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五【清代】蒲松龄
胡氏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五【清代】蒲松龄
• 胡氏知道主人有一个女儿,想向主人求婚,几次向主人示意,主人都佯装不懂。有一天,胡氏向主人说要出去办点事,主人同意后他便走了。第二天,有个 客人来拜访主人,拴一头黑驴在门外。主人请他进屋,这人年约五十多岁,衣服鞋袜光鲜洁净,谈吐风雅。宾主落坐后,来人才说明是给胡氏提亲的。主人 听了沉默很久才说:“我与胡先生已是莫逆之交,何必非成为亲戚不可呢?况且小女已许配人家了,请代我转告先生婉谢他的好意。”客人说:“我知道女 公子并没许亲,何必这样坚决推辞呢?”客人再三恳求,主人执意不肯。客人有些不高兴地说:“胡先生也是世家大族,怎么就配不上你家呢?”主人就直 截了当地说:“实话实说吧!因为我们不是同类。”客人听了大怒,主人也生了气,两人争吵起来。客人立起用手抓主人,主人就命家人用棍子把他打了出 去。客人驴子也没骑,就跑了。众人见这驴毛是黑的,长着大耳朵,长尾巴,个头很大,可是牵它不动;一赶它,驴就随手倒下了,却是个正在鸣叫的草虫。
•
(19)戈、弩:兵器名。戈,长柄有刃。弩,一种用机械发射的弓。
•
(20)夷伤:创伤。夷、伤同义。
•
(21)靡:势衰。
•
(22)技止此耳:本领不过如此而已。
•
(23)颠踣而毙:倒地而死。
•
(24)刍灵:草扎的送葬物。
•
(25)易之:把它看得平常,轻视它。
•
(26)戒严:严密戒备。
•
(27)兴戎:兴兵,动武。
• 主人以其言忿,知必相仇,戒备之。次日,果有狐兵大至:或骑或步,或戈或弩(19),马嘶人沸,声势汹汹。主人不敢出。狐声言火屋,主人益惧。有健 者,率家人噪出,飞石施箭,两相冲击,互有夷伤(20)。狐渐靡(21),纷纷引去。遗刀地上,亮如霜雪;近拾之,则高粱叶也。众笑曰:“技止此耳 (22)。”然恐其复至,益备之。明 日,众方聚语,忽一巨人自天而降:高丈余,身横数尺;挥大刀如门,逐人而杀。群操矢石乱击之,颠踣而毙(23), 则刍灵耳(24)。众益易之(25)。狐三日不复来,众亦少懈。主人适登厕,俄见狐兵,张弓挟矢而至,乱射之;集矢于臀。大惧,急喊众奔斗,狐方去。 拔矢视之,皆蒿梗。如此月余,去来不常,虽不甚害,而日日戒严(26),主人患苦之。
蒲松龄的小故事简短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1、蒲松龄由奇闻异事写成《聊斋志异》康熙初年的一个盛夏,在山东淄川东城的满井庄大路口上,每天当金鸡唱晓,炊烟四起之后,经常可以看到在路旁一棵大树底下,三十多岁的蒲松龄粗布短衫坐在芦席上,身边放着一个装满浓茶的大瓶子,那茶瓶小口大肚,瓶边放有四五只粗瓷大碗和一包当地出产的烟丝。
每当有行人路过的时候,蒲松龄就站起身来,热情地邀对方坐下,喝茶休息。
蒲松龄有个规矩,喝茶不收茶钱,喝茶人只要讲一讲自己的所见所闻。
于是来往行人都喜欢在这个茶摊歇脚聊天,说着各种奇闻异事,讲得口渴了,蒲松龄马上又献上一碗茶,让人润润嗓子继续把故事讲完。
有一个白发苍苍的驼背老人,见多识广,蒲松龄对他彬彬有礼,毕恭毕敬地请老人讲他所知道的奇闻异事,老人一边喝着茶一边抽着烟,说了个“马骥飘海到罗刹国”的故事,蒲松龄听得入神,回去就写了“花面相迎、世情如鬼”的《罗刹海市》。
他就这样搜集一篇写一篇,日积月累,终于写成了容纳百川的《聊斋志异》。
有一天,一个身背包袱的中年人风尘仆仆地来到茶摊前,蒲松龄请他坐下,一边倒上浓茶,一边笑着说:“你得讲个故事给我听听。
”中年人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茶,说:“我给你讲个茶的故事吧。
”于是中年人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说杭州灵隐寺有个和尚,以善于烹茶而遐迩闻名,他所用的茶具都十分精致,收藏的名茶也很多,而且分出好几个等次。
烹献哪一等级的茶,常常根据来客身份的高低而定,最上等的名茶,如果不是贵客或善于品茶的知己,他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的。
有一天,寺里来了一位大官,和尚恭恭敬敬地迎上去行礼,然后拿出好茶,亲自汲泉烹茶,献给大官品饮,满以为能得到大官的一番赞誉。
