现生活中的创意。

教学活动:1. 探讨创意的意义,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进行创意绘画或设计。

3.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

《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理解艺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加以升华,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掌握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方法。

2. 技能与操作:学会观察、分析和提炼生活中的元素,能够运用美术语言和创作技巧,对生活场景进行艺术化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态度。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和思考深度,评价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作品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是否从生活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并加以创新。

3. 口头表达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价其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其对作品创作思路的阐述。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幅具有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理论:教师讲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强调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价值。

3. 观察分析: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实物或图片,分析其中蕴含的美的元素和创作灵感,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形式进行创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教师根据评价任务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测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创作作业,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进行创作,并提交作品。

3.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创作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品创作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审美感知。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术实例分析,如广告设计、服装搭配、家居装饰等。

2. 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活动:1. 展示生活中的美术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观察,让他们用画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美。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用画笔描绘出来。

第二章:创意无限的美术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 创意绘画技巧的学习,如抽象画、拼贴画等。

2.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活动:1. 介绍创意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他们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创意绘画技巧进行美术创作。

第三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与现代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对比分析,如中国山水画与现代城市画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与现代美术作品。

教学活动:1. 展示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他们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在一起。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美术题材,用现代美术风格进行创作。

第四章:艺术与科技的碰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科技的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工具进行美术创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与科技的应用实例,如数字绘画、3D打印艺术等。

2. 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工具进行美术创作。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生活中的美术,以及美术与生活的相互关系。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感受美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和其意义。

学习和掌握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美。

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的热爱。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及其意义。

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如何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如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本课的教学课件、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和学生作品。

一些与美术有关的实物或图片资料。

2.学生需要准备:学生需要有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术语和概念。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学习新课(3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和实物(如服饰、家居用品等),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并派代表进行展示和交流。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学会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思维批判性。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其中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问题的关注和好奇心。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整理问题并进行分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提出的质量。

评估学生对问题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第二章:生活中的信息收集与整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

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

教授学生整理信息的基本技巧,如归纳、总结、分类等。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确定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采访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信息整理。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程度和问题确定的准确性。

评估学生在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能力和技巧运用。

第三章:生活中的分析问题与制定解决方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问题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教授学生制定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表现。

评估学生制定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生活中的实施解决方案与评估效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实施解决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估。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实施方案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授学生评估解决方案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 2023—2024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 2023—2024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3)实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通过观察、思考、创作等方式,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绘画创作活动,要求他们以自己的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示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过程。
(4)教师指导: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提供创作指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课时,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一年一月一日(星期一一)第一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
称)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教学内容分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探索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将其升华成为具有更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
教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日常用品、自然风景照片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_第一单元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_第一单元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美术创作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画家的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与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的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中,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以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础理论。

2.难点:对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探讨,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特征。

导入直接导入(4min)师:同学们拿到课本之后先自习两分钟,快速浏览第一课的内容。

接下来我会问同学们几个问题。

问题一:美术等于画画吗?问题二:美术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一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师:不知道同学们有么有听过这样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人们为什么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堂发展活动一:赏析美术作品《血衣》(10min)1.仔细观察《血衣》这幅作品,想一想画家为什么要对同一个人物绘画这么多次?随便画一个表情可不可以?2.了解《血衣》的创作背景3.教师小结:画家对画稿细小的变化和草图的反复修改,对美术创造中的人物形象与生活中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体现了画家对人物形象严谨苛刻的艺术态度,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来自于生活,相貌性格各不相同。

他们的原型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贫困农民。

经过画家的提炼、加工,能动的反应生活,使美术作品更高于生活,并充实丰富了生活的内涵。

初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 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测量、建筑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2. 讲解:讲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计算、测量时的数据分析、建筑中的几何知识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践: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例如,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预算、计算家庭的用电量、测量教室的长宽高等。

4. 创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一些新的实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设计一个公园的布局、计算一个建筑物的体积等。

5. 总结:通过学生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强调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 创新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新的实例,培养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创造新的实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资源1. 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

2. 实际问题练习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数学的应用。

2. 多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创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更多的生活场景中。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理念的介绍和讲解;2.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例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了应用的情况?”或者“你们认为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对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2. 理论讲解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黑板等方式,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含义和来源;2.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1.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有趣的事物或者现象,并且尝试将其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2.学生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然后尝试从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中寻找解决方法;3.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践项目,然后尝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其中。

