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校合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对孩子的培养起着互补和提升的作用。
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学习的环境,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可以创造一个宁静、有序、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专心学习的空间。
学校在教室、图书馆等场所也要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校共同协作,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二、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以确保孩子的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家庭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每周的学习计划,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任务。
学校可以制定年度教学计划,并通过与家长交流,确保家庭和学校的教学目标一致。
家校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积极沟通交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积极沟通交流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家长和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或家校沟通会,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家长可以向教师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也可以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师生互动方式。
通过积极沟通交流,家庭和学校能更好地协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时需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家庭可以提供孩子家庭作业的辅导,鼓励孩子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培养其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和支持,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树立学习的榜样家长和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重要榜样,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家庭可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亲自参与孩子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各位家长朋友:大家下午好!在校长室的指导之下,我今天想跟大家一起探讨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
首先请大家跟我一起学习一句名言,这句名言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搞过教育的人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在国际上是很高的权威,作为前苏联的教育家,他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影响更大。
他说什么呢?他说:“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当然,我们说这句话,并不是学校要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
但是无法辩驳的是,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也许很多家长认为,有些家长并没有经常跟孩子在一起,更谈不上辅导孩子学习,他的子女为什么那样品学兼优?这里面至少有三个商榷的地方。
第一点,家庭教育并不只包括父母的教育,还包括爷爷、妈妈,还有其他亲友,熟悉《孟母三迁》这个故事的家长还会懂得,左右邻居、孩子的伙伴的影响等,都是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二点,并不是说话越多,交流越多,教育就越到位。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到自己的子女正在玩儿,有的家长就是大声喝斥:“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儿,学习成绩死差。
瞧瞧人家小红,多懂事,学习多认真!”这样的教育不但是无效的,甚至还在父母和孩子之间造成对立情绪。
第三点,学校需要家长教什么?我想,不是语、数、英学科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和阅读的习惯。
说到行为习惯,再向各位家长介绍一句名言,相信很多家长听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意思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他能学到了多少知识重要的多的多。
这一点大家有认识,但不重视。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活动方案1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显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家校合作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本活动旨在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二、活动对象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各阶段的学生及其家长。
三、活动内容1.家校沟通会定期举办家校沟通会,邀请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就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交流。
会上,老师可以分享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家长则可以分享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共同分析孩子习惯养成的现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2.亲子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户外拓展、手工制作、阅读分享等,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分享、合作等好习惯,家长则通过亲身示范,传递正能量。
3.习惯养成挑战开展习惯养成挑战活动,如“21天好习惯养成计划”。
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习惯养成目标,如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等,并在接下来的21天内坚持执行。
活动结束后,评选出优秀习惯养成家庭,给予表彰和奖励。
4.家庭作业互助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业,家长在辅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及时复习等。
同时,家长还可以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作业要求,确保家庭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5.家长学堂开设家长学堂,邀请专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课程内容包括孩子心理发展、习惯养成、亲子沟通等方面,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四、活动实施与评估1.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2.成立活动组织小组,负责活动的筹备、组织和实施。
3.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家长和孩子的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借鉴。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活动,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及策略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及策略家校合作一直被认为是学生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一个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重视,并提出有效的合作策略,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一、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态度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老师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通过双方的合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互相配合,学校在学术教育上起着重要作用,而家庭则是学生品德、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主要影响力。
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间获得平衡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家长和老师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一致,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校和家庭都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家校合作的实施策略1.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沟通是一切合作的基础,家长和老师要保持频繁的沟通,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情况,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关系。
老师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电话、微信等方式向家长详细介绍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评价,家长也可以向老师提供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困惑,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家长委员会,提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家长在参与中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