谁知大官只喝茶一句话也没说,和尚非常疑惑,又拿出了家里最上等的名茶沏好给大官奉上,茶快喝完了,那大官还是没有一句称赞的话。
和尚急得再也等不下去了,鞠躬问道:“大人觉得这茶怎么样?”大官拿起茶杯拱了拱手说:“很烫!”蒲松龄一听哈哈大笑,说:“刚才一位客人说了一个鸽子的故事。
红玉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五【清代】蒲松龄
黄九郎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五【清代】蒲松龄
•
余有“笑判”[85],并志之:男女居室,为夫妇之大伦[86];燥湿互通,乃阴阳之正窍[87]。迎风侍月,尚有荡检之讥[88];断袖分桃,难免掩鼻之丑[89]。人必力士,鸟道乃敢生开[90];洞非桃源,渔篙宁许误入[91]?今某从下流而忘返,
舍正路而不由[92]。云雨未兴,辄尔上下其手[93];阴阳反背,居然表里为奸[94]。华池置无用之乡,谬说老僧入定[95];蛮洞乃不毛之地,遂使眇帅称戈[96]。系赤兔于辕门,如将射戟[97];探大弓于国库,直欲斩关[98].或是监内黄鳣,
有害于兄,所以不愿那样做。既然你非要那样不可,我还有什么顾惜的呢?”何生非常高兴。九郎走以后,病马上就好了许多,几天后就完全康复了。九郎果然又来了,于是二人交好。九郎说:“今晚勉强顺从了你的意思,但绝不能
•
来札,胁公。公惧,自经。夫人亦投缳死[50].公越宿忽醒,曰:“我何子萧也。”诘之,所言皆何家事,方悟其借躯返魂。留之不可,出奔旧舍。抚疑其诈,必欲排陷之,使人索千金于公。公伪诺,而忧闷欲绝。忽通九郎至,喜共语
言,悲欢交集。既欲复狎。九郎曰:“君有三命耶[51]?”公曰:“余悔生劳,不如死逸。”因诉冤苦。九郎悠忧以思[52].少间曰:“幸复生聚。
•
君旷无偶[53],前言表妹,慧丽多谋,必能分忧。“公欲一见颜色。曰:”不难。明日将取伴老母,此道所经。君伪为弟也兄者[54],我假渴而求饮焉。
•
君曰‘驴子亡’[55],则诺也。“计已而别。
•
明日停午[56],九郎果从女郎经门外过。公拱手絮絮与语。略睨女郎,娥眉秀曼[57],诚仙人也。九郎索茶,公请入饮。九郎曰:“三妹勿讶,此兄盟好,不妨少休止。”扶之而下,系驴于门而入。公自起瀹茗。因目九郎曰:“君前言
聊斋故事
蒲松龄的故事
蒲松龄的故事蒲松龄落第不落志蒲松龄是清代的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但长大后屡次应试皆落第.蒲松龄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追求成功。
他曾含羞自荐,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大宗师黄昆圃写信,希望能得到帮助,然终没能如愿。
从此,他不得不在乡间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准备应试。
正在这时,他的爱妻陈淑卿离开了人世,这使他悲恸欲绝,生活更加清苦。
但生活的艰辛与爱妻的去世并没有动摇他追求成功意志。
他化悲痛为力量,自作了一副对联来激励自己,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去,向时间索取知识和财富。
他说:"耗精神与号呼,掷光阴与醉梦,殊可惜也!"他还坚持不懈地从群众中获取知识;他在家乡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树下面,铺一张芦席,设茶备烟,凡是路过此地的人,他都免费供茶供烟,请他们讲一两个民间故事。
就这样,年夏一年,日复一日,他广泛搜集素材,勤奋写作。
历经20年,他终于写了闻名中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这部著作通过说狐谈鬼的`表现方式,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批判,并"寓赏罚于嬉笑",具有百诵不厌的艺术魅力。
同时,他还完成了《聊斋文集》四卷、《聊斋诗集》六卷、《聊斋俚曲》十四种及其他杂著。
小蒲松龄巧对对气石乡绅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蒲松龄早年就有文名,为村里人所称赞。
