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审查和监督的有效途径
加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若干问题的思考
加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若干问题的思考作者:王世贵来源:《人大研究》2013年第04期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在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要求人大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监督,这意味着政府的全部收入都要纳入人大监督视野,不仅是公共财政预算,还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四本预算在内的复式预算体系,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学习贯彻这一精神,需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审查和预决算公开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审查监督工作。
一、坚持主权在民,预算编制要“全面详细”人民主权原则是近现代各国宪法公认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理论的创始人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他说人们为了保证自己的自由,才不得不放弃部分权利,订立契约组织国家[1]。
根据“人民主权”理论,资产阶级创造了代议制的形式,意思是让人民选举代表机构,由它来行使人民委托给它的权力,即由它来制定法律,并促使其他国家机关执行法律[2]。
其目的是保障公民更好地享受自己的权利,并为公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服务。
在诸多公共政策中,最需要民意基础的无疑是公共财政资金的征收和使用。
因为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3]。
由人民代表组成的“国会应拥有权力来决定如何以及何时应为这些目的而运用资金”[4]。
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正是在与王权不断争夺公共财政的控制权中,最终确立了议会的政治地位。
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就国王与臣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确立了税收须经纳税人批准的原则。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又确定了财政支出必须由下议院批准的原则。
近代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是通过效仿英国而走上代议制模式宪政道路的,而它们所遵循的议会与行政的分权也都贯穿着议会对国家财政给予监管的宪政原则[5]。
目前,几乎所有的民主政治国家都十分强调议会对政府预算的控制权。
行政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途径
行政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途径1. 加强预算编制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责任,制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表和流程,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获取准确的经济数据和信息,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依据。
2. 完善预算执行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机制,明确预算执行的步骤和要求,制定预算执行的管理办法和惩罚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能够按照预算法规定的要求进行。
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预算的有效实施。
3. 强化预算管理的跟踪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跟踪和监督,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并追究相应的责任。
可以建立预算管理的评估制度,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激发各级预算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4. 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将预算信息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可以建立预算公开的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依据、过程、结果等信息,方便社会各界对预算的监督和评价,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5. 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培养和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
可以组织培训班或培训课程,加强对预算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预算管理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行政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途径主要包括加强预算编制环节、完善预算执行机制、强化预算管理的跟踪和监督、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以及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途径的实施,能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推动其健康发展。
十八大考试试题及答案
1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比2010年翻一番。
14、党的十八大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15、党的十八大对于我国发展所面临形势的总体判断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
16、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的关系。
17、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18、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9、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
20、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牢牢把握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1、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22、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让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3、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的服务型政府。
24、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作、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代表比例。
25、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26、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7、积极应对人口,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28、建立市场配置和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
