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通史限时集训2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通史限时集训2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通史限时集训(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郴州质检)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

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异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C.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懦D.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D[思想活跃是文化现象,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江南开发,经济发展,但商业受时代的影响,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并发展,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思想,“援老入儒”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文化的时代特色源自社会时代的变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造成了上述文化现象,故D项正确。

]2.(2018·凉山检测)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

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

这一现象说明()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B.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C.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D.佛教成为当时主要宗教C[根据“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可知,佛教主动适应社会,日益中国化,故C项正确。

] 3.(2018·资阳模拟)《桃花源记》讲述桃花源阡陌交错,鸡犬相闻,居民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有人把推崇这种桃花源式的生活看成心理上的“返祖”现象,主要是因为这种生活()A.就是儒家描绘的大同社会B.是自然经济下的和谐相处C.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推崇D.是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放弃D[桃花源式的生活并不是儒家描绘的大同社会,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下的和谐相处不符合“返祖”的含义,故B项错误;桃花源式的生活被推崇与“返祖”之间没有因果联系,故C项错误;“返祖”是一种退步现象,体现了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放弃,故D项正确。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讲练: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讲练: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理线索·让脉络更清晰][明特征·让认知更深刻]考点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第1步 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一:考查西晋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1.(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选D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材料并没有反映养子与亲子的权利,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血缘亲情关系淡化,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庭内部,而不是宗族内部,C 项错误。

故选D。

命题点二: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2.(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选D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而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宋朝,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排除。

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第2步研知识·重难突破一、政治制度1.三省体制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1)含义: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从魏晋到宋元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从魏晋到宋元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清朝设置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2017北京文综,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7.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

四川九陇人张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这说明当时()A.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B.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C.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8.(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9.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一】魏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制度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社会经济(1)农业:均田制;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3、文化成就(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

【二】隋唐时期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2.社会经济(1)农业: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丝织技术高,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①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②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③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④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3、文化成就(1)思想: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2)科技: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文学:①诗歌: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诗体完备,风格多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

②出现唐传奇。

(4)艺术:①绘画:进入繁盛阶段,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唐代阎立本、吴道子善画人物。

②书法: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等。

【三】宋元时期1、政治制度(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一尧二舜夏周,春秋战国战不休,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明清。

〞这是同学们熟悉的朝代歌。

按照朝代的更替顺序,空缺处应该是A. 禹、东周、北魏、汉B. 商、秦汉、隋唐、元C. 秦、东汉、北宋、元D. 商、西汉、隋朝、唐B2.〔原创〕〝夏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五代传,宋元后,皇朝至此完。

〞按照朝代更替顺序,文中空缺处应该是A. 商、唐、十国、明清B. 舜、秦、隋朝、明清C. 商、秦、隋唐、明清D. 商、秦、唐朝、明清C3.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来〕、辽、西夏、金、元、明、清。

以下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 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漫长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B. 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是导致每次更迭的主要原因C. 经济结构与政权结构呈现出同一性的特点导致了王朝重构的同一性特点D. 儒家思想为每个朝代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C此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概括不了题干中的夏、商与西周时期,排除A项;B项〝每次更迭〞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夏、商、周和秦代的思想基础都不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夏、商、西周时期是奴隶制经济基础,相对应的是奴隶制政治体制;而到了秦汉以后,小农经济成为经济基础,与之相适应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

2019届高考历史(导与练)二轮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9届高考历史(导与练)二轮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3.文学 (1)唐诗: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既有盛唐时期的浪漫情怀 ,如李白;也有中唐以后国家衰落,人民困苦的现实批 判,如杜甫。 (2)宋词: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词一方面反映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
Hale Waihona Puke (2)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宋代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主 导地位完全确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扩 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知识分子地位提高,以史官为代表的知 识分子群体对皇权在舆论上和道义上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标志着我国选官制度 的成熟。
伦理道德为核心,用“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程朱理学成 为南宋以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科技: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
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 ,三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 ,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服 务于农耕文明的天文、历法、医药等实用科技因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获得 了很大的发展。
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 1.农业 (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私 有制进一步发展。 (3)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普遍化。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
依据。 (4)经济重心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江南得到初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 活跃, 在城市里突破了市、 坊界限,农村形成大量草市; 交子的使用;海外贸易有重大 发展;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 重,租佃关系发展;瓷器生产 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浙江省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题:第2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经典提升卷 Word版含答

