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一物理同步课堂必修1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总结讲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本章小结2
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专题小结
典练素养提升
怎样运动,才能使它的运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多少?
解:根据题意,质点运动方式可能有:①先做一段时间的匀加速
运动,中间经历一段时间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运动至B点速
度正好为零.②中间不经历匀速运动,先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做匀减速
运动停在B点.分别作出两种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考虑到位移
相等(两v-t图像与t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应相等).从图中容易看出第二种
小等字眼,极值法在追及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而言的.研究地面上物
变换 体的运动常以地面为参考系,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也 参考系法 可巧妙地选用其他物体作参考系,甚至在分析某些较为复
杂的问题时,为了求解快捷,还需灵活地转换参考系
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专题小结
典练素养提升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1)建立物理模型,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刹车时
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画出示意图.
(3)灵活选用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多、推论多,解题时要
灵活选择,同时要注意公式中v0、v、a、x都是矢量,通常规定v0方向 为正方向.
(4)借助v-t、x-t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角形 O(t0 +2t)c 的面积为 OC 间的距离 x
+l1+l2,由于上述三角形均相似,由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x+x l1=
t0+t0 t2=1+tt02,x+lx1+l2=t0+t0 2t2=1+2t0t2,从两式中消去tt0,得 OA
间距为 x=83ll12--ll212.
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018学年高一物理同步课堂必修1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总结练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新物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精品课堂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与t的单位分别是m与s,则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A.4 m/s和2 m/s2 B.0和4 m/s2 C.4 m/s和4 m/s2 D.4 m/s和0【答案】C【名师点睛】此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问题;关键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然后与已知的关系式对比系数即可确定初速度和加速度;时间关系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此题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公式的掌握的程度.2.某航母跑道长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A.5 m/s B.20 m/s C.15 m/s D.10 m/s【答案】D【解析】由运动学公式v2-v02=2as;代入数据得:,故选D正确.故选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导出公式的应用,已知飞机的末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初速度;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以及位移时间关系都要熟练掌握;此题考查学生基本公式的应用。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到驶过第一个100m时,速度增加了10m/s,汽车驶过第二个100m时,速度的增加量是:()A、4.1m/sB、8.2m/sC、10m/sD、20m/s【答案】A【解析】从开始运动到驶过第一个100m时,速度增加了10m/s,即第一100m的末速度为10m/s,初速度为零,根据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2个100m过程中初速度为10m/s,末速度为v,则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速度增加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故A正确;【名师点睛】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然后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求出汽车的速度,最后求出速度的变化量4.汽车遇突发情况紧急刹车,经1.5s停止,刹车距离为9 m.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1s的位移是:()A.4.5m B.4m C.3m D.2m【答案】B【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5.如右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质点做曲线运动 B.A质点2s时的速度为20m/s C.B质点前4s做加速运动,4秒后做减速运动 D.前4s内B的位移比A要大【答案】B【解析】AB两质点都做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A质点2s时的速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小结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 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3.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题目步骤 (1)规定正方向。 (2)明确初速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和时间t及各量 的正负号。 (3)将已知量带入公式求未知量,若所求量是矢量,要 说明方向。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五、自由落体运动 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学法指导
本章不仅要求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规律,还要求我们要重 视运动规律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学发 展的联系。鼓励学生大胆实验,激发探究的 兴趣,经过思考讨论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 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代入公式求
解时,与正方向相同的代人正值,与正方向相反
的物理量应代入负值。
五.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初速 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说明: (1)自由落体运动只能在真空里才能发生 (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时,可近似看成自由落体 运动。
at
2
主要推论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任意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
研 究
v2 vo2 2ax
特例:自由落体运动
(v0=0.a=g)
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t图象 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②求位移(面积),③判断运动性质
④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