29、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0、促进空间集约高效、空间宜居适度、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31、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锦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锦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2.22•【字号】盘政办发〔2016〕173号•【施行日期】2016.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锦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盘政办发〔2016〕17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盘锦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2月22日盘锦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盘锦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秘发〔2014〕23号)、《关于调整盘锦市部分政府工作部门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辽编发〔2016〕12号),设立盘锦市财政局(正处级),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能转变(一)取消的职责1.取消市本级各部门预算草案审核。
2.取消市本级各部门决算草案审核。
3.取消市级预算收入退库审批(改为一般行政管理)。
4.取消办理再生资源企业增值税退税。
5.取消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分配管理。
6.取消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补助资金管理。
7.根据《盘锦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需要取消的其他职责。
(二)下放的职责1.90周岁以上老人长寿补贴审批和资金发放下放至盘山县、大洼区财政行政主管部门。
2.80—89周岁低收入老人长寿补贴审批和资金发放下放至盘山县、大洼区财政行政主管部门。
3.根据《盘锦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需要下放的其他职责。
(三)增加的职责1.负责拟定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政策、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负责政府性债务统计与分析,建立和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负责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指导县区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
关于加强预算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督的建议
上海人大2023年第12期近年来,嘉定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工作,健全程序,创新方法,着力加强预决算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
把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作为抓手,在拓宽审查监督内容、创新审查监督方式、增强审查监督实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同时,注重财政预算的全过程监督,预算支出的均衡性不断增强,尤其是部门预算和专项转移支付支出更趋均衡。
但从实践来看,要真正实现“实质性”审查,还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改革的深化和监督实效的提升。
一、应加快社保基金信息共享实质性推动一是政府层面要加快社保资金信息在本市区级层面共享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既可以设定时间表分步推进,也可以先在个别或部分区先行先试后再逐步推进,还可以先共享部分信息再推动全部信息共享。
二是要加快社保资金信息共享的技术准备。
市级层面和区级层面有必要同步研究,共同推进。
三是要重视研究社保资金信息共享的制度保障。
社保资金涉及私密信息,确保安全是第一位的,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保障。
四是人大层面要积极参与推动社保资金信息共享的工作。
同时重视研究区级和市区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加强社保资金信息共享监督的细则安排,推动社保资金信息共享的健康发展。
二、要加快集体企业预算监督工作落地要加快制定镇级人大加强镇级集体企业预算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镇人大在镇级集体企业预算监督管理中的责任担当。
区级人大一方面要指导好镇级人大做好集体企业预算编制和纳入人大监督的工作进展,另一方面要做好镇级集体企业预算资金逐步纳入区级预算代编总预算的前期研究,以完善区级预算全口径审查工作。
要加强镇级集体资产的全面清理,摸清家底,促进监督工作有的放矢。
三、要重视应急管理资金使用的制度研究要认真总结应急资金在使用、管理、监督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经验教训,特别要从制度建设上找原因、议不足。
一是资金使用的范围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有无超范围或不当支出等。
对我国全口径预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的思考
武 琨
摘 要 :在党的十八大报 告中出现 了 “ 加强对政府全 口算决算审查监督 工 作指 明了方 向。 2 0 0 3 年 ,中共十六届第一次提 出 “ 全 口径预算管理” ,自 此 引起各 学者对全 口径预决算的 关注。本 文通过对我 国学者 的研 究成 果的评析后加 以总结 ,并提 出了 进一 步研 究的方向和思路 。 关键词 :全 口径预决算 ;监督 ;审查
议意见。 三、对全 口径预 决算 审查和监督的若干建议
加强对全 口径预算决算 审查监督 ,不管 从经济还是 政治方 面来说 , 对我 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和构建我 国民主法治社会有 非常重大 的意
义。
( 一 )全 E l 径 预算应全 口径公开 ,接受全 口径监督 。这就 要求 中央 和地方各级人大在履行监督权 时 ,应该严格规范有关 部门对提交本级人 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预算草案预算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确保预算体 系 的完整性 ,要包括本级公共财政预算 、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 、国有 资本 经营预算 和社会保 障预算 四个部分。不仅如此 ,草案中既要列支本 级政 府预算 ,又要列支本级政府所属的部 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按 照政府 预算 全 口径体系的要求 ,各种预算都必须尽快建立健全 ,并接受人 大审查监 督。 ( 二)建立公开透明的预决算 审查 监督机制 。将政 府的预决算 公开 透 明本身就是最好的公众监督形式 。因此 ,人大应建立对政 府全 口径预 算决算审查监督的公开平 台。具体包括可以设 置专 门的网站栏 目,适时 公 开财政预算决算和审计 报告 ( 包括一、二级科 目以及公众较为关注 的 三公 ”经费预算等) 。这样将完整全面 的政府 收支信息置 于公众 ,让 民 众清楚地 了解 ,政府征收纳税人 的钱 ,都用在哪些方 面 ,是不是真正取 之于民 ,用之于 民。这样 民众 心里 明了 ,才能 不断 扩大公 众 的有效参 与 ,才有利于 民众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 的监督 ,从而增强政府 的权威 和 公信力 。 ( 三)深化人大对财政预决算审查监 督的思想认识 。