当地一个姓石的乡绅十分嫉妒,一心想找个机会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学"。
这天,他找到正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蒲松龄,指着不远处被塌落的砖墙砸死的一只小鸡,信口诌道:"细羽家禽砖后死。
"念罢,他又得意洋洋地要蒲松龄来对。
聪明的蒲松龄早知石乡绅的为人,就心生一计,假装为难地说:"我哪能对得上先生出的妙句。
伏狐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五【清代】蒲松龄
注释
• [1]太史:翰林。明清时多以翰林院官员兼史职,故习称翰林为太史。 • [2]魅:迷惑。 • [3]病瘠:得了精气亏损所致枯瘦之疾。 • [4] 符禳:用符咒驱除邪祟。 • [5] 涿:河北省涿县。 • [6] 铃医:摇铃串巷的江湖郎中。 • [7] 房中术:《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著录房中八家,其书今皆佚。 后世方士有所谓运气、逆流、采战等术,大抵言阴
• 昔余乡某生者,素有嫪毐之目[10],自言生平未得一快意。夜宿孤馆,四 无邻。 忽有奔女,扉未启而已入;心知其狐,亦欣然乐就狎之。衿襦甫解, 贯革直 入。狐惊痛,啼声吱然,如鹰脱������ (“������ ”为左“韦”又“冓”)[11], 穿窗而去[12]。某犹望窗外作 狎昵声,哀唤之,冀其复回,而已寂然矣。此真 讨狐之猛将也!宜榜门驱狐,可以为业[13]。
聊斋故事
伏狐 聊斋志异 卷五
清代 蒲松龄
原文
• 太史某[1],为狐所魅[2],病瘠[3]。符禳既穷[4],乃乞假归,冀可逃 避。太史 行,而狐从之。大惧,无所为谋。一日,止于涿[5]。门外有铃医[6], 自言能 伏狐。太史延之入。投以药,则房中术也[7]。促令服讫,人与狐交,锐不可当。 狐辟易[8],哀而求罢;不听,进益勇。狐展转营脱[9],苦不得 去。移时无声, 视之,现狐形而毙矣。
• 一天,他走到涿县城门外,停下来休息。忽听有个医生摇着铃走来,自己喊着 能伏狐。太史命人请他来治狐。这个医生就给了他药,实则是房中之术。催着 他吃了药,让他去与狐性交。太史此时性欲旺盛,狐忍受不了,要逃又逃不走, 哀求作罢。太史不听,反而越发猛烈,狐设法脱身,苦无办法。过了会儿,听 不到狐的声音了,一看,已经现原形死了。
• 早先,我们乡里某书生,素来被看作是秦之嫪毐,自己说生平没得到过一次满 足。一天,夜宿孤馆,四面没有邻舍。忽然来了一个逃女,没有开门就进屋来 了。书生心想一定是个狐女,就欣然同她就寝。上床之后,衣裤未脱,就直接 交欢。狐女惊喊疼痛,吱吱乱叫,忽地像老鹰脱钩一样从窗子里逃走了。书生 还向窗外哀求她再回来,却早已无影无踪了。这真是伏狐猛将,应该张榜为 业。 [3]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蒲松龄,字留仙,有《聊斋志异》传世。
初,蒲留仙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瓷坛,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边,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皆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觅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奇事,先听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乃成。
附上翻译:蒲松龄,字留仙。
他有一本《聊斋志异》流传于世。
他最初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天临近早上时,带一个大壶,里面有浓茶,准备一包香烟放在行人道的旁边,下面铺着席子,他坐在上面,香烟和大壶都放在身边。
他看到有人走过,一定竭力拉住跟他谈话,搜集奇奇怪怪的故事随便他晓得什么渴了就让他喝茶,有时用烟来献给他,必须让他讲完才行。
偶然听说一件奇怪的事,先去听完这见事,最后把它加工一下。