【优课】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课件) (共31张PPT)
t 1 (2)中间时刻的速度:v2=2(v0+v)= v 。 x (3)位移中点速度:v2=
2 v0 +v2 2 。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常用的 4 个比例关系 ①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的比 v1∶v2∶v3∶„∶vn=1∶2∶3∶„∶n; ②1T 内、2T 内、3T 内、„„nT 内位移的比 x1∶x2∶x3∶„∶xn=12∶22∶32∶„∶n2;
追及相遇问题
1.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2)位移关系
★两类特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刹车类问题。汽车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 速度 a 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 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运动)的运动, 可把该阶段看成 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双向可逆类问题。如果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为 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 不变,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 x、v、a 等矢量 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
自由落体运动
1.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 (1)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 比例关系及推论等 规律解题。 ①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 1∶3∶5∶7∶„。 h v 1 ②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 t = = gt。 2 2 ③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位移的增加量相等,即 Δh=gT2。
【特别提醒】
图像问题的解题思路
用图像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 用的方法,是一种直观且形象的语言和工具。它运用数和 形的巧妙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 律。运用图像解题的能力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总结物理必修一换档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总结捻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作者谭洋一、全章思路网1、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的联系利探究实验数据处理中所发现用二者之间所利用数学知识得到此v-t得变小一种特别的数据即速匀图像的表达式表达式为速车度随时间均匀的变化。
到直速的线度实运随验动此种特殊的变化即为数时据由数学知识得到的表达式的间我们在这一词语章节中要作在物理学中的含义是:速变研究的匀变速直线运出度化动。
速与的度时规时间律间图的像关系2、第一节与第三节之间的联系利探用利用计算机处理得到匀究实验数据处理中发现所此x-t图像的函数表达式变小得到特别的数据即速一种为速车度随时间均匀的变化。
直速的度验运随数动时此种特殊的变化即为据由计算机处理得到的表达的语意间我们在这一章节中要作式在物理学中的含义是:位变运出研究的管吻变速直线运出移化动。
位与的移时规时间律间图的像关系3、第三节规律的另一种得出思想利用微分的思想证明前面由匀速直线运动x=vt的规的结论是可以运用于匀变匀匀广韵,结合其v-t 图像的特速点得出v-t图像与时间轴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并由此排列成变变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即为物速得出了相应的表达式速线体的位移直直运线线动运运动的速将此结论用于匀变速动的将此表达式与前面用计算的直线运动成立算出么?速位度时度机处理得出的表达式进行展开移时对比,见到其再次证明了与间间以上观点图图屈埃泰时像间像的关系4、第一、二、三节内容得到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规律有:(1)(2)5、利用前面所得出的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规律结合数学知识我们能得到第四节全部内容的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固定点位移的关系为:(3)(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所,物体在一段过程中,在此过程中的中点位移时中曾的瞬时速度与其在这个工程中的初末速度之间的关系:(6)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延时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个隐式(逐差相等)(7)逐差相等的推广规律7、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比例关系:(8)连续相等时间间隔下,每段间隔时间的北段末速度之比:(9)连续相等时间间隔下,每段间隔内的位移之比:(10)连续相等位移内,每段位移所花时间之比:(11)连续相等位移下,每北段位移的末速度之比为:8、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其为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即物体在只受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
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
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
化的基本力量。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 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
匀变速直线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 运动的研究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xn+xn-1 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vn= 2T
根据纸带求物体 运动的加速度 v-t图象法:图象斜 加速度 率表示_______
Δx 由Δx=aT2得:a=___ T2
以下为附加内容 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 以编辑删除,谢谢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通
过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Δx=____ aT2
概念:物体只在 重力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重力加速度:g=9.8 m/s2或g=10 m/s2 匀变速直线 自由落 运动的研究 体运动 gt v=__
1 2 gt 2 h=____
规律 v2=____ 2gh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推论及特殊规律都适 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
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 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 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 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 教育和职业培训。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B.C.D.答案:DACD.t=0时刻,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根据a−t图像可知,0~T2内物体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T内物体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T~3T2内物体向正方向做加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T2~2T内物体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AC错误;B.t=0时刻,若物体的初速度为v0,方向为正方向,,根据a−t图像可知,0~T2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T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T时刻开始做加速大小不变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故选D。