为了保证 财政 资金管好用好 , 取之于 民,用之于民 , 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全 口径 预算 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就 十分必要 。在我国宪法 和法律赋予地方人 大及其常 委会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职责就是审查监督财政预算 。而我 国政府 的重要 特征之一就是由人大产生 、对人大负责、 自觉接受人 大监督 ,政府财政 预决算本身就需要 自 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委会 是人 民行使国家权力 的机关 ,人 民对其依法监督政府 财政 预算寄予很大 期 望,所 以各级人大必须强化监督意识 ,改进和完善监督 方式和监督机 制,使对政府全 口径预算决算 的审查监督 由程序性 向实质性转变 不 断 提高监督实效 。(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财政支出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实现预算支出的合理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我国需要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在本文中,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帮助我国构建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一、加强财政预算制度建设建设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第一步是加强财政预算制度的建设。
采取预算法制化的方式,建立起科学的预算制度。
要建立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性预算、发展性预算等,为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工作提供指导和保障。
同时,加强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和审计,制定科学、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
二、完善预算决策机制完善预算决策机制是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关键。
一方面,要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预算管理的精准度和科学性,确保财政支出的效益性和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要建立预算决策和执行的联动机制,提高政府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质量,降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和风险。
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支出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核心。
要强化财政支出的管控和监督,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推动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加强预算财政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此外,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和审计体系,加强对政府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可控性。
四、推动预算管理的创新发展推动预算管理的创新发展是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
要促进预算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打造创新型预算管理机构和平台,推动预算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综上所述,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为此,必须加强财政预算制度建设,完善预算决策机制,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推动预算管理的创新发展。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建立规范、透明、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财政支出的合理化、规范化和透明化。
关于加强人大对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思考
关于加强人大对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思考作者:蒋元文来源:《人大研究》2013年第01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人大工作提出了三个加强的要求,其中一个就是加强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党的报告第一次要求人大加强对“钱袋子”的监督,并且这个要求是全方位的,不留死角的,可见其责任使命之重大。
目前,我国的预算包括四大类,除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外,以社会保障预算为代表的一些其他预算,还没有纳入统一管理。
比如,数量较大的土地出让金、政府性基金等,均没有纳入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
所谓“全口径”,就是在预算决算管理上不能有例外,不能有些部门收了钱、花了钱却不受控制和监督。
加强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对于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此,从依法履行人大职责,做好人大工作,发挥好人大重要职能作用的角度,谈谈体会和认识,供参考。
第一,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财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力之一。
议会起源于税收。
“不出代议士不纳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这样的理念在西方国家由来已久。
未经人大(代议机关)同意,不得征税,这样的理念,在中国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的传统习惯是政府决定征税,征些什么税、征多少,往往都是政府说了算,老百姓交“皇粮国税”天经地义。
这是有待探讨的。
现代社会是民主法治社会。
征税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民生福祉,不和老百姓商量,不经代议机关——人大同意,政府直接决定,既有悖民主精神,又容易导致政府权力的滥用。
同时,也与宪法和法律的精神相悖。
因此,我们要重视发挥人大在平衡国家财政收支中的“守门”、“把关”作用。
一方面,要增强政府尤其是财政、税务机关的法治意识,在国家税收上坚持严格按法律程序办,税率、税种等一定要按经人大批准同意的规定执行,人大通过的,就是法,不得以政策代替法律,不得随意变通人大决定,更不得以言代法,想当然,想增加税收,就增加税收,想减免税收,就减免税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2021年修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2021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4.29•【文号】•【施行日期】2021.04.29•【效力等级】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为履行宪法法律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预算审查监督职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职能的部署要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预算审查监督制度,规范预算行为,提高预算绩效,厉行节约,更好地发挥中央预算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中央预算的审查监督。