学习习惯心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心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和坚持力。
本文将分享我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确立目标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并坚持下去。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例如,要求学生每周制定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分配。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例如,规定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不拖延。
其次,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记录笔记、做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要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设立奖惩机制为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设立一套奖惩机制。
例如,对于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而对于经常拖延或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适当罚款或降低晚自习时间。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意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主动去养成和坚持。
第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坚持学习的最大动力。
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具等方式,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任务,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学习。
第五,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与他们共同商讨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方向,并互相交流一些有效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高效培养
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高效培养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行为难以养成。
所以,家校合作是高效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从家长和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有效促进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认知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研究以“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为题开展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家校合作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之间的关系,探讨在当前教学环境下加强家校合作的策略方法。
一、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沟通交流,难以达成一致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长、教师、学校三者的通力协作。
但目前,由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教育目标不一致。
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平时不用管得太紧;也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对孩子要求不严。
这些不同的想法,直接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态度[1]。
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不利于良好行为的养成。
(二)强调结果评价,轻视过程管理形成好的学习方法,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并不断加以强化。
但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或家长,往往过于看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管理。
例如,有些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常常采取物质刺激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各种奖励,以增强学习的动力。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却无法真正改变其不好的行为。
因为,一旦这种奖励停止,或者失去诱惑时,就会很快恢复原来的状态,甚至比以前更差。
可见,单纯用物质刺激来引导学生的做法,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方法。
家校合作 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和学校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境。
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方面。
本文将探讨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种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以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主要场所,他们的行为习惯往往在这两个环境中形成。
只有家庭和学校紧密合作,才能形成一致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方向,为孩子提供一致的引导和规范,从而更好地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次,家庭和学校互相支持,可以形成育人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最后,家校合作还有利于增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信和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尽力而为。
二、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1. 定期家校沟通会议定期家校沟通会议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式。
家长和教师可以定期相聚,分享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交流对孩子的关心和期望,共同探讨孩子的问题和挑战,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沟通,家长和教师可以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互相了解对方的期望和需求,形成一致的育人目标和方法。
2. 家校合作项目家校合作项目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设计和活动策划,积极发挥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
比如,可以组织家长参加道德讲座、行为规范指导等活动,共同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
3. 家校互补教育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在学校进行与家长的交流,还需要家长在家庭环境中与学校共同协作。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守纪律、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基本行为准则,与学校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也可以通过家访、家庭作业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4. 多元化的家校互动多元化的家校互动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的活动方案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的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为了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活动名称“好习惯伴我行”家校合作促进活动三、活动对象幼儿园小班的家长和孩子四、活动内容1.家长会讲座:邀请教育专家或老师为家长进行讲座,讲解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方法以及家长在习惯养成中的角色。
2.家校互动手册:制作一本包含孩子习惯养成指南、家校沟通记录、孩子习惯进步记录等内容的手册,方便家长记录孩子在家中的习惯表现,并与老师进行及时沟通。
3.习惯养成打卡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习惯养成打卡活动,每天记录孩子完成好习惯的情况,如按时起床、自己收拾玩具等,并在家校互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4.习惯养成展示会:定期组织习惯养成展示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展示孩子在家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家访活动:老师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习惯养成情况,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孩子的习惯养成。
五、活动时间与安排1.家长会讲座:每学期初举行一次,邀请教育专家或老师为家长进行讲解。
2.家校互动手册:每月发放一次,家长记录孩子习惯养成情况,并在下月初交给老师进行查阅和反馈。
3.习惯养成打卡活动:每周进行,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记录孩子的好习惯表现。
4.习惯养成展示会:每学期末举行一次,展示孩子在家中养成的良好习惯。
5.家访活动:每学期进行两次,分别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
六、活动效果评估1.通过家长反馈、孩子习惯养成记录以及老师观察等方式,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七、活动总结与分享1.在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梳理活动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家校合作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