2、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越大B.在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一大一小两个金属球,二者同时着地,说明二者运动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就是当地的自由落体加速度C.北京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比广东的稍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A.自由落体运动是忽略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无论质量大小,下落时加速度都是g,A错误;BD.金属球受到的空气阻力远小于金属球的重力,金属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金属球运动的加速度为当地的自由落体加速度,B正确,D错误;C.纬度越高,自由落体加速度越大,故北京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比广东的稍大,C错误。
故选B。
3、小明和小华操控各自的玩具赛车甲、乙在小区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t=0时刻两赛车恰好并排,此后两赛车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比值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对于甲、乙两赛车前2 s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 s时,甲在乙的前面且相距最远B.t=1 s时,甲、乙两赛车相遇C.t=2 s时,甲在乙的前面且相距最远D.t=2 s时,甲、乙两赛车相遇答案:B甲赛车xt恒定不变,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1 m/s。
2018版物理沪科版新课堂同步必修一文档:第2章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含解析 精品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先填空](1)利用v -t 图像只能求沿正方向运动物体的位移.(×)(2)应用公式s =v 0t +12at 2计算时,s 、v 0、a 三者方向必须相同.(×) (3)做单向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大.(√)(4)v 2t -v 20=2as 常用于不涉及时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求解.(√)[后思考]某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2-3-1所示,试说明该物体做什么运动.图2-3-1 【提示】 由于物体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又由于它在0~t 1时间段内的速度逐渐减小,即该段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t 1~t 2时间段内的速度逐渐增大,该段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作探讨]探讨1:如何根据v -t 图像中的“面积”表示位移?推导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提示】 如图所示,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包围的梯形面积为S =12(OC +AB )·OA . 与之对应的物体的位移 s =12(v 0+v )t .由速度公式v =v 0+at , 代入上式得s =v 0t +12at 2.探讨2:利用公式s =v 0t +12at 2求出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吗? 【提示】 不一定,当物体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再反向以等大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核心点击]1.对v t =v 0+at 的理解(1)在直线运动中,规定正方向(常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后,式中的各量 v t 、v 0、a 的方向转化为带有“+”“-”号的代数量,则匀加速直线运动可表示为v t =v 0+at ;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表示为v t =v 0-at .(2)当v 0=0时,v t =at ,表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计算时可以将其看成反方向运动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 去掉“负号”取“正值”,为大小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t =at 可知, 当初速度为零时,物体的瞬时速度跟时间成正比. 2.对s =v 0t +12at 2的理解(1)公式中,s 是位移,而不是路程,s 、v 0、a 同样有大小,有方向,由规定的正方向把各量的方向用“+”“-”号表示,代入公式中.(2)位移的大小是时间的二次函数,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像是曲线. (3)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可以写成s =12at 2,位移的大小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3.对v 2t -v 20=2as 的理解(1)公式中反映的不仅是各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同时表示了各物理量的方向关系.(2)当初速度v 0=0时,公式又可写成v 2t =2as .对于匀减速到停止的物体的运动可以逆向分析,s 、v 0、a 都取大小,则v 20=2as .(3)从公式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不随位移均匀变化.1.一辆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电线杆共用5 s 时间,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 2,它经过第2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汽车经过第1根电线杆的速度为()【导学号:43212183】A.2 m/sB.10 m/sC.2.5 m/sD.5 m/s【解析】由题意知v=15 m/s,a=2 m/s2,t=5 s,根据v=v0+at得,v0=v-at=15 m/s-2×5 m/s=5 m/s,故选D.【答案】 D2.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s=4t+2t 2,s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4 m/s与2 m/s2B.0与4 m/s2C.4 m/s与4 m/s2D.4 m/s与0【解析】对比s=4t+2t2和位移公式s=v0t+12at2,可知其初速度v0=4m/s,2=12a,则加速度a=4 m/s2.【答案】 C3.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某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时速度为v,到C点时速度为2v,则AB和BC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导学号:43212184】A.1∶4B.1∶3C.1∶2D.1∶1【解析】根据公式v2-v20=2ax,可得AB两段距离为:x1=v22a,BC段的距离为:x2=(2v)2-v22a=3v22a,故x1∶x2=1∶3,B正确.【答案】 B运动学问题的一般求解思路1.弄清题意.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尽可能地画出草图,并在图中标明一些位置和物理量.2.弄清研究对象.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据公式特点选用恰当公式.3.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核心点击]1.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 2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推导: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t 秒末的速度为v .