浙江省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题:第2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经典提升卷 Word版含答

第2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经典提升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2018·浙江文综,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A.汉代益州郡B.唐代扬州C.宋代扬州D.元代顺宁府2.(2018·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3.(2018·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4.(2018·浙江文综,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A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5.(2018·浙江文综,16)唐太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6.(2018·浙江嘉兴模拟)据记载,武则天时期,御史中丞宋璟频论朝政得失,武则天三次欲派其出使,以求耳根清净,但宋璟均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为由拒绝。

这一记载反映了( )①御史中丞的设置使君权受到了制约②监察官员的设置使政府得以规范执政③御史中丞是唐代御史台的最高官员④监察制度根本上有利于加强君主统治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7.(2018·浙江衢州市五校联考)“南渡明宰”余端礼是衢州市的一位历史名人。

据其墓志铭记载:“……召为吏部尚书,除同知枢密院事。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2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__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随堂演练(含答案)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2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__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随堂演练(含答案)

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二调)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解析:B 考试资格的公平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注意分析考生的来源,考生包括来自于官办学校的“生徒”,也包括不由官办学校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据此可以看出承认了私立教育的合法性,B项正确;恩荫入仕、门阀入仕在唐代仍是重要的入仕途径,C、D两项排除。

2.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

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

这表明唐宋律学(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B 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唐律和宋律都吸取儒家经典,体现了儒家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流,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律学哲理化的趋势,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律学的具体内容,故D项排除。

3.(2018·广东茂名二模)隋唐时期,田土所出,粮食而外,兼重桑麻,而桑尤为重要。

隋时征调,桑土以绢,麻土以布。

唐时亦有蚕乡和非蚕乡之分,其调绢、布,各随乡土所出,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

这说明隋唐时期( ) A.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B.赋税政策影响土地经营C.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D.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解析: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实行租调制,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调主要征收绢、帛、布等纺织品,所以在小农经济的家庭生产中,纺织品除了自给自足外,主要用于缴纳赋税,B项正确;材料体现农桑并种,并未体现出专业性,A项错误;材料体现农桑并种,没有涉及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C项错误;由材料“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可知绢具有一定的流通价值,不能体现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D项错误。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南北朝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南北朝

课时强化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湛江市高三模拟测试)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

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

这说明( )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答案:A解析:材料中说明中书省和门下省由过去负责皇宫事务转移到负责具体国家事务,说明此时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A正确;B中“更为成熟”说法错误;唐朝时期主要是三省六部制,不是内外朝,C错误;唐朝中枢机构不是皇室,是三省六部,D错误。

2.(2018·湖南省长郡高三模拟)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

此变化说明( )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答案:D解析: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中,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相互牵制和监督,形成制衡机制;宋朝的二府制进行事权分割,导致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故答案为D项。

中枢机构的职能没有变化,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皇权独大自秦朝皇帝制度的确立即已形成,排除C项。

3.(2018·宁夏石嘴山市高三模拟)唐大中九年(855年),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礼部侍郎、考试官、监考官均受到处分;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进士25人及第,一时“物议以为滥”,御史陆扆复试举子,查出不合格者十余人。

由此可知,唐代( )A.科举制弊端丛生难以为继B.御史具有监察科举的职责C.统治者分权制衡肃净考风D.御史把持选拔人才的大权答案:B解析:材料“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直接说明御史具有监察科举的职责,故B项正确;制衡体现双向性,而科场舞弊案在封建社会是难以根除的,排除C;隋唐开始科举制,制度不健全是正常的,排除A;御史负责监察,不负责人才选拔,排除D。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2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__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限时训练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2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__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限时训练

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

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

这一历程反映了(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D.丞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解析: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权力演变历程。

材料反映了“门下”从皇帝的侍从机关到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的历程,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被分解。

故C项正确。

A项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

B项说法错误,门下省是负责封驳审议的。

D项说法错误,丞相仍行使部分行政权。

2.(2018·北京海淀区一模)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

这说明了(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解析:B 材料表明唐代官绅墓葬中墓志署名郡望的比例与魏晋南北朝相比较小,反映了门阀士族的衰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B项正确。

民族交融与门阀士族衰落没有直接联系,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C项错误;藩镇割据并不是世代荫袭的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3.(2018·安徽宣城二模)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