就这样经过了二十多个年,终于完成了这本书。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
鲁公女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五【清代】蒲松龄
三十多岁了,再过十五年,我就快入棺材了,相会又能怎样呢?”女子说;“到时愿给你当奴婢作为报答。”一会儿,她又说:“你可送我六七里路。这半路上有很多荆棘,我穿着长裙子难以走路。”说罢,
抱着张生的脖子,张生便送她上了大路。
•
到了大路上,见路旁有许多车马,马上有骑着一人的,有骑着两人的;车已有的坐三人、四人的,甚至坐十几个人的不等。唯有一辆以金花为装饰挂着朱红绣帘的车子,只有一个老婆子坐在里面。老婆子见鲁
• 屈指已及约期,遂命仆马至河北。访之,果有卢户部。先是,卢公生一 女,生而能言,长益慧美,父母最钟爱之[33] 。贵家委禽,女辄不欲。怪问 之,具述 生前约。共计其年,大笑曰:“痴婢!张郎计今年已半百,人事变迁,其骨已朽;纵其尚在,发童而齿壑矣[34]。”女不听。母见其志不摇, 与卢公谋,戒 阍人勿通客,过期以绝其望。未几,生至,阍人拒之。退返旅舍,怅恨无所为计。闲 游郊郭,因循而暗访之。女谓生负约,涕不食。母言:“渠不来,必已 殂谢; 即不然,背盟之罪,亦不在汝。”女不语,但终日卧。卢患之,亦思一见生 之为人,乃托游敖[35],遇生于野。视之,少年也,讶之。班荆略谈[36], 甚倜傥[37]。公喜,邀至其家。方将探问,卢即遽起,嘱客暂独坐,匆匆入 内告女。女喜,自力起。窥审其状不符,零涕而返,怨父欺罔[38]。公力白 其是。 女无言,但泣不止。公出,意绪懊丧,对客殊不款曲[39]。生问,“贵 族有为户部者乎?”公漫应之。首他顾,似不属客[40]。生觉其慢[41],辞 出。女啼 数日而卒。生夜梦女来,曰:“下顾者果君耶?年貌舛异[42],觌 面遂致违隔。妾已忧愤死。烦向土地祠速招我魂,可得活,迟则无及矣。” 既醒,急探卢 氏之门,果有女,亡二日矣。生大恸,进而吊诸其室。已而以 梦告卢。卢从其言,招魂而归。启其衾,抚其尸,呼而祝之。俄闻喉中咯咯 有声。忽见朱樱 乍启[43] ,坠痰块如冰。扶移榻上,渐复吟呻。卢公悦,肃 客出[44],置酒宴会。细展官阀[45],知其巨家,益喜。择吉成礼。居半月, 携女而归。卢送至 家,半年乃去。夫妇居室,俨如小耦[46],不知者多误以子妇为姑嫜焉[47]。卢公逾年卒。子最幼,为豪 强所中伤,家产几尽。生迎养之,遂家焉。
口技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五【清代】蒲松龄
THANK YOU!
聊斋故事
口技 聊斋志异 卷五
清代 蒲松龄
原文
•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 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半更许,忽闻帘声。女在 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来耶?”似一婢答云:“来矣。” 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 一女子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 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 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 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 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参酌移时, 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震作响,便闻 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 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 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 矣!