由s =v 0t +12at 2,①得平均速度v =s t =v 0+12at .②由速度公式v =v 0+at 知,当t ′=t2时, v t 2=v 0+a t2,③ 由②③得v =v t2.④ 又v =v t 2+a t2,⑤由③④⑤解得v t 2=v 0+v 2,所以v =v t 2=v 0+v2. 2.逐差相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s Ⅰ、s Ⅱ、s Ⅲ、…、s N ,则Δs =s Ⅱ-s Ⅰ=s Ⅲ-s Ⅱ=…=aT 2.推导:s 1=v 0T +12aT 2,s 2=v 0·2T +42a ·T 2, s 3=v 0·3T +92aT 2…,所以s Ⅰ=s 1=v 0T +12aT 2;s Ⅱ=s 2-s 1=v 0T +32aT 2;s Ⅲ=s 3-s 2=v 0T +52aT 2…, 故s Ⅱ-s Ⅰ=aT 2,s Ⅲ-s Ⅱ=aT 2…, 所以,Δs =s Ⅱ-s Ⅰ=s Ⅲ-s Ⅱ=…=aT 2. 3.中间位置的速度与初末速度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s 的初末速度分别是v 0和v ,加速度为a ,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 s 2,则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式,对前一半位移v 2s 2-v 20=2a s2,对后一半位移v 2-v 2s 2=2a s 2,即v 2s 2-v 20=v 2-v 2s 2,所以v s 2=v 20+v 22.4.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比例 (1)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之比 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 s 1∶s 2∶s 3∶…∶s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s n =1∶3∶5∶…∶(2n -1). (4)通过前1s 、前2s 、前3s …位移时的速度之比 v 1∶v 2∶v 3∶…∶v n =1∶2∶3∶…∶n . (5)通过前1s 、前2s 、前3s …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 1∶t 2∶t 3∶…∶t n =1∶2∶3∶…∶n . (6)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Ⅰ∶t Ⅱ∶t Ⅲ∶…∶t n =1∶(2-1)∶(3-2)∶…∶(n -n -1).4.(多选)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 s 末通过C 点时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运动,再经6 s 到达B 点停止,总共通过的位移是30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43212185】A.汽车在AC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相同B.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3 m/sC.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6 m/sD.AC段的长度为12 m【解析】设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v C,由v=v1+v22可知,汽车在AC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均为v=v C2,A正确;由v C2t1+v C2t2=x AB,t1+t2=10 s可得v C=6 m/s,C正确,B错误;由s AC=v C2t1可得:s AC=12 m,D正确.【答案】ACD5.如图2-3-2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两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二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设冰壶可看成质点)()图2-3-2A.v1∶v2=2∶1B.v1∶v2=2∶1C.t1∶t2=1∶ 2D.t1∶t2=(2-1)∶1【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两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1),故所求时间之比为(2-1)∶1,所以C错误,D正确;由v=at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之比为1∶(2-1),则所求的速度之比为(2-1)∶1,故A、B错误;故选D.【答案】 D6.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 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导学号:43212186】【解析】(1)常规解法:由位移公式得s 1=v A T +12aT 2,s 2=⎣⎢⎡⎦⎥⎤ v A ·2T +12a (2T )2-⎝ ⎛⎭⎪⎫v A T +12aT 2. 将s 1=24 m ,s 2=64 m ,T =4 s 代入两式求得 v A =1 m/s ,a =2.5 m/s 2. (2)用平均速度求解:设物体通过A 、B 、C 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v C , 则有v A +v B 2=s 1T ,v B +v C 2=s 2T , v A +v C 2=s 1+s 22T ,解得v A =1 m/s ,v B =11 m/s , v C =21 m/s ,所以,加速度为 a =v B -v A T =11-14 m/s 2=2.5 m/s 2. (3)用推论公式求解:由s 2-s 1=at 2得64-24=a ·42, 所以a =2.5 m/s 2,再代入s 1=v A T +12aT 2可求得v A =1 m/s. 【答案】 1 m/s 2.5 m/s 2解题时巧选公式的基本方法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s ,也不需求位移,一般选用速度公式v =v 0+at ;2.如果题目中无末速度v ,也不需求末速度,一般选用位移公式s =v 0t + 12at 2;3.如果题中无运动时间t ,也不需要求运动时间,一般选用导出公式v 2-v 20=2as ;4.如果题目中没有加速度a ,也不涉及加速度的问题,用v =s t =v 0+v 2计算比较方便.。
2018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 精品
匀变 速直 线运 动的 研究
实验:探究 小车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 规律
xn+xn+1 根据纸带求某点的瞬时速度vn=____2_T____
根据纸带求物体 v-t图象法:图象_斜__率__表示加速度 Δx
运动的加速度 由Δx=aT2得:a=_T__2 _
Ⅱ
重点题型探究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常用思维方法
例3 (多选)在如图2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
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
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 √B.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
相等
C.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遇
图2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
章末总结
内容索引
Ⅰ知识网络构建
Ⅱ 重点题型探究
Ⅰ
知识网络构建
匀变 速直 线运 动的 研究
概念: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_加__速__度__不变的运动
基本 公式
速度公式:v=__v_0_+__a_t _ 位移公式:x=_v_0_t+__12_a_t_2 __
规 律 重要的导
出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_v_2_-__v_0 _2=__2_a_x__ 平均速度公式: v =_v__2t =__v_0_+2__v___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
例1 如图1所示,A、B两物体相距x=3 m,物体A以vA=4 m/s的速度 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的速度vB=10 m/s,在摩擦力作用下向 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 时间为