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3.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

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唐代朋党之争( )A.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4.下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

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着短衣者,一个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

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C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D.一定程度抵制了土地兼并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台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由此可见( )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 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 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7.《水经注·淯水》记载了东汉大户樊重兴修水利的规模:“朝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序陂。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中国古代史专题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中国古代史专题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学东渐的影响解析:A 材料反映了一种重学的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科举制度由于对读书人有巨大的利诱力,使得科举时代读书重学的风气长盛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推动社会重学风气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中这种现象无直接关系,故C、D两项错误。

2.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

该做法的目的是( )A.重视文教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D.缓解“冗兵”问题解析:B 该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重视文官把握实权,自此形成重文轻武风气,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威胁皇权,而这里的枢密使是为中央掌握兵权的官职,故B项正确;A项是手段,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枢密使是中央官职而非地方官职,故C 项错误;很明显材料与解决“冗兵”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

3.清代学者顾炎武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官职的作用时指出:“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

”以下官职的作用与之类似的是( )A.枢密使、按察使B.御史大夫、刺史C.参知政事、通判D.刺史、通判解析:D 据材料可知该官职品级不高但地位重要,可对官员权力形成制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判断顾炎武谈论的是中国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参知政事不属于监察官员,枢密使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但其地位是副丞相,与“官小”不符合,故A、B、C三项错误;刺史、通判虽然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地方高官,因此“官小而权之重”“小大相制”,故D项正确。

2019届二轮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专题卷

2019届二轮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专题卷

专题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重庆三模,2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

这表明()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答案:B解析:材料“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文明对汉族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对中原农耕生活的认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北方地区政局的变化,故D项错误。

2.(2018北京朝阳期中,6)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两晋南朝时期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据此推断当时的赋税和社会状况,故A项错误;由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推断当时的商业与城市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由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可以推断当时农业多种经营,江南开发加速,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经济重心南移与租佃关系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3.(2018宁夏育才中学第二次月考,6)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

此图可反映出()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答案:B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该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非科举制,故A项错误;由图片信息可知,九品中正制下选才经过访问、登记报名后经郡小中正、州大中正考核,再经司徒审订厘定职位报吏部,再由吏部尚书定品授官可知,九品中正制下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故B项正确;图片体现了九品中正制下的选才程序,未体现选才标准,故C项错误;士人们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应是科举制下士人的追求,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3.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

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唐代朋党之争( )A.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4.下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

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着短衣者,一个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

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C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D.一定程度抵制了土地兼并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台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由此可见( )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 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 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7.《水经注·淯水》记载了东汉大户樊重兴修水利的规模:“朝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序陂。

高考历史二轮限时训练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含13年高考题)人民版

高考历史二轮限时训练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含13年高考题)人民版

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知识点题号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2、3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5、6、7、8理学的形成与发展9、10、11古代科技和文艺成就12历史人物 4综合13、141.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

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

”这一规定旨在( )A.加强君主专制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解析:D 材料中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根据所学可以理解为这一规定旨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A、B、C三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

2.(2013贵阳二模)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事权的分割B.科举制的完善C.理学的兴起D.租佃制的发展解析:A 联系教材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加强专制,进一步分割相权,设枢密院掌军权,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掌部分行政权。

设三司来专门管理财政。

在地方也同样分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这样,形成宋朝的“冗官”格局,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

故A项正确。

3.(2013宁德质检)唐太宗在谈及隋文帝不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时,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

”此“变通”指( )A.增加宰相人数,分散皇帝权力B.改革选官制度,加强中央集权C.完善中央机构,规范决策程序D.设置辅政机构,提升办事效率解析:C 此处的“变通”指改变了“不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的状态,唐朝时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职责明确,互相牵制,规范了决策程序,C项正确。

A项应为加强了皇帝权力,排除。

B、D两项是隋唐两代的共同点,不属于“变通”。

4.《中国通史》记载: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提升卷训练: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提升卷训练: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提升卷训练: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提拔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邯郸市一模]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老例。

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晋爵。

这说明() A.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进步B.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C.市民代价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D.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2.[2019·河北保定高三一模]宋朝议决摸索,创建了路制。