•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 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
蒲松龄的小故事
蒲松龄的小故事蒲松龄一生做过两件大事,一是从事文学创作,二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多次奔赴科举考场。
而流传于世的蒲松龄的故事也都和发生在蒲松龄身上的这两件大事分不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蒲松龄的故事,想了解蒲松龄更多的故事请阅读下文。
蒲松龄的故事一:蒲松龄巧戏儒生的故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蒲松龄早年流落苏北宝应,身无分文,只好挂牌行医糊口。
一次,他为县太爷治好了病,县太爷送了块“*到病除,圣手时医”的匾给他表示感谢,谁知一时大意,错把“时”写成了“诗”字。
匾一挂起,触怒了当地一班儒生:这副寒*相,竟然能医“诗病”,他有多大学问?儒生们便蜂拥而来发难,宣称蒲松龄如稍有差错,就要砸掉他的牌匾,赶出宝应。
蒲松龄见门外吵吵嚷嚷,忙出门外察看,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秀才,拱手道:“先生号称诗医,学生觅得小诗四句,请圣手赐教。
”说罢递上一张纸。
蒲松龄接过一看,原来是一首人生四件喜事的五言绝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2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他略一思索,当即提笔批下“此诗宜补,方有起*”八个字。
众儒生一看,哄笑起来:“诗文哪有吃补*的?”蒲松龄哈哈一笑,道:“首句补‘十年’,二句补‘千里’,三句补‘和尚’,末句补‘老童’,诸位意下如何?”众儒生一想,吃了“补*”的诗就成了“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2和尚洞房花浊夜,老童金榜题名时”。
又反复仔细一想,是补得有理呀,一时无言以对。
众儒生悄然而退。
一天,一胖秀才路过蒲家门口,见悬此匾,心中不服。
秀才心想:“你也太恃才自傲了,竟敢为诗治病,我今天倒要讨教一二。
”随之要蒲宅家人通报,说有一秀才拜见。
蒲松龄出面相迎,煮茶相待,那秀才道:“近闻蒲公医术高明,能为诗医疾,不知可否赐教,还恕晚生冒昧了。
”蒲松龄客气地回答:“赐教不敢当,足下若有诗词患病,不妨让老夫一试,还望指教。
蒲松龄的故事
蒲松龄的故事蒲松龄,字子良,号菉湖,江苏吴县人。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以编纂《聊斋志异》而闻名。
这部书是一部集鬼怪小说、传奇故事和志怪小品于一体的文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蒲松龄的故事从他的创作生涯开始。
他在清代康熙年间,因家境贫寒,曾在南京城外的一座小庙中苦读,饱览古今典籍,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知识。
他对中国古代神怪小说情有独钟,深受《聊斋志异》、《搜神记》等书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理念。
蒲松龄的故事还与他的写作经历密不可分。
他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以其博大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编织了一系列惊险刺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蒲松龄的故事还与他的文学成就息息相关。
《聊斋志异》以其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部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
蒲松龄的故事还与他的人生境遇密切相关。
他一生坎坷,饱受贫困和挫折的煎熬,但他始终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最终创作出了《聊斋志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蒲松龄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他的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文学创作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需要对生活和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蒲松龄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我们铭记他的故事,汲取他的精神力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
聊斋志异小故事
聊斋志异小故事一、《蛇癖》予乡王蒲令之仆吕奉宁,性嗜蛇。
每得小蛇,则全吞之,如啖葱状。
大者,以刀寸寸断之,始掬以食。
嚼之铮铮,血水沾颐。
且善嗅,尝隔墙闻蛇香,急奔墙外,果得蛇盈尺。
时无佩刀,先噬其头,尾尚蜿蜒于口际。
二、《快刀》明末,济属(济南府所属地区)多盗。
邑各置兵,捕得辄杀之。
章丘盗尤多。
有一兵佩刀甚利,杀辄导窾(杀即顺窍,一刀便断头)。
一日捕盗十余名,押赴市曹。
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闻君刀最快,斩首无二割。
求杀我!”兵曰:“诺。
其谨依(依傍,靠着)我,无离也。
”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
数步之外,犹圆转而大赞曰:“好快刀!”三、《魁星》郓城张济宇,卧而未寐,忽见光明满室。
惊视之,一鬼执笔立,若魁星(民间视为主司文运之神)状。
急起拜叩,光亦寻灭。
由此自负,以为元魁(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第一名)之先兆也。
后竟落拓无成,家亦雕落,骨肉相继死,惟生一人存焉。
彼魁星者,何以不为福而为祸也?四、《禄数》某显者多为不道,夫人每以果报劝谏之,殊不听信。
适有方士能知人禄数(寿数),诣之。