2018学年高一物理同步课堂必修1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总结测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新物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精品课堂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满分:11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 )【答案】C2.某人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前进540m ,隔3分钟后又观测1分钟,发现火车前进360m ,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A .0.0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0.0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0.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0.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B【解析】火车在前3分钟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同理火车在后1分钟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加速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故选B.【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解题时要选择和研究过程,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答.3.滑雪者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雪者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 ,则滑雪者初速度的大小为: (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C【解析】因为滑雪者的末速度为零,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中间位置速度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故解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正确; 【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4.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小结
时间内物体位移为x1
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典题 2 (2023·河南郑州高一 期末)如图所示,甲图是x-t图像, 乙图是v-t图像,图中给出的四条 曲线 1、2、3、4,分别代表四个不 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
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 A.两图像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物体4已经向负方向运动 B.x-t图像中0至t1时间内物体1和物体2的平均速度相等 C.v-t图像中0至t3时间内物体3和物体4的平均速率相等 D.甲图的物体做直线运动,乙图的物体做曲线运动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小结
知识网络构建 方法归纳提炼 进考场练真题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知识网络构建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解析:逆向思维法(反演法) 解法一: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故 xBC=at22BC,xAC=at+2tBC2 又 xBC=x4AC,解得 tBC=t。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 得出结论并验证 → 统一单位,解方程(或方程组)求未知量,并注意
对结果进行有关讨论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总结
自我检测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解题方 法) 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开始计时时速度为6 m/s, 运动28 m后速度增加到8 m/s, 解析
由速度-位移公式:v2-v2 0=2ax 2 2 v2 -v2 0 8 -6 2 得:a= = m/s2=0.5 m/s 2x 2×28
2
乙 甲
3t′+2 1 2 1 2 x1= a 甲(t′+2) = ×3×(t′+2) = m 2 2 2 1 1 x2= a 乙 t′2= ×6×t′2=3t′2 2 2 x1=x2,求得:t′=(2+2 2) s
设乙车出发后经t′ 追上甲车
时间代入位移公式可得 x1=x2≈70 m
网络构建区
解析
T=0.06s 利用平均速度推论:
27.0-16.2×10-2 vD= v CE= m/s=0.90 m/s 2×0.06
x1
x2
x3
x4
逐差法:求加速度
x4+x3-x2+x1 OE - OC - OC - OA a= = ≈3.33 m/s 4T2 4T2
vE=vD+aT≈1.10 m/s. 利用速度时间公式:
网络构建区 专题整合区 自我检测区
专题整合区
例3:甲车以3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乙车落后2 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6 m/s2的加速度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
2
网络构建区
专题整合区
自我检测区
专题整合区
3 .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减速直线 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用比例法 解题. 4 . 逆向思维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 例如,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 . 图象法 应用v-t 图象,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 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人教版必修一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
物理·必修1(人教版)章末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求解方法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导公式: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基本规律: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v t=gt.(3)自由落体运动位移公式:h =12gt 2(4)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22∶32∶…∶n 2;(3)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位移之比为:s Ⅰ∶s Ⅱ∶s Ⅲ∶…∶s N =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4.逆向思维方法:在处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时,可以采用对称法,即逆向思维法,将该运动对称地看作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相应的位移、速度公式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他推论均可使用,此种方法可提升解题速度.一辆汽车以72 km/h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公路上有一只小鹿,于是立即刹车,汽车经过4 s 停下来,使小鹿免受伤害.假设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试求:(1)汽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2)汽车刹车过程中经过的距离.解析:(1)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依题意可知:汽车初速度v 0=72 km/h =20 m/s ,末速度v t =0,刹车时间t =4 s根据加速度定义有a =v t -v 0t =0-204m/s 2=-5 m/s 2所以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代入数据计算得:s =40 m 所以刹车距离为40 m.答案:(1)5 m/s 2;(2)40 m.名师点睛:对于汽车刹车问题,要注意是否有反应时间、反应距离的关系,刹车距离和停车距离等.还要注意刹车后末速度为零,速度不可能为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用运动规律中的时间、位移关系建立方程,这是处理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最好能画出物体运动的过程草图或图象,并找到各点及运动量之间的关系.