一改汉州、唐道稳定地区、稳定治所、稳定机构、稳定职员、权利集结的设置原则。

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接纳分而治之、相互管束的目标。

这一建制()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表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冲破了市坊的边界D.利于办理藩镇割据现象3.[2019·安徽宣城高三二调]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

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

质料表现了北宋()A.谏诤官与君主矛盾锋利B.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C.理学主张影响施政看法D.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4.[2019·云南昆明高三模拟]表宋代地方官僚机构设置地方行政层级地方官僚机构设置官僚机构间的干系路经略抚慰使司互不统属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府(州、军、监) 知州互不统属通判9.[2019·江西赣州高三模拟]南宋初年,朝廷设立会子务认真发行“官会子”。

会子面值以铜钱数量来标示,但基本上不可兑换成现钱,“输官亦许用之,庶公私皆便。

”南宋会子得以流通的主要原因是()A.由国度信用提供包管B.纸币使用具有汗青基础C.得到工商业者的支持D.政府采取逼迫手段推行10.[2019·河水衡水高三模拟]宋以后散市制取代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地区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稳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住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住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限时演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2、3、4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5、6、7、8理学的形成与发展9、10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新成就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

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

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宋元D.明清解析:B从材料信息“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看,该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2.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

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均田制解析:B科举制下,以考试成绩作为录用官员的依据,科举士子来自社会各阶层,造成各阶层之间地位的浮动性大,从而带来了社会的开放,应选B。

3.(2018年温州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

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削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解析:A宋代形成了“冗官”的局面,B项错误;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严重,不可能出现“普遍”弃官从商,C 项错误;“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说明D项错误。

因此,只有A项正确,宋代时抽调地方精兵以充实中央,地方上设有通判以监督地方长官,设有转运史以限制地方财政,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地方上的积贫积弱。

4.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④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解析:A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闽中郡”“江浙行省”,说明秦朝推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长官皆由中央任免,两者的设立都有利于中央集权,故①②正确。

③中董仲舒的思想提出于西汉,与秦朝无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③④错误。

5.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说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解析:C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故A项不正确;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项不正确;D项材料无表达。

从材料看,农妇采摘棉花、纺织织布,为孩子制作衣服,这反映了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6.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该诗赞叹的瓷器种类是( )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彩瓷解析:B杜甫生活在唐代中期,当时的瓷器生产格局是“南青北白”,根据“胜霜雪”可判断杜甫赞扬的是白瓷。

元朝进入彩瓷时代,青花瓷、斗彩瓷、珐琅彩都属于彩瓷。

7.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是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所取代。

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 )A.小农经济走向繁荣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B信奉四海龙王是农耕经济的产物,期盼风调雨顺;信奉妈祖是海上贸易发展的需要,期盼出海平安。

8.范仲淹在《四民诗·商》中写道:“……转货赖斯民。

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

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

……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

”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批判轻商思想B.意为商人申辩C.当时商业繁荣D.国家转向重商解析:D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范仲淹站在商人的立场,公开替商人申辩,但并不能代表国家,不能说明国家政策的转变,D项符合题意。

9.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

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

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

这反映了( )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解析:B从北宋“任布娶寡妇传为佳话”到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假,说明明代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统治者用纲常名教束缚人们的思想。

10.(2018年孝感模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解析: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由“丰富性与普遍性”可知理学博大精深;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可知理学具有封闭性,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11.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只有“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解析:C材料反映“写经体”的出现源于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说明C项正确。

A项错在“最高峰”、B 项错在“只有”、D项错在“产生源于宗教艺术”。

12.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D.人物画,形神俱备解析:A材料的有效信息是“画意不画形”,说明该绘画以写意为主,并配以诗歌来描述画意,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唐朝长安东市(局部)示意图材料二《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了“大户张机为生”,工匠“趁织为活”的现象。

……说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基础。

(1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这种新型生产关系在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2分)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1)问,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在图中可明确有邸店、市署、各种行业专门经营区域等,其“基础”可结合商业发展的要素解答。

第(2)问,从材料中的“机户”“工匠”即可判断为资本主义萌芽,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原因就一目了然了。

答案:(1)特点:政府设立了市场的专门管理机构——市署;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邸店;商业中行业分类明确;市场繁荣。

(8分)基础:农业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6分)(2)特点:发展缓慢。

(4分)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并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等。

(8分)14.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

遂至于无可奈何。

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

……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

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材料三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10分)(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