2.将活动成果和经验分享给其他班级和幼儿园,促进园所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
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素养。
然而,要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并不容易,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理解。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
一、家庭角度1.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困惑。
可以通过每天的问候、共进晚餐、参与孩子的学习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支持。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
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计划,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鼓励孩子参与课外活动除了学习,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参加社区活动等,拓宽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4. 建立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和必要的学习工具。
同时,家长自己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二、学校角度1.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学校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和建议。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
2. 提供家庭作业指导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家庭作业指导,明确作业要求和学习目标。
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布置单、作业辅导课程等方式,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孩子的学习。
3. 举办家长培训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培训活动,提供教育教学知识和育儿经验的分享。
可以邀请专家、教师和家长代表进行讲座、座谈会等形式的交流,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育儿能力。
4.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与学校进行交流和反馈。
可以通过微信群、学校网站、家校通等方式,及时发布学校通知、家长会议安排等信息,方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随着家校共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了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策略,帮助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家长和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相互了解学生在家和学校的表现。
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家访等方式,家长可以了解学校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学校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
这样一来,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制定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家庭和学校应该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等;学校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自律能力等。
通过关注这些细节,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都应该给予学生正面的激励和奖励。
学生会受到积极鼓励的行为更容易变成习惯。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奖励等方式,来肯定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
当学生完成作业,家长可以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在校表现出色,教师可以给予奖励,激励学生继续保持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都应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学生需要明确知道家庭和学校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是什么。
家长和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解释,制定出明确的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制定学生守则,并通过班会来讲解,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被期待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家校共育是指家庭与学校之间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我们有必要研究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以期望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行为养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应该对孩子的行为养成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以下是家庭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一些策略:1.榜样示范:家长可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示范。
只有家长自己能够尊重他人、守纪律,孩子才会从中学到正面的榜样。
2. 激励引导:在孩子培养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表扬、奖励等,让孩子对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动力。
3. 沟通交流: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想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和规范。
4. 规矩约束:家庭应该建立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约束,让孩子明确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能力。
二、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发挥其对学生行为养成的教育引导作用。
以下是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一些策略:1. 课程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良好的行为观念,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守纪守规等良好行为习惯。
2. 班级管理: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建立学生守纪守规的意识和自律能力。
3. 激励奖惩:学校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奖惩措施,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4. 课外活动: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三、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应该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校合作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校合作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2023年了,家校合作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会改变。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工作,而学生则是受益于这项工作。
通过这项工作,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支持学生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下面是家校合作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具体介绍。
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从而降低学生面对学习压力的焦虑感。
由于家庭和学校是同一方向的,学生不会受到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
同时家庭和学校更容易沟通,而教育活动也更容易掌握,这些都促进了学生自信心和勇气的增强。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生家庭的一份子,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监督和指导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学校内,教师们也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这两种方式的相辅相承,能够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课堂内。
家庭和学校都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各方面教育。
家庭传达的教育以孩子的生活和情感为出发点,学校传达的教育以学术和文化为出发点。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学生的教育得以更全面和完整。
4. 增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校内负责学生的教育,而学生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则与此有很大的联系。