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中学物理常用的方法,要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就要分析打出的纸带,纸带分析时要做的工作一般有:1.判定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因打点计时器每隔相同时间T 打一个点,设物体初速度为v 0,则第一个T 内纸带位移 x 1=v 0T +12aT 2同理可得第二个T 内纸带位移 x 2=(v 0+aT)T +12aT 2…第n 个T 内纸带位移 x n =[v 0+(n -1)aT]T +12aT 2则相邻相等时间内物体位移差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 =aT 2如果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a 恒定,则Δx 为一恒量.这一结论反过来也成立,即如果所打纸带在任意两个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逐差法求加速度. 虽然用a =ΔxT2可以从纸带上求得加速度,但利用一个Δx 求得的加速度偶然误差太大,最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两个,一是求各段Δx 的平均值,用Δx 求加速度,二是对每一个位移差分别求出加速度,再求加速度的平均值,但这两种求平均的实质是相同的,都达不到减小偶然误差的目的.如a -=a 1+a 2+…+a n +1n =Δx 1T 2+Δx 2T 2+…+Δx nT 2n=2-x 1+3-x 2+…+n +1-xnnT2=x n +1-x 1nT2这样求平均的结果仍是由两段T 内的位移x n +1和x 1决定,偶然误差相同. 怎样就能把纸带上各段位移都利用起来呢?如果纸带上测得连续6个相同时间T 内的位移x 1、x 2、x 3、…、x 6,如下图所示.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则x 4-x 1=(x 4-x 3)+(x 3-x 2)+(x 2-x 1)=3aT 2x 5-x 2=(x 5-x 4)+(x 4-x 3)+(x 3-x 2)=3aT 2x 6-x 3=(x 6-x 5)+(x 5-x 4)+(x 4-x 3)=3aT 2所以a =6-x 3+5-x 2+4-x 19T2就把各段位移都利用上了,有效地减小了仅用两次位移测量带来的偶然误差.这种方法被称为逐差法.如右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cm)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cm ,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______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_.(2)根据a =x n -x n -33T2,可以求出: a 1=x 4-x 13T2=__________m/s 2, a 2=x 5-x 23T2=__________m/s 2, a 3=x 6-x 33T2=__________m/s 2, 所以a =a 1+a 2+a 33=________m/s 2.解析:(1)x 2-x 1=1.60 cm ;x 3-x 2=1.55 cm ;x 4-x 3=1.62 cm ;x 5-x 4=1.53 cm ;x 6-x 5=1.61 cm ;Δx =1.58 cm.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 ,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3.3%.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采用逐差法,即a1=x4-x13T2=1.59 m/s2,a2=x5-x23T2=1.59 m/s2,a3=x6-x33T=1.59 m/s2,a=a1+a2+a33=4+x5+x6-1+x2+x39T2=1.59 m/s2.答案:(1)1.60 1.55 1.62 1.53 1.61 1.58 0.05 3.3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误差允许匀加速直线运动(2)1.59 1.59 1.59 1.59►跟踪训练1.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右上图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个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后面五个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8.78、16.08、21.87、26.16、28.94.由此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 与规定的正方向(运动方向)相反2.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计数点,然后每隔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下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方法A :由g 1=x 2-x 1T 2,g 2=x 3-x 2T 2,…,g 5=x 6-x 5T 2,取平均值g =8.667 m/s 2;方法B :由g 1=x 4-x 13T 2,g 2=x 5-x 23T 2,g 3=x 6-x 33T2,取平均值g =8.673 m/s 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 1,x 2,x 3,x 4,x 5,x 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 中有______________;方法B 中有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填“A”或填“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填“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答案:x 1、x 6或37.5、193.5 x 1、x 2、x 3、x 4、x 5、x 6或37.5、69.0、100.5、131.5、163.0、193.5 B 偶然 阻力(空气阻力,振针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复写纸的阻力等)、交流电频率波动、长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在追上之前两者有最大距离的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相等.(2)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此时存在一个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即两物体速度相等,此临界条件给出一个此种追赶情形能否追上的方法:若两者速度相等时,甲、乙位移相等,则恰好追上;若两者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则甲永远追不上乙,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若两者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此时说明甲已超过了乙而在乙的前方,之后便成了乙追甲了,因乙是加速的,故定能追上甲,亦即在这种情况下,甲、乙能相遇两次,此种情况亦可通过比较甲、乙位移相等时速度大小的关系进行判定,请自行分析.(3)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情形跟第二种情形相类似,请自行分析.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时速度相等,或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恰处于同一位置.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两物体运动的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这是关键. (4)联立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的注意事项.(1)分析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的距离是最大还是最小,是否恰好追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时间关系是指两物体运动时间是否相等,两物体是同时运动还是一先一后等;而位移关系是指两物体同地运动还是一前一后运动等,其中通过画运动示意图找到两物体间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养成画草图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对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大有裨益.