4. 总结反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例如:1.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2.学生可以讨论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学生可以总结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认识;3.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一章:生活中的数学1.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2 教学内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1.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解决实际问题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思维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2.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2 教学内容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2.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观察和思考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掌握程度第三章:生活中的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2 教学内容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3.3 教学活动讲解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分组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欣赏和创作的情况学生对文学作品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学生对文学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4.2 教学内容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4.3 教学活动讲解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分组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4.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欣赏和创作的情况学生对艺术作品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学生对艺术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五章:生活中的道德与伦理5.1 教学目标了解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伦理观念5.2 教学内容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道德与伦理案例的分析与讨论5.3 教学活动讲解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道德与伦理案例学生进行道德与伦理实践活动5.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道德与伦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生活中的信息技术6.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使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6.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方法6.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学习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6.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学生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生活中的心理学7.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7.2 教学内容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学素养的培养方法7.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学实践活动7.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心理学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8.1 教学目标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8.2 教学内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律素养的培养方法8.3 教学活动讲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8.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法律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九章:生活中的健康与养生9.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与养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9.2 教学内容健康与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健康素养的培养方法9.3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与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学生进行健康与养生实践活动9.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保持健康和养生的能力学生对健康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十章:生活中的环境保护10.1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保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10.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环保素养的培养方法10.3 教学活动讲解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环保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10.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环保素养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重点环节二:生活中的科学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能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环节三:生活中的文学学生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重点环节四:生活中的艺术学生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重点环节五:生活中的道德与伦理学生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的能力学生进行道德与伦理案例的讨论与实践的能力重点环节六: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学生使用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能力重点环节七:生活中的心理学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心理学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八: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九:生活中的健康与养生学生保持健康和养生的能力学生进行健康与养生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十: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学生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的能力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能力全文总结与概括:本文教案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主题,涵盖了生活中的数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与伦理、信息技术、心理学、法律知识、健康与养生以及环境保护等十个方面。

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

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时:两课时教材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并理解。

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白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白板展示《血衣》王式廓《血衣》的作者为王式廓,尺寸为23厘米×40厘米。

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

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

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二.欣赏分析1.作者介绍王式廓(1911-1973)从小生长在农村,具有像农民一样质朴的性格,参加革命后又长期和农民接触。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他都以诚挚的语言划刻了不同时期人物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历史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表现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方法,能对相关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2.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与评述等方法,在问题情境中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3.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快乐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理解感受不同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来自生活,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教材通供的几件经典名作的欣赏、品评和思考,理解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

四、教学过程:(一)欣赏感知: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出示思考题:a. 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重点理解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b. 赏析课本图片、看课本思考与讨论题?c. 分析国画作品《虾》(齐白石)和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并了解它们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教师板书并巡视学生自读情况(二)探求新知、合作学习: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有:a. 国画作品《虾》(齐白石)和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并了解它们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b. 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上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赏析图片.组织讨论.认真思考。

作品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并总结出其基本含义,然后教师给予点评并更正不足之处。

问题问题a:(1)教师就国画作品《虾》,可让学生从课本文字中总结其创作技法和艺术特色,教师给予引导并做提示(《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

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

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案标题: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1. 概念解释: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或其他有益于社会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创新项目: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项目,并组织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道德教育: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兴趣,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2. 概念解释:通过故事、视频或其他形式,向学生介绍“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或其他有益于社会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反思和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感受。

4. 创新项目: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项目,并组织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5. 道德教育: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道德困境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6. 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创新项目成果,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3. 反思评估: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思文章,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和讨论中的收获和思考。

教学延伸:1. 邀请社区领导或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故事。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或活动,展示他们的创新项目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时:两课时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并理解。

教学准备
教材,教学课件,白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白板展示《血衣》王式廓
《血衣》的作者为王式廓,尺寸为23厘米×40厘米。

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

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

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二.欣赏分析
1.作者介绍
王式廓(1911-1973)从小生长在农村,具有像农民一样质朴的性格,参加革命后又长期和农民接触。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他都以诚挚的语言划刻了不同时期人物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历史
感。

素描作品《血衣》是他从1953年到1959年所画的主题性创作。

2.提问:在这幅画面上我们能看到那些内容?
《血衣》中,无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废者或是青年民兵等等,每一形象,画家都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都鲜明地洋溢着作者对主人翁的深厚同情和热爱,对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

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生活中遭受过巨大不幸的妇女,她的痛苦,哀伤和愤怒,都在形象的动态中表现出来。

人物再现的真实,更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

更加表现出她久经磨难的经历和刚毅的性格。

3.观察细节,对主角头像的处理是正面好还是侧面好?刚着手画时,持血衣的妇女是正面。

这样处理画家觉得不够含蓄,也不够有力。

后来他又画了很多头像,半侧面,侧面……探索到最后,妇女把脸转了过去。

画家认为这样表现比较含蓄,有力。

三.欣赏毕加索《格尔尼卡》
1.毕加索简介
西班牙画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立体画派的主要代表。

他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
天才”。

2.背景介绍:格尔尼卡小镇坐落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区,在1937年4月26日那天下午,应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要求,希特勒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向格尔尼卡投下了10万磅炸弹。

当日正逢小镇集市,市民毫无防备,人们仓惶逃奔,希特勒的飞机却又低飞,跟踪并扫射逃跑的人们。

居民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被当场炸死,3/4建筑物被彻底毁灭。

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得知格尔尼卡被希特勒轰炸后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爱国激情创作了宽7.76米,高
3.49米的油画《格尔尼卡》。

这幅巨画表现了画家对德军法西斯暴行强烈的愤慨,也激起了全人类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愤慨。

3. 教师提问:
此画给你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画面用牛、马、灯、花、母亲、士兵和持灯妇女等人与物交错组成,呈现出一派怎样的气氛?
牛、马、灯、母亲、士兵和持灯妇女各象征着什么?,
4.分析作品
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

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

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学习新课意义的作品之一。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

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

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

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同学们,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好好欣赏这幅《格尔尼卡》,来更深入地体会作品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憾。

总结
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


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 --毛泽东
2、 "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

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

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

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