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增强教育活动的互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家庭还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而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容易适应的环境。
5. 提高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效率由于各自的负责任务不同,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障碍。
通过家校合作,家校之间的联系得以加强,沟通效率得以提高,双方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和提供支持。
这样,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适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同时,学校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家庭方面的情况,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学生的教育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基础。
小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1. 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 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电脑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步骤。
小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1. 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为之努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分解任务:针对每个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解任务,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避免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3. 监督学生执行计划: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监督学生执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小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拖延症。
2.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四、注重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环境,家长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校配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借这次月考,我们召开这个家长会,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加强你们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让孩子们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我将从学生在班中表现情况,期中考试情况、需要家长配合等方面来谈谈。
一、家、校配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的好坏会影响人一生的命运,好习惯养成了将受益终生,反之,不良的习惯会贻害终生。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正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稳定,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90%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
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中,性格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事实正是如此,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13岁就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大学生的周峰,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总是说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了自己。
据说周峰有两个好的学习习惯:一是量化的学习习惯。
他认识汉字,记英语单词,每天都是10个,即使是走亲戚串门也从不间断。
一年下来,3000多个汉字记住了,3000多个英语单词也记住了。
二是定时的学习习惯。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自觉性极强,不需要别人提醒。
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工作,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拖拉、懒惰。
所以,对于处在习惯形成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1、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教学很重要。
只有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才能很轻松地完成作业。
很多在家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课无法做到认真听讲。
为此我们经常狠抓课堂纪律,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如何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何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校携手,共育良习: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基石,而家校合作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教育专家认为,家校应携手前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明确目标,达成共识建立起约定目标: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协商明确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例如: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
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学校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并协商制定方案。
协同推进,避免冲突:避免学校和家庭教育理念冲突,以免出现“学校要求,家长放松”或“家长要求,学校忽略”的情况。
二、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学习兴趣学校提供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家庭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家长应为学生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减少干扰学生的学习。
鼓励探索,增强求知欲: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循序渐进,培养良好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校应从最简单的学习习惯开始,例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制定计划,不要急于求成:家长应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从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渐渐地提升难度和工作量,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习惯。
及时激励,提高学习兴趣:学校和家庭应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度的鼓励和奖励,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家校互动,齐心协力共进学校定期发布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家长可以通过学校的平台了解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并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习习惯培养活动:例如参加家长会、参与学习习惯培养的讲座等,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习习惯培养工作。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提升学习成绩,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养成自律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首要步骤是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
学生应该在每天的学习之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将其写下来。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规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将学习任务合理分配,并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
这样的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拖延症的发生。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习环境应该安静、整洁、干净,没有过多的干扰因素,这样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
其次,学习环境应该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例如书籍、参考资料等,供学生查阅、研究。
最后,学习环境还应该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舒适度。
三、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源泉。
学生应该制定具体、明确、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例如,如果学生希望提高数学成绩,他们可以设定一个目标:每周至少完成五套数学题,每天花半个小时复习数学知识。