追及和相遇问题(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3)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巧”、“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方法:一是物理分析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二是数学方法,因为在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中由时间的二次方我们可列出位移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有时也可借助vt 图象进行分析.汽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 m/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解析:汽车在关闭油门减速后的一段时间内,其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因此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减小,当这个距离缩小到零时,若汽车的速度减至与自行车相同,则能满足题设中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的条件,所以本题要求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x 应是汽车从关闭油门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与自行车相等时发生的位移x 汽与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 自之差,如下图所示.解法一:汽车减速到4 m/s 时发生的位移和运动的时间分别为: x 汽=2t-v 202a=-12m =7 m , t =t -v 0a=-6s =1 s ,这段时间内自行车发生的位移: x 自=v 自t =4×1 m=4 m , 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 x =x 汽-x 自=7 m -4 m =3 m.解法二:利用vt 图象进行求解.如右图所示,直线A 、B 分别表示汽车与自行车的vt 图象,其中画斜线部分三角形的面积表示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汽车比自行车多发生的位移,即为题中所求的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x.由图可知x =12×(10-4)×1 m=3 m.答案:3 m►跟踪训练1.(双选)如图所示为三个运动物体的vt 图象,其中A 、B 两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A 、C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C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B .t =4 s 时,A 、B 两物体相遇C .t =4 s 时,A 、C 两物体相遇D .t =2 s 时,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 答案:AC2.一辆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8 km/h.现让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要求在4 min 内追上前方相距为1 km 、正以25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则该摩托车行驶时,至少应具有多大的加速度?答案:2.25 m/s 2。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总结(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总结单选题1、测量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时,甲、乙同学根据实测数据所描的点作图如下,甲用直线段连接各点,乙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两位同学做法正确的是()A.甲正确B.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D.甲、乙都不正确答案:B速度不会发生突变,故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描出这些点,曲线所反映的情况就会与实际更加接近。
故选B。
2、如果把纸带跟运动的物体连在一起,即由物体带动纸带一起运动,打点计时器的振针便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
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和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先后关系是()A.物体运动和接通电源应同时进行B.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电源C.先接通电源,后让物体运动D.先接通电源还是后接通电源都没有关系,对实验来说效果是一样的答案:C为了充分利用纸带,且在纸带上能得到清晰的点迹,在实验开始时要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让物体运动。
故选C。
3、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动手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初速度一定为零B.初速度可不为零C.只受重力作用D.是匀加速运动答案:B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故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条件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
A.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故B错误,符合题意;C.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动手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实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A.让重物从靠近打点计时器处释放B.先开打点计时器,再释放重物C.重物落地后立刻关闭电源D.先释放重物,再开打点计时器答案:DA.释放重物时应让重物从靠近打点计时器处释放,A正确,不符合题意;B.释放重物时应先开打点计时器,再释放重物,B正确,不符合题意;C.实验时重物落地后应立刻关闭电源,C正确,不符合题意;D.释放重物时应先开打点计时器,再释放重物,D错误,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新物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精品课堂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章总结※知识点一、知识网络※知识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1.公式中各量正负号的确定x 、a 、v 0、v 均为矢量,在应用公式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但不绝对,也可规定为负方向),凡是与v 0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值,相反的矢量为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了代数运算. 2.善用逆向思维法特别对于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倒过来可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公式可以简化⎝ ⎛⎭⎪⎫如v =at ,x =12at 2,初速度为0的比例式也可以应用. 3.注意(1)解题时首先选择正方向,一般以v 0方向为正方向. (2)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车时间.(3)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 恒定),可对全过程应用公式v =v 0+at 、x =v 0t +12at 2、……列式求解.(4)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特别是对多过程问题.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解题方法【典型例题】【例题1】一个物体以v 0=8m/s 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6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D .5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5 m【审题指导】分析题中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关系式求解. 