为此,特作如下决定:一、加强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政府预算决算开展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审查监督,聚焦重点,注重实效,保障宪法和法律贯彻实施,保障国家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一)加强财政政策审查监督。
审查监督重点包括:财政政策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宏观调控总体要求相衔接的情况;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工作,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保障的情况;财政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人大代表与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情况;财政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可持续性等情况。
(二)加强一般公共预算审查监督。
审查监督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和结构的重点包括:支出总量和结构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情况;支出总量及其增减的情况,财政赤字规模及其占年度预计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情况;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绩效等情况。
预算全口径、监督全过程、参及全方位
预算全口径、监督全过程、参及全方位温岭参与式预算从2005年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
十年来,伴随着我国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基层协商民主的不断发展,参与式预算历经试点坚持、稳步扩面、全面推广、规范完善等各个阶段,逐步兴起并不断走向深入2005年,温岭在泽国、新河两镇率先试水预算民主恳谈,拉开了参与式预算的序幕,至2010年已在全市16个镇(街道)全面推广,2008年向上延伸至市级部门预算,2011年通过人大代表工作站的预算征询恳谈,2013年温岭市级人代会上开始票决部门预算,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尝试预算绩效评价,2015年又在市级人代会上试行预算修正议案。
10年以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精彩不断,亮点纷呈,参与式预算按照“预算全口径、监督全过程、参与全方位”的要求向纵深推进(一)预算全口径新预算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
”[1]2013年,温岭市在原先以一般公共预算监督为主的基础上,首次将社保基金预算提交市人代会审查,全面部署并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
2014年,首次实现“四本账”预算单独编制并全部提交人代会审查。
2015年,对提交人代会审查的“四本账”预算进行分本表决,全体代表专门通过表决的方式,分别通过批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四本预算的决议(二)监督全过程从年初预算编制开始,到年中预算执行,再到年终决算,全过程监督。
使“预算编制有审查、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绩效有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1.会前四部曲协商恳谈。
自2008年以来,一般在人代会两个月前,举行部门预算民主恳谈会,采取分组恳谈与集中恳谈相结合的方式,就部门预算进行深入恳谈,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促使部门预算编制更加细化规范征询恳谈。
自2011年以来,温岭市人大将部门预算送交各代表联络站进行征询恳谈,通过延伸预算协商触角,广泛征求基层普通选民的意见,进一步增加了恳谈的广度和深度初审票决。
全口径背景下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
口 文 富恒 李 超
党 的 十八 大 提 出 支持 人 大及 其 常 委会 “ 加 强对 “ 小金库” , 乱上计划外基建项 目, 滥发奖金福利 , “ 三
政府全 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 和监督” 。那么 , 究竟什 乱 ” 现象 日趋严 重 。针对 这些 情况 , 国家 采取 了一 系 么是全 口径 预决 算 ?它提 出 的背景是 什 么? 范 围有 列 措施 , 逐 步 规 范 和遏 制 预算 外 资金 快 速 增 长 的势 多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的。特别是 头 , 如1 9 9 4 年 出台的预算法规定 , 政府要加强对预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 当积极作为 , 切实落实 中央 算 外 资金 的管 理 , 各 级 人 大要 加 强对 预算 外 资金 使 的要求 , 努力做好全 口径背景下的人大预算审查监 用的监督。1 9 9 6 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强预算外资
二、 党 的十八大报 告提 出新要求
我 国在加强预算管理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 , 从具
三、 全 口径 的范 围究竟如何界定
全 口径 预决 算 的核 心就 是要 实 现政 府性 收支 的
全覆 盖 。这样 , 政 府 性 收 人 到底 包 含 哪些 , 体制度设计上实现 了预算 内外“ 并轨 ” , 但离 “ 全口 全 口径 、 成为推行全 口径预决算 径” 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一是各级政府仍 然存在 支出究竟覆盖到什么范围 , 就会 “ 口径 ” 难 以统一 , 实 施起来 难 度 大量 的收支 没有 纳 入预算 管理 , 很多 财政 专 户 、 政府 的关 键 。否则 , 很 大 。 性 收费 依然 游离 于 预算 体 系之外 , 在 人 大监督 的“ 视 野” 之外 。二是 一些 收支 尽 管纳 入 了部 门预算 , 但 没
开启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和监督的新路径
开启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和监督的新路径作者:毕丽敏来源:《人大研究》2013年第12期财政信息是政府活动的一面镜子,政府在履职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可以通过财政信息反映出来。
公开透明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政府财政来源于纳税人的税收,纳税人的钱有多少?花到哪里去了?纳税人理所当然应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因此,财政信息公开,既具有法定意义上的制度规范,是“仆人”将要做的事情和做事的结果向“主人”汇报;同时也是财政民主的要求。
财政信息公开的目的就是要让公众参与进来,问一问“这钱该不该花”“这钱花得怎么样”以及“花钱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是前后连贯、紧密联系的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由预算、决算和审计来完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1]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离不开财政信息的对称,而财政信息的对称,公开是前提,不公开就无法审查和监督。
公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监督,如果只公开而不监督或者公开之后无法监督就失去了公开的意义,这是问题的一方面;但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督。
如果监督只是“例行公事”而无实质性的“触动”,如果监督只是“发现病情”而不“对症施治”,那么这样的监督也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所以,财政信息公开不能仅限于预算,或止于决算,要直面审计出来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整治。