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更有动力地投入学习,并且能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四、分解学习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学生具备合理分解学习任务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任务较大或较难时,应该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部分,逐步完成。
例如,学生在写一篇英语作文时,可以先完成大纲的起草,再进行各个段落的写作,最后进行润色和修改。
分解学习任务不仅可以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还可以增加学习任务完成的可行性。
五、保持专注和集中专注和集中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要素。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保持专注,例如缩小学习范围,减少干扰因素,定时进行短暂的休息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提高注意力的训练来增强集中力,例如通过阅读一些短篇文章并进行复述,或者参加适当的集中力训练课程。
学校应如何开展良好习惯培养
学校应如何开展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探讨学校应如何开展良好习惯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学校应该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例如,早晨准时到校、整齐划一的校服、不说脏话、不打架斗殴等。
这些规则和制度应该体现在学校的校规中,供学生和家长参考,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确保所有成员都能理解和遵守。
二、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努力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如图书馆、自习室等,供学生自由利用。
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学科竞赛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注重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他们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垃圾食品;教育学生保持适量的锻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个人卫生、环保等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
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人际交往习惯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建立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首先,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班级聚餐、户外拓展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有效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五、家校合作,共同培养习惯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
学校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共同为学生的习惯培养负责。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习惯表现和改进方案;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了解学校对习惯培养的做法和要求,与学校共同营造培养习惯的良好氛围。
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什么
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什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作为他们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家校合作就显得尤为关键。
那么,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家校合作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一致的教育环境。
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在学校,老师传授知识、培养习惯、塑造品德;回到家中,如果家长能够延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那么孩子就能在一个连贯、稳定的环境中成长。
比如,老师在学校教导孩子要诚实守信,家长在家里也通过实际行动和日常交流强化这一价值观,孩子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并践行这一品质。
相反,如果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相互冲突,孩子可能会感到困惑,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家校合作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
在学校,老师面对众多学生,虽然能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对于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了解可能相对有限。
而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对孩子的这些方面有着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喜好、优势和不足等信息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则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孩子提供更个性化的教育。
例如,如果家长告诉老师孩子对绘画特别感兴趣,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多给予孩子展示绘画才能的机会,或者推荐相关的课外活动,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再者,家校合作能够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当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与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孩子会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注和支持,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是被重视的。
这种关注和支持会转化为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学习。
同时,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和老师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而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校双方可以共同分析原因,给予帮助和引导,让孩子有勇气面对挑战,克服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博兴二中孙建文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学习,决定着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发展方向,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有学校培养、家庭培养,也有学段培养、学科培养。
现从家庭与学校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家庭培养习惯是指某一动作和行为通过多次重复而确定下来的过程。
用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指用一百次的动作去重复做一件事,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了。
专家认为,教育始自家庭,立于学会学习。
家庭培养应分三步进行:(一)家长陪伴期时间大约一个月。
家长以陪同的方式来辅助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
陪伴给予孩子的是信任感和自信的建立。
陪伴过程中,家长需要明确引导孩子所做内容:1、统一做好孩子每天放学后至睡觉前的学习时间安排,这个时间要与孩子协商确定,周末另行约定。
2、提前10---15分钟提醒孩子就要进入学习或者写作业时间,请将手里继续的事情停下来。
3、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如喝水、上厕所、整理书桌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4、根据不同孩子年龄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的不同,家长要与孩子做好学习时间的约定5、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写作业时的坐姿、执笔、运笔、注意力、写作业时的难易程度等,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6、家长通过观察和比较,对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的点滴进步做出总结,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进步。
(二)家长渐离期渐离,指家长离开孩子的书桌旁,在孩子目光视线可及的范围内关注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
渐离期是一个让孩子逐渐由依赖父母在旁边陪伴学习,到父母一点点离开身边而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父母的引导非常关键,这关系到整个学习习惯培养是否顺利实施。
渐离周期约40天。
渐离期内家长应该关注的内容:1、与孩子总结陪伴期内学习秩序养成情况,给予孩子以肯定,引导孩子逐步走向独立。
2、明确告诉孩子,现在爸爸或者妈妈要给你独立学习的空间,因为你已经具备独立的能力,如果你有学习困难需要爸爸或者妈妈帮助时,及时告诉我,我会来到你身边帮助你。
3、家长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情况,坐姿、执笔、手里是否在把玩橡皮等东西。
在一个学习时间段里,可以走到孩子身边提醒。
4、在下一次写作业之前,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和孩子对上次写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小结,提醒孩子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5、渐离期内,家长可以加入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比如家长做学生,让孩子当小老师,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启发孩子做主动式思考,通过互动既让家长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三)家长放手期放手,是指家长通过前两个周期的辅助和引导,基本上让孩子从心理完全依赖过度到半依赖状态,在家长的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下,让孩子完全适应一个人独立学习或者写作业的过程。