方士熟视曰:“君再食米二十石、面四十石,天禄乃终。
”归语夫人。
计一人终年仅食面二石,尚有二十余年天禄,岂不善所能绝耶?横如故。
逾年,忽病“除中”(即糖尿病),食甚多而旋饥,一昼夜十余餐。
未及周岁,死矣。
五、《鸿》天津弋人(射鸟的人)得一鸿。
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
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同“锭”)。
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
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锺情若此!悲莫悲于生别离,物亦然耶?“悲莫悲兮生别离”,禽犹如此,人何以堪?六、《孙必振》孙必振渡江,值大风雷,舟船荡摇,同舟大恐。
忽见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诸人共仰视之,上书“孙必振”三字,甚真。
众谓孙:“必汝有犯天谴,请自为一舟,勿相累。
金陵女子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五【清代】蒲松龄
金陵女子 聊斋志异 卷五
清代 蒲松龄
பைடு நூலகம்
原文
• 沂水居民赵某,以故自城中归,见女子白衣哭路侧,甚哀。睨之,美。 悦之,凝注不去。女 垂涕曰:“夫夫也,路不行而顾我[1]!”赵曰:“我以 旷野无人,而子哭之恸,实怆于心。” 女曰:“夫死无路,是以哀耳。”赵 劝其复择良匹。曰:“渺此一身[2],其何能择?如得所 托[3],媵之可也[4]。” 赵忻然自荐,女从之。赵以去家远,将觅代步。女曰:“无庸。”乃 先行, 飘若仙奔。至家,操井臼甚勤[5]。积二年余,谓赵曰:“感君恋恋,猥相从[6],忽已 三年。今宜且去。”赵曰:“曩言无家,令焉往?”曰:“彼时漫 为是言耳[7],何得无家? 身父货药金陵[8]。倘欲再晤,可载药往,可助资 斧[9]。”赵经营,为贳舆马[10]。女辞之, 出门径去;追之不及,瞬息遂杳。
• 赵某回家后,试验带来的药方子,个个都有特效。沂水至今还有知道这些方子的人。据说用蒜臼子接屋 檐水洗疣赘,就是其中的一方,疗效很好。
赏析
• 《金陵女子》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 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赵某非常想念那个女子。于是就载上药去金陵找她。到了金陵,把药寄存在旅店里, 沿街到处打听这女子。忽然一间药店里一个老头看见他,说,“贤婿来了!”就请赵某进了院子。那女 子正在院中洗衣服。女子看了看他,不说也不笑,照常洗衣。赵某心里很生气,回头就想走,老头拉他 回来,女子仍然不看他一眼。老头命女子做饭摆酒招待客人,还打算厚厚地赠给他些东西。女子制止说: “他福份薄,多给他东西他享受不了,少给他点慰劳辛苦就行。再给他十几个药方,就够他吃用一辈子 的了。”老头又问赵某载来的药在哪里,女子说:“已经给他卖完了,钱在这里!”老头便把钱交给赵 某,又给了他十几个药方子,就打发赵某回家了。
【历史故事】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故事
【历史故事】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故事清朝初年,山东的一个小地方出现了一家奇怪的茶棚。
过往的路人都可以进到茶棚里面喝一杯茶,这茶不收银子,客人喝了茶,只需说一些奇闻异事就行。
蒲松龄是这家茶馆的主人。
他出生在山东一个商人家庭。
他的父亲抛弃了儒家思想,开始经商。
多年来,他的家庭已达到小康水平。
在父亲的支持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学习,准备科举考试。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家里面就出了很大的变故。
蒲松龄两个哥哥的妻子都很调皮。
他们常常因为琐事而让家里不安。
蒲松龄的父亲再也受不了了,所以他不得不把三个儿子的家庭分开。
蒲松龄的妻子非常贤惠,不像两个嫂嫂这样能打能吵又能抢,分家的时候也是默默躲在一边等待蒲松龄父亲的安排,最后,蒲松龄只分到了农场的三间破房子,以及二十亩薄田和只够吃三个月的粮食。
从这以后,蒲松龄不能像过去一样只用读书,什么都不管了。
他必须要自谋生路。
生活所迫,他做了一个私塾老师,但当时私塾老师的待遇非常低微。
每年可以拿到的钱最多只有八两银子。
辛辛苦苦教一年书,挣的钱还不够富人家的一顿宴席。
父亲去世后,蒲松龄不得不养活母亲,家里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他挖空了心思,可在当时,文人要想出人头地,就只有走科举考试这条道路,蒲松龄也把希望寄托在了科举考试上。
除了教书外,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参加科举考试上,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始终不能如意,直到他七十二岁时才成为一个岁贡生。
蒲松龄的一生可以说是在贫困线上挣扎,他曾经感慨道:“穷神穷神,你和我为什么这么亲近,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就算我是你的一个仆人,你也得给我放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都不离开我,就好像是两个热恋的情人!”蒲松龄在科举失败的同时,与黑暗社会和不合理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冲突。
他有说话的欲望,所以他计划写一本书。
为了收集故事的素材,蒲松龄花了很多心思,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在他住的路附近建了一座草亭和一座茶棚。
所以故事中有换茶的场景。
潍水狐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五【清代】蒲松龄
注释
•
[1]潍邑:潍县。今属山东省潍坊市。别第,犹别业、别墅,本宅之外的 宅邸。