在这方面,温岭市人大以专题询问直击审计问题,开启了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和监督的新路径。
一、财政信息对称的意蕴2008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和“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列为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
但要做好政府财政信息的公开并非易事,这涉及公开的范围、内容、程度和方式。
尽管在制度建设和行政措施上,上有国务院和财政部行政法规的推动,下有学界的讨论、公众的热议,再加上媒体的报导、曝光所共同形成的社会舆论压力,中国的财政信息公开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财政监督的要求和公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
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宋建华周口市审计局,466000 周口市莲花路东段,E-mail:*****************摘 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是党和国家对财政资金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这不仅是对财政工作的一场革命,更将推动政府理财思路的转变,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
关键词:政府预算 全口径 编制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这是党和国家对财政资金管理的新要求,对财政工作来说是一场革命,将推动政府理财思路的转变,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
同时,全口径预算决算对审计将提出更高要求。
一、什么是全口径预算全口径预算就是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其目标定位于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四部分组成。
目前,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编制水平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编制逐步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但与实行全口径预算决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很多市、县级政府虽然编制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仅仅是将一部分市属国有企业的收益纳入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但并没有将所有市属国有企业的资本收益都纳入进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没有覆盖全部市属国有企业。
而以社会保障预算为代表的其他一些预算,还没有纳入统一管理范畴。
实现全口径预决算任重道远,需要监督主体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健全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
二、政府全口径预算存在的问题我国的预算制度改革在不断推进,但尚未脱离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束缚,大量政府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这与预算的综合性原则相悖。
预算制度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控制不到位按照规定,政府机关是立法机关的执行机构,政府要按照立法机关的决定组织行为。
国家预算监督的方法
国家预算监督的方法
国家预算监督的方法包括: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和特定问题组织调查,有关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的材料。
3、上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
4、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
5、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监督方式,加强对重点收支政策贯彻实施、重点领域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重大财税改革和政策调整、重大投资项目落实情况的监督。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提高预算审查监督效能,实现预算审查监督的网络化、智能化。
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
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是指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对所有收支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审查和监督的制度。
该制度是财政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预算合理性、规范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
一、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的意义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是财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预算合理性和规范性。
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能够对所有收支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审查和监督,确保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 提高预算效益。
通过对预算的全面审查和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的效益。
3. 加强财政监管。
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能够加强财政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4. 促进政府透明化。
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能够促进政府透明化,使政府的财务状况和决策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二、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的内容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预算编制前的审查。
在编制预算前,要对各项收支项目进行审查,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2.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审查。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对各项支出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预算计划和法律法规要求。
3. 预算执行后的审查。
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对各项收支项目进行审查,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4. 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