放手周期大约两个月。
放手期内家长应关注的内容:1、与孩子总结渐离期内学习习惯培养情况,明确告诉孩子达到的养成程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同时通过引导,鼓励孩子尝试独立学习,走向独立。
2、家长与孩子约定:爸爸或者妈妈在这个周期里,只负责提醒你几个学习时间,不会就细节进行关注,要靠你自己养成。
3、通过时间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对时间的养成情况,特别是对时钟的管理,要让孩子自觉去关注时间。
4、学习之余,要及时和孩子就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话题进行沟通,同时还要注意说话方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5、要从观念上引导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爸爸或妈妈对你进行好习惯培养,只是帮助你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秩序,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一个人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会对一生有益。
6、尝试将快乐学习理念引入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之中。
二、学校培养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征与学习内容不同,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案也不同。
下面谈谈高中学习习惯培养。
高中阶段应具备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自习、读书、记忆、归纳、应试、时间管理等。
(一)预习预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几乎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不简单是提前看一看书而已,预习能让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有目的性。
预习听课的重点,可以使同学们更从容地听课,因为一部分老师要讲的内容都已经理解了,听起课来当然会轻松。
此外,预习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成为信心,从而超越其他学生。
1、预习时间高中和初中学生的预习目的有很大差别。
高中生预习不仅要理清知识体系和听课的条理,初步掌握知识内容,还应做到将知识前后联系、横纵对比、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所以,不能仅在每节课的空档时间预习,而应该更细致和深入一些,应在前一至三天就进行。
2、预习过程通常都是在上课前一至三天晚上把新课程全部预习一遍。
把预习的时间排在复习时间之后,因为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坚持每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预习新的学习内容,把书本内容详细看一遍,插图、插图下面的标题或解说、每页底部的注脚等最好都不要疏漏。
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这本身就是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过程。
有遇到疑难和问题时,力求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难,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就用铅笔画上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注意听老师在这一点上的讲解。
预习时的思考是预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预习不思考就等于没预习。
预习时要把精力投入在对知识的思考上而非仅仅对书上知识的浏览、记忆,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在预习的时候,把所有不太懂的地方全部找到,在上课或课下的时候,把还不太懂的地方赶紧找老师或同学询问,消灭这些学习上的障碍。
此外,文理科的预习侧重点不同。
(二)听课1、听课时最关键的是能时刻跟上老师的进度,积极思考。
2、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
3、不同学科“听法”也不同。
4、做笔记。
5、课后“静思5分钟”大有学问(三)复习复习的方法有很多,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关键是形成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复习方法,只要感觉效果好,就应该坚持下去,并且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学习习惯,结果一定会是很好的。
当你还没有找到十分有效的复习方法时,不妨借鉴一下成功者的经验,这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复习方法的一个捷径。
1、复习要把握时间和频率。
2、复习方法复习的时候要把握书本,紧贴书本。
没有任何一门考试是脱离教材的。
把握了教材,就把握了考试题。
平时学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粒一粒的珍珠,复习就是一条线,把所学的东西串起来。
复习时一定要有侧重点,重点复习自己知识上的弱点和缺陷,以及课程本身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白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在那里。
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再加工的过程。
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做到透彻理解、熟练应用。
各阶段复习方法有:(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2)单元复习。
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
有些需要记忆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记忆。
(3)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
复习时,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前,要对本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
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这样可以避免边学边忘,造成高三总复习时负担过重的现象。
(6)在达到上面要求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阅读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做一些习题,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高考复习方法进入高三后,就感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也大。
所以必须给自己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通常在前一天就作出第二天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最后阶段是在高考前一个月左右。
这段时间除了平时的努力之外,主要着重训练答题技巧和应试心理。
(四)做作业做作业对于不少同学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但是要非常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如果懂得老师留的作业是掌握知识的关键点,就应该重视家庭作业,这是为自己做,而不是为老师做,应把作业当成是考试练习。
做作业的步骤:(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
(2)注意审题。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4)作业要独立完成。
(5)认真更正错误。
(6)作业要规范。
(7)作业要保存好,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五)自习自习一是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二是要讲究效率。
(六)归纳对所学知识整体的归纳是学习的一个最高境界,只有在全面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具备了对知识一定的运用能力之后,才能够对知识进行归纳。
归纳方法有:①按章节和知识块进行归纳总结;②在纸上画知识网络图或表格图;③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④文理科归纳方法不同。
(七)读书书分很多种类。
不同的书,读的方法不同,读的重点也不同。
书大体可以分为:描述类,叙述类,论述类和分析类。
1、看书步骤:①大致浏览。
②细致地看一边书。
③纵览全局。
2、读书的重点放在课本上。
(八)记忆记忆是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知识理解了绝不等于掌握了,没有记住知识是根本谈不上运用知识的。
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知识,才能在需要用到所学知识时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地办法。
所以就学习而言,理解是必经的过程,但记忆才是最终的目的。
对于理科知识来说,先理解会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对于文科知识而言,先记忆可能会有利于理解和掌握。
(九)应试应试要注意:①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②对考试的期望值适当,既尽力又量力。
③掌握正确的答卷方法,即细心又自信。
(十)时间管理时间,是涉及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因此,有必要学会管理时间的方法,让学习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要让时间发挥最大效益,首先就是要寻找出自己的最佳时间段。
最佳时间段是指可以自由支配的整块时间。
作为在校学生,显然只有早上、中午和晚上三块时间符合这一条件。
因此,你应该首先弄清自己是“猫头鹰”型还是“百灵鸟”型学习者。
所谓“猫头鹰”型,是指在晚上学习效率高的人;所谓“百灵鸟”型,是指在早上学习效率好的人。
找准了最佳学习时间后,就要加以充分、合理的运用。
要管理好时间,就要有合理的计划,注意培养自己的计划性。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老师与家长都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方法,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