• 《潍水狐》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 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 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 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 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 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 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 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多与我钱,吃子亦醉,不烦酒也。’”, 蒸饼。《玉篇·食部》:“蜀呼蒸饼为䊚。”
•
[15] 康熙十一年:即公元一六七二年。
•
[16]秦罹兵燹(xiǎn 显):秦, 指今陕西省。据《清史稿·圣祖本纪》载,康熙十三年(1674)冬,陕西提 督王辅臣反,清廷派兵镇压,至康熙十五年(1676)王辅臣投降,战乱才得
聊斋志异故事的原文和译文
聊斋志异故事的原文和译文《聊斋志异》中最短的一篇是《赤字》,共25个字:顺治乙未冬夜,天上赤字如火。
其文云:“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
聊斋故事(一)原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
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聊斋故事(二)原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古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服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译文: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已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
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
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一直没有找到。
死僧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五【清代】蒲松龄
译文
• 有一个道土,外出云游,天已很晚,投宿到荒野的一个寺院里。他见僧人住的 房子紧紧地关闭着,就垫下蒲团,盘腿坐在廊下。夜已经深了,周围很静,他 听到开门与关门的声音。转眼间,他见走来一个僧人,浑身上下都沾满血污。 僧人好像没见到道士,道士也装着没看见他。僧人径直进入大殿,登上佛座, 抱着佛像的头着了魔似地大笑,很长时间才离去了。
• 第二天,道士看看房舍,门关得好好的。他感到奇怪,到村子中,便告诉大家 他晚上所见到的事。大家一块来到寺院,开门查验,看见僧人被杀死在地上。 寝室中的席子和箱子都被掀翻了。大家知道这是被盗贼抢劫了。可是僧鬼还笑, 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一块查看佛像的头,发现佛像头后有微小的痕迹,便用 刀挖开,里面藏着三十多两银子。大家就用这些钱,把死僧埋葬了。 [3]
• 异史氏曰:“谚有之:‘财连于命。’不虚哉!夫人俭啬封殖[7], 以予 所不知谁何之人,亦已痴矣;况僧并不知谁何之人而无之哉! 生不肯享,死 犹顾而笑之,财奴之可叹如此。佛云:‘一文将不去, 惟有孽随本 • [1]云游:本谓行踪无定。见《后汉书·杜笃传》。此指僧道四处漫游。 • [2]野寺,犹言荒寺。 • [3]蒲团:僧人用以坐禅及跪拜的一种蒲编圆垫。 • [4]趺坐:结跏跌坐的省词。佛教徒修掸坐法,俗称盘腿打坐。详《耳中 人》注。 • [5]启阖(hé盒):开门。阖,门扇。 • [6]刓(wán 完):剜,用利刃抠(kōu)出。[7]封殖,聚敛货利。殖, 生利息。[8]孽:佛教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 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 言。
THANK YOU!
• 异史氏说:“有句谚语的:‘财富与命相连’。不错啊!人聚敛钱财以待获利, 连我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已经痴呆了;况且这个僧人都不知道成什 么样的人了!活着的时候不肯分享,死了还回头笑,守财奴的可以感叹如此。 佛说:‘一文将不离开,只有业随身。’说的就是这个和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 《赤字》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 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 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 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 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 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 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 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故事
赤字 聊斋志异 卷五
清代 蒲松龄
原文
• 顺治乙未冬夜,天上赤字如火。其文云:“白苕代靖否复 议朝冶驰。”
注释
• 省略
译文
• 顺治十二年(公元1665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上映出火 一样的字,那文字是:“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
• 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 • 一、是否用白苕(山药、薯类食用物)靖难赈灾安抚百姓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 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 言。
THANK YOU!
பைடு நூலகம்