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效果,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三、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的实施步骤全口径预算审查制度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全口径预算审查计划。
在每个财政年度开始前,要制定全口径预算审查计划,明确审查内容、方式和时间表。
2. 实施全口径预算审查。
按照计划,对各项收支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审查和监督。
3.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4. 综合评价预算执行结果。
政府预决算管理制度
政府预决算管理制度一、政府预决算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政府预决算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编制、审核、执行和监督四个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确保财政预算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障政府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1. 编制环节政府预决算的编制是整个财政管理制度的起点和核心环节。
政府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年度预算案和决算报告,其中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债务、预算绩效等内容。
编制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立法机关确定财政预算法,规定了财政预算的编制要求和程序;财政部门制定预算编制细则,明确了各部门财政预算的编制指导和标准;各政府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和任务,制定年度预算方案,经审核后上报至上级部门;最后,各级政府部门经过统一调整和汇总,形成最终的财政预算案,呈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
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政府财政支出的方向和规模,确保公共财政预算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对于特殊地区和重点领域的财政预算,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和风险控制,避免财政浪费和滥用。
2. 审核环节政府部门负责预算审核工作的机构应当是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的第三方机构,例如审计机关或财政部门下设的专门机构。
这些机构应当根据财政预算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对政府部门编制的预算案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估,包括经济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等方面。
预算审核工作应当注重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和效益分析,倡导公众参与和监督,推动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对于审核发现的财政违法、浪费和滥用等问题,应当依法予以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执行环节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年度预算案的批准文书,按照预算编制的指导原则和要求,制定具体的预算执行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财政支出的用途和范围,保证财政支出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财政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对于预算执行中出现的财务问题和风险,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预决算审计建议
预决算审计建议预决算审计是指对政府部门的预算和决算进行审计,以评估其财务状况、财务运作和资源利用情况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及预算和决算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规性。
为了提高预决算审计的效果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建议:1. 深入了解审计对象:在进行预决算审计前,审计人员应详细了解审计对象的背景、职责和相关政策,以便更好地把握审计重点和方向。
2. 制定审计计划:在进行预决算审计前,应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范围、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3. 采用多种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文件审查、现场核查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全面评估预算和决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4. 强化内部控制审计:预决算审计应重点关注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机制,评估其有效性和合规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5. 加强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对审计对象的预算和决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异常和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6. 关注财务风险管理:预决算审计应关注审计对象的财务风险管理情况,评估其风险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提出改进建议。
7. 强化合规性审计:预决算审计应关注审计对象的合规性情况,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8. 关注财务运作效率:预决算审计应关注审计对象的财务运作效率,评估其资源利用情况和成本效益,提出改进建议。
9. 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应编写清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报告,突出重点问题和改进建议,以便审计结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关注和采纳。
10. 加强沟通与合作:审计人员应与审计对象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及时解答审计对象的疑问和意见,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加强监督和跟踪:对于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应加强监督和跟踪,确保提出的改进建议能够得到及时的采纳和执行。
通过以上建议,可以提高预决算审计的效果和质量,为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预决算公开工作方案
预决算公开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的为了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我部决定制定本预决算公开工作方案。
本方案旨在规范预决算公开工作的流程和内容,加强各级政府对预决算公开的组织和指导,提高公众对政府财务状况的了解度,增强社会监督,促进政府财政工作的透明和公正。
二、工作要点1. 预算公开(1)政府部门应在预算编制期间建立健全公开预算制度,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政府预算草案应当通过政府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公开,并提供公开审查的机会。