【答案】 B【针对训练】在某地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通向灾区的公路非常难行,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 ,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经4 s 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 1∶a 2=1∶2 B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 1∶a 2=2∶1 C .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之比v -1∶v -2=2∶1 D .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 1∶x 2=1∶1 【答案】A 【解析】 由a =v -v 0t 可得a 1∶a 2=1∶2,选项A 正确,B 错误;由v -=v 0+v 2可得v -∶v -2=1∶1,选项C 错误;又根据x =v -t ,x 1∶x 2=2∶1,选项D 错误.※知识点三、x-t图象和v-t图象★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2.在图象问题的学习与应用中首先要注意区分它们的类型,其次应从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象的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的含义加以深刻理解.【典型例题】【例题2】在水平直轨道上距离A点右侧10 m处,一辆小车以4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行驶,5 s末,小车的速度立即变为2 m/s匀速向左行驶.设小车做直线运动的位移和运动方向都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1)试作出小车在20 s内的v-t图象和x-t图象:(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以小车出发点为位移坐标原点);(如图所示)(2)根据图象确定小车在20 s末的位置.(用文字表达)【针对训练】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的x-t关系图象可大致表示为下图中的( )【答案】 B※知识点四、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纸带的分析与计算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因此应该掌握有关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t 知,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知,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瞬时速度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即n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n -1)点和(n +1)点间的平均速度. 3.求加速度 (1)逐差法虽然用a =ΔxT2可以根据纸带求加速度,但只利用一个Δx 时,偶然误差太大,为此应采取逐差法.如图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x 1、x 2、x 3、x 4、x 5、x 6.由Δx =aT 2可得:x 4-x 1=(x 4-x 3)+(x 3-x 2)+(x 2-x 1)=3aT 2 x 5-x 2=(x 5-x 4)+(x 4-x 3)+(x 3-x 2)=3aT 2 x 6-x 3=(x 6-x 5)+(x 5-x 4)+(x 4-x 3)=3aT 2所以a =(x 6-x 3)+(x 5-x 2)+(x 4-x 1)9T 2=(x 6+x 5+x 4)-(x 3+x 2+x 1)9T 2. (2)两段法将如图所示的纸带分为OC 和CF 两大段,每段时间间隔是3T ,可得:x 4+x 5+x 6-(x 1+x 2+x 3)=a (3T )2,显然,求得的a 和用逐差法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该方法比逐差法简单多了. (3)v -t 图象法根据纸带,求出各时刻的瞬时速度,作出v -t 图象,求出该v -t 图象的斜率k ,则k =a .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舍掉一些偶然误差较大的测量值,有效地减少偶然误差. 【典型例题】【例题3】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 ,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 ,M 与触头瞬间分开,第1个小球开始下落,M 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当第1个小球撞击M时,M与触头分开,第2个小球开始下落…….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B.实验前应将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D.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1.980 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6.5 s.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t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t,这导致实验误差.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1和H2测量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1和T2.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t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__(填“是”或“否”)(4)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D (2)9.4 (3)是(4)见解析(2)H =12gt 2=12g ⎝ ⎛⎭⎪⎫T 102所以g =200H T 2=200×1.980()2 m/s 2=9.4 m/s 2(3)由H 1=12g ⎝ ⎛⎭⎪⎫T 1n-Δt 2和H 2=12g ⎝⎛⎭⎪⎫T 2n -Δt 2可得g =2n 2(H 1-H 2)2(T 1-T 2),因此可以消去Δt 的影响. (4)增加小球下落的高度或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做为最后的测量结果均能使实验误差减小 【针对训练】 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取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 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 ”与起始点O 之间的距离x 1为________ cm ,打计数点“A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 ,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答案】 4.00 0.50 2.00【解析】 设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Δx ,则AB =x 1+Δx ,BC =x 1+2Δx ,OC =OA +AB +BC =3(x 1+Δx )=18.00 cm ,故AB =6.00 cm ,x 1=4.00 cm ;由Δx =aT 2=2.00 cm可得a =2.00 m/s 2;A 点的速度v A =OA +AB2T=0.50 m/s.※知识点五、追及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两物体运动的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这是关键.(4)联立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典型例题】【例题4】A火车以v1=2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100m处有另一列火车B正以v2=10m/s速度匀速行驶,A车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针对训练】甲车以加速度3 m/s 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 s 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6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2)设乙车出发后经t ′秒追上甲车,则x 1=12a 甲(t ′+2)2=12×3×(t ′+2)2 m , x 2=12a 乙t ′2=12×6×t ′2m由x 1=x 2代入数据, 求得t ′=(2+22)s.将所求得时间代入位移公式可得x 1=x 2≈70 m. 【答案】 (1)12 m (2)(2+22) s 7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