政府还应当利用新媒体等方式,向公众普及预算知识,提高公众对预算的理解。
2. 决算公开(1)政府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编制年度决算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开。
(2)政府决算报告应当清晰介绍收支情况、各项支出的用途和执行情况,全面反映决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政府决算报告公开后,应当举行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和座谈会,向社会公众解读报告内容,回答公众关注的问题。
三、公开途径1. 网络媒体政府部门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平台等网络媒体,发布预决算信息。
2. 传统媒体政府部门应向各大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发布预决算信息,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
3. 社会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微博、等社会平台,主动发布预决算信息,吸引更多公众参与。
四、监督机制1. 政府监督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预决算公开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各级政府预决算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 社会监督公众可以通过举报方式、网上举报平台等渠道监督政府预决算公开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追责。
五、评估和调整本方案实施三年后,应进行评估和,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六、附则本方案自政府部门发布之日起生效,废止之前有关预决算公开工作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金管理农村财政与财务年第3期(三)注重培训,提升素质。
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大对村社干部财务及专项款物管理常识的培训。
强化对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逐步建立一批素质好、较稳定的农村会计队伍。
坚决杜绝“任人唯亲”选拔财会人员,将一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优良的人员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四)强化监督,狠抓落实。
要明确一名领导和一个机构具体负责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
乡镇领导和承担该项工作的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各单位和村实地调查研究,采取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查阅公开档案等方法,检查农村财务管理是否到位,群众是否满意。
要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的内部监督机构,如农村财务管理监督小组、群众理财小组等,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监督审核,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强化群众监督,建立农村财务管理意见簿,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要对农村财务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认真总结,及时推广。
对农村财务管理困难大、问题多的地方,帮助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加强指导,及时解决,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财政局农业科)责任编辑:欣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这将推动政府理财思路转变,更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
同时,全口径预决算对人大、审计等监督部门提出更高要求。
本文从剖析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多方共同推进全口径审查监督,将财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构建法治财政框架体系。
一、当前财政预决算存在的主要问题1.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控制不到位。
政府预算,表面上是政府年度收支计划的具体数字,实际上体现了政府的施政纲领与行政措施。
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政府所有类型的财政收支活动都必须得到立法机构的批准和授权,从而在财力保障上限制政府的活动范围。
然而,我国立法机关却无法对所有政府收支活动发挥控制作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只能对预算进行一般性的审查,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措施,预算约束不够有力,部门的预算观念还相当淡薄,导致了预算软约束的产生。
2.预算权分散于各部门。
财政主体多元化导致各级政府将财政预算简单等同于计划,预算权分散在政府各个部门,尚未实现政府内部的财政统一。
尽管我国部门预算改革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但目前财政部门还无法行使统一的预算分配权,财政、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都可以行使预算分配权,这导致预算分配权分散于很多部门,对预算管理制度的运行和预算监督造成了较多问题,提高了预算编制、执行的成本。
3.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绩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部分预算单位编制预算草案质量不高。
部分单位将一些不成熟、未立项的项目纳入预算申报,或将工期较长的项目所需全程资金在下年预算中一次性全额申报,或是对项目所需资金测算不够严谨、全面,或是遗漏申报部分项目预算。
二是项目公开评审成效有待建立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审查和监督的有效途径赵长宝201441资金管理农村财政与财务年第3期提高。
财政部门对项目预算的基本情况掌握不够全面,部分预算单位在准备项目支出公开评审材料时,重工作任务论述,轻项目可行性论证;重资金量需求申报,轻具体经费测算依据。
三是预算编制内容没有涵盖所有财政性资金。
财政性资金是指以国家财政为中心的预算资金、国债资金及其他财政性资金,既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还包括与国家财政有关系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货币收支。
目前政府预算体系,预算管理的完整性、统一性还不够,纳入预算管理资金尚未涵盖所有类型的财政性资金,突出问题之一是非税收入及土地出让金、社会保障基金等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没有全部纳入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中来,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预算。
四是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需要加强。
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编制模式已从基数加增长转型到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编制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办什么事,给什么钱,办多少事,给多少钱,每个财年不留结余。
预算编制采用“基数法”,各部门获得批准预算的额度取决于原有基数,而不是部门事权大小。
这种情况下,预算编制与以前年度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支出比例等使用效益割裂开来,而且缺乏合理的支出定额标准,导致部门之间预算的不平衡问题。
4.决算汇编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部分单位编报决算不够严谨。
如对编报口径理解不清,漏报数据信息,未理清表间逻辑关系,填报人数情况脱离单位基础数据库等。
二是决算对预算的指导不够。
对决算报表分析仅局限于人工分析阶段,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决算数据信息分析仅停留在数据和比率的计算分析层面,未能做到多角度综合指标深度分析和针对性指导。
二、加强政府全口径财政预决算工作的措施与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正确理解全口径预决算管理目标,提高政府公信力。
目前人们对预决算管理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往往理解为财政资金收支计划,而忽略了预算发挥的两个重要功能,即作为最高立法机关和全体人民监督、审议政府财政收支运作甚至整个政府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认识上的偏差,使得预算管理执行主体出现错位的问题。
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全口径预决算的宣传解释,让公众听得懂,详细了解公共预算的资金是怎样分配使用的,判断这钱花在什么地方、花得对不对,才有利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
2.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提升预算编制水平。
一是要探索对各预算单位项目预算日常跟踪。
将各预算单位的年初预算项目实行分包,明确专人跟踪项目进度及资金投入情况,并作为项目绩效考评及下年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
二是要进一步提前部门预算工作启动时间。
各预算单位的预算“一上”后,要预留充足时间用于财政部门熟悉各单位预算草案,逐个形成会商待议提要,从而在会商环节有针对性沟通、解决预算草案中的问题。
三是要逐步实行预算支出项目分类评审方式。
一方面,根据部门职能类别分类,将各预算部门划分为经济发展类、城市建设和管理类、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类、社会管理类、政务运行类、群团组织类、乡镇街道类等七大类。
另一方面,根据项目情况分类,对已经发展改革部门立项的支出项目,提交评审会审核预算金额;对发展改革部门未立项或无须经发展改革部门立项的支出项目,应在进行公开评审后提交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对超概算的支出项目,必须先行提交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否则不进入公开评审。
四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内容,细化部门预算科目,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政府应建立以部门为反映主体的预算科目体系,以此为基础完善政府收支科目,建立按部门、经济性质和功能为衡量标准的政府收支指标体系,逐步缩小未纳入预算的政府性收支项目,合理界定公共财政事权范围,推动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促进政府预算的统一和完整。
比如,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报告采用“全口径”,首次编报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现了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完整编报,更加清晰地反映国家财政整个盘子的收支安排情况,让“国家账本”更加规范科学。
3.进一步强化收支管理,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一是要强化综合治税。
健全综合治税机制,实现税源管理向项目和新入驻企业延伸,保持税源管控重点和产业201442资金管理农村财政与财务年第3期发展重点的动态一致;继续完善综合治税平台,提升纳税异常预警功能,组织督促乡镇、街道跟进落实预警税源户型,夯实稳固税源;继续推进建设项目纳税跟踪、个体工商税收社会化管理和私人出租房屋房产税委托代征等税收管理新机制;严格执行协税护税年度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二是要规范超收收入管理。
探索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对超收收入原则上不再安排当年支出,而是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留待以后年度安排使用。
三是要加强支出管理。
部门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一般不得提出追加申请;部门预算要坚持在确保人员经费及日常基本运转的基础上,优化结构,重点向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工程等方面倾斜,促进区域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和谐发展;要督促各单位严格遵守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扎实开展绩效管理,强化绩效指标的刚性和绩效责任。
4.推进预决算公开,提高财政透明度,完善政府财政报告体系。
只有预算的透明,才有“看得见的政府”,人民才能行使监督权。
以落实社会公众和立法机构对政府收支的知情权为目标,在预算的编制与审查批准中,可借鉴“开门立法”的做法,开辟适当途径让社会公众充分表达其利益要求,帮助有关部门更好地发现、选择真实的公共利益,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
建立规范的政府财政报告体系,全面反映政府各部门的财政状况和收支活动结果,全方位披露政府部门的资金收支活动信息,将完整的政府开支信息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将公共预算置于“阳光”下,确保国家的“钱袋子”更加安全,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5.进一步细化决算汇编,提升预算决算的衔接度。
一是要明确规范决算填报口径。
财政部门要先行做好决算底表,部门决算人数统一口径,应以单位基础数据库为依据。
二是要规范支出功能科目、细化经济科目的使用。
强化项目经费支出按单位业务内容使用功能科目,细化经济科目口径说明,使预算单位进一步重视经济科目的使用。
限制对使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下“其他”支出,逐步减少“其他”支出事项的使用范围。
三是要加强决算数据分析。
建立与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内设相关科室间的协作交流机制,发挥他们熟悉业务的优势,促进决算报表内容更符合实际;建立信息机制,通过进一步分析整理决算数据,及时总结反映决算中出现的新情况,促进决算数据与预算编制有效衔接。
6.共同推进,建立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
应从各个环节增强对政府收支的行政控制和立法控制,实现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
事前,由主管部门或专业人士对政府各部门收支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事中,由财政部门和立法机关对预算有效控制,财政部门作为预算的初步审查单位,应重视预算的绩效评估,对部门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绩效目标、项目内容等进行论证,提高资金安排的科学合理性,推进政府预算公开进程,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事后,由审计部门对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
此外,还应接受公众、媒体的监督,确保政府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公众真正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财政局)责任编辑:欣闻3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